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课文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作用研究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2371788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背诵课文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作用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背诵课文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作用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背诵课文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作用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背诵课文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作用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诵课文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作用研究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 年第2 期总第120 期外语研究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2021 , 2Serial 120背诵课文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研究戴祯琼1 丁言仁2(1. 国际关系学院,210039 ;2. 大学外国语学院,210093)摘要: 该项研究旨在调查背诵课文在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是调查这一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其英语水平,特别是从使用频率、准确度和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背诵课文对程式化短语在作文中的运用有何影响。两个完整的班级参与了该项实验,实验结果说明: (1) 采用背诵课文的实验组,较之参照组,在英语水平、写作能力方面

2、有更大的提高; (2) 通过背诵,低水平学习者在英文写作中程式短语使用的频率和丰富度要高于高水平学习者,后者较之前者在程式短语的使用准确度上有更为明显的提高。该研究结果证明:背诵课文仍然是一种有效的二语习得策略。关键词: 背诵课文; 程式化短语; 二语习得; 英语写作能力中图: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7242 (2021) 02200462071. 引言背诵课文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是相当有争议的。Cook (1994) 指出,重复和背诵课文被当成是两个“歹徒。而在国外学习的中国学生通常被称为“死记硬背的学习者(Biggs 1991 ,引自Pennycook 1996

3、:222) 。在中国大陆,现在的英语学习者较之二三十年前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英语的时机和方式,因此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课文似乎已不再得到“认同。然而有学者(丁言仁2004) 指出,很多的教师仍然在使用这种传统的方法,而且很多学生也把背诵课文当成是“利于病的苦口良药。2. 文献回忆2. 1 理论背景2. 1. 1 语言的两重性观点Skehan (1998) 指出,语言学家通常把语言看成是一种以语法规则为根底的分析体系。在认同这种观念的重要性的同时,他提出:语言也是一种以记忆为根底的套语/ 惯用语体系。即,语言是以语法规则为根底同时也是以记忆为根底的系统。这种关于语言两重性的观点指出:语言的学习

4、不仅包括语法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套语/ 惯用语(一时之间不能用语法规则来解释的语言知识) 的学习。然而,在Skehan 看来,套语/ 惯用语知识的开展似乎只是语言运用的自然结果;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程式化语言可以使其有时间去雕琢语言的形式和容,从而使交流变得更为流畅(ibid. ) 。在此,Skehan 忽略了学习者有意识的努力,亦未讨论二语学习者应该怎样来学习那些程式化语言。2. 1. 2“注意假设和频率假设二语习得的研究没有关于背诵课文的清晰讨论,但是确实有关于背诵课文的重要建议。Schmidt(1990 ,2001) 着重讲述了“注意在中介语开展体系中的作用;Ellis (2003

5、 ,2006) 强调了“接触和使用频率的作用。综合看来,他们的假设显示了同一个观点:一个语言形式在语言输入中出现得越频繁,就越容易被学习者注意到并将其融入自身的语言体系中。从这个方面讲,背诵课文这一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仅能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导到语言形式上,而且能使其更多地使用该语言形式。二语习得研究者们主要的兴趣是研究学习者从事有交际意义的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习得(Ding2007) 。他们既没有答复学习者在实时交流的压力下终究应该如何克制困难去“注意和运用那些他们应该学的语言特征,也没有具体指出这些特征终究是什么。2. 1. 3 程式化短语的学习背诵课文的一个作用就是它能帮助学习者习得程式化

6、语言, 尤其是程式化短语。程式化短语(formulaic sequences ,FSs) 是Wray (2002) 提出的,包括各种形式的多词短语和固定搭配,如习语、词汇板块、词汇短语。研究者们对程式化语言有着不同的命名。Bolinger (1975) 提出语言处理过程主要是依赖熟悉的、记忆的语料。Pawly & Syder (1983) 指出母语者一般都掌握了数十万的词汇化的句子构造。46 Lewis (1993) 认为语言是由语法化了的词汇构成的。Nat tinger & DeCarriCo (1992) 指出语言的流利程度是由学习者储存在大脑记忆中的程式化语言的多少决定的,而并不是由其掌

