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3119604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3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2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2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2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2(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四 川 省 叙 永 煤 矿联合试运转报告二0一一年四月一日四 川 省 叙 永 煤 矿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报告矿井名称: XX省叙永煤矿矿井地址: XX省XX市叙永县震东乡落业村设计能力: 45万T/年设计单位:XX省煤炭设计研究院施工监理单位 :XX府南河建设监理咨询XX公司建设单位:XX省叙永煤矿开工时间:二八年十月试生产时间:二一年三月三十日报告时间:二一一年四月一日目 录第一部分矿井概况71、矿井概况:72、井田面积、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7(1)井田面积7(2)煤层赋存及围岩8(3)煤层煤质12(4)构造133、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14(1)矿井设计能力、服务

2、年限17(2)开拓方式18(3)地表小窑开采情况194、矿井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因素情况19(1)水灾因素情况22(2)火灾因素情况22(3)瓦斯灾害因素情况22(4)煤尘灾害因素情况22第二部分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概述231、矿井开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3(1)矿井开拓方式23(2)井口数目及位置242、矿井采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4(1)煤组开采顺序24(2)巷道布置25(3)采掘头面243、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54、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6(1)提升运输系统设计情况26(2)实际建成的运输系统275、矿井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7(1)给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7

3、(2)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86、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87、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及建成情况308、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30(1)防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30(2)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319、矿井通讯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3310、矿井压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3311、批准的设计图件和建成的实测图件34第三部分联合试运转方案351、联合试运转的系统、X围和期限352、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353、联合试运转的目标、预期效果374、联合试运转期间产量计划与劳动组织375、联合试运转总结376、其它规定事项37第四部分联合试运转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应急预案

4、401、试运转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分工和安全生产责任制40(1)试运转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分工40(2)安全生产责任制432、采掘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53(1)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53(2)防止冒顶和处理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56(3)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安全技术措施57(4)工作面过老巷安全技术措施58(5)工作面末采收尾安全技术措施59(6)采掘应急预案593、“一通三防”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应急预案60(1)通风瓦斯管理安全技术措施60(2)安全设施的施工及安全装备的配置62(3)防治煤尘管理安全技术措施63(4)“一通三防”应急预案654、防治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68(1

5、)防治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68(2)防治透水的应急预案68(2)防治机电事故的应急预案705、防治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70(1)防治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70(2)防治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716、防治放炮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71(1)防治放炮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717、加强提升、运输管理、防止跑车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73(1)提升、运输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73(2)提升、运输应急预案738、其它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74(1)井巷贯通的安全技术措施74(2)启封、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74(3)监测监控的安全技术措施75(4)防治粉尘的安全技术措施76(5)雨季“三防”救灾

6、措施及救援预案77第五部分项目建设手续(复印件)81第六部分:联合试运转配置人员资质数量81第七部分:矿井各系统生产能力82第一部分 矿井概况1、矿井概况:XX省叙永煤矿隶属XX省煤炭产业集团威达煤业XX公司,矿井位于叙永县震东乡落叶村,行政区划隶属叙永县合乐和震东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0491053652,北纬280626280908。该矿井始建于1995年,2000年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90kt/a,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06)352号文件、川发改能源(2006)87号文件,国家将古叙矿区落叶坝井田规划为技改、扩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0 kt/a,并将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7、 方案已上报省、市、县主管部门,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扩建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我矿根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设立扩建工程指挥部,于2008年10月开工扩建,经过十七个月的扩能建设,井下各生产系统基本满足450 kt/a生产条件,形成三个走向长壁式回采工作面(一个为综采工作面)和五个掘进工作面(一个为综掘工作面)。矿井采用平硐开拓。主平硐井口坐标X:X=3113072.407;Y=35553020.166;Z=+783.62;=2660643。风井井口坐标为X=3113158.587;Y=35554321.699;Z=+1116.375;=2640610。并已形成完整的矿井生产、通风、运输、排水等系统

8、和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场地等,对整个矿井开拓总体布局比较合理。经会同建设单位人员现场踏勘和反复比较,设计拟不再新选择井口进行比较,全部利用原有井口及平硐开拓方式2、井田面积、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一、井田面积XX省国土资源厅向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5100000520339)。法定开采古叙矿区落叶坝井田,井田位于XX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矿井开采C19、C20、C24等三层煤,开采深度为+1125m+600m,相对高差500多米,属低XX区(共18个拐点坐标圈定)。煤层倾角378,属于缓倾斜倾斜煤层。地质资源量为32694.45kt,设计可采储量27315.25kt。矿区X围拐

9、点坐标表拐点号XY拐点号XY1311456035553790231149003555287033114890355519304311412035551340531143363555131263114810355515407311501035551930831150163555288293114300355549901031141003555611011311380035556800123112445355583001331117953555691014311116035555590153111930355552601631129203554620173113580355541201831139

