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2727122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摘要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所需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财务信息的质量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在资本市场财务舞弊案时有发生的今天。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受制于多种因素,会计政策选择就是其中之一,因此,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以契约理论为支撑点,首先,说明了会计政策的概念。其次,论述了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的动机,接着,阐述了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包括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和企业外部影响因素。最

2、后,通过对以上论述的总结,得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例如,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证券市场的特殊条例等因素都会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选取2008年沪市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的50家机械、设备、仪表生产企业为研究样本,对这些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的选取进行研究,以对理论分析部分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关键词: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选择 契约理论 影响因素 实证检验Th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nterprises Accounting P

3、olicy ChoicesWang YuAccounting, Grade 2005, Accounting Department, Xi 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 an, China, Zip Code:710048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to provide enterprise and the interested party with high quality financial information,which they need for decision一making.

4、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should weigh heavily with the interested party when they are making their decision,so it attracts the most attention,especially in capital market where the financial fraudulent practices are occasionally disclosed in present. A lot of factors have impact on the

5、qualit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y is the one of them.,so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enterprises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

6、est.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based on contract theory. It firstly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policy and why it is being. Then,it deals with the economic motives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Then, it deals with the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accountin

7、g policy. After that,it analysis the factors,which include inside and outside,that impact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y, At last,it summariz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enterprises accounting policy, for example, the scale of assets, the companys operating situation and some special

8、regulations of the capital market can influent enterprise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 I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article, I choose 50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stock market in 2008, which produce the machinery, equipment, instruments as samples ,and study the method of counting stock-in-trade

9、 and the amortization method of low-value and easily worn out articles in these companies in order to test the conclusion which are made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Keywords: Accounting Policy;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Contract Theory; Influence Factors;Empirical Study目录1. 引言1问题的提出背景1研究意义2论文结构框架32

10、.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62.1 文献综述6契约理论在会计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6关于企业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涵义的研究综述7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9关于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综述112.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12企业会计政策的内涵12会计政策的层次特征14企业会计政策选择16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17契约理论18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223.1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分析22企业内部相关利益主体223经济成本因素26企业总资产的规模与企业组织形式26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特点27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因素283.2 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分析29会计环境29

11、外部利益相关者324 实证检验374.1 研究设计37数据收集37研究变量设计37模型设置384.2 统计结果分析38公司特征的差异性检验38公司特征变量描述性统计39会计政策选择与收益的关系40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41实证结果41实证结果分析425 结论与建议435.1 研究结论435.2 建议45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48研究的局限性48后续研究方向49致谢50参考文献511. 引言问题的提出背景我国确立企业对会计政策选择权是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的会计政策最终由国家计划决定,会计制度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分行业、分所有制一统到底的会计

12、制度,且事无巨细,规定面面俱到,企业在会计处理方面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财政、财务制度和其他有关规定计量资产、确认收益,会计政策是绝对统一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一些外商纷纷到我国投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大量涌现,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我国财政部于1985年3月4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它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规定存货计价可选择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有限度的采用加速折旧法等,为我国后来一系列会计政策的出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92年6月25日,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联合颁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在中

13、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会计政策,如允许提取坏账准备;采用了制造成本法,引入了期间费用概念;长期合同工程的合同法及完工百分比法等。从1997年5月起,我国开始了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集中颁布和修改,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范围更加扩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重新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准则赋予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越来越大,如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而旧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应采用平均摊销法;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可以选择成本模式,在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也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等。由此可见,伴随会计准则和会计

14、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从单一的国家扩展到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会计信息需求者数量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政策选择就是为了满足这些新的要求而出现的。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是因为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济业务千差万别,注定不可能存在单一的会计政策能包罗万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会计的目标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要实现这一目标,会计就必须反应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而这只有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才可能实现。但伴随着会计准则和

15、会计制度给予企业扩大了会计政策选择空间的同时,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受到严重的威胁。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就存在着通过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1)配股现象。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格还是一种稀缺资源,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圈钱”配股的资本线,不惜代价采取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力保10%,出现了耐人寻味的“10%现象”(2)微利现象。已经有一年或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免受特别处理或摘牌的处罚,采取种种手段使收益率保持哪怕0.001%的微利水平、只要不亏损就行(3)重亏现象。对于无法做成

