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03038472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bd(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选编)目 录第一章 血常规检验 第一节 红细胞系统检验1、红细胞计数2、红细胞压积 3、平均红细胞体积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5、血红蛋白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b)含量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b)浓度第二节 白细胞1、白细胞计数2、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4、嗜硷性粒细胞计数、百分率5、淋巴细胞计数、百分率6、单核细胞计数、百分率第三节 血小板1、血小板计数 2、血小板压积3、平均血小板体积4、血小板分布宽度第二章 血液生物化学检验第一节 肝功能检验1、谷丙转氨酶 2、谷草转氨酶3、-谷氨酰转肽酶4、硷性磷酸酶5、总胆红素6、直应胆红素7

2、、间应胆红素8、总蛋白 9、白蛋白10、球蛋白第二节 血脂1、总胆固醇2、甘油三脂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第三节 肾功能检验1、肌酐 2、尿素氮3、尿酸第四节 糖类检验1、血糖2、糖化血红蛋白3、糖化白蛋白第三章 肿瘤标志物检验1、甲胎蛋白(AFP)2、癌胚抗原(CEA)3、糖类抗原 ( CA-19-9 )4、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 第一章 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 、血红蛋白 、白细胞及血小板等项目。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标有“”,显示体内红细

3、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 超过高值则可能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血小板与凝血有关。第一节 红细胞系统检验1、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正常值: 4.35.81012 /L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值增多可见于以下情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 慢性一氧化碳中毒、肾癌、肾上腺肿瘤; 药物如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 各种贫血:如

4、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等;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2、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的一些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正常值:0.4000.500 L/L (4050vol%) 临床意义: (1)压积增大:可见于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

5、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压积减少:可见于 贫血或妊娠稀血症。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等。3、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通过间接计算得到。正常值: 82.0100 f L临床意义:数据可供血液病专科医生对贫血类型作鉴别。4、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值: 10.6015.50 % 临床意义:数据可供血液病专科医生对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的鉴别与形态学分类。5、血红蛋白 正常值:130.0175.0 g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高与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6、: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剧烈活动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等。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减少: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膜或酶的遗传性的缺陷 、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b)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即血红蛋白含量/

7、红细胞百万数,以皮克 (Pg ) 为单位。 正常值: 27.034.0 Pg 临床意义:数据可供血液病专科医生对贫血类型作鉴别。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Hb)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即平均每1升血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克数,以g/L表示正常值: 320360 g/L 临床意义: (1)升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力衰竭等。(2)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第二节 白细胞 血液离心后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混合细胞的统称。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

8、细胞三类。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确切。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值: 成人 (3.59.5)109L 临床意义: (1)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2)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2、中性粒细胞 计数:(2.007.00 )109L百分率:40.0075.00 % 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

9、脏穿孔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 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3、嗜酸性粒细胞 计数: (0.020.52)109 /L 百分率:0.40%8.00%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等。4、嗜碱性粒细胞 计数:(00.06) 109/L 百分率 : 0%1.00 % 临床意义:多见于慢性粒

10、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等。5、淋巴细胞 计数: (1.103.2) 109/L; 百分率 : 20.0050.00 % 临床意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结核、麻疹、病毒性肝炎等。6、单核细胞 绝对值:( 0.100.60 )109 /L 百分率: 3.008.00 % 临床意义: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单核细胞白血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是无核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机体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

11、粘附聚合作用。1、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正常值: (125350)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异:健康人的血小板数比较稳定,亦无性别与年龄明显差别。(2)病理意义: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内科疾患如脾功能亢进、尿毒症、肿瘤骨髓转移 ;某些造血系统疾患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凡体内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等,血小板也往往减少。血小板显著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髓转移(有溶骨性变化时)。在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也

12、可呈现一过性增多。此外,骨折、出血和手术后,血小板可反应性轻度增高。2、血小板压积正常值:0.110.28 L/L血小板压积与血小板的数量及大小呈正相关3、平均血小板体积正常值:7.4012.50 f L临床意义: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临床上用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亦可作为血小板减少时患者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的指征。4、血小板分布宽度 正常值:9.90 16.10 PDW临床意义:血小板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的质量及功能变异情况。第二章 血液生物化学检验 第一节 肝功能检验1、谷丙转氨酶 正常参考值:040 U/L 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增高见于肝胆疾病,如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肝脓疡、

