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验收规范标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3197909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装配式建筑验收规范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装配式建筑验收规范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装配式建筑验收规范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装配式建筑验收规范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建筑验收规范标准(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P25备案号: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发布前言本规程为推荐性标准。本规程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XX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增补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2301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XX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充分调研、总结近年来住宅产业化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用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规程的主要内容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 模板与支撑;5.钢筋;6.混凝土;7. 预制构件安装;8.质量验收;9.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

2、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管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为了提高规程的编制质量和水平,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将意见和建议资料寄送至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XX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XX公司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中国建筑一局XX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北京城建建材工业北京建工博海建设XX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一检测所XX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万科企业远洋地产

3、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北京住总实业投资控股北京远通水泥制品北京恒坤混凝土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赵丰东李晨光蒋勤俭李浩宛春李欣郭宁高岩薛刚徐巍张军侯本才孔祥忠张显来王永强赵春颖李军蔡亚宁杨思忠朱文键阎明伟刘海莉韩秉刚郭建新刘锡洁刘柯秦珩杨秉军杨玉萍谢婧魏荣军齐明邓思华凡俊张芸臧堪松李卓东李文峰阮汉祥段少佐徐建伟谢开嫣曲秀姝杨洁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原祖荫金鸿祥王甦王庆生陈燕明侯建群陶梦兰目次1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模板与支撑 4.1一般规定 4.2模板与支撑安装 4.3模板与支撑拆除 5 钢筋 5.1一般规定 5.2钢筋连接 5.3钢筋定位 6混凝土 6.1一般规定 6.2叠合构件混凝土 6

4、.3构件连接混凝土 7预制构件安装 7.1一般规定 7.2场内运输与存放 7.3安装与连接 7.4防水施工 7.5成品保护 8质量验收 8.1一般规定 8.2模板与支撑 8.3钢筋 8.4混凝土 8.5预制构件安装 8.6文件与记录 9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9.1施工安全 9.2环境保护 本规程用词说明 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s 3 Basic Requirements 4 Formwork and Brace 4.1General Requirements 4.2Installation of Formwork

5、 and Brace 4.3Removal of Formwork and Brace 5 Steel Reinforcement 5.1General Requirements 5.2Connection of Steel Reinforcement 5.3Location Control of Steel Reinforcement 6 Concrete 6.1General Requirements 6.2Cast-in-situ Concrete of Composite Components 6.3Cast-in-situ Concrete Joints of Components

6、7 Precast Components Installation 7.1General Requirements 7.2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7.3Erection 7.4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7.5Product Protection 8 Quality Acceptance 8.1General Requirements 8.2Formwork 8.3 Steel Reinforcement 8.4 Concrete 8.5 Precast Components Installation 8.6 Documents and Re

7、cordings 9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9.1 Safety 9.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 总则1.0.1为了加强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指导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统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

8、收。1.0.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北京市相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式结构。2.0.2 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2.0.3 混凝土叠合构件concrete composite components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就位后,在其上部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力构件,包括叠合混凝土楼板和叠合混凝土梁

9、等构件,简称叠合构件。2.0.4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grout-filled mechanical splices通过在金属套筒中灌注水泥基灌浆料,与被连接钢筋共同形成可靠的钢筋连接接头。2.0.5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grout for grout-filled mechanical splices以水泥为基本材料,配以适当的细骨料,以及少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和其它材料组成的干混料,加水搅拌后具有大流动度、早强、高强、微膨胀等性能的灌浆材料。2.0.6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sleeve for grout-filled mechanical splices通过水泥基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将钢筋对接连接

10、所用的金属套筒。包括全灌浆套筒和直螺纹钢筋灌浆套筒。全灌浆套筒两端钢筋均采用灌浆方式连接;直螺纹钢筋灌浆套筒的一端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另一端钢筋采用灌浆方式连接。2.0.7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wall panel内外两层混凝土板采用拉结件可靠连接,中间夹有保温材料的预制外墙板。简称夹心保温外墙板。2.0.8 预制混凝土外墙模板precast concrete mould在工厂制作的具有外墙模板功能的预制构件,简称预制外墙模板。2.0.9 粗糙面rough surface采用特殊工具或工艺形成预制构件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实现预

