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重点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2718481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重点(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 行)进入21世纪,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也已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儿童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全省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多层次培训任务的落实以及各级组织与部门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推进,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水准实施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条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

2、下,从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出发,构建理念新颖、结构合理、内容适当、切实可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既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公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了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有效指导和不断规范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实施,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水平和实施质量,现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制定本纲要。课程的基本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

3、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一、基础性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具有文化教育意义,区别于一般社会机构开展的信息技术职业培训;二是在面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其日后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二、技术性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为突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旨在使

4、学生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并逐渐积累必要的技术应用经验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使学生初步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概念与原理,开始体验其技术思想和方法。三、综合性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习领域之一,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与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的完整认识。四、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

5、、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课程的基本理念一、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为每一个学生获得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对公民信息素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课程要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从基础教育的特点出发,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注重学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强化学生信息态度与信息文化的有效内化信息技术课程既坚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能

6、力的建构,也强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信息意识、感悟信息文化、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动建构,注重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培养;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有关信息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责任心,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三、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要向学生传授必

7、要的信息技术概念、原理、方法、技能,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的实现,形成与信息素养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又是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良好工具。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要在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的同时,注重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使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成为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且成为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体现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

8、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活动范围,促进他们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了解和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初步形成投身于信息化建设和创新活动的愿望。五、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

9、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主动防范不良信息,抵制不良信息行为,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以下是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分目标。一、小学阶段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

10、于积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一) 知识与技能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信息的价值;2认识常见的几种信息技术工具,知道相关硬件及软件的名称,了解它们的输入、处理、输出各个部分的基本功能,并根据需要进行基本的操作与简单应用;3学会使用几种基本的信息加工工具与通讯工具,并根据需要利用它们开展交流活动。(二) 过程与方法1能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综合地从几个渠道收集信息,并筛选和评价信息;2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或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3能够围绕特定主题,综合利用相关工具或材料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作品;4在展示与评议中认识作品,反思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

11、验。(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并保持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2初步形成有目的地选择、判断信息和有个性地表达信息的意识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责任意识,具有初步的对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的良好认识。(四) 行为与创新1能够规范、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并注意维护与保养;2形成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3能够主动思考和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方法,并能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二、初中阶段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经验的积累与积极的反思,达到信息技术基础知

12、识和应用技能的协调提升,初步学会思考信息技术的价值并初步形成积极而健康的态度。(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初步了解信息、数据、编码等知识;2熟悉几种典型的信息技术工具并能通过比较和探究说明其特点,掌握其基本应用技能;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与严重危害,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二)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需要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够甄别信息;2熟悉信息获取、管理、加工、发布并交流的几种基本方法;3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了解几种不同的工具、技术,能够利用它们完成任务或设计制作作品,并能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4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开展深入持续的

13、网络合作与交流,拓展学习空间。(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热心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四) 行为与创新1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信息活动中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2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课程内容一、课程的总体结构在课程内容上,小学和初中阶段都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完成基础模块的学习。基础模块小学分为两个阶段、初中为一个阶段,小学和初中各68学时。拓展模块

14、分别设置为拓展I“主题活动”、拓展II“程序设计”和拓展III“机器人”。拓展I为34学时,一般在小学开设,部分初中也可以根据入学学生情况选择开设;拓展II为34学时,主要在初中开设;拓展III的内容,小学和初中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各34学时,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设。各个模块的结构关系如下图:学习模块(学时数)小学初中基础(68)基础(68)拓展(34)拓展(34)拓展(34)拓展(34)拓展I (34)拓展I (34)学习要求必 修选 修二、各模块概述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划分为四项内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它们中的每一项在纵向上互相衔接

15、,高年段内容是低年段对应内容的自然延伸;每项内容又都在不同水平上整合了信息技术工具(软件、硬件) 、信息技术原理、信息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安全、规范、社会意义等。各项内容在横向上互相联通,内容也相互交融,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重新整合。拓展I为“主题活动”,开设时间以小学为主,其规定学习形式为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和学习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品质。它又分为硬件使用拓展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拓展两类。硬件使用拓展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将部分常用计算机外设以及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融合其中,让学生同时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拓展中,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

