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PPT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2422343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2.0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7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7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7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第7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A、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之分,是用坡度和坡长(水平长度)表示的。B、竖曲线:直线的坡度转折处(变坡点)为平顺地过渡,需要设置竖曲线,分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其大小用曲线半径和曲线长(水平长度)表示本章从汽车行驶特性出发,同时考虑平、纵组合的空间线形效果,主要讨论纵断面设计线的设计要点和计算问题 第1页/共59页第2页/共59页1 满足国家现行规范2 纵坡应平顺,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3 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因素综合考虑4 一般情况下应考虑填、挖平衡5 地下水位较高、水系较发达地区,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保证路基稳

2、定性6 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段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7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公路应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城市道路应充分考虑管线综合的要求纵向设计的一般要求第3页/共59页各级道路允许的最大纵坡是根据当前具有代表性标准车型的汽车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运营经济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合理确定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海平面高程上汽车满载时=1,若滚动阻力系数f=0.010.02,算出标准车型东风EQ-140型 最大爬坡能力档位档位 临界车速(临界车速(km/hkm/h)

3、 最高车速(最高车速(km/hkm/h) 最大动力因素(最大动力因素(% %)最大爬坡坡度(最大爬坡坡度(% %)5.065.0611.711.728.628.627.728.827.728.88.678.6720.320.316.516.514.515.514.515.514.3114.3135.735.79.39.37.38.37.38.318.5218.5256.956.95.85.83.84.83.84.817.2017.2087.587.53.73.71.72.71.72.7第4页/共59页确定道路最大纵坡不能只考虑汽车的爬坡性能,还要看汽车在纵坡上行驶时能否快速、安全、经济等方面。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5页/共59页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坡度可增加1%。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四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对桥上及桥头路线的最大纵坡:小桥与涵洞处纵坡应按路线规定采用;大、中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紧接大、中桥桥头两端的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相同。隧道部分路线纵坡:隧道内纵坡不应大于3%,但独立明洞和短于50m的隧道其纵坡不受此限;紧接隧道洞口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在非机动车交通比例较大路段,为照顾其交通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

5、将纵坡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一般不大于2% 3%;山岭、重丘区一般不大于4% 5% 注意!新规范 JTG B01-2003 已没有这个说法,公路中以车速来划分等级第6页/共59页高原纵坡折减 在高海拔地区,因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燃烧不完全、功率下降,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另外,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公路路线设计规范(D202006)第7页/共59页必要时允许车速由V1降到V2,以获得较大纵坡度i2,汽车以V2的速度等速行驶,V2称为容许速度,其值一般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的1/21/3i2称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根据V2可得D2,当汽车在纵坡小于或等于i2的坡道上行驶,只要初速

6、度大于容许速度,汽车至多减速到容许速度V2;当坡度大于i2时,为防止汽车行驶速度低于容许速度V2,应对其坡长加以限制 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道路理想的最大纵坡i1:指设计车型即载重车满载时,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希望车速V1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坡度fiDfDi11fDi22i1称为理想的最大纵坡。因为在具有不大于i1的坡道上载重车能以较高的希望速度行驶,道路通行能力将最大。第8页/共59页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限制 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原因如下:A、坡长过短,使道路纵向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路段产生的超重与失重的变化频繁,导致乘客感觉不舒适,车速越高越感突出。B、缓坡的加速(

7、上坡)和减速(下坡)功能的发挥来看,坡长太短则作用不大C、路容美观、相邻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断面视距第9页/共59页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第10页/共59页最大坡长限制 道路纵坡的大小及其坡长对汽车正常行驶影响很大。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也越大。主要表现:使行车速度显著下降,甚至要换较低排档克服坡度阻力;易使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车祸。第11页/共59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第12页/共59页公路上有大量兽力车通行时,宜在超过500m处设

8、置一段不大于2%3%的缓和坡段,以利于兽力车行驶。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宜小于2.5%,否则应按规范限制坡长 第13页/共59页最小纵坡 在长路堑、低填方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通畅路段,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缓和坡段 凡小于理想的最大坡度i1的坡度均属缓坡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第14页/共59页第15页/共59页第16页/共59页坐标系下二次抛物线一般方程为竖曲线上任一点P的斜率为当 时, 时 则抛物线上任一点P的曲率半径为因为i于i1和i2之间,且i1和i2均很小,故i

