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二十课时导学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2681570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二十课时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二十课时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二十课时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二十课时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二十课时导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二十课时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50、怀古咏史诗中表达的多种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苏武庙:“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

2、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51、送行赠别诗及其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哪些?送别诗的常法和“出格”的写法都有名篇的事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现在考试考到的,或说是我们现在见到的送别诗,应该是既有常法的作品,也有“出格”的作品,我们在阅读这些送行惜

3、别诗时,首先要知道其中的基本感情,如惜别、宽慰、勉励等等,更为重要的还是要结合具体作品作具体分析。52、羁行役旅诗及其常见思想感情有哪些?羁旅行役诗,通常表现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皇帝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53、寄赠诗中求荐诗和赠友(或赠亲)诗的常见思想感情有哪些?54、真正的“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高考试题虽然不多,但也考过。这种“评价”试题有几种类型呢?请举例说明。我们知道,近些年“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基本上只是停留在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的层面上,严格意义上的“评价”题,即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

4、(题材、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观点、态度)“怎么样”的考题虽不是很多,但也考过。试题类型主要有如下两种,即选择型的评价题和探究型的评价题。(1)选择型的评价题我们称之为选择型评价题,要按理说,备选项应该都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实际上备选的几项都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是没有的。因此,我们现在称之为选择型的评价题,只是从备选的几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方面的内容的角度来说的试题。下面,我们来看几道我们所说的“选择型的评价题”。例如,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11题: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5、。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陈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答案】C这一题中的C项是对上面一首元曲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作者在作品中的确是歌颂了古人的英雄业绩,但却并没有

6、咏史抒怀之意,所以C项说“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有些任意拔高的意思,分析显然是不恰当的。再如,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15题:题李凝幽居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7、 【答案】C这里C项涉及对贾岛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我们仔细阅读原诗便可发现,第四联中确实流露出了作者对李凝幽居生活的向往,但首联只是客观地描写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不反映作者的观点,更无所谓的“明确写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了。又如,2020上海卷诗歌鉴赏第十五题:早兴 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觉:醒。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待时间之早。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D、本诗

8、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答案】B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颔联中对犬、鸟的传神刻画,在紧扣“早”字主旨的同时,又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所以说,颔联的分析理解是不恰当的。(2)探究型的“评价”题。赞同别人看法的:例如,2020年辽宁卷诗歌鉴赏第二题:蝶恋花 苏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问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

9、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答: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本题可以看成是“评价”题。它让我们对别人的评价谈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让我们对别人的评价进行评价。一般地,对名人的评价,我们是要赞同其看法的。我们只要结合具体诗句做出分析即可。再如,2020山东卷诗歌鉴赏第二题: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

10、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罔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问题: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11、评价时也是结合具体诗句写出赞同意见即可。又如,2020江苏卷诗歌鉴赏第三题: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问题: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因为别人的评价是说诗作写得好的,感人的,当然我们要赞同别人的看法了,只要说出理由即可。可以从两个方面作答的“评价”题例如,2020年广东卷诗歌鉴赏第二题: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12、。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题: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这一道探究型的“评价”题,可以从两个方面作答,但都需要言之有理。再如,2020上海卷诗歌鉴赏第三题:望庐山瀑布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13、河落九天。庐山瀑布 徐 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问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答: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这是一道对别人的评价进

14、行“评价”的题,属于探究题,有正反两个答法。要有具体分析。【练一练115】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2020北京卷)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辉:落日余晖。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

15、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_(A项关于开头四句的思想感情的评价是错误的,当然对诗歌的感情基调的把握就不可能正确了。这主要是对全诗的思想感情理解错误所致。)(2)_。解析: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这首诗创作时间约为李

16、白“赐金放还”而离开长安之前。这时的他,已在长安生活了两三年,对朝廷和社会弊端有了不少体验。他从自身的遭遇里,看到了朝廷不合理的用人现象,愤怒而致产生归隐之念,并发而为诗。开头四句“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寒了。第五、第六句,说明他遭遇的不顺逐。他在41岁的时候,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初始心情兴奋,想有一番作为,但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贤能之士屡遭排斥、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谗言