7、握的语法知识决定。这种储存在语言使用者记忆中的程式化短语应该就是Skehan (1998) 所指的“典型例子,它们在被使用时并不经过语法分析或者根本就无法用语法来分析。正是这种系统记忆给学习者提供了程式化短语以供其随时提取和使用。这些程式化短语只有通过反复的接触和背诵才能获得,也只有被注意到了才能有意识地习得。Nesselhauf (2003) 指出,尽管背诵课文在行为主义理论界被烙上了“死记硬背的坏名声,但它仍不失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教授和学习固定搭配的方法。2. 2 实证研究2. 2. 1 关于背诵课文的研究关于背诵课文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的研究很少。目前仅有的几项研究(董卫,傅黎旭2003 ;

8、 丁言仁2004 ;Ding 2007) 主要是基于学习者语料和反思的定性研究。这些研究发现,背诵课文有助于学习者习得程式化短语,进而帮助其提高二语写作和翻译的流利度和质量。最主要的是帮助学习者树立使用语言的信心。研究背诵课文作用的一大困难是难以掌控学习者课后的学习时间。假设一些学生被布置了背诵课文的任务,他们自然要比那些没有被布置任务的学生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他们的进步也许只能归功于学习时间的增加。2. 2. 2 关于程式化短语学习的研究在二语学习领域不乏对程式化短语知识重要性的研究。Wong2Fillmore 调查了6 个西班牙儿童习得英语的过程, 结论是“习得程式化语言的策略是

9、学习语言的关键( 1976 , 引自Nat tinger &DeCarrico1992 :25) 。丁言仁、戚炎(2005) 对英语专业学生(较为成功的英语学习者) 口语和写作中程式化短语使用的数量、语确性以及口语和写作分数进展了比拟、研究,发现程式化短语使用的数量较之语确性更能预测学生语言篇章的质量。也就是说,学生在英文写作和口语中运用程式化短语的能力的上下直接关系到其写作和口语成绩的上下;笔头和口头表达能力好的英语学习者同时也是程式化短语运用得好的学习者。就二语学习者如何使用程式化短语,戚焱(Qi 2006) 做了一个比拟全面的研究,调查了56 个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通过四年学习提高口头独白中

10、程式化短语使用频率、多样性和正确性的情况,结果说明,其概念短语的运用较之人际短语和语篇短语的使用取得了显著性进步,这种进步尤其表达在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的使用上。戚焱的研究将标准化语形频次、多样性、准确性分别作为评判学习者话语中程式化短语使用流利度、丰富度和准确度的指标。本项实验即采用这一方法来研究学习者使用程式化短语的情况。2. 3 研究问题由于对背诵课文这一方法存在着争议,因此就背诵课文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了准实验研究的设计,以期答复以下几个问题:(1) 背诵课文对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写作能力是否有影响? 他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取得进步的?(2) 背诵课文对于

11、二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程式化短语有无影响?(3) 背诵课文对于高水平学习者和低水平学习者在英文写作中程式化短语使用的影响是否一样?3. 研究方法3. 1 背景这项研究是在*高校英语系进展的。该校管理十分严格,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修同样的课程,课后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学习。如每天晚上六点半,他们会全部都在教室自习,九点十分自习完毕,然后全部回到宿舍。这样一个独特的环境有利于研究者对学习者课后学习时间的控制,因此可以对一个实施背诵课文的班级(实验组) 和另一个没有实施课文背诵的班级(参照组) 进展比拟。3. 2 调查对象该校英语系二年级两个完整的班级参加了本次试验。实验组26 人(23 名男生,3

12、名女生) ,参照组29人(25 名男生,3 名女生) 。47 水平测试分数的独立样本t2实验结果说明两个组的英语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t = 21. 527 ,p = .133) 。这两个组的共同课程是精读(每周八课时) 、泛读(每周两课时) 、口语(每周两课时) 以及听力(每周两课时) 。他们使用的教材也一致。另外,我们还从实验组里分别挑出5 名高水平学习者和5 名低水平学习者,目的是调查背诵课文这一方法对于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同。这10 名学习者是根据以下两个标准挑选出来的: (1)他们参加全国高考的英语分数; (2) 他们入学后三个学期的精读课期末考试成绩。3. 3 调查工

