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工程实施设计规划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3238735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工程实施设计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工程实施设计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工程实施设计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工程实施设计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工程实施设计规划(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d.灾毁耕地复垦工程工程实施设计规划目 录工程工程特性表1 综合说明11.1 工程 基本特性11.1.1 工程背景11.1.2 工程类型和性质11.1.3 工程区位置和范围11.1.4 工程区地貌类型11.1.5 工程建设规模11.1.6 工程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11.1.7 工程建设工期及工程量11.1.8 工程总投资22 工程概况32.1 工程区所在县市简况32.2 工程区 基本情况32.2.1 气象32.2.2 水文42.2.3 地质42.2.4 地形42.2.5 土壤42.2.6 自然灾害52.3 社会经济条件52.4 农作物种植情况52.5 工程区 基本设施状况52.5.

2、1 交通设施52.5.2 水利设施52.5.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62.6 土地利用现状62.6.1 土地利用现状62.6.2 土地利用构造63 设计依据和任务83.1 设计依据83.1.1 相关的政策、法规83.1.2 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标准83.2 设计任务84 工程规划104.1 基础分析104.1.1 水土资源分析104.1.2 恢复耕地潜力分析114.1.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14.1.4 相关规划对工程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124.1.5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124.1.6 环境影响分析124.2 工程规划134.2.1 规划目标134.2.2 规划原那么134.2.3 规划标准144.2

3、.4 规划后土地利用构造154.2.5 工程总体布局165 工程设计185.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185.1.1土地平整方案185.1.2 田块布置185.1.3 工程区土方工程量计算185.2 灌溉与排水工程195.2.1 输水工程设计195.2.2 涵管设计225.3 田间路桥工程235.3.1 田间道设计235.3.2 生产路设计245.4 工程量汇总246 施工组织设计266.1 施工条件分析266.2 施工程序266.3 施工方案266.3.1 土地平整施工266.3.2 灌排工程施工286.3.3田间道路施工296.4 施工管理306.5 质量管理306.5.1 质量管理依据306.

4、5.2 质量管理技术供应306.5.3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316.5.4 施工质量管理316.6 施工进度316.6.1 施工进度安排原那么316.6.2 施工总工期316.6.3工程进度控制措施327 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337.1 投资预算337.1.2 基础预算单价计算依据347.1.3编制方法、定额与费用计算标准347.1.4投资比例417.1.5资金筹措417.2 效益分析427.2.1 社会效益427.2.2 生态环境效益427.2.3 经济效益438 工程实施与后期管理建议458.1 工程实施458.1.1建设组织管理机构458.1.2宣传发动458.1.3 工程实施管理458.2

5、后期管理建议468.2.1 土地权属调整469附表:附表1土地利用构造现状表50附表2土地利用构造调整变化表51附表3土方平整工程量统计表52附表4工程区渠道断面设计成果与工程量统计表53附表5涵洞设计成果与工程量统计表54附表6道路断面设计成果与工程量统计表55附表7工程量汇总表56附表8工程建设任务统计表58附表9工程施工总进度表591综合说明1.1 工程 基本特性1.1.1 工程背景XX县XX乡XXX村灾毁耕地复垦工程位于XX县XX乡XXX村,属于自然侵蚀灾毁工程,工程建设总面积1.45hm2,由XX县国土资源局承担。由于2004年XX县修建怀通高速公路,在XXX村设一处面积为1.45

6、hm2的弃土区,因当时高速公路修建时未规划弃土区耕地复垦方案,该处经多年废置和自然侵蚀,导致耕地丧失生产力。当地群众强烈要求进展灾后复垦,经XX县国土资源局和XX乡政府屡次现场勘察和商议,工程区地势平缓,土地权属明确,适宜耕地复垦。1.1.2工程类型和性质该工程为XX县县本级投资土地复垦工程,工程性质为土地复垦。1.1.3工程区位置和范围工程区位于XX侗族自治县东部,涉及XX乡XXX村一个行政村一个村民小组。地理坐标如下:东径:10946271094633,北纬: 272405 272414。工程区地处舞水中下游,属丘山地陵地区,区内地貌类型为丘岗冲垅地貌。1.1.4工程区地貌类型工程区位于X

7、X县东部,XX县地处舞水中上游,属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之间的山间盆地。XX乡XXX村灾毁耕地土地复垦工程区地处舞水中下游,属丘山地陵地区,区内地貌类型为丘岗冲垅地貌。1.1.5工程建设规模本次设计确定的工程建设规模用地面积为1.45hm2。1.1.6工程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本次设计确定的工程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29公顷,新增耕地率为89.35%。1.1.7工程建设工期及工程量工程建设总工期为5个月,其中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工期预计为3个月。1.1.8工程总投资工程总投资为33.00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27.45万元,占总投资的83.17%;前期工作费1.98万元,占

