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608753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

2、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士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2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A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3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

3、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4与明代地方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前期设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集行政、司法、监察、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这一变化说明A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府州县的权力被督抚替代C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D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5罗马法规定,当“某人通过建造或拆除某一部分的方式,改变了建筑物的原有结构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这表明罗马法A保护关注弱势群体利益B维护罗马全体居民的

4、合法权益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D注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6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权力。但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A建立了三权分立政治架构B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C已确立议会制民主共和制D解决了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7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

5、方针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C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8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B使临时政府统治日益陷入孤立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革命由和平夺权转向暴力夺权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6、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10“新时期中国外交进行了重大调整。按照是否有利于共同发展和繁荣来决定中国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单纯从社会制度出发,不再简单以意识形态画线,不再继续划分敌、我、友”。决定新时期中国外交选择的根本因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B单纯的意识形态画线C和平外交的思想D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1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通过宣言把斗争矛头指向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

7、一变化表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C第三世界国家调整了战略目标D南北通过对话解决矛盾和争端12据宋初太平寰宇记所载户数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1%,以北仅有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这说明宋初A南北方经济均得到迅速发展B南方百姓的赋税负担相对沉重C南北方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D南多北寡的人口格局已经形成13马姆达尼指出,依据习俗法和地方自治政府确立起来的乡村“间接统治”既非非洲传统的前资本主义统治模式,也非白人殖民者带来的资本主义统治模式,而就是在殖民地发明的适用于乡村统治的模式,这种统治方式造成了非洲的停

8、滞。由此可知,马姆达尼认为A“间接统治”体现了血缘特征B殖民统治影响着非洲社会的发展C“间接统治”继承了非洲传统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阻碍非洲发展14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A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B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C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D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15“官利”,又称“正息”“股息”“股利”,作为一种利润分配方式,在近代中国长期普遍存在,与西方股份制企业股息视利润多少而定的分配方

9、式不同,官利一旦购买,无论该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支付。据此判断,近代的“官利”制度A缘于洋务军工企业筹资的需要B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顺利发展C深受传统社会商事习惯的影响D有效抵制了西方国家资本输出161979年到198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17英国首相卡拉汉在1976年说:“我们以前认为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

10、衰退,可以通过降税和政府消费来增加就业。我可以诚实地告诉你,这个选择已不存在。”这反映了A自由放任政策符合英国的现实B资本主义国家取消对经济的干预C经济滞胀导致凯恩斯主义失灵D政府将提高税收和开支应对危机18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图是1953至196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对该图信息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冲击斯大林模式,初期取得一定成效 B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C强化部门管理体制,降低生产积极性 D与美国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19“中根区”是指履行1985年在卢森堡申根镇签署申根协议的26个欧洲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对于国际旅行者而言,该区域内的各个国

11、家之间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这反映了当今世界A人口迁移自由无限制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C国家主权被消解殆尽D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20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21下图是美国、英国、日本、巴西、印度在不同时期反映城市化进程的“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美国所对应的数字是ABCD22孙中山在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中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

12、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众议院中,往往有愚昧无知的人夹杂在内。材料表明,孙中山A使三民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B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C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醒认识D意欲放弃走英美式代议制的道路231927年初,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A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B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24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

13、8 年)的钢琴曲多以景物或诗画为题材,通过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而非严谨的曲式结构,渲染出变化多端的气氛和色调。其作品A反映了理性主义的时代追求B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潮流C具有向现代音乐过渡的特点D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

14、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 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辩”到中华民族的建构过程,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

15、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 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义。(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16、2分) 材料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帝国的年代:18751914是它的第三部,其中的第一章概述如下: 资本年代的矛盾渗透并支配了1875年至1914年这一帝国时代。一方面,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艺术的伟大革新,并将其经济和军事上的霸权正式转化为有系统的征伐、兼并和统治,使世界进入一个殖民帝国的时代。另一方面,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反叛和革命的合并力量。工人阶级大规模、有组织的运动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并且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帝国格局也慢慢演变成一种越来越恶化,而且超出各国政府控制能

17、力的国际形势,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从上述内容中提取一个叙述,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叙述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材料 清朝前期,清政府借鉴了明朝的度量衡器制造制度,议准工部行宝源局制造铜砝子(标准砝码),各级地方行政机构根据中央颁发的标准器,由府、州、县逐级复制,校正合格印烙后方能颁发使用。近代以后,清朝在沿用传统旧制的同时,也与米制进行比较。1847年,中国与瑞典、挪威的贸易章程规定,瑞典、挪威等国各口岸领事馆所用度量衡均

