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15章 胶体化学--简要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03018810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2.9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化学:15章 胶体化学--简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物理化学:15章 胶体化学--简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物理化学:15章 胶体化学--简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15章 胶体化学--简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15章 胶体化学--简要(10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十五章胶体化学15.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第十五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15.2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15.3 溶胶的动力性质15.4 溶胶的光学性质15.5 溶胶的电学性质 15.7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15.8 乳胶液15.9 凝胶15.10 大分子溶液15.6 双电层理论和 电势15.11 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 * 15.12 流变学简介 * 15.13 纳米粒子第十五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例如:云,牛奶,珍珠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 (dispersed phase), 另一种物

2、质称为分散介质 (dispersing medium)。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什么是胶体分散系统?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通常有三种分散系统1.分子分散系统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在1 nm 以下 。2.胶体分散系统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系统。也有的将 1nm 1000 nm之间的粒子归入胶体范畴。3.粗分散系统 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0 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系统,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 胶体分散系统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普遍存在,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宏观是指研究对象的尺寸

3、很大,其下限是人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物体(半径大于1微米),而上限则是无限的。 所谓微观是指上限为原子、分子,而下限则是一个无下限的时空。 在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有一个介观世界,在胶体和表面化学中所涉及的超细微粒,其大小、尺寸在1nm-100nm之间,基本上归属于介观领域。15.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分散系统的分类根据胶体系统的性质至少可分为两大类:(1)憎液溶胶 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很高的表面Gibbs自由能,很不稳定,极易被破坏而聚沉 简称溶胶,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粒子都是由很大数目的分子构成,大小不等 聚沉之后往往不能恢复原态,因而是热力学中的不稳定和不可逆系统。

4、 本章主要讨论憎液溶胶15.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分散系统的分类根据胶体系统的性质至少可分为两大类:(2)亲液溶胶大(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通常属于亲液溶胶 它是分子溶液,但其分子的大小已经到达胶体的范围,因此具有胶体的一些特性(例如:扩散慢,不透过半透膜,有Tyndall效应等等) 若设法去除大分子溶液的溶剂使它沉淀,重新再加入溶剂后大分子化合物又可以自动再分散,因而它是热力学中稳定、可逆的系统。 15.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分散系统的分类若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 1. 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A. 液-固溶胶

5、如油漆,AgI溶胶B. 液-液溶胶 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C. 液-气溶胶 如泡沫15.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分散系统的分类若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 2. 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A. 固-固溶胶 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B. 固-液溶胶 如珍珠,某些宝石C. 固-气溶胶 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15.1 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分散系统的分类若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 3. 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有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

6、是单相均一系统,不属于胶体范围。A. 气-固溶胶 如烟,含尘的空气B. 气-液溶胶 如雾,云憎液溶胶的特性(1)特有的分散程度 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因而扩散较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但有较强的动力稳定性 和乳光现象。(2)多相不均匀性 具有纳米级的粒子是由许多离子或分子聚结而成,结构复杂,有的保持了该难溶盐的原有晶体结构,而且粒子大小不一,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比表面很大。(3)易聚结不稳定性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动聚结成大粒子。胶团的结构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1)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

7、2)还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 聚沉。 胶团的结构 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聚结形成胶粒的中心,称为胶核;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成紧密吸附层;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形成反号离子的包围圈,从而形成了带与紧密层相同电荷的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性的胶团。 胶核吸附离子是有选择性的,首先吸附与胶核中相同的某种离子,用同离子效应使胶核不易溶解胶团的结构例1:AgNO3 + KIKNO3 + AgI (AgI)m n I (n-x)K+x xK+ 胶核胶粒胶团胶团的图示式: 胶核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胶团的结构表达

8、式 : 过量的 KI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例2:AgNO3 + KI KNO3 + AgI (AgI)m n Ag+ (n-x)NO3x+ x NO3 胶核胶粒胶团 胶团的图示式: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胶核 胶粒(带正电) 胶团(电中性)胶粒的形状 作为憎液溶胶基本质点的胶粒并非都是球形,而胶粒的形状对胶体性质有重要影响。 质点为球形的,流动性较好;若为带状的,则流动性较差,易产生触变现象。 在溶胶中胶粒是独立运动单位,通常所说溶胶带电系指胶粒而言 胶团没有固定的直径和质量,同一种溶胶的值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胶团的形状例如:(1)聚苯乙烯胶乳是球形质点(2) V2

