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理论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3266641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功能主义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功能主义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功能主义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功能主义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能主义理论(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 功能主义理论(Functional theory)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功能主义的源起、特征与基本观点2、掌握帕森斯功能主义的观点与思想脉络3、掌握默顿的中层理论及为发展功能分析而提出的功能分析范式4、亚历山大和卢曼对传统功能主义的新发展第一节功能主义及其特征功能主义在社会科学中有着长期的历史。孔德和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论述。涂尔 干、拉德克里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孔德、斯宾塞和帕累托强调社会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而涂尔干则强调社会 整合和社会团结。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1、功能主义的先驱之一-奥古斯特孔德孔德被公认为

2、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受生物学的影响,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 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研究的是社会秩序,是社会诸要素间相互依赖的有机体,这些要素 都为维持社会稳定发挥着作用。他认为“社会静力学的目的在于研究社会系统不同组成部 分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相互规律”,据此孔德提出了功能主义关于社会系统的相互依赖性的 基本假设。 孔德也因此成为“最早的社会功能学家之一”。他反对将个人视为基本的社会单位, “真正的社会单位是家庭-如有必要, 还可分解为构成家庭基础的夫妇”。因为个人是从家庭中被注入社会的, 家庭为个人提供了统治、 服从与合作的经验; 同时,在家庭 中,个人的利己主义倾向才有可能被抑制,父母与子

3、女间的关系将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与通过有形的物质形式连成一体的生物体不同的是,社会是通过语言、分工和宗教连 结为一体的。孔德认为,分工使人们意识到彼此间的依赖和合作,但过多过细的分工也使 人片面发展,助长个人主义,为此有必要建立外部机构进行道德协调。而宗教政委人们的 行为提供了共同遵守的原则,它能促进人们的情感联系,是社会秩序的强大粘合剂。社会动力学研究的是社会进步,是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孔德坚信 人类社会必然是向前发展的。他认为同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一致,社会也不可避免地经历 了三个阶段:13世纪以前的神学阶段、13世纪到18世纪的形而上学阶段以及18世纪以后 的实证主义阶段

4、。同时,功能主义的“平衡”概念也来源于孔德。他认为当整个社会系统或者社会系统 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缺乏和谐时,社会将陷入病态之中。“平衡”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对动态平衡的研究。孔德的研究到处充满着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之间的比较。2、功能主义的先驱之二-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也可以被看作是功能主义的先驱,原因在于他提出了 “分化”(differentitation )的概念。斯宾塞通过“分化”这个概念说明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 而在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系统中,这种情况是必然要发生的。现代功能主义理论同样要证明功能分化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斯宾塞的进化理论大体上类似于涂尔干在社会分

5、工论中提出的理论,而这一理论(美)刘易斯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同上书,第10页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社会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 ),New York : Appleton , 1896对现代功能主义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 这两位社会学家的理论存在着两点重要区别。首先,涂尔干并不认为社会分化是与生俱来的,而斯宾塞则认为社会分化是社会系统的本 质特征。其次,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才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斯宾塞的还原论观点认为 应当从心理学层面上对社会发展的原因进行研究,换言之,斯宾塞认为社

6、会发展的根本动 力在于人对更大快乐的追求。现代功能主义理论在这些方面吸收了涂尔干的观点,而帕森 斯在他的社会变迁理论中则吸收了斯宾塞社会分化的观点。3、功能主义的先驱之三-埃米尔涂尔干涂尔干是现代功能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先驱者之一。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涂尔干是对 他影响最大的几位理论家之一。同样的,默顿也认为涂尔干是使他受益最大的两位理论家 之一(包括直接指导他的老师在内)。涂尔干一些最重要的功能主义观点得益于他对“整合”(integration )(即将个人融入社会秩序中)这一概念的长期关注。整合(或者说社会团结)对于维持社会平衡至关重要。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The division of la

7、bor in society )中,涂尔干所要验证的正是劳动分工的功能。在这本书中,涂尔干对“社会事实”(他把社会事实定义为“普遍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同时又独立于其在个体身上的表现而自主存在的行为方式。在他看来,法律、道德、信仰、习俗和时尚等都是社会事实。社会是实体,不可还原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重点是社会整体)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 同时, 他把功能看作是“社会有机体的一般 性需求”。接着,他运用社会层面上的例子对社会事实这一概念进行解释,而这个例子就是他对自杀的著名研究。在自杀论中,涂尔干研究的是作为社会事实的自杀率,而不 是个人的自杀行为。涂尔干对惩罚的讨论揭示了功能分析所具有的长处与不

8、足。他认为,惩罚是对犯罪的 一种社会反应。惩罚不仅发挥着强制罪犯进行补偿和防止犯罪的功能,而且它对维持强烈 的集体情感(或者如现代功能主义者所说的“共享价值观”,在这个例子中指的是对犯罪行为的 拒斥) 发挥 着重要 作用, 而人们 往往并 未意识 到它的 这一功 能。涂尔干认为,惩罚“有利于把这些情感维持在同一水平上,因为如果犯罪行为未受到相应的惩罚,那么惩罚的作 用将会减弱”。涂尔干对现代功能主义理论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在这部著作中,涂尔干主要是说明宗教是大多数原始部落向其成员灌输共享价值观和集体认同的强 大的整合力量。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价值观在功能主义者的解释中居于核心