16、盈利或是首次加入亏损之列的上市公司,为给下年扭亏留一手,有意做成重亏,以免第二年连续亏损而被特别处理;对于无法摆脱被特别处理命运的公司,则做大亏损清洗以前年度累积的包袱,为下年扭亏逃脱摘牌厄运埋下伏笔。这些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和粉饰报表的方式主要有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潜亏挂账、利息资本化、巨额冲销、坏账准备、存货计价、收入的实现与确认、长期投资的计价、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伸缩等,允许企业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本意是让其能选择最能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却成了企业经营者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并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的流失程度。研究意义从建国初的不存在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到

17、今天的会计政策选择权的日益扩大,其目的是要求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探索和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更加真实和公允。而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企业把会计政策选择当作利润操纵的工具,且形式多样、防不胜防,如在收益好的年度多计提减值准备,在收益差的年度释放准备,以达到收益稳定的目的,导致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发生的企业会计丑闻,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会计政策运用的问题。美国的“安然”事件、“世通”事件及“安达信”会计公司倒闭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其中牵涉到一系列的会计政策选择运用问题。国内上市公司也频频出现丑闻,如银广夏、东方电子公司等案件,大大损害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

18、,更让监管机构束手无策。这些现象之所以能够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准则的不完善,为了避免企业利用准则的漏洞来操纵利润,准则制定机构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完善准则建设,而要完善准则的建设,首先要了解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只有这样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准则时才可能根据政治和经济环境综合考虑会计政策选择的利弊,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提高准则制定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我们研究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可以有效的遏制不正当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而且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对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监管机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论文结构框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他们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找出了

19、他们研究的不足,并在本文的研究中尽量弥补这些缺陷,将契约理论运用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上,以契约理论为立足点,将股东-经理人、股东-债权人、股东-政府等契约细化,并考察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监管规则,验证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进行研究:第1章引言,首先提出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背景。其次,对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行阐述,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阐述。 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契约理论在会计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有关会计政策选择的文献进行综述和评价;其次对企业会计政策的内涵、层次特征以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

20、动机进行了分析,最后,详细阐述了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支撑契约理论。第3章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契约理论为基础,首先对企业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企业内部相关利益主体、经济成本、企业总资产的规模与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特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等因素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企业外部影响因素,主要从会计环境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 第4章实证分析,主要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本章以我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中的机械、设备、仪表生产企业为例,选取 2008年沪市

21、符合条件的5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这些企业的存货中原材料和产成品发出计价方法、存货中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两项会计政策的选择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来验证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首先对两类公司分组进行特征变量的差异性检验,然后对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最后进行回归统计,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以检验理论分析结果。 第5章结论与建议,首先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了使会计政策选择趋利避害,尽可能减少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造成的损害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论文结构图见图 1-1 实证检验研究设计统计结果分析回归分析结论与建议

22、研究结论建议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引言问题的提出背景研究意义论文结构框架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分析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分析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图 1-1 论文结构图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2. 1 文献综述 契约理论在会计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 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应该对会计政策选择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有所了解,西方学者将契约理论引入到会计研究的领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传统认识认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选择过程中奉行的是稳健主义。也就是说,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更为谨慎和稳健,以应对通货膨胀、市场竞争等不

23、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的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会计学界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其主要标志是“收益均衡化(smoothing income)”假设的提出。1953年,赫普霍恩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的目标并非是使报告的利润最大化,而是使各期的收益均衡化,提出了收益均衡化观点。此后,戈登(Gordon)在1964年进行的研究中证明了赫普霍恩的收益均衡化这一观点,并第一个提出公司经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有其自身的经济动机,戈登提出五项假设:管理人员选择能提高他们福利的会计政策;管理人

24、员的福利随职务保障、个人收入、公司规模的扩大而提高;管理人员福利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股东的满意程度;股东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所报告的利润增长率是否既高又稳定;管理人员选择能确保所报告的利润增长率既高又稳定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两位教授Watts 和 Zimmerman在1978年发表了经典文献-建立有关会计准则决定因素的实证理论,指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政策选择中并非像人们一贯认识的那样追求收益数据的均衡化。他们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有:簿记成本、政治成本、契约成本和管制成本。在此基础上,Watts和Zimmerman(1986

