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小儿辩日素材孔子的相关资料无答案河大版通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2511293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小儿辩日素材孔子的相关资料无答案河大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小儿辩日素材孔子的相关资料无答案河大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小儿辩日素材孔子的相关资料无答案河大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小儿辩日素材孔子的相关资料无答案河大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小儿辩日素材孔子的相关资料无答案河大版通用(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小儿辩日 素材-孔子的相关资料 新人教版 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英文译名:Kongzi 或 Confucius.【孔子经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

2、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

3、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

4、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

5、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论语全文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

6、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弟子:子贡、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曾参 、子夏、子张.【政治生涯】孔子和李白一样,有着不顺畅的政治经历,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7、。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

8、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

9、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

10、有去处,只好又返回。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孔子其人】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

11、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

12、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

13、,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家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

14、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孔子生了孔鲤,字伯鱼,活了50岁。孔鲤生了孔及,字子思,活了62岁,著作有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依次下传是:孔白,字子上,活了47岁。孔求,字子家,活了45岁孔箕,字子京,活了46岁孔穿,字子高,活了51岁孔慎,活了57岁,曾当过魏相孔鲋,活了57岁,曾当过陈涉博士

15、侄儿孔襄,活了57岁,曾当过汉孝惠帝的博士孔忠,活了57岁孔忠生了孔武孔武生了孔延年和孔安国孔安国是汉武帝的博士孔安国的儿子叫孔昂孔昂的儿子叫孔驩【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举世闻名。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当年规模很小,仅就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后,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扩大。孔府是个庞大的院落,其实并非孔子之家,而是其子孙后人的居所。孔林是孔子和他的家族的墓地,占地200公顷。孔府: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

16、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孔庙: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

17、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

18、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

19、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曲阜孔庙、孔林、孔府(英文名称: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于1994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编号: 200-012)。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

20、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孔庙, 孔府, 孔林,世界遗产作者名言孔子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孔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1、。 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论语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论语译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孔子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22、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孔子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孔子家语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名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23、文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语录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 :“坚持正道原则,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辅助国君推

24、行仁政;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一律以真诚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去掉你的邪恶之心,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做事需要机敏,谨言慎行,按照礼义修养自己,并且使天下趋于礼义。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象兄弟一样。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为不机敏,又不依据礼义待人,即使是住在对门恐怕也行不通。”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名言 巧言令色,鲜矣仁! 智者乐水、仁

25、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名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名言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26、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孔子名句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名句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名句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

27、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名言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语录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不学礼,无以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孔子名句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

28、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孔子名句 不迁怒,不二过。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孔子语录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

29、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名句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名句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

30、恒,不可以作巫医。 孔子名言 有教无类。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孔子名句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语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

31、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孔子语录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孔子名句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

32、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孔子名言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孔子语录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善

33、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孔子语录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 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 能发明我意者,是子夏也 孔子名言 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言事死如事生 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语录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为之说,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战

34、栗 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若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曰:“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曰:“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 孔子语录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孔子名言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不患无位,患

35、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名言 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名句 可妻也,虽在纟累纟曳之中,非其罪也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 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孔子名句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亏也 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发於宰我之昼寝 前所闻未及行,故恐後有闻不得并行也 敏而好学,

36、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语录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 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有可止者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名句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乞之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名句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赤之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

37、,不继富 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孔子名言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名句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先劳苦而後得功,此所以为仁 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孔子名句 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 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名言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