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2763665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8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文案(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平板显示行业分析报告20XX5月34 / 34目 录第一章 行业管理体制41.1 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41.2 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4第二章 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情况62.1 平板显示行业概况62.1.1 平板显示行业简介62.1.2 平板显示行业结构82.1.3 国际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92.1.4 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02.1.5 真空薄膜材料在平板显示行业中的应用112.2 ITO 导电膜玻璃行业发展情况132.2.1 行业发展概况132.2.2 行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142.2.3 ITO导电膜玻璃的主要应用方向162.2.4 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182.3 视窗

2、薄膜材料行业发展情况242.3.1 行业发展概况242.3.2 行业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242.3.3 视窗薄膜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252.4 进入ITO导电玻璃和视窗薄膜材料行业的主要障碍262.4.1 技术壁垒262.4.2 市场壁垒262.4.3 专业的管理和控制经验272.4.4 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能力272.5 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27第三章 上下游行业简况283.1 上游行业283.2 下游行业29第四章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94.1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294.1.1 产业政策积极支持294.1.2 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294.1.3 产业

3、转移带来发展机遇304.1.4 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较低304.2 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314.2.1 企业规模偏小,行业整合势在必行314.2.2 自主配套落后,产业利润受到挤压32第五章 行业技术水平及经营特征325.1 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325.2 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335.3 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335.3.1 行业的周期性335.3.2 行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33第一章 行业管理体制1.1 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目前,国平板显示行业基本上遵循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平板显示行业宏观管理职能主要由国家发展

4、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商务部承担,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国家通过不定期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等,对本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平板显示行业涉及众多行业部门,上、中、下游企业根据其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分别参加不同的行业协会。一般本行业企业选择参加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本公司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的会员单位。液晶分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平板显示学术大会,同时每年举办技术培训、行业信息交流等活动。1.2 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平板显示行业是支撑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产业带动性强,辐射围广,对整个

5、信息产业升级转型、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平板显示行业的价值体现为产业链的价值,产业链的完善取决于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配套能力。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支持平板显示行业特别是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将平板显示列为62 项优先主题之一,要求“建立平板显示材料与器件产业链”。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 年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 年度),将“大屏幕液晶显示(TFTLCD)、等离子显示(PDP)、场致发光显示(FED)、硅基液晶(LCoS)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

6、、数字光学处理(DLP)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作为信息产业当前应优先发展的20 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之一予以鼓励,突出了新型显示器件在信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征求意见稿),均将“新型显示器件及其关键件”作为信息产业的鼓励类项目。国家发改委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中,要求“积极支持数字电视、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为此,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于2007 年12 月6 日发布了关于继续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73038号)

7、,要求重点支持平板显示器件关键配套材料及生产设备的产业化,提高国配套能力,以完善新型平板显示器产业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我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原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要求“重点发展液晶、等离子、有机电致发光和投影等显示器件”以及“新型显示器件材料技术”,并将“TFT-LCD、PDP、OLED 等平板显示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作为重点发展的重大项目。2009 年4 月15 日,国务院正式发布2009 年2011 年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振兴规划明确提出“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九个重点领域,完成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

8、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三大任务”。九个重点领域涵盖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其中,包括: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国家安排引导资金和企业资本市场筹资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与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并举,逐步掌握显示产业发展主动权。充分利用全球产业资源,重点加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努力在新型显示面板生产、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玻璃基板制造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在国家大力支持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该行业发展的政策,并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

9、区三大产业聚集区,有效促进了平板显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第二章 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情况2.1 平板显示行业概况2.1.1 平板显示行业简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容日益丰富多彩,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显示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CRT)器件来说,平板显示(FPD)器件具有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无辐射等优点,平板显示技术已成为显示技术发展的方向。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器(LCD,一般又分为TN/STN/TFT三种类型) 、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发光二

10、极管显示器(OLED) 、真空荧光显示器(VFD) 、投影显示(LCOS)器等。其中,LCD、PDP、OLED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三大主流平板显示技术。LCD、PDP、OLED 因各自技术特点不同,在应用上各有传统优势领域,但由于各自技术的发展,也在很多领域里产生了竞争。目前LCD 技术相当成熟,目前和将来相当长的时间最主要的平板显示器件;PDP 是大尺寸(指大于10.4 英寸)显示的主流产品;OLED 技术正趋于成熟,商品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具有光明和广泛的市场前景,但目前集中在中小尺寸(指界于1-10.4 英寸之间)市场。OLED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超薄、低功耗、无视角限制、响应速

11、度快、工作围宽、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显示等诸多优点,因此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是未来社会最理想的显示器。同时,由于OLED具有可大面积成膜、功耗低以及其他优良特性,OLED还是一种理想的平面光源,在未来的节能环保型照明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OLED 的研发和产业化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都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扶持。科技部将OLED 产业发展列入863 计划,为OLED产业发展研究向成果转化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国家发改委在2009 年2 月颁布的关于组织实施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加强“OLED 面板及模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12、建设;加强“OLED 配套件及材料(玻璃基板,发光材料,滤光片,光刻和蒸镀用掩膜板,封装盖等)”的建设。工信部的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也支持开展OLED 技术开发,提升国元器件材料的基础研发和配套能力。然而,全球OLED 产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国在OLED 产业化方面,尚处于技术的导入期和发展期,2008 年10 月,维信诺公司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OLED 生产线在XX投产,同年,虹视通过收购国ORION OLED 公司,成为国第二家OLED 生产企业,另外彩虹()平板显示技术公司OLED的量产线也在积极筹备之中。我国OLED 产业化才刚刚开始,OLED 的关键材料产业也才刚刚起步,OLED 的产

