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之空间设计基本方法教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2664112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3.2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景观设计之空间设计基本方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景观设计之空间设计基本方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景观设计之空间设计基本方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之空间设计基本方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之空间设计基本方法教案(7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景观设计之空间设计基本方法景观设计之空间设计基本方法第1页/共78页边界越弱,面越突出你能想到更多吗?你能想到更多吗?第2页/共78页第3页/共78页第4页/共78页在欧洲,雕塑的传统经验认为,人的视野决定了观看雕塑的最佳点。 比较建筑美术的视点建筑美术的视点(比例为3:1,相应的视角接近18)、严格的建筑视点严格的建筑视点(比例为2:1,相应的视角接近27)及观察细节的视点观察细节的视点(比例为1:1,相应的视角接近45。 为了防止观察者不小心进入小于观察细节的地带(形式会失真),在许多古老的纪念碑的这个界限边会放置绿篱、栅栏,铁链或高高的台阶。第5页/共78页第6页/共78页长而狭

2、窄的空间。在面上布置设施,使人最多的时间都花在短的那边上,能减少此空间的局促感。 如果使道路、广场等空间和主要空间的排列方向一致,且有通道联系二者,那么有可能在一个小面积里达到“广阔”的效果。第7页/共78页如果一个空间的比例超过6:1,会显得更开放和广大,边界处的封闭和安全感也大大削弱;这容易使人产生“巨大天空下的遗失感”,但是也能感觉自由和明亮。空间比例超过6:1后,地面上清晰的起始点及潜在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边界墙上的导向性设施如开口、门洞等减少,通道如道路、小径中间的目标等的导向性变得重要起来。10:1的空间有“失落”、 “离开”感,但也觉得很广阔、“自由”。第8页/共78页第9

3、页/共78页第10页/共78页第11页/共78页第12页/共78页第13页/共78页第14页/共78页第15页/共78页空间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它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其中的一个空间。空间的等级是若干空间层层相套。观看者同时能感知几个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空间的边界。通道对于理解这个空间的作用很小。第16页/共78页第17页/共78页第18页/共78页第19页/共78页第20页/共78页第21页/共78页第22页/共78页第23页/共78页 如果要创造空间,不同高度的差别越模糊、越小,面越需要一个有特色的形式。 在斜面上,取得梯形地的方法是削去一块,增加一块物体或两者都有

4、。 如果斜面不是近似水平,只是明显地矮于一般斜面,这不被称为梯形地而是肩形地。第24页/共78页第25页/共78页第26页/共78页 同样的方法用在丘陵上,种植能增强或减弱地势。 在丘陵顶部种植高或半高的树木,丘陵看起来更灵动;能从树下空隙看出去,这样,真实的地貌还是保留下来了。但是顺着丘陵的地形种植封闭的植物组团的话(例如有数层的乔木及灌木),会提升整个地形,植物和山体混合在一起,使丘陵看起来更“高”,更“庞大”。丘陵本来的地形几乎不能再辨别出来。种植在山边的植物使得地形变得模糊,种植在山前的植物使地形看起来平坦了,山体本身已无关紧要了。第27页/共78页 微凹的洼地能用两边高高排列的植物强

5、化。这提升了其断面,给洼地非常独立的空间感。 高大植物种在谷边,低矮浓密的植物种在坡上,能使陡峭的花园斜坡在视觉上平坦(从地面上放眼望去),如果高大植物种在坡上,效果会相反,斜坡会更陡峭。第28页/共78页植物作为边界的效果是随时间改变的,因为它们在生长;它们种植的位置不同,其习性也不同。所以一个花园可能在刚开始的几年是宽敞和开放的,2030年后变成一个不舒适的、局促的“堡垒”。所以在配置植物时,一定要熟悉它们的生长高度、若干年后的预期效果及其和场地的关系(孤植的或是丛植的树丛)。空间效果与植空间效果与植物物第29页/共78页相对环境,灌木丛或老树林的树木生长致密,是一种独立的空间类型。树林是

6、“房子”,它的面和边界因素出现了,如同通常创造的景观空间的翻转。树群创造了一个阴暗的、有顶的空间,相对其外界让人更有安全感。 不同的树林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情趣。这主要取决于树木的种类(光,透过树荫的光线,阴暗的树,绿色的光斑投在树木的浓荫中,闪闪发光的树叶等),但也取决于树木种植的密度及种植的结构(整齐的规则或者自由的不规则的树林)。第30页/共78页第31页/共78页 整齐的树林形成规则的树顶,这样界定了黑色的(依赖于位置),阴暗(神秘)的区域;它们松散地封闭着,看起来阴凉并舒适(地面上徘徊着几点光斑),或者如果树木排列得不紧密,会看起来明亮些,有光线及动人的透明感。 如果整齐的树林被打散

