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3187113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开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参考答案(1)机会成本是指理性经济人在面临多方案而选择某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它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就是当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在经济学意义上,机会成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使用他人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被称作显性成本;二是因为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报的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性成本。(2)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对于理性经济人来说,那就

2、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在某种意义上说,沉没成本是机会成本是反面。(3)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由定义得知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的变化量()除以对应的产量上的变化量(),即:或。一般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会先减少,后增加。理性经济人(如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其决策原则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因此,总的来说,机会成本是理性经济人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成本,而沉没成本是不应该考虑的。边际成本是每一单位新增产品导致的机会成本的增量,由此得到决策原则是。2.参考答案(1)价格歧视及其三种类型价格歧视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可以对自

3、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采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厂商不能是价格的接受者,即有权改变价格;厂商必须能够按需求弹性对顾客加以区分;买者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必须能够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价格歧视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2)时间差价与分时段的航空客票价格时间差价是垄断者经常使用的二级价格歧视策略,指垄断者对具有不同需求函数的消费者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种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时间差价的一种典型形式为高峰负荷价。某些产品或服务需求分为高峰期与非高峰期。高峰期需求量大,需求曲线价格弹性较小,非高峰期需求量小,需求曲线价格

4、弹性较大。在高峰期与非高峰期收取不同的价格对垄断者是有利的,同时也可以改进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时段的航空客票价格就是高峰负荷价的一个例子。下图1中的表示航运非高峰期的需求曲线,表示航运非高峰期的边际收益曲线,用表示航运高峰期的需求曲线,表示航运高峰期的边际收益曲线,表示垄断者的边际成本曲线。显然垄断者在高峰期收取的价格,出售的数量,在非高峰期收取的价格,出售数量能够使垄断者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另一方面,因为高峰负荷价使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这样使得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加总额最大。3.参考答案(1)当信息充分时,显然有高质量商品的生产成本高,但需求大,低质量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但需求小,供求

5、状态为图2所示。其中,分别为高质量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分别为低质量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时高质量商品和低质量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分别为。 (2)当信息不充分时,高质量商品和低质量商品的需求一样,因为消费者无法区分高质量商品和低质量商品。但由于卖方心里清楚,故两种质量的商品的供给曲线与前述相同。如图3所示。显然,与买卖双方对商品质量有充分了解的情况相比,市场均衡时,低质量商品的价格上升(),数量增加(),而高质量商品的价格下降(),数量减少()。市场上低质量商品的供给反而超过了高质量商品的供给。高分提示北京大学1998年的经济学考研中出现过类似题型,原题如下:目前我国商品房交易中普遍存在着对商品

6、房质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房地产开发商对商品房质量的了解程度比购房的居民多。(1)假定买卖双方对商品房质量都有充分的了解,试作图说明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市场供求状况。(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试作图分析高质量房和低质量房的市场供求变动情况。4.参考答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用支出法来核算GDP的公式为: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

7、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1)购买一辆旧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GDP,因为旧电视机在第一次销售时,已被计入GDP,

8、旧电视机销售只不过是最终产品从一个消费者手中转移到另一消费者手中而已。(2)购买海信电视机股票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股票不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行为,而只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没有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它不属于投资。(3)海信电器增加库存可以计入GDP,它是以投资I中的存货投资形式计入的。(4)也门政府购买海信电视机应该计入我国的GDP,因为它属于贸易出口,增加了净出口(XM)。(5)政府为下岗工人提供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把收入从一个人(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5.参考答案(1)生命周期假

9、说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等学者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它指出,在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个人消费占其一生收入现值的比例是固定的。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其中:代表消费,代表劳动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代表劳动收入,代表实际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代表实际财产。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理性人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并保证每年的消费水平保持在一定水平。人们在一生中的消费规律是:青年时以未来收入换取借款,中年时或清偿早期债务或储蓄防老,老年人逐日消耗

10、一生积蓄。一般而言,中年人具有较高水平的收入,青年人和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所以,中年人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青年人和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但终其一生,个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平均消费倾向。(2)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大消费的影响国内外实践表明,社会保障对扩大消费有如下影响:一是提高了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通常来说,一元钱对于穷人和富人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一元钱对穷人的边际效用高,而对于富人的边际效用低,因此实行具有收入均等化效用的社会保障制度必然有助于提高边际效用。同时,从边际消费倾向来看,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而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低。这样实行社会保障,可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边际