17、诋毁,在长安不满2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故发出以上2句诗。此2句也可看出他不艳羡荣华富贵。第七、第八句,说明他不顺逐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徂辉”即落日之余辉,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第九、第十句,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的现象。“鸳鸯”是传说中高贵的鸟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枳棘”乃两种多刺的恶木,非“鸳鸯”所能息止。然而,“鸳鸯”竟栖身于此,与得意的“燕雀”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诗人以此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本身所遭遇到的正是有才而不得善待的情况。第十一、第十二句,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

18、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欢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它们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诗人李白即以此为武器,准备拂袖而去了!古风(其三十九)与行路难是李白的同期之作,但风格迥异。行路难直率激越:愤不遇,则高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信心,则狂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气质和李诗的主要风格。古风(其三十九)则显得含蓄婉曲,感情和缓。与此诗风格及内容最为相近的是古风(其五十四)皆为:愤不遇。【练一练1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2

19、0全国卷1)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这道题是让我们对别人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的,要结合着对诗歌的主旨的理解进行分析。)答:(1)_。(2)_。5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高考题有出得非常好的吗?有。请看2020北京卷诗歌鉴

20、赏第13题:示秬秸1 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第二问:要点

21、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这一道题既要考生概括出张耒对孩子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即它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又要考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即又考查考生对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应该说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高考题中出得较好的一道题。56、如何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呢?(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对生活中的某

22、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如: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问: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与态度。 唐末,农民颠沛流离,无以生存。这首诗反映的正是当时唐末农村的状况。诗中开篇就描写了封建社会农村出现的一种典型怪事。“寅吃卯粮”“卖青”(即把尚未产出的农产品低价抵押)、“挖肉补疮”,这是何等惨痛的现象,血淋淋的现实既深刻又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

23、状。结尾两句作者又用“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尖锐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批判性。鉴赏这首诗时,我们若能根据题意从把握背景信息着手,结合全诗内容去分析,就能比较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态度与思想感情了:对农民的同情,对君王的讽刺,对现实的不满。再如: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杜甫入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其一。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正确地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露的对生活的态

24、度,即思想感情,我们只要读一读诗的注释,就不难把握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思想感情是欣喜的。因为诗的注释给我们提供了杜甫写这首诗时的特定背景诗人“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联系这一背景,再结合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创设的意境,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 (2)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

25、诗人仰慕或惋惜之情。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对生活的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对这样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观点与态度。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26、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咏周瑜年轻有为及其卓异不凡的业绩与自己“早生华发”作比,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扭结在一起,透露了他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从而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及希望自己能有为于朝廷的政治态度。因此,从把握诗作的情感着手,去把握诗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可以作为解答此类题目的一种途径。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大多古诗

27、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如: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问:这首曲子全篇有景有情,试分析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 分析这首元小令,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结构上很有艺术,开篇以问陡起,而后通过“老树”“荒蒲”“苦竹”“狐狸”“乌鼠”等多个意象描绘了一派荒凉破败的景象,

28、展现了一幅死寂沉沉的人间破落图,最后又通过描写小结。小令的主体,是景物描写,从选景所构成的意境来看,留给读者的是一种凄凉、死寂、残败的气象。这里很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显然是绝望而又无奈的。从这种情绪中,我们又不难分析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世态度。因此,据此可知,该题的答案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世态度以及一种绝望情绪。 古诗词中除了抒情诗和叙事诗外,还有一部分是说理诗,这些诗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理的。诗中常常会现出一些含有理趣义的诗句,对这些诗句要注意分析它的意义指向,因为这些诗句是解读作者隐含在诗作中的观点与态度的关键句。如: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

29、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问: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达出什么样的主张? 这首诗中的李杜当然是指“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作者用简略的文字“万口传”来描述了李杜诗作的魅力及影响,然后又通过后面的两句诗表达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愿望与主张:文学创作应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两个理趣句,它隐含的意义是深刻的。理解了这一层,那么对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愿望与主张也就明确了,即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应超越前人的愿望,表达出文学创作要创新发展的主张。 (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