7、成几组,就产生了树林中新的空间格局(清晰的)。这种打散可以是严格规则的和不规则的,间隙构成的树网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自由, “自然”的树丛和规则树丛的不同在于它不以规则网格为基础,树之间的距离、相应光影的大小都是不规则的,大的空隙和小而紧密黑暗的区域交替出现。这种树林能制造非常广泛的情趣:从田园牧歌式到忧郁消沉式根据树种的不同决定。第32页/共78页第33页/共78页焦点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能被比较并描述:相比环境,它们是更大的、更小的、发光的、更暗的、更圆的、更有棱角的、更蓝的、更绿的、更隔声的、更柔软的、更有趣的、更令人兴奋的、更厌烦的、更清晰的、更空的、更满的等。第34页/共78页 相比于

8、周边的物体,焦点是非常特殊的。因此,它们的特殊性能“自动” (基于简单的几何位置)从空间的形式或从边界中(例如平台中心,统一的面,与边界平行的线,由强烈方向感联系的完美延伸)产生。 同样的方法,一个特殊位置能从特殊的形态特质中突显出来。在开放的地形中,明显从环境中跳出来的是暴露的区域,例如小山顶、陡坡上的平台、特殊的地貌线(斜边、角线、脊线)和河床等。第35页/共78页直线与直角直线与直角 直角之所以称为“合适的角”不是没有理由的。和直线一起,从人类文明的黎明期在荒野劳作的时候开始,它就描绘变动的、危险的、不可预知的自然。可以预言、确定及熟悉地说,直角和直线都是以“人类的劳动”为基础产生的。直

9、角事实上不存在的地方,可以经由想像中的参照线来寻找和确认。 一个直角由两条相交的直线产生,这时方向缺少指示性,两条线的运动是均衡的。因此,直角是不同方向相遇达到的最平静的状态。与此对比的,两条线在直角外相遇导致不安、不稳定。但也产生运动和动力。第36页/共78页强调设计中的焦点强调设计中的焦点 几何和形态学上的条件划定了强势区域外的焦点,这样就需要设计一个清晰、坚固、具体布置的焦点,焦点的位置越远就越要如此,或让人们看到的点自动成为焦点,例如几何中心。 只要一个焦点的位置仍然是清晰的,并能从环境中根据方向及位置清晰辨别出来,它就能确定(强调)它周边相关的区域,给自身分类以“服从”于环境的需要。

10、 寻找和环境的联系后,焦点加强了独立空间的整体感。 第37页/共78页在设计中,如果不是由现存的边界或明显的参照线推断出焦点的位置,那么焦点的位置将是混乱的;为了理解焦点的位置(在空间中的),必须更强烈地表现焦点。如果焦点及线都可控制位置外,它们必须自己解释其位置及方向联系,在解释焦点(或线)时,空间的独立性被削弱了,空间同时在理想的、秩序的系统和现存空间外的联系中存在。非常独立的焦点大大地“削弱”了空间(及边界),加强了空间和外界的联系。第38页/共78页第39页/共78页第40页/共78页 人们倾向于绕过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高程障碍。如果实在绕不过去,人们就会选择一条高程变化尽量少的道路,一

11、条上升、下降坡度最平稳的路线。同样的倾斜度下,凸起的山坡看起来似乎是比下沉的谷地更大的一个障碍。或许是因为斜面往下沉时,行进的方向和路径表面仍然可以辨识;而在穿越凸起的山坡时,在上坡阶段,目的地和行进的路线都会暂时不可见。第41页/共78页 为了避免在坡地行走时“失去平衡”的不舒适感(路面与人体轴线不垂直),人们会本能地在坡地中寻找水平的路段。 如果没有更舒适平缓的路线,人们就会找出切过等高线上的最近的、可利用的落脚点往上攀登。对于长而陡峭的山路,人们希望找出一条最节省体力的路线。因此,人们常常在爬一段山路后就转个小弯,调整一下呼吸。而且,坡度越陡,每一次转弯调整的间隔就越短。第42页/共78

12、页第43页/共78页第44页/共78页 道路对景观的影响主要并不在道路本身,比如路面铺装,而是步移景易通过道路设置,把沿途的景观逐一呈现在人们面前。道路引导着视线,把游者的注意力引向“景点”。道路把空间呈现给游者,指引我们“如何阅读”周围的环境质量。 景观设计对道路的功能要求是不受天气影响,比如雨后不会留下水洼;而且便于使用,断面不能过陡,或者起伏太多,路面要适于行走等等。 对现状景观特色的合理处理 道路关注并控制着运动。因此,正确地通过或者避开一些步行敏感区域,比如自然保护区域、植被生长茂盛的草坪等等,这对于保护现状景观是非常重要的。提供一条迷人的导游小径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在敏感地区迷路。第4