13、业链还不健全,国产化配套率还不到20%。相对于LCD 液晶显示技术,OLED 并不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分子材料寿命、良品率较低、成本高、很难实现大尺寸等。面对LCD 的产业化,OLED的发展还是略显稚嫩。TFT-LCD 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且技术仍持续在进步中,成本也不断降低,这些都不是从实验室走出来仅仅十来年的OLED 能够在短期比得上的。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OLED 尚还无法完全取代LCD。首先,LCD 还拥有着强大的市场,而OLED 作为刚推出的一项技术,是无法在短时间占领LCD 目前所控制的市场份额的。对于国平板显示行业,这两年正在大力投资高世代TFT-LCD 线,这些高世代T

14、FT-LCD 每条线投资都在上百亿元以上,要收回这些投资,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这也预示着TFT-LCD 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重要的份额。其次,目前OLED 寿命相比LCD 要短一半。最为关键的是,OLED 产品特别是大屏幕产品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这导致生产成本高,并且整个产业链也未完全发育起来,产品价格自然也就比LCD 要高出许多。综上,OLED 作为一种新型的平板显示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但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显示器件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都有各自的服务领域和用户群。因此未来市场中哪种产品能成主流,既决定于产品性能也取决于产业链成熟度及相应企业的市场策略。

15、2.1.2 平板显示行业结构平板显示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涉及的环节众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如下图所示。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上游材料的提供,配套能力决定FPD 行业竞争力。以LCD 为例,其产业链上游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ITO 玻璃、背光模组、驱动IC 等的配套能力,就是构成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受到液晶显示器市场周期的影响,LCD 市场价格时常处于波动之中,因此竞争的关键还在于成本,成本中比例最高、弹性最大的就是上游材料,约占60-70%。而平板显示上游材料市场和技术高度垄断,在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高,达30%以上。2.1.3国际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

16、趋势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稳步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Display Search公司的报告2,2005 年全球平板显示领域的销售收入达到了740 亿美元,与2004 年相比增长了20%,其中LCD为600 亿美元,占80%以上。据中国电子报报道,20XX全球平板显示领域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154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从产品市场看,LCD、PDP、OLED面板等市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LCD面板在整个平板显示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市场份额维持在80%以上。LCD的发展也迫使PDP走向成熟。2007 年,等离子电视整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22%,达到1,100 万台;而到2012 年将达到1,800 万

17、台的规模。迫于液晶电视的压力,等离子电视面板的技术在2006 年到2008 年间快速成熟。同时,电视也将成为OLED增长的驱动力。目前,OLED主要应用在手机和MP3 上,随着OLED被索尼、东芝、三星等日厂商应用到电视上,市场将快速扩大。在未来几年,由于电视尺寸大部分集中在大尺寸上,因此电视将成为OLED未来产值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2008 年全球OLED整体营收高达6 亿美元,预计到了2015 年将成长到55 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373。从竞争格局看,日本、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平板显示产业聚集地,形成了以索尼、三星、LG 电子为代表的著名平板显示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当前,上述国家

18、和地区的平板显示企业均加强了整合力度,彼此之间除了竞争之外还存在着相互投资、相互供应和相互结盟的合作关系,如:国三星与日本索尼共同投资建立工厂以扩充LCD 面板产能;国的LG-飞利浦向日本的东芝供应液晶电视面板;两大国面板厂商三星与LG-飞利浦结盟形成KDIA(国显示器产业联盟)等等。从产业分工看,中国大陆无疑将成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模组制造基地。在全球围,平板显示行业的主要企业都在积极与下游整机厂商合作,以增强竞争实力;而整机厂商为了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也愿意与上游企业合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液晶模组项目合作成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的最好方式。由于中国大陆制造成本相对低廉,全球平板电

19、视模组制造开始向中国大陆聚集。目前在中国大陆生产的平板电视模组占到全球六成左右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12 年,全球80%以上的液晶模组产能将转移到中国大陆。2.1.4 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全球平板显示器的生产线已经开始向中国大陆集结转移。在20 世纪80 年代初,从TN-LCD生产线开始,我国就开始陆续引进LCD生产线。目前我国已有TN-LCD生产线超过100 条,STN-LCD生产线40 多条,TFT-LCD生产线近10 条。截至目前,我国的LCD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25%,其中TN/STN-LCD的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在TFT-LCD方面,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自

20、主创新,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产业技术,拥有五条四点五代生产线、两条五代生产线以及在建的三条六代线。目前,我国大陆TFT-LCD面板占业界出货量的2%。随着国技术的发展和产能的有效释放,未来几年TFT-LCD面板的出货量将有望得到大幅提高。PDP方面,长虹、彩虹等几家企业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拥有数项专利技术。在OLED方面,在部分领域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专利171 项5。目前,以、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为龙头的珠三角地区和以、XX、为主的环渤海区域,已经成为国平板显示产业的重要聚集区,也是全球液晶后工序模块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配套产业聚集区,多以世界级的日、台合资企业为主,形成了规模庞大而

