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文言文阅读3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3092576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整理版文言文阅读3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整理版文言文阅读3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整理版文言文阅读3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整理版文言文阅读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文言文阅读3(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精题分解: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文言文阅读1、(2011吉林实验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

2、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

3、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注乃者:往日,上次。顜(jing):明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授予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处置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以为兴趣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4、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何且死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 B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参见人之有细过C乃反取酒张坐饮 乃请参游园中D秦时为沛狱掾 参代何为汉相国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 )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吏舍日饮歌呼 亦歌呼与相应和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B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

5、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D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答案:1C(趣,赶快)2D(都是动词“做、当”的意思)3C(表现的是其为官之道表现的是别的官吏饮酒歌唱)4 D(“有了深交”错,原文是“有郤,即“两人有了隔阂”)5(1)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束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2)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

6、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参考译文平阳侯曹参,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束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曾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相劝。可是这些人一到,

7、曾参就立即拿美酒蛤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曾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曹参反而叫人取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曹参的儿于曹奋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由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看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悦

8、: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曾 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 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对曹为什么要惩罚呢?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况且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

9、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 吗?”惠帝说:“好。您休息去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 接替了他父亲的候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惟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

10、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2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2011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儒衡,字庭硕。才度俊伟,气直貌庄,言为妄,与人交友,终始不渝。相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而儒衡谒见,未尝辄易所好,但与之正言直论,余庆因亦重之。宪宗以元衡横死王事,尝嗟惜之,故待儒衡甚厚。累迁户部郎中。十二年,权知谏议大夫事,寻兼知制诰。皇甫镈以宰相领度支,剥下以媚上,无敢言其罪者。儒衡上疏论列,镈密诉其其事,帝曰:“勿以儒衡上疏,卿将报怨耶!”镈不复敢言。儒衡气岸高雅,论事有风彩,群邪恶之。尤为宰相令狐楚所忌。元和

11、末年,垂将大用,楚畏其明俊,欲以计沮之,以离其宠。有狄兼谟者,梁公仁杰之后,时为襄阳从事。楚乃自草制词,召狄兼谟为拾遗,曰:“朕听政余暇,躬览国书,知奸臣擅权之由,见母后窃位之事。我国家神器大宝,将遂传于他人。洪惟昊穹,降鉴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综维更张,明辟乃复。宜福胄胤,与国无穷。”乃兼谟制出,儒衡泣诉于御前,言其祖平一在天后朝辞荣终老,当时不以为累。宪宗再三抚慰之,自是薄楚之为人。然儒衡守道不回,嫉恶太甚,终不至大任。寻正拜中书舍人。时元稹依倚内官,得知制诰,儒衡深鄙之。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迁礼部侍郎。长庆四年

12、卒,年五十六。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八)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待儒衡甚厚厚:优待B群邪恶之恶:讨厌C当时不以为累累:劳苦D儒衡深鄙之鄙:轻视2下列各项中,均能表现武儒衡具有“性格耿直”的一组是()未尝辄易所好儒衡上疏论列论事有风彩宜福胄胤,与国无穷欲以计沮之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ABCD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整肃朝纲,武儒衡论事不避权贵,这是他的可贵之处。但因为他喜欢向皇帝告密而被同僚忌恨。 B宪宗准备重用武儒衡,令狐楚害怕他的明智俊异,便想方设法阻挠,以离间皇帝对武儒衡的宠信。C皇甫镈向皇帝的“报怨”有报复武儒衡的意图,但在宪宗识破并当面提出

13、批评后,就不敢再说了。D令狐楚荐用狄兼谟,用意是以武氏篡权影射儒衡。武儒衡便向宪宗祖上武平一隐退之事来应对。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4分)译文:_ (2)然儒衡守道不回,嫉恶太甚,终不至大任。(2分)译文:_ (3)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4分)译文:_答案:1C(累:牵连)(3分)2A(说的是武儒衡的才能;是令孤楚擅自起草制诰;说的是令孤楚欲陷害武儒衡)(3分)3A(喜欢向皇帝告密与文意不符)(3分)4宰相郑余庆不爱华丽整洁,后辈中拜访他的人大都穿着又脏又破的衣