13、具该项研究采用了三种方式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1) 英语精读前、后测试。测试性质为水平测试,包括4 个局部:英语阅读单项选择(20 %) 、英语诠释句子(30 %) 、完型填空(20 %) 和翻译(30 %) ,时间是90 分钟。这种测试方法也许不是最为理想的测试学习者英文水平的方法,因为它未能测试学习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是,出于实验目的的需要,本实验将写作单独抽出进展了测试,测试结果可与此项水平测试互为参照,形成互补,这样就涵盖了除口头表达能力(测试方式和书面方式有很大不同) 之外英语水平的主要涵。为方便讨论,本文仍将此项水平测试的结果视为英语水平的表达。(2) 英文写作的前、后测

14、试。考的是同一题目:议论文,评论在校大学生结婚是好还是不好。时间为40 分钟。(3) 访谈。访谈的问题包括学习者对于背诵课文这一方式的看法以及他们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访谈安排在实验完毕后。3. 4 数据收集实验持续近三个月。两个班的精读由同一个教师授课,使用同一种教材。在实验期间,教师共教授8个单元课文。每个单元的时间安排通常为,67 课时的文章讲解,23 课时的单元练习。每个单元的课文篇幅一般为1000 到1500 字。8 个单元的课文中出现的局部短语可参见ht tp : coglingchina. anyp .。精读和写作前测试安排在实验的第一天。受试者之前未被告知作文题目。在

15、整个实验阶段,实验组被要求在课后背诵8 个单元中的课文,教师会在课堂上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在这种压力下,所有的学习者充分利用课后自习时间背诵课文。参照组则没有该项任务。参照组的学习者在自习时间自行学习:复习所学课文、做单元练习、读英语小说或是练习听力。换言之,实验组的学习者进展这些学习活动的时间就相对较少了,因为所有学习者的自习时间是一样的(见3. 1) 。实验完毕时,实验组和参照组同时参加了精读和写作的后测试。作文题目跟前测试的题目一样。测试之后,挑选出来的10 名学习者参加了访谈。3. 5 数据分析前、后测试完毕之后,两个组的试卷打乱放在一起,交由两名经历丰富的教师批改,两名教师的学历

16、和教学经历相当。改出的分数输入电脑。学习者作文中程式化短语使用的鉴定采用了Howart h (1998) 、Nesselhauf (2003) 和戚焱(Qi 2006) 等采用的方法,即用一部权威工具书作为依据。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的是L on gman Dict ionary of Contem porary Engl ish ,2006 年版。依据这部字典,我们手动搜索学习者作文中出现的习语、短语和固定搭配。如果一个短语使用不当或是存在功能词使用错误,该短语就被当成一个错误的语形。每篇文章的语形类别和语形总数也都输入电脑。这些数据连同水平测试分数都使用SPSS 软件(社会科学数据统计软件

17、,11. 5 版本) 进展分析。程式短语的使用改良状况由三项指标测定,分别是:标准化语形频次、多样性和准确性。测定方法采取戚焱(Qi 2006) 实验中的计算方式。标准化语形频次用每篇文章中出现的程式短语语形数除以该篇文章的总字数并乘以1000 ;多样性的分析是每篇文章中语类的平方与语形之比;准确性的测量是每篇文章中正确短语的语形数与该篇文章短语语形总数之比。为了调查背诵课文这一学习方式是否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程式短语运用上有不同影响,我们从实验组中挑选出10 名同学:5 名高水平学习者和5 名低水平学习者,从标准化语形频次、多样性和准确性三方面比拟他们前、后作文测试中程式短语的使用。48

18、 4. 结果与讨论4. 1 学习者在英文水平和写作能力上的提高/ 进步实验前测试和后测试中学习者的英文水平测试分数和写作分数说明,参照组和实验组在英文水平和写作水平上都得到了提高。值得一提的是,独立样本t2 测试显示出实验组较之参照组有了显著性进步(见表1) 。在前测试中,虽然参照组的平均分数(M = 67. 5517) 稍稍高于实验组( M = 65. 6538) ,但两个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t =21. 527 , p = . 133) 。也就是说,两个组的英文水平相当。然而,后测试说明,实验组的平均分数(M = 80. 4231) 超出参照组的平均分(M = 77. 2759) ,

