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反映的世俗生活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03261461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世俗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世俗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世俗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世俗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上河图》反映的世俗生活(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清明上河图反映的世俗生活.精品文档. 清明上河图中反映的北宋城市居民的世俗生活 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与多样性等方面,清明上河图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的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精品画作,其画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的日常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初城市建设的面貌,充分展现了开封当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都市的特点,将中国城市建设的成就凝固于一刻。整个画面气势恢宏,让人叹为观止。本文就以清明上河图以此研究

2、北宋城市居民的世俗生活。1、有关世俗的解释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史记循吏列传:“孙叔敖者,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宋.灌圃耐得翁)“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香囊记辞婚(明 邵璨):“只是这个人有些执古相,不通世俗。”尘世;世间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 惜誓(汉 贾谊)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与焦弱侯书(明 李贽) :“世俗俚语亦有可取之处: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

3、散难;忍痛易,忍痒难。” 古屋(王西彦)第四部七:“一切世俗的享乐,一切所谓荣华富贵,我全看破了。”俗人,普通人、一般人。南查清楚商还是南君书更法:“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孟子梁惠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也。” 庄子天下:“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一(宋 苏舜钦):“凭栏挥手问世俗,何人得到蟾蜍宫?” 瞑庵杂识卷二(清 朱克敬):“世俗以势利为是非,皆此类也。”流俗;庸俗王公墓志铭(唐 韩愈):“公所为文章,无世俗气。”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清 汤之旭):“舅氏天性豪迈,喜施与,无世俗龌龊态,而交结知名,座客常满。” 倪焕之一(叶圣陶):

4、“树柏说到末了一句时,焕之觉得他突然是中年人了,老练,精明,世俗,完全在眉宇之间刻画出来。”民间流行的气习楚辞屈原渔父:“安能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皓皓,比喻贞洁)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2、世俗生活 从对世俗理解到的世俗生活应该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模式,因而有“贵在世俗”之说法,其本意应该随遇而安、顺应现世的社会生活,积极享受现世的世俗生活。世俗生活的享受既有有物质上的享受,如柴米油盐;也要有精神层次的满足,不落俗套,活得雅俗共赏。如听说评唱。3、清明上河图体现北宋东京城居民的世俗生活

5、整个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东京众多的行业,众多的人口,众多的商旅活动。从中体现出北宋东京城居民的世俗生活。按照世俗生活的理解,在北宋东京城居民的世俗生活中主要体现出两大方面的生活状态:3.1民间流行的气习3.1.1喝茶斗酒乐坊酒肆3.1.2说书讲史勾栏瓦肆一是游戏活动,有野台戏、耍猴戏、僧侣拳击、说书、走钢丝走绳、打花鼓、和尚杂耍、斗百草、傀儡戏、相朴等;二是清明活动,如打秋千、放断鸢、插柳、春游野宴、扫墓、军中射柳;市招类,如特别标志(酒帘、饭铺晃子、接骨店、香蜡铺、笔墨店、鞋店、杂货店),又如饮食类市招(官盐、糖房、糟熏海味、蜜饯、羊肉、茶点、小吃店),又如公家机关市招(官厅、状元府)。3.

6、2传统节日已经初步形成1. 元宵节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老百姓希望家宅“团团圆圆,”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希望能够招财进宝。到了宋元元初的时候,汤圆就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 2、除夕夜送礼宋代的除夕日,邻里乡亲都会相互馈赠少量米面,表示新的祝贺,相互邀请饮酒,辞旧迎新。展示了中国人珍惜年华、重人情的淳厚质朴的风俗。 3、清明踏青 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 4、冬至吃馄饨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5、宋代是我国风筝

7、的发展阶段 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二是宋代提倡传统的节日风俗,这就为风筝的发展和进入节日的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普通老百姓中兴起了一股食素的风气 为了适应这种风气,汴京、临安等地都有专门经营素食的素食店、素分茶,其烹制的食品有寺院斋食,凡麸笋乳蕈饮食,充斋素筵会之备。此外,更有专卖素点心从食店。同时,民间吃荤遭受报应的传说也随之流行。如光孝宫道人章道隆,生平喜食鳝鱼,经托梦而不悟,后为军人以煮鳝汤灌口而死. 7、与食素之俗相关的还有开荤习俗 王琳野客丛书卷二二解菜载:今人久茹素,而其亲若邻设酒肴之具,以相暖热,名曰开荤,于理合曰开素。此风已见六朝。观东昏

