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缝机常见故障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3005206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包缝机常见故障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包缝机常见故障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包缝机常见故障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包缝机常见故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缝机常见故障(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名称 :包缝机的使用和维修实验目的: 学会维修和使用实验设备: MO6700S实验方法和步骤:一、穿线1.用不同颜色的线分别穿直针、上弯针和下弯针;穿线方法如下图:2.试缝,了解和掌握三枚针线在缝料上的分布;3.调节三个压线器的压力,观察线迹在缝料上的变化,学会包缝机线迹紧松的调正。二、学会针迹密度、包边宽度和差动送料的调正1.针迹密度的调正用左手姆指按住针迹密度调节按钮,右手转动皮带轮,直至按钮铀端进入送布凸轮缺口,(此时凸轮已被卡住)继续转动带轮,让带轮上的刻线对准机座上的标记,此时,带轮上刻线的数字大则针迹密度稀,数字小则针迹密。可正反转动带轮,选择密度。2.包边宽度的调正旋松上刀

2、架压紧镙丝,旋松下刀架紧定镙丝,把上下刀架向移动,包边缝变宽,向左则狭小。3.旋松差动送料调节镙姆,把调节杆向上移,正差动幅长大,向下移幅度小,镙姆处于刻度”0”时为标准送料。三、上下刀的修磨和按装1.用砂轮修磨下刀口的磨损处,保持原刀口的角度,注意刀口不要被退火,修整后用细油石平贴磨去刀口毛边。上刀口一般用特种钢制成,不用修磨。2.下刀装定时,刀口应与针板上平面相平,(1)上下刀侧面要紧贴,(2)上刀运行到最低时,上下刀应有0.51mm的交叠量。(见下图)四.直针和上下弯针的配合调正1.直针最低时,下弯针尖距直针3.54mm,(见下图)旋松下弯针臂固紧镙丝,左右移动弯针臂,使弯针尖距直针3.

3、54mm。2.针向上运行、下弯针向右摆,下弯针尖到达直针中线时应处于直针孔上沿1.5mm处,间隙0.010.05mm。(见下图)包缝机的调节我们有了高速平车的操作经验,再来学习包缝机的操作维修,自然就更容易入门了。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包缝机的操作调节。望学员能够克服急躁心理,成功的完成这一课的学习,因为在维修过程中,很多故障在这里就可以得到排除了。一、包缝机主轴轮旋转的方向从皮带轮外侧看是顺时针的。 如果反转则可能是电动机电源线接反的缘故。GN6-4型包缝机的转速为5000针/分,在正常使用时,要根据缝料性质和缝纫工艺要求来调整转速,一般由操作者熟练控制,另外还可以通过更换电机飞轮的大小来调节,但

4、最大转速不能超过核定数据。二、机针的选用及安装 机针的选用和安装在任何缝纫机中都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平车中已提到过机针的安装要点,现在就包缝机的机针运用再作介绍,望学员能够真正掌握。包缝机的机针一般分为直针和弯针两种。直针有包边机针和链式机针;弯针有上弯针(小)、下弯针(大)与链式弯针。关于弯针,因各机型的不同,一般都是专用的。直针则可以通用。下面我们着重介绍直针的选用,至于弯针,我们在调位一节中再讲。国产直针规格为81型(GV4) 和88型,链式机针为GV13型。普通缝料用11*,厚料用14*-18*,薄料用9*。88型机针针柄直径为1.7mm,81型机针则为2mm,链式机针也是2mm。另外

5、包边机针针柄比链式机针长。日本包缝机直针为DC1, 链式机针为DM13。现在众多机种使用DC27等。机针的安装除了在平车中讲过的要点外,还需区别注意将机氲*鄱哉僮髡撸肴背蟆硗猓盟南呋靼叻欤恍璋沧耙桓耄谡敫苏爰型飞嫌凶笥伊礁霭沧翱祝莅叩目矶任颐强梢匀我庋瘛摺摺逑呋陌呋朐蛭薮搜窳恕逑呋幕氚沧笆币庹爰凶蟊呤橇聪呋耄冶呤前呋搿/FONT安装机针时,先顺时针旋转皮带轮,将针杆上升至最高位置。如用夹针螺母紧固机针(一般为二线和三线机),则用右手拿小扳手向左旋松装针螺母,左手用镊子夹住机针,使机针的长槽面对操作者,再把针柄向上顶足,然后用小扳手向右旋紧。不能用力太大,否则会使装针孔*口失去弹性。如果机针安装

6、在针夹上(四线、五线机),则用螺丝刀旋松支针螺丝,装好机针再紧固。三、穿线方法包缝机的穿线法是先穿弯针线,再穿机针线。下面将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机的穿线法介绍如下:在穿线之前,注意1)要调整好线架与线团放置的关系,这点跟平车一样;另外,还要确定好机针线团和上、下弯针线团的排列顺序,以防止缝线绞结在一起的故障。根据线架来说,锁边机的线架有三线线盘架与三线过线板相对应平行安装,二线线盘架与二线过线板相对应。二线线盘架与二线过线板一般安装在机器台板上的右侧,供放置上、下弯针线用;三线过线架与其垂直,供放置左右机针线和链式弯针用。穿过线架时,要求放线位置适当而稳固,线架各过线钩要对准各自的线盘上线柱

7、。因为包缝机夹线器压线簧的压力一般较小,如果缝线过线的阻力稍大,就会影响线迹的正常结合。2)通过各夹线器缝线夹角,最好调整在小于90的范围内。因为夹角过大缝线往往在缝纫中跑出夹线板,使线迹结合不好。面线夹角可拧松夹线螺丝,转动桃形过线板来调整。3)上弯针线钩一定要挂线,如果漏挂,也会影响线迹的结合。上弯针线穿法是将缝线从二线过线架第二个过线孔拉出,穿入机壳上盖上面的导线杆右边第二个横孔中(由后往前穿过来),再将縫线自上而下穿入第二个纵向孔,如此绕一下,再拉出来;穿进四眼过线板的上第二孔中,再绕过夹线器的夹线板(缝线经过夹线板的角度应小于90),从四眼过线板下第二孔中拉出,穿过机壳对应导线孔,再

8、穿入线量调节板的左小板中,穿过上弯针轴揔线第二孔,穿过固定在机壳上的过线架,再由前向后穿进上弯针,拉出50mm的线头。下弯针线的穿法是将缝线从二线过线架第一个过线孔拉出,穿入机壳上盖上面的导线杆右边第一个横孔中(由后往前穿过来),再将縫线自上而下穿入第一个纵向孔,如此绕一下,再拉出来;穿进四眼过线板的上第一孔中,再绕过夹线器的夹线板(注意缝线经过夹线板的角度应小于90),从四眼过线板下第一孔中拉出,穿过机壳对应导线孔,再穿入线量调节板的右小板中,穿过上弯针轴揔线第一孔,再穿过上弯针摆杆揔线,穿进下弯针轴揔线的两个孔,然后再穿下弯针线;下弯针自下而上有三个孔,将缝线由前向后穿进第一个孔,再由后向