9、O5 溶胶是带状的质点(3) Fe(OH)3 溶胶是丝状的质点15.2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制备溶胶必须使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落在胶体分散系统的范围之内,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制备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1)分散法 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固体的粒子变小 (2)凝聚法 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粒溶胶的制备用这两种方法直接制出的粒子称为原级粒子。 溶胶的制备 视具体制备条件不同,这些粒子又可以聚集成较大的次级粒子。 通常所制备的溶胶中粒子的大小不是均一的,是一个多级分散系统。(1) 研磨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对于柔韧性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例如,将废轮胎粉碎,先用液氮处理,硬化后再研磨。 胶体磨

10、的形式很多,其分散能力因构造和转速的不同而不同。1. 分散法盘式胶体磨示意图(2) 胶溶法 胶溶法又称解胶法,仅仅是将新鲜的凝聚胶粒重新分散在介质中形成溶胶,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 这种稳定剂又称胶溶剂。根据胶核所能吸附的离子而选用合适的电解质作胶溶剂。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化学凝聚法制溶胶时,为了将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然后尽快分散在含有胶溶剂的介质中,形成溶胶。 例如:333FeClFe(OH) ()Fe(OH) () 加新鲜沉淀溶胶3AgNOKIAgCl()AgCl() 或加新鲜沉淀溶胶42226K Sn(OH)SnClSnO ()SnO () 加水解新鲜沉淀溶胶若沉淀放置

11、时间较长,则沉淀老化就得不到溶胶 (3) 超声波分散法 这种方法目前只用来制备乳状液。 如图所示,将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两种不混溶的液体放在样品管4中。样品管固定在变压器油浴中。 在两个电极上通入高频电流,使电极中间的石英片发生机械振荡,使管中的两个液相均匀地混合成乳状液。 4312超声波分散法 43121.石英片 2.电极 3.变压器油 4.盛试样的试管 电弧法主要用于制备金、银、铂等金属溶胶。制备过程包括先分散后凝聚两个过程。(4)电弧法 将金属做成两个电极浸在水中,盛水的盘子放在冷浴中。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 作为稳定剂 制备时在两电极上施加 100V 左右的直流电,调节电极间的距离,使之发

12、生电火花,这时表面金属蒸发,是分散过程,接着金属蒸气立即被水冷却而凝聚为胶粒 在惰性气氛中,用电加热、高频感应、电子束或激光等热源,将要制备成纳米级粒子的材料气化 (5)气相沉积法 处于气态的分子或原子,按照一定规律共聚或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纳米级粒子,再将它用稳定剂保护. 2. 凝聚法 (1) 化学凝聚法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使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这种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物。例如:A.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232232As O3H SAs S ()3H O溶胶B. 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422HAuCl3HCHO11KOH 2Au3H

13、COOK8KCl8H O 加热(稀溶液)(少量)(溶胶)323FeCl3H OFe(OH) ()3HCl(热)溶胶C. 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D.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硫溶胶 2222H SSO2H O3S()溶胶22322Na S O2HCl2NaClH OSOS()溶胶 胶粒表面吸附了过量的具有溶剂化层的反应物离子,因而溶胶变得稳定。但是,若离子的浓度太大,反而会引起胶粒的聚沉,必须除去。 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溶胶 (2)物理凝聚法罗金斯基等人利用下列装置,制备碱金属的苯溶胶 先将体系抽真空,然后适当加热管2(苯)和管4(金属钠),使钠和苯的蒸气同时在管5 外壁凝聚。 除去管5

14、中的液氮,凝聚在外壁的混合蒸气融化,在管3中获得钠的苯溶胶。蒸气骤冷法(3)更换溶剂法 例1.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将松香的乙醇溶液滴入水中可制备松香的水溶胶 。 例2.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热水中,丙酮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 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著差别来制备溶胶,而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 溶胶的净化 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多余的电解质,如制备 Fe(OH)3溶胶时生成的HCl。 少量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但是过多的电解质存在会使溶胶不稳定,容易聚沉,所以必须除去。 净化的方法主要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 (1)渗析法简单渗析溶胶的净化 利用浓差因素,多余的电