21、相对完整的平板显示中下游产业链。但总的来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仍处于培育期,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和制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是我国的平板显示企业规模太小,不能适应平板显示产业“高投入、大规模”的产业特征。二是我国境的融资环境还不完善,不能适应平板显示产业的“高投入、长周期”的投资组织模式。三是研发投入不足,缺少核心专利技术。四是产业链不完善,大部分关键基础材料和设备依赖进口6。虽然国在TN/STN-LCD 材料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大的突破,但在TFT-LCD领域才刚刚起步,基本是空白,当前5 代线所用的材料绝大多数采用国外或我国地区的产品。化学材料、靶材、液晶、玻璃、背光模组、滤光片

22、和驱动IC等,基本依靠进口。占平板显示行业产值60-70%比重的关键基础材料是行业中拥有30%以上利润的关键环节,而国的供应配套能力极其缺乏,这是我国平板显示产业链的严重缺失。平板显示产业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特别是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竞争。要实现平板显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综合性政策支持,尽快提升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综合供应能力,以培育和建立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竞争力。鉴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政策,重点支持平板显示器件关键配套材料及生产设备的产业化,以提高国配套能力,形成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1.5 真空薄膜材料在平板显示行业中的应用真空薄膜材料(包括IT

23、O 导电膜玻璃、视窗薄膜材料等)是平板显示行业的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真空薄膜材料的定义薄膜材料是人们采用特殊的方法,在本体材料的表面沉积或制备的一层性质与本体材料完全不同的物资层。真空薄膜材料是指在真空环境下,运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或电子束真空蒸发技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方法制备的薄膜材料。薄膜技术是三大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半导体产业、平板显示产业和光电产业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此,薄膜材料和薄膜技术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真空薄膜材料的制备真空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技

24、术。A、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是利用物理过程,实现物质从源物质到薄膜的可控的原子转移过程。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有:真空蒸发技术,二极溅射、射频溅射、反应溅射和平面磁控溅射技术,离子束技术等。B、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是利用气体电离后的先期反应物,通过原子、分子间化学反应的途径生产固态薄膜的技术。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有: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激光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在上述的真空薄膜技术中,真空蒸发技术、平面磁控溅射技术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由于稳定性、可控制性

25、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被广泛应用于产业化生产中。真空蒸发技术主要应用于光学薄膜的制备;平面磁控溅射技术由于膜层结合力强、均匀性好等因素,主要应用于大面积薄膜沉积,例如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建筑用低辐射玻璃产业;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则多应用于半导体产业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等。平面磁控溅射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工艺技术最稳定、成熟的薄膜沉积技术之一,在真空环境下,利用低气压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使气体和沉积原子激活和部分电离,产生荷能电子、离子和高能量的中性原子,带电的离子在电场中加速后,具有一定的动能轰击靶材,入射的离子与靶表面原子在碰撞过程中使后者溅射出来,沉积在基片上,在基片上形成厚度从几个纳米到几个微

26、米之间的物质层薄膜材料,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能及其他物理性能,改变或提升材料的功能。电子束蒸发技术是指在真空环境,被电场加速到510kV 的电子束打到待蒸发材料的表面,使其融化蒸发,最终在基片上凝结以形成薄膜,从而改变基片表面物理性能的技术。平面磁控溅射技术和电子束蒸发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A、真空下制备薄膜,环境清洁,膜不易受污染,可获得致密性好、纯度高、膜厚均匀的涂层;B、膜材和基体材料有广泛的选择性,薄膜厚度容易进行控制,可以制备各种不同的功能性薄膜;C、膜与基体附着强度好,膜层牢固;D、不产生废气、废水,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E、电子束真空蒸发技术可以实现低温多层光

27、学薄膜沉积,较容易在PET、PMMA、PC 等有机材料上获得。真空薄膜材料在平板显示行业中的应用平板显示产业的许多上游关键基础材料都是与真空薄膜材料和薄膜技术紧密相关的,例如:ITO 导电玻璃、彩色滤光片、背光模组材料、增亮膜、手机面板材料、PDP 等离子电视中的电极MgO 保护膜、PDP 屏幕表面防辐射薄膜、新型OLED 显示器中的各个电子空穴、传输层及电极等等,都要采用薄膜材料。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等对薄膜材料和薄膜技术有着相当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在资金、人才、设备、市场等方面有着传统优势,在产业化发展中,左右发展方向、制定战略、控制市场、掌握标准

28、,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国,在真空薄膜材料产业化方面,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TN/STN-LCD的ITO 透明导电玻璃90%以上都是在国生产,另外在光学镀膜、装饰镀膜产品以及硬质薄膜产品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产品都还是真空薄膜的普通产品,对于像应用于半导体中、TFT-LCD 中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薄膜材料和技术,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研发能力,更谈不上进行产业化生产,所有技术目前还只能依赖于国外。2.2 ITO 导电膜玻璃行业发展情况2.2.1 行业发展概况ITO 导电膜玻璃是在钠钙基或硅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础上,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铟锡(通称ITO)薄膜加工制作