9、前穿入第二个孔,最后沿线槽前而后穿入第三个孔,再拉出50mm长的线头。以上是三、四线包缝机弯针线的穿法。若是五线机(如日夲飞马五线L32),则要加上一条链式弯针线,它的穿法是:从三线过线架右边过线孔拉下缝线,在机壳背面,有一过线板固定,将缝线依次自上而下穿过过线板的过线孔,再穿入下面导线管的孔内,拉出,再按次穿过压线器、挑线凸轮过线板、导线板、过线环,最后穿进链线弯针,并拉出50mm的线头。关于锁边机的穿线法,要根据不同机种的特点以及缝制要求灵活掌握下面我们讲机针线的穿法:先穿包边机针线,从三线过线架中间的过线孔拉下缝线,穿入机壳上盖上面的导线杆左边第二个横孔中(由后往前穿过来),再将縫线自上

10、而下穿入左边第二个纵向孔,如此绕一下,再拉出来;穿入机针夹线器的四眼过线板右边第二个过线孔(下),再经过夹线器,由四眼过线板左边第二个过线孔(下)穿出,再经过上过线板前孔,挑线器,再穿入中过线板右孔,小夹线架右侧,穿入针夹右过线孔,由前向后穿过机针孔并拉出50mm长的线头。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三线机,机针线通过上过线板前后孔,是有选择性的,因为它决定了三线的包缝线迹和包边线迹。包缝机针线的穿法与包边机针线的穿法相类似,这里讲四线机的穿法:从三线过线架左边的过线孔拉下缝线,穿入机壳上盖上面的导线杆左边第一个横孔中(由后往前穿过来),再将縫线自上而下穿入左边第一个纵向孔,如此绕一下,再拉出来;穿入机

11、针夹线器的四眼过线板右边第一个过线孔(上),再经过夹线器,由四眼过线板左边第一个过线孔(上)穿出,再经过上过线板后孔,挑线器,再穿入中过线板左孔,小夹线架左侧,穿入针夹左过线孔,由前向后穿过机针孔并拉出50mm长的线头。四、锁边机出线量的调节 关于缝线的穿法,我们已在上面作了概说,下面我们研究一下缝线张力及出线量的调节。现在我们了解一下出线量的含义出线量是跟完成一个线迹单位的缝线长度,(针距)及缝线的张力和缝料的厚薄有关。另外还与机针和弯针的运动幅度有关。具体地说,出线量就是完成一个线迹单位后开始到下一个线迹单位完成为止,所需的缝线长度。机针、弯针都有各自的出线量。出线量的计算方法虽然对普通机

12、修人员来讲意义不大,但我们也有必要了解一下:机针和弯针运动完成一个线迹单位所需缝线的长度,是取决于机针、弯针的行程,布料的厚薄,针板的厚薄等因素来决定的。出线量的调节原则是:先调夹线器,再调过线架,再调打线器。夹线器张力越大,出线量越小,反之,越大;缝线与过线架的角度越小,出线量越小,反之,越大;打线器打线运动幅度越小,出线量越小,反之,越大。相对来说,机针的出线量最小,上弯针的出线量更大,下弯针和链线弯针的出线量最大下面我们就出线量的调节方法讲解如下:出线量的调节必须根据缝料的种类、厚薄、线、针距及包边宽度等不同而调节。在进行调节时,应先将弯针、机针线夹线器夹线板弹簧压力放松,只有轻微的压力

13、时,再作如下调节。(1)调节上弯针线 旋松线量调节左小板固定螺丝,使左小板上移,上弯针线张力小(即放松上弯针线) ;将左小板往下移,线的张力大(即收紧上弯针线) 。旋松螺钉,将上弯针线轴揔线向下移,使上弯针出线量大;上弯针线轴揔线向上移,上弯针出线量小。(2)调节下弯针线 旋松线量调节右小板固定螺丝,使右小板上移,下弯针线张力小(即放松下弯针线) ;将右小板往下移,线的张力大(即收紧下弯针线) 。旋松螺钉,将上弯针摆杆揔线向下移,使下弯针出线量大;上弯针摆杆揔线向上移,下弯针出线量小。要保持线迹的美观取决于:其一、出线要均匀;其二、当上下弯针在相距最远(即机针针杆在最低位置)时夹线板出线应一次

14、完成。严防针杆上升到最高点时,上下弯针还有出线现象。(3)调节机针线 要增加机针出线量(缝制包边线迹时),应先将机针线夹线器螺母旋松,然后将挑线杆的螺钉旋松,向操作员方向移动挑线杆,使机针出线量增多,直至满意为止。 在缝制二线接头线迹时,其尤为重要。应将挑线杆向外移足,使出线量达到最大值。每针出线量为20毫米。要使机针线张力紧(一般用于缝制三线、四线包缝线迹),则应将机针挑线杆向操作者反方向推进,使其拉不出线,只松、起稳线的作用。按照上述几种方法调节,就可获得各种正确、美观的线迹。至于旋紧或旋松夹线螺母,对上下弯针缝线张力只起微量的调节作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调节出线量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旋夹线

15、器,否则超出夹线弹簧限量范围,同样造成线迹不好。(4)调节链线机针出线量 调节过线架和小压线板的位置,打松过线架固定螺丝,将过线架往下移,则链线机针出线量小,往上移,出线量大;小压线板的移动与过线架相对形成的角度越大,则出线量越大,角度越小,则出线量越小。包缝机下弯针断线的处理方法包缝机线迹的形成及下弯针缝线在线迹形成中所受的拉力1、上弯针在右端的位置。缝针从最下位置开始上升,而后开始形成针线环,为了要将针线环绊住,下弯针开始由左端往右端移动。带着缝线上升,缝线要于弯针孔,弯针槽进行摩擦而形成一定的摩擦力,所以需要弯针孔,弯针槽一定要光滑不能有毛刺,在分析下弯针断线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下弯针的

