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课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2530717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选择性必修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选择性必修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选择性必修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课程(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解读05.2选择性必修课程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3个模块。分别是: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选择化学作为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学生,需要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全部3个模块的内容,获得6个学分。其他学生也可选择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的部分模块,获得相应的学分。二、具体内容标准1模块(化学反应原理)201了年版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一块1(化学反应原理)对

2、应的罡2003年实脸版中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内容。总体来看,却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模块1的特点是: 强调了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观念* 增加了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彝。 新增了【教学提示】模块,【教学提示】模块是对原有T舌动与探究建议谢完善和补充。 新增【学业要求】模块有力的支持墩一学评体化教学的实施。礙T学生必做实验張块,増强学生的实验操作龍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具体对比如下:20仃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溶液中的离

3、子平衡变化1:主题2的说法有所调整,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断的能力要求层次务必会提高。变化2:主题3内容增加,增加了离子反应。1.1体系与能量认识化学能可以与热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能量的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变化1: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将体系与能量作为整体进行考量。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变化2: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变化3:增加了内能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发展学生基于内能及内能的变化认识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1.2学生必做实验变化1: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1.

4、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观看影像或讨论:化学反应与变化1:对实验探究要求的更具1.3学习活动建议能量转化。调查与交流:家庭体,要求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和(1)实验及探究活动:双液电池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等的电镀的实验,对实验操作,实验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制作一个简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设计,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有很大单的燃料电池;锌锰干电池的探用率的合理化建议。查阅资料:的提高。究;电解氯化铜溶液;电解饱和食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变化2:增加了了解电解在化工盐水;简单的电镀实验;吸氧腐蚀;未来新型能源。讨论:太阳能生产中的应用;讨论电镀工业对暖贴的设计。储存和利用的途径

5、。查阅资料环境造成的影响。(2)调查与交流讨论:调查家庭并交流:化学暖炉”、热敷袋”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构造和发热原理。讨论:选煤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择燃料的依据。查阅资料并交源利用的合理化建议;查阅资料,流: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和燃了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烧热。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及未来新型能源;讨论选择燃料的能的相互转化。调查市场常见依据;查阅资料,了解火箭推进剂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的主要成分;调查市场常见化学电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池的种类,讨论这类电池的工作原查阅资料并交流:防止钢铁腐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讨论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电

6、解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讨论电镀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蚀的方法。【教学提示】1.4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1.5【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2.1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1.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变化1新增内容,明确了浓度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的方向。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2.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反应方向间的联系。在现行高考变有关。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中已涉及对该知识的考查,算是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对原课程标准的查漏补缺”。常数的含义。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率

7、。变化2对探究外界因素对平衡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的影响的要求有所降低,不冉要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求进行理论解释。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关理论加以解释。响。2.2化学反应速率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疋量表示变化1对化学反应历程进行了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强化。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方法。应的速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温度、浓度、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影响。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

8、化学反应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速率的影响。响,认识其一般规律。2.3学生必做实验变化:为新增内容。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提示】变化:为新增内容。2.4.教学策略【教学提示】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对硫代变化1新增浓度对氯化铁与硫2.5学习活动建议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氰化钾反应平衡的影响;温度对(1)实验及探究活动:浓度对氯影响。实验探究:向用硫酸酸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平衡的影化铁与硫氰化钾反应平衡的影响;化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响;测定某化学反应的速率。温度对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平衡锰酸钾溶液,测定溶液褪色所需变化2:删去2003实验版中的:的影响;测定某化学反应的速

9、率;时间,讨论溶液褪色先慢后快的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对淀粉浓度、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可能原因。实验探究:不同催水解速率的影响。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影响硫化剂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温度、浓度对溴离子与酸酸化的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实验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铜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钾溶液反应速率的原因;温度对加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温度、变化3:新增查阅工业催化剂的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浓度对溴离子与铜离子配位平衡用途;查阅工业生产条件优化的(2)调查与交流讨论:查阅工业的影响。查阅资料:奇妙的化依据;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催化剂的用途;查阅工业生产条件学振荡反应。讨论:化学反应素

10、的理论解释;讨论影响化学平优化的依据;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的趋势和速率。讨论:合成氨衡因素的理论解释。率因素的理论解释;讨论影响化学反应条件选择的依据。变化4:删去2003实验版中的:平衡因素的理论解释;讨论合成氨查阅资料:奇妙的化学振荡反应。反应条件的选择。讨论: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教学提示】2.6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2.7【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3.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1.了解酸碱电离理论。变化: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内容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认识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性质和反应。要求面更广,深度更深。3.2电离平衡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