30、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有引用神话传说的,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就提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又如辛弃疾的南乡子就借用了杜甫登高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而化出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喻千古兴亡悠远难追的历史事件,借以抒发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 (5)从涵咏诗的意境着

31、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因此,体味涵咏诗的意境,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与态度。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色彩组合等来表现。如: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而又含意深厚,“红树”“青山”“绿草”“落花”构成暮春既缠绵又酣畅的意境。通过这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的情感,从这组意象中可以看出作者热爱生活的态度。 再如: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

32、星乍有无。 暗飞萤白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通过对秋夜里的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意境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突出了诗题“倦夜”意。那么诗人为什么“倦夜”呢?诗的尾联告诉我们,原因是“万事干戈里”,使得诗人“空悲清夜徂”。 诗构造的意境和抒发的议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上面说的是鉴赏古诗词时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一些常用方法,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某一

33、首诗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诗作者的观点与态度。57、怎样才能做好试卷上的古诗鉴赏题呢?请详细说明。要做好试卷上的古诗鉴赏题,首先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能做好这道题。当然。信心源自于有实力。那我们又要先增强自己的实力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无非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熟悉高考考纲和考点。高考考古诗鉴赏题,肯定是考纲上规定的考点,即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是要把平时所学到的零零散散的关于古诗鉴赏的知识和经验做一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可以自己总结,最好是借助相关的资

34、料,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若感觉自己这一方面的知识欠缺,经验太少,那就需要自己去系统学习,系统复习了。有了实力,有了自信心,还需要有良好的做题习惯。譬如,拿到古诗鉴赏题后,要注意看题目,要看作者,要看注释,要结合注释看内容,要认真审题。看题目,是因为有的题目就表明了诗歌的内容,有的则表明诗歌的意旨。比如赏荷不看题目,有的诗句就不好理解。看作者是为了“知人论世”。有的注释,是提供诗歌写作背景的,当然重要。有的注释,是解释诗歌中的词语的,当然也要结合注释去读诗歌内容了。诗歌内容的理解最为重要,它是做好诗歌鉴赏题的前提。试想,诗歌没读懂,怎么去做题?而如何读懂诗歌呢?从语言入手,再借助其他的可借助

35、的资源,如前边提到的看题目,看注释,看后边的试题,还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如意象知识,比如诗歌的语言特点,结构特点等等。如何从语言入手呢?这里再给同学们提供两个思路。一个是从诗歌语言的字面意思出发,看字面意思是不是诗歌语言的基本意思,这个意思可称之为诗歌语言的表层意思,如果字面意思就是其基本意思(表层意思),而表层意思还能再往外引申当然要注意联系题目,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还要注意分析诗句是否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等等那这引申出来的意思,就可能是诗句的深层意思了,深层意思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正用意;如果字面意思不是其基本意思,在诗中讲不通,说明作者用的是词语的特殊用法,譬如

36、比喻、借代、象征、用典等等,那我们就要由字面意思来求得其基本意思(表层意思)。表层意思有了,诗句的深层意思就比较好办了。再一个思路,也是从古诗语言的字面意思出发,然后往古诗语言的字面意思的相反的方向、相对的方面去想,看它有无言外之意,或者从字面意思的因果关系方面入手,去看古诗语言有无言外之意。因为古诗的言外之意往往就在其语言的字面意思的相反的方向、相对的方面,或与字面意思成因果关系。如果我们理解了诗句的言外之意,由言外之意再往外引申就会得到语言的深层意思,深层意思理解了,那么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也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了。要做好试卷上的古诗鉴赏题,审题也非常重要。不按要求去思考,不按要求去作答,你的答案肯定不行。审好题之后,按要求去做,掌握“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答题原则,规范答题,才能得高分。总之,有信心,有实力,方法对,再加上认真、细心,试卷上的古诗鉴赏题应该是能够做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