19、并且两个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t =22.650 , p = . 012) 。由此可以推断,背诵课文能帮助学习者提高英文水平。表1 :实验组和参照组前、后英文水平测试分数之独立样本t2测试测试组别人数平均分标准差T2 值P 值前测试实验组26 65. 6538 12. 66473参照组29 67. 5517 11. 1277821. 527 . 133后测试实验组26 80. 4231 9. 90827参照组29 77. 2759 5. 6562022. 650 . 012独立样本t2 测试结果也说明实验组较之参照组在写作上取得了显著性进步(见表2) 。两个组在作文前测试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t

20、 = . 039 , p = . 969) ,但是在作文后测试中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t = 2. 391 , p= . 020) ,实验组的平均分(M = 11. 0385) 超过参照组的平均分( M = 9. 8793) 。这说明背诵课文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写作能力。表2 :实验组和参照组前、后写作测试分数之独立样本t2 测试测试组别人数平均分标准差T2 值P 值前测试实验组26 8. 6923 2. 11224参照组29 8. 6724 1. 70752. 039 . 969后测试实验组26 11. 0385 1. 72002参照组29 9. 8793 1. 859602. 391 . 0

21、204. 2 实验期间程式短语使用的变化4. 2. 1 写作分数和程式短语使用之间的关系表3 显示的是程式短语语类/ 语形数和作文分数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如表所示,两者之间相关性系数都在0. 01 层面上,呈显著性相关。结论是:学习者英文写作分数与他们作文中所使用的程式短语语类/ 语形数成正比。学习者在作文中使用的程式短语语类/ 语形数越多,其作文分数越高。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丁言仁和戚焱(2005) 的研究结果,即学习者使用短语的能力较之其语确度更能预测其作文分数。表3 : 作文分数和短语使用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前测试中程式短语语类前测试中程式短语语形数前测试作文分数. 454 3

22、3 . 463 33后测试中程式短语语类后测试中程式短语语形数后测试作文分数. 369 33 . 368 33注: 33 表示有0. 01 层次的显著性。4. 2. 2 程式短语使用的整体开展状况表4 列出的是根据三项指标测定的程式短语的使用改良情况。数据说明:在三个月的实验中,除了多样性指标外,两个组在标准化语形频次和准确性指数上呈现出一样的开展趋势。具体而言,实验组每篇文章的标准化语形频次从143. 1 上升到150. 8 ,上升幅度为5. 38 %;参照组从136. 2 上升到139. 7 ,上升幅度为2. 57 %。实验组每篇文章的程式短语使用准确性从前测试的90 %上升到后测试的95

23、 % ,上升幅度为5. 56 %;参照组的从86 %上升至89 % ,上升幅度为3. 49 %。然而,就多样性指标而言,实验组每篇文章的多样性平均值以14. 82 %的增长率从13. 56 上升到15. 57 ;参照组的却出现了0. 76 %的负增长率,从13. 11 降至13. 01 。49 表4 :实验组和参照组程式短语使用开展概况指标实验组参照组前测试后测试前测试后测试语形频次平均值143. 1 150. 8 136. 2 139. 7标准方差23. 11 21. 34 23. 82 32. 94准确性平均值. 90 . 95 . 86 . 89标准方差. 05 . 03 . 12 .

24、09多样性平均值13. 56 15. 57 13. 11 13. 01标准方差4. 56 4. 40 5. 08 4. 57另外,我们用SPSS 软件里的配对样本t2测试,从标准语形频次、准确性和多样性方面检测了所有样本前、后测试的差异,结果说明(见表5) :实验组程式短语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指数都取得了显著性进步(准确性p 值为. 000 ;多样性p 值为. 037) 。整体上说,实验组较之参照组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表5 : 所有样本前后测试差异之配对样t2测试指标实验组参照组前测试2后测试前测试2后测试平均差异开展趋势P 值平均差异开展趋势P 值语形频次7. 7 2 . 144 4. 5 2 .