15、解质离子不断向膜外渗透,经常更换溶剂,就可以净化半透膜容器内的溶胶 如将装有溶胶的半透膜容器不断旋转,可以加快渗析速度。 将需要净化的溶胶放在羊皮纸或动物膀胱等半透膜制成的容器内,膜外放纯溶剂。 (1)渗析法电渗析溶胶的净化 为了加快渗析速度,在装有溶胶的半透膜两侧外加一个电场,使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向相应的电极作定向移动。 溶剂不断自动更换,可以提高净化速度 用半透膜作过滤膜,利用吸滤或加压的方法使胶粒与含有杂质的介质在压差作用下迅速分离。(2)超过滤法溶胶的净化 将半透膜上的胶粒迅速用含有稳定剂的介质再次分散。 电超过滤 溶胶的净化 有时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在半透膜两边安放电极,施以一定电压,使

16、电渗析和超过滤合并使用,这样可以降低超过滤压力。溶胶的形成条件和老化机理 溶胶形成的过程中要经历两个阶段,即: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的生长 晶核形成过程的速率决定于形成和生长两个因素 (1)从溶液中析出固体的速率即晶核形成的速率 1()Qsvks(2)晶体长大的速率 2()QsvDA 要得到分散度很高的溶胶,则必需控制两者的值,使 很小或接近于零 2v1()Qsvks 即使是经过纯化后的胶粒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慢慢增大,最终导致沉淀,这一过程称之为溶胶的老化,老化过程是自发过程。 2()QsvDA当 的值很大时,有利于形成溶胶()Qss当 的值很小时,也有利于形成溶胶()Qss当 的值较小时,有利于生成

17、大块沉淀()Qss均分散胶体的制备和应用 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可能制备出形状相同、尺寸相差不大的沉淀颗粒,组成均分散系统。颗粒的尺寸在胶体颗粒范围之内的均分散系统则称为均分散胶体系统 16RTDLr Perrin用大小均匀的藤黄粒子作悬浮体,证明了Einstein理论的正确性 制备均分散系统的方法有:1.沉淀法,2.相转移法,3.多组分阳离子法,4.粒子“包封法”,5.气溶胶反应法,6.微乳法等。 均分散胶体的制备和应用均分散胶体新材料的应用 (1)验证基本理论 (2)理想的标准材料 (3)新材料 (4)催化剂性能的改进 (5)制造特种陶瓷 15.3 溶胶的动力性质 Brown 运动 扩散和

18、渗透压 沉降和沉降平衡 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1827 年植物学家 Brown 用显微镜观察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 化石、金属等的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人们称微粒的这种运动为Brown运动。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现象的本质没有得到阐明。 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镜,为研究Brown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不规则“之”字形的运动,从而能够测出在一定时间内粒子的平均位移。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Brown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19、。 1905年和1906年Einstein和Smoluchowski (斯莫鲁霍夫斯基)分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本质。 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由于受到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扩散和渗透压 胶粒也有热运动,因此也具有扩散和渗透压。只是溶胶的浓度较稀,这种现象很不显著。 如图所示,在CDFE的桶内盛溶胶,在某一截面AB的两侧溶胶的浓度不同,c1c2 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和胶粒的Brown运动,可以观察到胶粒从c1区向c

20、2区迁移的现象,这就是胶粒的扩散作用。 设通过AB面的扩散质量为m,则扩散速度为 ,它与浓度梯度和AB截面积A成正比。ddmt斐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如图所示,设任一平行于AB面的截面上浓度是均匀的,但水平方向自左至右浓度变稀,梯度为 。ddcx斐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这就是斐克第一定律。 式中负号表示扩散发生在浓度降低的方向, 0。ddcxddmtddddmcDAtx 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D为扩散系数,其物理意义为:单位浓度梯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质量。在ABFE体积内粒子净增速率为(1)-(2),dd()d (3)ddcDAxxx离开E