8、总投资的5.99%;工程监理费0.69万元,占总投资的2.08%;竣工验收费1.06万元,占总投资的3.21%;业主管理费0.87万元,占总投资的2.64%;不可预见费0.96万元,占总投资的2.91%。2工程概况2.1工程区所在县市简况XX县位于湖南省西部,XXX市中部,舞水中游。地理位置跨东经10917311095449,北纬270412273824。地处武陵山南麓、雪峰山西脉与云贵高原东缘的结合地带。东倚皇榜坡,与中方县、鹤城区接壤,南界清水河,与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毗邻,西界贵州苗岭,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交界。 全县总区域面积2098.90平方公里,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

9、1%,占XXX市总面积的7.62%。区内交通方便,湘黔铁路、320国道贯穿全县,乡村均通公路。XX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1.7%,丘陵次之,占28.6%,岗地占4.4%,平原占3%。XX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间形成凹陷的山间盆地。北部、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山、中低山区,地势高竣,山峦叠嶂,是林木主产区;东部和东南部波状起伏的高丘,是经济林果主产区;中部为低丘岗地,地势开阔平缓,土地肥沃,水源条件好,是粮食主产区。全县耕地总面积3.31万公顷,其中水田占1.79万公顷。农作物以玉米、油菜、粮食为主。2.2工程区 基本情况工程区距县城20公里,有320国道通往县城,涉及XXX一个行政村的局部土地。

10、工程区位于XX县东部,涉及XX乡XXX村。地理坐标如下:东径:10946271094633,北纬: 272405 272414。工程区建设规模面积1.45公顷,涉及XX乡XXX村1个村民小组,10户农户50人。2.2.1 气象工程区内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水充分。年平均气温在15.817.3之间, 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2.35.2。无霜期为260278天。日照历年平均为1527.7小时,年日照率为35%,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04.30千卡cm2,历年来10的活动积温为5176.6,持续日数为241天。年平均降雨量1156.41432.9毫米。2.2.2 水文工程区内

11、雨量充分,四季清楚,雨量充分,工程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内主要分布在汛期46月,其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2.1%,5、6月尤为集中,降水量月、季变化的特点是:春、夏多,秋、冬少。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23.3mm。由于自然降水量的月季分布极不均匀,水量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易造成前涝后旱,农业生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依赖性较强。2.2.3 地质本区地下水属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地质上属白垩纪及第三系下岩组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由于水位埋藏较深,水量比较贫乏,主要由地表水渗漏补给,所以本区地下水未作大规模开发利用,只有少数民采点,无地面沉降发生可能。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区内无活动

12、性断裂通过,历史上亦未发生过强烈地震,构造上属于相对稳定地块。据GB183062000版1:400?中国地震动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本地区地震动值加速度小于0.5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小于0.35s,相应的地震 基本裂小于度。下伏地层主要为白垩纪及第三系下岩组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2.2.4 地形根据?湖南省XXX市农业区划报告集?,工程区位于XXX市中北部,工程区内地形地貌均为构造侵蚀,溶蚀残丘地形地貌,山体浑圆,山脊延伸短,山坡平缓相对高差不大。2.2.5 土壤工程区土壤主要为第四纪红色粘土与河流冲积物所发育的土壤,土层较厚

13、,多在70cm以上,腐殖质含量高,有机质含量2-3%,全氮含量0.10-0.15%,全磷含量0.12-0.18%,全钾含量1.20-1.60%,土壤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能佳,呈酸性至中性反响,PH值在6.5-7.0之间,利于水稻、油菜高产。2.2.6 自然灾害工程区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到春寒和秋寒冷害;35月影响早稻的寒潮降温,5月影响早稻分蘖和幼穗分化的5月寒;9月出现的影响晚稻正常扬花抽穗“寒露风。二是暴雨形成的洪涝;日降雨量大于50mm为暴雨,大于100mm为大暴雨,大暴雨35年出现一次,主要集中在58月。三是夏秋高温干旱,以710月最严重。四是冰雹,对农作物造成消灭性的

14、灾害,每年的26月都有可能发生,但发生几率很少。工程区自然灾害最主要的为水旱灾。2.3 社会经济条件工程区建设规模面积1.45公顷,涉及1个村,人均纯收入1860元。长期以来,工程区农民以土为本,主要靠种植水稻、油菜等粮食作物为生。工程区农民正在寻求通过增加土地投资,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农民这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构造及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本钱的经营理念,为工程区土地复垦后的土地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经营保障,同时也表现出工程区农民希望对土地进展整理的强烈愿望。工程区位于XX县XX乡,距县城20km,320国道从工程区旁经过,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为有利于工程区农业经济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4

15、 农作物种植情况工程区季节性植被中粮食作物以单季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西瓜、红薯、大豆、蔬菜为主;另有少局部林地、荒草地。2.5 工程区 基本设施状况2.5.1 交通设施工程区区里紧邻G60沪昆高速怀通段,另临近320国道,交通方便。2.5.2 水利设施工程区属XX乡XXX村。工程区农田用水正常年份主要来源于水库引水渠,利用新修农渠引入工程区内灌溉,且为自流灌溉。工程区原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但在近几年特大洪涝灾害中遭到了消灭性的破坏,多处被完全冲毁,大部份丧失了灌溉与排水功能。2.5.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区内属低山丘陵,气候温和,水分充足,植物生长繁茂,工程区内无工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污水

