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考试按题型整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2718624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市政学考试按题型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市政学考试按题型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市政学考试按题型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市政学考试按题型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学考试按题型整理(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市政学按题型整理资料一、名词解释1、市政: 广义概念上的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事务。2、市政管理: 即城市公共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3、城市: 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4、大都市区: 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将周边也纳入城市 化轨道,从而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整体的大都市区。5、大都市连绵带 (城市群):在地理上集中或连续分布的大都市区连接在一起所构成的城市化区域。6、市政体制: 指的是城市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2、的总和。7、城市规划: 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协调城市空间布局,而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 以及各项建设进行的合理选择和综合部署。8、城市总体规划: 是指导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基础,是城 市进行规划管理的法律依据。9、城市财政管理: 指的是城市政府凭借国家赋予的权限,通过税收及其它多种形式实现财政收入, 以作为城市政府实现各种政府职能的经济基础和财力保证,并通过财政支出形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 配和再分配。10、城市财政支出: 是城市政府在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10、政府管制: 就是政府行政机关以强制力为后盾对被管制者活动进行限制

3、。政府管制包括经济管 制、社会管制和政治管制。10、城市环境规划: 是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人口和 经济规模及其结构为依托,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为目标,以城市生态规划和工业规划为主要内 容,是城市环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城市环境规划具有法律效应, 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0、城市经营: 是指城市政府为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优势,运用市场机制对城市可经营性公共资源 进行市场化运作, 以降低可经营性公告产品的供给成本, 提高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提高城市的总体功能、环境质量和综合实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方式。10、积极型城市化:

4、 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 互相促进, 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同步上升。 西方发达国家多属于此类型。10、消极型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进一步划分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10、过度城市化: 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工业化速度,过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地流向城市,而城市却不 能为其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和基础设施。10、低度城市化: 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发展所能容纳的人口增长速度。10、郊区城市化: 人口、就业和服务人员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10、逆城市化: 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以及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10、市场秩序管理: 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国家赋予的职权范围内,

5、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经济活 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政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市场交易的规范有序和充分竞争状态。 10、城市人口: 专指居住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人群总体。10、城市人口管理: 是指城市政府对常住以及流动人口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等依法进行的行政管理 工作。10、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指为了建立和维护城市社会的秩序状态,维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 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顺利进行,城市公安机关以及其它治安管理主体依法开展的预防 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二、简答题1、城市的界定 人口密度:人口规模:行政划分法:职业界定法:城市设施:2、目前城市发展的新趋势(1)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对外交通

6、和信息的传递。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2)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3)形成许多国际化城市:纽约、伦敦、东京、香港、上海等。(4)开始启动生态城市建设。3、城市化的内涵(1)城市化: 使具有城市属性 地理景观:农村景观T城市景观 人:工作非农性、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等等。(2)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工业的发展一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一城市向外扩展一郊区乡村变为城市4、城市化的分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积极型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同步上升。 西方发达国家多属于此类型。 消极型城市化:

7、 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进一步划分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1)过度城市化 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工业化速度,过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地流向城市,而城市却不能为其提供足够的 工作岗位和基础设施。容易导致城市被大量贫民窟包围着,出现交通拥挤、贫富悬殊严重、社会治 安差等一系列问题。(2)低度城市化 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发展所能容纳的人口增长速度,它大多是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 例如中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政策限制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导致城市化速度低于工业化速度。 从而导致城市生活缺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城市管理效率和效益不高。又可分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1)郊区城市化:人口、就业和服务

8、人员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突出表现为城 市中心区人口下降,而郊区人口增加。郊区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中心生产和生活成本过高、 竞争激烈、环境恶化。容易导致城市产业空心化、年轻富裕人口郊区化和社会危险人群中心化。(2)逆城市化: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以及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突出表现为大城市的绝对人口 下降,小城镇和乡村地区成为城市化的新领域,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对人们对环境质量 的要求提高是主要原因。5、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的新特征:A、形成了连接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区;B形成了由若干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D形成了许多国际性城市;C出现了逆城市化的发

