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甾醇内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2755421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6.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油菜甾醇内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油菜甾醇内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油菜甾醇内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油菜甾醇内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菜甾醇内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9页 共20页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类别: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名称:农业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类别: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重点项目课题名称:年产100公斤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油菜甾醇内酯申请单位: 上海威敌生化(南昌)有限公司 (盖章)项目(课题)负责人:张小兵起止年限: 2005-2007通讯地址、邮编: 江西省进贤县工业开发区威化路(331700)联系电话、传真:0791-5690509,8326534 (Email: ryb3399)报告编制单位: 上海威敌生化(南昌)有限公司江西省科技厅制二二年六月一、总

2、论(一)项目的主要内容及技术原理简述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一类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技术开发及改进。本项目的技术原理是综合利用现代有机化学合成技术对已有的生产技术进行改进,提高产品得率,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早期叫做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或photohormone),正式命名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它们不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2)它们在很低浓度下即可促进或抑制或改变植物的发育进程。在生长物质中,有五大类因普遍存在于植物中而被公认为植物激素,

3、包括生长素(auxin)、赤霉素(gibberellin)、乙烯(ethylene)、脱落酸(abscisic acid)和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cheme 1)。除内生的生长物质以外,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具备上述条件也可广义地称作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继续被科学家们发现,如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多胺(polyamine)、膨压素(turgorin)、茉莉酸(jasmonicacid) 、寡糖素(oligosacharin) 、水杨酸(salicyclic acid) 、系统素(systemin) 和玉米赤霉烯酮(zealeno

4、ne) 等等,原有的种类数量也在增加,生长素有四种,赤霉素有一百零八种之多,细胞分裂素也有二十多种。由于成本等原因,目前运用较多的只有吲哚乙酸系列、细胞分裂素、乙烯、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等等。市场上许多标注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品大多是以这些有效成分复配或混配的产品,一部分是植物生长抑制物质如三碘苯甲酸、抑芽丹、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助壮素、丁酰肼(商品名“比久)、调节酸和抗逆倒酯等等。虽然目前人们已经合成了许多具有类似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但是合成物质的环境相容性无论如何是比不上天然产物的,即使是天然产物如果大剂量使用在自然环境中的残留也会污染环境,正缘于此使用剂量很低(10-710-9

5、)的油菜素内酯格外引人注意,油菜素内酯也因此被誉为第六代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化学在高选择性的研究中取得很大的进展,出色地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反应,合成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高生理活性,结构新奇复杂的分子。金属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为有机合成化学提供了高选择性的反应试剂和催化剂,以及各种特殊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有机化学以它特有的分离、结构测定、合成等手段,已经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非凡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武器,近年来,计算机技

6、术的引入,使有机化学在结构测定,分子设计和合成设计上如虎添翼,发展的更为迅速。在我国,有机化学研究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在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如:甾体化学研究及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莲心碱,芜花酯等多种有效成分的鉴定;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丙氨酸酵母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天花粉蛋白的研究及其在计划生育中的应用;青蒿素的结构测定、全合成及其抗疟应用;美登素及三尖杉酯碱(抗癌成分)的全合成研究;氟有机材料的研究制备;有机氟化学的研究和脱卤亚磺化反应的发现及应用;砷叶立德用于合成有机化学的研究,有机磷化学,有机磷萃取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自由基化学及微环境效应等工作都是其中

7、比较突出的例子。(二)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本项目的目的是运用现代有机合成技术合成一系列油菜甾醇内酯,并运用于农业生产,促进增产增收,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油菜甾醇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这是一类以甾醇为骨架的植物内源甾体类生理活性物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农业部Beltsuille中心的Mitchell等在尝试从植物花粉中筛选和分离具有高生理活性物质时,试验了60多种花粉,其中以油菜花粉促进大豆苗生长作用最为突出,但这种活性物质在花粉中的浓度仅百万分之一左右。该中心的Mandava等于1979年从40公斤蜂蜜中收集到4毫克纯的高活性物质,经波谱分析和单晶X衍射确定其结构为(Scheme 1)

8、: (22R,23R,24S)-2,3,22,23-tetrahydroxy-24-methyl-B-homo-7-oxa-5-cholestan -6-one,其化学结构属于甾醇内酯,故命名为油菜甾醇内酯(brassinolide,简称BR)。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延缓衰老和促进细胞的再分化等等,但最突出的生理作用就是促进植物的生长。油菜素内酯可以明显促进绿豆和大豆上胚轴及油菜幼苗下胚轴的伸长,提高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等的产量。在园艺作物方面,24-表油菜素内酯可以提高黄瓜、葡萄、西瓜和番茄的结果率,促进芹菜、菠菜和平菇的生长。尽管油菜素内

9、酯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有协同作用,但油菜素内酯促进生长的信号传导途径与生长素是不同的。在生长素缺乏的条件下油菜素内酯单独也可以促进大豆上胚轴的生长。油菜素内酯促进伸长的启动较生长素缓慢,但在后期的生长促进中比生长素有效。另外,油菜素内酯在生长素缺乏的条件下不能诱导生长素诱导基因SAUR、JCW和GH的转录。大豆中的SAUR对外源的生长素反应非常迅速,2,4-D处理下胚轴之后,2-5分钟内就可以观察到转录的增加,但油菜素内酯诱导不敏感突变体dgt的伸长,却不诱导SAUR的表达,说明油菜素内酯发挥作用不依赖于生长素而进行。Sesse证明抗生长素的化学物质并不影响油菜素内酯诱导的伸长。以上说明油菜

