《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03369128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系统解剖学课程简介课程编码:03010010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课程类别:必修课内容概要: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医学重要的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目的是让医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正常与异常,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从而

2、对疾病做出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医学名词中有大量的术语来源于解剖学,解剖学是学习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教材:1柏树令 应大君 系统解剖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徐四元、刘阳名、张洁 形态学实验教程人体解剖学分册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3参考书目:1周启良、李玉飞、吴长初 系统解剖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柏树令 系统解剖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邵水金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9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系统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3010010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学分:6.5分总学时:120 学时

3、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0学时课程性质:必修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教材: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 月参考教材:1、系统解剖学,周启良主编,第一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2月2、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5月3、形态学实验分册人体解剖学分册,徐四元主编,第1版,北京大学 医学出版社,2014年8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其与医学各科的联系密切,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先修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

4、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绪 论11运动系统31328消化系统744呼吸系统724泌尿系统422生殖系统、会阴、腹膜1046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脉管系统19712感 觉 器88神经系统321616内分泌系统11总 计1204080四、考核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学习态度分,实

5、验考核分,实验报告分)与期末理论考试 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成绩构成:第一部分:期末理论考试(笔试)占70% 第二部分:实验平时成绩占30%(学习态度分6%,实验考核分12%,实验报告 分12%)。五、课程基本内容绪 论目的要求1.掌握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2.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3.了解解剖学研究进展。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定义地位2.人体解剖学分科3.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4.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5.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一篇 运动系统第1章 骨 学(总论) 目的要求1.掌握骨的分类、构造与功能。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6、。3.了解骨得发生和发育,骨的可塑性。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 骨的分类,骨的构造。2.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生长。3.骨的可塑性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 第2章 关节学(总论)目的要求1. 熟悉骨连接的形式,了解直接骨连接的分类和特点。2. 掌握滑膜(间接骨连接)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的辅助结构和运动形式。3.了解关节的分类。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 骨连接的形式,直接骨连接的分类,2. 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3. 间接骨连接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和运动形式。4.关节的分类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

7、、模型、挂图演示第3章 肌 学(总论)目的要求1. 掌握肌的构造和形态;熟悉肌的起止与其作用的关系;2.了解肌命名原则,掌握肌的辅助装置。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 肌的构造和形态;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2.肌的辅助结构;肌的命名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本篇教学建议运动系统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建议:一、重视对骨、关节和肌标本的观察。二、组织学生确认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并且应结合活体摸认学习。三、围绕关节的结构、运动和肌的配布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运动系统主要内容。 第二篇 内脏学 第4章 概 述目的要求1.掌握胸腹部标志线及腹部

8、分区。2.了解内脏的概念、内脏学的范围及内脏的一般结构。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内脏的概念2.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5章 消化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消化管的组成和分部;口腔腺的位置及腮腺导管的开口部位;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食管的生理狭窄部位和临床意义;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毗邻;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及分部;阑尾的位置、形态及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和肛管的形态、分部和黏膜的形态特征。2.熟悉舌黏膜及舌肌的作用;牙的形态以及乳牙和恒牙的排列牙式;大肠的位置及分部。3.了解口腔的组成和分部;食管的形态、位置;小肠的分部;空、回

9、肠的结构特点及两者的区别。4.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和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及肝外胆道的组成。5.熟悉胆汁的排出途径;熟悉胰的位置、形态及胰管。讲课时数 3学时教学内容1.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2.消化腺:肝;胰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6章 呼吸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组成、分部;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喉腔的形态结构及特点;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临床意义;熟悉气管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气管切开的部位。2.了解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喉的位置、喉软骨、喉的连接、喉肌及其功能。3.掌

10、握肺的形态、位置、分叶及体表投影;了解肺段的概念。4.掌握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胸膜的分部;胸膜隐窝、胸膜的体表投影。5.掌握纵隔的组成、了解纵隔的分部。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鼻、喉、气管和主支气管2.肺的位置和形态;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3.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4.纵隔的组成、分部及各部内容物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7章 泌尿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掌握肾的形态、结构及位置;了解肾的被膜,肾段。2.掌握输尿管的狭窄,了解输尿管的分部。3.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熟悉膀

11、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肾的形态、构造、位置、被膜;肾段的概念2.输尿管的位置、走行及狭窄3.膀胱的形态和膀胱壁的构造;膀胱的位置和毗邻4.女性尿道的形态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 生殖系统第8章 男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1.掌握睾丸的形态和位置;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男性尿道的分部,前、后尿道的区分,三个狭窄及两个弯曲的位置和临床意义;熟悉输精管道各部。2.了解精囊的位置和形态;前列腺的年龄变化和临床意义;阴囊的形态;阴茎的形态分部及组成。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男性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尿道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

12、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9章 女性生殖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形态、位置及分部;子宫的形态、位置、前后毗邻及子宫的固定装置。2.了解阴道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女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特点。3.了解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4.熟悉尿生殖三角、肛门三角和坐骨直肠窝的位置;了解会阴的范围界限;盆膈和尿生殖膈的构成和通过物。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女性内生殖器、外生殖器、乳房、会阴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10章 腹 膜目的要求1.掌握腹膜及腹膜腔的概念;腹膜形成的网膜、系膜、陷凹的名称、位置及临床意

