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八上第10课说课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2389896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八上第10课说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八上第10课说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八上第10课说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北八上第10课说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八上第10课说课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师上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说课教案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属于文化教育领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一节课上承清朝时期的旧式教育体制,下启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体制,在教育文化方面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学习这一节课,对于了解近代西方文化和教育对中国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教材分析知识体系:本节课包括四个子目。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在教育和文化这两个方面所取得的发展。教育发展包括两个子目,即“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废科举,兴学堂”。文化发展包括两个子目,即“申报的

2、创办和商务印书馆的兴办。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个子目“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主要介绍了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过程以及地位。并对其发展及影响进行了讲述。第二个子目“废科举,兴学堂”,主要介绍了清朝末年,在新式教育的冲击下,科举制度被迫

3、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学堂学制教育。体现了西方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也说明了近代中国的教育也在阵痛中向前发展。第三个子目“申报的创办”,主要介绍报纸作为近代重要的社会传媒在中国的出现,重点介绍了申报创办的过程、地位以及影响等。第四个子目“商务印书馆的兴办”,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创办。这一机构以及报纸的出现,其共同作用都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三、学情分析教育和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掌握起来并不困难。教育方面,京师大学堂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北京大学是每位学生向往的著名学府,追根溯源,学生有兴趣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而报纸和印刷出

4、版机构则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电视、电脑等现代化媒介已经普及,但报纸做为平面媒体仍然存在,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工具书仍是由商务印书馆所印制的,这更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讲述这些知识,通过视频、身边的报纸、工具书等都可以进行更直观的学习。四、教学目标基于上面对这节课内容的了解以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这节课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通过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了解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建立及发展等基本情况。培养以点代面,由一般而窥全貌这种掌握历史的能力。(2)通过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教育的创立,了解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5、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对近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联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直观视频法。通过播放北京大学简介这一纪录片的片断,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去体会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以及发展的历程。(2)比较分析法。通过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的科目与今天我们课表中的科目及课时进行比较,从中分析近代教育的进步以及局限性。(3)联系现实法。通过搜集一些旧报纸以及现在生活中的报纸,从中了解报纸的内容、作用及特点。通过搜集身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等,从中了解商务印书馆悠久的历史以及对文化传播所起到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清末

6、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2)通过新式教育和近代文化的发展,了解一些近代杰出人物学习西方,力求在教育和文化上与西方接轨,从中感受他们那种开拓敬业、与时俱进的精神。五、教学重、难点本着2011年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

7、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有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有详细的说明。六、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模式“表演讨论讲解反馈”这四步为主线,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演示为平台的教学模式。首先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再由学生讨论在课本剧的表演中体现了新式教育和文化的哪些进步与发展;再由教师通过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最后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这四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近代教育和文化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通过讲解,巩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反馈,解释疑点。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表演课本剧大学堂里的课间十分钟。 旁白:时间,1912年月1日2日,

8、上午课间,地点:北京京师大学堂法政系的法律系的班级。人物:小明、小强、小玲、小杰四位思想激进,具有反清思想的同学。 剧情: 小杰(从包里拿出一份报纸,小声对小玲说):小玲你看你看,申报号外,中华民国昨天成立了。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啊。 小明和小强:前座的小明和小强听到了,回头说,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小玲:我来给你们读吧。小杰:小点声,别让别的同学听见。小玲:(然后开始小声朗诵孙中山就任大总统誓词)孙中山在就职时发表了临时大总统誓词“颠覆(读到“覆”字时略过,表示不认识。略过)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有一个字我

9、不认识,查一下字典。小强把你的字典借我一下。 (小强递过来一本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字典) 小玲:查到了,这个字读FU(四声)。 小明:辛亥革命成功了,但是不知何时革命的浪潮才能到我们这里啊,真是期盼啊。 小强:会的,一定会的。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清王朝一定会推翻。 旁白:这个时候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回到班级,老师也走进了课堂。 小杰:(赶紧放起报纸)准备上课吧,这节可是英文课,有时间我们再讨论。 表演过后,教师请学生浏览教材并进行讨论,回答在这一课本剧中,体现了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中的哪些进步? 学生们踊跃回答: 如京师大学堂这一新式学堂的出现;学习外国语;申报这一报纸的出现;商务印书馆这一近代文

10、化出版机构的出现。 教师导入,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去了解我国近代教育与文化的发展。 通过学生表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近代教育和文化发展的状况,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增加了趣味性,使课堂一开始就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点。(二)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书写这节课的标题。并在课标题中重点指出,这节课主要讲述教育和文化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一、近代教育的革新。在板书教育下面标出两个小子目,“京师大学堂”和“废科举,兴学堂”。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京师大学堂”是我们今天哪所学校的前身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多媒体出示视频北京大学简介片断,并幻灯出示以下问题: 京师大学堂