9、地位,而功 能主义者在此又再一次紧紧追随了涂尔干的方法,他们认为价值观是 “(在群体成员中) 普遍存在的利益概念”或者“不仅使特定社会结构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合法化,而且也使社会结构中的某些行为类型得以合法化的信念”。 对整合力量的持续性研究是功能分析的另外一个特点,它往往强调相互依赖性和平衡 。涂尔干对宗教发生兴趣的原因在于,他认为宗陞塔尔科特帕森斯关于建构社会系统理论:一步关于个人的历史(OnBuilding Social System Theory :A Personal History), Daedalus (Fall1970),第873页5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The Rules

10、 of Sociological Method ) ,NewYork : Free Press, 1982,第45页和第596同上书,第124页埃术尔涂尔干示教生活的基本形式(The Elementary Forms of ReligiousLife ),New York : Collier Books , 19617玛丽奥古斯塔尼尔社会变迁中的价值观和利益(Values and Interests inSocial Change), Upper SaddleRiver, NJ: 1965,第9页8斯梅尔塞经济生活的社会学(TheSociology ofEconomic Life), Uppe

11、rSaddleRiver, NJ: Prentice Hall, 1963,第27页9阿米泰依兹欧尼是美国社会网络研究的创立者,同时他也是涂尔干的追随者。他进来在自己的一些著 作中努力将公共辩论的焦点从专注于权利转移到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上来。教对于群体共享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合。 同时,涂尔干认为公共教育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促进社会整合的作用,因此可以把他 当成是宗教的功能的替代物11。二、近代人类学的影响1、 拉德克利夫一布朗(A. R. Radcliffe Brown ):和马林诺夫斯基并称为英国现代社 会人类学的创始人,是人类学中功能学

12、派的主要代表。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文化都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在这一功能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充分和谐内部一致的方 式发挥作用。他还指出了功能分析所存在的“目的论”倾向,提出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 取代“需要”概念。2、 马林诺夫斯基:特纳对其的肯定一一“勾勒了现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的基本轮廓”c马倡导对人类文化的功能分析,他具体从文化的不同层面一一风俗、宗教、仪式、巫术、艺术、思想和道德以及生物的、社会结构的因素方面分析了功能问题,区分了系统需要的 不同层次。马的两个基本思想对现代功能主义有影响:一是系统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 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二、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13、1、功能分析强调系统有限于其组成部分, 有机体系统乃是功能主义的基本分析模式;2、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3、系统的每一部分都有一种功能,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4、每一个系统是一个各部分良好地整合而成的结构,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5、 每一个社会都是一个有自我调节机制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可以自发地调节被内部和 外部力量破坏干扰的系统平衡;6、 社会系统的功能运作, 取决于社会成员在共同目标及与社会基本需要有关的价值问 题上的观念一致;7、社会的主导状态是由稳定与信念一致所支持的秩序, 而不是基于强力与分歧8、如果一个系统要生存下去,就某些功能必要条件是必需满足的。第二节帕森斯的结构一功

14、能主义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功能主义主要是在以往功能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是对传统功能主义的一种综合。结构功能主义是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的综合。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首先是由人类学家拉德克里夫-布朗提出并使用的。尽管布朗提前使用了这一概念,但是直到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才正式界定结构功能主义的含义。伴随着帕森斯理论的崛起,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很 快风靡学界,并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统治地位。结构功能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那里分别获取了资源,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整合,而整合的目的无疑是为日益分崩离析的社会寻找统一性的基础。结构

15、主义与功能主义分析方式的最重要的方法论特征是相容的。两者都支持社会整体性的理论, 都认为社会学的目的在于探究有目的的行动的意识层面的深层实在-对于结构主义而言是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涂尔干积极呼吁建立完善的公共教育体系。埃米尔涂尔干:明天的学校(TheSchool of Tomorrow ),载于费迪南德布逊(Ferdinand Buisson)和费雷德里克E法林顿(Frederic E.Farrington)主编:法国当代教育观念(French EducationalIdesls of Today), New York : World Books ,1919,第185-192页蔽的结构,

16、而对于功能主义而言是潜在的功能;两者都极度地轻视能动行动的作用,因而强烈的反对解释学和现象学的解释性要求。结构功能主义包括了许多不同的作者和学派,不可避免的他们在一些问题上是存在某些分歧和争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仍然共享着一些主要的原则。首先,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一个社会系统为了维护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而这些条件又是如何得到满足的?而这一研究主题也就暗示着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一定基本制度 模式(即结构),而这些制度模式之间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即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生存。这意味着在结构功能主义的立场上,社会系统的存在具有首要意义,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

17、和过程具有优先的地位。其次,由于研究主题的限定,结构功能主义在研究层次上强调“系统”而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即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坚持社会优先于个体的立场, 认为个体的社会人格是由社会赋予和塑造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反映,并将个体动机与其行动的有社会意义的后果加以区分,以后果为研究重点。 其次,在研究方向上,因为强调结果而往往有分析现存结构时带有 目的论的假设。即在分析某种现实制度的功能时, 首先就依据该制度的存在而认定该制度是具有功能的。以此为基础的分析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具有维护现存制度的保守倾向。最后,但也许是最重要的是, 把结构功能主义统一在一起的,

18、与其说是一些共有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模式,不如说是一种共有的理论研究方法。这一流派对当代社会学发展的影响也更加主要的是体现在它为考察社会现象提供了新颖的观察角度,发展了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在二十世 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风靡北美和欧洲的社会学界以及其他 社会科学领域,他本人也被无数追随者奉为泰山北斗。他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宏大的社会理论,后期开始探讨从宏观转向较微观层面的理论方向。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社会系统(1951)、经济与社会(1956)、 现代 社

