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诊疗规范方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3191358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放射科诊疗规范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放射科诊疗规范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放射科诊疗规范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放射科诊疗规范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科诊疗规范方案(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放射科诊疗规范一、工作总则:1、 凡适合放射科的各项检查与治疗,必须由临床各科医师检查患者后,按规定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经放射科有关人员审核后登记,常规检查尽量当天完成,各种特殊检查或治疗,须事先预约登记,并做好术前准备,按预约日期来放射科检查或治疗。2、 重要及特殊的检查或治疗,应由负责医师、技师详细了解病史和各种资料,必要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体格检查,确定适应症,选择最佳检查方案。实施前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有关事宜,签订协议书。3、 危重患者或具有危险性检查技术,应有临床医师在场监护,以便随时抢救,防止意外。4、 各种检查原始资料,包括X线片、CT片、造影片等原始资料均有放射科储存在电脑硬盘中

2、,半年内原始资料不删除。5、 执行集体阅片制度,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主持阅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诊断报告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发。6、 透视、急诊和特需检查报告应及时发出,其他检查一般情况均于当天发出,遇到特殊情况亦可次日发报告。7、 健全各种管理体制,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有计划的培养和提高全科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8、 加强安全保卫,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电击工作。二、登记室常规:1、 热情接待患者,准备核对申请单与收据姓名2、 负责登记、编号、预约工作,负责向患者解释检查注意事项及准备情况。3、 急诊应优先登记,并及时通知医技人员

3、。4、 准确统计每天工作量,按时上报5、 及时处理因特殊情况未发的报告,结果发出半年后未取者作废。三、乳腺摄影常规:1、 闭合稳压电源2、 设置号码牌3、 装片、压LOAD4、 设置左右,压R或L5、 设置体位6、 调整下挤压板高度7、 设置人体于合适体位,施行上挤压板挤压乳腺至合适的压力8、 设置照片管电压9、 设置毫安10、 设置照片时间11、 按手闸曝光,曝光灯指示灯熄灭方可松手12、 待机器回复原本状态方可实施关机操作四、CR摄影常规:开机:1、 打开电脑,输入用户名、密码,进入工作站2、 打开小电脑,输入用户名何密码,进入操作程序3、 打开打印机预热4、 先打开电源,再打开IP板扫描

4、仪5、 合上照片房墙壁闸刀,打开X光机面板电源检查:1、 在操作程序中按新病人,依次填入病人姓名、拼音、ID号、年龄、性别以及部位等。将IP板的标签朝右上侧,插入到写号平台插槽中,按写入,完成后取出即可用于照片。2、 将曝光后的IP板的标签朝右上侧放入IP板扫描仪片槽冲洗。打印:1、 在工作站中选择病人,双击打开2、 双击图像,滑动鼠标,调节亮度和对比度3、 按打印,选择相应的方向,分隔及胶片大小,按空格选取图像打印五、激光打印机操作常规:开机:1、 按POWER键打开打印机2、 等待机器预热完成即可开始工作关机:在确认打印工作完成以后即可按下power键关闭打印机更换胶片:1、 当打印机显示

5、窗口提示胶片为0,切提示更换胶片时即可更换胶片2、 按提示换片按钮片盒自动打开,拿出用过的胶片带,换入新胶片3、 推回片盒重新开始打印六、CT操作常规:1、 开机是指通过接通电源将供电电流馈送给予主机和计算机系统。CT机按照自设程序进行自检,在自检过程中,不得随意按动任一功能键及移动鼠标,待自检完成后,监视器屏幕上显示人机对话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2、 管球加热,每日新开机时候,首先应对管球进行加温,亦称管球训练。管球加热是在扫描视野内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用空气扫描方式曝光数次。管球训练的目的在于保护X管球。刚开机时,球管温度低,通过管电压何管电流由低到高的训练时的冷管球温度逐渐升高,从而防

