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194677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人民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下)限时规范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对下列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江桥抵抗日军,历时半个月,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有力抵抗。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冯占海部义勇军浴血抗敌。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1935年39 105次,1936年3 617次。A东北人民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支持和牺牲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折射出了东北地区在中华民族抗战中的重要地位解析:选D。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2、;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启的是局部抗战,排除B项;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在1940年以后,排除C项;D项符合材料信息,故选D项。2(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1931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1935年,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 ()A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B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C树起孙中山大旗进行反帝反封建D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解析:选D。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

3、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材料中国民党举办纪念孙中山活动,主要目的是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故选D项。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排除B项。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C项与史实不符。3(2018河南郑州模拟)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用第3师与第11师团组成的“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A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B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C反映了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D体现了

4、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七七事变后,日本希望在华北速战速决战胜中国,但淞沪会战打响后,日本不得不向上海增派兵力,这反映了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故A项错误;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故B、D两项错误。4(2018山东日照模拟)1937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国民政府()A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B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主张C认识到动员

5、民众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D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解析:选C。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中共的论持久战是毛泽东1938年提出的且材料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可知认识到动员民众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敌后战场的认识,故D项错误。5(2018广东佛山一模)据资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 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这说明了 ()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企业发展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C西部的开

6、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做准备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1940年比1937年西部地区及重庆的工厂大量增多,这与抗日战争工厂企业内迁有关,并非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推动企业内迁,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重庆的企业增多,但不能说明重庆成为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企业内迁与抗日战争有关,非西部开发而推动,故C项错误;材料中企业内迁,说明国民政府意图通过企业内迁保留经济实力与物质基础,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D项正确。6(2018河南八市联考)1941年,毛泽东重申:“在土地关系上,我们一方面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使农民有衣穿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交租交息的政策,使地主也有衣穿有饭吃

7、。”这一规定旨在()A继续推行土地革命政策B联合不同阶层抗日C兼顾农民和地主的利益 D减轻农民赋税负担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共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材料中中共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和农民交租交息政策,结合当时全面抗战的时代背景可知,该政策是为了联合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共同抗日,故B项正确。7(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如下表),由此可见()军队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八路军41%45%55%68%60%56%59%62%新四军18%17%3%7%3%2%4%7%政府军41%38%42%25%37

8、%42%36%31%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国华制表)A中国抗日战场是太平洋战场的主战场B中国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重大贡献C中国抗日战争是异常艰苦的人民战争D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中国战场的抗战,但没有体现出在太平洋战场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战场的抗战,但没有体现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日实力的对比,不能体现出抗战的异常艰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敌后战场抗击大多数日军,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故D项正确。8各民主党派成立情况表名称成立时间成立地点中国致公党1925年10月美国旧金山中国农工民主党1930年8

9、月上海中国民盟1941年10月重庆中国民建1945年12月重庆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上海九三学社1946年5月重庆中国民革1948年1月香港从该表可以推知()A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历程B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力量不断衰退C重庆是民主力量的主要集中地区D政党政治是民国的主要政治形式解析:选A。各民主党派成立情况表中,“中国民盟”“中国民建”分别成立于抗战时期的重庆,故A项正确;“中国民革”成立于解放战争时期,不能体现民主力量的衰退,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成立于重庆的民主党派主要是受日本侵华的影响,在所有民主党派中,所占比例不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30年到1948年”

10、间,国民党主要实行一党专制,故D项错误。91948年岁末,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这表明 ()A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B辽沈及平津战役胜利结束C国民党在政治上日益孤立D新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选C。“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反映了人心的向背,国共力量对比在三大战役结束后逆转,故A项错误;“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说明国民党已失去民心,“三大战役”结束不能体现这一点,故B项错误;“蒋

11、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可见国民党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故C项正确;“1948年岁末”没有召开政协会议,故D项错误。10(2018河南郑州质量预测)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从下面人民日报中能够获得的完整信息是()A解放战争中中共已转入战略反攻B平津战役结束,北平和平解放C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D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覆灭解析:选C。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中拉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解放塘沽”体现的是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从“电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可知材料还涉及淮海战役,故B项不全面;

12、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国共主力大决战,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故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是渡江战役的成果,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1(2018山东潍坊模拟)“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些现象共同体现了()A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B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C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D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解析:选D。“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反映的是国共内战,故A项错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反映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未突出农民的作用,故B项错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反映的是奔赴抗日前线,而非

13、后勤保障,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而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离不开民众的支持,所以两者共同反映了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故D项正确。12(2018广西钦州二中测试)1949年4月20日和21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鸣炮警告,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展开激烈炮战。这说明 ()A解放战争陷入胶着状态B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C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D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解析:选D。由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四艘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可知英国侵犯了中国主权,由“双方展开激烈炮战”可知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

14、均体现不出来,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江苏南通一模)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

15、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时间大事1935年5月24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摘编自张宪

16、文等著中华民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10分)(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5分)(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10分)解析:(1)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据材料一“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得出爱国阶层主动抗争,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得出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据材料一“

17、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得出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第二小问国际政治背景,据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结合所学得出十月革命的推动,据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结合所学得出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第一小问集中表现,据材料一“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得出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据材料二“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得出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第二小问重大成果,结合所学得出,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第一小问分析,据材料三“开始传唱大江南北”得出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据材料三“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得出中华

18、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得出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基本条件,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得出民族觉醒,据材料一“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得出民族团结。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分析:振奋了民族精

19、神,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张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14(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面是200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目录摘编。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 1949)第一章 战与和的变奏第二章 全面内战的烽火第三章 战后社会的动荡与纷扰第四章 国共两党攻守态势的转换第五章 国共两军的军事决战第六章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命运的角度对该目录增加一个子目录,并说明理由。(要求:所增加内容及理由需

20、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结合目录及所学知识,紧扣“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可以增加重庆谈判这一子目录,理由从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向着和平民主的方向发展来分析;也可以增加“北平和谈”这一子目录,可以从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等方面来说明;还可以增加“渡江战役和追歼残敌”这一子目录,可从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等方面来说明。只要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即可。答案:示例一:增加子目录:重庆谈判。理由: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统一,使中国朝着和平民主的方向发展。示例二:增加子目录:北平和谈。理由:有利于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示例三:增加子目录:渡江战役和追歼残敌。理由: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以上示例任选其一作答,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