16、光洁度。2、缝针继续上升,绊住针线环的下弯针向右继续移动,上弯针开始上升,此时,我们看到,下弯针线与针线在进行摩擦,形成了一定的摩擦力。3、下弯针向右继续移动,上弯针与下弯针相交叉并绊住下弯针线继续上升,针渐渐达到最上的位置,这个过程中,下弯针线与针线继续摩擦,而且不断的增大摩擦力,而且这个时候下弯针运动到行程的最高点,应该注意到针板与下弯针的距离,这在现场维修中是很重要的,往往因为下弯针距离针板的位置太近而使下弯针缝线断线。4、上弯针在左端的位置。针已经开始下降,上弯针线穿进三角形的里面,下弯针开始往左移动,下弯针下移时,继续带着缝线与针线进行摩擦,而且同时要收紧与上弯针缝线所形成的线迹,这

17、样,下弯针缝线的拉力又进一步增大。5、缝针继续下降的同时,上弯针也开始下降,而下弯针往左移,从2所绊住的线环拔出,下弯针线与上弯针线继续摩擦而收紧。 6、缝针达到最下位置,同时下弯针也达到左端位置,上弯针再次的继续下降,如此反复的运动而形成包缝线迹。 从包缝机的线迹的形成过程中,下弯针无时不与缝针线、上弯针线等进行着摩擦,如果缝针的缝线、上弯针缝线与下弯针缝线不是一样的缝线,那样,由于各种缝线的质地、拉力强度的不同,更能造成断线的发生。缝制过程中,缝线承受不正常的拉力或被成缝机件割断、磨断、折断而发生不正常的断线,由于造成断线的原因不同,缝线断裂处的形状也各不相同 切割状断线:缝线断面呈切割状

18、无发毛现象,尤似刀口割断。例如缝料厚而用针细或缝线所经过的路线上机件损伤发生利口或机件配合过紧而造成缝线被剪切割断,认清缝线线头的形状,及时判断出机件的损伤程度和机件的配合程度,这在现场维修中是极为有利的。 马尾状断线:断面呈马尾状,这是因摩擦而断,它往往是切割状断线的先兆,例如,零件发毛、针与线配合不当等使缝线受到摩擦损伤而断裂。曲状断线:在起缝制中途突然发生母种阻力而崩裂缝线,断裂后缝线呈卷曲状,断面有毛须,但不太长,是由于缝线受到阻力而拉断。如穿线路有错,拉线器运动配合有误、缝线张力调节器压力大等等。扎断状断线:断面处呈扁平状,略有短须,缝线似被机件扎断。如机器发生倒转、机件松动或靠的过

19、紧,缝线不能顺利通过而被扎断。各缝线的张力的调整对下弯针线的影响很大在缝制生产维修过程中,利用调节各线的张力来改变缝制生产过程中的跳针、断线、线迹不良等等故障的方法是很实用的,各线的张力的目的是在取各线间之平衡。如:针线如果系紧,则下弯针线变松,而上弯针线则紧;针线如果放松,则下弯针线变紧,上弯针线变松;上弯针线如果紧,则下弯针线变松,针线变紧。因此,对与下弯针断线的问题,不但要从下弯针线与其他各线上的张力上考虑,还应该从其他外来的拉力上考虑,象各个过线、输送线器的大小上考虑,往T方向调整,则缝线锁紧,望L方向调整,则缝线松弛。三线包缝机跳针处理 (1)跳机针线图样跳下弯针线图样 三线包缝机所

20、形成的线迹为504链式线迹(按GB4515规定),其跳针故障的排除比较麻烦。与其他锁式线迹的跳针故障(仅为机针线环没有被梭尖勾住)不同,三线包缝机所形成的504链式线迹中的三根线只要其中任何一根线没有被勾住,或没有进入三角形线圈,则都会产生跳针现象。 从线张力角度来分析,笔者认为,包缝机的机针线张力比锁式线迹的机针线张力要低得多(包缝机需50克-70克,而锁式线迹则需要120克-180克),所以排除跳针故障的方法主要有几种:三线包缝机跳针处理(2)2009-4-13 11:16:40作者:网友评论0条文章来源:中国缝制设备网 1.检查穿线系统是否符合要求,是处理产生跳针故障的重要方法。 首先,

21、我们要检查缝线的穿引过程与说明书或前档板内侧标示是否一致,说明书或前档板内侧一般都有相关的图解标记可供参考;其次,检查塔线是否较稳妥地安放在线架托盘内,有无倾斜或倒置现象;再次,从塔线开始到机针整个穿线过程中,仔细检查机针和上下弯针的三根线是否拉动自如,不能有丝毫梗阻现象;最后,我们需要检查包缝机的所有过线部位是否圆滑(无毛刺、锐口等),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磨砂或抛光处理。 2.根据504线迹图样的不同情况也可处理跳针现象。 由于504三线包缝机会产生跳机针线、跳上弯针线或跳下弯针线等三种状况的跳针故障,因此我们应正确判断导致跳针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故障原因(按照图样所示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故障

22、处理。 3.跳机针线的具体处理方法。 机针在下死点上升不久形成的一个近似梨子状的线环,当下弯针没有进入到该线环所造成的跳针现象称为“跳机针线”,也是产生几率较大的一种跳针故障。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处理方法(前为原因,后为处理方法)。 机针缺口与下弯针针尖的间隙过大是产生跳机针线的主要原因,则我们可将下弯针调整至其针尖贴近机针,又不能触及机针的状态(标准规定数值为0mm-0.05mm之间)。 检查机针是否存在有弯曲或磨损现象,如有弯曲或磨损现象应及时更换全新的机针或修整磨损处。 此外,检查机针是否安装到适当的位置,并将机针安装到最底部而且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安装。 检查

23、下弯针针尖是否有磨损(俗称“秃尖”)现象,其中较轻的故障可用油石进行修磨处理;查看下弯针的返回量(俗称“吃势”),不同的机种其返回量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按照说明书中的规定值进行检查和调整;其次是检查针杆的高度,并按说明书中的标准规格规定进行检查和调整。 此外,针线张力太大也容易产生跳针现象。我们应适时地调整夹线压力,并注意过线部位的磨损状况。同时,我们还要定期检查前后护针挡的位置与间隙,具体可参阅说明书中的规定值。三线包缝机跳针处理(3)2009-4-13 11:16:40作者:网友评论0条文章来源:中国缝制设备网 4.跳下弯针线的处理方法 当上、下弯针相互作反方向摆动到交叉点时,上弯针针尖没