29、成的。ITO 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明导电性能的金属化合物,具有禁带宽、可见光谱区光透射率高和电阻率低等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平板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特殊功能窗口涂层及其他光电器件领域,是目前LCD、PDP、OLED、触摸屏等各类平板显示器件唯一的透明导电电极材料。作为平板显示器件的关键基础材料,其随着平板显示器件的不断更新和升级而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1954年,G.Rupprecht首次发现了一种掺杂的ITO透明导电膜;1968年,Philips公司发现了电阻率为210-4cm的ITO导电膜,此时的ITO导电膜玻璃还处于研究的萌芽状态。20世纪70年代,ITO导电膜玻璃开始应用于液晶显示行业,实

30、现了产业化生产,从而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ITO导电膜玻璃主要应用于电子表、计算器、计时器等TN-LCD;20世纪90年代,ITO导电膜玻璃开始应用于STN-LCD,为手机、笔记本电脑、PDA等配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彩屏手机和触摸屏产品的兴起,ITO导电膜玻璃除应用于TN-LCD、STN-LCD以外,开始应用于OLED、触摸屏等诸多类别的产品领域。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能够提供LCD用ITO导电膜玻璃的生产厂商只有美国Donnelly、AFC、瑞士Balzers及日本少数几个厂商。随着LCD行业快速发展对导电玻璃需求量的增大,德国Leybold、日本真空、美国A

31、FC开始推出商业化的导电玻璃生产线,国、中国地及地区在90年代开始生产导电玻璃,并成为导电玻璃市场发展最快的区域。ITO导电膜玻璃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LCD显示器的兴起至今已经历了30多年的历程,并从过去只能生产高电阻、小尺寸、普通表面、黑白显示的产品,发展到了现在能够生产低电阻、大尺寸、抛光表面、彩色显示的产品。近年来,随着手机彩屏化和液晶显示器件的普及应用,以低电阻(面电阻率10/以下)、低表面缺陷、超薄基板玻璃为代表的中高档ITO导电膜玻璃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2.2.2 行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真空镀膜技术主要有平面磁控溅射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真空蒸镀技术、卷绕镀膜技术等技术类型。化

32、学气相沉积技术主要应用于制造半导体产品中的薄膜材料;真空蒸镀主要用于光学薄膜的镀制;卷绕镀膜技术主要应用于在PET塑料、橡胶等柔性基板材料上的镀膜;比较而言,平面磁控溅射技术的工艺控制性好、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并可在大面积的玻璃基板上均匀成膜,因此,该工艺在玻璃上的镀膜应用最为广泛,国际上工业化生产ITO导电玻璃大多采用此工艺。本公司生产ITO导电膜玻璃采用的是平面磁控溅射技术,而且已经有多年的平面磁控溅射镀膜经验,技术水平一直保持国际先进、国领先的优势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ITO导电膜玻璃的主要生产技术已经步入成熟期,但因其下游显示器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ITO导电膜玻璃的技术革新仍在持续

33、之中。目前,国ITO导电膜玻璃行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低电阻ITO镀膜技术ITO导电膜玻璃产品由普通TN/STN型向中高档TN/STN型发展,高档STN型产品主要为低电阻ITO导电膜玻璃,方电阻值通常低于10/,对ITO膜厚和表面缺陷的要求高,技术难度大。TN型和STN型LCD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侧电极通电时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有所差别。TN-LCD(Twisted Nematic-LCD)为扭曲向列型,当两侧透明电极通电时,液晶分子将入射光旋转90度。TN-LCD显示器是字符型液晶显示器,只能显示黑白色;由于无法显示细腻的字符,通常应用在电子表、计算器、简单的掌上游戏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

34、,市场需求相对稳定;STN-LCD (Super TwistedNematic-LCD)为超扭转式向列场型,当两侧透明电极通电时,液晶分子将入射光旋转180270度。STN-LCD有以下特点:点阵显示、大容量化、彩色化。STN由于显示比TN细腻,除了黑白显示之外,同时也支持彩色显示;多用于液晶电视、摄像机的液晶显示器、手机、掌上游戏机和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便携式产品。由于STN-LCD的点阵显示、大容量化的特点,相比较TN-LCD对ITO导电玻璃的要求也更高,主要表现在:玻璃基板表面微观平整度更高、面电阻更低、ITO膜层质量要求更严;因此需要增加对玻璃表面的研磨,对ITO膜的制备工艺要求也

35、更高。车载产品车载LCD是近年来LCD行业应用的一个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越来越普及,车上配置的LCD显示器件也越来越多,由于汽车属于耐用消费品,因此它对LCD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要求较高,尤其是高低温测试和耐冲击测试方面,因此对ITO基片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触摸屏用ITO镀膜技术用于触摸屏的ITO导电膜玻璃要求高电阻、高电阻均匀性、高透过率,其中方电阻值为500/左右,电阻均匀性达到10%以,制作难度大。此外,触摸屏还部分使用PET塑料等材料,在PET塑料上镀ITO膜则需要采用卷绕镀膜技术,技术要求也非常高。OLED用ITO镀膜技术OLED用ITO导

