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2334021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生物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生物工艺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生物工艺学biotechnology:又称为生物技术,它是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biological agents)的作用将物料进展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社会效劳的技术。特点: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结合;生物作用剂生物催化剂的参与;应用大量高、精、尖设备;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展社会效劳,。生物工艺学包含的四大块容:原料预处理和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选育与代调节、生物反响过程的工艺控制、下游加工。2、生物催化剂是游离的或固定化的细胞或酶的总称。生物催化剂特点:优点:常温、常压下反响反响速率大催化作用专一价格低廉缺点:稳定性差控制条件

2、严格易变异细胞生物反响过程实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以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process engineering)。3、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容: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gene engineering)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工业生产常用的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担子菌、藻类。2. 工业生产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培养基成分简单、廉价、来源广。生长迅速、发酵周期较短,抗杂菌和噬菌体

3、能力强。目的产物产量高,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低,且目的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利于产物别离。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与降低能耗。菌种遗传性能稳定,不易变异和退化,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3、别离微生物新种的过程大体可分为采样、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含微生物材料的预处理方法:物理方法加热;化学方法pH;诱饵法。诱饵技术:将固体基质加到待检的土壤或水中,待其菌落长成后再铺平板。别离的效率影响因素:1培养基的养分; 2pH; 3参加的选择性抑制剂。4、高产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准那么: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生长限制因素C、N、P、

4、O;使用一聚合或复合形式的生长限制养分;防止使用容易同化的碳葡萄糖或氮NH4+,它们可能引起分解代物阻遏;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因子(Co2+,Mg2+,Mn2+,Fe2+)参加缓冲溶液以减小pH变化。5、代控制发酵Metabolic Control fermentation: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这种发酵形象地称为代控制发酵,最早在氨基酸发酵中得到成功应用。6、菌种的衰退表观现象有哪些?目的产物的产量下降营养物质代和生长繁殖能力下降发酵周期延长抗不良环境的性能减弱7、菌种的衰退的原因菌种保藏不当提供不了当的条件或不利的条件经诱变得到的新菌株发生回复突变8

5、、菌种的复壮方法:纯种别离通过寄主体进展复壮淘汰已衰退的个体9、菌种的保藏的原理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创造条件,使孢子或菌体的生长代活动尽量降低,以减少其变异。一般可通过保持培养基营养成分在最低水平,缺氧状态,枯燥和低温,使菌种处于“休眠状态,抑制其繁殖能力。10、菌种的保藏方法:A 斜面冰箱保藏法B 沙土管保藏法C 石蜡油封存法D 真空冷冻枯燥保藏法E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11与生物工程相关性较大的国主要菌种保藏机构包括: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臧管理中心、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臧管理中心、抗生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11 从自然环境中别离微生物菌种的的工艺过程12. 生物工程专业

6、相关的主要数据库有哪些?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系列数据库、science online、springer link等。第三章菌种选育1、常用菌种选育方法1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而进展菌种筛选的过程。特点:自发突变的频率较低,变异程度不大。所以该法培育新菌种的过程十分缓慢。应用: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到达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少数

7、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使用。诱变育种的理论根底是基因突变。诱变育种的典型流程常用诱变剂: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与碱基反响的物质、在DNA分子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物质、生物诱变剂3分子育种DNA重组、基因工程: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展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4杂交育种(Hybridization):常规杂交育种(Hybridization):一般是指人为利用真核微生物的有性生殖或准性生

8、殖或原核微生物的接合、F因子转移、转导和转化等过程,促使两个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菌株发生基因重组,以获得性能优良的生产菌株。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通过人工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亦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原生质体融合的根本过程:原生质体形成、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的再生。3.抗噬菌体菌株的检出方法:平板点滴法、单层琼脂法、双层琼脂法。4、工程菌的不稳定性表现质粒的不稳定质粒的丧失、重组质粒的DNA片段脱落、表达产物的不稳定第三章微生物的代调节1、微生物代调节方式概念: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机体的复杂代过程是相互协调和高度有序的,并对外界环境