11、制构件和后浇筑混凝土的可靠结合。2.0.10 键槽shear key预制构件混凝土表面规则且连续的凹凸构造,可实现预制构件和后浇筑混凝土的共同受力作用。2.0.11 安装工器具erection and installation devices由施工单位或工厂加工制作,用于预制构存放、吊装、调节、就位的专业化工具及器具,简称工器具。2.0.12 严重缺陷serious defect对装配式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2.0.13 一般缺陷common defect对装配式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3 基本规定3.0.1 装配式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

12、应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的要求,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规定,进行结构施工复核及验算、编制装配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3.0.2 装配式结构施工前,应完成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文件应经设计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应校核预制构件加工图纸、对预制构件施工预留和预埋进行交底。3.0.3 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的管理和施工技术特点,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3.0.4 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并配备吊装设备;应根据预制构件存放、安装和连接等要求,确定安装使用的工器具方案。3.0.5 施工单位应对装配式结构施工作业过程实施全面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质

13、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完成后,应组织进行工程质量验收。3.0.6装配式结构工程中的模板与支撑、钢筋、混凝土和预制构件安装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及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4 模板与支撑4.1 一般规定4.1.1 装配式结构的模板与支撑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4.1.2 模板与支撑安装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模板安装应牢固、严密、不漏浆,且应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4.1.3预制

14、构件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预留与模板连接用的孔洞、螺栓或长螺母,预留位置应符合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4.1.4 预制构件接缝处宜采用与预制构件可靠连接的定型模板。定型模板与预制构件之间应粘贴密封条,在混凝土浇筑时节点处模板不应产生明显变形和漏浆。4.1.5 模板宜采用水性脱模剂。脱模剂应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模板间的吸附力,并应有一定的成膜强度,且不应影响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后期装饰。4.2 模板与支撑安装4.2.1 叠合楼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安装时,可采用龙骨及配套支撑,龙骨及配套支撑应进行设计计算;2 宜选用可调标高的定型独立钢支柱作为支撑,龙骨的顶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3预制

15、底板搁置在剪力墙墙体上时,搁置面的标高应准确控制;4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预制底板上部应避免集中堆载。4.2.2 叠合梁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梁下部的竖向支撑可采取点式支撑,支撑位置与间距应根据施工验算确定;2 预制梁竖向支撑宜选用可调标高的定型独立钢支架;3预制梁的搁置长度及搁置面的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4.2.3 安装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时,应采用可调式斜支撑临时固定;斜支撑的位置应避免与模板支架、相邻支撑冲突。4.2.4 夹心保温外墙板竖缝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时,宜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支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定型模板应通过螺栓或预留孔洞拉结的方式与预制构件可靠连接;2定型模板安装应

16、避免遮挡预制墙板下部灌浆预留孔洞;3夹芯墙板的外叶板应采用螺栓拉结或夹板等加强固定;4墙板接缝部位及与定型模板连接处均应采取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施。4.2.5采用预制外墙模板进行支模时,预制外墙模板的尺寸参数及与相邻外墙板之间拼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与内侧模板或相邻构件应连接牢固并采取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施。4.2.6预制梁柱节点区域后浇筑混凝土部分采用定型模板支模时,宜采用螺栓与预制构件可靠连接固定,模板与预制构件之间应采取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施。4.3 模板与支撑拆除4.3.1 模板拆除时,可采取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水平结构模板应由跨中向两端拆除,竖向结构模板应自上而下进行

17、拆除。4.3.2 多个楼层间连续支模的底层支架拆除时间,应根据连续支模的楼层间荷载分配和后浇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4.3.3当后浇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模板。4.3.4 叠合构件的后浇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龙骨及下一层支撑;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的后浇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表4.3.4的规定。表4.3.4 模板与支撑拆拆除时的后浇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250 板2,875 8100875梁8100悬臂结构1004.3.5 预制墙板斜支撑和限位装置应在连接节点和连接接缝部位后浇

