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2378412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4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敬老院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敬老院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敬老院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资源描述:

《敬老院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老院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8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敬老院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工程概述1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范围2三、工程提出的理由3四、编制可行性研究的原那么4五、结论4第二章 工程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6一、工程提出的背景6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6三、工程建设的可行性9第三章 工程建设地区概况113.1区域概况113.2乡域概况14第四章 需要分析与建设规模174.1需求分析174.2建设规模17第五章 工程建设条件195.1地形及地貌195.2气候与气象195.3工程地质条件195.4交通运输条件215.5公用设施条件21第六章 建筑方案23一、指导思想和设计原那么23二、建筑设计26三、绿色建筑设

2、计30四、构造设计32五、给排水、消防36六、暖通设计38六、电气设计41七、附属工程45第七章 节能措施547.1节能措施547.2材料节约利用567.3能源节约56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施工期安全保护57一、环境保护标准57二、主要环境影响因素57三、保护措施59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61五、施工期消防安全保护措施61第九章 安全生产与组织机构方案63一、安全生产63二、组织机构63三、工程管理65第十章 工程实施方案与工程招投标66一、工程管理制度66二、监视管理保障体系66三、工程实施方案67四、工程招投标68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0一、工程概况70二、投资估算方法70三、投资估算编

3、制依据70四、投资估算说明72第十二章 社会稳定性评价73一、工程对社会的影响73二、社会风险分析73三、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74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评价76一、工程对本地区社会效益影响分析76二、工程与本地区经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76三、社会效益评价结论77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79一、结论79二、建议79第十五章 附 录81一、附表81二、附图81三、附件81第一章总 论一、工程概述1、工程名称:*敬老院建设工程2、工程建设单位:*乡人民政府3、工程法定代表人:* *4、主管单位:*区民政局5、工程建设地点:*乡*村西头组原*农机站6、工程性质:新建7、工程建设期:10个月8、建设内容:新建三层单

4、面框架构造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1872.78平方米;新建一层砖混构造1、2#附属用房,建筑面积均为147.10平方米。附属工程:新建混凝土硬化面积1489.44平方米,渗水砖硬化面积223.64平方米,新建砖围墙长度165.25米,新建铁艺大门2座;新购电锅炉设备1套;新增200KVA变压器1台;新建室外给水管道224米,排水管道121米,排水检查井7座;采暖管道174米,地沟87米,采暖检查井1座;新建消防水池324m、化粪池20m、隔油池甲型各1座;新建10KV电缆13米,新建1KV电缆495.6米;新建强电井8个、弱电井1个。9、工程投资估算*敬老院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718.00万元。资

5、金来源:申请国家投资290万元,地方投资90万元,其余资金由区财政自筹解决。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范围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民用建筑设计通那么?GB50352-20053、?老年人建筑设计标准? JGJ122-994、?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T50 340-20035、?疗养院建筑设计标准? JGJ40-876、?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7、?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GB50016-20148、?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 建标2010194号9、?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 建标2010193号10、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及产

6、业政策和投资政策11、现行有关的技术经济标准、标准和定额资料12、工程承办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二研究范围我公司受*乡人民政府委托后,立即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进展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调研工作。在全面熟悉工程有关文件精神和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展详细磋商,听取有关领导对社会福利事业开展设想及该工程情况介绍,同时对工程的主要研究原那么进展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工程的总体方案,在了解和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后,对工程的可行性展开了全面研究。根据所依据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结合建设单位的具体意见,本可行性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工程提出的背景、必要性、社会需求前景、建设规模、建设条件与工程

7、地址状况。2、工程的总体规划、平面布置、建筑设计、公用设施等技术方案。3、工程所采取的环境保护、节能措施。4、劳动、安全及卫生。5、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社会影响分析及评价。7、结论与建议等主要内容。三、工程提出的理由*乡敬老院始建于1995年,院内现有老人12人,办公人员2人,现有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均为一层砖木构造平房,经过多年使用,年久失修,局部墙体开裂,现已成危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突出,五保老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历的大量外出务工,受经济条件限制,加之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家庭对老年人供养照料能力明显弱化,要求入院享受集中供养的五保和