36、电膜玻璃对表面平整度和电阻有特殊要求,要求表面粗糙度(Ra)小于1nm,方电阻小于10/,对于带有金属膜(如Mo等)的ITO导电膜玻璃的方电阻则要求达到2/以下,制作难度非常大。低温ITO镀膜技术通常ITO镀膜是在玻璃温度为350左右的条件下进行,而在一些特殊基材或特殊要求时,必须采取专门的低温ITO镀膜技术,如彩色滤光片(CF)玻璃镀ITO膜时玻璃温度不能超过220。2.2.3 ITO导电膜玻璃的主要应用方向ITO导电膜玻璃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应用LCD 面板组件总厚度不到1公分,部包含二十多项材料及元件。不同类型LCD 所需材料不尽相同,但是基本结构类似,即:在2片玻璃基板(ITO导电膜玻璃)

37、夹着彩色滤光片、偏光板、配向膜等材料,灌入液晶材料,最后封装成一个液晶盒。ITO导电膜玻璃是LCD 面板的关键基础材料,约占LCD 面板材料成本的30%。ITO导电膜玻璃在触摸屏中的应用按感应原理触摸屏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4种,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是以电阻式和电容式为主,分别占整个市场的69%和26%。电阻式触摸屏面板因生产良品率高、成本较低,为目前消费类产品的主流技术。现以电阻式触摸屏为例,说明ITO导电膜玻璃在触摸屏中的应用。如图所示,电阻式触摸屏由上下两层透明电极组成,在两层透明导电极之间有许多细小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开绝缘。电阻式触摸屏的关键在于上下透明导电电

38、极材料,该透明导电电极材料主要用ITO导电玻璃构成,上部电极也可以有机薄膜(PET)为基板。ITO导电膜玻璃在OLED显示器中的应用OLED是一种新型的正在成长中的平面显示器,是一种在电流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复合后形成激子,由激子辐射衰减而发光的显示器件。OLED面板结构图OLED显示器需要ITO膜层作为透明的电极,其基本结构是首先在玻璃基板上镀制ITO膜层,然后再制作有机材料发光层。OLED用ITO导电玻璃联合应用了ITO导电膜玻璃方面的镀膜和抛光技术。另外,ITO导电膜玻璃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也有应用,如:ITO导电膜玻璃作为面发热体,通电后可以除冰霜,用于飞机挡风玻璃、飞机

39、眩窗、激光测距仪、潜望镜观察窗等;ITO导电膜玻璃正反面具有相反的红外线通过及反射性能,玻璃正面具有优良的红外线通过功能,衰减量极小,而反面又具有红外线阻挡反射作用,因而该玻璃具有优良的保温透光性能,已大量用于制造冷藏柜;ITO导电膜玻璃对微波具有衰减作用,可用于需要电磁屏蔽的场所,包括计算机机房、雷达屏蔽保护、微波炉视窗、PDP显示屏等;ITO导电膜玻璃作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透明导电电极,已得到大量应用。2.2.4 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定位,本公司的ITO导电膜玻璃主要应用在LCD(主要是TN/STN-LCD)、触摸屏方面,并在OLED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储

40、备。由于ITO导电膜玻璃与TN/STN-LCD面板、触摸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现以LCD、触摸屏的市场前景说明公司ITO导电膜玻璃的市场容量。LCD用ITO导电膜玻璃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TN-LCD是液晶显示器中最早上市的产品,如计算器、游戏机、普通仪表、电子钟表、小家电等。STN-LCD则为较高档的液晶显示器产品,如便携式电脑、电子记事本、翻译机、黑白显示手机、电子辞典、游戏机、办公设备、普通MP3、电子仪表等。TN-LCD和STN-LCD目前市场以工业品、专业化需求为主,生命周期普遍比较长,且价格便宜,工艺相对简单成熟,所以目前及今后都将具有稳定的市场。20XX中国及地区TN/STN

41、-LCD的产值为171.85亿元,预计20XX-20XXTN/STN-LCD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7.5%,具体增长情况如下图:从消费分布上来看,通讯终端是TN/STN-LCD应用的主要方向,20XX市场规模达到137.43亿元。其次是车载产品,20XX车载TN/STN-LCD应用达到15.41亿元。办公自动化产品、电子产品目前也是TN/STN-LCD应用的重点需求方向之一,20XX市场规模分别达到8.03亿元及4.95亿元。随着全球平板显示行业逐步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国厂商生存环境良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和国开始纷纷淡出TN/STN-LCD市场,而中国大陆和地区在这一市场的份额仍然大幅增长

42、,可以预计这一产业的转移仍将持续,中国大陆产业占全球比重的将不断提升。LCD的增长拉动了LCD用ITO导电膜玻璃的需求,国ITO导电玻璃不同的产品档次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低档ITO导电玻璃已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但高档STN型产品,主要为低电阻ITO导电玻璃(方电阻值通常低于30/,对ITO膜厚和表面缺陷的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和做过特殊处理的ITO导电玻璃(如作为钢化处理的ITO导电玻璃能提高手机屏的耐摔性),市场仍然供不应求,价格走势相对平稳。触摸屏用ITO导电膜玻璃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触摸屏作为一种新型人机交流界面,是典型的高科技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数字信息系统,从小型产品如手机