10、素内酯诱导伸长的机制与生长素是独立的。Rumi还发现在油菜素内酯促进伸长的过程中其作用对象是内部组织,它可以改变内部组织细胞壁的物理特性,这是油菜素内酯所特有的作用,生长素诱导伸长的靶位组织为表皮,可能正是这种差别造成了油菜素内酯促进生长的迟效性和后效性。油菜素内酯促进生长的机制也不同于赤霉素,虽然都可以使节间伸长,但油菜素内酯处理的节间较粗,而且油菜素内酯的有效浓度要低得多。赤霉素只是引起细胞变大,而油菜素内酯有双重效应(伸长和分裂),引起伸长、弯曲和开裂。用赤霉素抑制剂ancymidol可以抑制赤霉素引起的绿豆上胚轴的伸长,但对油菜素内酯的促进生长效应无抑制作用。在植物体内, 油菜素内酯的

11、活性水平在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代谢及去活化等层次上受到精细调控,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呈代谢网格状(metabolic grid), 其生物合成酶受到终产物和信号转导的一些中间组分的反馈抑制。从油菜素内酯信号的产生, 包括油菜素内酯的合成活性与水平的调节及运输, 到与膜受体结合引起信号的感知和传递, 并最终引起油菜素内酯诱导基因的表达和特定的生理反应, 是一个连续且相互影响的过程, 并且每一个环节都受到多种内外因子在多个层次上的调节。油菜素内酯作为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信号分子, 其信号转导途径的第一步就是被其受体接受。油菜素内酯受体的研究进展得益于对油菜素内酯非敏感型突变体的研究。目前, 关于油菜素内

12、酯分子与BRI1的结合方式还不完全清楚, 由于BRI1中含有的LRR结构域通常与一些蛋白或多肽结合, 而不是与甾醇这样的小分子直接结合, 而在拟南芥基因组中已鉴定到2个以上甾醇结合蛋白(steroid-binding protein, SBP), 人们推测油菜素内酯很可能先和一种SBP形成复合体, 再与BRI1结合. 关于突变体brs1 的研究则使人们对BR信号感知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BRS1基因编码一种可分泌的丝氨酸羧肽酶(serine carboxypeptidase), 并在BRI1信号转导途径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但BRS1的作用似乎不是直接加工BRI1受体, 而很可能是加工SBP以使

13、其产生有活性的油菜素内酯结合蛋白, 油菜素内酯分子与这种活性形式的油菜素内酯结合蛋白形成复合体后, 再与BRI1的胞外结构域连接, 进而完成油菜素内酯信号的感知。油菜甾醇内酯的生理活性极高,极微量就能促进植物生长。油菜甾醇内酯对菜豆幼苗有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的双重作用,可促进整株生长,包括株高、株重和荚重等,在豆苗第二节间伸长的生物活性测定实验中,用油菜甾醇内酯处理过的豆苗在第二节间的生长速度是对照株的200倍。日本的藤条文雄发现油菜甾醇内酯对水稻、黄瓜、菜豆、葱、土豆、萝卜、番茄、白菜和甘蓝等作物都有明显的促进生长的效果,它还可以使葡萄无核,对柑橘等果树的生长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在田间实验中它可

14、以使莴苣、蚕豆、萝卜和土豆等增产。油菜甾醇内酯对桦、榆等树苗不仅促进茎生长,还能使叶和侧芽数增加。另外它还可以增强农作物抗寒、抗病、抗盐和抗杂草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在低温下降低水稻细胞内离子的外渗,表明其对细胞膜有保护作用,能提高作物耐冷性。20多年的研究表明,油菜甾醇内酯还存在于其它植物中,如未成熟的白菜种子、绿茶叶和栗树虫瘿等等,同时在这些植物中还分离到其类似物,一般说来油菜甾体在花粉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含量最高。自油菜甾醇内酯发现以来已有非常多的类似物从植物中分离和鉴定,而且还有相当多的类似物被有机化学家们合成出来,它们都有相似(或更高或较低)的生理活性,这一类具有甾体骨架的物质统称为油菜

15、甾体(brassinosteroids)。到目前为止,人们从植物中至少已分离到40余种天然油菜甾醇内酯类化合物,对这些结构及其活性的研究表明活性与四个因素有相关性:()2,3及22R,23R两对羟基;(2)B环的6酮或7内酯;(3)24号位为S构型;(4)A/B环为反式稠环。目前已经发现的有利用价值而且容易人工合成的主要有28-高油菜甾醇内酯(活性与油菜甾醇内酯几乎相当)和24-表油菜甾醇内酯(活性相当于天然油菜甾醇内酯的十分之一,但由于合成相对简单它仍然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Scheme 2)。同时对人工合成类似物研究后还发现延长边链可能增强活性,例如25-甲基油菜甾醇内酯(Sch