8、自费代养老人越来越多。目前*乡敬老院规模小,现有规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养老服务需求。根据*乡敬老院现有实际情况,由于原址用地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敬老院扩建的用地需求,经*区民政局及*乡人民政府共同商议决定,将*乡敬老院整体搬迁,在*乡*村西头组原*农机站院内新建*乡敬老院。该工程建成将极大满足*乡日益增长的老年养老服务需求,为*弱势老人、“五保户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场所,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四、编制可行性研究的原那么一在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顾及长远,要做到以人为本,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幽雅

9、、配套齐全,并具有超前性、示范性。二步入老年后人们的体能心态都会逐渐改变,专供老年人居住建筑、老年人建筑必须满足老年体能心态特征要求,为老年人的使用提供方便。三坚持节地、节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因地制宜的原那么。四根据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规模标准,本着舒畅、经济、安全、美观的原那么考虑设计方案。五择优选择设计方案,采用“四新技术、节约投资、减少本钱、降低能耗,以获取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那么。六建设中应同时考虑环境保护与绿化,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那么。五、结论*敬老院建成后,不仅能促进*乡社会经济的开展,而且能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康复等服务,对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10、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社会减轻压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等方面都有明显效益。该工程建设符合*乡总体规划和布局,建设用地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方案设计合理,建设规模适当,工程实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基础条件成熟,总体布局合理,因此,该工程的提出和建设是必要的、适宜的,有助于促进*区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协调开展。综上所述,新建*敬老院是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工程,符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和民族事业的开展需求,符合养老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利用现有资源,是一件造福一方的惠民工程,工程建设切实可行。第二章工程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工程提出的背景我国

11、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到达2.4亿,占当时人口的16%左右,2030年我国4个人中将有1个60岁以上老人,对于突入其来的老龄问题,党中央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一次庆祝国际老年人讲话中指出“人口老龄化给家庭构造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开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关心老年人的需求,加快开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表达。认真解决老年人群体与其他群体和睦相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

12、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自?中国老年权益保障法?的公布实施以来,尊重和关心老年人的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敬老养老助老等社会服务机构也蓬勃开展起来。加快开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促进相关行业开展,推进经济增长,提高全体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其中,敬老院也就应运而生。它是近年为缓解家庭矛盾,减轻家庭成员照料负担的又一新生产物。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一符合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开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健全老年人的福利服务体系,为城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老年人和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无偿

13、或低收费服务,保障他们的 基本生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开展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为落实省发改委、省民政厅?关于编报2010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程建设方案的通知?和*区民政局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按照建标2010194号?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确定在*乡*村西头组新建*乡敬老院,是一所集“三无对象收养、社会老年人代表、老年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二符合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老年族群是“植树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今日社会的一切,都来自于昨天,来自于他们的双手。他们是社会功臣,今日社会理所当然地应怀着感谢的心情关注他们,为他们提供

14、参与社会生活、安度晚年的一切方便。让中华民族敬养老人的传统美德在这个工程中得到弘扬光大,将家庭和社会的尊老意识为一体。社会福利中心的出现,一是客观上是给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方式多了一个选择的时机。二是开辟了新的就业领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对拉动内需,推动社会经济开展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它的成长和开展进一步表达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程度。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想离开家庭到养老机构安享晚年。据有关调查说明80%的入住老人对目前的生活感到很满意,入住敬老院,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有人说这是老年人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自我解放,也有人说是老人展示现代意识的一种方式。“寡

15、人不孤,老人们总能找到和自己情趣相投的一起聊天、下棋。在娱乐活动室、健身房、阅览室、康复室等活动场所,老人总会找到自己喜爱的工程,这是居家养老难以享受到的。如今,在入住的人流中,还有一些身体安康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这种纯休闲型老人的入住,证明了我国经济开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另一个方面。三满足*乡养老需求的需要近年来,*区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较快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服务需要,为*区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奉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开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呈现较快的开展趋势。*乡敬老院始建于1995年,院内现有老人12人,办公人员2人,现

16、有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均为一层砖木构造平房,经过多年使用,年久失修,局部墙体开裂,现已成危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突出,五保老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历的大量外出务工,受经济条件限制,加之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家庭对老年人供养照料能力明显弱化,要求入院享受集中供养的五保和自费代养老人越来越多。目前*乡敬老院规模小,现有规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养老服务需求。根据*乡敬老院现有实际情况,由于原址用地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敬老院扩建的用地需求,经*区民政局及*乡政府共同商议决定,将*乡敬老院整体搬迁,在*乡*村西头组新建*乡敬老院。该工程建成将极大满足*乡日益