43、、PDA、数码产品、e-Book,到中型产品如车载导航仪、游戏机、家用电器、工控仪器,再到大型产品如公共查询系统、便携电脑、医疗仪器等都需要触摸屏产品。Display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XX全球触摸屏销售额达12.5亿美元,20XX全球触摸屏销售额超过23亿美元,到2015年,触摸屏产值将超过33亿美元8。其中,PND出货量到20XX将增长到6,800万个,2007-20XX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7.3%;20XX全球电纸书出货量为将近100万台,预计到20XX将增长至近3,000万台;掌上型游戏控制台的出货量预计将从20XX的4,940万台上升到20XX的6,350万台;在PND

44、、学习机等领域,由于触摸屏的巨大优势,目前渗透率就已经很大,至20XX应能接近100%9。在触摸屏应用产品方面,手机、个人导航设备(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PND)、笔记本电脑、车载GPS导航仪为主要市场,其中手机是最主要应用。消费电子产品人性化界面设计愈演愈烈,为满足方便性诉求,将大量使用触摸屏。预期在未来几年消费电子产品对触摸屏的强劲需求态势有增无减,将带动触摸屏市场持续增长。A、手机市场3G时代,随着手机视频等应用的普及,用户对触摸屏手机的需求将会大增,手机是目前及将来触摸屏应用的最大市场,特别的iPhone手机的推出,带动了手机使用触摸屏面板的高潮。以20

45、XX为例,全球手机出货量约为12.50亿台,假设按30%的手机装载触摸屏,那么将有3.75亿台手机需要触摸屏。目前手机触摸屏以2.2”为主流,通常14”16” 尺寸的触摸屏用ITO导电玻璃可切割成28片2.2”尺寸,这样则需要1,400万片触摸屏用ITO导电玻璃。随着3G通讯的不断推广,触摸屏在手机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触摸屏手机未来三年的出货量年均增长率可达33%,20XX达到4.5亿部10。而全球手机的80%左右都在中国大陆生产,因此国对手机用触摸屏及其关键配套材料ITO导电玻璃供应需求的本土化也是非常迫切的。B、个人导航设备(PND)市场20XX全球PND出货量约为4,800万台。预计到2

46、0XX全球PND出货量将超过8,000万台。由于14”16” 尺寸的触摸屏透明导电玻璃可切割成15片PND所需要的尺寸,那么可以算出20XXPND上需触摸屏透明导电玻璃约590万片。C、笔记本电脑市场20XX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为1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上装载触摸屏已经在日本、市场上出现,由于其成本较高,不会有在手机上那么高的比例。根据IEK预测的笔记本电脑市场情况,20XX估计20%的笔记本电脑需使用触摸屏,则触摸屏透明导电玻璃需求约3,000万片D、车载系统、GPS导航仪市场Strategy Analytics 全球汽车电子研究服务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汽车人机界面(HMI)技术:语音识

47、别和触摸屏具有显著的领先优势”。报告指出,虽然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处境艰难,但是支持免提和导航功能的新人机界面(HMI)技术,仍会给汽车制造商带来新的商机。Strategy Analytics 预测语音识别技术和触摸屏市场规模在2015年将达到29亿美元。20XX全球GPS导航仪出货量约为1,500万台。到20XX需触摸屏ITO导电玻璃约为200万片左右。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仅触摸屏在手机、PND、笔记本电脑、车载系统和GPS导航仪上的应用,20XX全球共需要触摸屏用ITO导电玻璃近4,500万片。加上公共查询系统、工控仪器、医疗仪器和游戏机等方面的应用,这些方面需要的触摸屏面积更大,因此预测20X

48、X整个触摸屏用ITO导电玻璃的市场容量将在8,500-9,500万片左右。OLED等其他方面的需求预测ITO导电膜玻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是目前新型平板显示器件透明电极的唯一材料,除应用于LCD外,也能应用于OLED、PDP等其他FPD终端产品中。OLED市场的成长空间主要来自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开始被大量使用在手机或者是个人媒体播放器上,包括了诺基亚、三星、SonyEricsson等手机大厂,也都不断推出采用AMOLED屏幕的手机产品,未来,一旦技术愈来愈成熟之后,AMOLED可以使用在笔记型电脑、液晶电视等大尺寸屏幕上,市场将会高速成长11。预计到2015年,L

49、CD面板年出货规模将达到7.48亿片,OLED面板则可望增长至7.15亿片12。由此,ITO导电膜玻璃在OLED市场也将有广阔的前景。随着平板显示行业的深入发展,ITO导电膜玻璃行业正面临新兴市场带来的增长机遇。ITO 导电玻璃作为平板显示器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仍将是低表面电阻或高表面电阻、高表面品质、多种材料基板、新成膜技术、特殊性能膜层等方面,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平板显示器行业的需要。2.3 视窗薄膜材料行业发展情况2.3.1 行业发展概况视窗薄膜材料指的是利用真空镀膜技术,在玻璃、亚克力、PC、PET等基材上形成铝、镍、铬等金属合金纳米涂层和多层氧化物涂层,从而制成的真空薄膜材料