16、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工具,使学生通过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课程学习方面的作用,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其未来生活的巨大作用。拓展II为“程序设计”,开设时间以初中为主,分为算法与问题解决、程序结构与设计两项内容。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适时地为他们引入程序设计的思想,介绍一些基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程方法,让这部分学生加深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为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拓展III为“机器人”,小学和初中均有具体设计,它分为构件与功能、算法与程序、设计与制作三项内容。与基础模块相似,这三项内容在纵向上构成小学到初中的学习序列,在横向上

17、既各自陈述一个方面,又在内容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本模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借助适合学生学习的机器人这个实验平台,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初步认识和接触与机器人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一) 基础模块信息识别与获取信息存储与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发布与交流小学第一阶段1.感知生活中的信息,知道其作用;2.尝试从多渠道获取信息;3.开始形成对电子读物的阅读能力。1.能够说出计算机输入、处理、输出设备的名称;2.初步掌握使用键盘和鼠标器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方法;3.能够创建文件夹存放文件。1.熟练掌握键盘操作方法,并学会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2.能够对文档进行简单编辑;3.能使用常用绘图工具进行简单的创意绘图。

18、1.获取一个网络身份,尝试发布信息并参与网络交流;2.注意网络交流中的文明礼貌。第二阶段1.结合需求辨别信息的有用性和时效性;2.积累提取关键词的经验,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信息;3.学会下载网页及文字、图片等网页元素;4.尊重他人的信息作品;5.树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1.能够合理地对文件进行分类;2.能够操作、管理文件和文件夹,尝试在局域网内共享文件;3.会利用浏览和搜索功能查找计算机中文件;4.养成及时备份文件的习惯;5.在文件的复制、传递与共享中加强安全措施。1.会进行文字、段落及文档格式的设置;2.掌握在文档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编辑;3.通过集成文字、图片等创作简单的多媒体

19、作品;4.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并思考作品的表达效果。1.学会使用至少一种常用的网络通讯工具,通过网络交流拓展生活空间、提高学习效率;2.形成信息发布与交流中的责任意识并注意安全。初中第三阶段1.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2.了解和使用几种常用的下载工具;3.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4.尊重他人的著作权。1.了解计算机主机内的基本构件及其作用;2.使用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维护与管理;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方法;4.会使用工具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5.做好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工作,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1.会综合运用标记与格式等功能编辑常

20、见的应用文档;2.了解图像基本常识,初步学会使用一种专门的图像处理工具;3.学会使用一种动画制作软件,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4.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与直观表达;5.会对音频、视频文件进行简单的编辑。1.初步了解网络是怎么工作的;2.能够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辅助学习3.能够对所熟悉的主题网站的内容、结构、风格及质量进行分析;4.能够制作简易网站,能够使用一种发布工具发布简易网站,并尝试参与网站的维护;5.能够结合实例说明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畅想未来。基础模块内容详细说明第一阶段以兴趣为主导,学习基本的鼠标器、键盘操作,处理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信息,并能利用光盘和网络等资源辅助学习

21、,初步参与网络交流活动,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产生初步体验。1信息的识别与获取(1) 联系生活实例,感知信息的存在,知道其作用。(2) 知道信息有多种来源,尝试根据信息需求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3)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阅读多种形式的电子读物,初步形成阅读能力,并体验多媒体在呈现信息方面的优势。2信息的存储与管理(1) 能够说出计算机基本的输入、处理、输出设备的名称,认识常见的计算机外部设备。(2) 初步掌握使用键盘和鼠标器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方法;(3) 能够根据需要创建文件夹保存文件,并学会给文件夹和文件作有意义的命名。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1)熟练掌握键盘操作方法,并学会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

22、(2) 能够在文档中对文字进行插入、删除、分段等简单编辑。(3) 能够使用一种常用绘图软件进行简单的创意绘图,并能对图片素材进行修改、调整等处理。例1:围绕一个主题,利用简单的绘图工具创意绘图,体验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表达信息的乐趣。例2:在半成品图片的基础上,通过增补信息或调整图片,使其满足表达要求。4信息的发布与交流(1) 尝试使用一种网络交流工具,了解其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通过参与网络交流活动,体验网络身份的虚拟性。例:登录一个儿童网站,申请网络通行证,对网上作品发表评论,还可以到BBS参与交流讨论。(2) 在网络交流中注意文明礼貌,对别人发表的观点、作品不恶意攻击。第二阶段通过学习常用的