24、有进入下弯针形成的三角形线圈内产生跳针现象,称为“跳下弯针线”,这种跳针故障发生几率较小。 上弯针尖与下弯针尖头部背面的间隙过大是产生跳针的主要原因,我们可将其间隙调整为标准数值0.1mm-0.2mm,并检查下弯针穿线系统是否正确。 此外,上弯针尖磨损成“弯秃”现象、切刀磨损造成滞料(修磨切刀)都是导致包缝机跳下弯针线的主要原因,我们建议更换或修磨上弯针、切刀即可。 5.跳上弯针线 当包缝机的机针上升到上死点位置后开始下降时,针尖没有进入上弯针形成的三角形线圈内,通常称为“跳上弯针线”。机针与上弯针头部背面间隙过大是造成跳上弯针线的主要原因,其标准间隙一般应控制在0.05mm-0.1mm左右。

25、 产生跳上弯针线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检查并排除故障: 机针是否有弯曲或针尖损伤现象,如有应及时进行更换或修整机针;穿线不正确时,应按照说明书要求重新进行检查并穿针。 上弯针摆动到左极限时,与针中心线的距离(引量)如果是滞后标准要求时,请重新按说明书进行检查,并调整至合格为止。 因切刀太钝、送布牙高度引起的滞料,则可将送布牙高度调整为1mm(0.2mm)。 线的张力太弱时,我们应及时调整夹线张力强弱。包缝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上弯针线跳针1、机针与上弯针定位不准;重新调整机针和弯针位置 2、机针与上弯针间隙太大;重新调整弯针位置 3、针与钩针之间关系错误;高速针与钩针关系 4、穿线

26、错误;重新正确穿线 5、针安装错误;重新正确安装针 6、控线压力太强或太弱;高速控线强度 7、钩针尖端损坏起毛头;去除毛头或换新品 8、针变弯;换新品 9、顶针片安装错误;重新正确安装顶针片 下弯针线跳针1、机针弯或针尖毛;更换机针 2、机针方向不正;调整针眼方向,使机针长槽对准操作者 3、下弯针针头不尖;修磨下弯针针头或予以调换 4、护线板没有装准;调整护线板位置,使护线板靠拢机针 5、机针高度定位不准;按标准重新定位 6、下弯针与机针的间隙过大;按标准重新调整间隙 7、针和缝线选择不当,针太粗,线太细;正确选择针和线 8、下弯针返回量、高度不对;调整机针与下弯针尖左极限尺寸和下弯针高度符合

27、标准 交插跳针1、上弯针与下弯针相交处的间隙太大;将上弯针或下弯针安装位置偏角放大些 2、上弯针针尖已经磨钝;更换上弯针 3、下弯针背面凸出部分有严重磨损;更换下弯针 链线跳针 1、链线钩针定位不准;调节链线钩针位置 2、链线挑线杆位置未调好,使链线钩针的线收不上,不能产生线辨;调节链线挑线杆位置,达到缝料间断时出辫子线迹 3、链线弯针夹线板压力太松;微量旋紧链线弯针线夹线螺母 4、链线钩针的返回量或高度不正确;按标准重新调整 断机针 1、下弯针定位不准,将机针钩断;重新调整下弯针位置 2、机针尖与针杆中心不平行;校正针杆头子或调换针夹使机针杆中心和针杆中心平行 3、护针架位置不对;重新调整护

28、针架位置 4、压脚槽与机针没有对准;调节压脚槽位置与机针对准 5、针安装错误;重新装针,长钩面向操作者 6、针尺寸不合适;选用适合布料用的线和针 7、针已变弯;重新换针 8、针与顶针片之关系错误;调节顶针片与针之关系 9、针与钩针之关系错误;调整钩针与针之关系10、针未入针板槽或压脚槽中央;重新装针或针板,或高速压脚 断弯针 1、上弯针的支出量大,高度过低时产生断针;换新弯针,按标准重新调整 2、上、下弯针,链线钩针固定螺钉松;换新弯针,按标准安装好 3、下弯针位置不正确;换新针,按标准调整好 断机针线 1、机针线夹线板压力过紧;旋松机针线夹线螺母 2、机针针尖毛;更换机针 3、下弯针针尖毛;

29、修磨下弯针针尖或更换下弯针 4、送料牙有锋口;修磨或抛光送布牙齿面 5、小针板边缘有毛刺;将小针板边缘修光或抛光 6、线品质不良;改用品质好的线 7、线粗细不均或比针相匹配的要粗;换适宜的针与线 8、穿线错误;重新正确穿线 9、控线压力太强;调整控线强度 10、针安装错误;重新正确装针 11、线架过线错误;重新装线架使线能自如通过12、针温度过高:(1)针冷却已无冷却油;(2)导针板装错;(1)加油冷却;(2)调整导针板 13、控线片已粗糙;用砂布拉滑后抛光 14、针与钩针之关系错误;调整针与钩针之关系 断上弯针线 1、缝线穿错或上弯针线夹线板压力过大;正确进行穿线或旋松上弯针线夹螺母 2、上

30、弯针针眼毛;用线涂上抛光膏,穿进上弯针针眼内拉光 断下弯针线 1、缝线穿错或下弯针线夹线板压力过大;正确进行穿线或旋松下弯针线夹线螺母 2、下弯针将小针板碰毛,引起断线;修磨小针板按要求适当调低下弯针高度 3、下弯针针眼毛;用弦线涂上抛光膏,穿进下弯针针眼内,将孔拉光滑 断链线钩针线 1、缝线穿错或过线器不光滑;按要求进行穿线除去过线器的毛刺使其光滑 2、送布牙有锋口;修磨或抛光锋口 3、针尖有伤痕;更换新针 4、挑线凸轮有伤痕;修磨、抛光挑线凸轮 5、挑线凸轮位置不当;调整挑线凸轮位置 断链线机针线 1、机针与链线钩针定位不准;重新调整其位置 2、链线机针线夹线板压力过紧;旋松链线机针线夹线

31、螺母 3、链线钩针针尖与机针距离太大;旋松链线钩针定位螺钉,转动链线钩针使其靠拢机针,旋紧定位螺钉 4、机针弯或针尖毛、调换机针 5、机针槽方向不对;调整机针槽方向,使机针长槽对准操作者 6、链线钩针针头钝;修磨链线钩针针头或调换弯针 7、链线护针架没有装准;调整链线护针架位置,使其靠拢机针 包缝时机针线松 1、机针线夹线板压力过松;旋紧机针夹线螺母 2、机针线出线量过多;调整机针挑线杆 3、下弯针夹线板压力过紧,致使机针线被拉下去;旋松下弯针线夹线螺母或调节下弯针挑线杆 包缝时机针线紧 1、机针上挑线出线量不够;将针杆上挑线移出一些,使每针送出足够线量 2、机针线夹线板压力过紧;旋松机针线夹