17、增长的老年养老服务需求,为*弱势老人、“五保户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场所,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老龄化社会现象是社会经济不断开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不断改善,科学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出生水平、死亡水平不断下降,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的结果。加上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出现了“四二一、“六二一的家庭现象,老人消费观念的升华,老年人的保健、康复和养老受到政府的密切关注,也成为全社会议论的永恒话题。由于老龄人生理、心理功能大异于从前,如: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会眼花、色弱、步履蹒跚、行动缓慢、记忆力衰

18、退;心理状态日益颓变,退休后的失落感、孤独感、消沉感等等,严重地影响到老人们的身心安康;现在社会竞争剧烈,子女工作压力较大,老年人不愿增加子女负担,不想成为子女的累赘;同时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渴望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高,这就对如何安老、助老、养老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可见本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老年人事业开展,将老年人事业开展纳入了社会经济开展规划及政府年度工作方案。按照*乡整体统一规划,拟在*乡*村西头组新建集老年福利服务、五保供养、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为一体的敬老院。*敬老院工程实施后,将彻底改变原有的敬老院基础设施落后、设

19、备陈旧、环境较差等这一现状,该工程建成后将不断完善其服务功能,亮化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为*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三章 工程建设地区概况3.1区域概况3.1.1 地理概况*区位于甘肃省东部、泾河上游,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原腹地,在东经 1072742至 1075248和北纬 352555至 355111之间,东邻西安、咸阳,西连兰州,南通天水、宝鸡,北接银川。全区总面积 996.35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58.97 万亩。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 1421 米,地势由东北

20、向西南倾斜。地形南北呈一扇形,长约 47.7 公里,东西宽约 34.8 公里。 3.1.2 历史沿革概况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明代始有*之称。清同治七年开场在此设立集市,同治十二年筑城,成为关中通往宁夏的官道和南北货物交易集散地。至 1930 年,商号已达 200 余家,成为陇东第一大镇。1949 年*解放后,成立了市政府,后改为镇,归*县管辖。1985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与*县分设,成立了县级*市。2002 年 9 月撤市设区。全区共辖 7 乡显胜乡、后官寨乡、陈户乡、*乡、彭原乡、温泉乡、寨子乡2 镇肖金镇、董志镇,2 个街道办事处南街办事处、北街办事处,共有 94 个行政村,89

21、3 个村民小组,15 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32.5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3.95 万人,有汉、回、满、藏、朝鲜等 12 个民族,是*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流通中心。 3.1.3 气候条件概况气候为半干旱大陆气候,年日照总时 2400-2600 小时,年降水量 400600 毫米,年平均气温 10,年无霜期 160-180 天,光照充足,四季清楚。 3.1.4 行政区划与人口状况概况目前,*市辖一区七县,即:*区和庆城、华池、宁县、镇原、合水、宁、环县。*市面积27119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264万,其中常住人口255万,非农业人口69万。*区面积996平方千米

22、,人口33万,区人民政府驻九龙南路。3.1.5城市建设及经济开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开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和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机遇,深入实施工程带动、强农富民、工业突破、基础先行、开放开发、科教兴市 “六大战略,主攻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开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特色文化产业开发“一黑一绿一文三大产业,建设陇东能源石化基地、农畜土特产品加 工创汇基地和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旅游胜地三大基胜 地,全力开发“红、黑、绿、黄四大资源,大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 进程,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速、加快开展。 城市开展的 基本

23、动因是生产力的开展,其标志就是综合经济实力。2013年,全市 GDP 人均 11920 元,财政收入人均 1771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1130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2815 元,近年来,全市经济每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2013年 GDP 增长更是高达 15.2%,高于全国、全省7.2和5.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33.3%,高于全省 7.8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 12%,高于全省 2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8%,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人均水平与全省的 差距明显缩小,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 14 个市州的位次大幅度前移,成为甘肃最具开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3.1

24、.6 人文历史概况*市为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部落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远在 20 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周先祖后稷之子不窋曾在此兴业,就有了早期农耕,从此开辟了农耕文化的历史先河,不窋死后便葬在今天庆城境内的东山之巅,而不窋的后世子孙也都继续进展着农业生产活动直到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的崛起,同时*还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直到今天,它仍然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地之一。*未来开展定位是:建成西部油城、陇上煤都、人文魅力城市、绿色环保城市。 *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五绝,*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