21、F面的扩散量为:ddd()d (2)dddccDAxxxx设进入AB面的扩散量为:d (1)dcDAx斐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斐克第二定律适用于浓度梯度变化的情况单体积内粒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22dd()d dddddddcDAxccxxDtA xx若考虑到扩散系数受浓度的影响,则ddd()dddccDtxx斐克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这就是斐克第二定律。这个斐克第二定律的表示式是扩散的普遍公式。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 找出距AB面 处的两根虚线,其浓度恰好为 和 。12x2c1c 在t 时间内,从两个方向通过AB面的粒子数分别为 和

22、 ,因 ,则自左向右通过AB面的净粒子数为:221cx21cc 112xc2112112122()ccxcxcx 如图,设截面为单位面积 为时间t 内在水平方向的平均位移。截面间的距离均为 xx设 很小,浓度梯度:x12ddcccxx12121() 2ccx ccDtx22xDt 这就是Einstein-Brown 位移方程。从Brown运动实验测出 ,就可求出扩散系数 D。x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 则扩散通过AB面的净粒子数与浓度梯度和扩散时间t 成正比,得到 :将Brown运动公式代入)(321rtLRTx16RTDLr从上式可求粒子半径 r 已知 r 和粒子密度 ,可以计算

23、粒子的摩尔质量。343MrL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溶胶的渗透压 由于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介质分子或外加的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有从化学势高的一方向化学势低的一方自发渗透的趋势。 溶胶的渗透压可以借用稀溶液渗透压公式计算:nRTV 由于憎液溶胶不稳定,浓度不能太大,所以测出的渗透压及其它依数性质都很小。 但是亲液溶胶或胶体的电解质溶液,可以配制高浓度溶液,用渗透压法可以求它们的摩尔质量。沉降和沉降平衡 溶胶是高度分散系统,胶粒一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另一方面由于Brown运动促使浓度趋于均一。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等时,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粒子的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的

24、梯度,如图所示。 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 达沉降平衡时,粒子随高度分布的情况与气体类似,可用高度分布定律高度分布定律 如图所示,设容器截面积为A,粒子为球型,半径为 r,粒子与介质的密度分别为 和 ,在 x1和x2处单位体积的粒子数分别N1,N2, 为渗透压,g为重力加速度。 粒子介质34d()3NA xrg粒子介质 在高度为dx的这层溶胶中,使N个粒子下降的重力为:dddNAART cARTL 该层中粒子所受的扩散力为 ,负号表示扩散力与重力相反。 ,则cRTdA3d4d()3NRTN xrgL粒子介质达到沉降平衡时,这两种力相等,得高度分布定律 这就是高度分布公式。粒子质量愈大,其平衡浓度

25、随高度的降低亦愈大。积分得322114ln()()3NRTrgL xxN 粒子介质高度分布定律3221141exp()()3NrgL xxNRT粒子介质或以恒定速度沉降时通过沉降速度的测定,可以求得粒子的大小 ddxft沉降时粒子所受的阻力为 为摩擦系数f6fr对于球形粒子 d6dxrt沉降时粒子所受的阻力34()3rg粒子介质沉降时粒子所受的重力34d()63dxrgrt粒子介质9d d2 ()xtrg粒子介质积分得 对于超离心力场,当沉降达平衡时,扩散力与超离心力相等,只是方向相反 32d4d()3NRTN xrxL粒子介质3222221141ln()()32NRTrLxxN粒子介质343

26、rLm LM粒子22222112ln(1)()cRTMxxc 介质粒子因为21222212ln(1)()cRTcMxx介质粒子用来测蛋白质的摩尔质量15.4 溶胶的光学性质Tyndall 效应和 Rayleigh (瑞利)公式 超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粒子大小的测定Tyndall效应和Rayleigh公式 Tyndall效应已成为判别溶胶与分子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Tyndall效应。 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一点散射光,但远不如溶胶显著。 Tyndall效应的另一特点是,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光柱有不同的颜色Tyn

27、dall效应效应4CuSO 溶溶液液光源光源Fe(OH)3溶胶光散射现象 当光束通过分散系统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00 nm之间。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系统,由于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使系统呈现混浊。 (2)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15.5 溶胶的电学性质 电动现象电渗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 电泳电动现象 (1)吸附 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某种离子,使胶粒带电。 例如:在AgI溶