16、eme 2)具有比油菜甾醇内酯更高的活性。目前在本研究领域中还有许多天然的油菜甾醇内酯类或非油菜甾醇内酯类但有相同(相近)效果的化合物被分离、鉴定和合成,人工合成的同类化合物也有许多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三)相关技术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目前人们得到油菜甾醇内酯或其类似物有两种方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或人工合成。1提取法(1)从蜂蜡中提取油菜甾醇内酯的方法由于蜜蜂经常在花粉中采集蜂蜜,所以在蜂蜡中有微量油菜甾醇内酯,详细资料可以参见专利CN85102899。(2)以油料加工废料为主要原料提取天然油菜甾醇内酯浙江皇嘉生化有限公司利用西南师范大学黄志桂和赵明婕教授发明的提取天然油菜甾醇内酯的高效萃取

17、法新工艺,并利用油料加工废料,以天然油菜甾醇内酯为主要原料,再辅以其它有效成分,于1996年建立了天然油菜甾醇内酯合剂工业化生产基地。人工合成的油菜甾醇内酯是用有机化合物作材料,经过720步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制成如表油菜甾醇内酯或表高油菜甾醇内酯,市面上都称油菜甾醇内酯,但纯天然与人工合成物是不同的。(3)芸苔素内酯481成都新朝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宣称“我国科学家利用特殊方式提炼天然芸苔素成功,并由成都新朝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首家实现工业化生产,一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未说明提取方式。由于产品中主要成分是三十烷醇,天然少量油菜素内酯的含量很低,而三十烷醇同样是较好的植物生长促进剂,所以关于产品

18、中天然油菜素内酯到底有多大作用不得而知。2化学合成法由于油菜甾醇内酯类化合物在天然植物中含量甚微(10-6以下),目前甚至在较长的时间内还很难有较好的生物发酵法出现,化学合成无疑成为研究的关键和热点。自油菜甾醇内酯的结构确定以后,已有美国、日本、中国、意大利、白俄罗斯、捷克、德国、印度、法国、加拿大和西班牙等国的科学家相继进行油菜甾醇内酯及其类似物合成和活性的研究。最早完成油菜甾醇内酯全合成的是美国Zoecon公司的J.B.Siddall(1982)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N.Ikekawa(1982)。东京大学的K.Mori和美国加州大学的T.C.Mcmorris也于1984年分别完成了油菜甾醇

19、内酯的全合成工作,同时国内外还有几十个研究小组致力于油菜甾醇内酯类似物的合成研究工作。在国内,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周维善小组从1982年开始以我国丰产的猪去氧胆酸为原料,采用多种不同的合成方法,对油菜甾醇内酯及其类似物的合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合成了50多个化合物,其中有30多个是新化合物,它们绝大多数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的活性,其中结构最为简单的胆甾内酯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并申请了专利CN97106789.9。国内从事油菜甾醇内酯合成研究的还有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大连化物所和云南大学(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所在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在产业

20、化工作方面,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在最前面。云南大学的3位年轻人,从1984年开始研究人工合成这种激素。他们当时的目标就是产业化,这跟国外主要是从理论到理论,一味追求高精尖的做法不一样。他们的研究达到一定水准后,马上考虑进入商业化。1991年底,这几位老师办了一个校办工厂,高新区帮他们申请到200万元的火炬项目贷款。他们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校办工厂,与另外两家横向联合,成立了昆明云大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云大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他们尽可能使发明人能得到合理收益,在国家还没有相关政策时,使主要研究者能得到最高40的权益(期权和股票)。在植物激素的产业化方面,他们也走在了世界最前

21、面,一年能生产250公斤油菜甾醇内酯,而在这之前产业化能力最好的日本年产只有100公斤(1公斤可用在100万亩农田上)。广东江门市翔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和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生产线,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来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决定建立年产30公斤高油菜甾醇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生产线。目前还有一些地方准备上这个项目,如果不进行技术改进降低成本将来就会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去年表油菜素甾醇内酯曾报价1300元/克,目前已经降到500元/克),所以我们在降低成本方面作了许多工作,目前我们的成本已经降到180元/克,我们的目标是把成本能降到100元以

22、下,并且进入规模化生产,真正让广大用户受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实现增收节支。 下面总结以下合成油菜甾醇内酯及几种主要类似物的主要的方法:(1)从麦角甾醇出发合成24-表油菜甾醇内酯这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方法(Scheme 3)。从麦角甾醇出发,经三元环中间体、氧化羟基、还原双键、开环、双羟化和Baeyer-Villiger氧化即得到24-表油菜甾醇内酯。文献报道总收率在26%左右(实验室小试,1-2克规模),但实际生产时(100-500克规模)只能达到8-10%,如果放大到公斤级可能还有问题。同时这条合成路线的Li/NH3还原成本较高,危险性很大,且需要-700C的低温,几乎不可能进行规

23、模化生产,云大科技(产品“云大120”)和广东江门农药厂(产品“天丰素”)采用这种方法。(2)从豆甾醇出发合成28-高油菜甾醇内酯虽然高纯度豆甾醇(99%)的价格较高,但95%含量的豆甾醇价格只有2500/公斤,而且由于豆甾醇在B环上只有一个双键,反应中不需Li/NH3还原步骤,而且28-高油菜甾醇内酯的活性与天然油菜甾醇内酯几乎相等,所以这也是目前运用最多的合成路线之一,浙江医药就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和麦角甾醇一样,后面几步反应都需要柱层析纯化,这也是导致成本上升而且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的原因,一些公司只能靠实验室规模人海战术生产,人力资源成本也增大。另外还有一个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在双羟化反应