9、展趋向;6、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a 城市的设置标准和行政建制受政府控制 b城市人口迁移和增长受政府控制:户籍、就业、住房、粮油等 c 城市化的资金积累受政府控制:城市化资金积累不是来自于税收和银行,而是来自于工农业产品 价格的”剪刀差“。d 城市化发展速度受政府调控:调控手段主要有:组织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调整设市标准,调整户 籍管理制度、调整就业和粮食管理政策,划定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等。(2)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3)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4)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 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进城打工、从事非农工作家依然在农村(5)大量农村人口就近

10、城镇化7、我国低度城市化的效应分析正面效应:(1)有利于维护城乡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生活稳定;(2)有利于保障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3)有利于城市的有序管理和市民生活的秩序稳定;(4)避免了城市化过程中的高失业率和贫民窟等过度城市化的不良后果; 负面效应:(1)城市化滞后直接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2)低度城市化不利于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3)城市化滞后使中国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4)低度城市化限制了人口素质的发展;8、中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对当前我国城市化路径选择的反思: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小城镇)”(1)控制大城市不利于发挥其

11、规模经济效应,无助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控制大城市限制了其对周边区域的经济辐射效应,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3)控制大城市限制了大都市区和大都市连绵带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4)小城市发展基础薄弱,规模效应不明显,积极发展小城市投入巨大,但收效甚微。(5)小城镇乡镇企业和小企业集中,技术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未来我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1)应当重视和发展大城市的特殊优势,形成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龙头。充分利用其集聚效应和对 外辐射作用,带动周遍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大都市区和大都市连绵带,从而更加有力地参与全球 竞争。因此,对于有规模有效益的大城市,不应加以控制,而应该

12、积极促进其发展,促使其向国际 大都市转型。(2)需要适当发展中等城市来强化其传递辐射和缓冲人口压力的功能,一方面大城市的对外辐射 作用需要中等城市进一步向小城市传递;另一方面,中等城市可以接纳一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缓 冲大城市短时间内面临的人口压力。(3)在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下合理发展小城镇,小城镇依靠自身很难有大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大 中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其发展,从而可以有效地接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之, 从我国整体城市化格局来看,应当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龙头,中等城市为中心,小城市 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最终目标是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连绵带。9、市政体制的主要内容(1

13、)城市中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市民个人f社会团体f政党f议会、政府(2)城市内的议决机构(代议机构) 、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议决机构:城市立法机关(议会) ,负责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对地方性重大事务作出决定。 行政机构:城市政府机关,负责执行立法机关的法规与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展与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服务和保障。司法机构:各级法院,司法委员会等,负责监督、审判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 人的违法行为,保障法律的权威性,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3)市级政权与所辖区、县之间的关系;10、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城市政府为相对独立的基层行政

14、单位,普遍享有自治权力,但自治程度有所不同; 西方各国的政治历史传统存在不同,因此所采用的市政体制具有多样性; 市长和市议员一般由市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民选产生的议会在市政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各党派以竞选方式取得之政权或参政权;市法官多由市民选举产生,实行司法独立;11、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主要类型(1)议会市长制 决议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市议会在与市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市长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 包括主持议会会议、出席重要庆典活动、会见重要宾客和授予荣誉称号等。基本特征: 议员和市长分别由市民选举产生,市长不得兼任议员; 市议会有不顾市长反对而通过预算、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的权力,市长

15、有不同意见可以复议,但议 会以超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后,市长必须接受; 市议会拥有对市长任免的市政府工作部门首长的同意权,他们对市长和议会双重负责; 市议会对市长和政府的工作有调查权,市长和市政府必须配合; 市议会拥有通过不信任案罢免市长的权力;优点: 有利于市议会监督和制衡市长的工作,防止市长专断,也可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缺点: 工作中市议会和市政府可能互相牵制,降低工作效率;(2)市长议会制 决议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市长在与市议会关系中处于优势; 基本特征: 市长和市议员分别由市民选举产生,市长和政府工作部门首长不能兼任市议员; 职能部门的长官由市长任命,并只对市长负责; 市长有权向