6、止了突发的冷高压对X线管的损坏或将灯丝打断,在开机运行期间若间隔3h没有进行扫描,则应从新对管球进行加热训练。3、 机器内存检查,每台机器的内存是右限度的,为了保证当天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前应首先检查内存的空间状况,消除一些处理完毕的图像数据。4、 关机,带有冷却系统的CT机,扫描完后至少等待30Min以上再关机,以防因冷却系统停止工作而管球过热,损伤球管及阳极靶面。扫面方法:CT机的普通平扫指不注射对比剂的扫描,多采用横断层面扫面,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扫面部位伸入扫描架内,定好扫描基线和扫描范围,扫描层厚何间距依检查的需要与CT装置而定。维护与保养:1、 CT的工作环境 除保持机房、操作

7、间的干净卫生外,重要的是注意环境的温度、湿度条件。CT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热量上升到一定限度时机器会停止工作或造成损坏,必须配置空调设备,使机房温度控制在1820度。温度的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机器锈蚀或扭曲变形,影响机器的性能,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机房温度应保持在4065度。2、 设备的清洁与设备的润滑,静电感应可使灰尘附着于元器件表面,影响元器件的散热和电器性能。一般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做好日常的清洁保养工作。对机械运动部分应定期涂加润滑油,避免磨损。3、 CT机维护与保养记录,CT机的日常维护程序应按周、月、季度和年度计划进行,并应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的记录和故障排除记录。重点记录扫描模型的原

8、始数据和显示数据,故障现象、故障原因何排除方法,以便做好质量跟踪工作。七、摄影原则:焦点的选择 摄影时,在不影响x线球管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以提高x线照片的清晰度。小焦点一般用于四肢、头颅的局部摄影。大焦点一般用于胸部、腹部、脊椎等较厚部位的摄影。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 焦点至胶片的距离称为焦片距,肢体至胶片的距离称为肢片距。摄影时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暗盒平行。肢体与暗盒不能靠近时,应根据X线机负荷相应增加焦片距,同样可收到放大率小、清晰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可运用几何学投影原理尽量避免影像变形。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 中心线是X线束的中心部分,它代表X线摄影的方向。斜射线是中

9、心线以外的部分。一般地,中心线应垂直于胶片摄影,并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当摄影部位不与胶片平行而成角时,中心线应垂直肢体和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利用斜射线进行摄影。四滤线设备的应用按照摄片部位的大小和焦片距离,选用合适的遮线器。体厚超过15cm或应用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加用滤线器,并按滤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操作。五X线球管、肢体、胶片的固定X线球管对准摄影部位后,固定各个旋钮,防止X线球管移动。为避免肢体移动,在使肢体处于较舒适的姿势后给予固定。同时向患者解释,取得密切配合,保持肢体不动。暗盒应放置稳妥,位置摆好后迅速曝光。 六千伏与毫安秒的选择摄影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诊断,根据摄影部位的

10、密度和厚度等具体情况,选择较合适的曝光条件。婴、幼儿及不合作患者应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七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1平静呼吸下屏气 摄影心脏、上臂、肩、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呼吸动作会使胸廓肌肉牵拉以上部位发生颤动,故摄影时可平静呼吸下屏气。 2深吸气后屏气 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这样可使肺内含气量加大,对比更鲜明,同时膈肌下降,肺野及肋骨暴露于膈上较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 深吸气后再呼出屏气,这样可以增加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延长屏气时间,达到完全不动的目的。此法常用于腹部喊膈下肋骨位置的摄影,呼气后膈肌上升,腹部体厚减薄,影像较为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 在曝光时,嘱患者做慢而浅的呼吸动作,目的是使某些

11、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运动而模糊,而摄影部位可较清楚的显示。例如胸骨斜位摄影。5平静呼吸不屏气 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干等部位。 八照射野的校准 摄影时,尽量缩小照射野,照射面积不应超过胶片面积,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前提下,一般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可减少x线辐射量。八、摄影步骤1阅读申请单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病史确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 2摄影位置的确定 一般部位用常规位置进行摄影,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位,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 摄影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平片时,必须清除肠道内容物,否则影响诊断。常用的方法有口服泻药法,如口服潘泻叶或25甘露醇;