18、以粤津关定式为标准。1858年天津条约订立之后,清政府请外国人帮助办理税务,中国海关大权旁落,各国海关衙门借口中国度量衡庞杂纷乱,另设专款规定相互折合的办法,从此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即所谓海关尺和关平秤。清政府还向万国权度局(即国际计量局)定制了铂铱合金营造尺一支,库平砝码两个,作为营造尺库平两的最高基准,还定制了镍钢合金副原器以及精密检验仪器等。 摘编自顾钦度量衡的改革期明清时期到近代米制推行 (1)根据材料,说明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的新变化。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新变化的影响。(9分)28【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

19、940年10月,英国本土已经度过最危急的时期。英国决定重开滇缅路,其对华政策转向积极。1940年10月14日,英国大使卡尔在与蒋介石会谈时表示“英国国策今已改变”,建议中国向英国提供武器弹药和飞机等军事装备的要求,中国还可以要求英国对华贷款100万英镑。作为回报,中国可以考虑派遣壮丁三四十万人协助英国作战,或在日本进攻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时,以大军攻击广州地区,牵制日军南下。1941年2月,丹尼斯少将将出任英国驻华武官后,中英展开了有关军事合作问题的实质性讨论,其主要内容有英国训练和指挥中国游击部队及英国空军的援华问题。1941年78月,中英连续举行了4次关于联合军事行动的具体问题的商谈。8月中旬

20、,双方就组训15连游击部队,协防香港、缅甸等问题达成初步协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华政策转趋积极的背景与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联合军事行动达成初步协议的意义。(7分)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我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翻译。新中国成立前,陈望道共产党宣言译介版本部分刊布情况 著者 译者 出版发行 出版日期、版次 备注 马格斯 安格尔斯 陈望道 社会主义研究社(上海) 1920年8月出版 马格斯 安格尔斯 陈望道 社会主义研究社(上海) 1924年9月第三版 56页印 “总理遗嘱” 马克斯 昂格士 陈望

21、道 党化社(汉口) 1927年1月分售处 全国各省各大书店 封面印 “苏俄政策” 摘编自陈红娟版本源流和底本甄别陈望道文本考辨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36年对斯诺谈话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另两本是)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 摘自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译介版本刊布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望道译介的共产党宣言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22、(9分)5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答 案第卷1【解析】据材料“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士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得出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排除B项;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是统一的意义不是内涵,排除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太过绝对,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材料“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说明天为民而立君主,君

23、主应当使民安乐,体现民本思想,故选C项;材料“天立王,以为民”说明是民本不是专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儒家的民本,强调以德治民不是法家和道家,排除B项;材料强调君主应重视民本不是“无为”,排除D项。【答案】C3【解析】依据材料,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把圣经译成英语,马丁路德也译出来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所以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宗教改革时期仍然主张信仰基督教,仅仅是信仰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并未削弱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排除A项;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和教皇的势力,但并未彻底摧毁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排除B项;推动欧洲民主制度建立的是在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启

24、蒙运动,而宗教改革仅仅反对的是教会和教皇,主张加强世俗王权,排除C项。【答案】D4【解析】根据材料“明代地方设三司分理事务”“清前期设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集行政、司法、监察、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可知,督抚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A项;总督和巡抚只是加强了对府州县的控制,没有取代权力,排除B项;清朝前期就已经实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进一步加强,排除C项;清朝前期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答案】A5【解析】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与材料中“某人”“改变了建筑物的原有结构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相符,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弱势群体

25、,与材料中“施工行为”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排除B项;“建筑物”是私有财产,材料中出于公共利益限制了个人利益,排除C项。【答案】D6【解析】根据题干中“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和“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以及“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等可知,当时法国实际上已确立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故选C项;题干虽然反映出权力制衡,但并没有真正体现三权分立,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真正体现三权分立思想,不能推出其发展了美国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其是各政治派别斗争的产物,排除D项。【答案】C7【解析】“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