16、议会提出立法草案,也可以对议会通过的决议行使否决权(除非议会再以三分之二多 数通过); 财政预算权主要掌握在市长手中,议会审议通过时只能减少项目而不能增加; 部分大城市为加强管理,市长可任命一位专业人士担任首席行政长官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优点: 市长拥有较大权力,有利于统一指挥,提高行政效率;缺点: 市长大权在握,容易引起市长专权,市长与议会容易产生矛盾; ( 3)市议会制市议会就是市政府,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 基本特征: 市民直接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既行使议决权也行使行政权; 从市议员中选举一名市议会议长即市长,市长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而没有实权; 市议会下设一些委员会, 兼任行使市政府

17、工作部门的部分职能。 可分为常设委员会、 临时委员会、 联合委员会等; 市议会任免若干行政长官,聘任职员,行政长官与委员会对口设置,共同处理行政事务; 优点: 有利于提高市议会的权威性,加强市议会对城市管理的监督和控制;有利于减少议决机构和 行政机构的矛盾,降低内耗; 缺点:缺乏一个统一调度的行政长官,各部门的工作难以协调,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4)市委员会制 与市议会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市委员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 二者区别在于:市委员会委员不一定是选举产生,也可能是上级任命的,同时委员人数也比议会议 员要少很多;基本特征: 市委员会由民选产生或上级任命产生(多数由民选产生),实行集体领导

18、和分工管理; 推选一位委员担任主席 (即市长) 或轮流担任, 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 其地位与其他委员平等, 只有一票表决权; 一个委员分别兼任一个或几个行政部门的行政长官,委员有权任命自己任首长的工作部门的行政 长官和职员。 市委员会集体表决任免几个重要部门的行政长官,他们对市委员会负责;优点: 有利于议决权和行政权的统一,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精简机构和人员;有利于提高城市管 理的专业化水平;缺点: 缺乏统一指挥,经常出现协调困难;(5)市经理制 模仿企业组织方式而形成的一种市政体制, 市议会聘任一位专业人士担任市经理, 专门行使行政权, 但并不是市长。基本特征: 市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行使

19、立法权、议决权和监督权,但并不直接从事行政管理; 市议会公开招聘一位专业人士担任市经理,市经理对市议会负责,必须执行市议会通过的法规和 决议。市经理拥有领导市政府工作所必须的一切权力,包括任免市政府各部门的负责人。个别市议 员无权干涉市经理的工作。 市长由议会选举或全民选举产生,也可以议长兼任,属荣誉性职务,没有实际指挥权;优点: 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招聘到更优秀的专业人才管理城市;有利于对城市的专业化,提高城 市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有利于把政治矛盾和城市管理分开,市经理专注于解决专业和技术问题。 缺点: 当政治和管理纠缠到一起的时候,市经理可能会无能为力;处理某些问题时,议会从政治角 度出发,

20、而市经理从管理角度出发,往往会产生分歧和矛盾;市经理不直接对选民负责,选民只能 通过间接途径对政策执行施加影响。12、大都市区的市政体制 大都市区存在多个互不依属的市镇,不同市镇各自为政,独立行使自治权。州政府或省政府对 城市行使监督权, 但却无权干预市镇政府的自治决策。 ? 大都市区作为一个各方面紧密联系的整体, 面临着一些需要各市镇共同解决的问题。例如交通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经济地域 分工问题等。同时部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统一管理和协调。 西方国家为适应大都市区的发展需要,同时兼顾各市镇的利益,纷纷在大都市区进行市政管理体制 改革,主要措施有:1、市

21、政府下设分区政府2、市政府与市镇缔结联盟(1)大都市兼并周围的郊区。 兼并既要经过郊区居民表决同意,还要通过市区居民投票赞同。郊区的市镇议会保留大部分原有的 自治权力,只把一部分适合由大城市提供的服务,如供水电、垃圾处理、道路建设等移交出去,并 为此承担相应的税收和行政义务。(2)市县合并 合并后的县政府机构可以并入市政府机构,也可以保留部分职能和人员。(3)多功能都市行政区 大都市区内,大城市议会和小市镇议会协商,建立多功能都市行政区,凡是被列入都市行政区功能 的事务由大城市政府统一管理。3、市政府与市镇分立合作 具体合作形式有三种:(1)签订合作协议:包括交换信息资料、治安合作、防灾救灾合

