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学习教案

上传人:辰*** 文档编号:103293025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840.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繁荣剖析学习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专题二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qzh)发展繁发展繁荣剖析荣剖析第一页,共23页。第1页/共23页第二页,共23页。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以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以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

2、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fnrng),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fnrng)。第2页/共23页第三页,共23页。第3页/共23页第四页,共23页。政政治治文文明明中央中央制度制度 魏晋时期的三省制度,魏晋时期的三省制度,隋唐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创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代沿用中书省、尚书省,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宋代沿用中书省、尚书省,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3、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山西、山东等地地地方方制制度度唐朝后期,地方设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唐朝后期,地方设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宋代在地方集中军权;派遣文官管理地方行政;设宋代在地方集中军权;派遣文官管理地方行政;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军、政、财权分割和牵制置通判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军、政、财权分割和牵制 元元 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

4、的开端选官选官制度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第即可步入仕途第4页/共23页第五页,共23页。经经济济文文明明农农业业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复和发展;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唐代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经济唐代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重心开始南移宋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引进占城稻;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引进占城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完成手手工工业业魏晋出现灌钢法,北方开始烧制

5、白瓷;唐代制瓷等手魏晋出现灌钢法,北方开始烧制白瓷;唐代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出现工业技术发展,出现“南青北白南青北白”局面局面宋代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为著名瓷都宋代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为著名瓷都;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商商业业魏晋商业受动乱起伏很大;唐代发展,出现了一些大魏晋商业受动乱起伏很大;唐代发展,出现了一些大城市,都城长安尤其繁荣,但受市坊限制;南方工商城市,都城长安尤其繁荣,但受市坊限制;南方工商业城市扬州、益州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等经济现象业城市扬州、益州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等经济现象宋朝的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呈现繁荣局面,出宋

6、朝的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呈现繁荣局面,出现纸币交子;宋元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现纸币交子;宋元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第5页/共23页第六页,共23页。思思想想文文明明思思想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道教迅速传播;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道教迅速传播;隋唐出现佛、道、儒出现佛、道、儒“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局面的局面宋代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标志儒学的转型宋代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标志儒学的转型与成熟与成熟科科技技隋唐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出现;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隋唐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出现;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并外

7、传、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并外传文文学学艺艺术术隋唐时期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隋唐时期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是宋词,主要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宋代文学成就是宋词,主要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代元曲繁盛,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自觉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钟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自觉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隋唐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繇、王羲之、王献之等;隋唐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

8、法名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画兴盛,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画兴盛,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宋朝出现风俗画;元朝文人画发展,文人画强调个性;宋朝出现风俗画;元朝文人画发展,文人画强调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第6页/共23页第七页,共23页。第7页/共23页第八页,共23页。1、“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虽典机要,而去公卿(n qn)甚远。魏晋以来,浸以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这段话意在指

9、出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第8页/共23页第九页,共23页。2唐宋时期,江南唐宋时期,江南(Jingnn)经济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移至江南(Jingnn)。促成这一转。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海外贸易拓展【解析】试题

10、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主要”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fzhn)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第9页/共23页第十页,共23页。3、元初,中书省、元初,中书省“省规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

11、急事而设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任何(rnh)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解析】试题分析:“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说明A解读错误;“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说明强调(qing dio)集体议决,因此选B;C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D解读错误。第10页/共23页第十一页,共23页。4、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

12、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过,遂无一言(y yn)谏诤者,岂是道理?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强化王权专制强化王权专制 B.削弱丞相的权利削弱丞相的权利 C.减少决策失误减少决策失误 D.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第11页/共23页第十二页,共23页。5、“吏部吏部(l b)取人。必限书判。且文学政取人。必限书判。且文学政事。本自异科。求备一人。百中无一。况事。本自异科。求备一人。百中无一。况古来良宰。岂必文人。古来良宰。岂必文人。自今以后。简自今以后。简县令。但才堪政理。方圆取人,不得限以县令

13、。但才堪政理。方圆取人,不得限以书判书判”,材料说明(),材料说明()A.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B.科举制的弊端业已显露科举制的弊端业已显露C.科举官员大多不善于处理政事科举官员大多不善于处理政事D.唐玄宗欲废除科举制唐玄宗欲废除科举制第12页/共23页第十三页,共23页。重点一、中国古代(gdi)选官制度的演变第13页/共23页第十四页,共23页。禄n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n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n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第14页/共23页第十五页,共23页。n答案C第15页/共23页第十六页,共23页。 4 4、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制度的评、

14、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制度的评价:价:“前代选用前代选用(xunyng)(xunyng),皆州郡察举,皆州郡察举至至于齐隋,不胜其弊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住,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他评价的是( )( ) A A察举制察举制 B B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C C郡县制郡县制 D D科举制科举制第16页/共23页第十七页,共23页。 5 5、英国、英国1855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职恩

15、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1870年枢密院关于年枢密院关于(guny)(guny)文官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说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说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和唐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和唐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方面,都( )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 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A.A. B. B. C. C. D. D.C第17页/共23页第十八页,共23页。第18页/共23页第十九页,共23页。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chngwi)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第19页/共23页第二十页,共23页。【深化必备(b bi)】魏晋时期阶段特征第20页/共23页第二十一页,共23页。第21页/共23页第二十二页,共23页。第22页/共23页第二十三页,共23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