11、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从而有助于全社会消费量的提高。二是社会保障会增加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乐观性。根据生命周期假说,人们的收入总是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消费,一部分为储蓄。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的大小取决于储蓄的量。在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人们在安排自己的收入时,总要留出一部分进行储蓄,以防备将来随时出现的各种意外风险。如果建立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客观上为人们建立一个“安全网”,这样个人的储蓄积累就会由社会公共部门负责,个人不必为失业后的生存而担心,不必为退休后的消费而建立储蓄。在这种情况下,自愿储蓄尽管还存在,但总的来说增加了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乐观性,从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消费需求的扩

12、大。三是社会保障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器”,能够对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和储蓄等经济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国际经验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并非首先在生产力先进国度中建立,也不总是经济繁荣的伴生物。相反,它往往在经济和社会危机中诞生,并且成为克服危机、走向复苏和繁荣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保障能够吸收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减弱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社会振荡、改善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和人力资源素质,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各国实践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合理的保障水平能够对国民储蓄产生“挤出效应”,有利于“释放”社会的消费能力;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功能不足则会“挤出”消费,增强人们的储蓄倾向。适当

13、、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不仅不会“拖累”投资增长和GDP增长,反而能够为资本形成提供必要的诱导机制,并且促进增长的内在结构和质量的改善。6.参考答案当本国遭受不利的供给冲击时(如石油价格高涨),假定经济体的初始位置为点,如图4所示,点不仅是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而且恰好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上。如果此时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油价也大幅提高,这意味着企业生产同一单位产出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因此国内总供给曲线将向上平移至。相应地,经济体将从点运动到点,结果经济体的产出水平从降到了,价格水平从上升为,经济体出现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共存的局面,即“滞胀”。理论上,不是一个稳定的均衡点,因为此时,经

14、济体的产出水平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失业率上升,工资水平下降。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缓慢调整,新的总供给曲线不断向右平移,最后恢复到。相应地,经济体沿着总需求曲线从点最终返回到初始状态点。在这个过程中,产出水平不断恢复性地增长,价格水平不断下降。然而,现实中,面对经济体遭受衰退和通胀共存的局面,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可能无法忍受经济体自身那样缓慢的调整过程,于是可能采取扩张型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扩张型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如图5所示,将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到,那么此时经济体将从点运动到点,产出水平从增加到了,但是价格水平却从点继续上升为,传统的需求管理失效。因此,在治理不利的供给冲击时,宏观经济管理当局需要权衡在

15、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为了有效应对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政府在实施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出台供给管理政策进行配合,例如减免特定税收等方式鼓励企业创新,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二、计算题1参考答案(1)如果该消费者可以以的利率自由借入或借出资金,则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该消费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即: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则有:于是最优消费比例,代入预算约束方程,求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计划为:,代入相关数值,即可得(2)如果消费者第一期不能借款,则他在时期1最多只能花费,因此这种情况下的预算约束变为:且。由于无限制情况下,消费者的第一期最优消费计划为:,因此在借入受限制时,最优消费计划只

16、能为,。2参考答案(1)完全竞争市场时,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均衡价格满足。易知,故,求得均衡产量为。(2)完全垄断市场时,厂商是价格制定者,生产决策满足。当时,则,求得均衡产量为,均衡价格为。(3)双寡头垄断市场,厂商1和厂商2进行古诺竞争,则它们的利润函数分别为:令,得到他们的反应函数,并联立求解,得到均衡产量为:,则市场产量为,均衡价格。3参考答案(1)封闭条件下,我们求出分别IS曲线和LM曲线,化简得到IS曲线为;,化简得到LM曲线为;联立IS-LM模型,可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此时的投资为;(2)如果该小国实现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本国的利率将由世界市场利率决定,即,代入LM曲线,

17、可得均衡国民收入为:。此时的IS曲线为:;因此,贸易收支变为赤字,即。(3)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当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均衡国民收入不变,仍为1075。当不考虑货币市场和外部经济时,增加的政府支出()在乘数的作用下将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因此“挤出效应”为1000。由于国内的消费和投资都不发生变动,这个“挤出效应”将通过贸易渠道传递,使得国外居民受益。三、计算题1参考答案(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一些场合下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从而造成配置无效率的一种状况。外部性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利或不有利的影响,这些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不是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本