25、)将经济学的契约理论引入了会计研究,构建了现代实证会计理论,带领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进入崭新的一页。为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框架。Watts和Zimmerman (1986)根据契约理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提出了三大假设: (1)报酬契约假设(Bonus Plan),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补偿计划的公司经理为扩大个人效用,更可能选择可将未来的盈余转移到现在的会计政策,以便提高其报酬的现值。(2)债务契约假设(Debt Covenant),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越接近违反债务契约条款的公司,为避免违约成本,越有可能选择可将未来的盈余转移到现在的会计政策。(3)政治成本假设(P

26、olitical Cost),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政治成本越高,越可能选择可将现在的盈余递延到将来的会计政策,以避免因高额利润而受到政府的管制1。根据契约理论的基本观点,企业是理性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是一组契约的联合体。契约要求每个主体都要向企业贡献资源资本、技能或信息,并且作为回报允许每个主体从企业中获得资源。加入企业的主体,按照会计学家夏恩桑德(2000)的观点,至少应当包括:股东,股东向企业投入权益性资本,要求其权益性资本得以保全,并得到满意的股利回报;债权人,债权人将资金提供给企业使用,要求企业按期还本付息;经理,经理运用其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

27、行管理,要求得到满意的工资、报酬等;职工,职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要求能够得到满意的工资和报酬;供应商,供应商向企业提供原材料、产品或劳务,要求得到相应的价款;顾客,顾客将款项交给企业,要求企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要求得到约定的审计收费;政府,政府向企业提供公共物品,要求获得税收等企业的社会贡献。从契约理论视角看,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主要有:报酬契约。债务契约政治成本关于企业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涵义的研究综述对于会计政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美国认为会计政策是指管理方认定的在其环境中最适合于公平体现其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并与公认会

28、计原则保持一致且在编制财务报表中采用的特殊会计原则、惯例和运用它们的方法。日本认为会计政策是指会计原则、惯例和采用的列示方法,以便企业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法国认为会计政策是指用于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法规和方法。香港和英国认为会计政策是指一个企业选择并一贯遵循的特定会计基础,在管理方看来,这一基础是与企业环境相适应且最能公平体现企业成果和经营状况。IAS1认为会计政策是指在编制与列示财务报表中采用的原则、基础、习惯、规定和程序。考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会计政策的定义,虽然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说的都是对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我国的部分学者将会计政策分为宏观会计政

29、策和微观会计政策。如:黄菊波、杨小舟( 1995)认为, 实践中会计政策应分为宏观的( 或政府) 的会计政策和企业的( 或微观的) 会计政策2。有部分学者在不反对会计政策的宏观与微观之分的同时, 认为会计政策一般主要指微观会计政策( 曲晓辉, 1999; 娄权, 2000) 3。而刘叔申、王林( 1996) 则认为会计政策只能是企业会计政策, 即只有以企业为主体的会计政策, 应当从会计政策与会计法规的区别上理解会计政策的微观性4。唐松华(2000)认为会计政策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在当前会计环境下,在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约束下,所选择的最能实现企业目标或管理当局自身目标的各种程序、方法的总称5。目前

30、在许多文献中并不将会计选择与会计政策选择加以区分。曲晓辉( 1999) 认为, 会计选择主要是指会计政策的选择, 当然也包括对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其他相关选择, 由于后两种选择的影响程度一般不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深远, 因而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也有人将会计选择称为会计政策选择的简称, 如汤云为、钱逢胜( 1997) 6。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涵义, 唐松华(2000)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主体在会计准则等规范的约束下选择会计具体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其本质是为会计目标服务5。 蒋艳霞( 2001)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在会计准则等有关法规的选择范围内, 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

31、、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比较分析, 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5。戴奉祥(2000)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贯穿于企业从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 会计的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7。邵毅平( 2001)、 潘煜双(2002)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 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变化对会计政策的再次选择8。黄文锋( 2004) 认为, 广义的会计政策选择有三个层次: 会计政策制定层次的选择; 会计技术层面的选择; 操纵层面的选择。广义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既包括盈余管理也包括财务舞弊,该学者通过比较传统会计与现代会计本质差异, 透视会计政策选择本质

32、, 指出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实质是经济后果的不断博弈9。 王运转( 2006) 认为: 会计政策选择首先是一种决策, 其主要目的是在于以一定的方式影响会计系统产出的信息; 是会计处理方法的整体优化;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一般采用狭义的概念10。 李端生(1996)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 但会计政策选择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 是与企业相关利益者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11。邬保明(1997)、戴奉祥( 2000)、李姝(2003)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实质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利益分享的制度安排, 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