23、信息技术工具,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基本技巧,提高网络交流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1信息的识别与获取(1) 能对收集的信息做有用性和时效性上的判断,对信息进行初步筛选。(2) 了解关键词及其意义,积累提取关键词的经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信息。(3) 能够使用菜单中的“另存为”、“图片另存为”、“目标另存为”等命令将网页及网页中的图片、文件等保存到本机上。(4) 尊重他人的信息作品,获取他人信息时注意及时记录信息来源、作者等信息,合法地的使用他人作品。(5) 了解病毒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在获取网络信息时,注意防范计算机病毒

24、。2信息的存储与管理(1) 认识常见的计算机文件类型,根据文件分类的需要,创建文件夹保存多种文件。(2) 了解文件的重要属性信息,能够操作、管理文件和文件夹,尝试在局域网内共享文件。(3) 学会利用浏览和搜索功能从本机或其他存储设备中查找所需要的文件。(4) 知道由于硬件损伤或病毒侵袭会造成信息丢失,养成及时备份文件的习惯;(5) 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复制文件或与他人传递、共享文件的过程中,认识可能存在的病毒感染,加强安全防范措施。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1) 根据表达和文体格式的需要进行文字、段落及文档格式的设置。例:综合使用字体、字号、对齐方式及段落设置,编辑常见应用文档,如通知、留言、书信和小

25、报等。(2) 掌握在文档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编辑,体验利用表格组织与表达信息的特性。(3) 能够使用一种信息集成软件,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集成文字、图片等素材创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4) 对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并思考作品所使用的各种信息表达形式在表达主题上的效果。4信息的发布与交流(1) 学会使用至少一种常用的网络通讯工具,通过网络交流拓展生活空间,提高学习效率。(2) 在网络交流中产生对自己所发布信息的责任意识,提高对虚假信息和恶意活动的辨识能力,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第三阶段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复杂问题,将技术的文化特性与个性表达融为一体,通过信息的加工、组织,体验

26、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创新利用。1信息的识别与获取(1) 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2) 了解远程登录、FTP等不同下载工具,了解他们的特点,利用多线程、断点续传等功能提高下载效率。(3) 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4) 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包括对其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等。例:在引用受著作权保护的网络资源时要取得著作权持有人的允许,并以恰当的方式表示感谢。2信息的存储与管理(1) 了解计算机主机内的基本构件及其作用,知道计算机是如何通过这些构件工作的。(2) 了解计算机

27、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能够使用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维护与管理。(3) 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意义,知道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方法及信息的度量单位,能读懂信息存储空间及文件的大小。(4) 会使用工具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以节约存储空间或方便传输。(5) 做好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工作,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1) 会综合运用标记与格式等功能编辑常见的应用文档,并通过字处理软件中的处理工具提高文字处理的工作效率。例1: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字处理软件制作带有封面、目录、页眉、页脚等特定格式的文档,利用项目编号、分隔符、本样式等工具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并能够尝试设计报纸、杂志版面。例

28、2:字处理软件中提供了“查找与替换”、拼写检查、修订文档、机器翻译(繁简转换、英汉互译)等工具,体验其功能及解决特定问题的效果。(2) 了解图像基本知识,初步尝试使用一种专门的图像处理工具修改、调整图像或实现简单的艺术效果,运用技术辅助创新设计、个性化表达。(3) 学会使用一种动画制作软件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了解动画生成的基本原理。(4) 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与直观表达。例:在电子表格中输入关于家电销售的数据,利用其计算功能分析处理数据,从数据统计结果中发现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5) 了解常见的音频视频文件格式及播放软件,使用一种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尝试采集与简单编辑音

