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296611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 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从时空观念角度把握报刊、广播影视和网络的发展历程。2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报刊、广播影视和网络的发展普及带来的影响。知识点一报刊业走向繁荣阶段时期表现出现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发展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

2、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繁荣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图解历史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知识点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3)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4)走向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

3、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2电视事业的发展(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知识点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

4、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误区警示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史料一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据大公报(1905年)解读处从地域方面说明当时办报的情况。处从办报的主体方面说明当时的办报情况。思考根据史料一,分析归纳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提示】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办报

5、者多元化;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业没有持续办下去。史料二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如时务学堂创办了时务报)。于是维新运动,顿成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戈公振中国报学史解读处说明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较大。处说明维新派的办报行为引起一种热潮。思考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提示】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1原因(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6、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

7、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四大传媒的特点1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观众相对集中。2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3电视:受众面广,权威性高,时效性强,不受时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4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课堂小结时 空 坐 标答 题 术 语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2不同历史时期,各种

8、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1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A报刊、电视B电影、报刊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B报刊、电影、电视和互联网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分别是19世纪70年代、1905年、1958年和1994年,故选B项。2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

9、乎信息流通”,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D由材料中的上海地方“买卖常有阻滞”,从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即可看出。3电影事业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下列由中国人自行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A渔光曲 B定军山C风云儿女 D红高粱BB项拍摄于1905年,它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故选B项;A项是首次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C项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国歌;D项是改革开放后拍摄的电影,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A、C、D三项。4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

10、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B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日本偷袭珍珠港AB项发生在1945年5月;C项发生在1949年4月;D项发生在1941年12月,这三项都与题干时间信息“1940年12月30日”明显不符,故排除。5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A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事业的诞生B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标志着地方电视台的纷纷建立D体现了电视技术的迅速提高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事业的诞生。6某校研

11、究性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的机遇B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知最贴合中学生的报告主题应该是B项。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展出的部分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材料中图片反映的传媒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2)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答案(1)图一:报刊;图二:电影;图三:电视;图四:互联网。标题: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其他言之成理的标题亦可)(2)到图书馆查阅、互联网查询、书面问卷调查、民间访谈等。- 6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