16、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污染, 基本上不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但工程区受暴雨等灾害的威胁,自然侵蚀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区上下不平容易积水,并且还带来了大量的砾石和草屑杂物,需要对区里进展土地平整改造和完善沟渠等。2.6 土地利用现状2.6.1土地利用现状XX侗族自治县XX乡XXX村一带常遭受特大暴雨洪灾,年雨次数频繁,造成XXX村南门组这块历史遗留弃土区耕作地自然侵蚀严重,XX侗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地籍台帐,并按照实际受灾情况,确定工程区建设总规模为1.45公顷,其中自然侵蚀毁地1.45公顷。2.6.2土地利用构造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结合实地勘查,对工程区现状地类进展统计。工程

17、区土地总面积为1.45公顷,工程区规模面积为1.45公顷。详见表2-1表2-1土地利用构造统计表土地整理性质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工程区总计面积(公顷)占总面积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建设规模用地1农 用地 11耕地111水田0.00 0.00 114旱地0.00 0.00 小计0.00 0.00 13林地132灌木林地0.00 0.00 15其他农用地153农村道路0.00 0.00 156农田水利用地0.00 0.00 157田 坎0.00 0.00 小计0.00 0.00 合计0.00 0.00 2建设用地25住宅用地253农村 宅基地0.00 0.00 28特殊用地285墓葬地0.0

18、0 0.00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0.00 0.00 31315裸土地1.45 100.00 合计0.00 0.00 建设规模面积合计0.00 0.00 总 计1.45 100.003 设计依据和任务3.1 设计依据3.1.1 相关的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7、?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8、?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9、?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资金管理暂行方法?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

19、作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假设干政策的意见?3.1.2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设计标准?TD/T1012-2000;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标准?GB/T16453.1-16453.6-1996;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99;4、?节水灌溉技术标准?SL207-98;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标准?JT/J021-1989;3.2 设计任务工程区建设总规模1.45公顷,规划恢复耕地1.29公顷。本工程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任务:(1)、根据工程区地形条件、灾毁情况和田块划分方式确定整治及土地平整方案与设计高程、设计坡降及整治工程量。(2)、根据规划作物的灌

20、溉需求及水资源分析结果,确定工程区灌溉水源,工程区配套完善的灌排系统。工程区现有灌排渠系局部遭洪水破坏而损毁,已不能使用。因此,本工程设计新修农渠。 (3)、本次规划设计中为方便农村生活耕作。因此,本工程设计新修田间道、生产路。4 工程规划4.1 基础分析4.1.1 水土资源分析4.1.1.1灌溉水源概述工程区水资源充足。一般年份,工程区水源来自相邻的麻冲水库灌渠灌水,能够保证工程区水量充足。此外,工程区年均1249毫米的天然降水也较富足。可见,工程区灌溉用水来源有保障。4.1.1.2 水资源平衡分析1工程区作物的耕种制度工程建设完成后,区内耕地采用“一年二茬稻油的农作物耕作制度。2灌溉设计标

21、准由于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水资源丰富,以种植水稻为主,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设计标准?TD/1012-2000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水田灌溉保证率应为80%-95%,结合工程区的实际情况,本设计确定灌溉保证率为80%。3灌溉需水量分析根据?农业区划数据集?灌溉用水量定额,按多年平均农作物的灌溉用水量,单季稻灌溉定额为8500立方米/公顷,早稻灌溉定额为4230立方米/公顷;油菜按早稻田灌溉定额的四分之一折算。灌溉需水量分析按下式计算:W需mA/式中:W需一灌溉需水总量m3;m一灌溉定额;A一规划后灌区面积;一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65。本工程建设总规模1.45公顷,预计可恢复耕地

22、面积1.29公顷。工程区全部种植单季稻,冬季套种油菜,那么工程区每年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W需:W需1.45850042304/0.652.13万立方米。4供水量分析工程区灌溉用水来源主要为工程区邻近的麻冲水库灌水渠灌水,根据当地水利部门提供的多年统计供水数据显示,在灌溉保证率下,麻冲水库渠道可向工程区供水Q供=18.20万立方米;5结论根据上述供水量及农业灌溉用水量分析得知,设计典型年工程区可供水量W供576万立方米,需水量W需2.89万立方米,供水量远大于需水量。4.1.2恢复耕地潜力分析4.1.2.1 恢复耕地数量工程总建设规模1.45公顷,设计恢复耕地1.29公顷。4.1.2.2新增耕地面