33、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是财务报告的编制者与相关利益者博弈均衡的结果12。林钟高、章铁生(2003)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在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上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一种表现, 也是企业寻租行为的一种途径13。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上学者对会计政策选择涵义的文字表述虽然并不一致,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的分析,叙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1)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企业管理者的报酬计划,债务契约和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由此,西方学者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实证假设:报酬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企业规模假

34、设。在对这三个假设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收益数字特别敏感。收益数字是企业应用一组会计程序而得到的结果,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的组合赋予管理人员在一定范围内报告不同收益的灵活性。如果仅仅考虑到报酬计划或债务契约,管理人员将选择使当期收益最大化的一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大,同时又无报酬计划和债务契约,管理人员将选择使当期收益最小的一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但在许多情况下,管理人员一般不会选择使收益处于最大化或最小化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他们会仔细地权衡报酬计划、债务契约和企业规模的影响,然后确定一个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较佳的收益额,并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

35、法来获得这一较佳的收益额。(2)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 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于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我国部分学者通过各自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胡春元(1996)将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概括为四个方面:报酬因素、负债因素、政治成本因素和服价因素。张洪新(1997)提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应注意企业市场价值、财务杠杆、奖金计划和税收等因素14。唐松华(2000)认为企业中不同利益相关方(如股东、债权人、政府等)的合约就是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具体有:与股东的合约;与债权人的合约;与政府的合约;与供应商、顾客的合约等14。陈朝阳(2000)认为,会计

36、政策选择要与会计环境相适应,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环境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另外,通行惯例与会计理论研究水平、成本效益原则以及会计核算工具的先进程度等也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14。王运转( 2003) 将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概括为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法律因素、企业主体自身因素10。黄文锋( 2004) 提出制约会计政策选择的制度三级链: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产权制度; 此外, 市场和法律制度、信誉也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9。王富利( 2005) 提出会计准则、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和职业判断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因素15

37、。以上学者都是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了各自的研究结论,但部分学者的研究方向有些片面,没有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研究结论不尽全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关于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综述在上市公司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实证研究方面,我国部分学者借鉴西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陆建桥(1999)进行了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提出了五个假设:1)亏损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前一会计年度,会做出能调增收益的应计会计处理;2)亏损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年度,会做出能调减收益的应计会计处理;3)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为盈的年度,会做出调增

38、收益的应计会计处理;4)亏损上市公司主要通过调剂应计利润额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5)亏损上市公司在其亏损及其后年度利用营运资金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其中假设3未能检验证实。得出结论:上市公司主要通过操纵应计利润项目来达到目的,其中营运资金项目,特别是应收应付项目和存货项目可能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工具16。蒋义宏(1999)选取了20例样本公司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均对当期利润有重大影响,并且有一些会计政策变更的理由显然不能成立。因此,会计政策的不当选择是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重要且合法的原因,其动机就是操纵利润17。王跃堂(2000)以沪深股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以短期投

39、资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决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不是西方的三大假设,而是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水平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18。闵庆全、刘云中(2000)以存货计价方法为例做了有益的探索。其从契约成本的角度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存货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选择,运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长期债务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系数、资本集中度和存货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等指标为解释变量,得出了有一定意义的结论:规模假设得到全面验证、代理成本假设得到部分验证、效率假设在单

40、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结论不同19。孙铮(2000)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包括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一是配股现象。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最近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圈钱”配股的资格线,不惜代价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力保,出现了耐人寻味的“10%现象”。二是微利现象。前1年或2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免受特别处理或摘牌的处罚,采取种种手段使本年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哪怕0.0001%的微利水平,只要不亏损就行。三是重亏现象。对于无法做成盈利或是首次加入亏损之列的上市公司,为给下年扭亏留一手,有意做成重亏,以免第二年连续亏损而被特别处理20。吴星宇(2000)以配股资格作为分红计划

41、替代变量,研究其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1)会计政策中大部分未能对利润产生影响,企业的利润也没有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产生影响;2)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太小,以至于在我国的“薪酬计划”假设、配股资格保全假设中,会计政策的作用没有像国外的研究那样体现出来;3)上市公司在会计方法上没有自己的创新,完全依照制度的规定21。蒋义宏、魏刚(2001)以我国20家上市公司为例,例证了政府管制对会计程序选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利用会计数据制定的上市公司法律条款确实会诱发经理人员选择可提高会计收益的会计程序,经理人员选择那些既可提高会计收益,又不会增加现金流出的会计程序以降低会计程序变更的成本22。徐

