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2449606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汽车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1. 工质定压比热容:单位质量工质在定压过程中温度升高所需的热量称为工质的定压比热容。2. 状态参数:用来描述物质的状态特征的物理量。3. 活塞平均运动速度:发动机在标定转速下工作时,活塞往复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称为活塞平均运动速度。4. 工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工作物质5. 热值:一千克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6. 分子变更系数:1千克燃料所形成的混合气燃烧后的摩尔数与燃烧前的摩尔数之比7. 循环热效率:工质所做的循环功W与循环加热量Q之比8. 有效热效率e:发动机有效功We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Q之比9. 压力升高比:=Pz/Pc10. 循环平均压力Pi: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

2、环功11. 指示功Wi:一个实际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12. 平均指示压力Pmi:发动机单位汽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13. 指示热效率i: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14. 指示燃料消耗率b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15. 湍流:在气缸中形成的无规则的小尺度气流运动。16. 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以g为单位)称为燃油消耗率17. 平均有效压力Pme: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输出的有效功18. 有效功率Pe:指示功率减去机械损失功率是发动机的对外输出功率19. 燃烧效率:燃料化学能通过燃烧转为热能的百分比称为燃烧效率。20. 有效扭矩Ttq:发动机

3、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21. 转矩适应性系数:发动机转矩外特性线上,最大转矩与标定功率点转矩之比称为转矩适应系数22. 有效燃油消耗率be: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23. 升功率PL: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24. 汽油机滞燃期:指从火花塞点火到火焰核心形成的阶段。25. 比质量me:发动机干质量m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26. 机械效率m: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之比27.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千克燃料实际提供的空气量L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Lo之比28. 充气效率v:实际进入汽缸的新鲜工质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之比29. 充量系数:若把每循环吸入气缸的空气量换算成进气管状态

4、(ps,Ts)的体积V1,其值一般要比活塞排量Vs小,两者的比值定义为充量系数.30. 喷油泵速度特性:喷油泵油量控制机构位置固定,循环供油量随喷油泵转速变化的关系31. 负荷特性:发动机转速不变,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32. 速度特性: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33. 调速特性:在调速器起作用时,保持调速手柄位置一定,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转速或负荷变化的关系。34. 外特性:节气门保持全开,所测得的速度特性为外特性35. 燃料调整特性:一定节气门开度和一定转速下,发动机功率Pe和燃油消耗率be随燃料消耗量(或)的变化曲线。36. 调整特性:发动机在转速和油量调节位置不变条件下,各种性

5、能指标随调整参数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调整特性37. 发动机转速特性:发动机转速特性系指发动机的功率,转矩和燃油消耗率三者随曲轴转速变化的规律38. 发动机特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发动机性能指标和特性参数随各种可变因数的变化规律称为发动机特性39. 万有特性:较全面的表示发动机的性能,应用多参数的特性曲线。40. 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汽油机保持节气门开度,转速以及混合气浓度一定时,汽油机功率和耗油率随点火提前角该表而变化的关系41. 柴油机负荷特性:柴油机运转,转速保持不变,各工况调整到最佳喷油提前角,水温、机油温度、机油压力等参数保持正常稳定的范围,发动机的性能指标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称为柴油机的

6、负荷特性42. 扭转储备系数:=(Ttqmax-Ttq)Ttq100%43. 转矩储备系数:发动机转矩外特性线上,最大转矩与标定功率点转矩的差值与标定转矩之比称为转矩储备系数44. 转速适应性系数:标定转速与外特性上最大转矩对应的转速之比称为转速适应性系数45. 稳定调速率:2=(n3-n1)/n标定46. 瞬时调速率:1=(n2-n1)/n标定47. 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48. 工作容积: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称为气缸的工作容积或气缸排量,用Vl表示49. 配气相位:配气相位就是进 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通常用相对于上下点曲拐位

7、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这种图形称为配气相位图。50. 压缩比: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体积之比称为压缩比51. 增压比:标定工况时,增压器压气机压缩空气后的压力与压缩前空气压力的比值称为增压比。52. 增压度: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增压前后输出功率的增加值与原功率的比值称为增压度。53. 有效功率:发动机通过飞轮对外输出的功率称为发动机的有效功率。54. 点火提前角:点火时,曲轴的曲拐位置与压缩行程结束而活塞在上止点时曲拐位置之间的夹角,称为点火提前角55. 喷油提前角:喷油时曲轴的曲拐位置与压缩行程结束而活塞在上止点时曲拐位置之间的夹角,称为点火提前角56. 气门间隙:通