18、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拆除。4.3.6 预制柱斜支撑应在预制柱与结构可靠连接、连接节点部位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且上部构件吊装完成后方可拆除。4.3.7 预制墙板斜支撑拆除宜在现浇墙体混凝土模板拆除前进行。4.3.8 拆除的模板和支撑应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应采取措施避免施工集中堆载。5 钢筋5.1 一般规定5.1.1 装配式结构用钢筋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5.1.2 装配式结构用钢筋连接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用。5.2 钢筋连接5.2.1 预制构件的钢筋连接可选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

19、。采用直螺纹钢筋灌浆套筒时,钢筋的直螺纹连接部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的规定;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部分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有关标准规定。5.2.2 钢筋焊接连接接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 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5.2.3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 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机械连接接头部位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小于15 mm;接头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 mm。5.2.4 当钢筋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钢筋锚固端的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20、准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钢筋锚固板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 256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5.2.5 叠合板上部后浇混凝土中的钢筋绑扎前,应检查并校正其下部预制底板桁架钢筋的位置,并设置钢筋定位件固定钢筋的位置。5.2.6 预制墙板连接部位宜先校正水平连接钢筋,后安装箍筋套,待墙体竖向钢筋连接完成后绑扎箍筋;连接部位加密区的箍筋宜采用封闭箍筋。5.2.7 当预制构件外露钢筋影响相邻后浇混凝土中钢筋绑扎时,可在预制构件上预留钢筋接驳器,待相邻后浇混凝土结构钢筋绑扎完成后,再将锚筋旋入接驳器形成连接。5.2.8 安装预制墙板用的斜支撑预埋件应在叠合板的后浇混

21、凝土中埋设,预埋件安装定位应准确,并采取可靠的防污染措施。5.3 钢筋定位5.3.1 装配式结构后浇混凝土内的连接钢筋应埋设准确,连接与锚固方式应符合设计和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5.3.2 构件连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2 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3 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置于竖向钢筋外侧,并在墙端弯折锚固。5.3.3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预留钢筋应采用专用模具进行定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定位钢筋中心位置存

22、在细微偏差时,宜采用钢套管方式进行细微调整;2定位钢筋中心位置存在严重偏差影响预制构件安装时,应按设计单位确认的技术方案处理;3应采用可靠的固定措施控制连接钢筋的外露长度满足设计要求。5.3.4 预制构件的外露钢筋应防止弯曲变形,并在预制构件吊装完成后,对其位置进行校核与调整。5.3.5 预制梁柱节点区的钢筋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节点区柱箍筋应在构件厂预先安装于预制柱钢筋上,随预制柱一同安装就位;2 预制叠合梁采用封闭箍筋时,预制梁上部纵筋应在构件厂预先穿入箍筋内临时固定,并随预制梁一同安装就位;3 预制叠合梁采用开口箍筋时,预制梁上部纵筋可在现场安装。5.3.6 叠合板上部后浇混凝土中

23、的钢筋宜采用成型钢筋网片整体安装定位。5.3.7 装配式结构后浇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定位钢筋整体偏移及受到污染。6 混凝土6.1 一般规定6.1.1 装配式结构施工应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6.1.2 装配式结构施工中的结合部位或接缝处混凝土的工作性应符合设计与施工规定;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时,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6.1.3 装配式结构工程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隐蔽项目的现场检查与验收。6.1.4 装配式结构的后浇混凝土节点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的顺序浇筑施工。6.1.5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

24、定: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养护;2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3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4 叠合层及构件连接处后浇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5 混凝土强度达到1.2 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6.2 叠合构件混凝土6.2.1 叠合构件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叠合面上的杂物、浮浆及松散骨料,表面干燥时应洒水润湿,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6.2.2 叠合构件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并校正预制构件的外露钢筋。6.2.3 叠合构件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由中间向两边的方式。6.2.4 叠合构件与周边

25、现浇混凝土结构连接处,浇筑混凝土时应加密振捣点,当采取延长振捣时间措施时,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施工作业要求。6.2.5 叠合构件混凝土浇筑时,不应移动预埋件的位置,且不得污染预埋件外露连接部位。6.3 构件连接混凝土6.3.1 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所连接的各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中的较大值。6.3.2 用于预制构件连接处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砂浆,并宜采取提高混凝土或砂浆早期强度的措施;在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并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施工作业要求。6.3.3 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和连接接缝部位后浇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接接缝混凝土应连续浇筑,竖向连接接缝