13、义。2.熟悉腹膜形成的韧带的名称和位置。3.了解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2.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三篇 脉 管 学第11章 心血管系统第一、二节 总论、心目的要求1.掌握体循环、肺循环、动脉、静脉的概念。2.熟悉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4.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形态结构及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与分布;心的体表投影。5.熟悉心传导系的构成和功能;心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了解心包的构成及临床意义。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4、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2.血液循环3.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4.掌握心的位置与外形、心的各腔、心的构造、心的传导系统、心的血管5.心包6.心的体表投影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三节 动 脉目的要求1.了解肺循环动脉的位置、分支。2.了解肺循环静脉的位置、组成及特点。3.掌握主动脉的位置;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分支及供应范围;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与分布;髂总动脉的分支与分布。4.熟悉分布到甲状腺的动脉;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5.了解面、颞浅、肱、桡股、足背动脉的位置,以便掌握它们的体表摸脉点动脉导管(动脉韧带)的位置。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

15、1.肺循环的动脉、肺循环的静脉2.体循环的动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四节 静 脉目的要求1.掌握四肢浅静脉的名称和位置;门静脉系的组成,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和交通途径及临床意义。2.了解静脉系的组成和静脉在结构及配布上的特点;四肢浅静脉注入深静脉的位置。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体循环的静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12章 淋巴系统目的要求1.熟悉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胸导管的起始、组成及收受范围;掌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及收受范围。3.掌握枕、乳突、下颌下、颈外浅、锁骨上、腋、腹股沟浅淋巴结

16、的位置和收受范围。4.熟悉腹腔、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和髂内淋巴结的收受范围(重点理解胃、直肠和子宫等重要脏器的淋巴回流)。5.掌握脾的位置和形态特点。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2.头颈部的淋巴引流3.上肢的淋巴引流4.胸部的淋巴引流5.下肢的淋巴引流6.盆腔的淋巴引流7.腹部的淋巴引流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本篇教学建议:1.配合标本、模型等教具进行观察,联系生理功能,重点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2.结合重要器官的动脉供应和浅静脉、门静脉侧支循环等内容,突出动、静脉部分的教学重点。3.结合两大淋巴导管,突出全身

17、淋巴引流的概念。结合重要淋巴结和体表主要浅淋巴结,突出局部淋巴引流的概念。 神经系统第16章 概 述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解剖学术语。2.熟悉神经元的分类及反射弧的概念。3.了解突触的基本概念。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神经系统的区分2.神经系统的组成3.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4.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挂图演示 第17章 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 脊髓 目的要求1. 掌握脊髓的外形特点及与椎管的位置关系;2.掌握脊髓灰质各部名称及主要核团的位置和功能;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脊髓外形2脊髓内部结构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

18、挂图演示第二节 脑目的要求1. 脑干的外形和第四脑室的位置;2. 脑干内部神经核的性质、分类、位置和功能,以及主要传导中继的位置和功能;5.了解脑干内上、下行纤维束的位置和功能;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3. 了解菱形窝的边界和窝底的结构。4. 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及功能;5.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小脑的内部结构及功能;6. 间脑的位置和分部及第三脑室的位置;间脑中特异性中继核团的名称、位置和纤维联系;下丘脑的功能;7. 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回及分叶。6. 基底核的位置、组成和功能,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内囊各部的重要纤维束及临床意义;侧脑室的位置的分部。7.大脑皮质第1躯

19、体运动区、第1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大脑皮质语言区;边缘系统的概念。讲课时数 5学时第18章 周围神经系统第一节 脊神经目的要求1.掌握脊神经的合成和万分;颈、臂、腰、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及其分布。2.熟悉胸神经分布的节段性。3.了解正中、尺、桡、股、胫、腓总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颈丛2.臂丛3.胸神经的前支4.腰丛5.骶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二节 脑神经目的要求1.掌握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每对脑神经的分布和功能性质。2.熟悉脑神经连接的脑部和出入颅的部位。3.了解每对脑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讲课时数2学

20、时教学内容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展神经7.面神经8.前庭蜗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三节 内脏神经目的要求1.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结构特点及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节前(低级中枢)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副交感神经节前(低级中枢)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2.了解内脏神经的概念;交感、副交感神经双重分布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内脏运动神经2.内脏感觉神经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

21、挂图演示本篇教学建议结合标本、挂图、模型、电视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神经系统各部的组成及其整体联系,理解并掌握各主要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的组成及有关临床意义。并结合临床实际引导学生掌握脑和脊髓的血管供应、硬脑膜窦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路径。第19章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目的要求1.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和纤维束的名称、越边部位和皮质投射区)及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躯干四肢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的位置和纤维束的名称、越边部位和皮质投射区)及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部

22、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不同部位操作后的视觉(视野)变化;锥体束的组成、起始、行程、越边和终止以及锥体系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和损伤后的不同表现。2.熟悉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3.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锥体外的概念。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感觉传导通路2.运动传导通路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模型、挂图演示第20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目的要求1.掌握硬膜外腔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硬脑膜的组成特点、主要形成物的名称和位置;主要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力连通;蛛网膜下腔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支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和机能意义;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路径。2.了解脊髓动脉供应的来源和分布。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脑和脊髓的被膜2.脑和脊髓的血管3.脑脊液及其循环4.脑屏障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分析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挂图演示第21章 内分泌系统目的要求1.熟悉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位置和形态。2.了解主要内分泌腺的主要功能。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甲状腺2.甲状旁腺3.肾上腺4.垂体5.松果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