32、线板螺母 3、下弯针出线量过多或下弯针线夹线板压力过松;减少下弯针出线量或旋紧下弯针线夹线螺母 上弯针线紧或松 1、上弯针轴线位置未调好,过高或过低;重新调整上弯针轴线位置 2、上弯针线夹线板过紧或过松;旋松或旋紧上弯针线夹线螺母 下弯针线紧或松 1、下弯针摆杆线位置未调好,过高或过低;重新调整下弯针轴线位置2、下弯针线夹线板过紧或过松;旋松或旋紧夹线板达到微量压力即可,决不能有过大压力 链线钩针线紧 1、链线调节板装得太近,使链线钩针出线量不够造成机针线被拉下来;加大链线钩针出线量 2、链线穿线板上下位置未调好,造成链线钩针出线时间提早或延迟;按标准调整出线时间 缝制滑性缝料起皱 1、送料逆

33、差比太小;将差动板手向下移,直至缝料平整为止 2、压脚底面与送料牙平面不平;按技术要求调节 3、控线压力太强;重新调整控线强度 4、押具压力太强或太弱;调整押具压力强度 5、送料牙太突出针板;调整送料牙正确高度 6、刀无法快切 6.磨利刀片或换新品,检查上、下刀的配合情况 7、差动送料未配合;调节适当差动送料 8、针太粗;选用适宜布的线和针 9、包边宽度比针板舌窄;调整包边宽度或换针板舌 缝弹性缝料,产生伸缩 1、送料牙顺差比太小,造成伸长;将差动板手向“0”位上方移,直至缝料平整为止 2、送料牙顺差比太大,造成缩短;将差动板手向“0”位方向移一些 上、下层缝料不齐下层短 1、压脚压力过松;增

34、加调压螺钉压力 2、压脚阻力太大或不平;抛光压脚前部或装平压脚 3、差动牙与送料牙齿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按要求调整送料牙的高度,使二齿面应平齐 切边不整齐 1、上、下刀片磨钝;用金刚砂轮或黑色碳化硅砂轮修磨上、下刀片刀口,然后用研磨膏研磨刀刃平面,直至锋利 2、切刀接触不好,位置不当;按要求进行调整 缝合松 1、穿线错误;重新正确装线 2、线太粗;更换适当的缝线3、控线圈未压到线;调整控线圈适当压着线 4、针与钩针装错;重新正确安装 缝合不均 1、穿线错误;重新正确安装 2、线架安装错误;重新装线架使线能通过自如 3、下刀安装错误;重新安装下刀 4、刀剪布不整齐(1)刀装错;(2)刀钝;(1)调

35、整刀正确位置;(2)磨利或换新品 5、过线孔擦伤;重新打光 6、针尖受损;更换新针 7、送料具高度不适宜;调整正确高度 8、押具压力太强或太弱;调整押具压力强度 环缝出线不顺原因 1、押具安装错误;重新正确安装 2、钩针线凸轮运动时间配合不适当;适当调整轮方位 3、环缝钩针安装错误;重新正确安装 4、穿线错误;重新正确穿线 5、控线强度太大或太弱;调整适当控线强度 6、针与钩针之关系错误;调整针与钩针之关系 7、针板或押舌起毛边;用砂布或油石打滑并抛光 8、控制片已粗糙;用砂布拉滑并抛光 声响 1、机件松动或相互碰撞;仔细检查各部位零件,然后旋紧各部位螺钉,纠正碰撞或松动现象 2、油路阻塞;拆

36、卸油盘后,清洗油泵外部垃圾,使油泵进出油畅通 3、油盘橡皮垫未垫平;检查油盘和底盘间是否有碰撞声,如有须将其垫放平整,使之不碰 机重 1、因机油质地不纯而造成;用汽油将油污清洗干净,然后灌入新机油,进行数分钟润滑运转 2、因机件装得太紧或部件不准;详细检查和纠正各部位螺钉,使机件有一个合理间隙 漏油 送料牙架防油板坏或盖板未盖平;调换防油板,检查其他部位或换密封橡皮,使各部位盖板盖平,然后旋紧各盖板螺钉 机针与弯针配合时机的调整 最为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当机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弯针必须向右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同样当机针上升到最高点时弯针必须向左移动到最远的极限位置,要反复观察确认。1、针板的

37、梭头止动槽有伤痕。处理方法:用金刚锉或砂纸磨梭头止动槽,直至光滑无伤痕。2、上线张力过强。处理方法:调整上线张力强度即可。3、针和梭尖的各种关系不正确。处理方法:梭心过线钩的间隙调整到0.2mm,针和梭头的间隙调整到0.05mm,确认针杆高度及梭头同针板的间隙。4、旋梭部位的油量少。处理方法:向旋梭部位加油。5、拨线器的工作范围。处理方法:强度不合适,调整拨线器。6、梭尖部位有磨损。处理方法:用金刚锉修磨梭尖部位,直至完好。7、送布牙的针孔部位有伤痕。处理方法:修磨送布牙的针孔。8、穿线错误。处理方法:重新穿线。9、针的安装错误。处理方法:重新安装针;若针弯,换针。10、压脚安装不好。处理方法

38、:重新安装。11、缝线缠绕等,使用涤纶线时特别容易断线。处理方法:尽量减弱上线张力和拨线器弹簧的力量。线松紧不好1、梭心的滑动不好。处理方法:更换梭心。2、使用中厚布规格的缝纫机,因为布的种类、线的松紧可能会使机器变坏。处理方法:更换厚料用的压脚。3、梭头和过线钩的间隙过大。处理方法:将间隙调至0.2mm。4、送布牙过高。处理方法:将送布牙高度调整到1mm。5、梭头和针板的间隙。处理方法:标准机时,将梭头和针板的间隙调整到0.60.9mm;剪线机时为1.3mm。6、上线托刀移动刀的尖端。处理方法:调整移动刀的前后位置。面料起皱太多2、上线张力过强。处理方法:尽量减弱上线张力。2、底线张力过强。

39、处理方法:尽量减弱底线张力。3、拨线器弹簧过强。处理方法:尽量减弱拨线器弹簧的张力。4、拨线器的工作范围大。处理方法:尽量缩小拨线器的工作范围。5、压脚压力小。处理方法:尽量加大压脚压力至合适。6、电机转速快。处理方法:降低缝纫速度。7、缝纫机和缝纫物不太符合。处理方法:更换为适合的规格。跳针1、针与旋梭的间隙及同步位置不对;处理方法:按照正确的标准要求来调整。2、压脚压力太小;处理方法:调整压脚压力。3、所用针的粗细不适合;处理方法:选用符合面料的机针。4、使用尼龙线或太细的线时,重新穿线。起步时,面线从针上脱逃1、挑线簧张力太强;处理方法:将挑线簧张力调小。2、底线张力太弱;处理方法:将底