13、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药物影响等。 2、谷草转氨酶正常值:1540 u/L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偏高可出现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胆道疾病胆囊炎等疾病。3、-谷氨酰转肽酶正常值:1060u/L临床意义:-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见于原发性肝癌、胰腺癌 、肿瘤肝转移、胆汁性肝硬化、胆道肿瘤。但作为肝癌标志物的特异性较差。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 、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时都可能升高 。4、硷性磷酸酶正常值:45125u/L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

14、积性肝炎等的检查。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细胞癌、骨质疏松、 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5、总胆红素胆红素是血红素的代谢产物 ,主要来自红细胞。总胆红素正常值:4.019.0 mol /l6、直应胆红素正常值:1.57.0 mol /l7、间应胆红素正常值:2.015.0 mol /l胆红素检验的临床意义: 上述三项检查用于鉴别黄疸性质,如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8、总蛋白 正常值: 成人 6082 g/L 血清总蛋白增高见于:(1)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2)血清

15、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清总蛋白降低见于:(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2)血清水分增加: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9、白蛋白正常值:成人:3555 g/L.临床意义:白蛋白浓度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白蛋白浓度降低:见于(1)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2)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蛋白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3)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10、球蛋白正常值:20.040.0 g /L 临床意义:球蛋白是机体产生的抗体。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16、是肝脏发生慢性炎症,体内有细菌或病毒存在,就能多产生一些抗体。慢性肝炎时肝内的淋巴细胞增多,产生的抗体就多一些,球蛋白偏高。第二节 血脂检验1、总胆固醇参 考 值:3.205.70 mmol/L 临床意义: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降低血清胆固醇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降低及停止粥样斑块的进展。血清胆固醇水平受年龄、性别等影响。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外,血清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继发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和胆道梗阻等。 胆固醇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严重低下等疾病。2、甘油三脂 参 考 值:0.702.02 mmol/L 临床意义:甘油三脂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

17、险因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含量过高,可使凝血倾向增高,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大,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还可导致脂肪肝及肥胖症。 甘油三脂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正常值:0.792.00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对低密度脂蛋白有分解代谢作用,并可将周围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再由肝细胞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除体外。所以,常被称为“好”胆固醇。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正常值1.503.36 mmol/L临床意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血浆中所含

18、脂类统称为血脂,如胆固醇、甘油三脂等。血脂异常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这些脂质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大、小“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逐渐增多、增大,堵塞了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液被中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冠心病。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也是引起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基础。主动脉粥样硬化常造成收缩期血压升高,还可引起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一旦破裂会突然死亡。肾动脉粥样硬化常有蛋白尿、肾体积缩小,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尿毒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供血障碍,使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肢体坏死。血脂异常也会损害肝脏出现脂肪肝等。第三节 肾功能检验1、肌酐 血肌酐检验是了解肾功

19、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正常值:44144 mol/L 血肌酐增高常见于: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肢端肥大症、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等)。其他如休克、心力衰竭、失血、脱水等疾病。慢性肾炎患者肌酐越高,预后越差。2、尿素氮正常值:1.708.30mmolL临床意义:血尿素氮是检查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均可使血尿素氮增高。如能排除肾外因素,血尿素氮 21.4mmolL 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由于肾脏具有代偿功能,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氮检测值可以无变化。当此

20、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到损害。3、尿酸正常值:90.0450.0 molL 临床意义: 血清尿酸增加见于痛风、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等。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产物 ,是检查痛风的一种主要方法。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 。第四节 糖类检验1、血糖正常值:3.96.1 mmol/L空腹血糖检测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21、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以2型最常见,占90%以上。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得了糖尿病要坚持服药治疗,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目标是把血糖长期稳定地控制在正常范围,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重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项指标的监测。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要确保血糖水平接近正常而不发生低血糖应该每日多次对自己的血糖进行监测。血糖控制满意水平是空腹血糖61 mmol/L。饭后2小时血糖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o。起码要达到“可以”的水平,那就是空腹血糖78 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200ng/m1,且渐升高

22、,可达400ngm1。 但也有18%的病人AFP并不升高。 睾丸及卵巢肿瘤、某些消化系肿瘤伴肝转移者水平增高。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通常低于100ug/L。 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浓度开始升高 。2、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 0-5.00ng/m1 临床意义: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其它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些良性肿瘤和一些非肿瘤性疾病,血液中CEA浓度也会增高。因此,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3、糖类抗原CA-19-9 血清中阳性界值:0-37 U/m1 临床意义:胰