10、7035553300二、煤层赋存及围岩一)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地层及含煤地层井田出露地层最老为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最新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第四系全新统。现将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主要由坡积、残积和冲积物等构成,多分布在山麓、沟谷及低洼地带,为砂土、粘土、砾石等,厚013m。本系地层与下伏三叠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2、三叠系(T)统须家河组(T3j)为一套褐黄色、灰色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底部夹炭质泥岩及薄煤层,厚度大于100m,与下伏中统雷口坡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2)中统雷口坡组(T2l)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三段: 第三段(T2l3)主要

11、为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中部夹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底部为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灰质白云岩,具水平层理,厚82m。 第二段(T2l2)为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泥岩、泥质灰岩,夹含泥灰质白云岩,具水平层理。厚69m。 第一段(T1l1)上部为灰色薄厚层状泥灰岩,中部为灰、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具水平层理,厚43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3)下统嘉陵江组(T1j)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四段: 第四段(T1j4) 上部为灰、绿灰色灰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灰、灰绿、灰黄色中厚层状泥质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底部有约10m的紫色、灰黄色白云质盐溶角砾岩。本段厚91

12、m。 第三段(T1j3)该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a、上亚段(T1j3-2)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状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具水平层理,厚130m。b、下亚段(T1j3-1)上部为暗紫色泥岩。中部为灰色、黄灰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及紫色泥质灰岩。下部为灰、黄灰色夹紫色盐溶角砾岩。该段厚58m。 第二段(T1j2)西部以黄灰、浅黄色钙质泥岩、白云质泥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东部为绿灰色泥岩,中下部为绿灰色泥岩,钙质泥岩及石灰岩。本层厚17m。 第一段(T1j1)本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上亚段以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局部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内碎屑灰岩,顶部夹假鲕粒灰岩,厚164m

13、。下亚段为灰、紫灰色薄层状泥灰岩,夹紫色泥质粉砂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厚44m。本组与下伏的下统飞仙关组呈整合接触。(4)下统飞仙关组(T1f)根据岩性特征分为四段第四段(T1f4)以紫、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局部夹薄层灰色灰岩。底部为灰绿色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本段厚44m。第三段(T1f3)属紫、暗紫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紫灰泥岩、泥灰岩。底部为灰、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含泥钙质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厚约5.5m。本段厚为85m。第二段(T1f2)以紫、紫红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局部夹薄层粉砂岩及石灰岩,本段厚161m。

14、第一段(T1f1)本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上亚段为灰、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夹泥灰岩及本亚段厚59m。下亚段以紫灰色泥岩、钙质粉砂岩为主,夹灰绿色薄层状泥灰岩。底部有2.58.5m褐灰色块状中至厚层状泥灰岩。本亚段厚59m。3、二叠系(P)(1)上统长兴组(P2C)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块状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夹薄层钙质泥岩。中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本组厚46m。(2)上统龙潭组(P2L)为含煤岩系,共含煤615层,其中全区可采和大部可采4层。岩性主要为粘土岩、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炭质泥岩和煤层。顶部局部夹12层薄层状生物碎屑泥灰岩,含丰富植物化石及少

15、量动物化石,局部含鲕状、团块状菱铁矿结核。底部含零星散状、结核状、树枝状黄铁矿,富集成层,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层。本组厚98m。(3)下统茅口组(P1m)上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底为部深灰色中厚层状钙质灰岩、薄层状泥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本组厚259.0m。(4)下统栖霞组(P1q)顶部属深灰色厚层状泥灰岩,上部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块状石灰岩,中下部为深灰、棕灰色厚层石灰岩,厚121.0m。(5)下统梁山组(P1L)为灰、深灰色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团块黄铁矿,局部夹煤线,厚3.87m,与下伏志留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4、志留系(S)中统韩家店组(S2h)为深灰、绿灰

16、、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岩泥岩、砂质泥岩、钙质泥岩、泥岩和泥灰岩,厚度大于100m。二)煤层特征及煤质该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含煤岩系共含煤615层,一般有9层,其中全区可采和大部可采4层,均分布于含煤岩系下部,上部和中部的煤层只有零星可采点。煤层总厚5.14m,含煤系数5%;可采煤层厚度3.37m,可采含煤层系数3%,可采煤层有益厚度3.26m。本井田可采煤层采用区域性统一对比编号,从上到下为C19、C20、C24、C25煤层。1、C19煤层俗称“大炭”。位于含煤岩系下部,上距P2c底界平均67.38m。该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厚0.301.27m,平均厚0.90m,抗碎

17、性较强。该煤层在井田内大部可采,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可采区分布在18号勘探线以东。可采区内煤层厚度稳定,变化不大。2、C20煤层俗称“小炭”。位于含煤岩系下部,上距C19煤层平均3.29m。该煤层结构简单,偶含夹矸。该煤层厚0.571.15m,平均0.81m,属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可采,煤层厚度有由东向西逐渐减薄趋势。3、C24煤层俗称“三层炭”,位于含煤岩系下部,上距C20煤层平均11.93m。该煤层全厚0.442.53m,平均厚1.06m。煤层结构多数为复杂,少数属简单。其含夹矸03层,一般为两层,夹矸总厚00.32m,平均0.13m,单层夹矸厚0.07m,岩性为棕灰色含高岭石粘土岩。