26、可逐层浇筑,混凝土分层浇筑高度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浇筑时应采取保证混凝土或砂浆浇筑密实的措施;2 同一连接接缝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3 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和连接接缝部位的混凝土应加密振捣点,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6.3.4 预制构件连接处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构件接缝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措施防止模板、相连接构件、钢筋、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的移位。7 预制构件安装7.1 一般规定7.1.1 预制构件安装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和专项施工方案对各种工况进行必要的安装施工验算。7.1.2 预制构件、安装用材料

27、及配件等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进场验收,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7.1.3 预制构件安装采用的吊具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吊具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试验检验,经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2 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要求选择适宜的吊具,在吊装过程中,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应选择设置分配梁或分配桁架的吊具,并应保证吊车主钩位置、吊具及构件重心在竖直方向重合。7.1.4 预制构件在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 对预制构件及其上的建筑附件、预埋件、预埋吊件等宜采取施工保护措施;3 预制

28、构件不应出现破损或污染;4 未经设计允许不得对预制构件进行切割、开洞。7.1.5 预制构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时,应按设计或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检查和质量控制,并应对外露铁件采取防腐措施。7.1.6 预制构件安装施工中连接接头处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时,应避免由于连续施焊引起预制构件及连接部位混凝土开裂。7.1.7 钢筋套筒灌浆前,应在现场模拟构件钢筋套筒连接接头的灌浆方式,同一牌号每种规格钢筋制作3个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进行灌浆质量以及连接接头抗拉强度的检验,并应在检验结果合格后进行灌浆作业。7.1.8 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方可进行上部结构吊装施工或拆除支撑

29、。7.1.9 预制构件的损伤部位修补应制定专项方案并应经设计认可后执行,修补完成后,应重新检查验收。7.1.10 预制构件连接接缝处防水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合格证、厂家检测报告和进场复试报告。7.2 场内运输与存放7.2.1 应根据装配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制定预制构件场内运输与存放计划。7.2.2 施工现场内道路应按照构件运输车辆的要求合理设置转弯半径及道路坡度。7.2.3 现场运输道路和存放堆场应坚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的道路,应满足预制构件的运输要求。预制构件装卸、吊装工作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并应有满足预制构件周转使用的场地。7.2.4 预制构件装卸时应充分考虑车体

30、平衡,采取绑扎固定措施;预制构件边角部或与紧固用绳索接触部位,宜采用垫衬加以保护。7.2.5 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后,应按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吊装顺序分别设置存放场地。存放场地应设置在吊车的有效起重范围内,并设置通道。7.2.6 预制墙板可采用插放或靠放存放,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并支垫稳固。预制外墙板宜对称靠放、饰面朝外,且与地面倾斜角度不宜小于80。7.2.7 预制板类构件可采用叠放方式存放,构件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支垫应上下对齐,最下面一层支垫应通长设置,叠放层数不宜大于5层。7.3 安装与连接7.3.1安装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选择有代表性的构件或单元进行试安装,根据

31、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专项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序及工艺;2应复核构件安装位置、节点连接构造及临时支撑等;3应按工序要求检查已施工完成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4 安装施工前,应在预制构件和已完成的结构上测量放线、设置安装定位标5 吊装机具应满足吊装重量、构件尺寸及作业半径等施工要求,并调试合格。7.3.2 预制构件应按照施工方案吊装顺序预先编号,吊装时严格按编号顺序起吊;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并校准定位后,应及时设置临时支撑或采取临时固定措施。7.3.3 预制构件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构件吊装应采用慢起、稳升、缓放的操作方式;起吊应依次逐级增加速度,不应越档操作;2 构件吊装校正,

32、可采用起吊、就位、初步校正、精细调整的作业方式;预制构件吊装时,应系好缆风绳控制构件转动;3 预制构件吊装在吊装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偏斜、摇摆和扭转。7.3.4 竖向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个预制构件的临时支撑不宜少于2道;2 对预制柱、墙板构件的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构件高度的2/3,且不应小于构件高度的1/2;3 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7.3.5 预制构件吊装校核与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垂直度、累计垂直度进行校核与调整;2 叠合构件、预制梁等水