22、作、签订购买服务合同等。(2)职能转移:州议会在市镇政府意见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把市镇的某些职能转移给大城市,或 把大城市某些职能转移给市镇政府。(3)都市政府联合会:大都市区设都市政府联合会,就共同面临的问题定期开会,并有常设机构 协调开展日常工作。都市政府联合会是一个协商和咨询组织,无权强制成员政府执行决议,只能依 靠成员政府自愿遵守。13、我国建制市的行政级别:(1)直辖市: 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建制,行政级别与省和自治区相同,但政治级别明显要 高于省和自治区,目前我国共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城市:市区街道 郊区:市区乡(镇) 郊县:市县乡(镇)(2)副省级市: 在

23、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面,享有相当于省级权限。但在隶属关 系上仍有所在的省政府领导,市直工作部门定为副厅级。目前我国有15 个副省级城市。(3)地级市: 行政级别介于省与县之间,归省或自治区领导,一般下辖区、县。部分较大的地级 市经国务院批准,有权制定地方性 法规和规章,在管理上享有较大自主权。(4)县级市: 在行政级别上相当于县,受地级市的领导,不再下设区,下辖有若干乡镇。14、当代中国市政管理的主体市政管理主体:( 1)市政管理的权力系统。 (2)市政管理的非权力系统。 市政管理的权力系统: 中共市委员会。 城市权力机关:市人民代表大会。 城市行政机关:市政府。 城市司法机关:

24、市法院和市检察院。 市政管理的非权力系统:(1)政治系统。(2)社会系统。15、当代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1)中共市委居于领导核心地位 1中共市委依法确定城市国家机构之间的职权划分; 2中共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城市国家机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中共市委向市人大推荐城市的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领导干部人选; 4中共市委通过设在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中的党组,领导城市国家机构日常工作 5市长兼任市委副书记,从组织上保证其直接贯彻市委的决定; 6中共市委的若干委员会分别对口领导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2)市政组织设置具有同一性:全国所有城市的市政组织体制具有高度同一性;(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我

25、国各级地方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4)城市行政地位具有等级性 我国各级地方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着行政隶属关系,每级人民政府都是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下级机 关,必须对其负责,服从其指挥。同时,它还必须领导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5)市政管理职能具有全能性 我国市政府的管理职能十分广泛,它集工业、商业、财税、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环保、司法 等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16、目前我国市区街体制有两种类型:(1)设区的市实行市区街道“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 ,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多数地级 市属于此类。(2)不设区的市实行市街道“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体制,少数地级

26、市和所有县级市属于此 类。17、市领导县体制我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在全国推行市管县体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体制沟通城乡经济联系, 由经济较为发达的市带动周围县的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市管县之利:(1)加强了行政管理,缓解了省管县带来的管理幅度过大、管理负担过重的问题;(2)发挥了市带县的作用,有利于密切城乡关系,加强了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3)扩大了市域辖区规模和经济总量,有利于中心城市的成长和壮大,提高城市知名度;(4)有利于城乡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市管县之弊:(1)增加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2)过分倚重行

27、政力量导致资源利用效益低下;(3)行政管理的上下级关系和经济发展的竞争关系容易导致市县矛盾;(4)地级市更多地把工作重心放在市区、郊区和开发区,对县域经济的辐射能力有限,甚至还出 现市刮县的现象;(5)城乡合治模式有违各国城市管理的普遍惯例;(6)市管县模式缺乏宪法依据; 改革市管县体制的基本思路: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开始实行省管县体制;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市管县体制,但地级市管理权应该逐步上收到省或下 放到县,即逐步弱化地级市对县的管理,为全部取消市管县体制做好必要的铺垫。 最终目标是改市管县为省直接管理县。18、中国市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企不分、政