24、中,如果参照麦角甾醇的方法(吗啡啉N-氧化物)最后得到以低效的22S,23S-体为主的产物,而只有用奎尼定对氯苯甲酸酯催化的不对称双羟化技术才能得到以高效的22R,23R体为主的产物,但催化剂的价格昂贵,需要良好的回收技术才能降低生产成本。 (3)从猪去氧胆酸合成油菜甾醇内酯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周维善小组从1982年开始以我国丰产的猪去氧胆酸为原料,采用多种不同的合成方法,对油菜甾醇内酯及其类似物的合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合成了50多个化合物,其中有30多个是新化合物,它们绝大多数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的活性,该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虽然猪去氧胆酸价格便宜,而且在合成内酯时可以得到高区域

25、选择性,但是由于牵涉到改造侧链,整条合成路线成本很高,所以目前尚未见到工业化实例。(四)项目申请单位、主要合作申请单位及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基本情况项目申请单位上海威敌生化(南昌)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7月,位于南昌市进贤县工业开发区威化路,是原化工部定点农药生产企业,中国农药协会会员单位,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病虫害防治协作单位,法人代表吴中兴。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工程技术中心和质检中心,年农药制剂加工能力逾3000吨,是江西省农药制剂行业的骨干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有机合成仪器和设备,包括无水无氧化学反应系统、柱层析分离设备、农药制剂配方研究CAD系统和农药生物测试工

26、作站,工程技术中心还和国内外著名的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工程技术中心和质检中心都配备了国内一流的分析测试设备,包括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仪、液相色谱和水分分析仪等等。在分析测试方面,公司还和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省分析测试中心以及商检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后盾,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的宗旨,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有五大剂型六十多个品种,其中“强敌-312wp”和“久威EC”为1995年江西省第一批重点新产品,“强敌-312wp”于1999年获得南昌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强敌-315wp”在今年经中国绿色食

27、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生产资料”。经过十余年不懈的努力,公司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先后被授予“江西省优秀儒商企业”、“省级质量免检企业”、“AAA级信用企业”和市县级“先进企业”等等荣誉称号。公司的“威化”商标在2003年先后被认定为“南昌市著名商标”和“江西省著名商标”。本项目主要负责人张小兵,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1-1992年师从华东师范大学陈良教授从事拟除虫菊酯的研究工作,1992-1994年师从华东师范大学杨利萍教授从事医药全合成研究工作,1994-1996年师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施国强研究员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工作,1

28、996-2000年师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姜标研究员从事金属有机化学应用于合成低氟取代有机化合物合成研究工作。2000年进入中科院有机合成工程研究中心负责农药以及农药中间体开发技术工作,2001年兼上海爱默金山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5月晋升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年8月在宁波市科技局挂职,任局长助理,分管宁波市对外科技合作工作。2004年10月任上海威敌生化(南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五)有关本项目的现有工作基础和支撑条件本项目的现有工作基础:从2004年到2005年,我们对从豆甾醇合成28-高油菜甾醇内酯进行了研究,我们合成出了28-表高油菜甾醇

29、内酯,同时我们从麦角甾醇合成24-混表油菜甾醇内酯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小试研究,正准备进一步改进反应为规模化生产作准备;我们现在在进一步研究24-表油菜甾醇内酯和28-高油菜甾醇内酯以及有关的产品,结合生测和大田实验,对我们的系列产品进行细化深入。本项目的现有支撑条件:本工程中心现有研究技术人员20名(合成研究10人,制剂研究与生测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5名,90%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本中心现有毛细柱气相色谱两台、液相色谱两台和水分分析仪一台。江西师范大学有400MHz核磁共振仪、元素分析仪和质谱可供检测分析使用。本中心还有成套玻璃仪器和各种类型搅拌器等供研究使用。二、项目实施方

30、案(一)项目达到的目标及考核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含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项目达到的目标:(1)24-表油菜甾醇内酯和28-高油菜甾醇内酯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两年之内达到年产100公斤规模,保持3-5年的技术和市场优势;(2)完成25-甲基油菜甾醇内酯的全合成小试研究工作。项目考核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含知识产权、技术标准)(1)我们以达产后年产100公斤产品为目标:其中90公斤用于出口,平均价格200元/克,可以创造1800万元的销售,毛利(含税)900万元,10公斤用于国内制剂销售,可以创造700万元的销售,毛利(含税)100万元;(2)本项目结束后可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3篇,申请发明

31、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二)项目的主要研究(开发)内容一个好的产业化项目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低成本(包括低能耗)*少乃至无环境污染*安全性*操作性强(可能的话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生产)鉴于目前合成油菜甾醇内酯及其类似物的成本较高,我们拟订了两方面的攻关计划:1改进24-表油菜甾醇内酯和28-高油菜甾醇内酯合成路线和方法,使得这两个产品可以进入工业化生产规模;2运用豆甾醇合成油菜甾醇内酯的高活性类似物25-甲基油菜甾醇内酯。(三)试验(开发)规模及地点合成研究实验室部分租用江西省轻工业研究所实验室,中试生产放在进贤开发区主厂区内,部分反应工段租用上虞市金腾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中试车间,