9、2可以略去不计,则可得将(2)、(3)式代入(1)式,得二次抛物线竖曲线基本方程式为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二次抛物线) 1 (212ixxkyikxdxdyiP0 x1ii Lx 21iikLi)2(12LiiLk22232/)(1 dxyddxdyR232)1 (ikRxixLy122xixRy1221) 3( kR第17页/共59页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竖曲线各要素计算公式 第18页/共59页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 (m/s2) 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产生径向(垂直方向)离心力。在凹形竖曲线上这个力与重力方向一致,是增重(超重),在凸形竖曲线上这个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是减重(

10、失重)。这种增重与减重达到某种程度时,驾驶人员和乘客就有不舒服的感觉,同时对汽车的悬挂系统也有不利影响,在确定道路竖曲线半径时,应该对离心力(或离心加速度)加以控制。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缓和冲击 RVRva96.1222一般认为离心加速度限制在0.50.7m/s2比较合适。考虑到不因冲击而造成的不舒适感,以及视觉平顺等的要求,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取值相当于a=0.278m/s26 . 396.1222minVaVR6 . 396.1222minVaVL第19页/共59页最短应满足3s行程,即可得最小长度Lmin时间行程不过短 2 . 136 . 3minVVvtL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上,如半径过

11、小,道路凸起部分会阻挡司机的视线。汽车行驶在凹形竖曲线上时,也同样存在视距问题。满足视距的要求缓和冲击 6 . 396.1222minVaVR6 . 396.1222minVaVL第20页/共59页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根据计算比较,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以满足视距要求为控制因素 a) LS停 b) LS停 凸形竖曲线计算图示 第21页/共59页LS停第22页/共59页L S停比较以上两种情况,显然 b) 计算结果大于 a) ,情况 b) 作为有效控制。根据缓和冲击、时间行程及视距要求三个限制因素,可计算出各计算行车速度时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如下表所示:第23页/共59

12、页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两种视距的要求:一是 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前灯照明应有足够的距离二是 保证跨线桥下行车有足够的视距 第24页/共59页根据影响竖曲线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可计算出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如下表所示 第25页/共59页前面的表中列出的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为我国公路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各级道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只是规范的一种表达形式,具体计算与 “抛物线”完全一样设计车速(设计车速(km/h)80605045403530252015凸形凸形Rmin30001200900500400300250150

13、10060凹形凹形Rmin1800100070055045035025017010060最小曲线长(最小曲线长(m)70504040353025202015城市道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m) 第26页/共59页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 K5+030.00,高程为427.68m,i1=+5%,i2 =-4%,竖曲线半径R = 2000m。求: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 K5+000.00和 K5+100.00处的设计高程 第27页/共59页竖曲线起点K4+940H=423.18m第28页/共59页某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高程为780.72m,i1=0.8,i2=5,R=5

14、000m要求:计算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 K25+460.0、K25+500.0及竖曲线终点的设计高程分析:应首先考虑是凸形曲线还是凹形曲线,计算时还应弄清竖距的计算方法第29页/共59页1、计算竖曲线要素212220.042,5000 0.042210( ),105( ),2/(2 )/10000,105 /10000 1.10( ).iiLRmLTmhxRxEm 坡度差:竖曲线长:切线长:任意点竖距:中点竖距:第30页/共59页竖曲线起点高程:780.72-1050.8 % =779.88(m)竖曲线起点桩号:460.00-105=355,桩号为K25+355。K2

15、5+400.00的高程: 779.88+(400355)0.8 % + (400355)2/10000=780.44(m) K25+460.00的高程: 779.88+(460355)0.8 % + (460355)2/10000 =781.82(m) K25+500.00的高程: 779.88+(500355)0.8 % + (500355)2/10000 =783.14(m) 终点设计高程:779.88+2100.8 % +2102/10000=785.97 (m)2、计算各桩号处高程注意:凸形曲线用减法,凹形曲线用加法,最好结合图形来计算高程第31页/共59页爬坡车道:在陡坡路段,正线行