8、常在发动机冷态装配时,在气门与其传动机构中留有适当的间隙,以补偿气门受热后的膨胀量,这一间隙通常称为气门间隙57. 工作循环:在发动机内每一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空气吸入,压缩和输入燃料使之着火燃烧而膨胀做功,然后将生成的废气排出,这样一系列连续过程称为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58. 预混燃烧: 如果混合过程比燃烧反应要快得多或者在火焰到达之前燃料与空气已充分混合,这种可燃混合气的燃烧称之为预混燃烧59. 扩散燃烧:燃料是一边蒸发与空气混合、一边燃烧,由于混合过程比反应速率慢,因此燃烧速率取决于混合速率,混合过程控制了燃烧速率,燃烧速率取决于扩散速率。这就是所谓的扩散燃烧60. 爆燃:在

9、某种条件下燃烧变得不正常,压力曲线出现高频大幅波动,在上止点附近压力增长率很高,火焰前锋形状发生急剧变化。称之为爆燃61. 残余废气系数:进气终了时的每循环每缸的残余废气质量与每一循环实际进入缸内的新鲜充量的质量比称为残余废气系数62. 排气再循环率:排气的再循环量与缸内总充量新鲜充量与再循环量之和的比值称为排气再循环率63. 四冲程发动机的泵气过程功: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排气冲程中工质对活塞做的功称为四冲程发动机的泵气过程功64. 气门开启总时面值:气门瞬时开启截面积对时间的积分称为气门开启时面值65. 发动机燃料的自燃性能:可燃混合气在一定温度、压力及环境条件下自行着火燃烧的能力称为发动机燃

10、料的自燃性能66. 可燃混合气质量热值:单位质量混合气在热标准状态下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称为可燃混合气质量热值67. 燃料低热值:燃烧时,燃烧产物的H以气态排出,其气化潜热未能释放的热值叫低热值68. 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前锋面在法线方向上相对于未燃混合气的移动速度称为火焰传播速度69. 表面点火: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火花塞点火,而是由燃烧室内炙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称为表面点火70. 喷油规律:在喷油过程中,单位凸轮轴转角从喷油器喷入气缸的燃油量随凸轮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称为喷油规律。71. 滚流: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垂直于气缸轴线的有组织大尺寸空气涡流称为滚流。72. 柴油机着火延迟期:从喷油器开

11、始将燃油喷入燃烧室到气缸压力线与压缩线脱离对应的时间或曲轴转角称为柴油机着火落后期。73. 标定工况:发动机的铭牌上规定的最大输出功率及其对应转速所确定的工况称为发动机的标定工况74. 发动机的工况平面:以负荷和转速为座标的平面称为发动机的工况平面。发动机实际工作区域可在这个平面上表示出来75. 四行程非增压内燃机的泵气损失:指内燃机换气过程中克服进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和克服排气道所消耗的功的代数和。76. 冲程:发动机的活塞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距离为一个冲程。77. 理论空气量:理论上使燃油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78. 最佳点火提前角:在各种不同工况下使气体膨胀趋势最大段处于活塞

12、做功下降行程。79. 扭矩储备系数:最大转矩和标定转矩之差与标定转矩的相对值。80. 活塞平均速度:Cm=Sn/3081. 自由排气: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排气管压力的这个时期。82. 强制排气:废气通过活塞的上行强制推出。83. 挤流:在压缩过程中,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气缸内的空气被挤入活塞顶部的燃烧室凹坑内,由此产生的挤压涡流。判断题1.内燃机的工作指标主要有动力性能指标、经济性能指标、运转性能指标和耐久可靠性指标等。 2.在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中,指示功面积是由两块面积叠加而成。3.一般来说,柴油机的指示热效率高于汽油机,四冲程发动机的指示热效率高于二冲程发动机。 4.四冲程内燃机的

13、换气过程可分为排气、气门叠开、进气三个阶段。 5.强制排气过程不需要消耗发动机的有效功。6.对于四冲程内燃机而言,过大的进气门迟闭角,会使得在低速时发生缸内气流倒流入进气管的现象。 7.内燃机充量系数是指内燃机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以进气管内状态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的比值。 8.内燃机进气门座是进气流道中截面积最小,流速最高的地方,因而该处的局部阻力最小。 9.内燃机低速时,适合采用较小的气门叠开角以及较小的气门升程;高速时相反。 10.在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中,当压气机工作在喘振线左侧时,其工作是稳定的。11.限制汽油机增压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爆燃和热负荷。 12.十六烷值高的