14、服,以此希求得到他的知遇。(句子通顺1分,每个要点1分,共4分。) (2)但武儒衡守正道而不改变,过分嫉恶如仇,所以最终也没有被重用。(每个要点1分,共2分。) (3)恰巧在官署吃瓜,有苍蝇落在瓜上面,武儒衡用扇子驱赶着苍蝇说:“刚从什么地方来,却急忙聚集在这里?”(句子通顺1分,每个要点1分,共4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武儒衡,字庭硕,才能出众,为人正直相貌端庄,不妄发言论,与人交友,始终不渝。宰相郑余庆不爱华丽整洁,后辈中拜访他的人大都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以此希求得到他的知遇。而武儒衡前去谒见时,未曾随意改变自己的爱好,只和郑余厌正言直论,郑余庆因而也推重他。宪宗因武元衡为国事而惨死,曾经为

15、之叹惜,所以对待武儒衡很优厚。多次升迁任户部郎中。十二年,暂时掌管谏议大夫事,不久兼任知制诰。皇甫鎛以宰相领度支,搜刮下面来讨好上面,没人敢陈述他的罪状。武儒衡上奏议论,皇甫鎛暗地向皇上诉说此事,皇上说:“不要因为武儒衡上奏议论于你,你就进行抱怨啊!”皇甫鎛不敢再说了。武儒衡气质高雅,谈论事情有风度,一些不正派的人憎恨他,尤其被宰相令孤楚妒忌。元和末年,宪宗准备重用武儒衡,令孤楚害怕他的明智俊异,便想方设法阻挠,以离间皇帝对他的宠信。有个叫狄兼谟的人,是梁公狄仁杰的后代,这时在襄阳任从事。令孤楚就擅自起草制诰,召狄兼谟入朝任拾遗,制诏说:“朕处理政务空闲时,亲自阅览本朝史书,懂得了奸臣专权的原

16、因,看到武则天窃取朝政的事情,国家的皇帝宝位,将要传给他人之手。苍天博大,明鉴而降福于皇储,诞生了狄仁杰,让他保佑中宗,使断了的纲纪再次伸张,明君于是得以恢复。应当福佑他的后代,使其与国家同命运而直到永远。”等到任命狄兼谟的制诏发出,武儒衡在皇帝面前哭诉不已,说自己的祖父武平一在天后朝因年老而辞官退隐,当时也没受到牵连。宪宗再三安慰他,从此开始鄙视令孤楚的为人。但武儒衡守正道而不改变,过分嫉恶如仇,所以最终也没有被重用。不久正式拜授为中书台人。这时元稹依靠宦官的支持,得到知制诰一职武儒衡特别鄙视他。恰巧在官署吃瓜,有苍蝇落在瓜上面,武儒衡用扇子驱赶着苍蝇说:“刚从什么地方来,却急忙聚集在这里?

17、”在座的同僚惊慌变色,武儒衡却神态自如。后改任礼部侍郎。长庆四年去世终年五十六岁。3、(2011广州市9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20分)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

18、无穷极。澄川翠榦,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注僦(ji):租赁。燠(y):热。杠:小桥。碕(q):曲折的河岸。榦(gn):树干。动

19、物:受外物影响而感动。1.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12分) (1)予以罪废,无所归。(2)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3)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4)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2“隔此真趣,不亦鄙哉!”中的“真趣”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一句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观?(4分)答案:1.(1)我因为获罪而被罢去官职,无处可去(没有归依的地方)。(3分,得分点:以,因为;废,被罢黜、被罢去官职;所归,归依的地方、去的地方。)(2)靠近水边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3分。得分点:并,与一起,并列,并排;微

20、,小;介词结构后置句)(3) 回过头来反思以前动荡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3分。得分点:向,从前;锱铢,细小;磨戛,碰撞,此处可意译为“计较”)(4)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3分。得分点:横,充溢、充满;伏,隐藏,隐匿,也可理解为“压抑”;寓,寄托。)2.享受自然胜景的乐趣;远离官场、心灵获得净化的乐趣;安于冲淡旷远生活的乐趣(4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即得满分)3.作者认为自己虽然被贬,但能获得这样的胜境,让自己能够安于冲淡旷远,不需与世俗同流合污,就可以超越自我,战胜自我,享受美好人生(2分)。反映了作者超脱尘俗、旷达乐观的人生观(2分