18、人获得或承担。污染是一种负的外部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危害,而企业又没有对这种外部危害承担相应的费用。因此从社会角度来看,企业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在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私人收益的生产决策下,企业的产量水平要高于社会最优水平。这样,社会资源就过多地配置到了产生污染的企业中去,从而导致无效率。图6具体说明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污染)是如何造成社会资源配置适当的。图中水平直线是某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其边际成本曲线。由于存在生产上的负外部性,即会造成污染,故社会的边际成本高于私人的边际成本,从而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在私人边际成本曲线的上方,

19、它由虚线表示。竞争性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定在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处,即为;但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化的产量应当使得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即应当为。因此,外部不经济将造成产品生产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水平。(2)传统上人们认为,污染者导致外部不经济,自行解决污染的成本远远大于直接将污染排放入环境的成本,所以主张由政府来出面干预治理环境外部性问题。科斯最早在1960年提出了采用产权纠正外部性的新思路,即所谓的科斯定理。其内容就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力量就足够强大,

20、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科斯定理的优点在于,它明确地指出了:如果产权界定是明确的,那么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在性问题是可行的。以Y厂商向X厂商就污染问题而施加外在成本的情形为例。在产权可以自由买卖的条件下,如果法律界定X厂商有权不受污染,那么Y厂商为了能够生产就必须向X厂商购买污染权。这时,Y厂商将因此增加一部分边际成本,而X厂商则得到相应的收益。反之,如果产权界定给Y厂商,即Y厂商有权向X厂商施加污染,那么,X厂商将购买这一权利以便Y厂商不释放污染。结果,市场交易本身使得污染问题得到解决。不仅如此,由于交易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进行的

21、,因而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在实际中并不定真的有效。这是因为:第一,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第二,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这就涉及到信息是否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各种原因,如谈判的人太多、交易成本过高、谈判双方都能使用策略性行为等等;第三,明确的财产权的转让并不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运用科斯定理完全有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并

22、不一定恰好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还应指出,分配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的问题了。(3)解决环境污染的常用方法包括:关闭工厂;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者罚款;出售污染排放许可证;对厂商的治污设备投资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等,下面从经济学角度分别比较这几种方法的有效性。关闭工厂“一刀切”地关闭工厂是最不明智的方法,因为当工厂能给社会创造出很大的价值,但其污染程度又很小时,这种方法就很不合适了。只有当有的工厂带来的污染程度远远大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时,强制关闭才是合理的。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者罚款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者罚款

23、又称限量法,它是有关当局根据其评估,选择某一污染的程度为指标,限定厂商的污染程度不得高于此限量,否则给予重罚。在图7中,是边际损害,是边际产品价值,是环境污染。如果有关当局所管制的限量是满足时,则此限量的政策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可是,此种政策却往往无法达到的最佳状态。举个例子来说,如图7所示,当时,为最佳状况,也是有关当局所欲限量的目标,但即使当局可以确切评估的情况,往往对制造污染厂商的无法充分掌握,必须根据这些污染的厂商提供的资料,而这些制造污染的厂商为了本身的利益,往往提供假的资料,并且有提高的倾向,如图7中 所示,此时,有关当局会根据这些资料而限量在下(),但此,不是真正的最佳状况,可是对

24、厂商而言,的产量利润会比的产量利润大,这是厂商高报的主要原因。因此,限量法往往使制造污染的厂商高报,结果社会无法满足经济效益。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方法关键在于这个标准很难确定,不可能对所有污染企业制定同一个标准。出售污染排放许可证排污权即排放污染物的权利,是指权利主体按照自己所拥有的排污指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排污权交易是指排污单位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以排污指标为标的进行交易。其基本内容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由代表环境资源拥有者的政府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向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企业根据排污许可证向特定地点排放特定数量的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及其所代表的排污是可以买卖的,企业可以