29、频、视频。4信息的发布与交流(1) 初步了解网络是怎么工作的,知道一些常用网络术语的意义。例1:结合身边的网络环境,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硬件及其功能,如服务器和工作站、传输介质、集线器等。例2:了解IP地址与域名的基础知识,知道常用的网络术语,如URL、HTTP、WWW等的意义。(2) 能够根据学习与研究的需要,综合使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辅助学习。(3) 能够对所熟悉的主题网站的内容、结构、风格、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4) 综合多种素材制作简易网站,并提高对网站规划、设计与制作过程的科学管理意识,能够使用一种发布工具发布简易网站,并尝试参与网站的维护。(5)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网络技术对社会

30、生活的影响,深化认识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与差异。(二) 拓展模块拓展I:主题活动适合学段:小学为主拓展类别项 目活动建议硬件使用拓展信息采集如以“我身边的植物”为主题,到室外观察或参观植物园: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各种植物的图片;利用图书馆或博物馆获取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访谈植物学专家、教师或其他人员,用录音笔、MP3或其他语音设备记录访谈材料。以恰当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以班会或者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信息转换将现场采集的数字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中,通过扫描仪将纸质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体验数字化资源的特征,及利用计算机加工与管理数字化信息的优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拓展在综合实践活动

31、中应用如在“国家的名片货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各国货币资料,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制作多媒体作品,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师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并以合理的方式组织管理信息,做教师的“信息小帮手”。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料,拓展学习交流合作的渠道和范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个人信息资料,加深对信息管理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拓展II:程序设计适合学段:初中为主内容项目算法与问题解决程序结构与设计要 点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算法思想及其意义;2学会使用流程图等方法描述算法;3知道算法的多样性

32、,能有意识地设计与筛选算法,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1了解程序的基本知识,知道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2选择一种容易掌握的程序设计高级语言,掌握其基本的命令及语法规则;3 结合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分析算法,选择程序结构,并尝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4能够读懂简单的程序,分析其功能,并知道如何调试和修改程序。程序设计内容详细说明1算法与问题解决(1)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算法思想及其意义,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算法。例:我们到商店买东西,首先确定要购买的东西,然后进行挑选、比较,最后到收银台付款,这一系列的活动实际上就包含了算法。(2) 学会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来描述算法,知道流程图的基本图例,了解自然语言和

33、流程图的区别和联系。(3) 知道算法的多样性,能有意识地设计与筛选算法,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2程序结构与设计(1) 了解程序的基本知识,知道程序控制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2) 选择一种容易掌握的程序设计高级语言,掌握其基本的语法规则。(3)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算法,选择程序结构,并编写程序解决问题。(4) 能够读懂简单的程序,知道程序表达的基本意义,并学会调试程序。例:给出一个“10米折返跑”的小程序,能够判断这个程序及其中语句的意义,并能调试运行。拓展:机器人适合学段:小学、初中构件与功能算法与程序设计与制作小学阶段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学

34、习和使用机器人的兴趣;2.知道电路的概念,会连接简单电路;3.知道几种传感器的功能,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4.知道电池和电动机的作用并学会使用;5.简单了解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工作过程,知道其主要用途;6.了解教学用机器人的基本构成,会使用功能模块拼装这种机器人。1.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简单问题的处理过程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举一反三;2.了解流程图的相关知识,并能用流程图编写简单程序; 3.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并结合实例形象地描述其实施效果;4.能在模拟系统上编写程序,会将程序写入单片机或控制系统;5.会根据模拟运行结果或实际运行结果对程序进行调试修改。1.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需要解决并可以借助

35、机器人技术解决的问题;2.能提出利用动力、传动或传感等功能部件组合制作应用系统的合理方案; 3.了解控制系统的作用,能提出其与动力、传动、传感部件组合制作简单应用系统的合理方案;4.能够与他人分工合作,设计并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简易机器人,初步形成积极动脑动手的习惯。初中阶段1了解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前沿,分析我国在此领域的差距,树立民族责任感;2知道动力系统的构成,会根据需要拼装动力系统;3知道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会根据需要拼装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4知道几种简单机械构件的基本功能,会根据需要利用它们组装实用系统;5了解多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综合使用各种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6理解控制系统的构成