18、该煤层一般由3个煤分层组成,纯煤总厚0.442.53m,平均厚0.95m。其中上分层厚0.39m,中分层厚0.18m,下分层厚0.38m。C24煤层全区可采,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4、C25煤层俗称“落底臭”,位于含煤层系底部,上距C24煤层平均7.27m,下距茅口组灰岩平均4.87m。煤层结构简单(偶含一层薄层炭质泥岩夹矸),煤厚0.211.06m,平均0.60m。煤中含大量黄铁矿结核。该煤层在区内大部可采,不可采区位于18号勘探线以西及1512号勘探线浅部。C25煤层在可采X围内厚度较稳定,变化不大。三)煤层煤质1、煤层特征及物理性质井田内各煤层均呈灰黑黑色,玻璃金钢光泽,参差状、棱角

19、状、贝壳状断口,条带状、粒状、均一状结核,层状、块状构造,内生裂隙不发育。煤层较致密坚硬,密度为1.511.92g/cm3。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光亮型煤为主,半暗型次之,少量暗淡型煤。C19、C20、C25煤层为半亮型煤光亮型煤,C24煤层为暗淡半亮型煤。有机组分含量占总量的81.591.2%,以镜质组为主,线质组次之。镜质组为无结构镜质体,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偶见均质镜质体。惰质组以惰屑体为主,零星定向分布,偶见具植物细胞结构的半丝质体及丝质体。无机组分占总量的8.818.5%,由粘土类矿物组成,其次为石英、方解石,偶见黄铁矿。按国际显微煤岩类型分类,各煤层均为微镜惰煤。2、煤的化学性质井田

20、内各煤层原煤灰分16.7931.55%,属低中灰中高灰煤。硫分含量差异较大,平均0.153.86%,其中C19、C20煤层为特低硫煤,C24为低硫煤;C25平均含硫3.86%,为特高硫煤。各煤层发热量平均21.8727.44MJ/kg,C24为中热值煤,C19、C25为高热值煤,C20为特高热值煤。各煤层有害元素硫、磷含量低,属特低中硫、低磷煤。3、煤的可选性井田内各煤层筛分浮沉试验证明,原煤经筛分后,可得块煤产率为59.32%的中灰、特低硫煤,其中C19、C20、C24煤层以块煤为主,粒煤、粉煤次之,C25煤层以粒煤、粉煤为主,块煤次之。各煤层经筛分采选后,C20、C25煤层块煤、尾煤灰分均

21、有所下降。C25块煤经筛分后硫分下降显著。C25煤层为易选煤,C19、C20煤层为中等可选煤,C24煤层属较难选煤。4、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井田内各煤层均为无烟煤。C19、C20、C24煤层可直接用于发电和民用,C25煤层需将原煤破碎至16毫米粒级以下进行筛选和降硫处理后方能用于发电和民用。C19、C20煤层可用于合成氨用煤,C20煤层经洗选加工后,可用于高炉喷吹用煤。四)构造矿区位于古蔺复式背斜西段落叶坝背斜北翼,西侧与落窝背斜连接,背斜总体呈一西窄东宽的扫帚形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自西向东由近东西向逐渐转为北西向,煤层倾角378。井田内次级褶皱不甚发育,除主背斜外仅井田东端有3条小褶皱;断层较为

22、发育,多数是小断层,对煤层有一定破坏作用,其中位于井田中心的F69断层对煤层破坏较大。井田构造为简单偏中等类型。1、褶曲(1)、落叶坝背斜亦称大寨背斜。该背斜为开阔型背斜,轴向近东西向,全长约31公里。背斜核部地层为志留系,两翼为二迭系、三迭系。背斜中部于矿区西侧与落窝背斜相接。受其横跨影响,轴线被分割为东西两段,其中东段北翼为落叶坝井田,南翼为沈家山井田。背斜轴线经赵家营、花秋岭、打柴沟等地,以10倾角倾没于T3xj地层中。背斜北翼地层倾角420,南翼620,两翼基本对称。(2)、落窝背斜亦称梯子岩背斜,其位于矿区西侧,轴向近南北。南起风岩沟,向北经双井、震东、鸭儿岭、龙塘,在转山包附近消失

23、于T1j地层中。背斜两翼地层不对称,西陡东缓,前者倾角58,最大80,后者一般2030。核部地层为志留系,两翼依次为二迭系、三迭系。该背斜横跨于落叶坝背斜和柏杨坪向斜之上,但影响宽度不大,属紧闭型背斜。(3)、转山包向斜位于井田东部转山包西侧,发生在T1j1-2-T1j3-1地层中。轴向近东西,长320m,轴部最新地层为T1j2,两翼为T1j1-2,南翼倾角720,北翼79,为不对称褶曲。2、断层经地表填图和深部钻探,共查明井田内断层23条,其中地表断层22条,隐伏断层1条。破坏煤层的断层5条,其中落差20m的2条(F69、F20)。除F69断层位于井田中心部位,对煤层破坏较大外,F20断层位