12、或清洁灌肠。 4胶片尺寸的选择与放置 根据患者检查部位的大小选择胶片的尺寸。胶片的放置应依据临床的要求和摄影方式适当调整。 5照片标记的安放 一般用铅字标记。铅字号码应放于暗盒的适当位置,便于阅片时辨认,并讲究摄影艺术。 6衣着的处理 摄影前除去衣物或身体部位上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任何异物,如发卡、纽扣、胸罩、饰物、膏药等。 7肢体厚度的测量 胸部摄片的千伏值是依据人体厚度选择摄影条件。 8训练呼吸动作 摄胸部、头部、腹部等易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在摆位置前,做好呼气、吸气和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合作。 9摆位置、对中心线 依摄片部位和检查目的摆好相应的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中心线对准摄影

13、部位的中心。 10防护 作好患者局部防护,特别是性腺器官的防护。 11选择焦片距离 按部位要求选好X线球管至胶片的距离。如胸部为180cm,心脏为200cm,其他部位为90100cm。 12选定曝光条件 根据照片部位、体厚、生理、病理情况和机器条件,选择大小焦点、千伏、毫安、时间、距离等。 13曝光 以上步骤完成后,再确认控制台各曝光条件无误,然后曝光。 14填写各项摄片条件并签名。九、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1、骨骼系统头颅一头颅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头部两旁,使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下颌内收,听眦线与台面垂直,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3暗盒上缘超出头

14、顶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垂直对准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人暗盒。 二头颅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部侧转,被检侧贴近台面。 2,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下颌稍内收眶线与台边垂直。 3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三头颅前后半轴位 体位或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和线重合。 2下颌内收,使听眦线垂直台面,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3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低于下颌骨。 4

1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30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人,人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四颅底颏顶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腰背部用棉枕或沙袋垫高,膝关节和髋主节屈曲。 2听眦线尽可能平行于台面,两外耳孑L与台面等距。 3暗盒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缘包括枕外隆凸。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向头侧倾斜5-10角, 保持与听眦线垂直。 五蝶鞍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摆成侧位。 2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 3外耳孔前、上25cm处,置于暗盒中心。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

16、em。 中心线 对准外耳前25cm处,垂直射人。 六内听道经眶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听眦线垂直台面,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七视神经孔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两手放于胸旁。 2头面部转向对侧,被检侧眼眶外位于暗盒中心。 3被检侧颧骨、鼻翼及下颌隆凸三点紧贴台面,使头颅矢状面与台面成53角,对侧听鼻线垂直台,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被检侧眼眶外下14处,垂直射人暗盒中心。 八乳突劳氏位 体位 1患

17、者俯卧,头侧置,被检侧贴近台面,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 成15角。 2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外耳孔置于台面正中线上,听鼻线垂直台边。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5*角,通过被检侧外耳孔射人暗盒中心。 九乳突许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侧置成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台面。 2患侧外耳孔置于台面正中线上,下颌稍内收,使听眶线垂直台边。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5角,通过被检侧外耳孔射人暗盒中。 十乳突伦氏位 又称乳突35角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侧置,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台面。 2头部成标准侧

18、位,外耳孑L置于台面正中线上,听眶线与台边垂直。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35角,侧面观通过眉间延长达胶十一乳突梅氏位 体位 1患者仰卧,面部转向被检侧。 2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耳轮后沟置于台面正中线上。 3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角,下颌内收,听眶线与台边垂直。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em。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45角,侧面观通过患侧外耳孔,将中心线与对面交点对准胶片上缘。 十二岩乳部斯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面部转向对侧,被检侧颧骨、鼻部、额部3点置于台面上。 2使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角,对侧听眶线与台边垂直。 3患侧外

19、耳孑L前2cm处置于台面正中线上,暗盒外缘包括乳突尖部,下缘与鼻翼平齐。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2角,经被检侧外耳孔前2em处,射人暗盒中心。 十三岩乳部反斯氏位 体位 1患者仰卧,头面部转向对侧,健侧贴近台面。患侧外耳孔前2cm处置于台面正中线上。 2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角,下颌稍向下倾,使听眶线与台边垂直。3 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2角,对准被检侧外耳孔前方2cm处人暗盒中心。 十四副鼻窦华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颏部紧贴台面,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使听眦线与台面