40、线张力调大。浮底、面线的处理方法:1、通过合理调整偏心轮的定位位置来解决调正要求;当机针开始刺料但离缝料23毫米距离时,送布牙送料结束,这时,就是偏心轮的定位位置。2、浮底线可调大面线的张力来解决;浮面线可以调小面线的张力来解决;也可以调整底线的张力大小来解决。毛巾状浮线的处理方法:1、可通过合理调整松线勾伸缩进、出位置和夹线器的进、出位置,使松线顶伸缩灵活,使夹线器既能松线,又能压线。2、用油石修磨圆弧处铁锈或毛刺,并抛磨达到一定的光洁度要求,使面线通过时无明显受阻现象。有时浮线,有时不浮线的处理方法:1、通过选择配合较佳的梭芯来解决。2、合理调整梭皮和梭子外圆配合的平整度,要求不同的出线位

41、置,出线的压力基本相同。3、应拆下压脚,用细砂皮拉深拉长压脚底板下的出线槽,并要磨光出线槽,使缝料向前移动时,能顺利通过。4、根据缝料选用合理的机针和缝线。 曲折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跳针1、机针、缝线和缝料之间配合不当;更换与缝线、缝料相适应的针 2、缝线的质量不好、捻度不均匀,造成线圈形成的稳定性不够;通过选择合理的缝线来解决,捻度要合适,面线用左捻线 3、机针弯曲、粗钝、磨损或装错;更换机针,按正确方法装好机针 3、旋梭尖头由于*种原因,使尖头变凸;应通过合理修磨旋梭尖头并抛光 4、针的行程左右运动高度不一;调整使机针至协调位置 5、针板槽、压脚槽过宽,压脚压力不够;更换针板槽

42、、窄槽压脚,增加压力 6、由于压脚底平面与针板平面、牙齿齿面不密合引起的;修磨压脚、牙齿,使三个零件的平面密合或更换合格的压脚及牙齿 7、针杆上下套的间隙过大;更换磨损的套或针杆 断面、底线1、缝线强度太差;更换好的缝线 2、面、底线压力调节过紧,使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慢慢旋松上线夹线螺母及梭皮螺钉并相应调好面线或底线3、穿线次序不对或机针弯曲;更换新机针在按正确次序穿好线 4、机针针孔边缘有锐角或针槽毛;抛光针孔后使用或更换新机针 5、旋梭回转不顺或位置装的不对;按标准调整好旋梭位置6、旋梭钩受损伤或钩线过快、过慢;打磨抛光旋梭钩或更换旋梭,并调整旋梭钩线时间 7、针眼粗糙或针板的针槽有损伤

43、;打磨抛光粗糙的针眼孔针板的针槽,如针槽损伤严重应8、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运转不灵活;适当改善梭克与梭芯的配合9、梭芯线绕的太满、太松、太乱、使底线在缝纫过程中出线不畅,造成断线;可修正绕线器,使梭芯上的绕线达到均匀、紧凑、整齐即可10、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处和底线出线的距离过小,使底线和牙齿底部快口发生接触摩擦;合理调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细砂皮拉光牙齿底部的快口处 11、梭皮和梭克外壳配合不好,配合有间隙,出线的张力不圴;合理调整梭皮和梭克外壳的配合间隙,使底线出线张力无变化 断针1、机针弯曲或与缝料配合不当;更换与缝料相适应的机针 2、机针没有装好而碰撞压脚或

44、针板;按正确位置,重新装机针 3、摆针机构变位;按正确位置调好整摆针机构并紧固 4、旋梭和机针的间隙、间距、高低位置不对;根据标准,合理调整 运转不灵 1、皮带太松或太紧;调整带的长度 2、送料牙上面(针板下面部位)与针板之间有积压物;拆下针板,清除送料牙上的积压物 3、旋梭部位有杂物(轧线、断线后残留线头);应清除旋梭内杂物,再稍加一些缝纫机油 4、零部件严重磨损,配合间隙大;应对机器进行全面维护及调整 绷缝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跳线1、穿线方法不正确,按照“穿线图”重新穿线 2、直机针的安装不正确,检查机针高度及面向位置,使机针向下运动时略靠针板孔前方 3、直机针针尖毛或弯曲,更

45、换新机针 4、弯针针尖变钝,用油石或细砂纸修磨,也可换新弯针 5、缝线张力太大或太小,适当调节缝线张力 6、弯针不能套住右边直机针的线环,下装饰线的右边线迹跳针,直机针的线环太小,适当增大跳线量 7、弯针不能套住左边直机针的线环,下装饰线的左边线迹跳针、直机针的线环过大,适当减少跳线量 8、弯针同时钩不住中间和左边直机针线环,下装饰线的中间线和左边线迹都跳针,适当减少跳线量9、弯针背面中间、左边针线不能穿进编织针线和弯针线的三角形,左面线迹的背面中间跳针,检查缝线是否穿过夹线器,检查底线凸轮的同步工作,如有问题按标准重新调整 10、机针与弯针配合不当,检查针杆高度、机针与弯针之间的同步,如有问

46、题按标准重新调整 11、机针与护针杆配合不当,检查机针与护针杆位置 12,机针与绷针配合不当或绷针的位置不对,造成上装饰线跳针,检查机针与绷针的配合尺寸,检查绷针线的出线量 断线1、穿线方法不正确,按照“穿线图”重新穿线 2、机针安装不正确,重新安装机针,使针槽正对操作者 3、机针针眼及针槽不光滑,更换新机针 4、缝线张力太大,适当调整缝线张力 5、缝线质量太差,改用较好的缝线 6、缝线比针眼粗,换用适中的缝线或机针 7、机针、弯针、针板、压脚舌、过线孔等过线孔有毛刺或刮伤现象,用油石或细砂纸重新打磨,也可更换刮伤机件 8、机针与弯针、绷针配合不当,按机针与弯针、绷针的配合标准重新调整 断针1

47、、压脚压力太小,送布不良而断针,适当增加压脚压力,使送布正常 2、弯针与直机针相碰,按标准调整弯针与直机针的配合位置 3、绷针与直机针相碰,按标准调整绷针与直机针的配合位置 4、直机针与护针杆配合不当,按标准调整机针与护针杆的配合 5、弯针尖圆秃,更换新弯针 6、针杆和针杆套筒磨损太大,使针杆与针杆套筒配合松动,更换针杆和针杆套筒 7、针板上的针眼太小,更新大针眼针板或换小号机针 8、机件松动较大,检查钩线机构各机件之间的配合和磨损情况,按标准调整配尺寸,磨损严重机件更换 花针1、直机针太低使直机针线圈形成太大,使线圈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按直机针高度定位标准重新定位 2、针板舌头太狭,使直针线