21、)。参考译文:我因为获罪而被罢去官职,无处可去,乘小船南游,在苏州旅居。起初租了一间房子来居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当地人的房子都很狭小,通风不好,我想要找一块高朗清爽空旷开阔的地方来舒展心胸,却不能办到。 一天路过官学,向东看,草、树郁郁葱葱,土山隆起水面宽阔,不像城里。靠近水边在繁花修竹之中找到一条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环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盛况。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购得,在北面的曲岸上构筑亭子,命名为“沧浪”。前面是竹后

22、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水光竹影映照在门窗之间,配上清风明月更显优美雅致。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中游玩,洒脱得忘记回去,或把酒长歌,或仰天长啸,此处人迹罕至,只与鱼、鸟同乐。身体舒适了,心情就不再烦躁;看到的、听到的没有邪恶,那么人生的道理就明白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动荡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隔绝,不是太鄙陋了吗! 唉!人本来就易受到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情感在某个事物上停留太久就会使人沉溺,以为它是理所当然;假如找不到能够胜过它的事物来代替,就会陷入悲苦境地不能解脱

23、。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这都是因为没有悟出用来超越自我的方法。我在被贬之后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在内外得失的本源方面得到很多感受,对古往今来那些争名夺利的人感到可笑可怜。我之所以还未能忘怀于所见之物,是因为要用它作为战胜自我的力量。4、(2011桂林十八中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每小题3分)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日:“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

24、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日:“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人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日:“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县城,当出奇以破之。” 招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

25、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及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注释:并: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祖微时,欲聘之 聘:以礼物订婚。

26、 B廷璋至,屏左右 屏:使退避。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 械:镣铐。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 赍:携带。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 )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

27、队趁夜悄悄进攻,让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 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县城,当出奇以破之。 答案:1.C (械:用镣铐拘禁)2.B (写廷璋的悲伤写廷璋好仪表写廷璋善待士) 3.A (“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文中没

28、有依据)4.翻译:杨廷璋到达后,让周围的人退避,把诏书给史懿看,把祸福利害告知他,史懿当天就上了路。(重点词:屏、示。句式:状语后置:谕以祸福)翻译:隰州城墙坚固完整,并军仓促到来,不能制造攻城的器械,应当出奇计打败他们。(重点词:卒、为。每句一分)参考译文: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一向低微贫贱,有个姐姐守寡住在京城,周祖地位低下时,想要娶她,他姐姐把这事告诉了杨廷璋。杨 廷璋去见周祖,回来对姐姐说:“这个人相貌不一般,不可拒绝他。”姐姐就听从了他。周祖随从汉祖镇守太原,杨廷璋多次探望他的姐姐,周祖喜欢他的纯朴谨慎。姐姐去世, 留杨廷璋在身边供职。等到外出讨伐三处叛乱,入京平定国难,杨廷璋多

29、次献上奇妙的计谋。 周祖即位,追认册封杨廷璋的姐姐为淑妃,破格提拔杨廷璋为右飞龙使,杨廷璋坚决推辞不受。周世宗从澶渊返回京城,说杨廷璋有办事能力,升为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病不朝见,周祖命令杨廷璋前去接替他。将要出发,对他说:“如果史懿不接受命令,就设法谋取他。”杨廷璋到达后,让周围的人退避,把诏书给史懿看,告知祸福利害,史懿当天就上了路。不久听说周主去世,杨廷璋几天吐血不进食。 正值隰州刺史孙议去世,杨廷璋派遣监军李谦溥掌管州事。李谦溥到达,并军来攻打这座城,参与谋划的人认为应当赶快救援他。杨廷璋说:“隰州城墙坚固完整,并军仓促到来,不能制造攻城的器械,应当出奇计打败他们。”就招募不怕死的勇士一