33、平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3 相邻预制板类构件,应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低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4 预制装饰类构件应对装饰面的完整性进行校核与调整。7.3.6 叠合构件的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叠合构件的支撑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施工方案设置,支撑标高除应符合设计规定外,尚应考虑支承系统本身的施工变形;2 控制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并应避免单个预制构件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与冲击荷载;3 叠合构件的搁置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宜设置厚度不大于30 mm坐浆或垫4 叠合构件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结合面粗糙度,并应检查及校正预制构件的外露钢筋;5 叠合构件应在后浇混凝土强度达

34、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支撑或承受施工荷载。7.3.7 预制楼梯与现浇梁板采用预埋件焊接连接时,应先施工梁板、后放置并焊接楼梯段;采用锚固钢筋连接时,应先放置楼梯段,后施工梁板。7.3.8 埋设于叠合层的机电管线宜进行综合布线设计,避免管线交叉部位与桁架钢筋重叠、同一部位的管线交叉不得超过2次。7.3.9 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在构件安装就位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被连接钢筋的位置和外露长度等;钢筋套筒和灌浆料应采用经检验合格的产品。7.3.10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灌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灌浆前应制定灌浆操作的专项质量保证措施;2 应按产品使用要求计量灌浆料和水的用量并搅拌均匀,灌浆料拌合

35、物的流动度应满足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3 灌浆料拌合物应在制备后0.5 h内用完;灌浆作业应采取压浆法从下口灌注,当浆料从上口流出时应及时封闭;宜采用专用堵头封闭,封闭后灌浆料不应有任何外漏;4 灌浆施工时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必要时,并应对连接处采取保温加热措施,保证浆料在48 h凝结硬化过程中连接部位温度不低于10;5 灌浆作业应及时形成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并应按每工作班制作1组3个规格为40 mm40 mm160 mm的长方体试块进行标准养护。6 灌浆作业完成后12h内,构件和灌浆连接接头不应受到振动或冲击作用。7.4 防水施工7.4.1 预制构件吊装前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36、现场吊装前,应检查在构件加工厂或现场粘贴止水条的牢固性与完整性;2 运输、堆放、吊装过程中应保护防水空腔、止水条与水平缝等部位,缺棱掉角及损坏处应在吊装就位前修复。7.4.2 预制外墙板连接接缝采用防水密封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外墙板连接接缝防水节点基层及空腔排水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2 预制外墙板外侧水平、竖直接缝的防水密封胶封堵前,侧壁应清理干净,保持干燥。嵌缝材料应与板牢固粘接,不得漏嵌和虚粘;3 外侧竖缝及水平缝防水密封胶的注胶宽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密封胶应在预制外墙板校核固定后嵌填。先安放填充材料,之后注胶。防水密封胶应均匀顺直,饱满密实,表面光滑连续;4 外墙板十

37、字拼缝处的防水密封胶注胶应连续完成。7.4.3 预制外墙板侧粘贴止水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止水条粘贴前,应先清扫混凝土表面灰尘,粘贴止水条作业时,粘结面应为干燥状态;2 应在混凝土面和止水条粘贴面均匀涂刷粘结剂,涂上专用粘结剂后,压入止水条;3 预制外墙板侧止水条应采用专用粘结剂粘贴,止水条与相邻的预制外墙板应压紧、密实。7.4.4 预制外墙板连接接缝采用防水胶带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外墙板接缝处防水胶带粘贴宽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胶带应在预制构件校核固定后粘贴;2 连接接缝采用防水胶带施工前,粘接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界面剂;3 防水胶带应与预制构件粘接牢固,不得虚粘。7.5 成

