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电模电超有用知识点值得拥有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3328087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数电模电超有用知识点值得拥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电模电超有用知识点值得拥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电模电超有用知识点值得拥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数电模电超有用知识点值得拥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电模电超有用知识点值得拥有(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数字电子技术重要知识点汇总一、主要知识点总结和要求1数制、编码其及转换:要求:能熟练在10进制、2进制、8进制、16进制、8421BCD、格雷码之间进行相互转换。举例1:(37.25)10= ( )2= ( )16= ( )8421BCD解:(37.25)10= ( 100101.01 )2= ( 25.4 )16= ( 00110111.00100101 )8421BCD2逻辑门电路:(1)基本概念1)数字电路中晶体管作为开关使用时,是指它的工作状态处于饱和状态和截止状态。2)TTL门电路典型高电平为3.6 V,典型低电平为0.3 V。3)OC门和OD门具有线与功能。4)三态门电路的特点、

2、逻辑功能和应用。高阻态、高电平、低电平。5)门电路参数:噪声容限VNH或VNL、扇出系数No、平均传输时间tpd。要求:掌握八种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掌握OC门和OD门,三态门电路的逻辑功能;能根据输入信号画出各种逻辑门电路的输出波形。举例2:画出下列电路的输出波形。解:由逻辑图写出表达式为:,则输出Y见上。3基本逻辑运算的特点:与 运 算:见零为零,全1为1;或 运 算:见1为1,全零为零;与非运算:见零为1,全1为零;或非运算:见1为零,全零为1;异或运算:相异为1,相同为零;同或运算:相同为1,相异为零;非 运 算:零 变 1, 1 变 零;要求:熟练应用上述逻辑运算。4. 数字电路逻辑

3、功能的几种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真值表(组合逻辑电路)或状态转换真值表(时序逻辑电路):是由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组合及其对应的函数值所构成的表格。逻辑表达式:是由逻辑变量和与、或、非3种运算符连接起来所构成的式子。卡诺图:是由表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组合的小方格所构成的图形。逻辑图:是由表示逻辑运算的逻辑符号所构成的图形。波形图或时序图:是由输入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组合的高、低电平及其对应的输出函数值的高、低电平所构成的图形。状态图(只有时序电路才有):描述时序逻辑电路的状态转换关系及转换条件的图形称为状态图。要求:掌握这五种(对组合逻辑电路)或六种(对时序逻辑电路)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5逻辑代数运算

4、的基本规则 反演规则:对于任何一个逻辑表达式Y,如果将表达式中的所有“”换成“”,“”换成“”,“0”换成“1”,“1”换成“0”,原变量换成反变量,反变量换成原变量,则所得到的表达式就是函数Y的反函数Y(或称补函数)。这个规则称为反演规则。对偶规则:对于任何一个逻辑表达式Y,如果将表达式中的所有“”换成“”,“”换成“”,“0”换成“1”,“1”换成“0”,而变量保持不变,则可得到的一个新的函数表达式Y,Y称为函Y的对偶函数。这个规则称为对偶规则。要求:熟练应用反演规则和对偶规则求逻辑函数的反函数和对偶函数。举例3:求下列逻辑函数的反函数和对偶函数解:反函数: ;对偶函数:6逻辑函数化简要求

5、:熟练掌握逻辑函数的两种化简方法。公式法化简: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就是运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定理和规则来化简逻辑函数。举例4:用公式化简逻辑函数:解:图形化简:逻辑函数的图形化简法是将逻辑函数用卡诺图来表示,利用卡诺图来化简逻辑函数。(主要适合于3个或4个变量的化简)举例5: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解:画出卡诺图为则7触发器及其特性方程1)触发器的的概念和特点:触发器是构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逻辑单元。其具有如下特点:它有两个稳定的状态:0状态和1状态;在不同的输入情况下,它可以被置成0状态或1状态,即两个稳态可以相互转换;当输入信号消失后,所置成的状态能够保持不变。具有记忆功能2)不同逻辑功能

6、的触发器的特性方程为:RS触发器:,约束条件为:RS0,具有置0、置1、保持功能。JK触发器:,具有置0、置1、保持、翻转功能。D触发器:,具有置0、置1功能。T触发器:,具有保持、翻转功能。T触发器:(计数工作状态),具有翻转功能。要求:能根据触发器(重点是JK-FF和D-FF)的特性方程熟练地画出输出波形。举例6:已知J,K-FF电路和其输入波形,试画出8脉冲产生和整形电路1)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能够把输入波形整形成为适合于数字电路需要的矩形脉冲的电路。要求:会根据输入波形画输出波形。特点:具有滞回特性,有两个稳态,输出仅由输入决定,即在输入信号达到对应门限电压时触发翻转,没有记忆功能。2)

7、多谐振荡器是一种不需要输入信号控制,就能自动产生矩形脉冲的自激振荡电路。特点:没有稳态,只有两个暂稳态,且两个暂稳态能自动转换。3)单稳态触发器在输入负脉冲作用下,产生定时、延时脉冲信号,或对输入波形整形。特点:电路有一个稳态和一个暂稳态。在外来触发脉冲作用下,电路由稳态翻转到暂稳态。暂稳态是一个不能长久保持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电路会自动返回到稳态。要求:熟练掌握555定时器构成的上述电路,并会求有关参数(脉宽、周期、频率)和画输出波形。举例7:已知施密特电路具有逆时针的滞回特性,试画出输出波形。解:9A/D和D/A转换器1)A/D和D/A转换器概念:模数转换器:能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8、的电路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转换器或ADC。由采样、保持、量化、编码四部分构成。数模转换器:能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电路称为数模转换器,简称D/A转换器或DAC。由基准电压、变换网络、电子开关、反向求和构成。ADC和DAC是沟通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桥梁,也可称之为两者之间的接口。2)D/A转换器的分辨率分辨率用输入二进制数的有效位数表示。在分辨率为n位的D/A转换器中,输出电压能区分2n个不同的输入二进制代码状态,能给出2n个不同等级的输出模拟电压。分辨率也可以用D/A转换器的最小输出电压与最大输出电压的比值来表示。举例8:10位D/A转换器的分辨率为:3)A/D转换器的分辨率A/D转