42、维兰、曹建安(2004)对上海证券市场上的机械、设备、仪表板块类A股公司计提八项减值准备的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除折旧方法外,这类公司有逐步采用稳健会计政策的趋势,实证会计理论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三大假设在此类企业未得到证实。但是,徐维兰和曹建安的研究对象范围比较窄,其研究结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动因的解释力度不高23。上述国内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与国外研究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客观情况的制约是最重要的因素,以至于即使借鉴国外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模型,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2. 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企业会计政策的内涵 对会计政策定义的界定,不同的国家或机构有不同的表述。

43、比较这些不同的会计政策定义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会计政策,进而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会计政策的选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发布的第1 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呈报对会计政策的界定是:“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22号意见书(APB Opinion22#)认为会计政策是指“那些被报告主体所依循的会计原则及运用这些原则的方法。”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2号(SSAP2#)中将会计政策解释为:“企业所选定的并一贯遵循的特定会计基础”,并指出会计基础是出于财务报告的目的而将基本会计概念应用于财务交易和事项所采用的方法,如折旧

44、方法、库存商品发出计价方法、外币的折算方法等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 “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办法”。比较上述几个定义,可以发现各国对会计政策的定义虽然有些差异, 但都包含了企业对会计政策拥有一定选择权的含义, 即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目标, 在特定的环境和既定的可选择范围内, 拟定自己具体的会计政策。企业拥有的会计政策选择包括对会计政策的初始选择和变更原会计政策后对会计政策作出新的选择。 通过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的本质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做出的选择,是为企业对外编报财务报表的目的服务的,其内容无外乎企业在

45、会计处理中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虽然内容很多,只不过是考虑了不同国家的情况,说法不同而已。因此可以把会计政策简单的概括为: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目前一般认为会计政策根据其制定主体应分为宏观的会计政策和微观的会计政策两个层次。宏观会计政策是由企业外部或政府机构或民间职业团体制定的面向整个国家及社会,通过会计准则和有关法规的制定来体现的;微观会计政策是指与宏观会计政策相对应的,主要表现为企业主体在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范围内,从自身利益和特点出发,选择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其适用范围仅限于自身。具体原则,是指企业按照国家

46、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所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含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订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他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和方法。目前关于会计政策具体内容的论述很少。迄今为止,会计政策的内容似乎仍然难以尽举,概括地说会计政策应当至少包括以下一系列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计价基础;合并政策;外币业务的处理方法和外

47、币报表的折算方法,包括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间和方法;开发成本以及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递延税款确认与否;长期合同收入的确认方法;长短期投资的认定、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的摊销方法以及核算与揭示。层次特征会计政策从制订主体角度可分为宏观会计政策、微观会计政策两个层次,但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划分会计政策又可以分为狭义会计政策和广义会计政策。狭义会计政策仅指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原则、方法、程序,广义会计政策则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而且包括会计管理、会计决策等。会计核算是由某一权威机构制订的,用以限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可选用的原则的一系列准则。在

48、我国即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会计管理方面的会计政策则包括会计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证监会的有关信息披露法规等在内的一系列法令、法规。这些法规对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档案管理等进行规范,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整个国家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本文主要论述的为微观会计政策领域的内容,故以下对微观会计政策的广义、狭义之分进行分析。狭义会计政策仅指企业会计政策,即企业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直至编制报表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程序,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核算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项目会计政策:应收项

49、目、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及折旧、无形资产及摊销、递延资产会计政策。(2)负债项目会计政策: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或有负债会计政策。(3)损益类会计政策:收人确认、费用的归集分配、投资收益、非常损益会计政策。而狭义微观会计政策仅指会计方法政策。广义微观会计政策可包括技术性会计政策、方法性会计政策、决策性会计政策。 技术性会计政策包括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置、帐户、帐簿的设置、业务处理程序、外部及内部报表的内容、格式等一些基础性会计政策。这些基础工作关系着会计工作的效率、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及会计信息的质量。例如,如果企业供销业务频繁而且电算化会计所需的硬件、软件设施较完备,则可采用日记帐帐务处理程序,