38、品保护7.5.1 预制构件在运输、存放、安装施工过程中及装配后应做好成品保护,成品保护可采取包、裹、盖、遮等有效措施。预制构件存放处2 m范围内不应进行电焊、气焊作业。7.5.2 安装完成的竖向构件阳角、楼梯踏步口宜采用木条或其他覆盖形式进行保护。7.5.3 预制外墙板安装完毕后,墙板内预置的门、窗框应使用槽型木框保护。8 质量验收8.1 一般规定8.1.1 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预制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8.1.2 装配式结构工程应在安装施工及浇筑混凝土前完成下列隐蔽项目的现场验收:1 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结构连接处混凝土的粗糙面或键槽;2 后浇混凝土中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

39、、位置、锚固长度;3 结构预埋件、螺栓连接、预留专业管线的数量与位置。8.2 模板与支撑主控项目8.2.1 预制构件安装临时固定支撑应稳固可靠,应符合设计、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或设计文件。一般项目8.2.2装配式结构中后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8.2.2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和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表8.2.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轴线位置 5 尺量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截面内部

40、尺寸柱、梁+4,-5 尺量检查墙墙+2,-3 尺量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检查大于5m 8经纬仪或吊线、尺量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检查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8.3 钢筋主控项目8.3.1 预制构件采用直螺纹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时,钢筋的直螺纹连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的规定,钢筋套筒灌浆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规定。检查数量:按同一工程、同一牌号和规格的钢筋,灌浆前制作3个平行试件。检验方法:检查钢筋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一般项目8.3.2 装配式结构中后浇混

41、凝土中连接钢筋、预埋件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3.2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和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表8.3.2 连接钢筋、预埋件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注: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较大值。8.4 混凝土主控项目8.4.1 装配式结构安装连接节点和连接接缝部位的后浇筑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每工作班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1组标准养护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组数宜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

42、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8.4.2 装配式结构后浇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技术处理方案。一般项目8.4.3 装配式结构后浇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8.5 预制构件安装主控项目8.5.1 对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进场时应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和表面标识。预制构件的质量、标识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43、。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出厂合格证及相关质量证明文件。8.5.2 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8.5.3 施工现场钢筋套筒接头灌浆料试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检查数量:同种直径钢筋、同配合比灌浆料、每工作班灌浆接头施工时留置1组试件,每组3个试块,试块规格为40 mm40 mm160 mm。检验方法:检查试件强度试验报告。8.5.4 预制构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时,连接材料的性能及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

44、出厂合格证及相关质量证明文件,施工记录。8.5.5 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连接接缝处防水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合格证、厂家检测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及相关质量证明文件。一般项目8.5.6 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8.5.7 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8.5.7的规定。对于施工过程用临时使用的预埋件中心线位置及后浇混凝土部位的预制构件尺寸偏差可按表8.5.7的规定放大一倍执行。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企业、同一品种的构件,不超过100个为一批,每批抽查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3件。表8.5.7 预制结构构件尺

45、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8.5.8 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粗糙面或键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8.5.9 装配式结构钢筋连接套筒灌浆应饱满。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8.5.10 装配式结构安装完毕后,预制构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5.10要求。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表8.5.10 预制构件安装尺寸

46、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8.6 文件与记录8.6.1 装配式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文件与记录:1 工程设计单位已确认的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2 装配式结构工程所用主要材料及预制构件的各种相关质量证明文件;3 预制构件安装施工验收记录;4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施工检验记录5 连接构造节点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文件;6 叠合构件和节点的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检测报告;7 密封材料及接缝防水检测报告;8 分项工程验收记录;9 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10 其他文件与记录。8.6.2 装配式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将所有的验收文件归入

47、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存档备案。9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9.1 施工安全9.1.1 施工单位应对从事预制构件吊装作业及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与交底,明确预制构件进场、卸车、存放、吊装、就位各环节的作业风险,并制订防止危险情况的处理措施。9.1.2 预制构件卸车时,应按照规定的装卸顺序进行,确保车辆平衡,避免由于卸车顺序不合理导致车辆倾覆。9.1.3预制构件卸车后,应将构件按编号或按使用顺序,合理有序存放于构件存放场地,并应设置临时固定措施或采用专用插放支架存放,避免构件失稳造成构件倾覆。9.1.4 安装作业开始前,应对安装作业区进行围护并做出明显的标识,拉警戒线,并派专人看管,严禁与安装作业无关的人