20、成37角。 3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鼻尖对准暗盒中心。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鼻尖与上唇间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副鼻窦柯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两上肢放于头部两侧,鼻额紧贴台面。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3听眦线垂直台面,鼻根处置于暗盒中心。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3角,经鼻根部射入暗盒中心。 十六面骨后前45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上举肘部弯曲置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3头稍仰起,听眦线与台面成45角,鼻尖对准暗盒下13横线上。

21、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通过鼻根部垂直射人暗盒。 十七下颌骨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鼻尖及额部紧贴台面,听眦线垂直台面,上唇与下颌联合下连线中点对暗盒中心。 3暗盒上缘平外耳孔上1em,下缘包括颏部。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八下颌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面部转向被检侧,暗盒置于颏高头低的木质角度板上。 2头部后仰下颌前伸,使下颌骨体部下缘与暗盒横轴平行。 3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暗盒前缘包括颏部,后缘包括耳孔。 4摄影距离为

22、65-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角,通过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射暗盒。 十九颞颌关节侧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成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紧贴台面。 2患侧外耳孔前下各2gm处位于暗盒中心。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4左右两侧各照一张开口及闭口像。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5角,对准对侧颞颌关节上方约5cm处射入暗盒中心。 二十颧骨弓顶颏斜位 体位1头向对侧偏转1015角,使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75角。2患侧听眦线之中点置于台面正中线上,并尽量与台面平行。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垂直听眦线,经颧骨弓内缘切人暗盒中心。 二十一鼻骨侧位 体位

23、1,患者俯卧,头颅成标准侧位,鼻根部下方2cm处位于暗盒中心。 2,暗盒置于颧骨外侧。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鼻根下方2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二十二眼眶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鼻根部位于暗盒中心。 2前额和鼻尖紧贴台面,使听眦线垂直台面。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20角,通过鼻根部射人暗盒。 二十三眼眶顶颏位 体位 1患者俯卧,头稍后仰,颏部及鼻尖贴近台面,使患眼中心置于台面正中线上。 2听眦线与台面成45角,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100110cm。4暗盒上

24、下中线,侧面观对患眼外眦。中心线 对准患眼中心垂直射人暗盒中心。脊柱与骨盆一第一、二颈椎张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旁,头颅正中矢状面垂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4曝光时嘱患者口张大或令患者发啊声。 中心线 通过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二颈椎正位AP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颈背部靠近摄影架面板,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摄影架面板并与面板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暗盒。 3胶片上缘与外耳孑L平齐,下缘包括第1胸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

25、,摄影距离为10015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15角,对准甲状软骨下方射人暗盒中心。 三颈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外耳孔与肩峰连线位于片盒中心。 : 2头部后仰,下颌前伸,头颈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水平面平行。 3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向下牵引 4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 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 中心线 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人暗盒中心。 四颈椎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取站立位,面向摄影架,被检侧靠近摄影架面板,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成5565角。下颌

26、稍前伸,上肢尽量下垂。 2颈椎序列长轴,置于暗盒长轴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第1胸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150cm。 中心线 对准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人暗盒中心。此体位用于检查颈椎椎间孔和椎弓根病变,应摄左右两侧,以作对比。 五颈胸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部稍后仰,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3暗盒上缘包括第4颈椎,下缘包括第4胸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第1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六颈胸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侧上肢上举,肘部弯曲抱头。

27、肱骨枕于头下。颈胸部尽量向前挺出。 2头部垫以棉垫,使颈椎与胸椎成一直线序列,并置于台面中线. 3远台侧上肢肩肱关节外旋,手臂尽量向后下方牵引,使两肩骶上下方向错开。 4暗盒上缘包括第4颈椎,下缘包括第4胸椎。 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o 中心线 对准锁骨上窝垂直射人暗盒。 七胸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稍后仰,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3暗盒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中点,与暗盒垂直。 八胸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

28、肢尽量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胸7椎体,垂直射人暗盒。 九腰椎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两侧髋部和膝部弯曲,使腰部贴近台面,以矫正腰椎生理弯曲度,减少失真。 3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或上举抱头。 4暗盒上缘包括第12胸椎,下缘包括第1骶椎。 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脐上3e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腰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