36、和作用,会利用其控制各个功能模块。 1知道流程图及程序的基本知识,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并画出流程图并编写程序;2了解算法及其意义,能够用算法表示实际问题的处理思路;3掌握将算法转化为流程图的方法,明确“确定算法程序实现”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4 综合利用三种基本结构设计程序并可以结合实例形象地描述其实施效果;5掌握程序编写的一些简单技巧;6知道如何将程序写入单片机或控制系统,并根据运行结果调试修改。1能够利用零部件构造各功能模块; 2会根据需要选择、更换、组合配件构建性能不同的功能模块;3能够利用自行设计的功能模块制作出切合实际的应用系统;4初步了解机、电器件的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养成正

37、确使用机器人的良好习惯;5通过合作设计制作多功能的简易机器人,形成积极动脑动手的习惯。机器人内容详细说明小学阶段:1构件与功能(1) 了解机器人技术的相关概念、分类、应用及其发展状况,通过这些机器人技术相关内容的介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技术的兴趣。例: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慧和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2) 理解电路和电路元件的相关知识,并能根据这些知识利用相关元件连接简单电路。(3) 了解红外、声音、光敏和碰撞等基本传感器的基本功能,知道其基本用途。例:利用红外传感器制作一个简单的防盗装置,手靠近时,就响。使学生体验红外传

38、感器的功能。(4) 知道电池和电动机的作用并学会使用,并学会将电池和电动机接入电路。(5) 简单了解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等基本的传动方式的的工作过程,并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说明其主要用途。(6) 了解适合学生学习的机器人的基本功能模块,会使用这些功能模块拼装简单的机器人。2算法与程序(1) 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简单问题的处理过程,然后根据所学的方法描述生活中的具体问题。(2) 了解什么是流程图以及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并能用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处理过程。(3) 了解程序的顺序、选择和循环这三种基本的结构,并结合实例察看其执行效果,并能举一反三。(4) 能在模拟系统上通过图形界面的形式编写简单程序

39、,会将程序写入单片机或者控制系统;(5) 会根据模拟运行或实际运行结果对程序进行调试修改,发现实际运行与模拟运行的不同并知道其原因及解决办法。3设计与制作(1) 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机器人技术解决问题。例:声控灯解决楼道的灯光控制问题、用红外传感器制作防盗系统等。(2) 了解控制系统的作用,能提出其与电动机、传动结构、传感部件组合制作简单应用系统的合理方案。(3) 通过与他人的分工合作,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一定功能的简易机器人,从而逐步养成积极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初中部分:1构件与功能(1) 明确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知道机器人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的典型事例,了解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现

40、状,树立民族责任感。(2) 掌握动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根据原理拼装简易电动机。(3) 理解传动系统的基本分类和工作原理,并根据需要拼装变速箱,完成动力的传递。例1:一对啮合的齿轮其模数必须一致,否则无法正常运转。例2:组装变速箱(齿轮箱) 。(4) 知道适合学生学习的机器人和生活中一般结构中的简单机械构件的基本功能,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它们组装具有实用功能的简单系统。例1:了解机器人的底板、主板、轮子等机械组成部分,并且能根据机器实物的结构图将这些机械设备拼装成实用系统。例2:用继电器和声音传感器组装声控灯。(5) 了解几种常见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利用传感器

41、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将其运用到简易系统的制作过程中。2算法与程序(1) 知道算法的概念及其意义,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能够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2) 理解并掌握“确定算法程序实现”这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能简要描述具体问题在计算机中的解决过程。(3) 掌握算法的基本表示方法,特别是流程图。(4) 知道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并能综合使用,然后可以结合实例形象地说明其实施过程。例:编写一个小程序,使教学所选用的机器人能够完成如下任务:遇到红、黄灯的时候制动,遇到绿灯的时候继续行驶;当发现障碍物的时候能发出警报,并且转向。(5) 掌握程序编写的一些简单技巧,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思