23、腺癌、胆管癌特异性升高,可大于200-240Uml以上。胰腺炎,阻塞性黄疸病人可呈轻、中度升高,症状改善可恢复正常。持续高水平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 结肠癌、胃癌也可有较高阳性率。 4、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参考值:男性血清:4.000ng/ml 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时明显增高 ,但有25%前列腺癌患者PSA正常。50%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PSA水平增高。 慢性前列腺炎和单纯性前列腺肥大有时可出现轻度升高。 目前,临床上测定PSA主要指的是总PSA(tPSA)。它应包括结合的PSA 和游离PSA(fPSA)。(1)血清中总PSA水平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患者年龄、前列腺大小、前列腺炎、尿潴留、前

24、列腺癌前病变等。 (2)由于结合的PSA是血清中PSA的主要部分,且随着总PSA(tPSA)浓度的增加,其比率明显增高。而游离PSA增高比率则不明显。利用这一现象,临床上开始同时检测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的比值,以提高PSA检测在诊断“灰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谓诊断“灰区”是指PSA水平在正常值(4g/L)和前列腺癌临界值(10g/L)之间的区域。在这一区域水平内的患者在临床上属于应特别关注和鉴别的患者群。据大多研究结果,在诊断“灰区”,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总PSA差别无显著意义 ;而fPSAtPSA的比值,其差别则有显著意义 。(3) 据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报告

25、,正常人血清tPSA4g/L,fPSA1g/L。fPSAtPSA的比值大多在0.15以上,而前列腺癌fPSAtPSA的比值大多在0.15以下。临床上目前有文献报导:以0.19 (有报导以0.15)作为前列腺癌fPSAtPSA比值的上限判断值,以0.11(还有的报导以0.10)作为前列腺癌fPSAtPSA比值的诊断标准。在此范围下,其诊断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8.6%。明显优于tPSA单独测定结果。说明:本资料正常值均采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所使用的检验数据。参考文献:1、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2014年1月 第二版 吴蠡荪主编 2、广东科技出版社

26、临床检验掌中宝 2014年1月第二版 庄俊华 王建兵 主编3、部份资料选自附件一:摩尔换算1摩尔(mol)=1000毫摩尔(mmol)1毫摩尔(mmol)=1000微摩尔(mol)1微摩尔(mol) = 1000纳摩尔(nmol)1纳摩尔(nmol)=1000皮摩尔(pmol)附件二:食物中胆固醇含量分类1、含高量胆固醇的食物:(括号内是每100克食物中含有的胆固醇毫克数)猪脑(3 100毫克)、咸鸭蛋黄(2 110毫克)、鸡蛋黄(1 705毫克)、鹌鹑蛋黄(1 674毫克)、松花蛋黄(1 132毫克)。动物的内脏胆固醇含量较多,如:猪肝、猪肾、猪肺、鸡肝、鸭肝。虾皮、小虾米、蟹黄、 鱼籽、乌

27、贼、鱿鱼、黄油、凤尾鱼等胆固醇含量也较多。 2、含中等量胆固醇的食物有:猪心、猪舌、猪夹心肉、猪肥肉、猪肚、猪大肠、猪肉松、腊肠、猪排骨、肥牛肉、鸡肉、鸭肉、红肠、花鲢、青鱼、河蟹、冰淇淋。3、含低量胆固醇的食物有:瘦肉、兔肉、黄鱼、带鱼、去皮鸡肉、鲤鱼、鳝丝、白鱼、海蜇皮、牛奶、海参。 豆类几乎不含有任何胆固醇。适量的胆固醇对机体是必需的。附件三:食物中嘌呤含量分类:第一类 :含嘌呤高的食物 :肝、肾、胰、心、脑、肉馅、肉汁、肉汤、鲭鱼等鱼类 、鱼卵、小虾、淡菜、鹅、酵母。特别是啤酒。第二类: 含嘌呤中等的食物:1、鲤鱼、鳗鱼及鳝鱼;贝壳类;2.肉食:猪肉、牛肉、牛舌、兔肉;禽类:鸭、鸽子、鹌鹑。第三类: 含嘌呤较少的食品1、青鱼、白鱼、龙虾、蟹;2. 肉食:火腿、羊肉、鸡;3、麦片、粗粮4、蔬菜:干豆类、豆腐。第四类 含嘌呤很少的食物:1、粮食:大米、小麦、小米、大米、荞麦、玉米面、富强粉、通心粉、苏打饼干、黄油小点心; 2、蔬菜; 3、水果、 蛋、乳类、饮料; 4、其它:各种油脂、花生酱、果酱、干果等。 本篇由 青山 编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