29、自然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上移。 2,腰部用棉垫垫平,使腰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暗盒垂直。 十一腰椎斜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面侧髋部及膝部弯曲,对侧下肢伸直。 2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面约成45角。腰椎长轴对准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第3腰椎与暗盒垂直。 十二骶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两

30、趾并拢。 3暗盒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尾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20角,对准耻骨联合上缘3cm处射人暗盒。 十三尾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两足趾并拢。 3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10角,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人暗盒。 十四骶尾椎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骶尾部后平面垂直于台面,腰部垫以棉垫。使骶、尾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并置于暗盒范围内。 3暗盒上

31、缘包括第5腰椎,下缘包括全部尾椎。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骶髂关节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或双髋和双膝稍弯曲并用棉垫稍垫高,使腰椎摆平。 3暗盒上缘超出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0-25角,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人暗合中心十六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腰部及臀部抬高,使人体冠状面与台面成2025角。 2将被检侧的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的纵切面对准台面中

32、线。 3两髂前上棘连线平面置于暗盒上下的中线。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被检侧髂前上棘内侧25 cm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七骨盆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两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内旋,两足趾并拢。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的距离相等。 3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cm。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人暗盒。上肢 一手掌后前位 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曲肘约90角。 2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向下

33、紧贴暗盒,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 3摄影距离90-100cm。 二掌下斜位 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曲肘约90角。 2五指均匀5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暗盒。面与暗盒约成45角。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第5掌骨头,垂直射人暗盒手指内旋,使掌心 三拇指正位 体位 1患者坐于摄影台一端,手背内旋使掌心向上暗盒。 2患者自己用健侧手将其余四指抓住并背曲。 3摄影距离为90100cm。拇指背侧紧贴 中心线 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垂直射人暗盒。 四拇指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拇指外侧缘紧贴暗盒,使拇指背面与暗盒垂直。 2其余手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

34、防止抖动。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垂直射人暗盒。 五腕关节后前位 体位 1患者坐位,腕关节成后前位,肘部弯曲约成90角。 2手半握拳,腕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腕部掌面紧贴暗盒。 3摄影距离为90100cm。中心线 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射人暗盒。六腕关节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约成直角。 2手指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贴暗盒,尺骨茎突置于暗盒中心。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人暗盒。 七腕关节外展位 体位I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自然屈肘,掌心向下。 2暗盒置于一个20角度板上。 3腕部

35、平放于暗盒上,手掌尽量向尺侧偏移。 4摄影距离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八前臂正位 体位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背面紧贴2前臂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3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4摄影距离90100cm。中心线 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人暗盒。九前臂侧位 体位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曲肘约成90角。2,前臂呈侧位,尺侧紧贴暗盒,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4摄影距离为90100cm。中心线 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人暗盒中心。十肘关节正位 体位1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2尺

36、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3摄影距离为90100cm。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垂直射人暗盒。十一肘关节侧位 体位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角,肘关节内侧紧贴手掌心面对患者,拇指在上,尺侧朝下,成侧位姿势。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十二肱骨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手臂伸直稍外展,掌心朝上稍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贴近暗盒。 2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轴保持一致,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三肱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稍

37、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贴近暗盒。 2被检侧上臂与躯干稍分开,肘关节弯曲成90角,成侧位姿势3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一致。 4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5,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四肩关节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胛骨喙突置于台面正中线上。 2,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向上。对侧躯干稍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台面。 3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喙突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肩关节穿胸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贴摄影架面板。 2,被检

38、侧上肢及肩部尽量下垂,掌心向前,对侧上肢高举抱头。 3,被检侧肱骨外科颈对准暗盒中心。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水平方向通过对侧腋下,经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垂直射人暗盒。 十六锁骨后前正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锁骨中点对暗盒上13横线中点。 2,头面部转向对侧,使锁骨与台面贴近,被检侧手臂内旋,掌心向上。 3,肩部下垂,使肩部与胸锁关节相平。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锁骨中点,向足侧倾斜10角。十七肩锁关节后前位 体位 1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两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暗盒横轴中线,人体正中矢状