24、于井田西部边界,F16断层位于老地层中,其它断层对煤层无破坏作用或破坏甚微。现将规模较大及对煤层有一定影响的断层分述如下。(1)、F69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是对井田内煤层破坏较大的断层之一。该断层南西起于F16断层上盘的P1m地层中,向北经天生桥、稿枝湾、长沟消失于T1f3地层中。本断层走向长1500m,总体为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6570,地表切割P1mT1f3地层,断层破碎带宽12m。158号孔在井深+367.74mP2L地层中钻遇该断层,破碎带1.54m,由大小不等的砂、泥岩角砾碎块组成,缺失C13煤层顶板至C20煤层顶板间地层,缺失地层42.47m,断层上、下盘煤层落差38m,属高度角

25、正断层。(2)、F20逆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边界,长约3000m,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西,倾角6770。该断层地表迹象明显,在出水洞至嗅煤厂一带,P2C、T1f1-1、T1f1-2地层在断层上、下盘重复出现,断层面呈波状起伏,派生断层发育,断层破碎带宽1-3m,方解石充填其间,属压扭性逆断层,落差50-80m。该断层在和尚包西侧切割落窝背斜轴,造成背斜轴在断层两侧移位约60m。(3)、F16走向逆断层位于井田南面的P1m和P1q+L地层中,长4500m。断层走向在熊洞沟以西为北65西,以南为北15西,倾向北东,倾角4550。断层迹象明显,在新房子、大水湾、转山包等地见上盘P1q灰岩覆于下盘P1m灰岩

26、上,落差3050m。断层破碎带宽1-2m,由方解石脉充填。(4)、F63正断层位于大坳地至思粟树一带,长约400m。断层走向北20,倾向南东,倾角6367。该断层造成P1mT1f2地层不连续,上盘向南,下盘向北位移,断距约15m,落差8m,对浅部煤层有一定破坏作用。(5)、F45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南边界,北起熊岭大沟以南,向南东延伸进入沈家山井田。断层走向长约980m,走向北30西,倾向东,倾角6070。在桐子沟一带见T1f3与T1f2地层界线不连续,断层上盘向南东,下盘往北西移动,断距20m,落差510m。该断层由地表到深部落差逐渐减少,图解在含煤岩系中落差约5m,对+950m水平以下煤层有轻

27、微影响。3、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1)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设计在S12采区C19煤层中布置1个炮采工作面, C20煤层中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S21采区C19煤层布置1个炮采工作面开采。As12炮 = nLMLrC=1200.907131.500.97=112kt/aAs12综 = nLMLrC=1200.8116831.500.97=238kt/aAs21(炮)=nLMLrC=1200.905941.500.97=93.3kt/aA采=112+238+93.3=443.3kt/a考虑5的掘进出煤,矿井移交生产时的生产能力为: A1.05A采 1.05443.3

28、465kt/a根据计算,3个回采工作面能够达到450kt/a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主要设计参数为,S12采区综采(S12204)工作面长120m,年推进度1723m;炮采(S12193)工作面长120m,年推进度713m;S21采区炮采(S21195)工作面长120m,年推进度475m。矿井同时生产水平数为二个,矿井回采率按85%计算,矿井的可采储量为27315.25kt,储量备用系数取1.4。矿井服务年限=可采储量(年生产能力储量备用系数)=27315.25(4501.4)=43.4(a)(2)开拓方式1)阶段水平划分:采矿许可证所圈定的矿井X围,限采标高+600m+1125m,矿井已布置平硐

29、开采+783m以上的煤层。根据矿区X围、井筒位置以及开采现状,设计将井田划分为三个水平,即+600m水平、+780m水平和+930m水平。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移交生产时,布置有+783.62m主平硐和+1116.375m回风斜井两个井筒。主平硐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设备运输和进风、行人、排水和敷设管线;回风斜井担负矿井回风兼作安全出口。2)采区工作面布置为尽快达产,投资省、见效快,矿井移交两个水平,(+780m水平和+930m水平)、两个采区(S12采区与S21采区)、三个采煤工作面(C20煤层S12204综采工作面与C19煤层S12193及S21195炮采工作面)和五个掘进工作面

30、(一个综掘工作面、四个炮掘机装工作面),达到45万t/a的设计生产能力,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液压支架或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全部垮落法控制采空区顶板,“两采一准”作业方式。综采工作面长80m,开采C20煤层,煤层实际厚度0.8m,装备MT-140/330-BWD型双滚筒采煤机落煤,工作面生产能力23.6万t/a,两个炮采工作面长度均为120米,开采C19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1.1米,两个炮采工作面合计生产能力为22.8万t/a。经计算矿井采掘系统生产能力为46.6万t/a。各采区间采用前进式,区内采用后退式开采。我矿为高瓦斯矿井,所采煤层为近距离的煤层群,采用联合布置开采。为了充分卸压释放瓦斯,各