25、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市场上交易排污权。其目的是通过使排污权从治理成本低的污染者流向治理成本高的污染者,使社会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污染物减排,环境资源得到高效率的配置。排污权的交易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运用,科斯定理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不管开始时将产权赋予哪一方,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排污交易的前提是明确界定的产权,要将一些自然资源的产权分配给某一个或某一群人。其次,要进行一些制度建设,努力减小排污权交易的交易成本。这样,排污权交易市场才能有效运行。对厂商的治污设备投资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这种方法是借鉴了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的观点,通过对厂商的治污设备投

26、资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降低了污染者自行解决污染的成本,提高了厂商治污的积极性。政府通过这种间接的干预,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比起强制性关闭工厂要有效的多。总的来说,政府出于各种目的将积极介入污染等外部性问题的干预和治理,除了采用科斯定理所倡导的排污权交易方式最为可取,其他比较有效方法还有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者罚款、对厂商的治污设备投资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而关闭工厂是最不可取的治污方法。2参考答案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不同的是, 主要大国的政府均打出了救市“组合拳”。中美两国救市存在共同点, 也有着不同之处。但是它们无一例外地反映了凯恩斯主义的经

27、济路径和政府干预的反自由主义理念: 引入“看得见的手”, 并通过刺激有效需求防止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开放经济下的IS - LM - BP模型是分析各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基准模型。我们这里以该模型为依托, 分析中美两国救市政策的异同点, 探究不同经济刺激方案的效果和优劣。(1)AD-AS模型、IS - LM - BP模型与凯恩斯主义从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 初始的凯恩斯经济体系(即希克斯总结的IS- LM 模型) 以及在上世纪60年代初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的BP曲线再加上经弗里德曼修正过的菲利普斯曲线和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AD- AS模型基本上构成

28、了现代较为完整的凯恩斯经济体系。相关方程如下:IS曲线: LM曲线: BP曲线: 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我们还可以推导出总供给方程为: 当时, (古典主义供给方程) 当时, (凯恩斯供给方程) 联立、及总需求方程可得AD- AS模型(见图8), 联立 、 、可得IS- LM - BP模型(见图9)。短期IS - LM - BP模型和中期AD - AS 模型的政策意义可以被归纳为“有效需求原理”。尽管近30年来以理性预期和货币主义为基础新古典自由主义占据世界经济理论界的主导地位, 但是同一时期各国历届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却大多是凯恩斯主义的坚定的追随者, 从为遏制金融危机中美两国

29、出台的救市政策中, 我们可以窥见一斑。(2)中美救市政策的异同美国擅长使用货币政策, 中国倾向运用财政政策前布什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货币政策( 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 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一是通过财政手段解决金融机构的“问题资产”, 二是通过货币手段解决市场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但两者共同的对象均为货币经济而非实体经济。而中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依靠财政实施机制, 其核心用途是刺激实体经济的复苏。然而, 无论是窥探IS- LM- BP模型, 还是分析具体救市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显然力不从心, 否则奥巴马政府也不会出台以刺激实体经济为目标、以财政手段为主要疏导机制的新的救市方

30、案。首先, 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并不一定能改变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和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 因此降息政策的效果处于未定状态。由式可知, 若,LM曲线趋向完全弹性,“流动性陷阱”使得货币政策完全失效。由于2008年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现有的1% 下调至0. 25%, 并维持至今, 美国已经步入“零利率”时代。因此, 普通消费者不可能去积极购买市场证券, 反而选择持有大量的现有货币, 大大降低了美联储降息政策的效果。另外, 由式可知, 若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值越小, IS曲线越不富有弹性。因此即使美联储降低利率, 投资也不会增加很多, 从而国民收入的增幅也较小。美国经济现在处于萧条时期, 消费者普遍存在

31、悲观预期并逐步增加储蓄, 因此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较小, 美联储降低利率能否恢复消费者的信心进而增加私人投资还有待于未来的经济数据加以检验。其次, 美联储无力使得货币流通速度恒定, 因此其降息政策大打折扣。凯恩斯主义认为, 通过增加货币的供给量进而降低利率并提高产业增长率的前提是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或者其减慢程度小于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的程度。财政政策:消费主义还是投资主义?中美两国在这场共同抵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战斗中, 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仔细分析美国救市计划的财政构成, 我们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美国试图通过刺激消费来增加有效需求, 而中国将刺激投资作为复苏经济的首要杠杆。在奥巴马的