32、月产油菜甾醇内酯10-30公斤规模。(四)主要技术关键及创新点技术关键:1对24-表油菜甾醇内酯合成路线重新优化,减少反应步骤,不再使用有污染的三氧化铬,以及危险的金属锂;2研究对氯苯甲酸奎尼定(CLB-DHQD)的回收利用技术;3将豆甾醇侧链氧化得到甾醛用于合成活性最好的25-甲基油菜甾醇内酯;4所有最后的甾醇内酯用过渡金属配合物方式分离纯化,避免柱层析,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5双羟化反应中R体与S体的比例控制技术研究以及综合使用成本效益核算;6不同结构的油菜甾醇内酯对于不同农作物的应用效果实验以及综合使用成本效益核算。(五)实施方案(含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及技术关键的解决方案)1.24-表油菜

33、甾醇内酯的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关键的解决方案(1)第一步磺酰化和第二步水解制备异麦角甾醇可以合并简化。我们选用两步可以共同使用的溶剂四氢呋喃,在第一步反应结束后直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三当量的碳酸氢钾,反应后处理即可以得到异麦角甾醇;(2)参照US 4891168提供的方法,我们用异丙醇铝催化的Oppenauer氧化反应,氧化剂使用丙酮或环己酮外,我们对无专利保护的溴酸钠氧化做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避免使用高毒性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金属铬类氧化剂;(3)对于,-不饱和酮的还原反应,原工艺需要在-78oC进行,需要用液氨作溶剂,高危险性的金属锂作为还原剂才能得到较高的收率,我们参照文献(Tetrah

34、edron,1999,55,1793)的方法进行改进,使用廉价、安全且无严重环境污染的保险粉作还原剂,在80oC即可得到较高收率的产品,但是由于原文献使用的催化剂用量太大,而且价格昂贵,我们发明了价格低廉且用量很少就可以达到同等效果的组合催化剂;(4)双羟化所使用的催化剂CLB-DHQD价格较为昂贵,我们采用先进的萃取技术可以将催化剂的回收率提高到98%,而且操作简单,回收成本较低。2.28-高油菜甾醇内酯的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关键的解决方案本产品比上一个产品少一个需要还原的共轭双键,所以如果24-表油菜甾醇内酯的技术关键得以解决的话,本产品没有太大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发现好几步反应的收率比上面的反

35、应还要高。3.25-甲基油菜甾醇内酯的合成技术技术关键的解决方案(1)中间体甾醛可以用臭氧化很方便得到,真正的关键是中间体(2S)-1-溴-2,3,3-三甲基丁烷的合成;(2)对于上述三个产品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中间体和产品的纯化工艺,按照已有的生产工艺目前大部分中间体和产物都需要经柱层析分离纯化,我们已经通过重结晶技术解决了部分中间体的较为简便的纯化工艺。(六)技术风险分析有机合成这门科学虽然发展的历史不短,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经验科学的特点。同样的反应,取代基稍微作点变化就会得到较大差异的结果,例如对,-不饱和酮的还原反应方法很多,用过渡金属催化氢化可以,用三烷基硅氢可以,

36、用保险粉还原也可以,但是底物不同,各种方法得到从0到96%的收率;即使比较简单的反应如果用理论计算加上近似处理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至于每进行一个反应之前都去进行理论计算的话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技术改进时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幸运的是,我们已经解决了合成工艺研究中的主要困难,目前的工作就是还需要细致深入反应的稳定性,操作工艺的稳定性和简便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对24-表油菜甾醇内酯和28-高油菜甾醇内酯的研究已经没有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25-甲基油菜甾醇内酯是一个活性比油菜甾醇内酯还要高的化合物,目前市场上尚无大量商品化产品出售,但如果适当降低成本还是很有前途的,能研制出可以商业化的产品是

37、锦上添花,即使失败对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影响不大,没有风险。(七)分年度的工作内容、目标2004-2005年,完成24-表油菜甾醇内酯和28-高油菜甾醇内酯的全合成技术小试改进工作;2006年,完成24-表油菜甾醇内酯和28-高油菜甾醇内酯的产业化设计与中试工作,达到年生产量30公斤规模,同时研究25-甲基油菜甾醇内酯的全合成小试技术;2007年,完善生产技术,争取达到年产100公斤的水平。(八)申请单位、合作申请单位及主要人员的分工主要人员分工安排:课题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安排序号姓名年龄学历(学位)现专业技术职务投入本课题工作时间(月)在本课题中承担的主要工作1张小兵35研究生(博士)副

38、研究员25课题全面负责2赵加恩61本科高级工程师25工程技术设计3江民丰55本科高级工程师25分析测试研究4刘春鹃25本科(学士)助理研究员18合成技术研究5王锟22本科(学士)助理研究员20合成技术研究6周丽莉22本科(学士)助理研究员18.5合成技术研究7彭终英40大专工程师25分析测试与质量管理8刘长乐22大学专科实验员18合成技术研究9杜耀武55本科高级工程师18农药剂型研究10戈祖强34大专工程师20生测与田间实验(九)组织及管理的运行机制本工程研究中心采用主任领导下的课题负责制,主任直接向总经理汇报工作,下分两个课题组,江民丰课题组负责产品小试技术开发,赵加恩课题组负责中试以及产业