9、的改变能够迅速做出反响,其原那么是经济合理地利用和合成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使细胞处于平衡生长状态。微生物代分为初级代和次级代。代流向的调控分为代物的合成和代物的降解;通过快速启动蛋白质的合成和有关的代途径,平衡各代物流和反响速率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代速度的调控分为酶量粗调酶合成的诱导和酶合成的阻遏和酶活细调酶活性的激活、酶活性的抑制反响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影响催化一系列反响的多个酶反响抑制是酶活性水平调节,产生效应快。只对是一系列反响中的第一个酶起作用2、微生物初级代调节包括酶活调节、酶合成调节、遗传控制1酶活性的调节细调: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

10、催化反响的速率。酶活调节的影响因素包括:底物和产物的性质和浓度、压力、pH、离子强度、辅助因子以与其他酶的存在等等。特点是反响快速。酶活性的调节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酶活性的抑制反响抑制2酶合成的调节:通过调节酶合成的量来控制微生物代速度的调节机制。这类调节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进展,对代活动的调节是间接的、缓慢的3酶合成的阻遏:在某代途径中,当末端产物过量时,微生物的调节体系就会阻止代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的一系列酶的合成,从而彻底地控制代,减少末端产物生成,这种现象称为酶合成的阻遏。末端代产物阻遏:由于某代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积累而引起酶合成的(反响)阻遏。分解代物阻遏:当细胞同时存在两种可利用底物碳源

11、或氮源时,利用快的底物会阻遏与利用慢的底物有关的酶合成。这种阻遏并不是由于快速利用底物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这种底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物引起的,所以称为分解代物阻遏过去被称为葡萄糖效应。3、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A限制培养基中生物素浓度在15mg/L,控制细胞膜中脂质的合成;B 参加青霉素,抑制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肽链的交联;C 参加外表活性剂如吐温80或阳离子外表活性剂(如聚氧化乙酰硬脂酰胺),将脂类从细胞壁中溶解出来,使细胞壁疏松,通透性增加;D 控制Mn2+、Zn2+的浓度,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壁的形成;E 可以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筛选细胞透性突变株。5、人工控制微生物代的两种手段:1生物

12、合成途径的遗传控制2发酵条件的控制6. 生物素对谷氨酸合成的影响1生物素是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生物素在低于亚适浓度之前,增加生物素有利于丙酮酸的羧化产生草酰乙酸,进而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2生物素是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初始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辅酶,该酶催化乙酰辅酶A羧化生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再经一系列转化合成脂肪酸,而脂肪酸又是构成细胞膜磷脂的主要成分,因此生物素可间接地影响细胞膜的透性。第四章微生物次级代与调节1、次级代产物:某些微生物在生命循环的某一个阶段产生的物质,它们一般是在菌生长终止后合成的。其生物合成至少有一局部是与核和核外的遗传物质有关,同时也与这类遗传信息产生的酶所控制的代途径有

13、关。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物有抗生素、毒素、色素和生物碱等。2、初级与次级代途径相互连接次级代物通常是由初级代中间体经修饰后形成的修饰初级代中间体的三种生化过程生物氧化与复原、生物甲基化、生物卤化3、前体:指参加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它能被微生物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变化有些还具有促进产物合成的作用。中间体是指养分或基质进入一途径后被转化为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他们均被进一步代,最终获得该途径的终产物。4、次级代物生物合成的原理一旦前体被合成,在适当条件下它们便流向次级代物生物合成的专用途径。在某些情况下单体结构单位被聚合,形成聚合物。这些特有的生物合成中间体产物需做后几

14、步的结构修饰,修饰的程度取决于产生菌的生理条件。有些复杂抗生素是由几个来自不同生物合成途径组成的。第五章发酵培养基1、培养基通常指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和合成所需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等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生长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培养基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物合成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和氧气等2、工业发酵培养基的要求: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地合成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的少培养基的原料应因地制宜,价格低廉;且性能稳定,资源丰富,便于采购运输,适合大规模储藏,能保证生产上的供给。所用培养基应能满足总体工艺的要求,如不应影响通气、提取、纯化与废物处理等