19、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 现代社会体系(1971)学术经历:1920年进入阿姆斯特学院学习生物学,但是后来对社会科学产生了兴趣。19241925年,帕森斯到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参加了马林诺夫斯基等许多著名学者开设的讲座。之后得到资助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第一次接触到了M 韦伯的学说,并感觉到了韦伯思想的巨大魅力。他翻译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著作,美国社会学对韦伯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帕森斯。回国后,在阿姆斯特学院任教一年,后在哈佛大学任教到46年。二、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帕森斯自20世纪40年代提出“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以后,在其许多著作中都为 形成结构功能主义

20、的系统性理论作出了很大努力,成为结构功能主义的领袖人物。1、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的第一次综合帕森斯早期受韦伯影响较大,特别重视社会行动概念,在社会行动的结构 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唯意指的行动论(the voluntaristic theory of action)。此书被看做是现代社 会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1937年,帕森斯推出了他的第一本社会理论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与其中后期代表作中显著的结构功能主义色彩不同,在这本书中,帕森斯试图以作为社会秩序基础的个人的社会行动单元(即角色扮演者)作为分析单位,对古典行动理论的不同资源进行综合,提出兼顾行动的各种要素的

21、心的行动理论。这个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考虑到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追求他的目标, 社会秩序12怎么可能存在?为了建立起这种新的行动理论, 帕森斯对古典理 论进行了批判。他把古典理论分为实证主义与理想主义两种类型, 认为两者共同的缺陷在于片面的强调了某些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具体说来,实证主义学派反对把行动同一定环境状态相联系,并假设状态对行动具有某种决定意义,忽视了影响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规范取向。由此而忽视了行动最终目标的来源、性质及其差异。理想主义传统则单纯强调家孩子规范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对表达特定文化价值的影响。在帕森斯看来,人类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意义性和目标导向,即行动时主题朝向目标的动

22、作。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第一个要素是行动的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第二个要素,帕森斯称之为状态,即行动者置身其中,影响其实现目标的那些环境因素,状态要素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1)手段,指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和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要素,实现统一目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手段。(2)条件,指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各种要素。条件不仅仅指自然物质条件,同时也包括社会条件。 行动单元的第三个要素是规范取向。所谓规范取向是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 克服障碍所遵循的社会标准。其中,规范取向是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的核心,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帕森

23、斯为何把能促进规则合法化的“文化系统”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在理论上综合了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帕森斯坚持认为一切行动都包含着规范和条件之间、主观与客观因 素之间的紧张关系。而这一理论在综合主观因素的同时也为他的理论转向更为宏观、更为实证主义色彩的结构功能主义埋下伏笔。在社会行动理论的最后,帕森斯无疑发现了这一理论并不能充分的解释他所提出的问题,他承认“任何仅按行动中可辨认的性质来认识的原子系统.必然不能充分的说明后面那些因素,也不能用于复杂的系统”13。因为这一理论不能解释行动目标的来源,也没有说清楚规范取向是如何影响行动单元的。因此,也就不能回答单元行动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也

24、就是说,这一理论距离由个人目标到社会程序的解释目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从以上可以总结出:(1)基本特点:广泛使用手段一一目的框架(2)分析社会行动的原因:社会行动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层面;社会行动是社会现实 最小和最基本的单位(3)社会行动(单元行动unit action )的要素-行动者、目的、情景、规范限定Parsons,T.(1937)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 , New York : McGraw-Hill,pp.87-89Parsons,T.(1937)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 , New York :McGr

25、aw-Hill,pp.748-749(4)理论建构依据(批判)实证主义:强调作为解释类行为关键的科学方法,从而暗示了一种人类行为的决定论模式,忽视了合理范围内人类行动的主观选择性唯心主义:强调行动的规范性取向的绝对重要性,忽视了行动发生在其中的情境性的影响帕累托行动理论:属实证主义内,即大量的人类行为是非逻辑的并且是人们的情感或心 理状态的反映,而不是人们对手段和目的的合理考虑。2、社会系统理论:由个人向社会系统的转向1951年帕森斯退出了他的第二部著作动的一般理论一起构成了他的社会系统理论。何影响行动者的主观取向的体系,以此来回答 行动单元的互动需要有稳定的模式来进行协调, 元转向了行动系统

26、,即通过分析系统的调节来说明社会秩序是如何实现的。在社会系统中,帕森斯首先概述了从行动单位向社会系统的转化。帕森斯用韦伯的类型分析方法把行动按照动机和价值观各自分为三种类型。即就动机而言可分为:(1)认知的(对信息的需要);(2)情感的(对情感寄托的需要);(3)道德的(根据绝对的正误标准 进行的评价)。帕森斯把这些要求价值与动机特征用一个新的概念“取向”进行整合,按照“取向模式”可以划分为三种行为类型:(1)工具性的(行动定位于有效地实现定义的目标)(2)表意性的(行动定位于实现情感上的满足);(3)道德性的(行动定位于是非标准)社会系统,这本书和同年他与希尔斯合作的行这两本书构造了一个有关