13、5页/共78页 成功的道路系统设计总会在行进途中设置许多有趣的节点,并且会让人们明确地感到在去往目的地的途中,他们得到了有力的支持。沿途插入的歧路越少,留给游人游览的景点就越宜人,简洁少分支的路线也可以看作是对前进这一活动的约束“积极控制”。 在此,中途设置的节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让游人不时感到“这一步已经做到了”, “已经达到分段的目的地”, “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这让人们乐意沿着现在的道路走下去。第46页/共78页 间接引向目标。道路微微偏离通往目标的直线。明智的做法是不要让目的地一目了然,以降低人们抄近道的欲望。 中途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节点,如座椅、景点、特色植物等等,可以避免人们

14、直接奔向目的地积极控制”。第47页/共78页 尽快到达目的地并不总是主要目的,也有一些目标点之间的松散联系。道路设计并不强调尽快到达目的地,而是强调过程。 无明确目的地的运动类型包括远距离、贴近自然的徒步旅行,低强度、 “透透新鲜空气”的散步,最简单随意的就是在城里闲逛,看风景,也被别人看成风景。 无明确目的地的运动也需要积极地控制。所有的户外活动者,即使本意只在运动本身,比如慢跑,都会被沿途的路标和特色景观中间节点所吸引;有意或无意识地,这种吸引会引导人们选择继续原来的方向或者偏离原来的方向。 沿途的节点设置对无直接目的的运动非常重要,它们能有效地强化运动过程的体验,并提供了各种特色,如可停

15、顿的地方、运动场、视觉联系等等,提高了沿途景观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好的道路系统的质量就在于沿途迷人的景观节点的数量。 无明确目的地最终目的地并不是一切,中间节点变得也很重要。无明确目的地的运动无明确目的地的运动第48页/共78页路线和视觉联系路线和视觉联系 目标明确的道路要求尽快到达目的地。因此,当场地水平的时候道路线性呈一条直线,如果遇到起伏地形也会尽量选择平稳的路线。对整个道路的感知区域主要受目的地的引导。直线型道路的“自动”感知区域能清楚感知的视觉通道:上下大约各15,视角范围3035。 这并不适用于那些没有明确目的地的道路。道路线型的转换带来了沿途景观的不断变化。在道路上行进的过程成

16、为阅读沿途开放空间的过程。沿途丰富多彩的风景大大地提高了行进过程的吸引力。 曲线型道路的感知区域通向丰富多彩的景观,当然首先得有景可观!第49页/共78页第50页/共78页第51页/共78页 让路面下沉是一种古老而自然的路标。在水平面上道路应该设计得特意略微下沉。 即使只下沉515cm也意味着让使用者明确地感到不用离开现在的路线(道路),而且沿途的植栽通过对微地形的强化也有助于加强方向感。第52页/共78页第53页/共78页第54页/共78页 双排林荫道能形成类似柱廊或者拱廊的空间形态。 典型的柱廊式林荫道是由柱状或是锥状的树种间隔一段距离种植而形成的。柱廊会激发出一种近乎庄严的情绪,因而更具

17、有“公共性”的特征。 树冠宽度足够大时便会产生贴近天空的空间拱廊。这种空间特质是安静、安全、 “私密”的。选择适当的树种,由此形成的拱廊空间会有更细微的气氛差别,如敞亮或是幽暗,深绿或是浅绿的阴影,光点或是暗斑的区域等等。第55页/共78页第56页/共78页第57页/共78页过道和入口。过道和入口。道路与边界应该以适当的角度相交。如果道路需要旋转一定方向与边界相交,可以提前做适当的处理。包括提前调整道路的角度,在边界前留出一块转换空地或者使得边界与道路的方向相呼应。第58页/共78页 台阶意味着强烈的指向。 在台阶上下的区域应当做特殊的处理以表明方向的改变。因此,建筑边缘的台阶应当向前延伸(公

18、共性,邀请感)或者向后退缩(私密性,限制感)。 将向前延伸的台阶与建筑侧墙联系起来是一个表明主要方向同时引导转换方向的有效方式“主动控制”。第59页/共78页你能想到一种合适的十字路口道路节点吗?你能想到一种合适的十字路口道路节点吗?第60页/共78页 道路连接点与公路连接点不同,需要一些停顿区域。使用者在此稍作停顿,观察选择自己的运动方向。因此,连接点需要在交叉路口加宽,有足够的空间。但是仅仅加宽道路并不会自动产生一个宜人的道路连接点。 所以,我们的目的是要形成一个可供停顿的区域,而且要避开主要的活动流线。比如偏置就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它避免了“无止境的”视线,产生了可停顿的区域中间节点。第6