23、积计算根据土地复垦前后土地利用构造调整表进展新增耕地面积的计算,新增耕地面积为1.29公顷。4.1.2.3 新增加耕地质量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的实施,将工程区的灾毁耕地予以综合复垦整治,改造成可供利用的耕地;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恢复和提高土地产出率。4.1.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4.1.3.1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工程区地势开阔平缓,耕地集中连片。原有沟渠受多年灾毁侵蚀影响,多数被冲毁冲垮,功能丧失,已不能使用。急需通过农田水利配套重建,完善灌排系统,使区内农民重获生产必备条件,满足区内农作物生长所需。4.1.3.2 耕地自然侵蚀严重工程区暴雨灾害频繁。大量土地的外表被侵蚀,

24、造成土地低洼不平和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危机到下侧的农田。并且上侧受山洪影响冲走了适合耕作的耕作层,带来了大量砂砾、草屑覆盖而无法耕种,急需整治复垦。4.1.3.3 土地利用不合理工程区并适合大量种植水稻等作物,但因人为和自然因数,导致其荒废,开发利用潜力大。排灌系统不合理,加之损毁沉重,不能满足排灌要求,限制农业生产开展。通过复垦提高区内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扩大规模经营,为区内机械化耕作和农业产业化生产创造条件。4.1.4 相关规划对工程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工程设计过程中,屡次征求XX县国土、农业、林业、环保、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意见,并充分考虑当地群

25、众意见。特别是关于土地平整改造耕作层与防水层等外来土地取向等问题,乡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已向林业、农业等部门提交有关取土方案,当地相关部门和区内群众正在积极组织行动。4.1.5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工程区位于地处舞水中下游,水系兴旺,可利用性好;但山洪爆发频繁,土地冲刷严重,是全县的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区;光热充足,降水较丰,优越的气候条件,对粮、油、棉等作物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耕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坡度多在510度;土壤以河流冲洪积物发育而成,土层深厚、疏松。质地为壤土和沙壤土,石砾含量少,耕作层土壤一般在2030cm。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供肥、保肥能力较好。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生长。这类土地用作农

26、用地 基本无限制。4.1.6环境影响分析土地复垦旨在恢复农业用地生产潜力,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复垦工程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建设的生态合理性,土地利用构造的合理性、使用效率及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协调性,本着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并举的原那么,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在区域内的人、生物、环境三者之间建设起良性的生态体系,取得良好的环境影响效果。本规划设计的实施对工程区的环境影响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着因地制宜的原那么,结合农业产业构造调整目标,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构造,促进了当地农业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系统向环境的不良输出;2通

27、过重建水利设施,完善灌溉系统,配合新建农路,增加有机肥投入,提高土地肥力,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运用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使工程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改善;3遵照生态规律组织土地复垦,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和建议,将对工程区以及周边环境产生正面的生态影响,为高效农业建设作出奉献。4.2 工程规划4.2.1规划目标1、复垦灾毁耕地1.29公顷;2、全面规划、综合整治,完善工程区基础设施配套程度;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4、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障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工程区社会稳定;5、提高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4.2.2规划原那么以“十分

28、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基本国策为出发点,与相关规划相协调。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确定土地用途。本规划遵循以下原那么:1协调原那么首先,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开发土地用途;其次,必须与相关部门的规划相协调统一。即土地复垦规划必须考虑农业、水利、环保、交通、村镇等部门规划,与其有机结合起来。2优化配置原那么优化土地利用构造,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项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对工程区田、水、路、村进展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产出率,改善土地利用构造,以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为原那么。3综合效益原那么通过土地复垦

29、,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因地制宜原那么根据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项工程的规模及其配置,使之在工程设计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的前提下力求节约资金,操作程序上先易后难,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5共同参与原那么政府部门与民众应参与土地复垦的规划设计编制过程,提出他们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规划更加有效合理。4.2.3规划标准4.2.3.1土地平整工程根据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水资源等情况,将工程区建设成为田成方、路成网、沟渠路贯穿的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平整时以格田为 基本单位,

30、格田内部土方挖填 基本保持平衡。同时,为确保排灌渠道水流畅通对地面高程的要求,在格田之间再适当进展土方调配。经过土地平整后的水田田面平整度要到达相对高差不超过3cm,田面坡度不超过1/1000 。4.2.3.2 灌溉与排水工程标准灌溉工程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设计标准?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工程区属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湿润地区,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应在85%95%,结合当地农业、水利人员的意见,确定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为80%,排水工程按十年一遇三日暴雨三日排至耐淹水深计算。本次设计中充分利用工程区内原有沟渠。4.2.3.3 田间路桥标准根据工程区外围已有的交通道路和区内现有道路、渠沟布置

31、特点,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对区内道路进展合理布置。工程区道路布置以现有道路为基础,以对外交通道路为依托,结合渠沟规划进展合理布置,最终在全工程区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田间道路系统。田间道布置在与外界道路相连或控制范围较广的农渠、农沟旁。根据各小型灌区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的田间道布置方案有田沟路渠等多种布置型式。4.2.4规划后土地利用构造工程区通过对灾毁地的整治复垦,田间沟渠、道路重新规划,土地利用构造得到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恢复和改善。土地利用构造整理前后面积比照具体见下表4-1。表4-1 土地利用构造调整表土地整理性质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工程