25、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甘肃唯一的新剧种。*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目前,*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 11 大命名。2004 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国际网络共同组织的西部名

26、城评选活动中,*市从170 多座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2011年包括环县道情皮影戏在内的“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2乡域概况*历史悠久,据传说,元朝时,将*划分为十个社,而居于群庙之首的“广严寺地处正中,又由十个社人共同修缮和“供养故取名“*。*乡位于甘肃省*市*区东南19公里处,东与合水交界,西与董志镇毗邻,北靠温泉、庆城赤城两乡,南与宁县接攘。全乡共辖10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6257户,2.71万人。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8100亩(塬地51800亩、川地1100亩、山地15200亩)。海拔高度1240米,境内光

27、照充足、雨量充分,四季清楚,气候宜人,具有浓郁的黄土高原风情。*是一方艺术的热土,在这块土地上生长出了繁茂的民间艺术之树。*的民间唢呐源远流长,在2002年的中央电视台卜连心艺术团赴*演出中,被推选为唯一的民间艺术搬上了舞台。民间香包、剪纸、刺绣以其工艺精细、造型美观,深受好评。以民间艺人马秀珍为代表的剪纸艺术别具一格,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乡现已建办香包、剪纸、刺绣基地村3个,培训民间艺术能手200多人,每年可完成作品6万余件。其次*的社火、秧歌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运动及体育活动蔚然成风,每年农闲之时及春节之际,各村都要组织秧歌社火演出,此外乡上每年还要组织一次全*乡农民运动会,丰富

28、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开展,2008年被甘肃省政府授予全甘肃省农村体育先进乡镇。文教卫生事业开展迅速,新建教学楼7幢,学龄儿童入学率到达100%。*乡10个行政村均设有卫生所。*乡上利用建成的播送站,远程教育站点、培训站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培训中心,向广阔群众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致富信息、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市场行情、先进经历,全面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总投资15万元,购置了各种设备60多台套,配备业务人员15人;共录制播出节目30多期,刻制录音带30多盘;制作远程教育课件60个,站点浏览达2303次,组织党员学习80屡次;举办培训班24期,聘请专家讲课8场次,组织

29、群众统一培训80多场次,土专家、田秀才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8场次。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主力军和领头雁,为*乡村经济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小米为甘肃省久负盛名特产,省、地地方志中均有记载,历史悠久,已行销甘、陕、青、宁、京、津、沪以及香港等省区,并远销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国家,名扬海内外。 *小米是用*市*乡种植的名优谷种黄毛谷加工的小米。小米颗粒腊黄、圆润,晶莹鲜亮,似金珠一般,所熬汤粥,味道甜香可口,蒸做的米饭,绵软,香甜,适口。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乡的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乡既有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田园风光,也有地势独特、碧波荡漾的休闲盛地。现有大坝三

30、处,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达60000多平方米。残塬沟壑区地形独特,绿水如镜,气候宜人,是休闲度假、疗养、垂钓,筹建水上乐园的理想场所。第四章 需要分析与建设规模4.1需求分析*乡敬老院始建于1995年,院内现有老人12人,办公人员2人,现有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均为一层砖木构造平房,经过多年使用,年久失修,局部墙体开裂,现已成危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突出,五保老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历的大量外出务工,受经济条件限制,加之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家庭对老年人供养照料能力明显弱化,要求入院享受集中供养的五保和自费代养老人越来越多。目前*乡敬老院规模小,现有规

31、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养老服务需求。根据*乡敬老院现有实际情况,由于原址用地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敬老院扩建的用地需求,经*区民政局及*乡人民政府共同商议决定,将*乡敬老院整体搬迁,在*乡*村西头组原*农机站院内新建*乡敬老院。该工程建成将极大满足*乡日益增长的老年养老服务需求,为*弱势老人、“五保户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场所,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2建设规模根据*乡敬老院现有实际需求,*乡敬老院建设规模按照44床进展测算,按照?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2010194号第四章 房屋建筑面积指标表1 老年养护院各类用房使

32、用面积指标表规定,建设规模缺乏100床的参照100床的面积指标执行,那么*乡敬老院的总建筑面积应为44*30.53/0.65=2066.65平方米。通过对*乡敬老院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在满足实际需要的条件下,最终经建筑方案设计确定,*乡敬老院总建筑面积为2004.50平方米,其中:新建综合楼建筑面积为1872.78平方米,为三层单面框架构造;新建1、2#附属用房建筑面积均为147.10平方米,均为一层砖混构造。第五章 工程建设条件5.1地形及地貌*区地处甘肃东部,泾河上游,位于董志原腹地。北靠庆城县,南接宁县,西毗邻镇原县,东与合水县相望。*区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1421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