39、面对暗盒纵轴中线。 3两手各握重量相等的沙袋1只,使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状。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第3胸椎,水平方向与暗盒垂直。下肢 一足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部紧贴暗盒。 2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第3跖骨基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并使暗盒中线与足部长轴一致。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射入暗盒。 二足内斜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足底部紧贴暗盒。 2暗盒前缘包括足趾,后缘包括足跟。 3第3跖骨基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将躯干和被检侧下肢向内倾斜,使足底与暗盒成30

40、50角。 4摄影距离为90100cm。中心线 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射人暗盒。三足侧位 体位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则下肢外侧缘靠近台面膝部2被检侧足部外侧缘紧贴暗盒,足部呈侧位,使足底平面与暗盒3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跟骨。4摄影距离为90100cm。中心线 通过足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四跟骨侧位 体位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外侧缘紧贴台面,膝部 2被检侧足部外侧紧贴暗盒,使足底平面垂直暗盒。 3跟骨置于暗盒中心。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跟距关节,垂直射人暗盒。 五跟骨轴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 2,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41、,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背屈。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3545角,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射人暗盒中心。 六踝关节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将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 2小腿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足稍内旋,足尖下倾。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通过内、夕L踝连线中点上方1cm处,垂直射人暗盒。 七踝关节外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 2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外踝紧贴暗盒,足跟摆平,使踝关节成侧位。 3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将内踝上方1 cm处置于暗盒中心。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内踝上方1e

42、m处,垂直射人暗盒。 八胫腓骨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稍内旋。 2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九胫腓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 2被检侧下肢膝关节稍屈,小腿外缘紧贴暗盒。 3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膝关节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对暗盒中心。 2小腿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3摄影

43、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髌骨下缘,垂直射人暗盒。 十一膝关节外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外侧靠近台面。 2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120135角。 3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前缘包括软组织,髌骨面与暗盒垂直。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胫骨上端,垂直射人暗盒。 十二髌骨轴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尽量弯曲,对侧下肢伸直。 2被检侧股骨长轴与暗盒中线一致。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下13处。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20角,对准髌骨下缘射人暗盒。注意点:髌骨轴位摄影方法较多,如俯卧位、坐位、侧卧位,应视患者情况和设备条件进行

44、选择。 十三股骨前后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稍内旋,使两足趾内侧互相接触。 2暗盒置于被检侧股骨下面,股骨长轴与暗盒中线一致。 3暗盒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四股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贴近台面。 2被检侧下肢伸直,膝关节稍弯曲,暗盒置于股骨外侧缘的下方,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中心线 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十五髋关节正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置于台面中线。 2下肢伸直,双足跟分开,两侧足趾内侧相互接触。 3股骨头放于

45、暗盒中心,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 4暗盒上缘包括髂骨,下缘包括股骨上端。 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股骨头,垂直射人暗盒。 十六髋关节水平侧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稍内旋。 2健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外展,避免遮挡X线束射人。 3暗盒垂直台面竖放于被检侧髋部外侧,上缘紧贴髂骨,下缘远离股骨,使暗盒长轴与股骨颈长轴平行。 4固定滤线栅置于肢体与暗盒间,并紧贴暗盒。 5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水平方向,向头侧倾斜,从被检侧股骨内侧向外上方垂直股骨颈射人暗盒。2、胸部及腹部系统胸部 一胸部后前位 体位 1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前胸紧

46、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头稍后仰,将下颌搁于胸片架上方,暗盒上缘超过两肩3cm。 3两手背放于髋部,双肘弯曲,尽量向前。两肩内转,尽量放平,并紧贴暗盒。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 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通过第6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二胸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摄影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应超出肩部。 2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中线,前胸壁及后胸壁投影与暗盒边缘等距。 3两足分开,身体站稳,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收腹,挺胸抬头。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 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47、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腋中线第6胸椎平面垂直射人暗盒。 三胸部前弓位 体位 1患者背靠摄影架,取前后位,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 2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手背放于髋部,肘部弯曲并尽量向前。 3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后仰,使上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腹部向前挺出,胸部冠状面与暗盒成1520角。 4暗盒上缘超出肩部约7cm。 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为150-180cm。 6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暗盒中。四胸部右前斜位 体位 1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胸壁右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右肘弯曲内旋,右手背放于髋部,左手上举抱头。