28、胶的制备过程中,如果AgNO3过量,则胶核优先吸附Ag+离子,使胶粒带正电;如果KI过量,则优先吸附I -离子,胶粒带负电。在固体表面的带电离子称为定位离子 固体表面上产生定位离子的原因如下:电动现象 (2)电离 对于可能发生电离的大分子的溶胶而言,则胶粒带电主要是其本身发生电离引起的 例如蛋白质分子,当它的羧基或胺基在水中解离时,整个大分子就带负电或正电荷。当介质的pH较低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电,pH较高时,则带负电荷 当蛋白质分子所带的净电荷为零时,这时介质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的移动已不受电场影响,它不稳定且易发生凝聚。 电动现象 (3 3)同晶置换 黏土矿物中如高

29、岭土,主要由铝氧四面体和硅氧四面体组成,而与周围4个氧的电荷不平衡,要由或等正离子来平衡电荷。 这些正离子在介质中会电离并扩散,所以使黏土微粒带负电。如果被或同晶置换,则黏土微粒带的负电更多。电动现象 (4)溶解量的不均衡 离子型固体物质如AgI,在水中会有微量的溶解,所以水中会有少量的银离子和碘离子。 例如:将AgI制备溶胶时,由于Ag+较小,活动能力强,扩散快,比I-容易脱离晶格而进入溶液,使AgI胶粒带负电。电泳、电渗,流动电势和沉降电势均属于电动现象 电泳(electrophoresis) 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值

30、和黏度;电泳的温度和外加电压等。 带电胶粒或大分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从电泳现象可以获得胶粒或大分子的结构、大小和形状等有关信息。 测定电泳的仪器和方法很多,主要有三类,即显微电泳、界面移动电泳和区域电泳。 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 在重力场的作用下,带电的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时,使底层与表面层的粒子浓度悬殊,从而产生电势差,这就是沉降电势。 贮油罐中的油内常会有水滴,水滴的沉降会形成很高的电势差,有时会引发事故。通常在油中加入有机电解质,增加介质电导,降低沉降电势。 含有离子的液体在加压或重力等外力的作用下,流经多孔膜或毛细管时会产生电势差。

31、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 这种因液体流动而产生的电势称为流动电势。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 因为管壁会吸附某种离子,使固体表面带电,电荷从固体到液体有个分布梯度。 在用泵输送原油或易燃化工原料时,要使管道接地或加入油溶性电解质,增加介质电导,防止流动电势可能引发的事故。 当外力迫使扩散层移动时,流动层与固体表面之间会产生电势差,当流速很快时,有时会产生电火花。 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可以是固体从溶液中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也可以是固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作用而使离子进入溶液,以致使固液两相分别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的结构。 早在1879年,Helmholz提出了平板型模型;15.6 双电层理论和

32、 电势 1910年Gouy(古伊)和1913年Chapman(查普曼查普曼)修正了平板型模型,提出了扩散双电层模型;后来Stern又提出了Stern模型。平板型模型 Helmholtz认为固体的表面电荷与溶液中的反号离子构成平行的两层,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整个双电层厚度为 固体与液体总的电位差即等于热力学电势0 ,在双电层内,热力学电势呈直线下降。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和反离子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这模型过于简单,由于离子热运动,不可能形成平板电容器+ + + + + + + + + + +Helmholtz双电层模型双电层模型0-扩散双电层模型 Gouy (古伊)和Chapman (查普曼

33、查普曼)认为,由于正、负离子静电吸引和热运动两种效应的结果,溶液中的反离子只有一部分紧密地排在固体表面附近,相距约一、二个离子厚度称为紧密层; 另一部分离子按一定的浓度梯度扩散到本体溶液中,离子的分布可用Boltzmann公式表示,称为扩散层。双电层由紧密层和扩散层构成。移动的切动面为AB面扩散双电层模型x+ + + + + + + + + + + + +扩散层扩散层AB0紧密层紧密层Stern模型 Stern对扩散双电层模型作进一步修正。 他认为吸附在固体表面的紧密层约有一、二个分子层的厚度,后被称为Stern层; 由反号离子电性中心构成的平面称为Stern平面。 由于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胶粒