33、倾斜。地形南北呈扇状,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以市属董志、彭原两乡为中心地带的董志塬,塬面较为完整,地势平坦广阔,是全省最大的黄土高原区。5.2气候与气象*区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清楚,具有明显大陆性气候特点。据*气象局资料,本区年平均气温为9.1;最冷月为一月份,月平均气温为-5.6,最热月为七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2.8,极端最高气温为34.6,极端最低气温为-19.7;最大冻土深度为79cm。多年平均降水量53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分别为110.2 mm、110.0 mm、97.1mm,以暴雨形式出现,此时期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9.

34、3%,降水强度大,24小时降水量96190.2mm,6小时最大降水量60.7mm,年蒸发量达1470.3mm;年平均日照时数2428小时,平均风速1.6m/s,最大风速13 m/s,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冻土深度79,无霜期236天。5.3地址选择*敬老院建设工程位于*乡*村西头组原*农机站,总用地面积为3330.00平方米约4.99亩。场地东侧为空地,西侧为农宅,北侧为道路,南侧为*农机站。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整个场地比较平缓,是理想的建设用地。5.4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规划设计编制的?*敬老院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复杂程度一般,自上而下主要由人工填土

35、Q42+ml、晚更新世马兰黄土Q3eol、 古土壤 Q3pd及中更新世离石黄土Q2eol构成。分述如下: 层:人工填土Q42+ml层厚0.903.40m,灰褐色;稍密;稍湿;成分主要为黄土状粉土,含碎砖等建筑生活垃圾。局局部布。 -1层:马兰黄土Q3eol层厚6.109.10m,层顶高程1181.901184.80m,呈黄褐色;不均匀;稍密;稍湿;可塑;孔隙发育,具虫孔,针孔构造,成分主要为黄土状粉土,干强度中等,韧性低,光泽度低,摇震反响无。全场分布。 -2层:古土壤Q3pd层厚2.503.30 m,层顶高程1175.601176.40m,棕褐色;不均匀;稍密;稍湿;可塑;孔隙发育,具虫孔,

36、针孔构造,主要为黄土状粉质粘土,具竖向节理,底部含姜结石颗粒,粒径37cm,干强度低,韧性中等,光泽度低,摇震反响无。全场分布。层:离石黄土Q2eol揭露层厚4.405.10m, 层顶高程1172.501173.20m,呈浅黄色;均匀;稍密;稍湿;硬塑;略具针孔构造,含白色蜗壳及姜结石颗粒,零星分布,粒径515cm,干强度低,韧性低,光泽度低,摇震反响无。风积成因,全场分布。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04,该场地湿陷程度均匀,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性土层下限深度7.1011.10m,湿陷等级级,湿陷程度中等。该场地综合评价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性土层最大下限深

37、度按11.10 m考虑,湿陷等级级,湿陷程度中等。依据?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10规定,该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为150m/sVse250m/s,综合评定为中软场地土,覆盖层厚度大于50m,场地类别为类。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65s,设计分组属第三组。场地及其附近无断裂构造分布,未发现全新世后地震活动遗迹,该场地适宜该工程建设。5.5交通运输条件*敬老院位于*乡*村西头组,西合公路沿线,所处地理位置交通相对便利。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运输方便,且周边各砂石料场均有道路相通,汽车运输方便。5.6公用设施条件1电力条件学校电

38、网与*乡电力供应主干线相接,供电方便,完全能够满足基建工程的电力需要。2采暖条件采暖热源由本次新建的电锅炉房进展供应,完全能够保障该工程建成后的供暖需求。3给水条件供水水源由*村村部现有水塔进展供应,用水水量、水压均能满足工程建设期间的供水需求及新建学生公寓楼运营后的正常用水。4排水条件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污雨分流制排水体制,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排水管网,雨水采取地表径流。5道路条件该工程位于*乡*村西头组,西合公路沿线,所处地理位置交通相对便利。6施工条件本工程建设施工不会对周边环境构成永久性负面影响,工程建设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工程施工建设。工程所用砂、石、原木等材料可在当