31、煤层间采用自上而下开采,即先采C19煤层,再采C20煤层、C24煤层。(3)地表小窑开采情况根据XX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地质队1997年12月提交的XX省叙永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落叶坝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资料,井田内小煤窑众多,开采历史悠久,据调查,井田内原有小煤窑26个,其中生产规模较大的有8个。根据叙永煤矿到叙永县国土资源局咨询情况,该矿周边原有生产规模较大的煤矿中已关闭5个,现有生产煤矿4个(其中新增在建叙永煤矿二井)。 1、已关闭煤矿(5个)(1)叙永县震东乡金涌煤厂金涌煤厂位于井田西南部边界,采用平硐开拓,井口标高716.04m,主采C20、C24煤层,年产原煤8kt,2006年关闭

32、。(2)东木桥煤厂东木桥厂位于井田西南部边界,采用平硐开拓,井口标高785.46m,主采C20煤层,次采C19煤层,年产原煤5kt,已关闭。(3)叙永航运司股份煤厂叙永航运司股份煤厂位于井田西南部边界,采用平硐开拓,井口标高924.48m,主采C19煤层,次采C20煤层,已关闭。(4)稿枝湾煤厂稿枝湾煤厂位于井田中南部边界,采用平硐开拓,井口标高1098.63m,主采C19煤层,次采C20、C24煤层,2004年关闭。(5)叙永县西湖鸡湾子煤厂鸡湾子煤厂位于井田西南部边界,1986年建井,采用平硐开拓,井口标高+1052.76m,主采C19、C20煤层,次采C24煤层。原设计生产能力30kt/

33、a,根据川办函(2007)12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XX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列为XX市第二阶段淘汰矿井。2007年关闭。2、现有生产煤矿(4个)(1)XX市永宁矿产XX刁林沟煤矿刁林沟煤矿位于井田东南部边界,1993年建井,采用平硐开拓,井口标高+1130.45m,主采C19、C20煤层,次采C17、C24煤层。原设计生产能力30kt/a,根据川办函(2007)12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XX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整合后拟建规模90kt/a。采矿许可证有效期2005年6月至2014年5月,矿区面积0.4039km2,开采深度+1250m1130m。(2)叙永县震东乡大水湾煤厂大

34、水湾煤厂位于刁林沟煤矿东南部边界,1994年建井,采用平硐开拓,井口标高+1239.23m,主采C19、C20煤层,次采C24煤层。原设计生产能力50kt/a,根据川办函(2007)12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XX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整合后拟建规模60kt/a。采矿许可证有效期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矿区面积0.3071km2,开采深度+1330m1225m。(3)叙永县震东乡茶湾煤厂茶湾煤厂位于刁林沟煤矿西南部边界,1994年建井,采用平硐开拓,井口标高+1212.03m,主采C19煤层,次采C20煤层。原设计生产能力30kt/a,根据川办函(2007)12号XX省人民政

35、府办公厅关于XX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列为XX市第三阶段淘汰矿井。采矿许可证有效期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矿区面积0.143km2,开采深度+1230m1188m。(4)威鑫煤业XX公司威鑫煤业XX公司位于井田东部边界,采用平硐开拓,井口标高+850m,开采C17下、C19、C20、C24下等四层煤。设计生产能力210kt/a,2007年开工建设,尚未投产。威鑫煤业XX公司隶属XX省威达集团。4、矿井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因素情况(1)水灾因素情况井田含水层地下水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沟谷发育,排泄条件较好。由于各含水层出露情况有所不同,其受水条件亦不一致。对矿床充水有间接影响的

36、含煤岩系顶部长兴组灰岩含水层,在龙洞湾至出水洞一带浅部富含裂隙水,含水较富;由龙洞湾至10号勘探线含水较弱;含煤岩系底部茅口组石灰岩含水层浅部岩溶发育,渗水性强,地下水埋深200m左右,岩溶裂隙含水弱。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顶板(长兴组)以裂隙渗水、底板(茅口组)以岩溶、裂隙充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简单型,即二类一型。现有矿井+780m水平正常涌水量为30m3/d, 最大涌水量为40m3/d。矿井为平硐上山开采,矿井内采用水沟自然排水。(2)火灾因素情况根据XX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资料,我矿开采的C19、C20、C24煤层均为不易自燃煤层。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影响。矿区内无冲击地压的

37、历史记录,矿井为无冲击地压矿井。(3)瓦斯灾害因素情况根据川安监201152号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对XX省煤炭产业集团2010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叙永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6.1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71.71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5.32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23.63m3/min;鉴定为高瓦斯矿井。根据XX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地质队1997年12月提交的XX省叙永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落叶坝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资料,“据12-14号孔C19、C20煤层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坚固性系数测定资料推算,上述煤层均有突出危险。用煤层吸附等温

38、线方程求出C19、C20煤层最大瓦斯压力,分别为1.36MPa、3.06MPa,均大于0.74MPa,亦具有突出危险。”煤层瓦斯梯度为39m/m3/t煤,煤层瓦斯含量随煤层埋深具增加趋势。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监察(2006)54号文件关于严格审查瓦斯灾害严重的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通知规定,井田地质勘查报告认为井田内存在突出危险性煤层的,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XX分院2008年3月提供的XX省叙永煤矿C19、C20煤层S12、S21采区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结论为:XX省叙永煤矿在S12采区+930m以上、S21采区+780m以上X围内,C19、C20煤层不定为突出煤