25、 432准确性. 05 . 000 . 03 2 . 214多样性2. 01 . 037 2. 1 2 . 922注: 表示显著性上升; 2表示无显著性变化4. 3 高水平学习者和低水平学习者在程式短语使用上的差异高水平和低水平学习者之间的以下比拟显示出,整体上看,低水平学习者从背诵课文中的获益较之高水平学习者要多。换言之,背诵课文这一学习方式更能帮助低水平学习者提高其程式短语运用的能力。4. 3. 1 标准化语形频次上的变化写作方面,低水平学习者在程式短语标准语形频次上较之高水平学习者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见表6) 。与我们预料的一样,高水平学习者在前、后测试中比低水平学习者运用了更多的程式短语

26、。然而,前、后测试显示出低水平学习者取得了更大的进步(22 比14) 。表6 :高水平和低水平学习者程式短语标准化语形频次的差异前测试后测试平均值标准方差平均值标准方差高水平学习者152 17. 89 166 20. 74低水平学习者124 19. 49 146 16. 73平均值差高、低两者之间的差异高水平2低水平前测试228后测试220前、后测试之间的差异前测试2后测试高水平14低水平224. 3. 2 多样性指标的变化写作上,低水平学习者比高水平学习者在程式短语使用的多样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如表7 所示,在前测试中,低水平学习者程式短语使用多样性比率( M = 9. 7160) 要比高

27、水平学习者( M = 17.6640) 低得多,这说明在实验之初,低水平学习者能用到程式短语语类很少。然而,三个月的实验后,低水平学习者写作中程式短语使用的多样性比率平均值到达了18. 2060 ,稍微高于高水平学习者的平均值17.4380 。从多样性指标来看,高水平学习者几乎没有进步。50 表7 :高水平、低水平学习者程式短语使用多样性差异前测试后测试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高水平学习者17. 6640 3. 15377 17. 4380 1. 29239低水平学习者9. 7160 2. 11110 18. 2060 3. 08046平均值差高、低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高水平2低水平前测试7.

28、 948后测试2. 768前、后测试之间的差异前测试2后测试高水平2. 226低水平8. 494. 3. 3 准确性指标的变化不同于标准语形频次和多样性的是,在短语准确性指标上,高水平学习者较之低水平学习者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见表8) 。在作文前测试中,高水平学习者短语使用的准确性平均值只有91. 20 % ,低于低水平学习者的92. 60 %。但是在作文后测试中,高水平学习者短语使用的准确度(M = . 9660) 要远远高于低水平学习者(M = . 9220) 。表8 : 高、低水平学习者短语使用准确性的差异前测试后测试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高水平学习者. 9120 . 05541 . 9

29、660 . 03209低水平学习者. 9260 . 02702 . 9220 . 02775平均值差高、低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高水平2低水平前测试. 014后测试2. 044前、后测试之间的差异前测试2后测试高水平. 054低水平. 0044. 3. 4 差异存在的原因访谈说明,5 名高水平学习者从高中阶段就已形成背诵课文的习惯。他们把这一实践看成“小菜一碟(高水平学习者2 ) ,即使教师没有布置背诵任务他们也会自觉地背诵他们认为“词藻优美的文章(高水平学习者1) 。形成鲜明比照的是,5 位低水平学习者不约而同地把背诵课文视为“枯燥乏味(低水平学习者2) 和“极度痛苦的差事(低水平学习者1)

30、。然而,他们很快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低水平学习者2) 。其中一位(低水平学习者2) 说:“有时,课文中的一些短语会自动地跳到我的脑海里这让我有了以前不曾有过的自信。背诵课文这一方法的实施状况,可以解释高、低水平学习者在程式短语掌握上的异同,也可以解释高、低水平学习者在背诵课文时为何侧重点会存在差异。由于高水平学习者早已养成背诵课文的习惯,在背诵的过程中他们通常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包含程式短语的篇章语境上,因此在正确使用短语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相反,低水平学习者会花更多的功夫去理解他们所不熟悉的短语,从而在短语使用的标准语形频次和多样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这

31、些程式短语是刚刚习得的,难免出错,所以也就很难在准确度上取得很大进步。访谈资料也显示,背诵课文能帮助学习者养成在阅读或听力练习过程中注意语言的习惯。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这些受访者在后测试作文考试中没有大量使用他们所背诵的课文中的短语,相反却运用了很多在实验阶段从别处习得的短语。受试者把这个现象归结为作文题目与他们背诵的课文容无关。5. 结论5. 1 主要发现这项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采用了背诵课文方法的学习者较之未曾采用该方法的学习者在英语水平和写作水平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51 (2) 采用了背诵课文方法的学习者较之未曾采用该方法的学习者在作文中程式短语使用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显著