28、社不分、职能错位;(2)市政职责不清、上下关系不顺;(3)政府部门林立、机构设置臃肿,职责不清、效率低下;(4)市政机构设置不合理;(5)部门管理、多头审批、条块分割、效率低下;19、我国市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正确界定市政职能。 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科学文化、基础教育、社会治安、社 会保障、卫生保健、公用事业等各种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为城市健康协 调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把原来大包大揽的大量经济和社会事务交还给市场和社会,由大量的社会中介组织来完成;(2)科学设置市政机构。要削减撤并一部分机构,尤其大量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29、,同时要强化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境保 护、社会保障等部门,从而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市政管理模式;(3)合理设置层级结构。 市与区的职权划分:市政府应该进一步下放权力,将大量事务性和服务性职权下放给区政府承担; 街道办事处的定位:进一步弱化其职能,委托私人部门或中介组织提供社区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4)加强市政管理的法制化建设。20、城市规划的特征(1)综合性( 2)权威性( 3)前瞻性( 4)阶段性( 5)区域性21、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协调原则 效益原则 节约原则 人文原则 生态原则22、城市规划的管理机构城市规划的国家主管部门: 建设部城市规划局,负责全国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制定城市规划

30、的法规和政策,组织和指导全国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负责国务院交办的城市规划 的审查工作;参与制定区域规划工作;参与重点项目的选址和可行性研究;各级城市的总体规划: 由市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分区规划由市政府的城市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 制;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部分特大城市设有城市规划委员会, 负责城市规划的决策和协调工作,另设城市规划局负责日 常管理工作;我国部分城市成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局, 出现了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合署办公 的趋向;23、城市规划的审批制度:分级审批制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政府直接报国务院审批; 省

31、会城市、人口在 100 万以上城市和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 由省、自治区政府审 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它地级市和直辖市辖县: 直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 县级市总体规划: 由所属地级市审查同意后,报省、自治区审批; 县城所在镇总体规划: 报所属市政府审批;其它建制镇总体规划: 报所属县级政府批准;24、城市规划的组织实施(1)强化城市规划的法制意识;(2)严格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 在城市规划区内需要申请用地时,必须要先取得城市规划部门颁发的城市用地规划许可证,然后才 可向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3)做好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工作:严格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4)做好城市建设规划

32、检查工作;(5)加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管理。25、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城市发展存在过渡蔓延危机; 城市建筑呈现个性特色危机; 旧城改造人为地割断历史文脉;城市交通呈现拥堵危机; 城市房地产存在泡沫危机; 城市公共安全存在隐患; 城市环境面临生态危机。27、中国城市规划的变革(1)改进传统的城市功能定位方法,立足于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2)参照“生态城市”理论,确定城市的合理环境容量;(3)推行“四条线”管制方法,保护城市不可再生资源; 绿线-绿地系统;紫线 -历史保护区;蓝线 -水系;黄线 -交通;(4)导入理性预期收益管理,有效经营城市资产;(5)推广“法定图则”,优化控制性规划的调控

33、能力;(6)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建立区域性规划协调机制;(7)推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减少规划修编的随意性;(8)建立城市规划师制度,完善城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8、城市分区规划: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 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分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2)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主 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主要位置和控制

34、范围。(4)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 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29、城市详细规划: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 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 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 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控制性详细规

35、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 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 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限。(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30、城市公共财政管理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31、城市公共财政管理的作用:(1)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

36、维护: ( 2)促进城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3)保障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 4)支援国家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32、城市财政收入的特征: 公共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33、城市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 税收收入我国实行利改税之后,税收收入成为城市财政来源的最主要形式,占到90以上;我国目前税收实行的是分税制:a 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b 划分各级政府收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范围。c 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国税负责征收中央固定收入和共享收入,地税负责征 收地方规定收入;d 实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政策,以调节分配机构和地区发展; 国有资产收入 公共收费收入

37、自然垄断行业及其经济特征 自然垄断属于城市经济垄断现象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认为,城市的电信、电力、供水、供气、铁 路、邮政、民航等基础设施产业属于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这些行业具有“成本沉淀”和规模经济 效应,不宜让多个企业进入展开充分竞争。经济特征: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投资沉淀成本很大: 企业经营具有公益性:垄断企业处于支配地位:1、从静态来看,自然垄断行业内部往往存在一些非垄断性业务。例如:电力行业中的发电业务就 可以由多家企业竞争发电,属于非垄断性业务。但电力运输则一般认为是垄断性业务;2、从动态来看,自然垄断的业务范围具有相当大的可变性(1)技术进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自然垄断的边界。(2