50、。该种薄膜材料具有彩色、明亮、防脏污、金属质感、易蚀刻的特点,除增加电子产品的观赏性外,最主要是具有可触摸、防止电磁干扰、电磁屏蔽保护、高透减反、屏幕保护等多种功能,正因为具备这些功能,使手机、MP3、MP4、数码相机等使用视窗薄膜材料成为一个趋势。以手机面板为例,目前市场上手机的液晶防护屏有两种基板,一种是表面经强化处理玻璃基材,另一种是PC或亚克力(PMMA)或PE基材。以上两类基材作为彩色液晶显示屏的保护屏,都存在反射率高的缺点。因为未经处理的保护屏界面至少有4.2%的反射率,在强光(如太)的照射下,其反射光的强度会严重降低显示器图像对比度,因此对保护屏的表面镀反射率小于0.5%的减反增

51、透膜,将大大提高显示器在强光背景下的清晰度。三星手机在业界的崛起,与其对视窗薄膜材料的重视是分不开的。20XX,三星率先在手机领域率先应用了多项真空镀膜产品,如增透膜、绝缘膜、屏蔽膜、金属化膜等,满足了不同客户的特性需求,其市场占有率一跃成为手机业界的第三名,并在20XX成功超越Motorola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制造商。目前全球80%的手机在中国大陆生产或组装,将为国手机面板视窗薄膜材料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市场需求。2.3.2 行业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视窗薄膜材料的核心技术仍然是真空薄膜技术,又可分为真空蒸发镀膜技术和平面磁控溅射技术。国目前从事手机面板和触摸屏用视窗薄膜材料的企业大多数规模小、工艺

52、水平不高,与手机厂家的配套开发能力不强,绝大部分高端配件产品依赖进口或合资企业。XX美泰在该领域目前处于国领先地位,产品成功进入世界手机三强Nokia、Motorola、Samsung配套供货商围,20XX公司在PC片上开发出了高透过率光学膜,不仅顺利通过了公司的供货认证,而且成功与Hi-PINTERNATIONAL LIMITED配套生产美国RIM公司的Blackberry产品。拥有专业生产经验和突出的客户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未来视窗薄膜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在新产品方面,重点发展面板功能性镀膜材料,如手机触摸屏与面板装饰一体化(Motorola Lido,iPhone等

53、)、磁控镀膜方法镀制减反膜面板材料(PMMA、PC、PET)、磁控方法镀绝缘膜面板材料(Nokia N系列)以及防指纹薄膜等。在新技术方面,重点发展新型低温气相沉积技术及装备,研制新型磁控溅射、离子镀膜、PECVD设备及其复合装备,并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纳米级多元多层复合涂层材料及工艺技术等。2.3.3 视窗薄膜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目前,公司的视窗薄膜材料主要应用在手机面板和触摸屏面板上,手机面板和触摸屏面板的市场发展将为视窗薄膜材料创造良好的市场需求。随着通讯市场的迅猛发展,视窗薄膜材料在手机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手机LCD保护屏需要镀增透膜以保证LCD的亮度和可视效果,WIFI

54、无线技术功能在手机的应用需要手机表面的绝缘镀膜等等。近年来手机市场迅猛发展,手机面板市场对视窗薄膜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长。iPhone手机的出现,以及3G时代的来临,对触摸屏在手机上的应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既促进触摸屏行业的发展,也刺激了手机市场的新需求。中国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国,80%以上的手机在大陆地区生产,世界手机行业的前三强Nokia、Motorola、Samsung均把生产基地建在中国,这就对国手机材料厂商的配套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手机功能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开发周期大大缩短,音乐手机、智能手机、高像素拍照手机、触摸屏手机、游戏手机、商务手机等层出不穷,对手机和触摸屏视

55、窗薄膜材料提出了较高的市场需求。2.4 进入ITO导电玻璃和视窗薄膜材料行业的主要障碍ITO 导电玻璃和视窗薄膜材料属于高技术含量、超精细加工产品,其行业具有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特征。尽管目前市场已进入完全竞争阶段,但行业进入壁垒仍然较高。2.4.1 技术壁垒ITO 导电玻璃、视窗薄膜材料的生产工艺复杂,进入本行业不仅需要一批具有真空镀膜、光电子、光学、光机电一体化等方面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术人才,以及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管理团队,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人员进行不断的技术更新和工艺技术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同时还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改造,此外对技术工

56、人的熟练程度也有较高要求。目前,只有行业的主流厂商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快速开发出高品质的新产品,并率先占领市场,这对后进入的企业构成较高的技术壁垒。2.4.2 市场壁垒由于ITO 导电玻璃和视窗薄膜材料是生产LCD 面板、触摸屏、手机面板等的关键基础材料,并非终端消费产品,其直接客户大都是专业化的面板厂家或触摸屏厂家,因此难以通过广告等常规营销手段在短期建立市场品牌,下游企业对材料产品的质量认同只能建立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同时,平板显示行业下游企业仍然是日本、国、等地的著名企业,如Panasonic、Motorola、Nokia、Sony、Samsung、EEL