32、区总计(公顷)调整前调整后增、减变量调整后 占总面积比例%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建设规模用地1农 用地 11耕地111水田0.00 1.29 1.29 89.35 114旱地0.00 0.00 0.00 0.00 小计0.00 1.29 1.29 89.35 13林地132灌木林地0.00 0.00 0.00 0.00 15其他农用地153农村道路0.00 0.10 0.10 7.05 156农田水利用地0.00 0.02 0.02 1.45 157田 坎0.00 0.03 0.03 1.73 小计0.00 0.15 0.15 10.24 合计0.00 1.44 1.44 99.59 2建设

33、 用地25住宅用地253农村宅基地0.00 0.00 0.00 0.00 28特殊用地285墓葬地0.00 0.00 0.00 0.00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0.00 0.00 0.00 0.00 31315裸土地1.45 0.01 -1.44 0.41 合计1.45 0.01 -1.44 0.41 建设规模面积合计1.45 1.45 0.00 100.00 总 计1.45 1.45 0.00 100.00 4.2.5工程总体布局4.2.5.1土地平整工程工程区共有灾毁耕地1.45公顷,洪水带来大量泥沙石造成耕地大面积泥沙淤积、沙压和地表砂砾裸露。经实地调查,工程区1.29公顷

34、面积灾毁严重,耕地表土完全冲毁,外表覆盖较厚砂砾石; 复垦方法是采取客土造田,进展复垦的主要措施是先对场地进展平整,压实底层防止水肥渗漏,客土还田,客土厚度30厘米,施有机肥进展治理。4.2.5.2 灌排工程工程区水资源丰富,灌排排水设施薄弱。因此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拟遵循以下要求:一是依据灌区地形条件和水土资源,合理布置农渠和灌排农渠,尽可能使自流灌溉面积到达最大,满足罐区灌溉需要;二是力求渠线总长度最短,控制范围最大,以便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占用耕地的面积;4.2.5.3田间道路工程为方便工程区农民群众的耕作,在工程区内合理布置田间道。在本次规划设计中,道路布置原那么:一是尽量和工程区内田块布

35、置结合,并考虑周边交通道路,便于生产物资及农产品运输、田间机械作业,满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针对工程区地形,布设生产路方便村民生产田间耕种。5工程设计5.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处于整个农地整理工程规划设计的前列,是田块规划设计、渠道、道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搞好土地平整,对合理灌排,节约用水,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机械作业效率,以及改良土壤、保水、保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5.1.1土地平整方案工程区灾毁改造复垦为耕地1.29hm2。根据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水资源等情况,将工程区建设成为田成方、路成网、沟渠路贯穿的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平整时以格田为 基本单位,格田内部

36、土方挖填 基本保持平衡。同时,为确保排灌渠道水流畅通对地面高程的要求,在格田之间再适当进展土方调配。复垦方法是采取客土造田,进展复垦的主要措施压实底层防止水肥渗漏,在5km以外运来客土还田,客土厚度30 cm,底层压实20cm,施有机肥翻耕进展治理。平整后田块内田面高差不大于3cm。5.1.2田块布置工程区各片区规模小,不宜进展田块合并。故在平整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有田块形状,局部进展调整。5.1.3工程区土方工程量计算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确定田面设计高程采用数学平均法, 基本原理如下:新规划的平整田块内有n丘小田待归并,小田块面积分别为S1、S2、Sn,高程假设田面平坦,那么为有代表性一

37、点的高程,假设田面有均匀坡度,那么为平均高程分别为H1、H2、Hn。设平整后田面高程为Ha,那么各田块的挖填高度为:H1-Ha、H2-Ha、Hn-Ha。根据土方填挖方平衡原那么,填挖方量总和应等于零,即:S1H1-Ha+S2H2-Ha+SnHn-Ha=0对工程区内水毁耕地的复垦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灾毁地受灾种类和程度的分析,拟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其中需要就地深翻耙土的面积为1.29hm2,需要客土回填的面积为1.29hm2。填土厚度30厘米,运距57km。经计算,本工程区土地平整工程量挖方为3513m3,填方为3499m3;耕作垫层填方为2590m3从7公里外运土,耕作层填方为

38、3885m3从7公里外运土,田埂修筑112.5m3。5.2 灌溉与排水工程5.2.1输水工程设计按?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定,灌溉方法采用地面灌溉,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5-95%。根据工程区情况,查?XXX市农业区划报告?,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90%。工程区内水源充足,根据当地村民耕种习惯,区内农级渠道与灌排渠道采用续灌的灌溉方式,农级渠道采用轮灌方式。选择工程区渠道灌溉的典型田块水田面积来设计。灌溉延续时间7d,根据?农田水利学?查得武汉大学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有效水利用系数取0.8。a) 农渠1) 农渠横断面设计根据?土地开发整理与实践?第