15、。3、工业上常用的碳源:葡萄糖、乳糖、淀粉、蔗糖工业上常用的氮源:无机氮源:氨水,铵盐,硝酸盐等。有机氮源:玉米浆、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粉、鱼粉、酵母浸出液等。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铵。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提供生长因子的农副产品原料:1) 玉米浆2) 麸皮水解液3) 糖蜜4) 酵母:可用酵母膏、酵母浸出液或直接用酵母粉。产物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参加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4、发酵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方法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设计、响应面分析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局部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展试

16、验,通过对这局部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正交实验数据分析,见教材P112-114例题,表4-16,同时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各因素的优水平、各因素水平的最优组合。小数点后保存一位。响应面分析方法:适宜于解决非线性数据处理的相关问题,它囊括了试验设计、建模、检验模型的适宜性、寻求最正确组合条件等众多试验和统计技术;通过对过程的回归拟合和响应曲面、等高线的绘制、可方便地求出相应于各因素水平的响应值。在各因素水平的响应值的根底上,可以找出预测的响应最优值以与相应的实验条件。完整响应面分析方法实验设计通常包括:1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2最陡爬坡实验,3中心

17、组合实验设计三个过程。第六章发酵培养基灭菌和空气净化在发酵工业生产中,为了保证纯种培养,在生产菌种接种培养前,要对培养基、空气系统、消泡剂、流加物料、设备、管道等进展灭菌,还要对生产环境进展消毒,防止杂菌和噬菌体的大量繁殖。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电磁波射线灭菌法、湿热灭菌法主要是高压蒸汽灭菌、化学药剂灭菌法、过滤除菌法等1. 微生物热阻: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2.对数残留定律中各符号的意义。3. 理论灭菌时间的计算3.1间歇实罐灭菌时间的计算3.2连续灭菌的灭菌时间计算:4. 灭菌温度的选择:随着温度升高,灭菌速率常数增加的倍数大于培养基中

18、营养成分的分解速率常数的增加倍数。即当灭菌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杀灭速度提高,培养基营养成分破坏的速度减慢。高温瞬时灭菌法可以减少培养基营养成分的破坏的原理:随着温度升高,灭菌速率常数增加的倍数大于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分解速率常数的增加倍数。即当灭菌温度升高时,微生物杀灭速度增加较快,而培养基营养成分破坏的速度增加较慢。因此,采用较高的温度,较短的灭菌时间,可以减少培养基营养成分的破坏。5. 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因素:所污染杂菌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和时间,培养基成分、pH值、培养基中颗粒、泡沫等对培养基灭菌也有影响。6.无菌空气:指通过除菌处理使空气中含菌量降低至一个极低的百分数,从而能控制发酵污染至

19、极小时机。此种空气称为“无菌空气。7.介质过滤除菌是使空气通过经高温灭菌的介质过滤层,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等颗粒阻截在介质层中,而到达除菌的目的。是大多数发酵厂广泛采用的方法。按除菌机制可分为:绝对外表过滤和深层介质过滤。介质过滤除菌的机理:空气流通过这种介质过滤层时,借助惯性碰撞、拦截滞流、静电吸附、扩散等作用,将其尘埃和微生物截留在介质层,到达过滤除菌目的。第七章种子的扩大培养1、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枯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与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2、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1种子扩培的

20、目的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2种子的要求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延迟期短生理性状稳定菌体总量与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无杂菌污染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3、种子罐级数:是指制备种子需逐级扩大培养的次数,取决于菌种生长特性、孢子发芽与菌体繁殖速度、所采用发酵罐的容积。种子罐级数受发酵规模、菌体生长特性、接种量的影响。级数大,难控制、易染菌、易变异,管理困难,一般24级。4、种子制备分两个阶段: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好氧微生物菌种扩培常用设备:超净工作台、震荡培养箱、种子罐等。5、种龄:是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体开场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