38、)市场半径的扩展以及市场容量的扩大也会改变自然垄断的边界。 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政府管制就是政府行政机关以强制力为后盾对被管制者活动进行限制。政府管制包括经济管制、社 会管制和政治管制。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属于经济管制。1、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管制的必要性(1)抑制企业制定垄断价格,维护社会分配效率;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2)防止破坏性竞争,保证生产效率和供给稳定;(3)制约垄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2 、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过程包括四个阶段:(1)政府管制立法:(2)政府管制执法:( 3)法规的修改和调整( 4)放松或解除政府管制:3

39、、自然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 (1)什么是有效竞争?A、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其目的是防止竞争过度和竞争不足B有效竞争是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C有效竞争符合规模经济要求,是满足最小经济规模前提下的竞争(2)为什么要在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有效竞争? 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管制保证了其规模经济性,但同时由于不存在竞争也导致企业的活力受到 扼杀,经营者往往会放松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从而使实际生产力远低于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率。 除此之外,自然垄断企业还会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通过制定远远高于平均成本的价格来获取高额 垄断利润,但同时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却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为了兼顾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

40、有 必要在自然垄断行业引入有效竞争。(3)自然垄断行业实现有效竞争的方法:A、特许投标竞争: 优点:竞争决定价格,价格可望达到平均水平,缓解政府价格管制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缺点:竞争不够充分、资产转让问题比较难以处理;B区域间的比较竞争:C剥离直接竞争:首先区分自然垄断产业中的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实行区别对 待的管制政策。对于非自然垄断业务,政府应该允许多家企业进入,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对自然垄 断业务也要进行一定的管制。公共收费主要有三种: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经营性收费: 债务收入:34、城市财政支出的构成: 公共事业支出(教科文体)公共投资支

41、出公共转移支出公共管理支出35、城市财政支出的原则 弥补市场失灵原则: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公平、公开、透明原则: 厉行节约、量力为出原则: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636、城市财政收入的原则241041遵循的总原则是公平分配、合理负担。 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适度原则:税收的法制原则:37、自然垄断行业及其经济特征 自然垄断属于城市经济垄断现象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认为,城市的电信、电力、供水、供气、铁 路、邮政、民航等基础设施产业属于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这些行业具有“成本沉淀”和规模经济 效应,不宜让多个企业进入展开充分竞争。经济特征: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投资沉淀成本很大:企业经

42、营具有公益性:垄断企业处于支配地位:37、自然垄断的静态和动态边界1、从静态来看,自然垄断行业内部往往存在一些非垄断性业务。例如:电力行业中的发电业务就 可以由多家企业竞争发电,属于非垄断性业务。但电力运输则一般认为是垄断性业务;2、从动态来看,自然垄断的业务范围具有相当大的可变性(1)技术进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自然垄断的边界。(2)市场半径的扩展以及市场容量的扩大也会改变自然垄断的边界。37、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管制的必要性(1)抑制企业制定垄断价格,维护社会分配效率;(2)防止破坏性竞争,保证生产效率和供给稳定;(3)制约垄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7、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过程包括

43、四个阶段: (1)政府管制立法:(2)政府管制执法:( 3)法规的修改和调整( 4)放松或解除政府管制: 37、自然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1)什么是有效竞争?A、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其目的是防止竞争过度和竞争不足B有效竞争是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C有效竞争符合规模经济要求,是满足最小经济规模前提下的竞争(2)为什么要在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有效竞争? 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管制保证了其规模经济性,但同时由于不存在竞争也导致企业的活力受到 扼杀,经营者往往会放松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从而使实际生产力远低于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率。 除此之外,自然垄断企业还会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通过制定远远高于平

44、均成本的价格来获取高额 垄断利润,但同时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却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为了兼顾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有 必要在自然垄断行业引入有效竞争。(3)自然垄断行业实现有效竞争的方法:A、特许投标竞争: 优点:竞争决定价格,价格可望达到平均水平,缓解政府价格管制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缺点:竞争不够充分、资产转让问题比较难以处理;B区域间的比较竞争:C剥离直接竞争:首先区分自然垄断产业中的自然垄断性业务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实行区别对 待的管制政策。对于非自然垄断业务,政府应该允许多家企业进入,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对自然垄 断业务也要进行一定的管制。37、为什么要对产品三