39、234页,枯水年水稻用水顶峰期日耗水量最大可取13mm,引用干旱年的统计资料,本工程取13mm,农渠设计时按灌溉面积进展分类,然后选择每个类型农渠灌溉的最大面积来设计,以新修农渠-1为例,最大灌溉面积为1.29hm2。每天灌水24小时,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85,根据?农田水利学?查武汉大学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那么工程区需水量Q=流量。根据续灌渠道流量公式计算:Q=式中:Q 流量a 主要作物的种植比例%e 典型年水稻用水顶峰期的日耗量13mmt 每天灌水时数,本工程取24小时 有有效水利用系数,取0.85那么: Q需=0.004(m3/S)以上计算式是以农渠为例计算得出Q需=0.00

40、4(m3/S)根据工程区气候变化等因素,续灌渠道的设计应该考虑加大流量。根据经历值计算,依据?水工设计手册?数据,一般当渠道流量小于1m3/s,加大30%35%;本次设计取加大流量系数为35%,Q加=0.0051m3/s。设计新修排灌农渠为混凝土衬砌,矩形断面,边坡系数m=0,纵坡i=1:1000,边坡糙率n=0.017, 新修灌溉农渠需水流量成果见表5-1:表5-1 农渠需水流量成果表 工程需要流量加大流量灌溉面积日耗水量种植比例灌水时数水利用率Q需Q加Ahm2mtn新修农渠-10.0040.0051.92131240.85新修灌排农渠-10.0050.0071.92131240.85新修灌

41、排农渠-20.0050.0071.92131240.85以下计算以新修农渠-1为例进展渠道尺寸设计:计算Q设时先假定渠道设计尺寸,当Q设大于Q需即满足要求,Q设计算公式为:Q设= WC式中:W过水断面面积;R水力半径,R=W/X;X湿周;C谢才系数,采用公式C = 进展计算;i渠底比降。计算过程如下:渠道矩形断面,下底宽b=0.30,渠深H=0.30,边坡系数m=0,糙率n=0.017,坡降i=1/1000,当水深h=0.30时: W =bh=0.300.30=0.09(m2)X = 2h+b=20.3+0.3=0.9(m)R = =0.10C = =40.08Q = WC=0.0940.08

42、 =0.036(m3/s)渠道横断面设计成果和设计流量计算表见表5-2、5-3:表5-2农渠横断面设计成果表工程断面类型糙率坡比渠底比降渠底宽安全超高设计水深渠底护砌厚度侧墙护砌厚度mmmmm新修农渠-1矩形0.01701/10000.300.200.200.100.10排灌农渠-1矩形0.01701/10000.300.200.200.100.10排灌农渠-2矩形0.01701/10000.300.200.200.100.10表5-3 农渠设计流量计算表农渠湿周过水 断面水力 半径糙率谢才 系数坡降设计 流量流速校核加大流量XwrncIQ0.5V1.5q新修农渠-10.800.120.100

43、.017038.690.0010.0360.500.005排灌农渠-10.900.130.110.017039.560.0010.0390.510.007排灌农渠-20.900.130.110.017039.560.0010.0390.510.007由上表可以得出农渠断面设计流量大于最大田块所需水流量。2) 流速校验为防止渠道冲刷和淤积,渠道过水断面平均流速必须介于容许不冲流速和允许不淤流速之间。根据?水工设计手册?,渠道流量小于1m3/s时,梯形现浇砼的渠道允许冲流速不大于5 m/s。另外,根据?农田水利学?武汉大学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渠道允许不淤流速为0.36m/s。以下计算以

44、排灌农渠I为例:校核渠道流速:V = = 0.036/0.12=0.50 m/s经计算:Vcd =0.5 m/s, Vcs =1.5m/s即:Vcd V Vcs所以渠道满足不冲不淤要求。在渠道设计水位线以下,以渠道设计水深为间距,画设计水位线的平行线,该线即为渠底高程线;从渠底线向上,以渠道最小水深最小流量时的水深为间距,画底线的平行线,即为渠道的最低水位线。5.2.2 涵管设计a) 涵设计对沟渠穿越田间道、生产路的情况,布置为涵洞管。涵采用预制钢筋砼管,涵管直径根据计算确定。涵底坡取1/500,属于陡坡,其泄流能力不受洞长影响,按短洞计算,计算公式为:Q=式中: b 涵洞过水断面宽度m,当过

45、水断面为非矩形时,b=wk/hk;hk 临界水深m;wk 相应于hk 时的过水断面面积m2;淹没系数;H0涵洞进口断面底板高程起算的上游总水头m;m 流量系数,取为0.35。计算步骤为:先假定一个洞径D,求出相应的b,再根据上式计算过流量,当过流量等于要求过流量时,即可确定所假定D即为所求。工程区共设计沟渠过田间道管涵4处。b)斜坡当沟渠跨田块坡度较陡时,为了保证输送需要的流量,防止沟渠受到冲刷和淤积,防止大填方和深挖方,增强沟渠的稳定性,需根据地形地势情况设置渠道跨田斜坡,斜坡断面、材质与渠道一样,故未单独计算斜坡工程量5.3田间路桥工程为了方便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扩大工