30、百多人,许诺给予重赏,从小路派人约李谦溥为内应。到达后就悄悄在夜间出击,城中士兵呐喊冲出,并军大败。奏章送到,世宗下诏褒奖他。宋初,加官检校太尉。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命令卢多逊撰写碑文赏赐他。李筠叛乱,暗中派遣亲信让他携带密封书信向邻国求援,杨廷璋捉获了他,给他戴上镣铐押送京城,趁机献上攻取的计策,皇帝当即下诏把谋划的事委托给他。等到皇帝亲征时,诏令杨廷璋率所辖军队进入阴地,分散贼势。贼军平定,返回军镇。杨廷璋髯美,上须长而下须短,喜好修饰容貌仪表,即使会见小吏,也未曾怠惰。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在晋州时,太祖任命荆罕儒为钤辖。荆罕儒因为杨廷璋是周朝近亲,怀疑他

31、有二心,每次进入府中,随从的人都手持刀剑,想要杀杨廷璋。杨廷璋推诚相待,毫不设防,荆罕儒也不敢动手,最终也没有祸患。5、(2011唐山一中9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

32、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

33、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

34、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问涂厕之刑人 执:捉拿B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列举罪过,指责。C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 众人:一般人D于是襄子大义之 大义:认为很合乎正义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豫让为“义人”的一组是(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豫让遁逃山中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卑劣

35、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D 豫让为了报智伯之仇可谓执著,是一个轻己之生死,事主无二心的“大义”之人。答案:1C(众人:名词作状语,像对待一般人一样。)2B(是智伯对豫让的态度“逃跑”不能表现“义”的品格是间接表现,是赵襄子的评价)3C(“防范严密”无中生有。)【参考译文】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是没什么名声。(后来)他离开他们去

36、奉事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联合谋划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男儿应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献出生命,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

37、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走了。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

38、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

39、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6、(2011唐山一中9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

40、言文,完成14题。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2)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3)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

41、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

42、、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幸东都 幸:帝王亲临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蔓草难图,渐不可长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

43、,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宰相下狱,理不可全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4把前面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

44、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4分) (2)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3分) (3)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3分)答案:1D(顾:只是)2B(错)3C(“徐敬业起兵造反”在后,并非“为内应”)4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固:本来;伏诛:伏罪处死;致:达到;恨:遗憾。每点1分)(3分)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因”“勒”各1分,句意1分)(3分)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王”,“祖考”,“

45、独”各1分)【参考译文】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县人。性情宽厚,很少谈笑,有奇特的节操。高宗前往东都,留皇太子在京师,让裴炎辅佐。皇帝有病,太子监国,下诏裴炎和刘齐贤、郭正一在东宫商量处理政事,等到皇帝病危,接受遗命辅佐太子,就是唐中宗。中宗想要任命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并授予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持不同意,皇帝发怒说:“我即使有意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难道又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吝啬侍中这一职位呢?”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宣布武后命令,扶皇帝下殿,皇帝说:“我有什么罪?”武后说:“将天下交给韦玄贞,难道没有罪吗?”便废皇帝为庐陵王,改立豫王为皇帝。裴

46、炎因为制定谋策的功劳,封永清县男。武后执政后,逐渐放纵,于是武承嗣请求建立七庙,追封自己的父祖为王,裴炎上谏说:“太后是天下的母亲,以盛德临朝听政,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武后说:“吕氏的封王,是将权力交给活人,如今我追封的是祖先,存亡互异,怎能相提并论呢!”裴炎说:“蔓草难以对付,不可任它萌芽生长。”武后不高兴而作罢。武承嗣又劝说太后诛杀汉王李元嘉 、鲁王李灵夔 ,以断绝李唐宗族的希望,刘祎之、韦仁约畏惧沉默不敢说话,唯独裴炎坚持争执,武后愈加愤恨。不久,赐爵河东县侯。豫王虽然是皇帝,不曾处理天下事务。裴炎谋划趁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拘捕她,将国政归