27、社会价值体系是如社会行动的结构所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 社会系统理论的分析层次也就又个体行动单对任何行动而言,他们的行动都是以上三种行动类型中的一种。而当各种不同取向的(根据他们的行动和价值取向的配置)互动时,便逐渐产生约定,并维持互动模式,这就是“制度化”。这种“制度化”被称为社会系统。帕森斯这一思想的关键是规范性的地位-角色组织。也就是说,社会学的任务就是把地位、角色和规范组织起来。 帕森斯引入了一个宏观系统来概念化不同维度的行动。结构是行动被概念化为三种“相互渗透的行动系统”-文化的、 社会的和人格的行动系统。由单元行动所构成的社会系统,需要各自完成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的动机与价值的概念化。

28、这样行动理论的目标就变成理解制度化模式(即社会系统)是如何被价值观、信仰、规范及其他 观念的联合体(即文化系统)和动机与角色扮演技巧的结构(即人格系统)所制约的。后来,帕森斯又加上了一个有机系统(以后又成行为系统), 来完成他的理论目标。在社会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帕森斯又发展了他模式变量的理论。模式变量是用来区分和刻画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他试图通过对模式变量进行阐述来区分不同的角色期待和关系结构。这些模式变量使帕森斯的抽象理论变得更加明晰。帕森斯的这部分研究以滕尼斯“公社-社会”的类型学研究为基础 (类型学是一种以分类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滕尼斯的研究兴趣在于对原始社会的“公社

29、”和现代社会的“社会”进行比较。 “公社”的特征是亲密的个人关系或亲缘关系占主导地位, 而“社会”的特征则 是非个人型的或商业型的关系占主导地位。和滕尼斯一样, 帕森斯也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区别的重要性。他把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个人的、非正式的关系称为“表达型”关系,把现 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非个人的、正式的关系称为“工具型“关系。即使在现代社会i中,这两种类型的社会关系仍然存在,而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帕森斯正式genuine这一点对家庭中的性别角色进行分析。 他认为丈夫或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工具型领导者”的角色,原因在于他们是家庭声望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帕森斯同时指出,由于父亲已经承担了挣钱养家的

30、义务,因此母亲必须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表达型领导者”的角色。女性主义者认为帕森斯的观点(即认为家庭中表达型/工具型的劳动分工具有积极地功能)只是要证明社会现状的合理性。他们认为帕森斯关于性别社会化的理论对两性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来说更是如此。帕森斯在发展出他的模式理论变量之后受到了女性主义者的强烈批评。在这一理论中, 帕森斯已经不再简单地利用“表达型/工具型”的二分法。 模式变量本来就是用来区分和刻画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而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会面临五个方面的选择。这五个方面可能的选择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中:第一,普遍性与特殊性。涉及行动中行动标准的适用范围,普遍性意味着

31、行动者一视同仁地适用其行动标准,特殊性则意味着行动者因人而异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标准。第二, 扩散性与专一性, 涉及双方互动权利义务关系宽狭和清晰程度。扩散性意味着行动者将全部人格投入互动,其付出和获得是广泛的、不受限定的,专一性意味着严格限定相互之的权利义务关系。帕森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适当的 选择往往包含专一性行为,而在传统社会中, 大多数关系都是扩散性的。第三,感情性和中立性,涉及互动关系中是否具有情感因素。情感关系要求情感的投入,中立性关系则要求互动双方以理智相待。第四,先赋性与自获性(品质与成就), 涉及行动者识别标准的性质。对女性先赋性着眼于对方是“谁”,即对方的先夭品质及身份背景,

32、自获性则根据对方“做什么”,即对方的表现和成就。第五,利己性和公益性,涉及互动中优先考虑哪一方的利益。利己性 意味着将自身利益放于优先地位,公益性则是将对方或这个集体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帕森斯设计了模式变量原本是想以此来描述不同类型的社会系统的社会关系的特征。因为任何制度化角色均是上述五种选择的组合。而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包含的模式变量组合是既定的,是社会文化系统中价值规范的制度化的结晶。行动者在进入某种社会关系时,不仅不能随意改变这种关系结构,而且必须通过社会化过程将价值规范内化于自己的人格系统中, 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主观取向。 帕森斯认为, 五种选择的可能组合构成了所有可能的社会关

33、系,即所有角色关系均可用模式变量加以描述和说明。而这五种变量的任意组合又可以反映不同社会系统的特征,因此可以有三十二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系统。然而,在进一步的分析后,帕森斯发现这些变量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只有某种特殊的组合关系,它们最后只能组合成两类截然不同的社会系统。这种区别, 被帕森斯用来区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社会特征。从以上我们也可以概括出:帕森斯按照动机和价值认为行动者是“定位于”情境的。取向模式 r 行动类型 r 有取向的行动者的互动 r 互动的制度化 r 地位、角色、规范的社会系统 $ (1)价值的:三种:(1)工具性的(行动定位于有效地实现既定的目标)a.认知的(2)表意性的(行

34、动定位于实现情感上的满足)b.鉴赏的(3)道德性的(行为定位于是非标准)c.道德的(2)动机的:a.认知的b.情感的c.评价的在发展用来表述所以行动系统属性的概念的过程中,帕森斯形成了一套表达系统变量属性的概念,即模式变量(pattern variables)o模式变项概念结合了帕森斯思想中的两条不同路线, 即专注于个体选择的“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与侧重于整体结构的“社会系统理论”而提出 的分析行动系统特点的概念。因此, 模式变项不仅能解释人格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模式,而且可以解释社会系统中的各种规范。这种方法被称为二分法,即根据被分析的系统就可以对行动者的决定、文化价值取向或身份角色要求进