21、酵罐时的培养时间。接种量: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通常接种量:细菌1-5%,酵母菌5-10%,霉菌7-15%,有时20-25%青霉素生产的种子制备过程:安瓿管斜面孢子大米孢子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发酵第八章发酵工艺控制1、微生物发酵的生产水平取决于生产菌种本身的性能和适宜的环境条件。2、发酵过程的代变化从产物形成来说,代变化就是反映发酵中的菌体生长、发酵参数的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和产物形成速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根据产物生成是否与菌体生长同步的关系,将微生物产物形成动力学分为生长关联型和非生长关联型。3、发酵方式1补料分批发酵:指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

22、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优点在于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低基质浓度的优点: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克制养分的缺乏,防止发酵过早完毕。2半连续发酵:是指在补料分批发酵的根底上,间歇地放掉局部发酵液的培养方法。优点: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克制养分的缺乏,防止发酵过早完毕;缓解有害代产物的积累。3连续发酵:指培养基料液连续输入发酵罐,并同时放出含有产品的发酵液的培养方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菌的生长就受到所提供基质的限制,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能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与传统的分批发酵相比,连续

23、培养有以下优点:维持低基质浓度: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防止培养基积累有毒代物;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单位时间的产量,节省发酵罐的非生产时间;便于自动控制。4、发酵控制参数按性质分类:物理参数、化学参数、生物参数按检测手段分类:直接参数:在线检测参数离线检测参数间接参数5、发酵热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Q发酵=Q生物+ Q搅拌- Q蒸发- Q显- Q辐射生物热(biological heat)是菌体生长过程中直接释放到体外的热能,使发酵液温度升高。搅拌热(agitation heat)是搅拌器引起的液体之间和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

24、所产生的热量。6. pH值对发酵的影响1影响酶的活性,当pH值抑制菌体中某些酶的活性时,会阻碍菌体的新代;2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和代产物的排泄;影响培养基中某些组分的解离,进而微生物对这些成分的吸收;3pH值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过程的不同,使代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7、引起发酵液pH值异常波动的因素pH值的变化决定于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 pH下降: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碳源过多,特别是葡萄糖过量,或者中间补糖过多加上溶氧缺乏,致使有机酸大量积累而pH下降;消泡剂加得过多;生理酸性物质的存在,铵被利用,pH下降。pH上升

25、: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氮源过多,氨基氮释放,使pH上升;生理碱性物质存在;中间补料氨水或尿素等碱性物质参加过多。8、临界氧浓度(critical value of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如对产物形成而言便称为产物合成的临界氧浓度。呼吸强度又称氧比消耗速率,是指单位质量的干菌体在单位时间所吸取的氧量,以 Q O2表示,单位为mmolO2(g干菌体h)。耗氧速率又称摄氧率,是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的吸氧量,以r表示,单位为mmol O2(Lh)。9、引起溶氧异常下降,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污染好气性杂菌,大量的溶

26、氧被消耗掉,可能使溶氧在较短时间下降到零附近,如果杂菌本身耗氧能力不强,溶氧变化就可能不明显;菌体代发生异常现象,需氧要求增加,使溶氧下降;某些设备或工艺控制发生故障或变化,也可能引起溶氧下降,如搅拌功率消耗变小或搅拌速度变慢,影响供氧能力,使溶氧降低。10、泡沫的形成与其对发酵的影响在大多数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以与代气体的逸出,再加上培养基中糖、蛋白质、代物等外表活性剂的存在,培养液中就形成了泡沫。形成的泡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酵液液面上的泡沫,气相所占的比例特别大,与液体有较明显的界限,如发酵前期的泡沫;另一种是发酵液中的泡沫,又称流态泡沫(fluid foam),分散在发酵液中,

27、比拟稳定,与液体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大量的泡沫引起的负作用:发酵罐的装料系数减少、氧传递系统减小;增加了菌群的非均一性;造成大量逃液,增加染菌时机;严重时通气搅拌无法进展,菌体呼吸受到阻碍,导致代异常或菌体自溶;消泡剂的添加将给提取工序带来困难。泡沫的消除调整培养基中的成分如少加或缓加易起泡的原料或改变某些物理化学参数如pH值、温度、通气和搅拌或者改变发酵工艺如采用分次投料来控制,以减少泡沫形成的时机。采用菌种选育的方法,筛选不产生流态泡沫的菌种,来消除起泡的在因素。采用机械消泡或消泡剂来消除已形成的泡沫。常用的消泡剂有4大类:天然油脂类、脂肪酸和酯类、聚醚类、硅酮类11、造成染菌的主要原因设备渗