50、既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又能保证会计质量。技术性会计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方法性会计政策即狭义会计政策,是企业根据准则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企业理财政策.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并保持相对稳定性。例如,为了取得延迟纳税的利益,决定采用加速折旧法,则一般在该项资产使用年限内不能任意变更。方法性会计政策具有公认性、相对稳定性。决策性会计政策是指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决策相关的会计政策,包括企业融资政策、投资政策、经营政策、股利政策、所得税政策、物价变动会计政策等方面。这些政策是由会计人员(高层)结合企业资金结构、市场占有情况、长期短期经营目标、现金流动状况等因素选取的,例如企业用一笔闲置资金购买有价证券,

51、是作为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既是投资决策同时又决定了会计上的帐务处理的制订过程。决策性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综上所述,会计政策的层次及内容可用图2-1表示: 广义会计政策宏观会计政策(广义)微观会计政策(广义)方法性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政策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资产类会计政策综合类会计政策损益类会计政策负债类会计政策决策性会计政策物价变动政策融资政策投资政策经营政策股利政策所得税政策狭义宏观会计政策狭义微观会计政策狭义会计政策会计管理政策财务通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会计法其他有关法规法令技术性会计政策会计组织机构设置帐簿凭证设置业务处理程序内部报表格式图2-1 会计政策层次结构图2.2

52、.3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由于会计政策有宏观与微观之分,故会计政策选择也有宏观与微观之别。狭义的会计政策选择是在现有的宏观会计政策法规赋予的空间中所作的选择,而广义的会计政策选择则包括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选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5年5月发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专辑中指出:“人们所做出的各种会计选择至少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作的选择,或其他有权做出规定的机构所作的选择,要求企业按照某些特定的方法提供报告,或者从反面来规定,禁用它们认为不适当的方法;第二层次是各种选择在个别企业这一层次上做出。这里的第一层次是指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也即会计准则选择的范畴;第

53、二层次则是企业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范畴。第一层次的宏观会计政策选择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第二层次的企业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本文研究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微观意义上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特定环境下,在既定的可选择范围内,根据企业目标或管理当局自己的目标,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这一表述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涵义: (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站在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上,由企业管理当局作出的;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 (3)选择在既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这一范围一般由法规、准则所限定; (4)选择

54、应当符合目标要求,没有目标的选择将毫无意义; (5)选择是一个整体优化和动态的过程,并非个别原则、方法的简单汇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客观公正、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处理相关的各利益集团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和分配经济利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利益动机,不同的利益动机会做出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分析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首先要明确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有哪些,出于不同的动机,企业管理当局会做出不同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现将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如下:(1) 基于企业管理者利益考虑 企业管理者工资待遇考虑,当前

55、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的劳动报酬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而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考核标准则往往是反映当前利润(亏损)完成情况的财务指标,因此企业管理者往往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 企业管理者职位待遇考虑,当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职位待遇与其经营业绩挂钩时,厂长经理们为了自己的仕途,就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另外,由于国有企业跟当地政府还存在着千丝万缕丝的关系,地方财政、政府目标都跟企业经营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出于迎合政府偏好,企业管理当局也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2) 基于筹措资金考虑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进行风险管理,把贷款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56、。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必须要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而银行确定企业资信能力的依据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所以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急需贷款时,管理当局就会选择能够提高其资信的会计政策。(3) 基于配股考虑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规模,需增发新股或配股。但是,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配股有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以净资产收益率的一定比率为标准进行判断该企业是否获得或保持配股资格。由于监管措施的影响、公司自身对配股资金的需求以及投资者简单的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存在,促使企业重新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来确保企业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一定标准。(4) 基于避税考虑在一些“内部人控制”的国有企业,会出现进行内部人为操纵

57、以“确保企业利益”的现象,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范围是权责发生制之下的跨期摊提事项,在企业财务紧张或有其他原因时,便会选择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例如,某生产企业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将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这样一来,当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提高,营业利润相对减少,从而起到避税的作用。2.2.5契约理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联结体”,在各种契约签订后,各利益相关者就要对契约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由于会计数据在契约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政策本身的契约特性,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契约责任。为了管理和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避免某个利益集