48、圈容易产生拼拢,更换新针板 3、弯针下面太狭,且呈圆形,也容易使直针线圈在弯针上不能各自分开,使线圈相互交织在一起而产生花针,更换新弯针 4、直机针与弯针配合不良,按标准调整机针与弯针配合位置 缝料起皱1、差动送料比率不当,适当调整差动送料比率 2、送布牙高低,前后位置不当,按标准重新调整送布牙高低,前后位置 3、缝线张力过大,适当调整缝线张力 4、压脚压力太大或太小,适当调整压脚压力 5、小压脚失去上下灵活运动,大小压脚之间嵌入缝线或生锈,清除大小压脚之间异物,生锈外除锈或更换锈压脚 线迹不良1、线的粗细不一,改用较好的缝线 2、夹线器工作不正常,清除夹线器内杂尘,使过线平顺 3、过线器定位

49、不正确,调整针线、弯针线、绷针线的张力 4、过线孔不光滑,打磨或抛光过线孔 针洞1、直机针针尖钝或发毛,更换机针 2、与缝料比较,机针太粗,改用较粗的机针 3、针板眼太小或起边角,把针板眼修圆 平缝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跳线跳线也可称为跳针。是指经过缝纫后在缝料的线迹上,出现面线与底线不绞合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机针和旋梭尖的间距、间隙、高低不符合公差精度要求而引起的;另外,由于零件的松动、磨损,或位置的定位不准确也会造成。跳线现象可分为:偶然性跳线、断续性跳线和连续性跳线。偶然跳线 1、在缝制厚薄不均的缝料时,由于使用较细的机针,遇到较厚部分缝料时,机针容易发生移位,而产生跳线故障

50、;更换相应粗些的机针,缝制厚薄不匀的缝料时,可以适当减慢缝制速度 2、由于机针后壁歪斜未与旋梭成正交,造成旋梭钩线效果不佳;适当调整好机针和旋梭的正交位置,机针在钩线时梭尖位于针孔上部边缘上1.55MM,距机针凹槽0.05MM 3、缝线的质量不好、捻度不均匀,造成线圈形成的稳定性不够;通过选择合理的缝线来解决,捻度要合适,面线用左捻线 4、由于缝制薄料时,错把细的缝线用粗的机针来缝纫挑线簧弹力不大;通过更换机针,使挑线簧弹力减少 5、机针针尖发毛、不锐利或弯曲;更换机针 6、旋梭尖头由于*种原因,使尖头变凸;应通过合理修磨旋梭尖头并抛光 7、机器长期使用,使针板的容针孔磨损较大,超过原设计的公

51、差范围;更换合格的针板 8、压脚的压力过弱;应调大压脚压力 断续跳线 1、由于机器长期使用,使针杆的高低位置发生移位,再加上针杆连接柱、针杆连杆、挑线曲柄等零件的磨损,出现的间隙松动,出现跳线;应调换磨损的零件,按标准重新调整针杆高低位置,旋梭和机针的间距、间隙2、由于更换缝制品的种类而引起;针、线要符合要求,合理地调整原旋梭和机针的间距。缝制厚料时,增大压脚压力 3、由于压脚底平面与针板平面、牙齿齿面不密合引起的;修磨压脚、牙齿,使三个零件的平面密合或更换合格的压脚及牙齿 4、机针弯曲;更换新机针 5、机针过细或缝线过粗;更换相应的机针和缝线 连续性跳线1、底线线头留的太短,线环套不住底线;

52、取出梭克,把底线拉出10厘米左右 2、机针经长期使用,或维护、保养不当,零件位置发生变化,达不到缝制要求;按要求更换合格的零部件,调整好针杆高低位置,机针和旋梭尖的间距、间隙3、面线受针热影响变热;化纤线应采取机针冷确(硅油) 4、缝制特殊材料,线圈不能正常形成;应放慢缝速并增加面线的光滑性 5、配有自动剪线机器,剪线后机针上线头过短面线脱出针眼;调节剪线凸轮配合时间 6、压脚槽太宽,当针刺布退出时,缝料移动而影响线圈,这种情况做薄料时影响最大;可根据缝料,将压脚移左、移右,或将宽槽用焊锡填满再开较窄的槽,并抛光或更换合格的压脚 断线断线是机器在缝纫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对于平缝机来说,断

53、线现象一般可分为断面线和断底线。断面线 1、机针针孔边缘有锐角或针槽毛;抛光针孔后使用或更换新机针 2、面线的各过线孔部分拉毛,使缝线在运动时受阻;可用砂皮打光或线涂上抛光膏拉光、抛光 3、缝制厚料用细线;相应更换缝线 4、缝线强度太差;更换缝线 5、压线压力太紧,使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应适当旋松夹线骡母 6、旋梭内槽有锐角,将缝线碰伤或抽纱断线;应将旋梭内抛光,然后试装,或者更换新的旋梭 7、旋梭定位钩与梭架凹口配合不当;调整旋梭定位钩的配合,使面线能顺利通过 8、针过热把化纤线熔断;应对化纤线采取机针或缝线冷确(硅油) 9、针板容针孔边缘有毛刺及锐角以致碰伤缝线;可用纱绳和抛光膏拉光,但不

54、能拉的过大,太大会引起跳线 10、机针的位置装错;调整机针到正确位置 11、机针弯曲;更换新机针 12、针杆上下行程不对,针杆曲柄上的挑线、曲柄定位骡钉没有定位在挑线曲柄的凹槽内或定位方向错误;应重新定位后纠正错误的定位方向 断底线 1、梭芯线绕的太满、太松、太乱、使底线在缝纫过程中出线不畅,造成断线;可修正绕线器,使梭芯上的绕线达到均匀、紧凑、整齐即可 2、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运转不灵活;适当改善梭克与梭芯的配合3、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处和底线出线的距离过小,使底线和牙齿底部快口发生接触摩擦;合理调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细砂皮拉光牙齿底部的快口处 4、梭皮压底线口

55、由于磨损而造成快口;更换新梭皮 5、旋梭皮边缘发毛,擦断底线;修磨旋梭皮边缘不光处 6、梭皮和梭克外壳配合不好,配合有间隙,出线的张力不圴;合理调整梭皮和梭克外壳的配合间隙,使底线出线张力无变化 浮线是缝纫过程中较常见的缝纫故障之一。根据故障发生的症状,一般大致可分为:浮底、面线;毛巾状浮线;有时浮底、面线,有时不浮线的故障。浮底、面线 1、由于送料与刺针的动作配合不对,造成底、面线在交织过程中受阻,形成浮线故障;合理调整偏心轮的定位位置来解决,调正要求:当机针开始刺料但离缝料2-3MM距离时,送浮底、布牙送料结束,这时就是偏心轮的定位位置面线 2、面线的张力过大,造成浮面线,反之,底线张力过