26、次起义开始结合自己的国情来处理起义中发生的问题,并尝试从城市转向农村,故选C项;“土地革命策略”是井冈山根据地确立后实行的方针,排除A项;“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其方向应该指向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向,不仅是指军队,排除B项;“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不仅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目的是解放全中国,建立农村根据地只是一个阶段的任务,排除D项。【答案】C8【解析】由材料“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27、”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已经不得人心,内政外交使自身陷入孤立,故选B项;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诞生于十月革命的炮火中,排除A项;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C项;七月流血事件抛却和平夺权的幻想,排除D项。【答案】B9【解析】题干中的1954年宪法指导着一五计划及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建设,1982年宪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律保障,故选D项;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制度,排除A项;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是1982年宪法,排除B项;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的是1954年宪法,排除C项。【答案】D10【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后更加注重政策“有利于共同发展和繁荣”,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外

28、交政策的出台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故选D项;不结盟外交方针是材料中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排除A项;选项B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B项;和平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思想,并未发生转变,其并不构成影响外交政策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答案】D11【解析】由材料“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通过宣言把斗争矛头指向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可知第三世界国家应对世界局势的变化调整了战略目标,故选C项;“已经建立”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不结盟运动而非多极

29、化趋势,排除B项;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任务的转变而非南北对话,排除D项。【答案】C12【解析】“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1%,以北仅有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可得出南方人口已经比北方多的情况,故选D项;“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1%,以北仅有409%”可见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均衡,排除A项;“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1%,以北仅有409%”没有关于赋税的信息,排除B项;“户数大致秦淮以南户数已占到全国51%,以北仅有409%。以十万户以上州府论,北方二南方三;以五万至十万户州府论,北方五南方十七”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已经超过北方

30、,排除C项。【答案】D13【解析】据材料“乡村间接统治,是在殖民地发明的适用于乡村统治的模式,这种统治方式造成了非洲的停滞”,可知“间接统治”是殖民统治的结果,导致非洲发展停滞,故选B项;据材料“间接统治,是在殖民地发明的适用于乡村统治的模式”,可知间接统治与殖民统治有关,而未涉及到血缘,排除A项;据材料“乡村间接统治既非非洲传统的前资本主义统治模式”,可知“间接统治”并未继承了非洲传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殖民统治对非洲的影响,而未涉及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排除D项。【答案】B14【解析】“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

31、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形成后的结果,故选A项;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可得出提高劳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1913年美国为自由主义思想来指导经济,排除C项;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的公平问题,只是体现了生产力的进步,排除D项。【答案】A15【解析】据材料“官利一旦购买,无论该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支付”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的商帮,借助政府的特权从

32、而垄断相应行业,“官利一旦购买,无论该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支付”,明显与传统商事习惯有关,故选C项;依所学,洋务军工企业作为官办企业,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与近代企业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利一旦购买,无论该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支付”,可知“官利”不考虑企业利润,从而加重了企业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与近代企业的关系,而未涉及到抵制西方资本输出,排除D项。【答案】C16【解析】从中外合资、外国企业,“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等内容可以看出,中国是想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故选C项;题中只是涉及经济方面的法律,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法律体系

33、还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等等,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1984年才在城市开展,排除B项;材料是有关保护外国投资安全问题的法律或协定,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答案】C17【解析】根据材料“1976年以前认为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衰退,可以通过降税和政府消费来增加就业这个选择已不存在”,结合所学,1973年西方爆发世界新经济危机,经济滞胀导致凯恩斯主义失灵,故选C项;“自由放任政策”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西方普遍采取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取消对经济的干预”,表述绝对,排除B项;各国纷纷通过减少干预来缓解经济危机,排除D项。【答案】C18【解析】由图可知,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

34、林模式开始寻求突破,其执政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联的GDP平均增长率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故选A项;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把权力下放,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排除C项;与美国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是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排除D项。【答案】A19【解析】“26国欧洲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内”对“国际旅行者”、“几乎不存在边境管制”表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故选D项;当今世界人口迁移是有限制的,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是旅行自由的协议,不能反映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反映协议对成员国某一方面加强合作,不能反映当今世界国家主权被

35、消解殆尽,排除C项。【答案】D20【解析】根据材料“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可知汉代流行隶书,小篆已是“古字”故民间不识,故选B项;根据材料“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可知王朝更替文化延续,排除A项;根据材料“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可知小篆已是“古字”故民间不识,排除C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排除D项。【答案】B21【解析】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故选B项;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水平直线上升,但在

36、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被美国超越,即呈曲折发展历程,排除A项;日本的工业化要晚于美国的工业化,排除C项;巴西和印度属于后起的现代化国家,排除D项。【答案】B22【解析】孙中山认识到英国财富的贫富分化以及美国官员选拔的流弊,据此孙中山强调在进行了民族和民主革命之后,需要注意避免欧美国家的弊端,故选C项;此时三民主义思想没有新的发展,新的发展是指新三民主义,排除A项;孙中山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排除B项;无论从材料还是史实看,孙中山都没有放弃走英美式代议制的道路,排除D项。【答案】C23【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