48、3左胸壁离开暗盒,使人体冠状面与暗盒约成4555角。暗盒上缘超出肩部3cm,左右缘包括左前及右后胸壁。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Gmo 5服钡剂后,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对准左侧腋后线经第7胸椎高度垂直射人暗盒。 五胸部左前斜位 体位 1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胸壁左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 2左肘弯曲内旋,左手背置于髋部,右手高举抱头。 3人体冠状面与暗盒约成6575角,暗盒上缘超肩部上方3cm。右前、左后胸壁与暗盒边缘等距。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 5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右侧腋后线第7胸椎高度垂直射

49、人暗盒。 六胸骨后前斜位 体位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人体长轴与摄影台长轴垂直,双上肢内旋置于身旁。 2,两肩尽量内收,使胸骨紧贴台面,头转向右侧。 3暗盒上缘达胸锁关节上1 cm,下缘包括剑突。 中心线 倾斜中心线,自背部脊柱右后射向左前方,经过胸骨达暗盒中心,角度视胸廓前后径而定,一般在20角左右。采用此体硼X线的倾斜方向与滤线栅的铅条排列方向一致。摄影条件宜用低千伏、低毫安、长时间、近焦片距。曝光时嘱患者均匀呼吸。 七胸骨侧位 体位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两臂在背后交叉,胸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后倾,胸骨成侧位。 3,暗盒上缘超胸骨颈切迹,下缘包括剑突。胸骨长轴

50、对暗盒中线。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胸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八膈上肋骨前后位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摄影架面板并对准暗盒中线,下颌稍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放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5。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通过第7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九膈下肋骨前后位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对暗盒中线。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稍外展。 2暗盒上缘包括第5胸椎,下缘包括第3腰椎,两

51、侧包括腹侧壁外缘。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100cm。 4呼气后屏气曝光。中心线 通过脐孔上,向头侧倾斜10-15*角射人胶片中心。腹部 一肾、输卵管及膀胱平片 体位 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两臂置于身旁或上举。 2暗盒上缘超出胸骨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下25cm。 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4呼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对准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二膀胱区平片 体位 1患者仰卧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暗盒上缘与髂骨嵴相齐,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下缘。 3暗盒置

52、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中心线 对准暗盒中心垂直射人。 三前后立位腹部平片 体位 1,患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双上肢自然下垂稍外展。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摄影架面板垂直,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暗盒上缘包括横膈,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上缘。 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5呼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 水平方向,经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胶片。十、胸部透视检查适应证 用于胸部各种肿块炎症疾病的一般筛查,同时可以观辑b脏、大血管形态,转动体位可观察各房室大小心博动;膈肌的形态和运动;以及中量及大量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胸膜粘连、钙化、气胸、液气胸、肿块等。 禁忌

53、证 透视没有绝对的禁忌证,但有其一定的缺点。透视不能客观记录病变的影像,不利于复查对比;透视的影像欠清晰,细微的结构及小病变容易漏掉,如肺内的细小纹理和粟粒病变等;对密度较大、组织较厚的部位,如纵隔不能清楚显示。 操作步骤 1透视检查应按照一定的顷序进行,照射野的大小应根据所检查的器官范围而定。受检部位应尽量靠近荧光屏,以免影像放大失真,特别是透视心脏时尤应注意,否则可能误为心脏增大。 2. 常用透视部位检查方法。胸部:一般取立位,婴幼儿、年老体弱者可取坐位或卧位。检查时病人两手插腰,两臂内旋,两肘向前。 透视开始,一般应将缩光器适当开大,观察胸部全貌,例如胸部、脊柱、纵隔和膈肌等有无改变,两肺透亮度、心脏大血管有无异常;然后再缩小缩光器,从上而下依次仔细检查,透视中应随时转动病人体位,包括斜位、侧位或前弓位,必要时可采用仰卧位透视。透视时请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