16、车道外侧,增设的供 载重车 行驶的专用车道,主要用于公路上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纵坡长度限制的路段,应对载重汽车上坡行驶速度的降低值和设计通行能力进行验算设计车速(设计车速(km/h)1201008060最低车速(最低车速(km/h)60555040公路允许最低车速 行驶速度实际通行能力第32页/共59页爬坡车道的设计主线超高坡度(主线超高坡度(%)1098765432爬坡车道超高坡度(爬坡车道超高坡度(%)5432爬坡车道的超高坡度 横断面组成 横坡度 第33页/共59页爬坡终点附加长度 平面布置与长度附加段纵坡(附加段纵坡(%)下坡下坡平坡平坡上上 坡坡0.

17、51.01.52.0附加段长度(附加段长度(m)150200250300350400(1)起点处渐变段长度L1(2)爬坡车道的长度L(3)终点处附加长度L2第34页/共59页合成坡度:指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的矢量和,其坡度方向即流水线方向 (自然水流的方向)22iiIh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的横向滑移和行车危险,保证车辆在弯道上安全而顺适地运行 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自然横坡陡峻的傍山路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 8% 第35页/共59页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

18、6第36页/共59页在设计中可由下式计算平曲线上允许的最大允许纵坡 22maxhRiIi第37页/共59页 将道路的线形、周边环境质量与驾驶人员在行车中的动态视觉及其心理反应联系起来,体现道路几何设计以人为本视觉分析的意义第38页/共59页视觉与车速动态规律 驾驶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驾驶人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处移动 随着车速的增加,驾驶人员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变得摸糊不清 驾驶人员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 高速行车时,驾驶者的眼睛总是瞄准到越来越远的地方,并试图达到看起来是固定的一点的目标 第39页/共59页视觉评价方法 利用视觉印象随时间或空

19、间变化的道路透视图来评价链接动画1链接动画2第40页/共59页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指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第41页/共59页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第42页/共59页第43页/共59页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保持平衡 第44页/共59页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第45页/共59页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配合第46页/共59页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平包竖”)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设计 第47页/共

20、59页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据计算统计,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时,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 20倍时,便可达到均衡的目的 第48页/共59页暗、明弯与凹、凸竖曲线 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计算行车速度40/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第49页/共59页为便于实际应用,把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形象地表示为:若平、竖曲线半径都很大,则平、竖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第50页/共59页基本要求: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与纵面组合设计协

21、调、以及土石方工程填挖平衡。纵断面设计要点 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设计不可轻易采用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坡不应低于0.3% 0.5% 关于最短坡长 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秒的行程为宜。避免锯齿形的纵断面第51页/共59页 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 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超重与失重之间和缓过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如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比较大时,也可直接连接。如图b所示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 平原、微丘地形 山岭、重丘地形沿河线纵坡不宜大于6% 越岭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 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

22、径为宜保证竖曲线长度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第52页/共59页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准备工作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标注控制点 试坡 调整坡度线 核对定坡 设置竖曲线第53页/共59页纵断面图的绘制 纵断面链接公路纵断面链接城市第54页/共59页城市道路断面设计内容及绘制方法与公路基本相同设计纵坡小于最小纵坡或平坡时,应在道路两侧做锯齿形街沟设计 第55页/共59页锯齿形街沟设计一设置锯齿形街沟的目的对设计纵坡很小路段,要设法保证路面排水通畅,其中设置锯齿形街沟(或称偏沟)就是一种有效方法。二设置锯齿形街沟的条件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道路中线纵坡度.小于0.3%时,应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

23、缘设置锯齿形街沟。城市道路断面设计内容及绘制方法与公路基本相同设计纵坡小于最小纵坡或平坡时,应在道路两侧做锯齿形街沟设计 第56页/共59页三锯齿形街沟的设计第57页/共59页当 i=0 ,hg0.18m,hw=0.10m 时。求:已知l=40m,l1 =16m,求i1,i2;当i1 =i2 =0.4 ,求l1、l112210.180.100.5%160.33%hghwilhghwhghwilll1122120 .1 80 .1 02 0 ()0 .0 0 40 .1 80 .1 02 0 ()0 .0 0 44 0 ()h gh wlmih gh wlmilllmStep1:Step2:第58页/共5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9页/共59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