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课本实验内容专题复习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2533978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三化学(上册)课本实验内容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上册)课本实验内容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上册)课本实验内容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课本实验内容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课本实验内容专题复习(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化 学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级初三性别男教学课题初三上册实验容专题复习教学目标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全书实验容考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方法:讲解举例练习反思总结重点难点1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2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容初三上册实验容专题复习1对蜡烛与其燃烧的探究(1)对蜡烛与其燃烧现象的探究。点燃前(物性:色味态、二点二度二性):白色固体,有气味,易折断,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烧时:黄亮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有黑烟产生。熄灭后:有白烟,可点燃。(2)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见下表:实

2、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壁有无色液体生成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例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与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以下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倒入少量澄

3、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元素。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三个结论:(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 。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木条燃烧 ,说明氧气。(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 。实验方法和目的: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均变浑浊,但后者白色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更多。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进行比较,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的时间更长,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对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与另一块放在空气

4、中的干燥玻璃片相比较,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而空气中的没有,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通入人呼出的气体十五秒 通入空气十五秒现象: 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例2: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2)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交换。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 出 问 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记录现象与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关键:(提出实验目的)

5、 (实验过程) (达到实验目的)例3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与相关容填入下表中。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例4: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中,写出一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_,影响_;因素,影响。(2)从你列出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推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例1答案(1)小(2)a 外焰(3)碳、氢例2答案:(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2)气体 例3答案实验过程实验

6、现象实验结论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例4、(1)(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温度;温度升高(或温度降低)食盐溶解速率加快(或减慢)晶体颗粒大小;食盐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搅拌;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2)搅拌影响因素;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mL温度相同的水,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烧杯中,在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三、走进化学实验室考点1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用手摸药品、不凑近闻药品的气味,不尝药品的味道;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

7、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2)取用方法: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缓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缓缓直立起来;取用块状药品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后,再把试管(或容器)缓缓地竖立起来;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吸取法: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倾倒法: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倾倒液体

8、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向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例:如图实验操作中:1.正确的操作是(填字母)。2.指出不正确的实验操作与可能造成的后果。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探究在平时实验中,因操作不正确可能造成的后果(任举两例)。,。 A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B往试管里滴加液体3.答案: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否则,易把试剂瓶中的试剂污染 往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靠,防止液体洒落。考点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使用注意“两查、二禁、一不可”。“两查”是先要检查灯芯和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2/3。“二禁”是

9、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应用外焰加热;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给物质加热时,应擦干外壁再加热;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要垫上石棉网;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加热。预热的方法?;用试管给固体加热,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为什么?);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对人。例:取三支试管,各加入4mL水,将第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第二支试管的底部在离酒精灯火焰1-2cm处加热;第三支试管底部放在酒

10、精灯外焰加热,记录水加热至沸腾时各自所需要的时间。发现第二支试管所需时间最长,第三支试管所需时间最短,第一支试管所需时间介于另两支试管之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考点3量筒与滴管的使用(1) 量筒的使用:读数视线与量筒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如图1-4-2所示)。(2) 滴管的使用: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考点4仪器的洗涤(1)洗涤步骤:倾倒废液冷却水洗刷洗(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清水洗晾干。(2)难溶物的洗涤: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可洗去油脂,再用大量的水

11、冲洗;用稀盐酸可以洗去难溶性氧化物或碳酸盐,再用水冲洗。(3)仪器洗净的标志:洗过的玻璃仪器壁附着的水既不成滴,也不成股,说明玻璃仪器已经洗涤干净。例:以下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例: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在量筒稀释浓硫酸 B.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D.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例:化工厂一试剂罐的标签上有以下图所示的图标,该试剂罐中装的可能是( )ANaOH BNaCl CCuO DCaCO3例: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以下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1)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给物质加热;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