39、地就近采撷,其材质状况良好,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的建设。钢材、水泥等建材可从*市建材市场采购。第六章 建筑方案一、指导思想和设计原那么(一)指导思想依据现有实际,统筹安排,长远规划,从硬件到软件都表达出高水平、高质量、高起点,表达出设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的新型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老年人不同层次的福利服务需求。1替天下儿女尽孝心,为社会家庭解忧愁;2老人至上、服务至上、诚信至上;3让入住老人满意,让家属子女放心;4让老人宾至如归,感受家庭温暖,尽享天伦之乐。(二)规划理念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准那么,符合城市统一规划规那么。从基础设施和 基本功能方面为老年人、残疾人等

40、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康复医疗环境。2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那么。综合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等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内在联系,注重空间景观和环境效益统一,努力节约用地,开发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3在满足 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开展,应留有开展或改扩建余地。依据建设的经济技术条件,确定各项合理的建设标准,既满足当前实际需要,又具有一定的超前和导向性。力争在设计理念、建筑形式和风格、建筑技术和设备上有新的突破,增加高科技的含量。4“环境优先原那么,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根据所在地区的气象条件,使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和院区绿化到达最正确程度。5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通过本工程建设提

41、高城市服务设施水平,并使之更加完善。(三)规划设计原那么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那么?GB50352-2005要求规划满足城市规划对基地、道路、红线建筑突出物,建筑高度的要求,满足乡镇的总体规划,满足当地规划部门规定的建筑覆盖和密集率。(四)总平面布置1、总平面布置原那么1最大限度地利用珍贵的土地资源进展规划建筑物,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2规划建筑与原有建筑物保持合理的功能分区;3依据国家有关规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全及卫生的标准和标准进展设计;4对废弃物的处理,应用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5在尽可能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美化环境。2、总平面设计(

42、1)总平面*乡敬老院总用地面积为3330.00平方米,主入口位于场地北侧,从主入口进入为本次新建综合楼,距东侧新建1#附属用房6.30米,距西侧新建2#附属用房7.40米,距南侧建筑物6.60米,距北侧用地界限4.50米;新建1#附属用房位于场地东侧,距东侧用地界限4.50米,距西侧新建综合楼7.40米,距南侧用地界限4.50米,距北侧用地界限10.40米;新建2#附属用房位于场地西侧,距东侧新建综合楼6.30米,距西侧用地界限4.50米,距南侧用地界限4.50米,距北侧用地界限10.40米。整个建筑布局相互协调,与周围环境相符合,使此建筑既适合周围环境,又不显得落后。(2)总平面竖向设计新建

43、综合楼室内地坪与室外相差0.45米,新建附属用房室内地坪与室外相差0.45米,场地坡度为0.5%,场地地面采用平坡式,地面雨水及废水考虑采用有组织排放经处理后均以暗管系统排入室外排水管网。 (3)总平面交通组织敬老院主出入口设在北侧,整个路网成环路,线型美观流畅,与建筑物结合自然,距离适当,同时路网构造也便于组团的划分,使组团分区明确、合理,场地内主要人流方向考虑为东、西向疏散。消防道路宽4.0米,转弯半径为9.0米,满足防火及消防扑救要求。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3330.00m2总建筑面积:2166.98m2新建综合楼建筑面积:1872.78m2新建综合楼基底面积:583.3

44、2m2新建附属用房建筑面积:294.20m2新建附属用房基底面积:294.20m2总基底面积:877.52m2建筑密度:24.80%容积率:0.60绿地率:35%二、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局部? 2013版?民用建筑设计通那么? GB50352-200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JGJ26-2010?老年人建筑设计标准? JGJ122-99?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GB50011-2010?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GB50016-201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住建部2008年版)二工程概况1新建综合

45、楼新建综合楼为三层单面框架构造,东西长54.30米,南北宽10.80米,建筑面积1872.78平方米,基底面积583.32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1.25米,室内外高差为0.45米。该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环境污染类别为类,按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该工程属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屋面防水等级为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该方案因地制宜,将平面布局设计为“一字型,在平面设计中根据各用房的特点进展划分:一层主要功能设置:被服存放室、洗衣房、两人居室、办公室、值班室、医疗保健室、医务观察室、药品储存室、消防控制室、电梯间、卫生间及盥洗间等;二层主要功能设置:两人居室、管理办公室、活动室、电梯间、卫生间及盥洗