35、行粗略的划分。 情感中立性-情感性(affectivity neutrality vs. affectivity )专一性-扩散性 (specificity vs. diffuseness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universalism vs. particularism )自致性-先赋性(achievement vs. ascription )自我取向-集体取向 (self-orientation vs. collectivity-orientation )帕森斯使用模式变项最初是用来划分角色类型,后来从对社会系统中角色的分析扩展到了对所有行动类型的分析。模式变相还可以用来说明各种社会制度、

36、群体与组织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以用来说明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例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比较分析。3、结构功能分析:向强制功能主义的转变结构一功能主义的基本方法:识别讨论中的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分析满足这些功能要求的特殊社会结构社会功能要求:社会的不同层次之间必需有最低限度的一致性产生这种一致的过程或机 制为内化和制度化。内化涉及人格系统,制度化涉及社会系统。内化是文化价值取向和角色 期望实际被结合进人格系统的过程。如果一个人被内化后的行为满足其他人的期望,引起了其他人的赞同,这样的价值和导致的行动是制度化的。(1)行动系统的普遍功能分析在通过模式变量来描述各种制度化的特征之后,帕森斯还要回答为

37、什么某种互动关系以特定的变量组合为特征?这些问题使得帕森斯不得不把他的分析重点由社会结构转向社会功能, 或者说,是把功能分析同结构分析结合起来。 他通过将社会系统看作一个必然具有某种基本要求的功能的结构来进行结构功能的分析,从而发展了以结构功能主义命名的宏观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帕森斯看来,社会系统乃至整个行动系统都面临这一些大致相同的基本功能要求, 满足这些要求是系统生存的先决条件。因此行动系统被概念化为四个生存问题,或者说是四种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应(adaptation);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 维模 (latency pattern ma

38、intenance)。适应是指系统必然通过环境发生一定关系,为了能够存在下去,系统必须确保从环境 中获取足够的资源,然后再整个系统中进行分配。目标达成是指在系统目标中建立秩序级别,然后调动系统内部资源以集中实现系统目 标。整合是为了保证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 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各个部分协调一致,相互合作,不致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维模围绕着两个相关问题:模式维持和紧张处理。模式维持指的是系统要确保社会系 统的行动者显示合适的个性(动机、 需求、角色扮演技巧等)紧张处理则是应付处于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的内部紧张。当帕森斯引入AGIL(即四种生存的必要

39、条件)来分析结构依赖,他的理论就开始了由 结构分析向功能分析的转向。现在,对结构的评价主要依据其对上述四种必要条件的满足结 果。而对特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则根据其交换如何影响必要条件的满足。根据AGIL的分析框架, 每个较高层次的系统都可以分成四个分别满足某项功能需求的 功能性子系统。在行动系统中这四个子系统就是由上文略有提及的行动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与文化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分别满足一项相应的功能。:行为有机体的生物特性决定着系统适应性问题,并为满足适应性功能需要提供基本能 量。人格系统完成个人的目标、角色定位、通过调节和聚合个体的动机、欲望和目标来实 现行动系统的目标达成。社会

40、系统是各个行动单元的互动制度化的结果,因此达到满足行动系统的整合要求。文化系统中所包含的价值规范为整个行动系统提供基本模式,实现维模功能。A行为有机体系统G人格系统L文化系统A经济_ 社会系G政治L社会化A社【GLI(2)社会系统的功能分析这种系统的功能分析的方法同样可以用于组成行动系统的子系统。帕森斯分析了社会 系统的结构的功能。在社会系统中,分别由经济制度来满足适应的功能要求,由政治制度来满足目标达成 的功能要求,由法律和宗教制度的一部分来满足整合的功能要求, 由家庭、教育和宗教的另一部分来满足维模的功能要求。对社会系统的功能分析不仅仅是指出社会系统中承担这四种功能的主要社会制度,也 包括

41、对各个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分析。帕森斯强调,一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稳定,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具备满足一般功能的子系统,而且还取决于这些子系统是否存在各子系统之间的对流或交换关系。如果一个子系统的输出恰恰满足了其他子系统的需要,而它本身的需要又能通过来自其他子系统的输入得到满足,那就意味着它与其他子系统之案件存在着对流或交换的边界关系。帕森斯认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最终是信息性的。因此,社会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之 间的交换是通过不同类型的符号媒介进行的,即货币、权利、影响和义务。在社会系统中承担适应功能的子系统的交换媒介是货币;承担目标达成的子系统输出地交换媒介是权力;整合子系统输出地交换媒介是影响或赞同;

42、最后,维模子系统输出地交换媒介是价值承担或声望。对一个社会来说,维持各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的最低限度平衡是至关重要的。(3)控制等级理论从控制论的角度,对系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能量和信息交换关系做了说明。行动系统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是互惠的,系统之间交换着信息和能量。三、社会进化与变迁理论在学术生涯的最后10年中,帕森斯日益关心社会变迁,运用他的独特的系统理论去解 释人类社会及其进化。人类社会变迁的方向是 “适应性”的增强, 即社会克服环境阻力而达到各种目标的能力的增强。帕森斯呈现的是,行动系统之间信息和能量的家换为行动系统内部或行动之间的变迁提 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变迁的根源之一就是行动系统交换中信

