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诗歌两首归园田居饮酒长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2758764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诗歌两首归园田居饮酒长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诗歌两首归园田居饮酒长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诗歌两首归园田居饮酒长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诗歌两首归园田居饮酒长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诗歌两首归园田居饮酒长版知识精讲(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初二语文诗歌两首、归园田居、饮酒长春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诗歌两首、归园田居、饮酒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掌握背诵的技巧。2、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中名句的内涵,并且适当扩展。领会诗中的哲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致,进一步学习抓关键词欣赏诗作的方法。3、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三、课文相关知识1、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

2、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期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这中间发生了辞去彭泽令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流传至今。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的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的诗歌一种是平淡自然、疏散冲淡。主要指那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新疏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可谓是此类诗的代表。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主要指那些咏史拟古之作,用语豪迈刚烈,感情激越。人们所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

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便属这一类。2、写作背景:陶渊明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令即指陶渊明,桃花源是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脱化而来的。出任彭泽令时,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离职回乡。这时,他41岁,以后再没做官。归园田居共五首,推测写于辞官归家的次年,即42岁时作。课文选的是第三首,是能显示陶诗风格特色的一首。在归园田居(之三)这首诗中,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田园。

4、全诗表现了诗人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四、课文分析归园田居1、学习要点(1)诵读诗歌,注意读音:秽、荷、狭、沾、违。(2)体会诗人的感情。(3)学习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2、诗歌分析:(1)前四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交代了劳作的地方,禾苗的长势,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尽管“草盛豆苗稀”,但作者的劳动却热情高涨,倍加勤劳。“带月荷锄归。”这是夜归时的图景。有明月、夜风,诗人扛着锄头,在月夜下归家,有点心急,却又对这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感到很满足,内心充实而自由。这四句在炼字上也很有特点,“盛”“稀”是对比而用。似乎也暗示了乱臣当

5、道。而“晨”“月”都是时间的代名词,揭示了劳动的时间跨度。而“理”“荷”又写出了勤劳和自得其乐的心情。(2)后四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两句,写归来的路上,路既狭小,草木又丛生,行走极为不便,而夜露已很重,把诗人的衣服都沾湿了,使疲惫不堪的诗人更加艰难。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诗人愿归田躬耕,不与世俗合流的志向,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反抗是毫不妥协的:只要使自己的心愿不受到违背,即使衣服被夜露沾湿了,即使劳动辛苦,都不足惜,不以为累。诗人“忧道不忧贫”的思想风貌再一次得到了反映。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也点明了诗人心底

6、所想,即使农家劳动艰辛,也会坚守田园。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志趣,全诗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3、诗歌主题:整首诗写了诗人去南山劳作一天的生活图景。诗人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回归田园的志向抱着坚守的态度,所以即使农家艰苦的劳作,也不能磨灭他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4、艺术特色:(1)这首五言诗,主要是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也没有比兴的运用,几乎全用叙述,只在末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全诗叙写真实,发自肺腑。(2)本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自然流露。正因为如此,陶渊明的田

7、园诗,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闪烁着清新秀丽的艺术光辉,独树一帜,迥然异趣。五、扩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赏析: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悦和宁静。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生命。饮酒1、学习要点。(1)反复诵读诗歌,注意读音:庐、喧、篱。(2)体会诗人的感情,反

8、复朗读。(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2、介绍作者和相关知识。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二十首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3、整体感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总结:这首诗描写了远离尘嚣,置身于自然中,清静美好自然的生活。表现诗人洒脱、恬淡、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4、诗歌

9、分析:(1)前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两句诗写的是住处的清静,虽然结庐于人群聚居之地,却没有车马的喧哗。所谓车马,其实就是达官贵人的代名词。所谓“无车马喧”,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我与达官贵人断绝了往来,真正弃官归隐了;二是说即使门前窗外有车马喧,但对我已失去吸引力,我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有如同无。看来这住处的清静主要来自于心境的清静。(2)三四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为什么能达到这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这是由于“心远”,所以住地也就自然偏僻幽深了。所谓“心远”,是指思想情操高尚古远,超脱世俗之见,远离官宦之场;不慕荣华富贵,只求归返自然。联系诗人生活经历,

10、以及他的其他作品,我们可以认为,诗人身居人世,并非无俗事纷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3)赏析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神来之笔:写景。)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超然的南山,这些大自然高洁淳朴的美好景致与结庐人境却超凡脱俗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

11、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这种人与自然合一的诗情画意、哲理的意境,是“无我之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秋日夕照图。)“山气日夕佳,”点明了南山暮色,为“飞鸟相与还”作了铺垫。一群归林的鸟儿在远山的怀抱里自由飞翔,这是一幅非常惬意的秋日夕照图。所以这两句也是在写景。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璞”。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4

12、)诗人最后写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旨句:抒情。)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真意”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真”也可理解为“返璞归真”,“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因此也是本诗的主旨句。5、艺术特色: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13、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诗歌两首基础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荒秽()荷锄归()车马喧()夕露()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晨兴理荒秽()(2)但使愿无违()(3)结庐在人境()(4)山气日夕佳()3、根据提示填写古诗词句子。(1)归园田居中说明诗人劳动时间长,劳动热情高的诗句是_,_。(2)饮酒一诗中表明诗人沉醉山林之中,忘了用语言表达的诗句是_,_。(3)

14、古诗中描写农村风光的诗句有:_,_。4、文学常识填空。(1)陶渊明, (朝代)诗人,名 ,字 。(2)归园田居主要采用“ ”的手法,通过 来表现思想感情, , 一句点明全诗主旨。5、归园田居一诗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 6、如何理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课内精读读饮酒,答题。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7、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8、陶渊明爱菊,菊是陶渊明的精神写照,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菊特征的一项是()。A、傲霜斗寒B、不争夺春光C、不争奇斗

15、艳D、坚韧不拔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透过平淡质朴的诗句,仿佛看到诗人宁静澄明的心境。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是写住处的繁华,所谓“车马”,其实是达官贵人的代名词。D、诗中结句中的“真意”是什么?诗人感受到了,但没有道明,留待读者去体悟,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10、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11、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二、课外拓展

16、阅读下面古诗,答题。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2、第一句的“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的“绕”字写出赏菊时 的情态。13、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14、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

17、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试题答案】1、hu h xun x2、(1)整治,管理,指除杂草;(2)不违背自己归耕的志愿;(3)造房,居住;(4)傍晚3、(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示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4、(1)东晋潜元亮(2)赋叙事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陶渊明的意愿就是

18、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强。6、“心远”是指思想情操高尚古远,超脱世俗之见,远离官宦之场;不慕荣华富贵,只求归返自然。7、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8、D9、C10、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悠然恬静的心境。11、示例:山中的景致随着傍晚的来临,更加美丽了,鸟儿也相继回归到山林之中。(意思正确即可)12、满院盛开入迷,流连忘返13、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14、 A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出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