46、程区机耕面积,并结合新时期农业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和?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道路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二级。本次规划设计新修二级田间道1条,长260米;新修生产路1条,长25米。5.3.1 田间道设计新修田间道占地宽3.7m,路面宽3m,高出田面0.5m,素土路基回填压实厚0.40cm,15cm厚碎石路面。田间道两侧边坡坡比为1:0.5,田间道路面自道路中心线向两侧应放坡,坡度一般为2%。(1)路基对于路基施工,先用平地机把运走表土后剩余的生土摊平,再用12压路机压实。路基回填土采用

47、农田平整后剩下的生土或沟渠开挖后剩余的生土或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土料铺于压实后的生土上,回填土应分层进展,每层松填土的厚度不超过300mm。对于原有道路先用压路机压平、压实路面,压实过程中树根、植被、粒径超过200mm的石块应剔除,并按最正确含水率用压路机压实作为路基,靠近边坡的压实作业应采用轻型设备,防止发生滑坡,边坡外表适当拍实。(2)路面根据设计要求,田间道用碎石作为路面,用大小不一的碎石、砂材料逐级填充空隙,并用6t压路机压实成一定密度的路面,做到密度大、透水性小、不易松散,材料必须用中砂和粗砂。5.3.2 生产路设计生产路占地宽2.5m,路面宽2.0m,高出田面0.3m,素土路基回填压实

48、厚0.30cm,10cm厚碎石路面。生产路两侧边坡坡比为1:0.5,生产路路面自道路中心线向两侧应放坡,坡度一般为2%。生产路路基要求同田间道,路面为泥结石路面5.4工程量汇总经计算,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路桥工程的工程量汇总结果详见下表。表5.4XX县XX乡XXX村灾毁耕地土地复垦工程量统计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单位数量技术标准备注一土地平整工程1土方开挖m335132土方回填m334993黏土层回填压实m32590回填客土压实场地0.2m,运距5km4耕作层回填m33885回填客土0.3m, 运距5km5土地翻耕公顷1.29新增耕地翻耕6人工平整公顷1.29对客土回填地进展人工平整7田

49、坎修筑m830梯形,顶宽0.3m,底宽0.6m,高0.3m二灌溉排水工程1新修农渠1条新修农渠150m,现浇砼30*40cm土方开挖m315.0原土夯实m220.4现浇C20砼m322.5伸缩缝 沥青木板m24.42新修灌排农渠2条新修灌排农渠289m,现浇砼30*40cm土方开挖m328.9原土夯实m247.69管径400mm现浇C20砼m343.35伸缩缝 沥青木板m28.183涵管m200管径300mm土方开挖m312.03原土夯实m24.23平段混凝土管安m20现浇管道C15砼垫层m320三田间路桥工程1新修二级田间道1条新修二级田间道260m,路面宽3m路床碾压m3962.0原土夯实

50、m2384.8碎石路面m3780.02新修生产路1条m3新修生产路25m,路面宽2m路床碾压m2625.0原土夯实m218.75碎石路面m350.0注:分类工程量统计表中建设标准所包括的各项工程尺寸,大小均为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标准。因此各项工程的实际工程量应参照设计图中相应单体构造图有关说明为准。6施工组织设计6.1 施工条件分析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916.8,多年平均气温为16.5,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11.5。相对湿度以5月最大,多年平均湿度为83%。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49mm。全年以东北风为主,偏南风次之。多年平均风速为1.7m/s,月平均风速1.

51、42m/s。全年无霜期280天,多年平均日照1528小时,日平均气温0度的正积温为5478.0度。工程区紧邻G60沪昆高速与G320国道。施工用机械设备、材料均可通过公路运至施工现场。工程区的电力设施良好,施工电力有保障,施工用电可直接从村组接出。6.2 施工程序工程工程内容主要是土地复垦平整,灌排沟渠开挖衬砌,田间道路铺设。土地平整先施工,主要沟渠和田间道路可稍滞后进展。土地平整完成后进展一般沟渠施工,渠系建筑物与渠道同步施工,需要避开雨季施工。6.3 施工方案6.3.1土地平整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土地平整的主要工作是将水毁地恢复成水田,田面按设计高程施工。土地平整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按设计图纸分

52、田块设计平整高程测量放样田间施工便道布置机械进场开挖、碾压、平整格田新增耕地翻松交工验收施工方法1)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水准测量点,定出平整开挖区域和填筑区域,根据测量结果和设计图纸进展土方平衡计算,制定合理的土方调度方案。如存在较大过失时,应邀请承担单位及设计单位进展协调,研究解决方案。如有较大变更设计,应按国土资源厅规定的变更程序进展变更。2)表土剥离与回填施工本工程对与回填,较平坦的区域采取直接平整,先用1m3挖掘机将坡度较陡的区域进展表土剥离,剥离时应采取就近原那么,梯田土方平整后再回填表土。3) 田田土方平整施工土地平整在挖掘机挖土前,对开挖区域内的树桩、树根、杂草