39、化的工程设计与技术指导。(十)相关依托工程(含技术)的落实情况工程技术中心租用了江西省轻工业研究所500M2实验室,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有机合成仪器和设备,包括无水无氧化学反应系统、柱层析分离设备、农药制剂配方研究CAD系统和农药生物测试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还和国内外著名的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工程技术中心和质检中心都配备了国内一流的分析测试设备,包括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仪、液相色谱和水分分析仪等等。在分析测试方面,公司还和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省分析测试中心以及商检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贤开发区厂区内建有设备设施齐全的中试生产车间,车间有25-500立升反应(不锈钢和搪瓷)釜10

40、个,两吨锅炉一套,五万大卡冷冻设备一套。(十一)有关本项目的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分析24-表油菜甾醇内酯和28-高油菜甾醇内酯是天然产物,所以这两个化合物没有化合物专利保护,但在合成技术方面既有专利保护的技术也有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由于专利保护在合成技术方面的保护方面相对较窄,只要有明显改进的方法都可以视为新方法。下面把我们的技术与专利技术作个对比:Thompson在1979年发表了从麦角甾醇出发的合成路线,文献见J.Org.Chem. 1979,44,5002,然后在1980年申请了专利US 4346226,1990年Sei-ichi Hayashi申请了专利US 4891168,不仅包括麦角

41、甾醇还包括豆甾醇前四步的改进方法。当然同类专利还有几篇,但都只是这两个专利的范围内的小修小改。1993年McMorris对以上方法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发表了公开文献J.Org.Chem. 1993,58, 2338,将总收率提高了近一倍(26%),但是没有申请专利,但是遗憾的是我们重复的结果只有15%。国内专利有云大科技的CN98105021.2算是新近成果,但在前面文献基础上改进不大,对照我们的改进工艺(Scheme 3为前述文献的方法,Scheme 5为我们的改进方法),我们的创新内容如下:(1)我们把第一和第二步反应合并为“One-pot-reaction”,总收率略有提高而且节约了溶剂和

42、简化了操作,我们使用四氢呋喃做溶剂还未见于公开文献;(2)对于羟基的氧化反应,我们不在使用极具环境污染性的三氧化铬,改用溴酸钠氧化方法,反应收率从80%提高到了90%,而且没有明显的污染物产生,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极为方便(用三氧化铬时会产生大量沥青状废物,大量吡啶在车间使用会产生恶心的气味);(3)对于,-不饱和酮的还原反应,原工艺需要在-78oC进行,需要用液氨作溶剂,高危险性的金属锂作为还原剂才能得到较高的收率,我们参照文献(Tetrahedron,1999,55,1793)的方法进行改进,使用廉价、安全且无严重环境污染的保险粉作还原剂,在80oC反应即可得到80%收率的产品,但是由于原

43、文献使用的催化剂用量太大,而且价格昂贵,我们发明了价格低廉且用量很少就可以达到同等效果的组合催化剂;(4)双羟化所使用的催化剂CLB-DHQD价格较为昂贵,我们采用先进的萃取技术可以将催化剂的回收率提高到98%,而且操作简单,回收成本较低。(5)由于以上工艺的改进,收率提高,杂质减少,只需要重结晶纯化(原技术中大部分反应粗产物需要柱层析分离纯化)就可以直接往下反应,大大降低了成本,整个合成路线总收率大于30%。以上这几个改进是以往文献所没有由我们创新的方法,另外双羟化和内酯化反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双羟化反应需要的时间太长(15天)且催化剂昂贵,内酯化反应(Baeyer-Villi

44、ger氧化)还存在区域选择性问题(周维善等用烯醇硅醚环氧化开环,再内酯化的方法成本高,拖沓,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参见文献:化学学报,1989,47,182和J.Chem.Soc.Chem.Commun.1988,791)和三氟醋酐用量太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我们的研究计划中。三、市场分析(一)市场预测(含同类项目的国内外市场情况)油菜甾醇内酯,又名油菜素内酯或芸苔素内酯,是一种优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具有促根壮苗,保花保果,解除药害,降低农药残留,提高植物抗病、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能力,大幅增产并改善品质等功效。同时,它又是防治病毒病的特效良药。被中国微生物学会作为唯一向全国推荐的既能防又能

45、治病毒病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在国内登记的有云南省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S20021837)、成都新朝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LS20031878)、广西安泰化工有限公司(LS20042061)、广东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原广东江门农药厂)(LS20031964)、四川省兰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LS20031906)和日本卫材食品化学株式会社(LS20031595,LS20031698)等逾十家公司,我们曾在2001年登记过,但由于当时正值市场恶性竞争初露端倪的时候,我们没有贸然进入市场,而是潜心在技术上寻求突破。目前全世界每年的农药市场总额在320亿美元左右,主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

46、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足5%,尤其是象油菜素内酯这样的高价位品种更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油菜素内酯的价格昂贵(一般农药原药在国内的价格集中在2-30万元/吨,而油菜素内酯的价格至少在50万元/公斤以上,相差逾千倍),纵然油菜素内酯在使用时需要大量稀释“云大-120”每袋浓度0.004%,重量10克,单价一元人民币,使用前再稀释1000倍(浸种)或2000-3000倍(喷施);“天丰素”每袋5克,含量0.01%,单价一元五角,使用方法一样, 但是相对价格仍然不菲。就在2004年11月25日于武汉举行的全国植保会上从经销商了解到的情况,“云大-120”以及“朝阳-48

