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应变式测力仪)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3182643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应变式测力仪)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应变式测力仪)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应变式测力仪)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应变式测力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应变式测力仪)(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成绩评定: 传感器技术 课程设计 题 目 应变式测力仪 院 系 电子工程学院 专 业 姓 名 年 级 电 指导教师 蔡苗苗 2014年 11 月摘要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和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速度快等优点,且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在力、压力和重力要测试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制作的电子称具有准确度高,易于制作,简单实用、成本低廉、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特点。对于电阻应变片式测力传感器(以下简称“测力传感器”)来说,弹性体的结构外形与相关尺寸对测力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极大。可以说,测力传感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弹性体的外形及相关尺寸。假

2、如测力传感器的弹性体设计不公道,无论弹性体的加工精度多高、粘贴的电阻应变片的品质多好,测力传感器都难以达到较高的测力性能。因此,在测力传感器的设计过程中,对弹性体进行公道的设计至关重要。关键词:电阻应变片 测力传感器 精度 灵敏度目 录一 、设计目的4二、设计任务与要求42.1设计任务42.2设计要求4三、设计步骤及原理分析53.1设计方法53.2设计步骤63.3设计原理分析7四、课程设计小结与体会9五、参考文献9- 3 -一 、设计目的1、掌握传感器选择的一般设计方法;2、了解有关传感器的基础知识;3、加深对电子电路知识方面知识的理解;4、能够熟悉传感器的检测以及应用电路;5、培养综合应用所

3、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二、设计任务与要求2.1设计任务1、总体结构设计 2、精度设计 3、传感器设计 4、设计转换电路和调理电路;进行仿真实验。绘制原理图和PCB图2.2设计要求1、应用应变片实现的测量; 2、该应变式传感器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3、给出所选应变片的型号及弹性敏感元件的类型;4、掌握测试结果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方法以及精度评定方法。采用异步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三、设计步骤及原理分析3.1设计方法3.1.1总体设计方案图1 基于电阻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的电子称系统框图3.1.2等强度梁的结构设计等强度梁的结构设计如下图所示,是一种特殊形式

4、的悬臂梁。其特点是:沿梁长度方向的截面按一定规律变化,当集中力作用在梁三角形顶点上时,距作用点任何距离截面上的应力相等,故在对方向上黏贴应变片位置要求不严。图2 等强度梁3.2设计步骤3.2.1测量电桥设计为了消除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设计的测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采用四臂差动式电桥测量电路。距固定端较近的表面顺着梁的长度方向分别贴上、下四个电阻应变计。若承受拉力,则将受到压力,两者应变相等,但极性相反,如下图所示。 图3 差动电桥3.2.2温度误差及其补偿(1)温度补偿:由于测量现场环境温度改变而给测量带来的附加误差,称为应变片的温度误差。产生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a.电

5、阻温度系数的影响。b.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2)温度补偿方法:a.电桥补偿法,也称补偿片发。 b.应变片的自补偿法。c.热敏电阻补偿法。 图4 热敏电阻补偿3.3设计原理分析3.3.1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应变式测力传感器是由弹性体、应变片、胶粘剂、防护涂层、补偿线路等部分组成的,其应变传递路径是:弹性体胶粘剂应变片敏感栅覆盖层防护涂层,构成一个有别于应变片本身的更复杂的系统。若把粘贴于弹性体上的应变片暂称为应变片装置(straingageinstallation),其典型结构如图所示。图5 典型的应变片装置的剖面图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的原理分析以CYL型应变式测力传感器为例。CYL

6、型应变式测力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原理构成,粘贴在传感器弹性体上的高档箔式应变片组成全桥电路。当受到载荷作用时,弹性体产生变形,应变片也相应感受应变,从而使电桥失去平衡,并输出与作用力大小成正比的电信号。为了减少温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在电桥线路中增加了温度零漂补偿电阻T,温度灵敏度补偿电阻E和平衡电阻D,下图为CYL型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电路系统原理图:图6 CYL型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电路系统原理图 3.3.2原理分析应变式测力仪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等组成的测力仪叫做应变式测力仪。其工作原理是把电阻应变片贴在弹性元件表面,当弹性元件受到力的作用产生变形时,电阻应变片随之产生变形,从而引起其电阻阻值

7、的变化,可用下式表示,即:式中,K0为材料的应变系数;为应变片的应变值。由上式可知,当K0为定值时,只要测得电阻应变片的的电阻变化R/R,即可得知试件表面应变的大小,然后根据=E求得应变力的大小。在应变式测力仪中,经常是将四个应变片成对的横向或纵向粘贴在弹性元件上,这样应变片就可以感受到弹性元件上的压缩和拉伸变形,将四个应变片接成某种形式的电桥电路,这样就可以从电桥的输出中得到应变量的大小,从而根据应变量与外力的关系得出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作用力大小。3.3.3应变式测力仪的测量原理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的变化,在由于转换元件转换成易于测量的信号,由输出电路输出。 图7 测力仪测量原理图 3.3.4

8、电阻式称重测量图图8 运算放大及V/F电路四、课程设计小结与体会4.4.1小结本论文应用了应变片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测量力的传感器。在传感器的设计过程中,遵照了改善应变力不规则分布的应力集中原则,对弹性元件进行了设计,能够收到提高测力传感器的测力精度和测力灵敏度的良好效果。在电路设计上本设计使用了全桥电路不仅提高可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而且很好地解决了温度补偿的问题和传感器的非线性问题。本文只对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感器的发展将是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的。其发展也是将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辅成的。4.4.2体会为期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

9、将结束,在这一星期的学习、设计、焊接过程中我感触颇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接、焊接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性能等等。通过一周的努力,我们的课程设计即将结束,这意味着这一阶段艰苦的热烈的付出即将告一段落。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匪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指导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让我获得了许多的经验与知识。参考文献1郁有文.常键.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2严普强.黄长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 王雪文.张志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9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