43、息或能量的过剩,过剩的信息和能量改变了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信息和能量的输出。变迁的另一个来源是信息或能量的供给不足,从而在结构方面引起行动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再调整。社会进化的四个范例(特征):分化、适应性提高、包容、价值普遍化 根据适应能力与社会控制形式的差别,帕森斯描绘了进化的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原始的、过渡的与现代的这三种社会。四、帕森斯的功能论小结帕森斯的理论结构始终围绕着两个中心主题及两个阶段来进行。两个中心主题是:第一,他依据人们的观念和意志,尤其是依据人们的行动规范与价值观来理解社会世界。第二,他关心单位的行动组成行动系统的方式。两个阶段是:A、 社会行动理论;总体功能系统层次系统

44、层次间相互关系模式维持文化系统信息控制整合社会系统目标达成人格系统适应有机体系统能量条件14帕森斯的控制等级理论图B、一般系统理论。从他的理论可以看出帕森斯始终是想以系统的结构的理论在分析现有的社会制度,将整个社会放在一个宏大的视野下来分析。他的理论无疑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对整个理论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帕森斯的评价:作为功能主义理论学派的创立者,帕森斯对美国社会学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美国社会学研究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只重视实地考察, 侧重经验研究,社会学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而功能主义理论观点的提出,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出现了突破,并且开始重视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从而使

45、社会学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谈, 帕森斯的理论由于高度的抽象概括, 而被成为华而不实的“大理论”,故20世纪60年代后他的功能主义观点受到强烈批评,只是到了80年代中期后,随着“新功能主义”的出现,人们才又重新对帕森斯的理论产生兴趣。五、著作推荐社会行动的结构The Strcuture of Social Action,张明德等译,译林出版社,2003社会行动的结构是帕森斯的成名作,此书奠定了他在美国社会学界的地位,它也被看作对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分水岭意义的经典之作。这项成果根本改变了美国社会学界理论贫乏的境况,显示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价值。由此使美国社会学步入了所谓的“黄金

46、时期”。作者评述了V.帕雷托、E.迪尔凯姆、M.韦伯和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社会学 和经济学思想,总结出唯意志论的社会行动理论,认为这种理论应该是演绎的,表现出分析因素与理论所探索的经验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社会学应把社会行动的唯意志论的概念作为(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华夏出版14社2001年版,第39页自己的研究对象,如行动单位、手段、目的和条件等,社会秩序的建立,取决于社会行动者的规范化即文化的取向。帕森斯反复声明,社会行动的理论,不能还原为生理学和心理学,社会行动只有通过社会学的因素,即通过分析行动者如何构造他们的情景,以及用什么样的价值规范为指导原则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

47、。社会结构一书的出版,确立了帕森斯在美国社会学界中的地位,其行动理论也成为4050年代最流行的社会学理论,并为他后来提出的AGIL的系统模式奠定了基础。第三节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一、背景 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 , 1910-2003)于1910年7月5日生于美国费城。默 顿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倡导“中层理论”。主要著作有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1968)、 科学社会学(1973)等学术经历:默顿出生于美国费城南部贫民区的一个工人家庭,父母是东欧移民,有犹太人血统。在本地公立学校读完小学和中学。他从小聪颖好学,经常到当地的一家

48、图书馆去看书, 尤其喜欢阅读传记作品。默顿于1927年进入费城的坦普尔(Tample)大学,先学习哲学,后受其年轻老师辛普森(G. E. Simpson)的影响而转向了社会学。1931年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新成立的社会学系深造,受教于索罗金、萨姆等一代名师。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391941年到士兰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41年起到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41年默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之后,开始了其学术发展的新阶段。其中最有意义的事件是他与著名的经验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费尔德(Paul Lazarsfeld)开始的、富有成效的长达近35年的密切合作。正是在他们的这一密切合作的

49、基础上,形成了著名的“哥伦比亚学 派”。默顿和拉扎斯费尔德自然是这一学派的核心人物,他甚至被认为是从1950-197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由于他的突出成就,1974年获得该校位数极少的“大学教授”资格,1979年被列为特殊服务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默顿曾任美国社会学学会主 席(19561957年)、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主席(19751976)。他是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 文理研究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默顿最突出的社会学研究成就表现在如下三个表现:第一, 社会学理论。针对帕森斯的抽象大理论,默顿提出了 “社会学的中层理论” 策略,倡导首先重视对经验性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建立“适

50、中”的理论。第二,科学社会学。默顿始终感兴趣的一个专门领域就是对科学和知 识的研究。科学社会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默顿。第三,对应用社会学研究的推动。由于默顿适中强调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结合,所以从20世纪40年代起,他与拉扎斯菲尔德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的“应用社会研究所” 为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有广泛影响的应用研究。二、默顿的中层功能理论1、对宏观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原则的批判默顿指出以往的功能主义存在三个有问题的假定:社会系统的功能一体性(Functional Unity)假定- 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是协调一致和相互促进的,不会产生不可协调的持久冲突。默顿借

51、助于经验事实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他认为,功能性质决不能靠超强的推理来解决,更不能根据未经检验的假设来断定。它是-个需要在特定范围内借助经验才能加以确定的问题。因为事实表明,这一假设并不总是正确的。在一个社会中,某种风俗或制度,可能促进了某个群体的团聚或整合,但是对于整体的各个部分而言也可能具有相反的功能。宗教制度即为一例, 宗教制度在促进宗教群体内部团结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群体间的争斗,以及宗教群体与社会其他部分之间的紧张。社会事件的功能普遍性(Universal Functionalism )-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之前社会学家不能预先做出任何假设,即假定任何标准化行动模式都有利于系统生存,