32、性进步;(3) 背诵课文所导致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低水平学习者的进步表现在作文中短语使用的标准语形频次和多样性方面;其二,高水平学习者在短语使用的正确性方面取得了进步。换言之,通过背诵课文,低水平学习者习得了更多的程式短语而高水平学习者学会更加准确地使用短语。5. 2 启示本研究的结果说明,背诵课文是一种有效的二语学习策略。尤其是把学习者整个学习时间加以控制时,背诵课文的成效更为突出。教师应该提倡这一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去注意、模仿、记忆并学会使用输入语料中的固定搭配和短语,这样可以显著地提高其语言输出的质量。背诵课文在语言学习中如此有效是因为语言是一个套语/ 惯用语体系(Skeha

33、n 1998) 。语言学习既包括语法规则学习也包括套语或程式短语学习。短语的学习主要依靠经常的接触和记忆而不是依据分析和推理。背诵课文这一学习方式较之其他方法更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不可分析亦不可分解的程式短语。关于学生在实时交流的压力下如何克制缺乏对语料的注意和演练的难题,目前的二语习得文献并没有给出答案。然而,有研究者(Ding 2007) 指出,因为背诵课文这一方式基于对意思的理解和短语的运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程式短语和使用特征的注意,而这是在实时交际中很容易被无视的;同时,由于背诵本身需要反复,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参考文献: 1 Bolinger ,D. 1975. Meaning

34、 and memoryJ . Forum L inguisticum (1) : 2214. 2 Cook ,G. 1994. Repetition and learning by heart : An aspect of intimate discourse ,and it s implicationsJ . EL T J ournal48 : 1332141. 3 Ding ,Y. R. 2007. Te*t memorization and imitation : The practices of successful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 . S y

35、stem35 : 2712280. 4 Ellis ,N. 2003. Const ructions ,chunking ,and connectionism: The emergence of second language st ructure C C . J .Doughty & M. H. Long. The Handbook of S econd L anguage A cquisi tion. Malden ,MA : Blackwell :632103. 5 Ellis ,N. 2006. Language acquisition as rational contingency

36、learningJ . A p pl ied L inguistics 27 : 1224. 6 Howarth ,P. 1998. Phrase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J . A p pl ied L inguistics 19 : 24244. 7 Lewis ,M. 1993. The L e * ical A p p roach : The S tate of EL T and a Way Forw ard M . Hove ,U K: Language TeachingPublications. 8 Nattinger ,J . R.

37、 & J . S. DeCarrico. 1992. L e* ical Phrases and L anguage Teaching M . O*ford : O*ford UniversityPress. 9 Nesselhauf ,N. 2003. The use of collocations by advanced learners of English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J .A p pl ied L inguistics 24 : 2232242.10 Pawley ,A. & F. Syder. 1983. Two puzzl

38、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 C J . C.Richards & R. Schmidt . L anguage and munication. London : Longman :1912226.11 Pennycook ,A. 1996 Borrowing othersp words : Te*t ,ownership ,memory , and plagiarism J . T ESOL Quarterl y 30 :2021230.12 Qi ,Y. 2006. A L on

39、gi tudinal S tudy on the Use of Formulaic S equences in Monologues of Chinese Tertiary2L evel EFLL earners D . Nanjing University.13 Schmidt ,R. 1990. 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 A p pl ied L inguistics 11 : 17246.14 Schmidt , R. 2001. Attention C P. Robinson. Cogni tion

40、 and S econd L anguage I nst ruction. Cambridge , U 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232.15 Skehan ,P. 1998. A Cogni ti ve A p p roach to L angauge L earning M . O*ford University Press.16 Wray ,A. 2002. Formulaic L anguage and the L e* iconM . Cambridge ,U 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7 邓郦鸣. 2001. 注重背诵输入克制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J . 外语教学(4) :43244.18 丁言仁. 2004. 背诵英语课文:现代中国高等院校中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M . :师大学.19 丁言仁,戚焱. 2005. 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5) :49253.20 董卫,傅黎旭. 2003. 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 外语界(4) :56259.收稿日期:2021212215作者简介:戴祯琼,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丁言仁,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责任编辑: 辉)52 _.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