11、变化1:新增对电离平衡常数含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电离平衡。义的理解。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变化2:新增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认识水的电离,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溶液pH的简单计算。识。数,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及pH,掌握检测溶液pH的方法。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3.3水解平衡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变化:删去2003实验版中的: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4沉淀溶解平衡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变化1:新增沉淀的生成、溶解。认识

12、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转化的本质。变化2:沉淀转化的本质要求层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沉淀的生成、次由知道”变为了解”。溶解与转化。3.5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应用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变化1:新增了解水溶液中的离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子反应与平衡在物质检测、化学在物质检测、化学反应规律研究、反应规律研究、物质转化中的应物质转化中的应用。了解溶液pH用。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变化2: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中的应用。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要求层次由知道”变为了解”。3.6学生必做实验变化:为新增内容。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盐类水解的应用。2.模块2(物贡结构性

13、质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对应的是2003年实殓版中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摸块的内容。总体来看,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模块2的特点是: 新増了发展化学学科核心壽养一宏观辨识与徽观探析。 删去了2013年实验版中的-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歩形成科学的价值观。J 内容要求更加细化,更加便于服务教材的编写,便于服务教学。 新增【学业要求】模块,有力的支持教一一学一一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新增学生必做实验”模块,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特别强调了科学仪器、科学技术在测定物质结构方面的作用。 新增了最新的研究成

14、果,如物质的聚集状态对性质的影响。具体对比如下:20仃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主题1:原子结构与兀素的性质主题1原子结构与兀素的性质变化1:对知识进行了整合。03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版的主题2和主题3整合到17版的性质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的主题2中。主题3: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与价质变化2:增加了研究物质结构的值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方法。1.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变化1:新增对核外电子运动模了解有关核外电子运动模型的历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型的历史发展进程的了解。现行史发展过程,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下会发生跃迁,

15、了解其简单应用。教材已有所体现。特点。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变化2:新增知道电子的运动状有量子化的特征(能量不连续),态(空间分布及能量)可通过原电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在一定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条件下会发生激发与跃迁。知道电子的运动状态(空间分布及能量)可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来描述。1.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变化1:内容要求更加细化,对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高低顺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教学、教材的编写指导性更强。序,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兀素(136变化2:表述更加严谨,基态原原理,认识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6、。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说法更恰当。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等。知道136号兀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3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变化1:删除了用元素电离说明(表)义,能应用兀素的电离能说明兀兀素的某些性质。认识兀素的原子半径、第一电离素的某些性质。能、电负性等兀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导致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分区、周期和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了解元素周期律(表)的应用价值。认识原子结构与兀素周期表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价值。【教学提示】1.4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1.5学习

17、活动建议讨论:兀素周期表中各区、周变化1:亲自制作仪器观测的原(1)实验及探究活动:利用自制期、族兀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子光谱,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分光镜或者光谱仪查看不冋兀素的规律。变化2:增加了利用计算机绘图,的原子光谱;利用计算机作图,描参观、观看影像或资料:原子分析。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第述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第一电离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数据的关系,能、电负性等数据的关系,认识原阅读与交流:原子操纵技术。认识原子结构与兀素性质变化的子结构与兀素性质变化的关系;根讨论:主族兀素电离能的变化关系。据原子结构和兀素性质的变化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变化3:增加自主设计、绘

18、制元律自主设计、绘制兀素周期表。查阅有关兀素的电负性资料,素周期表,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2)调查与交流讨论:交流讨论解释兀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操作能力。兀素周期表中区、周期、族的划分实例予以说明。变化4:增加从核外电子排布的与兀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角度解释主族兀素原子半径、电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主族负性等兀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原兀素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因。兀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原因;利用电变化5:利用电离能、电负性的离能、电负性的数据,讨论元素及数据,讨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查阅有关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的变化规律。【教学提

19、示】变化:为新增内容。1.6情境素材建议1.7【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2.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1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变化1:新增内容,配位化合物认识物质疋由原子、离子、分子等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的应用、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种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类理性质。类。型的相互作用。根据微粒的种类及2.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变化2:删去等电子原理”。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的应用。变化3:对知识进行了整合,更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3.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加系统化。认识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结合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分子的4知道金属