48、员进入。9.1.5 应定期对预制构件吊装作业所用的安装工器具进行检查,发现有可能存在的使用风险,应立即停止使用。9.1.6 吊机吊装区域内,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吊运预制构件时,构件下方严禁站人,应待预制构件降落至距地面1m以内方准作业人员靠近,就位固定后方可脱钩。9.1.7 装配式结构在绑扎柱、墙钢筋时,应采用专用高凳作业,当高于围挡时,作业人员应佩戴穿芯自锁保险带。9.1.8 遇到雨、雪、雾天气,或者风力大于6级时,不得进行吊装作业。9.1.9 夹心保温外墙板后浇混凝土连接节点区域的钢筋安装连接施工时,不得采用焊接连接。9.2 环境保护9.2.1 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辆整洁,防止对场

49、内道路的污染,并减少扬尘。9.2.2 现场各类预制构件应分别集中存放整齐,并悬挂标识牌,严禁乱堆乱放,不得占用施工临时道路,并做好防护隔离。9.2.3 夹心保温外墙板和预制外墙板内保温材料,采用粘接板块或喷涂工艺的保温材料,其组成原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对人体和环境无害。9.2.4 预制构件施工中产生的粘接剂、稀释剂等易燃、易爆化学制品的废弃物应及时收集送至指定储存器内并按规定回收,严禁丢弃未经处理的废弃物。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50、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本规程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GB14902预拌混凝土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 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44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GJ 3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8钢筋焊接及验收

51、规程JGJ 19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 160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J 169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2832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 11/385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北京市地方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编号:DB *-*-*备案号:J

52、 *-*条文说明2013北京目次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模板与支撑 5钢筋 6混凝土 7 预制构件安装 8质量验收 9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1 总则1.0.1 编制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指导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统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1.0.2 本规程为北京市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北京市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1.0.3 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涉及的技术面广、综合性强,且与其他施工技术和质量验收方面的标准密切相关。因此,凡本规程有规定者,应遵照执行;凡本规程无规定者,尚应按照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2 术语2.0.1 本规程装

53、配式混凝土结构与国际上通用名称预制混凝土结构具有基本相同的涵义。本规程所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和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2.0.2 预制构件主要包括预制梁柱构件、预制板构件、预制叠合构件、夹心保温外墙板、清水混凝土构件和装饰混凝土构件等。2.0.3 本规程混凝土叠合构件主要指水平混凝土叠合构件,包括叠合混凝土楼板和叠合混凝土梁等构件等;不包括竖向混凝土叠合构件。2.0.6本规程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包括全灌浆套筒和直螺纹钢筋灌浆套筒,通常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造。2.0.8 本规程预制混凝土外墙模板可用于夹心保温外墙板或组合外墙板。当用于夹心保温外墙板时,其构造做法与相邻夹

54、心保温外墙板一致;当用于组合外墙板时,通过与后浇混凝土可靠结合,形成外墙整体结构受力体系。2.0.9 本规程粗糙面指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在预制构件制作时,按设计要求采用拉毛、凿毛或化学处理等方法形成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用于实现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可靠结合。2.0.11 本规程安装工器具指由施工单位或专业工厂加工制作的,用于预制构件存放、吊装、调节、就位全过程的专业化工具与器具。工器具包括:预制墙板插放架、预制构件构件平衡吊装梁、预制构件吊具与锁具、钢筋灌浆套筒连接钢筋定位模具、预制墙板可调斜支撑、预制构件标高调整托座等。3 基本规定3.0.1 装配式结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55、包括模板与支撑专项方案、钢筋专项方案、混凝土专项方案及预制构件安装专项方案等。装配式结构专项方案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 整体进度计划:结构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构件生产计划,构件安装进度计划;2 预制构件运输:车辆数量,运输路线,现场装卸方法;3 施工场地布置:场内通道,吊装设备,吊装方案,构件码放场地;4 构件安装:测量放线、节点施工,防水施工,成品保护及修补措施;5 施工安全:吊装安全措施、专项施工安全措施;6 质量管理:构件安装的专项施工质量管理;7 绿色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3.0.2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在装配式结构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项工作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制度和工作程序,一般由有