45、包服务实行管制? 实行产品三包是生产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的主要形式。优质产品向消费者提供三包服务的 成本要比劣质产品低的多。因此,三包服务成为优质产品向市场传递质量信息的有效方式。但在市 场上,许多劣质产品经营者也向消费者承诺提供三包服务,而在消费者购买之后,便以各种理由拒 绝提供三包服务。 从而使得消费者对三包服务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弱化了三包服务的信息传递功能, 因此要求政府对三包服务实行管制。37、城市政府对产品三包服务的管制内容:(1)实行产品三包分类责任制度:三包服务需要分别通过生产者、销售者和维修者来实施,为了 明确各方责任,需要对产品三包实行分类责任制度;a 生产者的三包责

46、任:向消费者提供三包凭证和维修单位名单;向销售者和维修者提供修理培训、 技术资料和合格配件;提供维修费用;妥善处理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b 销售者的三包责任:保证销售产品质量,产品出售应当当场检验;不得销售国家规定必须实行三 包服务但又不能保证实行三包服务的产品;妥善处理消费者咨询和投诉;c 维修者的三包责任:承担维修服务业务;保证维修质量;保证维修后产品的正常使用;承担自身 失误造成的维修责任。(2)销售者对产品三包先行负责制度:为了避免生产者和销售商对产品三包责任互相推诿、消费 者投诉无主的现象,需要实行销售者对产品三包先行负责制度,负责之后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供 货商行使追偿权。(3)产品

47、三包时效制度:产品三包是在一定时间内实施的,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时效制度。根据 有关规定,产品三包的有效期自开具发票之日起计算,扣除因修理占用或无零配件待修占用的时间(4)产品三包的调解和申诉制度:消费者因产品三包问题与销售者、修理者或生产者发生纠纷时, 可以向当地消协投诉,申请调解。也可向质监部门或工商部门投诉,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37、城市政府对药品质量的管制 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 :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 : a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由所在地的省级药品生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经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b 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必须由所在地的药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48、,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审核批准,并发给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没有获得许可证的企业,工商部门不得发给生产或营业执 照八、 药品标准制度 我国药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颁发的药品标准为国家 药品标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药品标准为地方标准。 药品监督制度 : 药品监督管理行政部门按照法律授权,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实行的管 制措施。 新药审批制度 : 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方可组织生产。 药品广告管制制度: 药品广告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 未经批准的, 不得刊登、 播放、 散发和张贴广告。药品广告必须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9、或者省级卫生行政部 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药品广告内容必须遵守有关广告的法律规定。37、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正效应:(1)弥补城市劳动力短缺,形成充分就业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 (2)提供廉价劳动力,降低城市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3)促进商品市场的繁荣,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向农村传播;(5)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市化步伐;负效应:(1)加重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给城市生活带来某些不便; (2)对城市社会治安带来不利影响;37、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手段:(1)条块结合,健全和完善单位制管理模式; 块:单位(单位制管理模式)条:政

50、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安、劳动、计生、市政管理、建设等) (2)在单位制管理之外,配以社区制管理相辅助;(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以各种非行政手段配合行政手段进行科学管理; 经济手段:利用工资、凭证、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劳动力的流量、流向、规模和结构,对外来 人口进行总量控制。 救助手段:加强对无业和行乞人员的清查、救助和劝返工作。 法律手段:加强劳动就业立法,充分发挥立法在劳动纠纷管理中的作用,把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 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宣传教育手段:对外来劳动力进行教育和培训,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法制和自身权益保护的观念,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37、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关: 公

51、安机关(主要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 关承担治安管理工作。各个单位的保卫部门和社区的治保委员会协助工作。37、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对策: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广泛搜集信息情报建立网格化巡警机制建立城市治安应急管理系统 强化对出租房屋治安管理夯实基层的基础性工作 提高干警素质,实行依法治市37、我国户籍制度演进改革开放之前:严格控制 改革开放之后:逐步放松 目前:小城镇彻底放开;大中城市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投资者开放城市户口或降低落户门槛,而对低 素质劳动者实行严格的流入限制和限制迁入37、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目标迁徙自由是我国宪法曾经