8、侯丧潘妃之女,阉竖共营肴羞,云为天解菜。正其义也。”在宋代,佛教在民间开始传播,逐渐世俗化,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李之彦东谷所见曰:世人以茹素为斋戒,岂知圣贤之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所谓戒者,戒其非心妄念也。据东京梦华录载,在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用太平车或驴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至天明不绝。”4、 北宋东京城市居民世俗生活形成的条件4.1政治局势典型的文丞治国的时代 从宋建国者赵匡胤开始基本上奠定文丞治国的特点,独具一格的宋徽宗 据新全球史作者评价宋朝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风雅的时代,讲求精致的生活,对教育、

9、手工业、艺术等都比较注重。尤其是不得不提的宋徽宗赵佶。其本人更多地可以说是一个卓越超群的艺术家。4.2经济盛况 可以说中国封建经济的登峰发展始于唐朝,但其结果在宋统治下的大片繁华富庶的地区变得更为清晰。(新全球史)农业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经济根本农业在宋代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农作物品种还是生产工具、农业技术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发展。 首当其冲的是粮食产量的提高,其原因首先是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北宋时期,已经扩展到黄河流域。其次是新品种的引进,北宋初年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因为其耐旱、适应性强、生长期短等优点,因此“占城稻”成为中国早籼稻的主要品种,南方更加普遍种植,“占城稻”成为粮食产量的首位,

10、是宋朝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因为粮食的高产使农民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并且将其在市场上出售,进一步带旺市场经济。农产品投入到市场是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的必要途径。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和农户,如养蚕植桑、丘陵植茶等。陈 农书说:“湖州地区农家唯籍蚕办生事”,表明蚕桑经营已经成为他们的主业。(国史十六讲樊树志著中华书局)人口的增长 中国古代经济收入来源一是土地二是人口,因此人口和土地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早期中国政府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将人口固定在土地上。“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人口的增长使土地不断得到开垦,而新垦土地的增加又使粮食常量不断上升,是人

11、口繁衍的保障,据统计1127年,中国人口已经突破1.4亿,1200时已经达到1.15亿。北宋时期的开封人口已经超过百万,成为当时的特大城市。城市内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强大的人口支撑着数以百计的饭店、旅馆、茶馆、妓院、乐坊、戏院、娱乐会所、园林、作坊以及专门经营丝绸、珠宝、瓷器、漆器以及其他商品的商铺,使宋朝时期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商业的发展 西方史学家称宋朝时期是中国“商业革命”伊始。传统农业的新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导致“商业革命”较早的出现,是宋朝历史耀眼的亮色。(费正清 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宋朝的“黄金时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削弱 唐朝

12、中后期杨炎变法中对“对坐商按户征收资产税,对无居处而行商者,向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并且废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政府对从商者开始征收商业税体现出政府在法律制度上对商人地位的认可。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色彩减轻,商人作为纳税人拥有与手工业者、农民一样有正常余利,一样有社会地位。 宋代王安石变法中也有鼓励商业行为的内容。如允许信贷,(查清明图作画时间) 由于工商业的繁荣,国家商税在政府财政收入中越来越重要。商人的社会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开始出现了“工商亦为本业”的思潮,“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有人认识到:“古有四民,曰士,曰农,曰工,曰商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

13、,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东都事略中写到:“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宋神宗宁熙年间,宰相韩琦也指出:“商者,能为过致财者也。”宋时还通过立法保护其商人的合法经营,合法收入。 禁榷制度为国家聚敛财富,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保证。市与坊的藩篱被打破 随着城市的扩大、居民的众多、工商业的繁荣,突破了唐朝时期初级农业文明状态下的市坊城市结构。 宋代之前,周世宗由于开封仓储不足,而下诏允许在汴河上设立邸店;宋太祖即位后,在965年下令允许开夜市。这两道命令,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在传统的坊市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景佑年间,宋朝廷正式下令允许商人只要缴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店铺。“侵街打墙,接檐

14、造舍”宋朝时期的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有专业的交易场所。并且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宋朝时期的店铺已经随处开设,买卖时间早晚都可经营。 夜市出现。只要是“要路”交易繁忙地段都可以设立市,民间还有更多的自发形成的市。打破市坊的区别,日本学者加藤繁在宋代都市的发展中说:“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商业活动因为“坊”的打破,开始形成近代都市商业街的雏形,形成日益繁荣的商业气息与市井色彩,有通宵达旦的“鬼市”,“耍弄去处”的娱乐场所,行市、酒楼、茶坊,食店等连成一片,形成摩肩接踵,昼夜喧阗的商业长廊。“皇都今夕知何夕”,“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炬兰灯烧