20、键的涵义,能用金属实例,认识物质的构成微粒、微粒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知质。道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5.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化合物的成键特征,了解配位化合作用力的区别。物的存在与应用。知道金属键的特6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点与金属某些性质的关系。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知道范德华力和氢键是两种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了解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作用。7.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2.2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变化1:新增共价键的饱和性和认识原子间通过原子轨道重叠形能、键长、键角

21、等说明简单分子方向性。(该内容在现仃教材中已成共价键,了解共价键具有饱和性的某些性质。经有涉及,该部分内容17版对和方向性。知道根据原子轨道的重03实验版进行了完善)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b键和n键变化2:新增共价键分为极性键等类型;知道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和和非极性键。(该内容在现行教材非极性共价键。共价键的键能、键中已经有涉及,该部分内容17版长和键角可以用来描述键的强弱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对03实验版进行了完善)2.3分子的空间结构1.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变化1: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波结合实例了解共价分子具有特定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谱、晶体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的空间结构,并可运用相关

22、理论和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测定变化。(强调了新的科技手段模型进行解释和预测。知道分子的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作用)结构可以通过波谱、晶体X射线衍方面的应用。变化2:新增分子可分为极性分射等技术进仃测疋。子和非极性分子。(该内容在现行知道分子可以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教材中已经有涉及,该部分内容极性分子,知道分子极性与分子中键的极性、分子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分子的手性对其性质的影响。17版对03实验版进行了完善)2.4晶体和聚集状态1.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变化1:新增知道过渡晶体及混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了解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

23、存在周期性,认识简单的晶胞。借助分子键的强弱。变化2:物质的聚集状态随构成子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2.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物质的微粒种类、微粒间相互作属晶体等模型认识晶体的结构特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用、微粒聚集程度的不同而有所点。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不同。知道物质的聚集状态会影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3.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响物质的性质,通过改变物质的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聚集状型。聚集状态可能获得特殊的材料。态随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微粒间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变化3:删去了晶格能的利用。相互作用、微粒聚集程度的不同而子晶体、金

24、属晶体的结构微粒、有所不同。知道物质的聚集状态会影响物质的性质,通过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可能获得特殊的材料。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2.5学生必做实验简单配合物的制备。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变化:为新增内容。2.6教学策略【教学提示】实验:相似相溶”规则的实际变化1:新增水、四氯化碳等分2.7学习活动建议应用。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结子极性的比较。(1)实验及探究活动:相似相溶”构模型。利用模型等分析金刚变化2:新增简单配合物的制备,规则的实际应用;水、四氯化碳等石晶体与石墨晶体的结构特点,如银、铜、铁等金属离子所形成分子极性的比较;简单配合物的制讨论两者性质的差异。的配合物的制取与性质。备,如

25、银、铜、铁等金属离子所形变化3:新增制作典型的金属晶成的配合物的制取与性质,制作典讨论:卤素单质和卤化氢熔、体模型。型的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结构模沸点变化有什么规律?讨论:变化4:删去2003实验版中的:型;利用模型分析金刚石晶体与石邻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的实验探究:熔融盐的导电性。墨晶体的结构特点,讨论两者性质沸点和溶解度差异的原因。讨实验探究:明矶或铬钾矶晶体的差异。论:水的特殊性。讨论:为什么的生长条件。查阅资料:晶格(2)调查与交流讨论:交流讨论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能与岩浆晶出规则。运用模型卤素单质和卤化氢熔、沸点变化的热性和延展性?比较氯化钠、研究:P4、P4O6、P4O1

26、0等共价分规律;邻羟基本甲酸、对羟基本甲氯化铯等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子的结构及相互联系,并预测其酸的沸点和溶解度差异的原因;水查阅资料:手性分子”的合成化学性质。查阅N2、CO的有的特殊性;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及应用。阅读与交流:配位化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原因;比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的贡较氯化钠、氯化铯等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查阅手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查阅配位化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的贡献。献。【教学提示】2.8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2.9【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3.1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变化:研究物质的角度层

27、次更广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认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泛、更深入。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点,了解从原子、分子、超分子等不同尺度认识物质结构的意义。究物质的意义。3.2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认识物质的空间结构可以借助某些实验手段来测定,通过这些手段所获得的信息为建立物质结构模型或相关理论解释提供支撑。知道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晶体X射线衍射等是测定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变化:新增测定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3.3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

28、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以及为设计与合成这些新物质提供理论基础。认识研究物质结构有助于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优化物质结构、改善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了解生命科学中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均需要物质结构理论与分析测试技术的支持。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变化:对研究物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学科的意义。【教学提示】3.4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3.5学习活动建议(1)实验及探究活动:模拟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借助物质熔、沸点变化与范德华力的关系探究影响范德华力的讨论:模型在探索原