47、1”基本上已经被市场否定。由于云大科技是上市公司,我们很容易从它的网站: . com上看到,公司2004年上半年所有农化产品销售不到6000万元,同比去年同期下降65.8%,而2003年度报告中农化产品又缴2002年下降41.85%,鼎盛期农化半年销售超过1.6亿元,其中“云大-120”超过9000万元,如果算上原料出口和新产品销售,那就意味着芸苔素内酯项目在国内的市场几近灭顶之灾。我们曾作过大田实验,把含量0.004%重量10克的一包“云大-120”稀释分别100、300、500、1000和3000倍,结果发现500倍效果最好,而不是他们说的2000-3000倍,无疑是生产商之间的恶性竞争砸

48、了自己的牌子。目前全球原料药生产量估计在一吨左右,主要生产国为中国(日本卫材食品化学株式会社的生物提取法产量在一百公斤左右),国际上许多出售油菜素内酯的公司(如Agriseek)其原料药大多来自中国,这是由于生产过程中要用到含铬氧化剂等环境污染的试剂,而且精细化学品大多采用间歇反应釜,熟练操作工人需求量大,劳动力成本高,发达国家都把这种产品的生产转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云大科技有一条年产两百五十公斤的生产线,国内主要生产厂家还有浙江皇嘉生化有限公司、成都新朝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广东江门市翔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通(常州)生化有限公司和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

49、来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等。其中浙江皇嘉生化有限公司和成都新朝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都自称为天然提取物,其余大多为化学合成品,且合成技术大同小异,成本差别不大。如果我们能够运用高效催化和定向合成技术发展一些低污染(乃至无污染)、低能耗且易简便操作的反应来降低成本到目前价格的1/5,这类产品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根据全球粮食产量预测,油菜素内酯的市场份额可以达到一亿美元,年需求量可以达到八吨,中国市场至少需要其中的一吨。(二)本项目的市场竞争优势、风险及市场策略本项目的市场竞争优势:运用我们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合成技术生产的低成本产品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本项目的风险(及规避)与市场策略:1

50、 经营风险及规避(1)要原材料供应风险:主要生产原料豆甾醇和麦角甾醇需从国外进口,具有一定的供应风险,同时还存在汇率风险,所幸的是我们已经掌握了豆甾醇的分离技术,可以在国内自己提取豆甾醇,而麦角甾醇在国内也已经有批量产品生产。(2)对主要客户的依赖:由于本产品在国内制剂销售主要通过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其各地的有关机构营销,对其有一定的依赖性,但本公司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的成熟销售网络。另外通过上海总公司我们也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国际关系,可以顺利出口。(3)产品价格的限制:本公司产品主要运用于农作物,由于农产品价格偏低,受制于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的制约,本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会受到一定影响。我们

51、的低成本应该可以使我们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4)产品的技术及替代产品的风险:本产品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工艺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但生物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也有许多种,其他公司一但获取同类技术,生产同类或替代产品将会对本公司造成市场冲击。本公司不断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技术与产品,每年投入利润的15%以上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2市场风险与策略(1)目前最大的风险来自恶性市场竞争留下的后遗症。为了树立我们的产品形象,我们将在品牌上下功夫,作好资金储备,采用先使用后付款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2)商业周期的影响:新型高效植物生长

52、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各种作物,主要用户为广大农民,其购买力受收入状况、收成丰欠、自然灾害等条件变化影响。而我国农业年收成的丰欠基本是周期性的,每一年的生产也存在着春播秋收的规律性周期,这给本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公司将开发其他新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周期将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互补,以抵消对商业周期的影响。(3)市场不够发达的风险:本产品国内销售主要销往农村,但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给本公司的销售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信息的不畅和农民使用高科技产品观念滞后等因素,使本公司产品迅速占领全国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较大的促销费用。本公司将充分利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力量,采用“培训+

53、试用”等办法,向农民宣传科学种田并以先试用后付款的的办法来进行产品的推销,从而增加产量和市场的容量,加快建立完善独立的销售网络。(4)密切相关行业的制约因素:本公司产品对农业有着很大的依赖,如果农业丰欠或耕地增减,或农作物种植品种、方法的改变,将会影响对本公司产品的使用,从而影响本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本公司通过生产品种的多元化和目标消费者的多元化来减少对农业的依赖;同时,本公司还拟采用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和扩大销售的办法来加强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增强抗风险的能力。3政策性风险本公司属于农业高科技产业,其产品以生化产品为中心,如果我国对农业及高科技产品及大学兴办科技产业的扶持政策有所变化,则会使

54、本公司享受的一些优惠政策如研究经费补贴、政府推广和税收优惠等受到影响。4其他风险政治风险:本公司不排除因国内外政治、经济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对本公司生产经营带来意外影响的可能性。(三)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年份销售量(公斤)平均价(元/克)销售额利税(万元)国内国外国内(万元)创汇(万美元)2006102030090020071090200700220100020082013020014003101500本项目社会效益分析农作物增产分析:我们以国内年销售由20公斤原药生产的制剂40吨(含量0.05%)计算,可以使1000万亩农作物受益,以水稻为例,目前平均亩产500公斤计算,平均增产2