11、创办的时间及在哪次近代化探索中创办的? 京师大学堂的地位及影响。(结合小字部分通过教育课程、办学原则等思考京师大学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深远影响。)此处由学生通过视频直观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立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北京大学这一高等学府的向往。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与点评。并进一步说明,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迫于社会的压力,革除旧式教育的弊端,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更为彻底的教育改革。而这次教育体制改革中充当领头羊作用的就是著名的洋务大臣张之洞。教师幻灯出示资料:资料卡片奏定学堂章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张之洞、荣庆等奏拟奏定学堂章程。这年为癸卯年,所以又

12、称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这一章程。该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具体内容摘录如下: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各省宜速设实业学堂;中学学堂,宜注重读经;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勤习洋文; 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探究思考问题: 奏定学堂章程有何进步性的局限性? 这一章程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进步性:仿照西方实行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学习洋文等,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倾向。 局限性:注重读经,仍以旧式教育内容为

13、主。 重大意义:促进了近代新式教学体制的形成,促使各级新式学堂在各地逐步建立起来。此处通过阅读资料并结合问题进行分析,可以锻炼学生阅读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能进一步明确论从史出的史学观点。同时通过对张之洞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一些近代杰出人物学习西方,力求在教育和文化上与西方接轨,从中感受他们那种开拓敬业、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师讲解:随着一些新式学堂的诞生,在当时的清朝,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每年到科举考试的时候,学堂大部分学生请假去参加科举,有的班级空无一人。而且学堂学习的内容与科举考试的内容并不十分的相符,面对这种旧制度所带来的弊端,张之洞等有识之士多次上书,要求

14、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科举制度的历史。 回顾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在什么时候正式诞生的?在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 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有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这种变化说一说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对科举制度有一个整体的掌握,明确科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幻灯出示材料阅读材料: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1)这则材料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事?在哪年发生的?(2)“此事”有何重要性?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作答。在科举制度废除的重要性中,可引导

15、学生从思想(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教育的发展进步)、科学(有利于学习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人才(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等多角度来进行思考。 这一环节以史料的方式来探究科举制度废除的相关问题,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当时所起到的震撼作用。二、近代文化的发展。 教师进行过渡:在近代的中国,不仅教育获得了新生,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主要的表现有报纸如申报和文化出版机构(如商务印书馆)的创办。教师书写板书“申报的创办”和“商务印书馆”的兴办。幻灯出示以下老照片: 申报馆新楼及申报 商务印书馆及所印国文教科书教师出示问题: 这些老照片见证着近代文化的哪些新气象呢?学生

16、回答后,教师出示下面图表,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将图表填充完整。问题申报商务印书馆创立时间19世纪70年代1897年地点上海上海评价或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当时全国著名的大报;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内容丰富最初专营印刷,后成立印刷所、翻译所和发行所,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作用(或意义)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这一环节首先通过老照片,对近代文化的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接下来以图表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由学生自行探究问题的答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的自主探

17、究性。在表格的问题中,需要学生对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与总结,可引导学生领悟报纸和商务印书馆属于文化方面的成就,而通过报道的内容以及印刷的对象,明确对文化传播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教师进一步联系现实,提出问题:现在的文化传播方式有哪些?相比之下你认为报纸这种传播媒介有什么缺点?报纸做为平面传播媒体过时了吗?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传播方式:如电视、网络、手机等。缺点:报纸对于即时信息的传播过于缓慢,并且对于信息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还有一些特殊人群,报纸还是其重要的媒介作用,所以我认为报纸并不过时。这一环节对报纸这一平面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了探究,使这节课的内容具有时代性

18、,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这种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引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向性的思维。增加对历史的多元性思维的培养。(三)课堂小结用歌谣的方式,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具体例文如下:戊戌变法建学堂,京师大学留成果。近代最高国家建,北京大学一脉承。奏定学堂立章程,全新学制明规定。废除科举顺发展,新式学堂遍全国。商业报纸创申报,中国近代第一份。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书籍译外文。工具教材均出版,规模最大传至今。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用三字经或歌谣的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教师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编辑歌谣和三字经的能力,并且在编写的过程中加深了

19、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四)课堂反馈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中的知识进行排疑,对于有疑问的由学生提出,由学生间讨论或教师解答的方式加以解决。这一环节有利于对本节课的知识查缺补漏,当堂的知识当堂清。同时对于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方式进行锻炼与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开持续教育与开发。(五)布置作业课外调查你所在城市的一些报刊杂志、出版机构,了解它们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中体会现代文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最后形成一段文字总结或介绍。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了解现代文化的发展状况,并通过此作业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体会历史与现实的差距。八、板书计划 本节课以图示的

20、方式来书写板书,具体展示如下:京师大学堂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创办申报商务印书馆废科举,兴学堂 通过图示的方法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使这节课的板书线索更加清晰,对于从总体上掌握这节课的内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九、开发与得失1、说开发: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更直观的认识,拉近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距离,我在讲本课手,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课外调查所在城市的一些报刊杂志、出版机构,了解它们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中体会现代文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最后形成一段文字总结或介绍。这一环节的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开发。2、说得失: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模式“表演讨论讲解反馈”这四步为教学步骤,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进行解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课本剧的表演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是感觉表演还缺乏趣味性。这一点有待于加强。另外在整体课堂时间的掌握上,安排需要合理,讲解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影响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