19、1页/共78页第62页/共78页 不同用处的通道交接点有不同的宽度,也就是道路宽度等级的划分。 均衡的通道交接点联系上或分流出相同等级的道路,不同宽度的通道连接在一起使得交接点有更明确的方位指引,不同的形状区分出更重要(主要方向)和次级的通道,暗示了次要的可达目的地。第63页/共78页 如果运动流线与线性构筑物(道路,空间边界等)相交角度不是自然的正交,运动流线就会自动导向开放的“钝角”一侧。 三岔路口仔细观察:方向?停顿点?运动流线?道路等级?什么地方最适于设置长凳和树木?道路交叉点的区域带来了什么影响?第64页/共78页 停顿区域停顿区域是沿途的放大节点。从而将漫长的路径分成若干段,提供了

20、沿途的休息区,而并不会让人感到脱离了道路的走向,脱离那些新奇往来的事物。 停顿区域停顿区域不是简单地贴在路边,而应该是从道路的某些位置可以看见。 如果某些区域需要独立出来(比如围合的儿童游戏场),也不应该是路边随意的一块场地,而应该明确地后退限定出来,并有自己独立的通道。第65页/共78页 在开放空间中,长凳就好比“砌房的砖”,作为运动的补充,提供了明确的休息停顿的邀请。 室外座椅的设置必须与其周围环境相结合。有三个重要的标准:安静的环境(座椅区),可观之物(比如有清晰视点可以看见繁华的城市广场,引人注目的景观,邻近的道路等等),安全的背景依靠(靠近围墙、树篱、高灌木,树干,露台等)。 沿途设

21、置的室外座椅不应“在路中”,例外的情形:在足够宽的道路中间,室外座椅能够形成自己的安静区域。否则也最好在路边凹入一点,形成一个座椅“避风港”。而且最好在座椅前留出3060cm的空地不能再多了! 同时也推荐在座椅背后种植保护性的背景树(虽然由此需要加宽路面)。停顿区域的座椅以适当角度设置可以创造出更宜于交流的环境。第66页/共78页 道路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三种:按等级划分的道路网络可以根据用途和重要性的不同提供不同的路线。道路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三种:按等级划分的道路网络可以根据用途和重要性的不同提供不同的路线。 从主路从主路(比如主要步行道或主轴线比如主要步行道或主轴线)通常由外在目的所决定通常由外

22、在目的所决定到不太重要也较少使用的支路,还可能再细分到分支小径。到不太重要也较少使用的支路,还可能再细分到分支小径。 主路截面宽度通常显著高于次级道路,而且路面材料更耐久(通常步行道和白行车道都是如此),使用特别的材质和室外家具。在功能使用要求复杂的大型室外空间中使用按等级划分的道路网络是很明智的。如果相关的影响要素(外在目的地,使用要求,等等)基本同等重要,那么就宜采用均衡的道路网络。 不完全的等级划分控制了运动流向,使得主路效率更高,而与主路并置的分支小径网络作为补充隐蔽独立地开发出自己的区域。第67页/共78页 高质量的道路也在于它产生或保留的供人们体验的有用空间的可能性。 这也就是为什

23、么道路通常会沿着场地边界设置。因为这样线性的运动(通道)和场地的使用(比如休息和游乐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会被减到最小,而大片的面积能保留为连贯的单元。 同时,场地的边缘也因为从其侧边通过的道路得到了加强。第68页/共78页 斜线道路对小尺度的场地非常不适宜,因为斜线划分出来的小尺度地块很难用,空间形态具有不适宜的强迫性。 从园艺的角度看,尖锐促狭的角落也很难维护(比如割草),因此很快也会失去其吸引力。如果斜线道路无法避免(因为目标点位置或者边界不能挪动的原因),至少也最好要调整道路,使之与边界正交。第69页/共78页路线与空间形态路线与空间形态 圆形是惟一无方向性的空间形态。其他空间形态都或多

24、或少地具有指向性,从而可以建立起参考点并且有力地强调出道路路线。 道路线形应具有强烈方向性的空间,会自然产生方向性的引导(积极控制):道路的方向性和空间的方向性相互作用,共同加强。而线形与空间方向相对立的道路则不会产生这种弓I导。 过长的空间被横穿的道路有力地切断时,其过长的感觉甚至能被弱化。第70页/共78页 方向感弱的空间只能提供较弱的方位参考点,道路本身不得不提供“引导”。 在缺乏方向感的水平的大型空间里的参考点:在缺乏方向感的水平的大型空间里的参考点: 空间中的局部导向路线; 平行或者靠近有导向性的边界的路线; 在空间单元中使用了几何焦点的路线; 使用边界上最远的点,或者相反,明显最近的点的路线。第71页/共78页第72页/共78页第73页/共78页第74页/共78页第75页/共78页第76页/共78页第77页/共7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