55、0%,增收100万吨。农民增收节支:以目前水稻平均价格1000元/吨,每户农民种10亩地计算,增产1000公斤,增收1000元,10亩地投入10元左右。投资与就业:本项目投产后,可以在原料药(以100公斤计算)和制剂生产环节新增投入固定资产5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0人;销售环节新增就业岗位100人。(四)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沙漠化等因素,耕地不断减少,而世界人口又在不断增加,人类的生存意识不断增强,人口、粮食、环境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重要问题。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复种指数,加强优质高产作物杂交品种的育种栽培(尤其是转基因技术),使用杀虫、抗病和除草药物,

56、世界农作物产量在本世纪中叶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提高3倍才够消费。倘若离开农用化学品,作物损失将高达70。农用化学品主要有四大类: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家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农业离不开新农药。所谓新农药,是与环境相容的农药或生物调控剂,它们具有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的作用,在保障人类健康前提下,使有益生物得到保护,有害生物得到较好的抑制。新农药发展趋势是:高效、安全、经济。油菜素内酯无疑是符合新农药要求的优秀品种。在有效浓度内,如果本产品的价格可以降到市场能接受的水平,该项目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我们掌握的技术已经可以把成本下降到原来的1/3左右,基本具备了产业

57、化的条件。同时我们对原工艺作了相当大的改进,免除了重金属铬的使用,把原来需要-70oC进行的反应改在接近室温下进行,减少昂贵试剂的使用,降低了能耗,不再使用柱层析分离方式,总体成本大大下降,操作工艺简化,可以进入车间规模化生产水平,进入产业化。四、经费预算及筹措方案(一)经费预算(总投资)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经费200万元;以达产后年产100公斤产品为基准,项目生产投资额为2000万元,其中设备600万元,土建200万元,三废综合治理3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人力资源及管理成本100万元。研究开发经费估算表费用名称经费(万元)备注1设备、仪器购置费502材料、样品加工费7

58、5其中50万为中试材料费3土建安装费154资料、调研费105实验、检测费256鉴定费57技术合作费20中试租用场地费8其它费用人力资源费和不可预见费合计200生产投资估算表名称费用(万元)1主厂房及辅助设施2002钢平台、基础、地坪503主要设备(合成车间和制剂车间)及改造3004辅助设备及通风505电器、自控仪表及安装256设备安装、阀门、工艺管道安装257三废处理装置3008消防、安全装置509四吨锅炉一套(含安装费用)1010十万大卡冷冻设备一套(含安装费用)2011流动资金80012人力资源及管理成本10013不可预见费70合计2000(二)新增投资1、固定资产公司合成车间有原有主厂房

59、3000平方米,钢平台1000平方米,制剂车间逾10000平方米,不需再扩建;设备有25-500立升反应(不锈钢和搪瓷)釜10个(部分可以用于新产品的生产),两吨锅炉一套,五万大卡冷冻设备一套。新增各种类型不锈钢和搪瓷反应釜10个,以平均价格8万元每套计算,新增固定资产80万元;辅助设备、管道、消防和安全设施新增固定资产需要100万元;由于大部分反应需要氮气保护,新增氮气储罐一个,氮气输送管道和原设备改造,总价190万元;考虑到新产品投产后能耗增加,原两吨锅炉和五万大卡冷冻设备作为检修期间备用,新购置四吨锅炉一套和十万大卡冷冻设备一套运用,新增固定资产30万元;原环保设施需增加100万元投入。

60、总计新增投入固定资产500万元。2、流动资金流动资金800万元,其中运用于购买原材料400万元,400万元用于市场销售时的资金周转(农药市场流动资金沉淀量大,周期长)3、技术开发(引进)本项目总计投入技术开发经费200万元,其中小试研究经费50万元,中试投入150万元。(三)筹措方案及相关证明本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新增投资1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新增投资500万元由公司自筹解决,流动资金和管理成本由银行抵押贷款方式解决500万元,自筹400万元。相关证明附后。(四)申请经费的主要用途本项目申请支持经费30万元,完全用于小试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其中15万元用于分析测试设备添置,15万元用于

61、实验设备添置与相关化学试剂采购。(五)分年度用款计划(含申请经费)年度用款额(万元)用途备注200420小试技术的研究开发不含人力资源及管理成本200530小试技术的研究开发2006150中试含人力资源及管理成本20071200试生产2008800扩大生产总计(万元)2200五、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本项目是一个牵涉到生物、化学、化工和农药制剂生产技术的多学科融合的项目,技术难度大,耗时长,但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以达产后年产100公斤产品为目标,可以创造2500万元的销售,毛利(含税)1000万元。本项目结束后可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以国内年销售由20公斤原药生产的制剂计算,可以使1000万亩农作物受益,增收100万吨,每户农民增收1000元。本项目投产后,新增投入固定资产5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0人,销售环节新增就业岗位100人。本项目目前小试开发技术基本成型,尚余部分细节需要完善与优化,加上公司有较强的财力支持和较强的科研技术开发团队,经费预算合理,项目可实施性强。六、附件:申请立项前的工作进展和工作基础的有关材料(有关鉴定报告、检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等)。第 19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