37、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故选C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建立是在1927年10月,而题干的时间是1927年初,排除A项;材料中的思想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发展”一词不妥,排除B项;1927年初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排除D项。【答案】C24【解析】据材料“克劳德德彪西,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而非严谨的曲式结构”结合所学可知,印象派音乐体现了向现代音乐过渡的特点,故选C项;依所学,19世纪30年代,古典音乐体现了理

38、性主义时代的要求,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A项;依所学,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潮流,排除B项;依所学,印象派音乐注重音乐的响度与色彩,而未涉及到批判现实精神,排除D项。【答案】C第II卷25 (25分) 【答案】(1)特点:以中华文明为核心;强调等级秩序;范围不断扩大;未形成明确的民族观念。(6分)原因: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传统儒学思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形态。(6分) (2)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统治腐朽。各阶级、阶层积极进行反侵略斗争;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族民主运动。近代西方民族民主观念传入。(9分) (

39、3)意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4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可得出中华文明为核心;强调等级秩序;根据材料“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可得出范围不断扩大;根据材料“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可得出未形成明确的民族观念。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可得出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根

40、据材料“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可得出传统儒学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民族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形态。 (2)根据材料“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可得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阶层积极进行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可得封建统治腐朽;根据材料“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可得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族民主运动;近代西方民族民

41、主观念传入。 (3)根据材料“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可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26 (12分)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帝国的时代的第一章节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与完成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科学艺术的革新,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二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并发展;三是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力量消长,资本主义国家实力与殖民地呈现倒挂现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最终

42、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以任意提取一个方面内容进行叙述,结合史实进行概述及评价即可。【答案】答案示例: 叙述:“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艺术的伟大革新”。 历史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 概述和评价: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电为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及垄断组织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从此进入“电气时代”。美国、德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

43、系最终建立。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其他参考示例:(略)27(15分)【解析】(1)根据材料“1847年,中国与瑞典、挪威的贸易章程规定,瑞典、挪威等国各口岸领事馆所用度量衡均以粤津关定式为标准”得出借鉴西方近代度量衡标准;根据材料“从此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即所谓海关尺和关平秤”得出出现了新的度量衡体系(海关度量衡)。 (2)根据材料“1858年天津条约订立之后,清政府请外国人帮助办理税务,中国海关大权旁落,各国海关衙门借口中国度量衡庞杂纷乱”得出客观上造成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根据材料“从此中国度量

44、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即所谓海关尺和关平秤”得出促进了近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现代化。【答案】(1)新变化:借鉴西方近代度量衡标准;出现了新的度量衡体系(海关度量衡)。 (2)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现代化;客观上造成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28 (15分)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1940年10月,英国本土已经度过最危急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不列颠空战的结束挫败德国进攻计划;据材料“英国决定重开滇缅路,其对华政策转向积极”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加快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危及英国利益。第二小问措施,据材料“英国决定重开滇缅路,建议中

45、国向英国提供武器弹药和飞机等军事装备的要求,中国还可以要求英国对华贷款100万英镑,8月中旬,双方就组训15连游击部队,协防香港、缅甸等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可知主张重开滇缅公路,加强对华军事与物资援助。 (2)据材料“1941年78月,中英连续举行了4次关于联合军事行动的具体问题的商谈”可知有助于中英双方的合作抗日;据材料“8月中旬,双方就组训15连游击部队,协防香港、缅甸等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可知加强区域联防,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答案】(1)背景:不列颠之战挫败了德国征服英国的计划;日本加快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危及英国利益。(4分);措施:重新开放滇缅公路;加强与中国讨论军事合作

46、问题。(4分) (2)意义:推动了英国援华制日;实行特定区域的联防,符合中英两国的共同利益;有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两点4分,三点7分)29 (15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我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翻译。新中国成立前,陈望道共产党宣言译介版本部分刊布”可见传播时间久,版本多传播范围广;根据材料一“毛泽东在1936年对斯诺谈话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可见影响力大,根据所学可得受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等。 (2)根据材料二“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可得出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材料二“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一直没有动摇过”可得出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根据材料二“1920年8月出版”可得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等影响。【答案】(1)传播时间久;版本多;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受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6分,任意三个要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