56、大,则浮底线。浮面线:可调小面线的张力来解决;浮底线:可以调大面线的张力来解决;也可以调整底线的张力大小来解决 毛巾状浮线1.由于旋梭受到外力作用而损伤,钩线各部位有裂痕或毛刺,使面线无法顺利通过,而造成毛巾状浮线的故障;应对旋梭进行检查,调整或更换 2、由于面线夹线器操作失灵或压脚压住缝料进行缝制时,松线钩和松线顶失灵。造成面线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缝制,面线无法收紧,少量余线留在缝料下面。可通过合理调整松线钉伸缩进、出位置和夹线器的进、出位置。使松线钉伸缩灵活,使夹线器既能松线,又能压线,应使夹线器在压脚抬起约5mm时松线,而压脚压住缝料时,起压线作用 3、由于梭克圆顶的过线圆弧面严重性生锈或有

57、毛刺,使在缝制过程中出现时浮时不浮现象;可用细砂皮修磨圆弧处的铁锈或毛刺,并抛光达到一定的光洁度要求,使面线通过时无明显受阻现象 4、旋梭与旋梭定位钩间隙太小,装配没有到位,造成线脱不出来;旋梭凹槽处与定位钩小搭子端面处有一定间隙,薄料机约0.6mm左右,厚料机约0.8mm,两侧面应能控制旋梭不旋转,又能顺利出线三线包缝机跳针处理三线包缝机所形成的线迹为504链式线迹(按GB4515规定),其跳针故障的排除比较麻烦。与其他锁式线迹的跳针故障(仅为机针线环没有被梭尖勾住)不同,三线包缝机所形成的504链式线迹中的三根线只要其中任何一根线没有被勾住,或没有进入三角形线圈,则都会产生跳针现象。三线包

58、缝机跳针处理 跳机针线图样跳下弯针线图样从线张力角度来分析,笔者认为,包缝机的机针线张力比锁式线迹的机针线张力要低得多(包缝机需50克-70克,而锁式线迹则需要120克-180克),所以排除跳针故障的方法主要有几种:1.检查穿线系统是否符合要求,是处理产生跳针故障的重要方法。 首先,我们要检查缝线的穿引过程与说明书或前档板内侧标示是否一致,说明书或前档板内侧一般都有相关的图解标记可供参考;其次,检查塔线是否较稳妥地安放在线架托盘内,有无倾斜或倒置现象;再次,从塔线开始到机针整个穿线过程中,仔细检查机针和上下弯针的三根线是否拉动自如,不能有丝毫梗阻现象;最后,我们需要检查包缝机的所有过线部位是否

59、圆滑(无毛刺、锐口等),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磨砂或抛光处理。2.根据504线迹图样的不同情况也可处理跳针现象。由于504三线包缝机会产生跳机针线、跳上弯针线或跳下弯针线等三种状况的跳针故障,因此我们应正确判断导致跳针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故障原因(按照图样所示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3.跳机针线的具体处理方法。 机针在下死点上升不久形成的一个近似梨子状的线环,当下弯针没有进入到该线环所造成的跳针现象称为“跳机针线”,也是产生几率较大的一种跳针故障。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处理方法(前为原因,后为处理方法)。机针缺口与下弯针针尖的间隙过大是产生跳机针线的主要原因,则我们可将

60、下弯针调整至其针尖贴近机针,又不能触及机针的状态(标准规定数值为0mm-0.05mm之间)。检查机针是否存在有弯曲或磨损现象,如有弯曲或磨损现象应及时更换全新的机针或修整磨损处。此外,检查机针是否安装到适当的位置,并将机针安装到最底部而且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安装。检查下弯针针尖是否有磨损(俗称“秃尖”)现象,其中较轻的故障可用油石进行修磨处理;查看下弯针的返回量(俗称“吃势”),不同的机种其返回量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按照说明书中的规定值进行检查和调整;其次是检查针杆的高度,并按说明书中的标准规格规定进行检查和调整。此外,针线张力太大也容易产生跳针现象。我们应适时地调整夹线压力,并注意过线部位的

61、磨损状况。同时,我们还要定期检查前后护针挡的位置与间隙,具体可参阅说明书中的规定值。4.跳下弯针线的处理方法 当上、下弯针相互作反方向摆动到交叉点时,上弯针针尖没有进入下弯针形成的三角形线圈内产生跳针现象,称为“跳下弯针线”,这种跳针故障发生几率较小。上弯针尖与下弯针尖头部背面的间隙过大是产生跳针的主要原因,我们可将其间隙调整为标准数值0.1mm-0.2mm,并检查下弯针穿线系统是否正确。此外,上弯针尖磨损成“弯秃”现象、切刀磨损造成滞料(修磨切刀)都是导致包缝机跳下弯针线的主要原因,我们建议更换或修磨上弯针、切刀即可。5.跳上弯针线 当包缝机的机针上升到上死点位置后开始下降时,针尖没有进入上

62、弯针形成的三角形线圈内,通常称为“跳上弯针线”。机针与上弯针头部背面间隙过大是造成跳上弯针线的主要原因,其标准间隙一般应控制在0.05mm-0.1mm左右。产生跳上弯针线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检查并排除故障:机针是否有弯曲或针尖损伤现象,如有应及时进行更换或修整机针;穿线不正确时,应按照说明书要求重新进行检查并穿针。上弯针摆动到左极限时,与针中心线的距离(引量)如果是滞后标准要求时,请重新按说明书进行检查,并调整至合格为止。因切刀太钝、送布牙高度引起的滞料,则可将送布牙高度调整为1mm(0.2mm)。线的张力太弱时,我们应及时调整夹线张力强弱。包缝机简介 包缝机,俗称锁边机、包边机或轧骨车、拷毛机、拷边机、拷克机等。它采用针杆挑线,弯针勾线,形成包缝线迹。包缝机的使用解决了许多平缝机所不能完成的问题(因缝料在裁剪过程中会形成边缘散纱和松边现象,既影响缝制的牢固又不美观),而且有包边和包缝功能。它应用于针织、服装、内衣、鞋、T恤衫、丝绸、化纤等,是缝制业不可缺少的设备。包缝机根据其缝纫线迹可分为二线接头包缝机、三线包缝机、四线联缝机和五线平包联缝机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