32、部分经济刺激方案中, 单纯性投资支出仅占据资金总额的29.4%, 甚至更少(因为该部分资金同时用于基础科学事业等非直接性投资项目)。而以减税和强化社会保障为核心的刺激消费支出却占据70.6%。反观中国4 万亿经济复苏计划,刺激消费支出仅仅占据了总资金的10%。由此可见, 中国将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即使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时期也是如此。然而, 哪一种刺激计划更符合经济学原理, 或者说更能将本国的实际产量推向潜在产量? 是以减税为中心的中产阶级复兴主义还是以扩建基础设施为中心的投资主义? 事实上, 投资模式与消费模式各有优劣。投资对刺激经济起到基础性作用, 而消费仅具有衍生性作用。这也是

33、多数美国经济学家反对奥巴马减税政策的根本原因: 逐步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进而扩大投资是挽救美国经济的唯一途径。在短期,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通常小于1, 消费的增长必定小于收入的增长, 因此消费不可能促成国民收入的倍数增长。更为重要的是, 消费一般具有一次性以及最终性, 消费不能通过作用于国民收入促进自身增长。而投资恰恰相反, 它不仅可以通过乘数􀀂 加数原理迫使IS曲线向右移动进而促进产出和投资自身的循环增长, 而且能够维持国民收入的倍数增长。从长期看, 在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大于零且递减时, 经济增长仅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有关。刘易斯、索洛等经济学家更是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是

34、储蓄必须转化为投资。奥巴马的财政政策如此重视消费而忽略投资, 可能会对经济复苏产生负面的影响。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变量并不意味着通过拉动投资需求提高社会总需求的模式在任何经济社会中都完美无缺,也不意味着政府在出台4 万亿经济复苏计划后即可高枕无忧。扩大投资需求对于我国至关重要, 但在这一过程中还涉及一些潜在的经济问题。若处理稍有不慎, 其造成的后果将与扩大内需的战略背道而驰。首先, 刺激投资需求未必提高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和实际就业量。这一点可以从图8中清晰地反映出来。当时, AS曲线弹性较大; 当时,AS曲线弹性较小。因此, 当时, 右移AD曲线可保证在物价上升不多的情况下促使实际产量大幅度

35、地提高; 当时, 右移AD曲线意味着物价飞涨以及实际产量的小幅度上升。这就是凯恩斯称谓的“瓶颈现象”, 该种现象在发达国家随处可见。例如, 在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并且经济资源较为匮乏的日本, 政府早已无路可建, 盲目扩大投资需求只会导致通货膨胀以及国民财富的实际贬值。近些年, 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投资热, 不仅浪费生产资源而且抬高当地的物价。2008年初, 这种私人与政府的投资热已经达到极致并引发全国范围内的通货膨胀, 最终迫使央行大幅度升息, 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其次, 扩大投资需求可能会以降低新建基础设施质量为代价。去年, 美国一座高速公路大桥就发生了严重的坍塌事件。“一个主要的冲突存

36、在于快速支出的需求与妥善支出的欲望之间一些破烂项目也乘机从(奥巴马) 经济刺激计划中寻求再生。”因此, 扩大投资需求无可厚非, 但是政府应当确保一般公共物品的质量。再次, 过分扩大投资需求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萎缩消费需求,而扩大消费需求恰恰是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核心。在短时期内居民个人的消费习惯不可能更改的情形下, 通过减税提高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成为刺激消费需求的主要路径。然而, 政府本身不是一个生产者, 不能创造社会财富, 其扩建基础设施项目拉动投资需求的资金(增税) 必然来自民间。政府试图通过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国内需求, 却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国内的消费需求。如何在扩大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间保持必

37、要的平衡进而促使AD 曲线在潜在产量周围波动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货币政策: 中美两国达成的默契?与大相径庭的财政政策相比, 中美两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尽管在一些特殊金融政策上依然存在分野。总的来说, 同大于异。“同”是指两国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并大幅度地降低国内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 “异”是指美联储严重依赖公开市场业务, 而中国央行对此种救市方案持谨慎态度。央行2008年5次降息, 9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年终甚至分别降至2.25%和14.5%, 并于2009 年全年维持这一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不仅于去年12 月宣布美国进入“零利率”时代, 而且将存款准备金