15、晓色。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鹭客”(玉楼春),朝野通宵达旦、歌吹沸天、灯火彻夜的都市生活情景,与唐代长安和洛阳里坊宵禁制度下的都市叙述:“六街朝暮鼓咚咚”,“六街鼓绝尘埃息”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据宋仁宗景三年(1008)诏曰:“天下士庶家,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毋得为四铺作及斗八;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宫室寺观,毋得绘栋宇,及朱墨漆梁柱、窗牖雕镂柱础。”由此可以看出,在仁宗朝解除旧的街鼓制度的同时,“邸店、楼阁临街市”的街市合一空间也已获得制度认可。东京的街市,不仅在宋仁宗景年间已经形成,而且大街上的邸店和楼阁(酒楼、茶坊、酒馆、市肆),超越“四铺作及斗八”旧制的建筑装饰,已经得到制度的默

16、认。这种变革,使得北宋东京的街道比之中古时期,不仅增加了商业贸易、娱乐交际等新的功能,而且成为“雅俗熙熙物态妍”、“朝野多欢”的新公共空间,由此开启和孕育了宋型文化的种种新特质。行业的增多正因为农业的发展,使人口急剧增长的同时,也将更多的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走向其他行业。唐代市籍制度逐渐破坏,853年正式取消。工商业这取得更大自由,开始有自己的组织,也就是行会,或者是“团”“作”。因为他们与官府的关系千丝万缕,富商大贾,出入宫廷,结交官府者比比皆是,影响日益巨大。导致宋代的商业行业明显增多,由唐代的170行增加到南宋的400多行。新增加的行当,可以说是反映了市民的需求的产物。南宋临安城里从

17、熟食小点到穿着衣服或家内杂务用具,都有专门制作的私营手工业作坊。仅仅梦粱录卷13团行条所记载的就有22种。据梦粱录卷13、16的记载,临安单是供应的熟食品就不下一二百种。当时临安著名的饮食店就有上百家。市民们越来越喜欢到遍布街头巷尾的饮食店去购买食品“以为便”。 酒肆和茶坊的发展,可以说是宋代市民物质文化发展的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方面。宋代,酒和茶的销售规模飞速扩大:根据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记载,神宗宁熙十年(1077年)以前,宋政府在全国260个城市辖区中,设有榷酒务(官办的造酒作坊)1800多个。宋代的财政开支大约五分之一靠酒税支持。 酒肆已经是“十室之邑必有”,在城市里,即使是里弄坊巷,也往往设

18、有设有许多酒肆和茶坊。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东京拥有大酒肆72个,其余中小酒肆“不能遍数”。而宋会要辑稿中仁宗五年有“在京脚店酒户内拨定三千户”的记载,说明当时东京的中小酒肆不会少于三千。南宋版图小于北宋,但酒税却几乎与北宋相当,甚至超过北宋。可见南宋酒肆比北宋多得多。宋代城市户籍制度中出现的十等“坊廊户”,标志着此时城市社会分工和阶层的分化,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细化程度。坊(城)廓户正式列入封建国家的户籍,表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作用,得到封建国家的承认:“城郭人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谨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故财之在城郭者,与在官府无异也。”宋真宗时“

19、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11。饮酒和饮茶的风气虽然并非是开始与宋代,但是到了宋代,酒和茶的销售规模飞速扩大:根据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记载,神宗宁熙十年(1077年)以前,宋政府在全国260个城市辖区中,设有榷酒务(官办的造酒作坊)1800多个。宋代的财政开支大约五分之一靠酒税支持。由于市场商品交换非常发达,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酒肆已经是“十室之邑必有”,在城市里,即使是里弄坊巷,也往往设有设有许多酒肆和茶坊。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东京拥有大酒肆72个,其余中小酒肆“不能遍数”。而宋会要辑稿中仁宗五年有“在京脚店酒户内拨定三千户”的记载,说明当时东京的中小酒肆不会少于三千。南宋版图