34、在移动时,紧密层会结合一定数量的溶剂分子一起移动,所以滑移的切动面由比Stern层略右的曲线表示。Stern模型 从固体表面到Stern平面,电位从0直线下降为 。 电势 带电的固体或胶粒在移动时,移动的切动面与液体本体之间的电位差称为 电势。 在扩散双电层模型中,切动面AB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位差为 电势; 在Stern模型中,带有溶剂化层的滑移界面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 电势。 只有在带电质点移动时才显示出 电势,所以它又被称为电动电势。 电势总是比热力学电势低,外加电解质会使 电势变小甚至改变符号。 电势cadddbbbbxa外加电解质对 电势的影响流动电势示意图 胶粒胶粒表面双电层结构示

35、意图 15.7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溶胶的稳定性 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 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大意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和稳定作用 *DLVO理论的一种简化表示式溶胶的稳定性抗聚结稳定性 胶粒之间有相互吸引的能量Va和相互排斥的能量Vr,总作用能 为Va+Vr。如图所示:动力学稳定性 由于溶胶粒子小,Brown运动激烈,在重力场中不易沉降,使溶胶具有动力稳定性 当粒子相距较大时,主要为吸力,总势能为负值;当靠近到一定距离,双电层重叠,排斥力起主要作用,势能升高。要使粒子聚结必须克服这个势垒。darVV0粒子间相互作用与其距离的关系曲线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1. 电解质对于溶胶聚沉作

36、用的影响聚沉值 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 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从已知的表值 可见,对同一溶胶,外加电解质的反号 离子的价数越低,其聚沉值越大。聚沉能力是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越大的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小;反之,聚沉值越小的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强。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电解质的影响有如下一些规律:(1)聚沉能力主要决定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价数 异电性离子为一、二、三价的电解质,其聚沉值的比例约为:相当于100 1.614:0.这表示聚沉值与异电性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 666111123 :这一结论称为Schulze-Hardy(舒尔采-哈迪)规则 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2)价数

37、相同的离子聚沉能力也有所不同。例如不同的碱金属的一价阳离子所生成的硝酸盐对负电性胶粒的聚沉能力可以排成如下次序: 不同的一价阴离子所形成的钾盐,对带正电的溶胶的聚沉能力则有如下次序:+4HCsRbHKNaLi N3FClBrNOI 同价离子聚沉能力的这一次序称为感胶离子序。它与水合离子半径从小到大的次序大致相同。 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3) 有机化合物的离子都有很强的聚沉能力,这可能与其具有强吸附能力有关。(4)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是正负离子作用的总和 通常相同电性离子的价数愈高,则该电解质的聚沉能力愈低,这可能与这些相同电性离子的吸附作用有关 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5)不规则聚沉 在溶胶中加

38、入少量的电解质可以使溶胶聚沉,电解质浓度稍高,沉淀又重新分散而成溶胶,并使胶粒所带电荷改变符号。 如果电解质的浓度再升高,可以使新形成的溶胶再次沉淀。 不规则聚沉是胶体粒子对高价异号离子的强烈吸附的结果。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2. 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将胶粒带相反电荷的溶胶互相混合,也会发生聚沉。 与加入电解质情况不同的是,当两种溶胶的用量恰能使其所带电荷的量相等时,才会完全聚沉,否则会不完全聚沉,甚至不聚沉。 产生相互聚沉现象的原因是:可以把溶胶粒子看成是一个巨大的离子,所以溶胶的混合类似于加入电解质的一种特殊情况。 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2. 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憎液溶胶中加入某些大分子

39、溶液,加入的量不同,会出现两种情况: 当加入大分子溶液的量足够多时,会保护溶胶不聚沉,常用金值来表示大分子溶液对金溶胶的保护能力。 齐格蒙第提出的金值含义:金值越小,表明高分子保护剂的能力越强。 为了保护10 cm3 0.006%的金溶胶,在加入1 cm310% NaCl溶液后不致聚沉,所需高分子的最少质量称为金值,一般用mg表示。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2. 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加入少量大分子溶液时,会促使溶胶的聚沉,这种现象称为敏化作用; 当加入的大分子物质的量不足时,憎液溶胶的胶粒粘附在大分子上,大分子起了一个桥梁作用,把胶粒联系在一起,使之更容易聚沉。 例如,对SiO2进行重量分析时,