42、想,了解主程序和子程序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能根据教学所选用的机器人的运行状况说明程序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6) 知道如何将程序写入单片机或控制系统,并根据运行结果调试修改。3设计与制作(1)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用不同的配件组装所需的功能模块。(2) 能够利用自行设计的功能模块组装出贴近实际的应用系统。(3) 初步掌握机、电器件与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知识,养成良好习惯。例:保养和维护常用的机、电器部件;电池若长时间不用应从电池盒中取出;轻拿、轻放各电器部件等。(4) 明确控制模块及其他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基本作用,能基于控制模块设计较为复杂的应用系统。例:用闭环电路、红外传感器、继电器制作自动冲

43、厕器并画出组成方框图。当人走近便池时,自动冲洗厕所,当人离开后,再次自动冲厕,整个过程始终在检查是不是有人走进使用便池。(5) 能够通过合作设计并制作多功能的机器人以完成稍复杂的任务,养成积极动脑动手的习惯。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开设建议各市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依据本纲要提出课程开设规划,各县(市、区)可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置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根据学校硬件条件、传统特色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等方面因素来确定,可以是硬件或者软件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横向拓展,也可

44、以与其他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其它内容结合实施,教学上可以采用主题活动、兴趣小组或一般的课堂教学形式。开设时需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学习工具来对待,特别注意保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认知状态的健康发展。本纲要针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整体设计,初中课程必修模块不再基于“零起点”或“低起点”。考虑到设备、师资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原因,最近几年内我省还会有少部分初中一年级学生存在“零起点”或“低起点”状况。建议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适当的补偿措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设置的起始年级为小学3年级。根据本纲要所提出的内容,34年级完成基础模块中的第一阶段学习内容,56年

45、级完成第二阶段学习内容,初中12年级完成第三阶段的学习内容。拓展模块的开设可以根据情况穿插在基础模块的开设过程中,或在高年级集中开设。课时安排量可以采用每周1课时常年开设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每周2课时隔学期开设的方式。在拓展模块的选择开设中,除拓展I以小学为主,拓展II以初中为主,拓展III小学和初中都可以选择外,部分有条件的小学,在选择一个拓展模块的基础上,可以在部分班级或以小班形式尝试开设拓展II;部分初中可以根据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开设拓展I。在开设拓展I时,整合类主题的选择以基础技术准备、资源收集、学习管理或其他辅助性主题为主。拓展III中包含一些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部分小学如

46、果已经选择开设拓展III,则拓展II可以不再选择;选择拓展II而没有选择拓展III的学校,建议使用比较直观的编程工具或软件。二、课程资源建设建议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又是学生发展的工具。教材的编写应当以新课程观、新教学观为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教学的引领作用。教材的编写应当以本纲要所提出的目标和内容为基本依据。一般情况下,基础模块可以分小学和初中两学段编写教材。拓展模块可以编写相对独立的教材,也可以编写与基础模块相整合的教材,或者不编教材。同时,应当做好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可以通过配套光盘、教学辅助网站等多种形式建设立体化课程资源。为了兼顾小学阶段学习过机器人和没有学习过机器人

47、两种情况的学生,建议针对初中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采用低起点、高终点的方式安排初中拓展III模块的教材,也可以用光盘或其他补充材料的形式为起点较低的学生提供帮助。为更好地开展拓展III模块的教学,建议学校选用综合设计的教学用机器人。综合设计的教学用机器人既是一个教学用机器人的标准件组合,又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实践的综合“实验箱”(可以称之为“学生机器人”)。机器人的选用除了考虑经济、实用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如机器人配置中的零件的质料、形状及所采用的拼接、安装技术等等,都必须符合相关质量、卫生及安全标准。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建设和选用过程中,应注意信息技术装备的

48、合理配置、合理使用和适时改造,应注意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出发,适度增加信息技术软件选用的开放度,加强不同风格、不同特征软件的合理配置与选用,以为中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背景和可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同时也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更好的条件支持。三、教学建议(一) 鼓励教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建议适当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主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但主题选择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以综合其他学科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信息技术的教学,如键盘训练与拼音学习相结合;多媒体应用与辨物分类及自然知识的学习相结合

49、;网络浏览与社会常识的学习相结合;益智游戏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等等。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良好行为习惯。鼓励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积极的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从拓展模块内容的特点及每个学校的不同情况出发,拓展模块的教学可以灵活地采用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甚至是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要通过提供补充材料、集中补课、异质分组等方式,切实解决初中生起点不一的问题。鼓励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沟通,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学科教学形成更紧密的联系。(二) 注重培养学生个性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要达到