14、燃料,压力升高平缓,最高燃烧压力也低。 13.在点燃式发动机中,依靠电火花点火引起混合气的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点火。 14.一般来说,汽油机的压缩比比柴油机的压缩比大。 15.滞燃期越长,在滞燃期内喷入燃烧室的燃料就越多,所以滞燃期越长越好。16.喷油泵柱塞的预行程大小将影响喷油速率,喷油泵柱塞的有效行程大小决定了喷油器循环喷油量的大小。 17.喷油规律与供油规律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喷油始点迟于供油始点,喷油持续时间大于供油持续时间,喷油速率的峰值小于供油速率的峰值。 18.在柴油机上掺烧CNG或LPG气体燃料时,柴油机压缩比越大,掺烧比越大。19.汽油机中的有害排放物CO、HC、NOX随空燃比

15、的增大而急剧下降。 20.柴油机排气微粒的采集系统可分为两种,即全流式稀释风道采样系统和分流式稀释风道采样系统。 21.内燃机的指示性能指标是指以曲轴对外输出为基础的指标。22.平均指示压力越高,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程度越佳。 23.一般来说,发动机机械损失功率最大的部分是活塞连杆曲轴机构中的摩擦损失。 24.在四冲程内燃机的自由排气阶段,气缸内压力小于排气管内的排气背压。25.四冲程内燃机的超临界排气阶段,排气的质量只取决于缸内气体状态和排气门有效流通面积的大小,而与排气管内的气体状态无关。 26.正常行驶的车辆,内燃机的转速决定于行驶速度,负荷取决于行驶阻力。 27.车用内燃机的工作区域限制

16、线包括:最大功率线、最大转速线和零功率线。28.当汽车沿阻力变化的道路行驶,若油门位置不变,内燃机是沿速度特性工作。 29.降低内燃机的机械损失,提高低速、低负荷时的冷却水温和机油温度,可在万有特性的纵坐标方向扩展经济区。 30.在同一道路条件和车速下,使用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燃油消耗率越高。16. 窗体顶端31.对于四冲程内燃机而言,在气门叠开期间,进气管、气缸和排气管三者直接相通。 32.内燃机进气系统流动阻力可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33.内燃机采用4气门和5气门方案可以增加进排气流动面积,减少流动阻力损失。对于汽油机,还可以中置火化塞,缩短火焰传播距离,提高发动机的抗爆性。 34

17、.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改善发动机的低速转矩特性。 35.对于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而言,定压增压系统的扫气作用优于脉冲增压系统。 36.柴油机正常燃烧过程中,后燃期的燃烧温度是最高的。37.产生燃烧循环变动的主要原因有:燃烧过程中气缸内气体运动状况的循环变化和每循环气缸内的混合气成分的变动。38.燃烧室面容比越大,火焰传播距离越长,越容易引起爆燃。39.分隔式燃烧室的散热损失比直喷式燃烧室的大。 40.在泵-管-嘴燃料供给系统中,由于高压油管的存在,难于实现高压喷射与理想的喷油规律。41.燃油在泵-管-嘴燃料供给系统的高压油路中存在压力波传播,并且压力波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 42.高压喷射用

18、等容式出油阀可以满足柴油机在各种工况下的工作要求。 43.根据高温NO反应机理,产生NO的三要素是温度、氧浓度和反应时间。 44.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中的怠速法是测量汽车在怠速工况下排气污染物的方法,一般仅测CO和HC。 45.在汽车所排放到大气中的HC总量中,80%来自排气管,20%来自曲轴箱窜气。 46.负荷通常指内燃机所遇到的阻力矩的大小,可用Pe、Ttq或pme来表示。 47.负荷特性属于稳态工况特性,速度特性属于瞬态工况特性。48.适当改变配气相位来改变充量系数特性,可影响万有特性经济区域在横坐标方向的位置。 49.加速阻力是车辆加、减速时承受的惯性阻力,其大小等于汽车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50.在同一道路条件和车速下,使用档位越低,发动机输出功率越大,燃油消耗率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