40、在SiO2的溶胶中加入少量明胶,使SiO2 的胶粒粘附在明胶上,便于聚沉后过滤,减少损失,使分析更准确。不同胶体的相互作用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和稳定作用 1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作用 在溶胶内加入极少量的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导致溶胶迅速沉淀,沉淀呈疏松的棉絮状,这类沉淀称为絮凝物,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或桥联)作用。 高分子对胶粒的絮凝作用与电解质的聚沉作用完全不同: 由电解质所引起的聚沉过程比较缓慢,所得到的沉淀颗粒紧密、体积小,这是由于电解质压缩了溶胶粒子的扩散双电层所引起的;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和稳定作用2 2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稳定作用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稳定作用 在溶胶中加

41、入一定量的高分子化合物或缔合胶体,能显著提高溶胶对电解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保护作用,又称之为空间稳定性 溶胶被保护以后,其电泳、对电解质的敏感性等会产生显著的变化,显示出一些亲液溶胶的性质,具有抗电解质影响、抗老化、抗温等优良性质。15.9 凝胶凝胶的分类 凝胶的形成 凝胶的性质 15.9 凝胶 凝胶是固-液或固-气所形成的一种分散系统,其中分散相粒子相互连接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填充于其间。 如果凝胶溶液的浓度足够大,在久置过程中就会失去流动性而成为半固体状态的“胶冻” 由凝胶自动形成胶冻的过程称为胶凝 新制成的凝胶都含有大量的液体(液体含量在95%以上)。若液体是水,则该凝胶称为水凝胶。

42、水凝胶经过干燥脱水后即成为干凝胶 凝胶的分类(1)弹性凝胶: 凝胶具有弹性,分散介质(即溶剂)的脱除和吸收具有可逆性,故又称为可逆凝胶。 (2)刚性凝胶: 在吸收或脱除溶剂后刚性凝胶的骨架基本不变,所以体积也无明显变化 刚性凝胶脱除溶剂成为干凝胶后,一般不能再吸收溶剂重新变为凝胶,这是不可逆的,故又称为不可逆凝胶。 凝胶的形成形成凝胶主要有两种途径:即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较容易,如某些固态聚合物吸收适宜的溶剂后,体积膨胀,粒子分散而形成凝胶 凝聚法是使溶液或溶胶在适当条件下,使分散颗粒相联而形成凝胶,这一过程称为胶凝 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使胶凝过程得以发生:(1)改变温度:利用升降温度使系统

43、形成凝胶 (2)转换溶剂:用分散相溶解度较小的溶剂替换溶胶中原有的溶剂,可以使系统发生胶凝 (3)加入电解质:加入大量电解质(盐类),则可以引起胶凝,这与盐析效应有关 引起胶凝的主要是负离子,其影响大小依次为:2244463SOC H OCH COOCl(4)化学反应:利用化学反应生成不溶物时,若控制反应条件,则可以形成凝胶 交联反应是使高分子溶液或溶胶产生胶凝的主要手段。 凝胶的性质(1)膨胀作用:也称为溶胀作用 “湿木裂石” 凝胶对液体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2)离浆现象:溶胶胶凝后,在放置过程中,凝胶的性质还在不断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老化。 离浆现象是水凝胶在基本上不改变原来形状的情况下,

44、分离出所包含的一部分液体,使构成凝胶网络的颗粒相互收缩靠近,排列得更加有序。(3)触变现象: 摇动(发生触变作用)静止(发生胶凝作用)凝胶溶胶凝胶的性质(4)吸附作用: 非弹性凝胶的干胶表面积较大,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弹性凝胶的干燥几乎无吸附能力.(5)凝胶中的扩散作用: 凝胶骨架空隙的大小对大分子有筛分作用,这是凝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许多半透膜(如火棉胶膜、醋酸纤维膜等)都是凝胶或干凝胶,这些膜对某些物质的渗析作用就是利用了凝胶骨架空隙大小的筛分作用。(6)化学反应: 由于凝胶内部的液体不能“自由”流动,所以在凝胶中发生的反应没有对流现象。如果反应中有沉淀生成,则沉淀物基本上是存在于原位而难以移动,形成Liesegang环 。AgNO3溶液Ag2Cr2O7沉淀空白区(内含K2Cr2O7)AgNO3溶液空白区Ag2Cr2O7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