46、间等;三层主要功能设置:两人居室、管理办公室、阅览室、电梯间、卫生间及盥洗间等。2新建1#附属用房新建1#附属用房为一层砖混构造,南北长22.10米,东西宽6.50米,建筑面积147.10平方米,基底面积147.1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4.65米,室内外高差为0.15米。该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环境污染类别为类,按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该工程属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屋面防水等级为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该方案因地制宜,将平面布局设计为“一字型,在平面设计中根据各用房的特点进展划分:主要功能设置:锅炉房、库房、发电机房。3新建2#附属用房新建2#附属用房为一层砖混构造,南北长22.10米,东西宽

47、6.50米,建筑面积147.10平方米,基底面积147.1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4.65米,室内外高差为0.15米。该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环境污染类别为类,按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该工程属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屋面防水等级为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该方案因地制宜,将平面布局设计为“一字型,在平面设计中根据各用房的特点进展划分:主要功能设置:门房、厨房、餐厅。三交通疏散及无障碍设计该综合楼为三层单面框架构造,建筑面积1872.78平方米,平面交通设计中,为防止人流干扰,方便使用, 共设计两部楼梯与水平走道联系,在一层共设置了三个出入口,在主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坡道外侧安装0.90m高不锈钢扶手

48、;在1、2#附属用房入口处设置两步台阶方便出入。四立面设计整体构思,设计采用现代的设计理念,追求在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目标前提下,力求通过建筑艺术处理到达造型简洁、大方的效果。立面色彩主要以土红色和白色为主,使建筑造型表达的更加清爽、明快,与周围建筑相比显得独秀而和谐。五剖面设计综合楼室内外高差0.45米,一三层高均为3.60米,建筑总高度为11.25米;附属用房室内外高差0.30米,层高均为3.60米,建筑总高度为4.80米。六用料表、门窗表及装修1内装修综合楼1、2#附属用房2墙体1综合楼:外墙填充墙采用300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内墙为200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所有填充墙及隔墙一律砌至梁板

49、底;21、2#附属用房:外墙填充墙采用370厚承重粘土多孔砖,内墙为240厚承重粘土多孔砖,所有填充墙及隔墙一律砌至梁板底。3外装修外墙面一层窗台下为仿真文化石贴面,其余外墙为涂料颜色甲方自定。4门窗外窗均选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节能窗,楼梯间门为防火门,外门为无框玻璃门,其它门采用简易防盗门。七日照分析1、工程概况新建综合楼位于场地北侧,为三层单面框架构造,东西长54.30米,南北宽10.80米,建筑面积1872.78平方米,基底面积583.32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1.25米,室内外高差为0.45米;新建1、2#附属用房为一层砖混构造,南北长22.10米,东西宽6.50米,建筑面积147.10

50、平方米,基底面积147.1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4.65米,室内外高差为0.15米。2、日照分析标准及依据?老年人建筑设计标准? JGJ122-99?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民用建筑设计通那么?GB50352-20053、日照标准应符合表5.0.2-1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2?民用建筑设计通那么?GB50352-2005第513第4条 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老年居住建筑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4、日照分析结论结论:新建综合楼不会对新建1

51、、2#附属用房产生日照恶化影响,新建综合楼冬至日满窗日照均大于2小时。详见平面等照时线图八消防专篇1、设计依据依据?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14,该工程综合楼耐火等级为二级,设置两部楼梯满足疏散要求。2、建筑消防设计1建筑室外设消防环道,道路宽度及消防车转弯半径均符合标准要求。2综合楼按每层一个防火分区设计,走道符合安全疏散要求。3、消火栓给水系统:火灾发生按一次考虑,综合楼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4、室内灭火器配置:本工程火灾类别为中危险等级,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式灭火器。5、电气在公共走道、疏散楼梯间等部位设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三、绿色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52、? GB/T 50378-201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JGJ/T229-20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 GB50176-9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20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节地与室外环境1该工程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 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

53、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三节能与能源利用1、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2、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3、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要求。四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对屋面、地面雨水进展统筹、综合利用水资源。2、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管网漏损。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用水量计量方式:采用分户计量。

54、五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3、建筑构造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六室内环境质量1、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中的有关规定。2、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3、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七水设计技术措施:1卫生间采用低水箱坐便器;洗手盆采用延时自闭式水嘴。2卫生间地漏均