20、小于北宋,但酒税却几乎与北宋相当,甚至超过北宋。可见南宋酒肆比北宋多得多。茶坊、酒肆不仅是士大夫聚朋交友的地方,同时往往还有说书、评话、讲史、小唱所以茶坊酒肆也是市民娱乐、休憩和消遣的场所。酒肆茶坊里聚集了市民阶层中三教九流的人物,各种市民关心的话题消息在其中流传,这里成为观察市民的各个层次的万花筒,反映着市民的众生相。酒肆茶坊的兴起,本身就可以说明市民的消闲意识和文化趋同的意识的出现,他们迫切地或是自然地需要有一个场所或者说是一个精神的“家园”来容纳他们得情趣、视角,因而在市民物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点,在以下的市民动态文化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城市的发展日益增加的粮食供给促进了城市

21、的增长。宋朝时,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众多的城市人口支撑着数以百计的饭店、旅馆、茶楼、乐坊、戏院等,当然还有专门经营丝绸、珠宝、瓷器等商品的商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与宋敏求“二纪以来(指宋仁宗庆历、皇年间),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的历史记载相同,柳永对北宋中叶里坊宵禁解除的制度变革,是用“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玉楼春)的歌词方式来表达的,他直言不讳地唱出了都市制度变革带给人们的都市生活新时空、生活方式新感受。5. 文学艺术的推进5.1诗词歌唱世俗文学宋人笔记小说和话本津津乐道的人物和情节“州桥夜市煎茶斗浆,相国寺内品果博鱼,金明池畔填词吟诗,白矾楼头宴饮听琴,一座汴

22、梁城中,处处皆是情调。”“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

23、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 “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

24、抵死”、 “消得”等,柳永词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与柳词语言的通俗化不无关系。严有翼艺苑雌黄即说柳词“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 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市民文艺有说话讲史类、杂技、杂剧、影戏与傀儡戏、音乐舞蹈 民间的百戏、曲艺等文娱活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规模、内容、形式、场地以及规

25、范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作为城市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话本和戏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流传下来的话本推动了明清白话小说的发展高潮。说话,北宋已见端倪,当时主要在街坊上行走说唱,有的在宫廷中演出。但南宋除此之外,主要在瓦子演出,已经有固定场所。话本、唱本的发展。醉翁谈录中记载的南宋话本、传奇小说,有107种之多。武林旧事卷10中也列了宋代官方杂剧话本280多种。百戏,是多种伎艺的总称,内容广泛。宋代百戏主要有杂技、相扑、魔术、踢钟、吃针、烧火、踢瓶等等。其中的杂技,在宋代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艺术。民间的舞蹈组织“社火”相当兴盛,规模大、专业性强,一些专业演员技艺高超,反映了民间文化的

26、发展。角,即相扑、争交,也是宋代的流行活动,不仅有男子相扑,女子相扑也十分流行。嚣三娘、黑四姐等都是著名的女子相扑选手。曲艺也在宋代形成了北方的杂剧与南方的南戏这中国两大吸取流派的基础。傀儡戏也是十分受欢迎的表演,在南宋的临安,元宵之夜,官巷口、苏家巷就有24家演出。 根据东京梦华录提到的瓦子有9个。而据梦粱录、武林旧事和西湖老人繁盛录等记载,可以知道杭州有瓦子17处,后来增加到23处。 瓦子的特点是:1、拥有相对固定的演员队伍;2、不受时间、气候限制;3、有灯光、气温调节、扩音等设施。因此,可以看出是一种比较发达的场所。 5.2绘画艺术正如法国勒内.格鲁塞评价的宋徽宗是中国有史以来文化修养最

27、高的统治者之一。也许他本人更愿意别人称誉他为艺术家这一头衔。(伟大的历史-5000年中央帝国的兴盛 秦传安译著 新世界出版社 )其人绘画造诣相当高,因而在他同志期间宋代文学艺术成就中发展最大的就是绘画艺术。徽宗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其人亲自主持画院的集会、为绘画竞赛出题并对参赛者进行评判、提高画家的待遇和地位等。如以“竹锁桥边卖酒家”、“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作画等。 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所以在这段时间出现了大批的经典名画。花鸟、山水、人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使人物风俗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顶峰代表作品首推张择端在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写生而创作的清

28、明上河图,其作品蜚声世界,风华不息。 6北宋东京城居民世俗生活的影响印证了一个时代的足迹陈寅恪对宋朝有如下评论:“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亦感叹道:“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宋处于中国历史从中世走进近世转变的转折点,宋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领域,它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德国汉学家库恩宋代文化史一些日本和四方学者都认为中国在宋代已接近现代化,只是由于种种不理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世界文明史 上 马克垚 北大出版社)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