39、层。其它新水平、新采区,或者垂深增加达到50m,或采区扩大至新区域时,应重新对C19、C20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鉴定。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XX分院2008年3月提供的XX省叙永煤矿C19、C20煤层S12、S21采区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和XX省煤炭产业集团XX公司川煤生(2008)20号XX省煤炭产业集团公司关于叙永煤矿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矿井首采S12采区和S21采区C19、C20煤层不定为突出煤层,按非突出区域设计。(4)煤尘灾害因素情况根据XX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资料,C19、C20、C24煤层均无煤尘爆炸危险。第二部分 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概述1、矿井开拓系统

40、设计及建设情况(1)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开拓系统设计采用平硐加暗斜井开拓,将轨道上山、回风斜井和行人上山布置在稳定的灰岩中。将全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即+600m水平、+780m水平和+930m水平.专用回风井为斜井。(2)井口数目及位置 矿井设计井口数为4个,实际建成3个。主平硐坐标为:X=3113072.407;Y=35553020.166;Z=+783.62;=2660643;老回风井坐标为:X=3113158.587;Y=35554321.699;Z=+1116.375;=2640610;新回风井坐标为:X=3113116.375;Y=35554292.120;Z=+1116.475。井筒位

41、置及特征表井筒名称井口座标井口标高(m)井筒方位角()井筒倾角()井筒长度(m)断面形状支护形式井筒断面X(m)Y(m)净(m2)掘(m2)主平硐3113072.42235553020.184+783.5948631253.349半圆锚喷11.313.1老回风井3113158.58735554321.699+1116.375 8416192.2半圆喷浆5.15.4新回风井3113116.37535554292.120+1116.47514618311半圆锚喷12.2813.082、矿井采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煤组开采顺序各采区间采用前进式,区内采用后退式开采。我矿为高瓦斯矿井,所采煤层为近

42、距离的煤层群,采用联合布置开采。为了充分卸压释放瓦斯,各煤层间采用自上而下开采,即先采C19煤层,再采C20煤层、C24煤层。(2)巷道布置由于煤层的顶、底板岩石质量较差,巷道布置在煤层中变形严重,维护工程量大,费用高,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为保证矿井正常生产,降低维护费用,根据该矿现有巷道布置情况,仍将主要巷道布置在距C25煤层底板2025m的茅口组灰岩中。目前上述主要井巷工程量已施工完毕。见井巷工程量表。表4-3-1井巷工程量表井巷工程量汇总表井巷工程量汇总表顺序单位工程名称倾角支护形式岩石硬度铺轨铺道岔净断面(m2)掘进断面(m2)长度(m)掘进体积(m3)备注数量型号一主要运输巷及回风巷

43、1集中行人运输斜巷喷浆687.60 7.80 523 4079 小计523 4079 二采区巷道1S21运输行人上山7.60 7.80 518 4040 2S12运输行人上山喷浆687.60 7.80 856633区段运输平巷金属支架7.20 8.50 1640 13940 4区段回风平巷金属支架15kg/m6.30 7.50 984 7380 5开切眼单体液压支柱4.80 4.80 240 1152 6开切眼单体液压支柱3.60 3.60 120 432 7区段运输石门喷砼687.20 8.50 367 3120 8区段轨道石门喷砼687.20 8.50 593 5041 9区段回风石门喷砼

44、6815kg/m6.30 7.50 188 1410 10运输斜巷金属支架7.60 7.80 120 936 11采区煤仓及溜煤眼喷浆687.10 7.10 65 462 12联络石门喷浆687.20 7.80 275 2145 小计519540720合计571844799 / 87(3)采掘头面设计要求为“三采五掘”,矿井实际建设为“三采五掘”。采煤工作面分别+930m水平S12采区南北翼各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炮采工作面,+780m水平S21采区布置一个炮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布置C20煤层中,两个炮采工作面均布置在C19煤层中,煤层平均倾角为16,C19煤层顶板较破碎,S12采区轨道上山、采

45、区行人上山、采区运输上山等巷道均布置在距离C25煤层20m的底板灰岩中,各阶段通过石门或车场揭穿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材料巷和工作面回风巷,从而形成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为S12采区的12193采煤工作面、12204工作面和S21采区的21195采煤工作面。S12193采煤工作面与S12204采煤工作面采用MG132/300-W型割煤机破煤,煤炭运输经刮板输送机运至工作面下端出口处,平巷内采用刮板输送机与胶带输送机直接运至区段溜煤眼,经采区运输上山运至采区煤仓,下放至+930m水平运输大巷胶带输送机运至集中皮带上山到+783m水平煤仓,经防爆蓄电池机车运至地面,S12采区S

46、21195采煤工作面煤炭运输经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至工作面下端出口,平巷内采用刮板输送机接煤运至石门口装车,由S21绞车下放至S21绞车道下部车场,经防爆蓄电池机车经主平硐运至地面。矿井开采缓倾斜煤层,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平均采高约1.2m,根据工作面采高情况,S12采区选用DZ14-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HDJA-1200型金属铰接顶梁联合支护顶板,排距为1.2m,柱距0.6m,最大控顶距5.1m,最小控顶距3.9m。由于我矿已购800根DZ14-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为了有效利用原有设备,确定S21采区利用DZ14-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HDJA-1000型金属铰