53、、垃圾、废渣等有碍物利用机械结合人工彻底去除,采用斗容1m3的挖掘机,尽量做到挖填同时进展,高差小于10cm的平整工作采用人工平整,机械平整后还需要人工平整一次,田块平整后的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平整时应采取就近原那么,挖取及高于设计田面标高的土方回填到附近低于设计田面标高田块,开挖及回填时应保证表土回填前田块有足够的保水层,防止表土层底部为漏水层,开挖及回填时应注意田面高程的控制,对新造田表土翻松那么用挖掘机的松土器进展耙松处理,暴雨时需用塑料布遮盖,防止暴雨淋刷使土壤大量流失,并人工细部平整、培肥。4)人工细部平整施工挖掘机粗平后,采用人工挖、填平整,每个平整单元梯田内高差不超过30cm。5)

54、土地翻耕施工土地人工细部平整后,采取人工配合机械松土,松土厚度不小于20cm。6)田埂施工表土回填后,按设计要求进展田埂施工;田埂夯筑要顺直,防止漏水,在田埂内侧用粘性土涂抹夯实,放水试蓄。田埂外侧应选择粘性较强的土壤,逐层压实后修坡,拍打结实。7)边坡修整压实施工按设计要求进展边坡修正压实施工;在用挖掘机将坡地开挖成梯田时,同时用挖掘机挖斗进展压实后修坡,拍打结实。6.3.2 灌排工程施工沟渠开挖根据设计的沟渠横断面尺寸,选用人工或机械开挖。如渠道底宽缺乏0.5m,比较狭窄,结合土壤的类型,采用人工开挖,按施工标准放坡,人工挑运,挖出的土尽量利用为农田平整的生土或表土。开挖完成后根据土壤类别

55、放坡角度和沟渠尺寸,进展人工平整,并压实。现浇C20砼底板和侧墙骨料按照监理要求,向批准的测试机构提交拟采用的骨料、水和水泥样品。试验合格前方可使用,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按试验下达的配合比通知单进展配制砼。按要求留置一定数量标养试块和同条件养护试块。拌和、运输采用人工进料自落式拌和机拌和,要保证充分的拌和时间,气温低或水灰比小的砼要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在砼拌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含水率稳定,砂子含水率应控制在6%以内。拌和后,采用人工挑运运送至浇筑地。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漏浆或出现砂石别离的现象,以及要防止砼初凝。浇筑、振捣、平仓、养护在浇筑前经自检合格后,在检查基础、搅拌、运输和浇

56、筑设备,合格前方可浇筑砼。浇筑砼前,彻底清楚杂物和浮浆。砼用手推车运到现场后,直接倒入仓内,卸入仓内的成堆砼应尽快用铁锹推平至规定的厚度。如入仓砼出现石子成堆的现象,应将石子铲出,均匀地散布在多浆的部位。砼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那么应按工作缝处理,假设能重塑者,仍可继续浇筑砼。浇筑完后采用人工振捣,人工振捣需专人负责,依次进展,防止漏振。振捣完毕后随即进展人工平仓,平仓后如遇下雨,应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滴冲蚀,形成麻面。在浇筑后完毕后的12-18小时内开场养护,采用湿麻袋或草席覆盖,洒水保持潮湿,防止砼外表水分损失。砖砌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GB5020

57、3-2002的规定6.3.3田间道路施工涵管铺设在设计涵管埋放处先进展涵管放线,以减少以后工程开挖量表土利用根据设计图纸进展施工放线,首先把拟修筑道路的耕地表层土200mm厚局部用挖掘机推起成堆运走。之后这局部土作为平整后的耕地表层土,从而使熟化的耕作表层较为肥沃的土壤得以利用,保证平整后的耕作田块的质量,并节省资金。路基先用挖掘机把运走表土后剩余的生土摊平。用农田平整后剩下的生土或客土源区的生土或沟渠开挖后剩余的生土或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土料铺于压实后的生土上,回填区应分层进展,每层松填土的厚度不超过300mm。压实过程中树根、植被、粒径超过200mm的石块应剔除,并按最正确含水率用压路机压实作

58、为路基,靠近边坡的压实作业应采用轻型设备,防止发生滑坡,边坡外表适当拍实。路面根据设计要求,新修田间道路面用碎石作为路面,用大小不一的碎石、砂材料逐级填充空隙,并借助黏土的黏结作用,并用压路机压实成一定密度的路面,做到密度大、透水性小、不易松散,材料必须用中砂和粗砂。田间道采用0.15m厚碎石路面,在路基压实后,直接进展路面铺填。生产路采用0.10m厚碎石路面,在路基压实后,直接进展路面铺填。6.4 施工管理本工程采用“工程管理方式组织施工,组建工程经理部。XX县国土资源局法人授权工程经理全权负责施工的组织、指挥、管理、协调和控制,代表工程法人履行合同,对施工质量。现场还设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工作。下设工程技术组、物资供应组、机械设备组,办公室和实验室三组两室。并对各部门、各单位、各类人员拟定其职责、职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