57、Y 等,为他们提供配套是国材料供应商的追求,也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成熟企业的标志。为这些厂商配套必须经过多年的积累、多轮的考核,包括产品质量、环保、员工利益保护等方方面面,一般企业很难进入,同时下游厂商为商业秘密等多方面考虑,一旦确定供应商后将形成较稳固的供应关系,不会轻易改变,于是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市场壁垒。2.4.3 专业的管理和控制经验生产高品质ITO 导电玻璃和视窗薄膜材料的核心要素包括精良的生产装备、精细的现场管理和长期的技术经验积累。这些装备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要精确控制相关技术参数,而且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产品技术管理能力和精细的现场管理水平,需要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生产经验

58、。唯其如此,才能保证产品合格率达到较高水平。产品合格率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单位成本的高低,是影响ITO 导电玻璃和视窗薄膜材料生产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达到一定的产品合格率,企业才能实现盈利,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持续发展。2.4.4 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能力目前行业已经形成几家领导级厂商,与下游企业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合作关系,中小企业参与竞争较为困难,新进入者必须建成高起点、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装置才有立足之地,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求较高。同时,下游企业特别是高端客户凭借其良好的市场形象和较强的市场控制能力,往往要求材料供应商提供较长时间的货款回笼期,导致生产经营周转需要占用

59、大量的流动资金。另外,后续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同样需要持续的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因此,投资本行业的厂商必须具备较强的筹资能力,中小投资者进入存在一定的资金壁垒。2.5 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ITO 导电玻璃和视窗薄膜材料属平板显示行业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系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利润率在30%以上。另外,近年来,下游强劲的市场需求也保证了上游材料行业较高的利润水平,一方面使优势企业借机做强做大,提升技术开发能力和应用水平,另一方面也使许多中小企业在行业得以生存。由于规模、成本、技术、品种结构及管理方面的差异,行业企业的利润水平存在较大区别。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能够生产高质

60、量、高附加值产品且规模化经营的企业,盈利能力稳定,利润水平较高。中小规模企业必须走专业化和精细化道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才能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以普通产品生产为主,又没有规模优势和持续开发能力的企业,不仅不具备为主流厂商配套的资格,甚至只能在市场竞争中逐步退出市场。第三章 上下游行业简况3.1 上游行业ITO 导电玻璃的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超薄浮法玻璃和ITO、Si、Ti、Nb 靶材的供应商。目前上游原材料主要供应商情况如下表:视窗薄膜材料的原材料主要包括PMMA/PET/PC、靶材等,目前其主要供应商情况如下表:从整体上看,上游行业基本属于竞争性行业,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均能

61、获得稳定的供应,公司也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3.2 下游行业ITO 导电玻璃和视窗薄膜材料的直接下游企业主要是LCD 面板、触摸屏面板,以及手机面板的生产厂家,并通过其最终与众多的平板显示产品配套。下游行业对ITO 导电玻璃和视窗薄膜材料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他们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平板显示产品在人民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市场空间正在逐步扩大。平板显示下游行业的发展促进了ITO 导电玻璃等平板显示关键基础材料的发展,而平板显示关键基础材料的发展,将从根本上促进平板显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平板显示行业的结构

62、调整,从而增强平板显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第四章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4.1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4.1.1 产业政策积极支持平板显示行业是支撑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产业链长,对下游产业带动性强,辐射围广,对整个信息产业升级转型、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平板显示行业的价值体现为产业链的价值,产业链的完善取决于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配套能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支持平板显示行业特别是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发展。4.1.2 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国平板显示产业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 年全球平面显示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

63、154 亿的历史新高,由于平板显示技术与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平均年复合成长率预计将达到19%,2015 年全球整体FPD产业产值将达到1,480 亿美元,其中TFT-LCD面板产值将达1,337 亿美元,发展空间广阔。具体到ITO导电玻璃和视窗薄膜材料的市场需求。4.1.3 产业转移带来发展机遇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降低本土制造成本高带来的产品竞争力减弱的影响,以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为代表的第二次全球产业转移进程加速发展,中国大陆依托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较高的技术人才储备,吸引了包括中芯国际、LG.PhilipsLCD、三星电子、AMD、NEC、SHARP 等一大批企业,迅速形成了以京津、长三角以

64、及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的全球重要的IC 制造、封装测试和FPD 显示配套面板等生产基地,为引进、培育和发展FPD 完整产业链,尤其是产业核心技术与材料,如玻璃基板、ITO 导电玻璃等,增强本土企业在关键技术和配套方面的整体实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1.4 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较低作为生产FPD 面板的关键基础材料,ITO 导电玻璃和手机面板视窗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和扩展性。随着平板显示技术升级和逐步普及,LCD 面板、PDP 面板、OLED 面板以及触摸屏面板等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长的生命周期,ITO 导电玻璃和手机面板视窗材料子行业也将保持良好的成长性。只要平板显示行业继续发展,就必然需要ITO 导电玻璃和手机面板视窗材料,不存在被替代的可能。以OLED 为例:OLED 的发展,是公司ITO 导电玻璃新的增长点OLED 的产业化建设,需要做好原材料等产业链配套工作。所有平板显示器件都需要透明导电电极,OLED 也不例外,同样也需要ITO 导电玻璃。长信科技是ITO 导电玻璃的专业生产厂商,ITO 导电玻璃也是OLED 的主要基础材料,OLED 的发展只会为公司产品提供新的契机和更为广阔的空间。OLED 用IT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