52、都实现了系统的功能要求。默顿认为经验的调查时必要地,通过经验分析表明有些标准化的行动模式会产生减少或增加协调的后果。或者,他们产生的后果与系统毫不相关。因此,这种从功能普遍性假设推到出具体文化、社会模式的功能的分析思路是站不住脚的。功能事件对社会系统的不可或缺性(Indispensability)-在一种文明类型中,任何风俗、观念和信仰都满足一些重要功能,都有一定需要完成的职责,在整体运行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默顿认为这一假设本身就是含混不清的,它混淆了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观点。首先,它假设任何社会或群体为了生存必须满足某种功能;其次,它假定某些文化形式对满足特定的社会功能来说是必不可少。针对这

53、个假设的第一层意思,默顿部分承认有些功能的存 在时必不可少的,但是坚持这些必要功能不能随意确定, 而必须先进行经验检测才能将某种功能纳入理论。而对于假设的第二层意思,默顿则持反对态度。他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某 一文化项目对满足一定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相反, 经验表明某种一定的功能需求可以通过集中不同的文化项目得到满足。2、默顿对功能主义的贡献(1)显功能和潜功能默顿通过区分主观态度和客观后果提出了显功能和潜功能的概念,他坚持认为,实践的功能是可以观察到的效果,因而应当与成为实践基础的动机区别开。默顿承认有些实践具有的功能,既是由参与实践的个人与其的也是由他们认识到的,他把这种功能称作“显功能”。

54、然而另外有一些功能既不是参与其中的个人所与其的,也不是他们所认识到的, 默顿把这种功能称作“潜功能”。(2)反功能针对早期主义者仅关注社会事项对其所处的社会系统的积极功能,默顿提出了反功能的概念。他告诫功能主义者不应假设所有制度化行为模式都具有促进系统调试的后果,被分析的项目很可能具有减少系统调试的后果,即反功能。默顿指出,反功能的研究应当放在历史框架中进行,任何项目都可能有连续性的多重后果,应当引进时间的维度对这些后果进行观察。反功能可能在短期内暴露,也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显露的过程。(3)功能替代物针对功能必要性假设,默顿提出了 “功能替代物”的分析概念。默顿主张对系统的功能先决条件作审慎的

55、经验研究,他认为即使承认某种功能要求也不能因此而断言实现这些需求 的社会项目就是必要地, 而必须用“功能替代”的概念进行分析。因为在跨文化研究中可以清楚地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同一功能可以有多种供选择的项目作为“功能替代物”,所以早起功能主义者坚持的特定结构是实现系统功能要求的唯一项目是毫无依据的。3、中层理论及其功能分析的基本原则与步骤在默顿看来,中层理论比宏大的功能理论提供了更广阔的理论前景,这些用不那么抽象的方式表达的中层理论,展现了定义清晰的操作化概念,并由此构成了对有限现象关系的陈 述。 中层理论是处于下面两者之间的理论, 一方面是在日常研究中大量发展了的微观的而又必要的研究假设,另

56、一方面是发展统一理论的全面系统的努力,这种统一的理论可以解释“所有” 被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基本原则:(1)中层功能分析方法是一种考察和解释社会行动及其后果的战略,即关于可感知的社会 活动及其后果的研究原则、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具有规范性的理论模式和系统性的理 论体系;(2)中层功能分析形成的理论应当有经验材料支持,仅靠概念演绎和逻辑推理形成的理论是不可靠的,应当收到中层理论的批判和抵制;(3)判断一种理论是不是中层理论,关键看它能否作为“产生经验的”;(4)强调分析客观的社会后果,不关心社会行动的主观取向。步骤:(1)功能分析的重点是制度化的行动模式(即结构)的客观后

57、果;(2)要充分认识这些客观后果的多重性,特别是注意那些意料之外的潜功能;(3)结合时间性要素,根据特定后果与相应系统之间的关系对这一后果进行功能评价,即确定其功能性质,并通过反功能考察社会问题和变迁现象;(4)必须清楚地界定某一后果所涉及的系统范围和群体范围,认识到对不同群体来说,特 定后果的功能性质发生变化的可能性;(5)认清在不同类型社会中功能替代的可能性,并通过对“结构制约因素”的考察来解释 这种功能替代。4、中层功能分析的范例:越轨理论:默顿为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然而他的越轨理论确实他最著名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发展越轨理论的过程中,默顿运用了功能分析的经典分析要素,即文化目

58、标和制度化规范。在这一过程中,他把失范当做主要的自变量。失范是指由文化目标和可资利用的合法手段之间的不连续性造成的。他运用这一观点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分析。在美国社会中,在金钱方面多取得的成功被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然而却没有相应的强调 “达成这个目标的合法途径”。默顿认为这对美国社会尤其是那些缺乏致富门路的人将发挥反功能。因此,根据帕森斯的观点,这种现象是导致社会系统陷入紧张局面的原因之一,同时它将导致大量越轨行为的出现。默顿划分出了三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接受(+)、 拒绝(-)、 拒绝并代之以新的目标和标准(土),这些社会秩序是由文化目标与制度手段之间相交叉构成的,并表现为以下情况:仃为类型