50、本纲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保证全体儿童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发展。同时,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出发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个别辅导等方式,为一部分具有特殊兴趣与能力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三) 基于实验仪器设备或者实践环境展开教学所有模块的学习,都必须尽量基于真正的仪器、设备或基于真实的实践环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及实践能力。机器人模块的学习,建议尽量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机器人作为实验平台。在适合学生学习的机器人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利用机器人仿真环境引导学生领会机器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四、评价建议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

51、。应当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到“会学信息技术”;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评价本身的教育功能,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应当充分体现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及其改革的调节功能,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科学认识课程评价的各项结果,合理地设计和调节教学过程与方法。(一) 过程性评价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性,既关注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也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应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要有所侧重,不宜过于复杂。评价标准可以在活动前提出,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由师生共同确定。过程性评价主要包

52、括学生作品的收集与评价、学生活动过程的现场观察与记录等形式。班级或学校可以建立学生档案袋,以记录学生发展的过程。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个别指导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学生反思回顾学习过程、促进自身发展的依据。(二) 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要强调对教学和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防止仅仅把评价当成对学生甄别或选拔的手段。总结性评价可以采用考试的方式。试题试卷的设计应遵守一般命题与组卷规律,同时还应尊重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更好地引导信息技术课程的健康发展。试卷及试题设计既要关照到学生识记性知识的掌握,更要有效地评价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i

53、n building lawn, lawn built in growing season required after applying fertilizer. Cold season grass dressing time is best in early spring and fall. After the first green, can play a role in facilitating the growth of second in spring, after the weather turned hot, you should stop dressing. Fertiliza

54、tion in autumn on 9, October. Applies fertilizer the time is late spring of warm-season grasses. In a month or 2 months of growing season to be caught up with fertilizer.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foliage, improve resistance to stepping on. Fertilizing should not be late for the last time in mid-Sep

55、tember. 3, trimming the lawn is the focus, and is the most intensive work. Trim control lawn height of the tillers,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leaves, weeds and lawn neat and beauty. General lawn trimmed at least 4-5 times a year, prune and trim the number of height is related to two factors. Lower t

56、he cutting height requirements, pruning more times. Leaves of grass density and coverage also increases with the number of trim and mor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accordance with regular mowing the grass cutting height, when up to 1.5 times the height of the grass, trim twice times the maximum sha

57、ll not exceed the specified height. 4, weed weed invasion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lawn, turf lost uniform and neat appearance and purpose weed and grass competition for water, fertilizer, race the Sun, so that objective grass growth decline, so weed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lawn main

58、tenance and management. The fundamental methods of weed prevention and removal is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grass growth promotion purposes, 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with weeds, and multiple trim, suppress weedsin building lawn, lawn built in growing season required after appl

59、ying fertilizer. Cold season grass dressing time is best in early spring and fall. After the first green, can play a role in facilitating the growth of second in spring, after the weather turned hot, you should stop dressing. Fertilization in autumn on 9, October. Applies fertilizer the time is late

60、 spring of warm-season grasses. In a month or 2 months of growing season to be caught up with fertilizer.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foliage, improve resistance to stepping on. Fertilizing should not be late for the last time in mid-September. 3, trimming the lawn is the focus, and is the most intens

61、ive work. Trim control lawn height of the tillers,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leaves, weeds and lawn neat and beauty. General lawn trimmed at least 4-5 times a year, prune and trim the number of height is related to two factors. Lower the cutting height requirements, pruning more times. Leaves of gra

62、ss density and coverage also increases with the number of trim and mor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accordance with regular mowing the grass cutting height, when up to 1.5 times the height of the grass, trim twice times the maximum shall not exceed the specified height. 4, weed weed invasion will se

63、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lawn, turf lost uniform and neat appearance and purpose weed and grass competition for water, fertilizer, race the Sun, so that objective grass growth decline, so weed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law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The fundamental methods of weed prevention and removal is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grass growth promotion purposes, 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with weeds, and multiple trim, suppr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