47、接顶梁联合支护顶板。排距为1.2m,柱距0.8m,最大控顶距4.8m,最小控顶距3.6m,工作面采用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掘进工作面5个,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4个,岩石掘进工作面配备6台7655型气腿凿岩机,1台混凝土搅拌机,1台混凝土喷射机,1台移动螺杆式空压机为其供风,综掘工作面配备1台EBZ132 型掘进机,2台KDF-6.3型局部通风机,1台混凝土喷射机,其余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配备4台7655型风动凿岩机,2台YBT-11型局部通风机。3、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按安全专篇与设计要求,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抽出式,风井安设轴流式通风机负压通风。矿井为 “一进一回”。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

48、机压入式通风。通风方法:矿井主要通风机的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S12193回采工作面,其通风线路为:S12193采面:新鲜风流经主平硐(进风井)集中行人上山+930m水平运输大巷S12采区绞车道S12193运输巷S12193采煤工作面污风经S12193回风巷+1060m三号石门+1060m总回风巷回风斜井地面。S12204回采工作面,其通风线路为:S12204采面:新鲜风流经主平硐(进风井)集中行人上山+930m水平运输大巷S12采区绞车道S12204运输巷S12204采煤工作面污风经S12204回风巷S12采区回风上山+106

49、0m总回风巷回风斜井地面。安全专篇与设计要求主要通风机选择同能力的FBCDZ-8-23()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每台风机配置2台YBFe400M-8型防爆电动机(185kW,6kV,740r/min),风量X围48131.5m3/s,风压X围12203080Pa。实际建设中:矿井安装了2台FBCDZ-8-23()的对旋轴流式通风机,功率185kw,矿井总进风量达到5342m3/min;并安设了风速、负压、瓦斯、温度、一氧化炭、风门等相关传感器;各采掘工作面的风量均按要求配备,矿井通风系统已按安全专篇与设计要求全面竣工。通风设施:为保证各采、掘工作面的风量和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在

50、风流流动的路线中设置有正反向风门、风窗、密闭等通风构筑物,所有风门均安设有可靠的闭锁装置和语音监控提示装置。为防止爆炸性气体冲击主要通风机,在专用回风斜井井口设置防爆门。矿井主要通风机通过操作可逆电器反向运行进行全矿井反风。4、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提升运输系统设计情况本矿属高瓦斯矿井,根据开拓布置,在S12采区轨道上山、S21采区轨道上山各装备一套矿用单绳缠绕式提升设备,担负下放矸石及提升炸药、雷管、保健、材料及设备等任务;在S12采区运输行人上山及集中运输斜巷各装备带式输送机一台担负原煤的运输任务;在集中行人斜巷装备一台架空乘人设备担负人员的运输。矿井主要运输大巷铺设30k

51、g/m轨道,600mm轨距,坡度3%0,木轨枕。矿车设计选用MG1.1-6A型1t固定式矿车,1吨平板车运送设备。表2-4-1 矿车特征表矿车型号容积(m3)载重(kg)外型尺寸(mm)装煤(kg)轨距(mm)轴距(mm)车轮直径(mm)自重(kg)备注长宽高MG1.1-6A1.11000180020008801150600550300610MP1-6A10002000880410600550300470(2)实际建成的运输系统平硐和主要运输大巷铺设30kg/m钢轨,轨距为600mm,木轨枕;煤层运输巷、掘进面铺设600mm轨距,15kg/m钢轨,木轨枕;矿车选用MG1.1-6A型600辆,M

52、C1-6A材料车30辆,MP1-6A平板车20辆。矿井已建成+780m+930m水平的皮带上山,完善了S12采区煤仓,+783m水平2个煤仓和一个垂直矸仓。平硐、运输大巷选用防爆型蓄电瓶机车牵引,完成煤炭、矸石、设备、材料等的运输任务。5、矿井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给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安全专篇与设计要求:给水系统主要供给矿井工业场地及井上、下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实际建成情况为:1、主井工业广场给水系统矿井主井工业广场处已建有比较完善的给水系统,原有高位贮水池已改为500m,原有系统主干管已改造为100mm150mm的管径,满足矿井扩建后的生产、生活及消防洒水的要求。矿井地面生产、生

53、活及消防给水系统采用树状结构,消防采用常高压、静压消防,同生活、生产用水混合供水。地面给水管路采用给水铸铁管和水煤汽钢管,管径100mm的管路采用给水铸铁管,承插连接,管径100mm管路采用水煤汽钢管,快速卡箍连接或螺纹丝扣连接。2、风井工业广场给水系统矿井在+1116m回风斜井外,标高为+1116m处修建了一容积为300m的高位贮水池,该水池进水采用矿井回风斜井附近,标高在+1210m的岩溶泉(45号泉)做为进水水源。水池中贮水则采用一条管径为100mm的输水钢管,并通过回风斜井及相应各巷道,静压输入井下作为井下消防、洒水使用。井下消防、洒水管路采用热轨无缝钢管,管径50mm的管路采螺纹丝扣