12、都要先_ 后点燃;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4)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例: 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量筒 .试管 .滴管 .烧杯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2H2O2 =2H2O+O2,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MnO22MnO22(1)反应原理:(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包括上图A(固液不加热型)和B(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1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a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装置 ?;b如果选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装置 ?;c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装置 ?。收集装置包括上图C(排水法)、D(向上排空气法)、E(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a排水法:适合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C;b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D;c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E。验满方法: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

14、复燃,证明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b.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1组装并检密 a. 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添加药品 b. 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 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3加热 e.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4收集气体 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5熄灭酒精灯,完毕实验 h. 熄灭酒精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须知:a. 试管口微向下倾斜;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 铁夹夹在距

15、试管口的1/3处;f. 伸入试管的导管略出胶塞即可;g. 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例1.以下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表达正确的是 ( )A.制取氧气的大试管管口应向上倾斜,便于气体迅速排出B.插入水槽中的导气管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要立即去收集,否则会造成浪费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时,应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D.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用带

16、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bacdfe B.abcdef C. bacdef D.abcdfe4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难溶于水,它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宜采用的方法( )A. 向下排空气法 B. 向上排空气法C. 排水法 D.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考点一)(1)电解水的实验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17、:水(H2O)通电 氢气(H2) + 氧气(O2)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 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考点二: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 KAl(SO4)2-12H2O有净水与灭菌的作用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2、过滤 适用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操作须知:“一贴二

18、低三靠”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 3、吸附 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蒸馏的装置:见书本各种静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降低水的硬度沉淀过滤吸附蒸馏例: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某水厂自来水的生产净化步骤如下:E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通入氯气净水 A B C D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

19、填编号)。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填编号)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净化(漂白)作用,用于消毒-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CO化学性质:可燃性:a. 现象:CO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附着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化学方程式:;c. 注意:点燃一氧化碳前要验纯。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将CuO(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CO+CuO =加热= Cu+CO2一氧化碳用于炼铜和炼铁。(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先通

20、CO,再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尾气处理:将CO燃烧掉,转化为无毒的CO2或收集备用。(4)一氧化碳的毒性、产生方式与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吸入CO会造成人体缺氧,严重者会致死。产生CO的三种主要方式:a. 碳不完全燃烧: b.CO2遇到炽热的碳; c. 碳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水煤气)。一氧化碳的用途:作燃料;冶炼金属,如炼铁等。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石灰石(或石)和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3)实验装置:类似于制氢气的装置,选用固液不加热型

21、发生装置。为什么?(4)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什么?(5)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6)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7)注意: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石(或石灰石),原因是反应速率太快,不宜收集;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使收集的CO2气体中混有较多氯化氢气体;也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续续进行。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总结(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首先,研究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方程来制取这种气体;即反应方程式。第

22、二,研究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些还涉与到性质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干燥装置等。第三,验证气体。(2)气体发生装置:选择发生装置的原理: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a.固固加热制气装置;b.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常见实验装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或高锰酸钾加热选用哪种装置?木炭还原氧化铜选用哪种装置?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H2选用哪种装置?实验室制CO2(用石或石灰与石与稀盐酸反应)选用哪种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取决于所制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等,常见的方法有:排水法:操作时须知:a. 导气管刚过集气瓶口即可;b. 集气瓶中要预先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

23、,倒置于水槽中,注意不要留气泡;c.实验刚开始有气泡冒出不宜立即收集,等气泡连续均匀出现后再收集。排空气法可分为:a.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29),如:O2、CO2;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29),如:H2。操作时须知:a. 用排空气收集时,导管要伸入试管或集气瓶底部。考点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鉴别CO2气体可根据其性质选用以下方法:(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区别CO2和CO)。(2)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或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区别CO2和N2)。(3)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如区别CO2和O2)。例.实验室

24、按以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实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开始前,应检查装置A的_;(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写名称)_;(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当将标和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当将标和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5)烧杯D中放在燃着的蜡烛如下图,当将标和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证明CO2具有_的性质。例.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以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A B C D E(1)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为;(2)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可以用来吸收。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