29、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同时,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是宋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标志着市民阶层的独立性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林正秋先生指出:“市民文化的崛起是南宋杭州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特点。”在笔者看来,他的这个论断中,把“南宋杭州”替换成为“宋代城市”,也是十分恰当的。宋代人口统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单独列为坊郭户,城乡人口的划分肇始于此。在我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表明城市带宋代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工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成为市民文化发展的良好条件。 市民文化是随着商业的繁盛和市民阶层的扩大而兴起的。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式到

30、开放式的转变,城市人口的大大增加,商业的极度繁荣造就了市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有学者说的:“宋代城市,整个就是一个大市场,在其产生商品与利润的同时,还产生了市民文艺。”市民文艺的发展,也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吸取关系,如宋代的吟叫艺术,就是来源于市场中商贩的叫卖声。 市民文艺有说话讲史类、杂技、杂剧、影戏与傀儡戏、音乐舞蹈 说话,北宋已见端倪,当时主要在街坊上行走说唱,有的在宫廷中演出。这些艺术形式多是民间艺人对传说故事的再创造,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许多作品的主人公就是平民百姓,即使不是反映市民的真实生活,也反映了市民的理想、情趣,远不同于服务于宫廷庙堂的传统形式,适应了多阶层市民文化生

31、活的需要,开启了“俗”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6.2诠释了一个祥和的时代这幅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作者将画笔伸向生活,伸向市民阶层,将不同职业身份的人集中在闹市,得以全景式的构图,是现实的真实反映。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人的艺术创造经验,成为表现古代城市题材的顶峰之作。如郑振铎所评价的:“它不仅是现实地记录下北宋时代汴京的都市景色,也是不朽地记录下来中国封建社会的都市生活”;“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的上乘之作”。5.3奠定了一个和平的理念清明上河图不仅描绘了热闹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屋宇,还有卖茶水、算命的摊贩,坐轿、骑马、挑担、赶毛驴运货的过往行人;不仅有市内的繁华,还有青色的城郊,以及穿城而过

32、、给城市以滋养、以生命的汴河,整个画面呈现的市井风韵、人景相宜,是对和谐理念最生动的阐释。和谐是中国古老的价值观,和谐不仅是物与物的和谐,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每个人内心的和谐。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城市与依托的山川、河流等大自然的内在和谐、内在血脉联系,还要充分考虑人与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使城市成为和谐的产物,和谐的集合体。这也是清明上河图传递出的又一价值理念。5.4凸显了一个主体的力量因为在城市中居住的基本上官员、缙绅、富商,因此城市中聚集了整个社会的领导阶层,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是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 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

33、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

34、,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街市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土农工商,男女老幼,各个阶层人物无所不备。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

35、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城市建设要注重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文化不仅是对时空的最好见证,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本质特征,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人们

36、的生活中发挥着情感认同与心理慰藉的作用。同样,文化也是最好的城市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宣扬载体,它的真切与深刻是任何标语口号不能企及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根基和灵魂,认真研究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不断使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这也是清明上河图解读的城市价值观给我们的重大启示。 展现城市化的进程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实际上是从开封开始的,这是城市建设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在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充分的反映。以人为本。就是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的生活,注重人的感受和需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水平。莎士比亚曾这样诠释城市:“城

37、市即人”。清明上河图最打动我的,正是普通的市井小民悠闲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长久以来,我们对城市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片面追求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或认为城市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叠加。其实城市不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也不是霓虹闪烁、豪车如流,城市的根本在于人,人才是城市系统的主体,才是城市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我认为,这是清明上河图最根本的价值观,也是中华智慧的最核心内容。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大大加强,而且,手工业特色城市(如景德镇)、对外贸易特色城市(如泉州)的大量涌现,更使得城市在地区间商品流通中的枢纽作用更加突出,经济职能开始占了比较重要的位置。1085年开封的商税为55万缗,而南宋中期,临安一年的商税更高达120万缗之多。 工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成为市民文化发展的良好条件。 连片的楼台亭榭、茶楼酒肆,沿街叫卖的商贩、结伴踏青的游人,繁忙的漕运,以及映入眼睑的船只、桥梁和风景,人在景中,景在心中,让人流连忘返。更重要的是它充分体现了城市建设的中华智慧,而这种智慧以及城市建设理念,商业化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