59、文化目标制度化手段I 遵从+n 创新+一m 仪式主义一+W 隐退主义一一V 反叛5、著作推荐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范岱年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于1938年发表, 被看做科学社会学的奠基性著作。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是世界科学与工业之都,当时在那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作者在本书中对当时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进行了精辟的定性定量分析,涉及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职业兴趣;清教伦理、文化价值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研究的动力,科学技 术与经济发展,科学文学及技术等许多问题。 作者在本书中勾勒出了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轮廓,提出了它的基本命题。第四节新功能主

60、义亚历山大在其新功能主义一书的导言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功能主义观点。亚历山大指出,随着人们对功能主义传统的再认识,已形成了一种明显的重新关注功能主义的学术取向。新功能主义既是传统功能主义的发展,又是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它试图在综合不同的理论传统基础上,重建帕森斯的功能主义传统。新功能主义的特征:1、新功能主义与传统的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的关系,是重构(reconstruction),是扬弃或超越。新功能主义不接受传统功能主义的某些核心思想,但是其思想却与之有根本性关联;2、 新功能主义试图接纳或综合不同的观点,以克服传统功能主义的“反个人主义”、“忽视 变迁”、“保守主义”等受批评的致命弱点

61、,提高它的解释力;3、新功能主义与传统功能主义的关系还可以从对待“经典”的态度上加以说明。亚历山大 从后实证主义观点出发,对“经典”的中心地位做了新的说明。一、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杰弗里.C.亚历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 1947-)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 列有影响的理论著作,旗帜鲜明地倡导新功能主义观点。主要著作有:社会学中的理论逻辑(1982)、 新功能主义(1985,合著)、 微观和宏观的结合(1987,合著)、行动及 其环境(1988)、1945年以来的社会学理论:二十讲(1987)、文化与社会:当代的争论(1988,合著)、结构与意义(1989)

62、、分化理论与社会变迁(1990,合著)等。1、 以实证主义(post-positivism)为方法论基础新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后实证主义,而传统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后实证主义的四个基本假定:1所有科学资料都受到理论的指导;2科学成果并不仅仅依赖于经验证明;一般性理论的形成是武断的和平行的,而不是怀疑性和垂直的;只有当经验事实的变化为新的理论所认识后,才会出现科学观念的根本变化。科学观的更新-科学思想连续统(continuum)科学序列及其构成因素基本预设模型 概念 定义 类别 定律假说 关系 方法论 观2、趋向新的理论综合亚历山大等指出,新功能主义本身或许比其他的理论更能代表一

63、种典型的综合性理论形 式。因此而试图融合不同的观点,在行动与秩序之间、冲突与稳定之间、结构与文化之间确 立起新的关系。而追求综合所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micro-macro linkage)。亚历山大的理论综合体现在对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的重新解释。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模型:3、对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的简评亚历山大试图重构功能主义,恢复帕森斯功能主义的权威性。新功能主义虽然不能算是 一种成熟的理论,而是一种理论取向, 它试图融合不同的理论传统和派别,解决过去一直困扰着社会学发展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这种取向已给社会学界带来了新的预示,反映着社会学理论发展的某

64、些共同趋势4、推荐著作新功能主义及其后,译林出版社,彭牧,史建华,杨渝东译,2003新功能主义及其后这本书将会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我们这一代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那些有文化但轻视理论著作的人来说,这本杰出的著作很好地表明了好的理论如何与它所谈及的经验现实保持强有力的对抗。对那些多年以前就加入到反对帕森斯、戴维斯等人的阵营中的人来说,本书提醒我们什么是新、旧功能主义的重他在批判吸收各种微观理论物质结构秩序集体行动工具性的规范规范性的(非规范性的)能动性要关注点。而对那些现在才进入这个领域的人,那些读书却不管所读的书是否得到社会学经典认可的人,本书是一本极好的手册,它可以

65、使他们了解,什么是旧功能主义所追求的,它们如何终未完成这一事业;什么是如果没有新功能主义的拯救就有可能失去的东西;以及为什么我们必须像接受马克思一样接受帕森斯和其他人,以加入亚历山大的超越,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很难想像社会学家会是什么样子。二、卢曼的系统功能主义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 , 1927-1998)出生于德国吕内堡。1946年就读于著名的弗莱堡大学学习法律。1960年获资助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师从帕森斯,开始研究结构功能主义问题。1962年留学回国后,卢曼开始了他的社会学研究生涯。他曾先后任教于施 佩耶尔行政专科学校、多特蒙特大学。1968年被比勒菲尔德大学聘为社会学

66、教授,直到1993年退休。主要著作有: 社会分化(1970, 1982英文版) 、 社会系统(1984,1995英文版)、 社会的经济(1980)、生态沟通(1986)、科学的社会系统(1990)、风险社会学(1991)、现代性思考(1992)等。1、社会系统论 社会系统的新界定:卢曼把社会系统(social systems)定义为各种社会行动的制度化模式,从整体社会到具体特定的行为模式,如角色。社会系统不同与其他系统在于:通过意义的交流,复杂性降低。社会系统、机械系统、有机体系统、精神系统是并列的。他将社会系统的类型分为:互动系统、组织系统、社会整体(societies or societal)系统.互动系统是最简单的社会系统,它是在个体间共同在场并相互感知时所形成的。但为了适应更广的社会活动,互动西要依赖于组织系统。组织系统的作用是协调个体的动机和偏好与集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根据具体条件协调个体之间的行动。社会整体系统是在互动系统和组织系统基础形成的,是一个包含所有相互关系的国通行动的综合性系统。由社会整体所构成的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特例。社会使其他社会系统之间沟通成为可能,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