54、连接,管径50mm管路采用快速卡箍或法兰连接。井下供水管路采用消防和防尘洒水混合供水,枝状管网结构,局部采有环状供水管路。 (2)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我矿井扩建后的井下涌水量有一定增加,矿井标高在+780m水平的最大涌水量为40m/d,正常涌水量为30m/d。该类废水的悬浮物含量一般500mg/L,主要污染物为含有一定数量的煤粉、岩粉及少量的颗粒状污染物,并有轻度有机污染。因只是浊度和色度较差,在井口处设置一容积为200m3的斜管(斜板)沉淀池对其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出水可利用为生产用水使用,如防尘、洗选等用水使用,或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实际建成与设计基本相符。6、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

55、况安全专篇、设计要求:矿井必须实现双回路电源供电。实际建成情况为:本矿井已形成双电源供电,其两回供电电源均来自西湖110kV变电站不同母线段,其中一回供电电压为10kV,供电线路为LGJ-185/5km;另一回供电电压为35kV,供电线路为LGJ-70/5km,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地面供电在工业广场已建的35/6kV变电所,供整个矿井地面及井下用电。在该35/6kV变电所内附设6/0.4kV工广变电所一座,所内设S11-630/6、6/0.4/0.23kV型变压器2台,设GGD2型低压配电屏及低压自动补偿屏,其0.4k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结线。该工广变电所供工业广场井口综合楼、锅炉房、机修车间

56、、地面生产系统、宿舍、坑木房、材料库等用电。由35/6kV变电所6kV母线段馈出六回6kV电源,其中两回(不同的6kV母线段)采用LGJ-70型架空线路供电至通风机房变电所,供电距离约1.08km,作该变电所的供电电源;其中两回(不同的6kV母线段)采用MYJV22-6/6kV 1(3120)电缆供电至井下中央变电所,作该变电所的供电电源;其中两回(不同的6kV母线段)采用MYJV22-6/6kV 1(335)电缆供电至瓦斯抽放站变电所。目前地面风机房已为双电源供电,其两回6kV电源均来自地面35/6kV变电所6kV不同母线段,分别以一回LGJ-70/1.08km架空导线至风机房变电所。该变电

57、所内设有XGN2-12Z型五防高压开关柜12台,其中进线柜2台,联络柜2台,PT柜2台、馈出柜6台。该6kV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结线,6kV高压柜采用单列双通道布置。高压开关柜内的真空断路器采用直流操作电源,弹簧操作机构,微机保护,就地或集中控制,由镉镍电池直流屏提供断路器分、合闸及继电保护信号。对旋式轴流风机的电动机电压为6kV,其供电电源取自该变电所6kV不同的母段,其6kV高压起动柜采用变频起动柜,井下供电在井下+930m水平轨道大巷与集中行人斜巷连接处附近设中央变电所一座,采用两回6kV电源下井,电源电缆为MYJV22-6/6kV 1(3120)型,经+780m主平硐至井下中央变电所。电

58、缆在地面部分埋地(或电缆沟)敷设,在井筒部分沿井筒壁悬挂敷设。自地面变电所引双回路电源下井对井下进行供电,局部通风机采用“双风机、双电源”“三专、两闭锁”供电。主要通风机、空压机等为双回路供电。7、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及建成情况该矿按突出矿井设计。为确保井下安全生产,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X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本矿井设置KJ90NA型安全监测系统。根据井下开拓方式及采掘工作面的配置情况,在井下各采掘工作面、主要回风巷、机电硐室及大巷等处设置瓦斯、风速、风门、烟雾、粉尘、负压等传感器。实际建成情况为:本矿为高瓦斯矿井。装备了KJ90NA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在矿中心控制室设有主机、显示器、

59、打印机,井下共有分站17台,其中大分站1台、中分站15台、小分站1台。各类传感器齐全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其中沼气传感器60台、风速传感器15台、开停传感器25台、负压传感器2台、风门传感器15套、烟雾传感器6台、一氧化碳传感器6台、粉尘传感器3台、温度传感器16台、馈电断电仪17台。矿井配有高、中速、微速风表各4台,按规定配备了光学瓦斯检定器、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压缩氧自救器和CO检定器。8、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防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安全专篇与设计要求:为改善井下劳动条件,保证井下工人的身体健康。我矿在“预防为主”的综合防尘方面采取如下措施:井下粉尘防治措施1、通风除尘为取得良好的防尘效果,在矿井的通风设计中首先做到:正确布置井下各巷道、合理配置风流、严格计算各通风点风速。2、湿式作业设计为矿井在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采取湿式钻眼、洒水防尘、喷雾捕尘、装填水炮泥等防尘、降尘措施建立了完善的防尘供水管路系统。3、净化风流为进一步降低和控制粉尘,设计在矿井含尘浓度高的风流所通过的巷道中设置有风流净化水幕。4、个体防护作为采用各种防尘措施的补充,为所有接触粉尘作业人员配备防尘口罩也是设计采取的防尘、降尘措施之一。5、自动喷雾降尘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