58、团产生侵害企业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集团利益的行为,就产生了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在制定企业的各种契约条款以及在监督和评价这些条款的实施过程中,会计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会计数据在契约中的重要作用及会计政策本身的契约特性,企业管理者和各利益相关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就会对委托代理关系及其他契约关系产生较大的影响。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就是怎样为企业代理等契约关系的确立和考核提供公平、合理的衡量基础。因此,契约理论便构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从契约理论视角看,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主要有:(1)报酬契约,报酬契约是指通过向经理人员提供激励,促使其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59、努力工作,从而减少代理成本的一种契约关系。经理是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的核心契约主体,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处在分离的状况,股东成为委托人,经理人员是代理人,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利益冲突,这意味着经理人员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从事经营管理,企业的经理人员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可以通过订立最佳契约的方式加以解决。在通常情况下,对股东而言,会计利润是个很好的衡量指标,因此它常常被视为比股票价格能更直接衡量经理人员业绩的指标,以此作为激励经理人员的基础。报酬契约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若实际利润高于目标利润的上限,经理人员有递延报告盈利的动机以谋求总报酬的最大化;若实际利润处于目标利润的弹性区

60、间,经理人员会使报告盈利达到上限,以即时获得好处;若实际利润低于目标利润的下限,经理人员则可能有“巨额冲销”的动机;如果管理者的报酬契约中包括了认股权,那么管理当局则选择能平滑收益的会计方法,以保持其股票价格的稳定增长。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以维护个人收益最大化为企业立场。 可见,由于以会计盈利为基础的报酬契约的存在,将诱使企业管理当局出于私利而进行特定的会计政策选择。(2)债务契约,在企业债务契约关系中,债权人是委托人,为股东利益服务的经理人员是代理人。这种债务契约就是企业经理代表股东与债权人签订的,用于明确债权人、债务人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法律文书,包括各种贷款契约、债券发行契约

61、等。债务契约通常是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或应债权人的要求而签订的,通常约定或规定企业必须保持一定债务偿付能力或水平等限制性条款。例如,规定最低限度的流动比率,限制对资产的清理和转移,防止支付清算股利,限制可能增加企业风险的兼并或投资活动,规定利息保障倍数,限制企业发行新债等。由于自利原则的存在,企业存在将债权人财富转移至股东手中的动机,虽然债权人可以通过债务契约的形式保护自己的利益。但企业仍可能采取会计政策选择的方式来实现其目的。债务契约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率越高,企业的经理人员便越有可能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移到当期的会计政策,如利息费用的处

62、理、研究和开发费用的处理、折旧的计提等会计政策都可帮助企业达到调节收益的目的;如果在某种会计方法下将发生违约行为,管理当局一般会变更会计政策,以避免这种违约行为的发生;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联系紧密,企业经理人员便越有可能采用可增加当期收益的程序。 (3)政治成本,政府也是企业契约团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本身也是一个利益集团。政治家和政府官员的自利性决定了其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会通过制订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各种管制性规章,将社会资源的控制权转移到政府手中,而会计数据常被用以支持政府现有的会计法令或成为实施新法规的理由。同前文述及的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一样,政治成本也与

63、会计政策的选择有关,影响经理人员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政治活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收费管制成本。政府对于诸如自来水公司这样的公共事业部门(还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等)是实行收费管制的,因为政府通常只允许公共事业公司根据它的资产基数获取正常的利润,而不允许它们赚取垄断的收入。因此,政府在制定收费标准时,常常会借助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等会计数据,而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公用事业部门的会计政策选择。例如,企业往往会采用使成本增大,从而导致企业微利或亏损的会计政策。 税收。税收条款可以认为是企业管理当局与政府之间所制定的税收契约,是社会契约的一部分。税收具有契约的“无偿性”和“国家强制性”。“无偿性”是指纳税人(即企业管理当局)必须无偿地分摊整体纳税人承诺的“付费义务”;“国家强制性”指政府既是契约关系的供方,又是国家政权的拥有者,在双重身份中,政府首先作为供方向纳税人提出“付费”的履约要求,若得不到满足,作为供方的政府就会借助政权拥有者身份强制执行。因此作为一个守法的纳税人,企业管理当局在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时不得不考虑选择能使企业现金流量最大而缴纳的税负最低的会计政策。可见,由于收费管制和税收等原因,企业政治成本的大小将引起其会计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不同。一般认为,政治成本较大的企业,更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盈利。 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