29、子结构中的应用。观看影像:金刚石的制造。阅读与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收集有关20世纪科学豕在物质结构探索方面变化1:新增模拟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借助物质熔、沸点变化与范德华力的关系探究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探究发现氢键和建立氢键理因素;探究发现氢键和建立氢键理的资料,并进行交流讨论。讨论模型的过程;研究氢键对物质论模型的过程;研究氢键对物质性论: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发现给我性质的影响;探究分子的价电子质的影响;探究分子的价电子数目们什么启示?数目与空间结构的关系。与空间结构的关系。变化2:新增查阅利用物质结构(2)调查与交流讨论:交流讨论进行药物设计和材料优化的案模型在探索

30、物质结构中的作用;收例;走访科研机构,了解物质结集20世纪科学家在物质结构探索构研究的现代技术和先进成果。方面的有关资料:查阅利用物质结变化3:删除观看影像:金刚构进行药物设计和材料优化的案石的制造。阅读与讨论:兀素例;走访科研机构,了解物质结构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稀有气体研究的现代技术和先进成果。化合物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3.6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3.7【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3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一一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对应的是2003年实验版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内容。总体来看,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模块3的特点是

31、: 新增了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主题划分更加合理。 内容要求更加细化,更加便于服务教材的编写,便于服务教学。 新增【学业要求】模块,有力的支持教一一学一一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新增学生必做实验”模块,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特别强调了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的形成。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进行了完善和丰富,新增了从化学键角度进行认识。 在旧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科技手段对研究有机物结构的作用,要求学生能识别图谱。具体对比如下:20仃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主题1有

32、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主题4合成咼分子化合物变化1:对知识进行了整合。03版的主题3和主题4优化整合到17版的主题3中。1.1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变化1:新增原子间的连接顺序、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决定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兀素含量、成键方式和空间排布决定分子结于原子间的连接顺序、成键方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构。(对位-构-性”在有机化学学空间排布,认识有机化合物存在构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习中的引领作用进行了完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等同分异构现式。变化2:强调了构造异构和手性象。知道红外、核磁等现代仪

33、器分3.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异构。析方法在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测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变化3:对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有定中的应用。构。机化合物元素的含量、结构的方2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法进行了删减。1.2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1.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变化1:对有机物的命名要求有认识官能团的种类(碳碳双键、碳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所降低。碳三键、羟基、氨基、碳卤键、醛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变化2:强化了官能团在认识有基、酮羰基、羧基、酯基和酰胺基),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机物中的重要作用。从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

34、化合物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道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3台口万【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3.冃匕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名。认识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特征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性质的关系,认识同一分子中官能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官能团可以相互转化。知道常见官能团的鉴别方法。1.3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变化1:新增内容。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极性及其与有机反应的关系,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教学提示】变化:为新增内容。1.4教学策略1.5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实验:李比希法分析碳氢变化1:

35、对旧版中兀素含量化学(1)实验及探究活动:用球棍模兀素含量的仪器装置与原理。测定方法进行删减。型搭建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实验:甘油中碳、氢兀素的检验;变化2:对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与构;多媒体软件展示有机化合物分氯丁烷中氯元素的检验。查阅应用要求有所提高。子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以苯资料或观看影像:质谱仪、兀素变化3:对旧版中的硬脂酸钠、酚、苯和乙醇化学性质的比较为分析仪在有机化合物组成分析中烷基磺酸钠的结构特点及其乳化例,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的运用。用球棍模型、多媒体作用进行了删减。基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以及基团软件展示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变化4:增加对图谱的解读分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结

36、构和异构现象。观察:同分能力。(2)调查与交流讨论:查阅资料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或观看影像资料,了解质谱仪、红谱。阅读与讨论:手性化合物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在有机化合的合成与应用。通过苯、乙醇、物组成分析中的运用;观察典型有苯酚性质比较说明有机分子中基机化合物的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阅读:共振图谱,并讨论推测有机化合物硬脂酸钠、烷基磺酸钠的结构特的结构。点及其乳化作用。【教学提示】变化:为新增内容。1.6情境素材建议1.7【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2.1烃的性质与应用认识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

37、质的差异。了解烃类在日常生活、有机合成和化工生产中的要作用。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2. 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变化1:对内容要求的表示更明确。变化2:对知识进行了整合,更加精炼。2.2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变化1:在旧版基础上要求有所认识卤代烃、醇、醛、羧酸、酯、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提高,如增加了认识卤代烃、醇、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酚、醛、羧酸、酯在生产生活中关系及其在生产