47、还天子。正值久雨,太后不出游而停止此事。徐敬业起兵,太后提议讨伐他,裴炎说:“天子长大了,不参与国政,因此小人有借口。如今假如还给儿子明君之政,逆贼不用征讨就会自行瓦解。”御史崔詧曰:“裴炎受先帝顾命之托,大权在手,听说叛乱不去征讨,却请求太后归还国政,此中必定有异图。”太后便拘捕裴炎押送诏狱,派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共同审讯他。凤阁侍郎胡元范曰:“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相继为他辩解,太后说:“裴炎谋反已有端倪,只是卿等不知道罢了。”胡元范、刘齐贤说:“如果裴炎能谋反,我们也能谋反了。”武后说:“我知道裴炎谋反,

48、你们不谋反。”便在都亭驿杀了裴炎。裴炎被弹劾时,有人劝他说些恭顺的话,裴炎说:“宰相下狱,没有自我保全的道理。”最终不屈服。官府抄没他的家财,没有一石粮食的积蓄。7、(2011河南实验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

49、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

50、“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

51、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作者欧阳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善属文,工书画 工:擅长 B世宗以景故,不纳 纳:接受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克:完成 D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 赦:赦免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煜勤于政务的一组是( )(3分) 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

52、不行。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煜为人仁而且孝,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人。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B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客观上有利于

53、商业流通。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侍妾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于之职,分司南都。后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李煜很高兴,恢复他的职位。但韩熙载反复无常,李煜最终没让韩熙载为宰相。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译文: (2)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译文: 答案:1【答案】C(3分)【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C项“克”在这儿不是“完成”的意思,应是“攻下、战胜”的意思。如左转曹刿论战中“

54、彼竭我盈,故克之”中的“克”即是此意。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2【答案】A(3分)【解析】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认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A都属于李煜勤于政务的选项,李煜性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D项,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B项,李煜被俘至宋京,宋太祖赦免他,封他为“违命侯”,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C项,综合考虑,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做此类题目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

55、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是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3【答案】B(3分)【解析】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题中“李煜”应为“李景”,此处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

56、,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4【答案】派遣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下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任务的,每日二人在内殿奉陪。李煜曾经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下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10分)【解析】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关键词“遣:派遣”“修贡:准备贡礼”“于内殿”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要提前;(关键词一处一分,大意对得两分)第(2)句注意关键词“尝:曾经”“蹙:困窘”“不已:不能自已,不停止”,翻译大意务求准确。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关键词一

57、处一分,大意对得两分)【参考译文】李煜,宇重光,初名从嘉,是李景的第六个儿子。李煜为人仁而且孝,善于作诗文,又善于写字作画。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从太子李冀以上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顺序被封为吴王。宋建隆二年(961),李景迁于南都(今江苏南京),立李煜为太子,留京监国。李景死,李煜继帝位于金陵。母亲钟氏,其父名泰章。李煜尊他母亲为“圣尊后”;立他的妃子周氏为皇后;封他的弟弟李从善为韩王,李从益为郑王,李从谦为宜春王,李从度为昭平郡公,李从信为文阳郡公。大赦境内。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任务的,每日二人奉陪于内殿。建隆三年(962

58、),泉州(今属福建)留从效死。李景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因为李景的缘故,不接受。留从效听说李景迁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于是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张汉思年岁大了,不能胜任职务之事,泉州人陈洪进把他赶走,自己称“留后”, 李煜便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李煜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其长子韩仲遇为清源公,封其次子韩仲仪

59、为宣城公。 建隆五年(964),李煜命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殿勤政殿学士,分批于光政殿直夜班,和他们谈论。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妓女侍妾数十人,多到外舍私陪宾客,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于之职,分司南都。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自己单车上路,李煜很高兴,把他留下来,恢复他的职位。不久,众妓女又渐渐回来了,李煜说:“我真是无可奈何啊!”这一年,韩熙载死了,李煜感叹地说:“吾始终不得让韩熙载为宰相啊。”他想以平章事追赠,问前代可有这样的事例?群臣答道:“以前刘穆之曾追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追赠韩熙载为平章事。韩熙载,是北海(今山东益都)武将之家的孩子,初时和李谷相友善。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地,李谷送他到正阳(今河南汝阳),酒酣话别,韩熙载对李谷:“江左如果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长驱北上,以平定中原。”李谷说:“中原如果用我为宰相,我直取江南,就像探囊取物而已。”及至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不能有所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