56、经验的设计、咨询、研究单位或预制构件加工制作单位承担;也可以由施工单位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完成。预制构件制作的深化设计文件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 预制构件模板图、配筋图、预埋吊件及各种预埋件的细部构造图等;2 对带饰面砖或饰面板的构件,应绘制排砖图或排板图;3 对夹心保温外墙板,应绘制内外叶墙板拉结件布置图及保温板排板图;4 预制构件脱模、翻转过程中混凝土强度及预埋吊件的承载力的验算。3.0.3 鉴于装配式结构施工的特殊性和安装工程重要性等,现阶段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的管理和施工技术特点,对管理人员及安装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目的在于全面掌握相关的专项施工技术。对于长期从事装配式结构

57、施工的企业,应建立专业化施工队伍。3.0.4 装配式结构施工对于合理选择并配备吊装设备有严格规定,以满足预制构件吊装的要求;专业工器具的使用,可实现预制构件存放便利、吊装快捷、就位准确、安全可靠等,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制定工器具方案。3.0.6 北京市装配式结构工程较多采用预制与现浇混凝土相结合使用的装配式结构,其中现浇混凝土仍占一定比例,本条规定的涵义主要为:1 本规程与装配式结构工程相关的模板与支撑、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施工规定,应与GB 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配合使用;2 按照本规程进行验收时,与装配式结构工程直接相关的模板与支撑、钢筋、混凝土工程检验批验收可分别

58、归入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相对应的各分项工程验收中;3 按照本规程规定对预制构件安装进行验收时,应包括预制构件进场、预制构件安装、连接接缝防水等检验批,同时尚应符合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的规定;4 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可以统一归入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对于全预制结构或以预制构件安装为主导的装配式结构工程验收,可以参照本规程进行单独验收。4 模板与支撑4.1.1 装配式结构的模板与支撑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预制构件类型、荷载大小、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确定,本条中所要求的各种工况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以确保

59、模板与支撑稳固可靠。4.1.4预制构件宜预留与模板连接用的孔洞、螺栓,预留位置应与模板模数相协调并便于模板安装。预制墙板现浇节点的模板支设是施工的重点,为了保证节点区模板支设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在预制构件上预留螺母、孔洞等连接方式,施工单位应根据节点区选用的模板形式,将构件预埋与模板固定相协调。4.2.1 本条第3点是对叠合楼板预制板安装的要求。当预制板支撑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时,宜在剪力墙墙体浇筑混凝土前,钢模板上端安装控制标高的方钢或木模,按设计标高调整并固定位置。根据施工工艺选择,也可采用弹线切割找平的方式来保证叠合板安装标高。图4.2.1预制板板底标高控制墙板模板组装; 预制底板安装及后浇

60、筑混凝土1现浇剪力墙墙体;2剪力墙竖向钢筋;3钢模板;4控制标高方钢或木模;5预制底板;6后浇混凝土4.2.2 叠合梁下部支撑设置应综合考虑构件施工过程各工况确认与验算。4.2.4 本条对夹心保温外墙板拼接竖缝节点后浇混凝土采用定型模板作了规定,通过在模板与预制构件、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之间应采取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施,达到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相接表面平整度符合验收要求。图4.2.4夹心保温外墙板拼接竖缝节点T形节点;一形节点;1夹心保温外墙板;2定型模板;3后浇混凝土4.2.5 本条规定采用预制外墙模板时,应符合建筑与结构设计的要求,以保证预制外墙模板符合外墙装饰要求并在使用过程中结构安全可靠。预制外墙模板与相邻预制构件安装定位后,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需要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图4.2.5预制外墙模板拼接竖缝节点L形节点;T形节点1夹心保温外墙板;2预制外墙模板;3定型模板;4后浇混凝土4.3.4 受弯类叠合构件的施工要考虑两阶段受力的特点,支撑的拆除时间需要考虑现浇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施工时要采取措施满足设计要求。4.3.7 本条对预制墙板斜支撑拆除与现浇墙体模板拆除顺序进行规定,以避免斜支撑与模板支架之间的施工相互干扰。5 钢筋5.2.1 装配式结构的预制构件钢筋连接常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和专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