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上传人:nu****n 文档编号:102838494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政策定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二、目的: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为农民建立起一种基本医疗保障机制,帮助农民减轻医药费用负担,从而提高农村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使农民群众能及时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三、意义:1、有利于农民用较低的费用,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2、有利于减轻患重病农民的经济负担。3、有利于大多数农民在乡镇、村两级卫生机构就近就医,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4、有利于卫生资源流向农村卫生机构,提高乡镇、村基层卫生组织服务能力。5

2、、有利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有效保护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保持社会稳定。四、政策内容l 筹资办法:在县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具体筹资由乡镇政府牵头、村委会组织,以村委为单位收取每户应参合资金,并及时给参合农户开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基金交款专用收据。l 2014年筹资标准为: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在2013年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32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原有120元的补助标准不变,对200元部分按照西部地区80%和中部地区60%的比例安排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农民和城镇居民个人缴费标准在2013年的基础上提高20

3、元,全国平均个人缴费标准达到每人每年90元左右。个人缴费应在参保(合)时按年度一次性缴清。补偿:(一)门诊补偿1、普通门诊补偿实行“按比例,每日限额,年度封顶”的方式进行补偿。即参合农民在本村或本乡指定的新农合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可补偿门诊医药费(凭电子处方)按比例给予补偿,每日发生的门诊医药费补偿限额为10元,每人每年补偿封顶线为200元(含一般诊疗费补偿)。2、一般诊疗费补偿参合农民在本乡镇卫生院门诊、村卫生室就诊(凭电子处方),一般诊疗费标准为每门诊人次(一个疗程和三日内同一病人诊疗只算一人次)10元。其中,个人自费3元,新农合基金补偿7元(从2011年8月15日开始执行);3、门诊重

4、症慢性病补偿对符合门诊重症慢性病(纳入的病种)管理的对象,每年集中审定,实行“定点、定比例、定额”即时补偿的管理制度,在年度费用控制标准限额内,按70%的比例予以补偿。(二)住院补偿1、普通住院补偿对政策范围内的费用,按不同医院级别和不同住院例均费用水平分别设置起付线及补偿比,实行“分段、分比例”方法进行补偿,年度封顶线100000元。2、住院单病种补偿 3、重大疾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补偿 4、大病补充补偿各项补偿的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都不同,乡镇级、县级、县以上、异地就诊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也各不相同。因特定情况而定。五、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存在的问题1.仍有少数农民参合积极性不高

5、,参合率有待提高2012年国家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农合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8年实现了全面覆盖,参合人口数从试点初期的0.8亿,逐年稳步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参合人口达到8.12亿人,参合率达到95%以上。尽管如此,我国部分地区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的农民在参合后由于种种原因又选择了退出。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农民对新农合始终抱着观望的态度。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民人数约为 9亿人 ,占全国总人数的60以上,未参加新农合的农民人数仍不容忽视。2. 筹资机制不稳定,筹资困难,筹资水平低u 缺乏具体的筹资政策u 政府筹资水平和经济发展不协调3. 存在受益面窄

6、,保障力度不够的问题 4.医药费报销比例过低,报销范围小,报销手续烦琐u 报销比例偏低。u 医药费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制定不科学。u 报销手续太繁杂。5.政策标准不够完善引发混乱6. 政府和集体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u 政府承担筹资责任不够,出资额偏低u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起步晚,制度不够完善,政府投入资金不足u 在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调控方面,政府责任缺失7. 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u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 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 缺乏规范化运作, 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 缺乏民主管理

7、制度。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管理不透明,报销资格审核过于繁琐,都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使得老百姓感觉报销难,也不能保证医疗资金的合理使用,甚至会造成医疗资源的很大浪费。u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 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8.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迄今为止,我国都没有一部全面调整农村医疗保障社会关系的法律,而且,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中,势必会产生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法律制度的欠缺,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合作医疗的对象不明确、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不稳定、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法律的缺失,也使中央职能部门间出现政策不协调的现象,如各部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

8、医疗筹资的看法不一致。六、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对策1.我国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如在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可考虑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中等发达地区建立强制性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模式,在欠发达地区建立社区性合作医疗制度等。2.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制建设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立法宜采取“一法为主”型的总分结构,即制定一部统一的综合性的法律,如农村医疗保障法,对农村医疗保障法的目的、调整对象、农村医保的基本原则、保障种类,保障资金的来源、筹集方式,保障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以及法律责任等做出概括性规定,以此来统领相

9、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和地方规章等单行法规和配套法规。3.积极拓展筹资渠道, 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1)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新农合筹资的投入力度(2)在地方资金配套中省级财政比例应提高,减轻基层财政负担。(3)探索强制参保的原则,多渠道筹资,提高资金筹集的稳定性和效率。4.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和运行(1)制度设计方面第一,逐渐扩大新农合的保障范围。提高门诊补偿水平。要把影响农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纳人保障范围。第二,调整补偿标准,合理补偿医疗费用,解决补偿水平低的问题。应本着“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住院医疗费用的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报销)比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

10、调整第三,简化报销程序。(2)制度运行方面第一,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设置;二是明确人员编制,加强人员培训;三是明确办公经费来源及各项经费标准,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5.明确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定位,增加支持力度政府在医疗保障的建立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推卸的主导责任,在农村医疗保障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在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给以一定的支持和优惠,逐步建立起各级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共同投入、风险共担的机制。(1)规范和监管农村医疗市场。要规范农村医疗市场,营造一个公平有序、适度竞争、兼顾各方利益的市场环境。(2)加速对合作医疗的立法。

11、政府对农村医疗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应建立在法制化的基础之上。(3)改变农村医疗市场的“软环境”,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4)逐步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入力度。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u 让农民熟悉新农合的政策、作用和意义。第一,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走村进户把道理讲清;把政策宣传与服务指导相结合,使新农合政策深入人心。第二,采取多种形式,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电视、电台以及纸质媒介进行大范围的充分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新农合”,认识到“新农合”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好处。u 充分赋予农民知情权、管理权与监督权,让政策透明化,努力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让农民群众抛开心中的疑虑,自觉自愿进行投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