38、率降至新低。尽管在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上存在共识, 但是美联储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救市方案却没有引起中国央行的兴趣。2009年3月18日, 美联储决定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将逐渐购入至多7500 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在美联储弹尽粮绝的情形下(联邦基金利率已经接近于零), 伯南克只能通过量化宽松性货币政策, 继续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该政策后果之一就是美联储负债的大幅度激增与潜在的通货膨胀。中国央行对该种货币政策缺乏热情, 可能与我国“财政平衡”的思想以及尚未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关。尽管2009年两部委决定发行2000 亿人民币的特别国债, 但是中央政府所发行并由城镇居民通过商业银

39、行购买的国债与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买的国债有本质区别: 前者“意在收缩流动性”,防止流动性过剩; 后者的意图恰恰是进一步增强流动性。汇率政策: 贬值到底符合谁的利益?为了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形势的冲击,中国在2008年10月重新将人民币盯住美元,在确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的同时(并非绝对),允许人民币兑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剧烈震荡甚至是有限程度的下降; 而美国在坚持“虚假的美元贬值”的战略同时, 在战术上寻求贬值本币, 促使BP曲线右移进而刺激国内出口。人民币小幅度贬值并不代表其在外汇市场上的总体态势。究其原因, 国内利率的大幅度下滑缩小了与美联储基金利率和其他主要经济大国当前利率的利

40、差, 导致资本流入速度减慢。从长期来看,“人为贬值实在是导向多输的不智之举”。首先, 人民币不能贬值。贬值意味着自人民币改汇以来我国企业为应对人民币升值所付出的利润牺牲和做出的逐渐调整企业内部经济结构的努力付诸东流。其次, 人民币无法贬值。BP 曲线由净出口函数()和净资本流出函数() 构成, 只有当净出口值等于净资本流出值时,外部市场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否则本币存在升值或贬值的压力。本币贬值或者存在本币贬值预期的前提是BP 0。但由于我国产品的成本优势以及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局面长期存在, 双顺差一直是我国外贸市场上的基本态势。因此, 根据IS-BP-LM模型, 人民币存在升值而非贬值压力。再

41、次, 人民币即使贬值也未必促进我国出口。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 只有当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即)时, 本币贬值才可以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 如果, 本币贬值可能起到反作用。因此, 能否维持国内净出口的继续增长, 不仅取决于人民币的相对币值, 更取决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和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美元在2008 年先贬、后升、再贬的汇率路径暴露了美联储的真实用意: 在维护美元霸权的基础上促使美元贬值。既然一种货币霸权一般以该种货币的币值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为前提, 那么维护美元霸权与促使美元贬值的政策不是背道而驰吗?事实并非如此。蒙代尔认为, 资本流动的

42、方向与数量是决定一国货币币值的基础性因素。当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时, 尽管美联储降低利率, 但国际资本依然流向美国或者从美国流出的资本比流入美国的资本少, 因为美元的霸权性地位使得美元资产依然是各国最安全的投资对象。因此, 利率降低并未促使美元大幅度贬值,反而促使美元在一定时期内小幅度升值。这也是美联储敢于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25%, 孤注一掷地向国内市场注入流动性而不用担心美元过分贬值的根本原因,其他货币则不具备此种优势。总的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通过IS- LM - BP模型向失去活力的经济体注入新鲜的血液, 并逐渐成为政府反危机的首要理论武器。由于IS -LM - BP模型涉及

43、4个市场和两种均衡(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其本身具备不同的经济传导机制。正是因为创造有效需求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经济传导机制来完成, 中美两国的救市政策才各有特色: 美国意欲构建以货币主义为核心的救市政策, 中国试图实施以财政主义为导向的救市政策; 美国注重刺激消费需求, 中国注重刺激投资需求; 尽管中美两国在降低利率进而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等货币政策上达成一致, 两国对待公开市场业务的态度依然大相径庭; 美国继续奉行“虚假的”美元贬值政策, 中国转向坚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的策略。在近期, 如果将2009年第三季度中美两国GDP增速(中国为8.9% , 美国为3. 5% ) 作为窥探救市政策效果的窗口, 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弱于中国。至于长期的效果, 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