9、换器的分辨率用输出二进制数的位数表示,位数越多,误差越小,转换精度越高。举例9:输入模拟电压的变化范围为05V,输出8位二进制数可以分辨的最小模拟电压为5V2820mV;而输出12位二进制数可以分辨的最小模拟电压为5V2121.22mV。10常用组合和时序逻辑部件的作用和特点组合逻辑部件: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半加器、全加器。时序逻辑部件:计数器、寄存器。要求:掌握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半加器、全加器、计数器、寄存器的定义,功能和特点。举例10:能对两个1位二进制数进行相加而求得和及进位的逻辑电路称为半加器。模电复习资料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0、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4. 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

11、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若 V阳 V阴( 正偏 ),二极管导通(短路);若 V阳 u-时,uo=+Uom 当u+u-时,uo=-Uom

12、 两输入端的输入电流为零: i+=i-=0 第七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一. 反馈概念的建立开环放大倍数闭环放大倍数反馈深度环路增益:1当时,下降,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2当时,表明反馈效果为零。3当时,升高,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4当时,。放大器处于“自激振荡”状态。二反馈的形式和判断1. 反馈的范围-本级或级间。2. 反馈的性质-交流、直流或交直流。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直流反馈,交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交流反馈,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反馈则为交、直流反馈。 3. 反馈的取样-电压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压;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输出短路时反馈消失)电流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流。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

13、作用。(输出短路时反馈不消失)4. 反馈的方式-并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流形式相叠加。Rs越大反馈效果越好。反馈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串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压的形式相叠加。Rs越小反馈效果越好。反馈信号反馈到非输入端)5. 反馈极性-瞬时极性法:(1)假定*输入信号在*瞬时的极性为正(用+表示),并设信号的频率在中频段。(2)根据该极性,逐级推断出放大电路中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升高用 + 表示,降低用表示)。(3)确定反馈信号的极性。(4)根据*i与* f的极性,确定净输入信号的大小。*id 减小为负反馈;*id增大为正反馈。三. 反馈形式的描述方法*反馈元件

14、引入级间(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电流)串联(并联)负反馈。四.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2. 扩展频带3. 减小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干扰和噪声4. 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1+AF倍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1+AF倍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1+AF倍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1+AF倍五. 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附加相移将负反馈转化为正反馈。2.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若表示为幅值和相位的条件则为:第八章信号的运算与处理分析依据- “虚断”和“虚短”一. 基本运算电路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R2 =R1

15、/Rf 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R2=R1/Rf 3. 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R4=R1/R2/R3/Rf 4. 同相求和运算电路 R1/R2/R3/R4=Rf/R55. 加减运算电路 R1/R2/Rf=R3/R4/R5二.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1. 积分运算2. 微分运算第九章信号发生电路一.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1. 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人为的直接引入正反馈)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即幅值平衡条件:相位平衡条件:2. 起振条件:幅值条件:相位条件:3.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分类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1) 放大电路-建立和维持振荡。(2) 正反馈网络-与放大电路共同满足振荡条件。(3) 选频网络-

16、以选择*一频率进行振荡。(4) 稳幅环节-使波形幅值稳定,且波形的形状良好。* 正弦波振荡器的分类(1) RC振荡器-振荡频率较低,1M以下;(2) LC振荡器-振荡频率较高,1M以上;(3) 石英晶体振荡器-振荡频率高且稳定。二. RC正弦波振荡电路1. 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2. 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三. LC正弦波振荡电路1. 变压器耦合式LC振荡电路判断相位的方法:断回路、引输入、看相位2. 三点式LC振荡器*相位条件的判断-“射同基反”或“三步曲法”(1) 电感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哈特莱电路)(2)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电路)(3) 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克拉泼

17、电路)(4) 并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西勒电路)(5) 四.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1. 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2. 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第十章直流电源一. 直流电源的组成框图 电源变压器:将电网交流电压变换为符合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 整流电路:将正负交替的交流电压整流成为单方向的脉动电压。 滤波电路:将交流成分滤掉,使输出电压成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 稳压电路:自动保持负载电压的稳定。 二.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1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O(AV) 2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3正向平均电流ID(AV)4最大反向电压URM 三. 单相全波整流电路1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O(AV)2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3正

18、向平均电流ID(AV)4最大反向电压URM 四.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UO(AV)、S、ID(AV)与全波整流电路相同,URM与半波整流电路相同。五. 电容滤波电路1 放电时间常数的取值2.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O(AV)3.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4 .整流二极管的平均电流I D(AV)六. 三种单相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比较七. 并联型稳压电路1. 稳压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当负载不变,电网电压变化时的稳压过程:*当电网电压不变,负载变化时的稳压过程 : 2. 电路参数的计算* 稳压管的选择常取UZ=UO;IZM= (1.53)IOma* * 输入电压的确定一般取UI(AV)= (23)UO * 限流电阻R的计算R的选用原则是:IZminIZ IZma*。 R的范围是:.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