52、给与公民的一项基本社会权利,也是加入WT(贯彻国民待遇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不应立足于区别对待不同素质的劳 动者,而应立足于给与低素质劳动者平等的国民待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 逐步降低城市户籍的含金量,逐步剥离城市户籍所附加的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隐性福利。 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的接轨创造条件; 逐步弱化人口迁徙的制度壁垒,允许那些具有合法职业、稳定收入、固定住所的外地劳动力进城 落户。37、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1、大气污染 污染物质主要包括:粉尘、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物、氮氧化物等。它们在阳光 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

53、应,生成臭氧 (O3) 、酸、等二次污染物,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 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最主要的表现是形成酸雨和臭氧层受到破坏;2、水体污染 有毒、有害和有机物质进入城市地表水或地下水,使自然水体变质变坏。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城市生 活污水和工业废水。3、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第一公害。大部分 采用露天堆放和挖坑填埋的方式处理,二次污染非常严重。4、噪音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噪音、交通噪音、建筑噪音和生活噪音。5、热岛效应:指城市市区能源集中消费释放出大量热量,加上建筑物和人口的高密度,使得市区 温度普遍高于郊区和农村地区。37、城市环境管

54、理的基本原则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 环境保护责任制原则 环境事业管理法制化原则 37、城市环境管理的主要方面1、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我国环境管理坚持以地方政府的块块管理为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实行环 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 排污管理制度 国家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超标排放的单位,依法收取排污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要求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和建设时,从事开发和建设的单位必须编制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 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或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并规定防治

55、措施。 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污染赔偿制度:要求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单位要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 环境监测制度环境监测主要有四种形式:a经常性监测:b污染源监测:c事故性监测:d研究性监测: 环境质量标准制度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样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等。 环境保护责任制度2、城市市容卫生管理(1) 市容管理:(2)卫生管理:专门负责对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活动。 城市垃圾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政府市民高

56、度重视垃圾问题; 自觉实行分类倾倒垃圾制度; 垃圾收集 运输和处理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4、城市环境规划管理: 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人口和经济规 模及其结构为依托,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为目标,以城市生态规划和工业规划为主要内容,是 城市环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城市环境规划具有法律效应,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不仅要考虑资源和技术条件,还要考虑城市水文、气候、地质、土 壤、生物等生态环境要素。(2)环境规划中应当考虑环卫设施和园林绿化的合理布局,应把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规划在同一 区

57、域,以便于联合处理工业“三废” ,集中防治环境污染,缩小污染危害范围。(3)城市环境规划要特别重视文物建筑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37、目前,我国城市经营的主要做法有: 通过土地出让获取收益,这是当前城市经营的最主要内容。 通过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机制,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向外部投资主体出让政府所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出售政府拥有的中小企业、办公楼等。 利用政府掌握的特许经营授权的职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特许经营权以及公共设施冠名权、广告 设置权等进行拍卖转让。 将原来由政府直接从事的市政事业委托给民间企业去做,如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市政设施维护 等。37、城市经

58、营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经营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新理念和新做法;(2)城市经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3)城市经营的主体是城市政府;(4)城市经营的主体是可经营性公公共资源;(5)城市经营的基本手段是引进市场机制;37、我国城市经营的推动力量(1)缓解城市建设资金不足是城市经营的初衷;(2)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为城市经营提供了制度动力;(3)企业家的“用脚投票”行为和城市间竞争的加剧为城市经营提供了外在压力;(4)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城市经营提供了普遍的现实需求;37、当前我国城市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涸泽而渔”式的圈地卖地现象盛行; 城市政府和开发商联手侵占农民利益; 存在以牺牲市民利益谋求政府收入的现象; 城市经营的不规范运作滋生了腐败现象; 城市经营脱离城市规规划;37、改进城市经营的主要对策 从财税体制上扭转城市政府的事权财权不对称状况;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城市征地制度; 在城市公共决策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法治化的约束机制来规范城市政府的经营行为; 发行市政债券以缓解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