38、、生活中的重要应的重要应用。用,知道醚、酮、胺和酰胺的结构变化2:新增知道醚、酮、胺和特点及其应用。酰胺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2.3有机反应类型与有机合成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变化1:新增认识加成、取代、认识加成、取代、消去反应及氧化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消去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和规律。(该内容在现行教材中已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经有涉及,该部分内容17版对特点的关系。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03实验版进行了完善)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变化2:新增有机合成路线的设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计的一般方法。(该内容在现行教法。体会有机合成在创

39、造新物质、材中已经有涉及,新版内容是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该知识点要求的进一步强化)展万面的重要贝献。2.4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变化:新增绿色化学”思想在有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机合成中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化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学科核心素养社会责任的养生的影响,体会绿色化学”思想在全使用问题。成。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意义,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2.5学生必做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2.6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实

40、验探究:比较甲烷、乙烯、变化1:实验中乙酸乙酯的水解2.7学习活动建议乙炔、苯的化学性质。调整为了纤维素的水解,增强了(1)实验及探究活动:一组烃的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性质(如乙炔的化学性质、甲苯与应。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变化2:交流与讨论的内容进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一组作用。了优化调整,调整的内容与社会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如醛基的性质实验:乙醇的酯化;醛基的检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与检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1-验;乙酸乙酯的水解。溴丁烷的取代和消去反应;乙醇的实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消去反应;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验。实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质;苯酚的化学性质

41、及其检验;纤洗涤作用。维素的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与肥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皂的洗涤作用;有机化合物(如阿司利用。匹林的有效成分)中常见官能团的调查与讨论:苯、卤代烃、甲检验。醛、苯酚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2)调查与交流讨论:阅读讨论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乳酸、磷脂的结构、性质特点和营阅读与讨论:乳酸、磷脂的结养作用,查找实际生活中有用的烃和烃的衍生物,查阅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如香精、色素)的形成与乙酸的关系,查阅并讨论汽油添加芳香烃增强抗爆震性的利弊。构、性质特点和营养作用。【教学提示】2.8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2.9【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3.

42、1聚合物的结构特点了解聚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认识单体和单体单元(链节)及其与聚合物结构的关系。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1. 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2. 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变化:对原有内容进行优化调整。3.2生物大分子认识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了解淀粉和纤维素及其与葡萄糖的关系,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与应用。知道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认识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知道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了解氮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功能

43、。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2.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变化1:新增了解淀粉和纤维素及其与葡萄糖的关系,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与应用。变化2:新增知道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变化3:新增了解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功能。(生命科学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化学学科在

44、生命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3.3合成咼分子认识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咼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讨论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贝献。变化1:强化了对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的要求。变化1:删去了讨论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贝献”3.4学生必做实验糖类的性质。变化:为新增内容。【教学提示】3.5教学策略变化:为新增内容。3.6学习活动建议实验探究:蔗糖、纤维素的水变化1:纤维性水解由旧版中的(1)实验及探究活动:蔗糖的水解产物。学习活动建议模块调整

45、到课标内解;葡萄糖的性质;酶的催化作用;实验:酶的催化作用。容要求模块中,对纤维素水解要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的区阅读与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求提高。分;聚苯乙烯的热分解;氨基酸的杂性。变化2:新增葡萄糖性质实验。检验(与茚三酮的反应),蛋白质实验:蛋白质的性质。变化3:新增氨基酸检验、蛋白含量的检测(氨基与亚硝酸的反阅读与交流:常见塑料、合成质含量检测实验。应);酚醛树脂的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应用与合成。变化4:新增蛋白质多样性的讨(2)调查与交流讨论:阅读讨论实验:区别聚乙烯、聚氯乙烯、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和种类的多聚苯乙烯变化5:新增常见塑料、合成纤样性;阅读交流常见塑料、合成纤阅读与交流:咼分子膜、导电维和合成橡胶的应用与合成的交维和合成橡胶的应用与合成;阅读高分子、可降解塑料、医用高分流与讨论。交流各种新型功能高分子的性能子、高分子涂料、液晶显示材料与应用。(LCD)的性能与应用。实验:聚苯乙烯的热降解,酚醛树脂的合成。3.7情境素材建议变化:为新增内容。3.8【学业要求】变化:新增内容,明确学业水平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