55、采用防返溢地漏,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卫生器具排水存水弯的水封深度均不小于50mm。3所有卫生设备的配件必须选用节水型。八电气设计技术措施1计量方式:采用分户计量;2收费方式:采用人工抄表;3公共光源:楼梯间照明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采用声光控开关人体感应开关利于节电;4绿色电源:有条件的用户可采用光伏并网发电技术,节能环保。四、构造设计1、工程概况1新建综合楼为三层单面框架构造,东西长54.30米,南北宽10.80米,建筑面积1872.78平方米,基底面积583.32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1.25米,室内外高差为0.45米。新建1#附属用房为一层砖混构造,南北长22.10米,东西宽6.50米,

56、建筑面积147.10平方米,基底面积147.1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4.65米,室内外高差为0.15米。新建2#附属用房为一层砖混构造,南北长22.10米,东西宽6.50米,建筑面积147.10平方米,基底面积147.1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4.65米,室内外高差为0.15米。2本工程构造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 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为0.45,冻土层深度为0.79米,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分类标准为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环境污染类别为类,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该工程属丙类,框架抗震

57、等级为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3砼环境类别:室外地坪以下及外露构件为二b类,室内潮湿环境(卫生间、盥洗间)为二a类,其余均为一类。 2、设计依据?建筑构造荷载标准? GB50009-2012?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 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标准?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 JGJ 79-2012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GB50011-201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GB50025-2004?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分类标准? GB50223-2008?砌体构造设计标准? GB50003-2011?砖砌体构造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43-20

58、09?建筑构造制图标准? GB/T 50105-2010?建筑构造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甘肃省?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B62/T25-3055-20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局部参照?*敬老院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荷载标准值1活荷载KN/m2:卫生间及盥洗间:3.5KN/m2;疏散楼梯3.5KN/m2;走道为:2.5KN/m2;居室、办公室、阅览室为2.5KN/m2;非上人屋面:0.5KN/m2;其它均为2.0 KN/m2。2构件材料自重:钢筋混凝土:26.0KN/m3KP1型多孔砖:13.5KN/m3粘土空心砖:9.0KN/m3粘土实心砖:19.0K

59、N/m33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Wo=0.3 KN/m2重现期50年 基本雪压So=0.4 KN/m2重现期50年冻土深度为0.79米,属季节性冻土。4、主要材料1砼强度等级: 梁板柱楼梯均为C30,垫层为C15,构造柱C20;其余均为C30。2砂浆强度等级:室外地坪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女儿墙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其余均为M5.0混合砂浆砌筑。3钢筋:HPB300级钢,HRB400级钢。4焊条: HPB300级钢之间采用E43型,HRB400级钢之间采用E55型;5墙体:女儿墙为MU10实心粘土砖,0.000以上内外墙均采用KM型MU3.5粘土空心砖,外墙300厚,内墙200厚,容重

60、不大于9.0KN/m3。5、上部构造新建综合楼为框架构造体系,楼、屋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构造,构造安全等级为二级,构造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新建附属用房为砖混构造体系,屋面为坡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构造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6、地基基础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2基础选型本工程场地类别为类,根据上部构造和地质情况,新建综合楼地基处理采用大开挖,采用柱下独立砼基础;新建附属用房地基处理均采用大开挖,基础形式为墙下条形砖基础。3新建综合楼地基处理采用大开挖,开挖深度为自然地坪以下4.25m(即0.000以下4.70m)最低处,基础持力层为马兰黄土层,外放尺寸为基础外边缘向外

61、2.0m,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采用直径60洛阳铲在坑底纵横间隔1.0m布孔,孔深4米,假设无异常,采用三七灰土分层填捣密实,素土分层夯实至-2.65m,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7,3:7灰土分层夯实至-2.20 m基础埋置深度-2.1米,灰土要求过筛、拌均匀,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房心土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4。附属用房地基处理采用大开挖,外放尺寸为基础外边缘向外2.0m,地基开挖深度为自然地坪以下3.20米,地基持力层为马兰黄土层,基坑挖深至设计标高后,基坑用60洛阳铲在坑底纵横间隔 1.0m布探孔,孔深 2.0米,假设无异常,用 3:7灰土分层回填捣实,素土分层碾压至-1.65m,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3:7灰土分层夯实至-1.20m,灰土要求过筛,拌均匀,无杂质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室内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