28、漏空气带菌种子带菌灭菌不彻底技术管理不善第九章生物反响动力学1.微生物反响动力学研究各种环境因素与微生物代活动之间相互作用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具体研究容: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质量的平衡;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速率、基质消耗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对这三种速率的影响。2. 分批发酵工艺中缩短和消除延迟期的方法有:增加接种量、采用最适种龄、选用繁殖速度快的菌种以与尽量保持接种前后所处的培养基介质和条件一致。3. Monod方程的参数求解:mS KS+S=S:限制性基质浓度mol/m3;KS:饱和常数mol/m3例: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得如下数据:S(mg/l) 6 33 64 153

29、 221(h-1) 0.06 0.24 0.43 0.66 0.70利用MONOD方程作图如下,求在该培养条件下,求大肠杆菌的max,KS和td?解:据图可知,:1/max=0.95;KS/max=90;根据可以求得:max1.1 (h-1); KS99mg/L, tdln2/max0.63h4.连续培养动力学稀释率:单位时间参加的培养基体积占发酵罐培养基体积的分率5. 细胞的物料平衡单级连续培养的细胞物料平衡方程如下:根据单级连续培养的细胞物料平衡方程,按照比生长速率和稀释率D的大小关系,讨论培养罐细胞浓度和营养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答: D: 那么 dX/dt 0,培养罐细胞浓度不断增加,营

30、养物质浓度随之减少 D:那么dX/dt Al3+ Ca2+ Mg2+ Na+ ,阴离子顺序为:柠檬酸根硫酸根硝酸根2溶液浓度的影响树脂对离子交换吸附的选择性,在稀溶液中比拟大,而在浓溶液中选择性较小。3离子的水化半径水化半径较小的离子优先吸附。4有机溶剂的影响有机溶剂会使树脂对有机离子的选择性降低,而容易吸附无机离子,可利用有机溶剂从树脂上洗脱难洗脱的有机物质。5树脂与交换离子间的辅助力凡能与树脂间形成辅助力,如氢键、德华力等辅助力的离子,树脂对其吸附力就大;反之,能破坏这些辅助力的溶液就能容易地将离子从树脂上洗脱下来。5、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过程:1树脂预处理:新树脂装入柱后,先用去离子水浸泡

31、12h左右,使树脂充分吸水膨胀,再用2-3倍树脂体积的10%左右食盐水浸泡4h以上。用水洗净残留的NaCl,再根据树脂类型和使用所需要的型号分别用酸和碱处理,最后调pH值至所需围。2上柱交换交换方式:采用顺流和逆流进展3洗脱:用亲和力更强的同性离子取代树脂上吸附的目的产物。4树脂的再生:先用清水洗涤,然后用再生剂再生,最后用清水洗至所需pH值。6. ISEP系统是一种连续的离子交换系统目前已成功的应用在各种不同的产业领域中。ISEP系统采用多柱(20/30交换柱)吸附以与在稳定状态下连续运行。不需要备用设备;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也不必中断正常的生产。ISEP系统可以处理杂质浓度较高的物料,保证产

32、品具有稳定的成分和浓度;采用多通道逆向流动再生方式,减少了离子交换树脂与、再生剂和洗涤水的用量。工作过程:交换:利用ISEP离子交换系统,对膜滤液中的赖氨酸离子进展吸附,与其他杂质别离,吸附别离下来的废水与杂质排出柱体,吸附饱和的柱体进入洗脱回填区。回填:通过洗脱液回填压出柱体的废水和杂质,以提高洗脱液纯度。洗脱:利用一定浓度的氨水消除酸性,将赖氨酸离子从树脂上解析下来,并使树脂得到再生。转型:再生柱进入再生区经过稀硫酸转型后在吸附区到达最正确的吸附能力。第十八章色谱别离法1、色谱别离Chromatographic Resolution,CR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如吸附力、分子极

33、性、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亲合力、分配系数等的差异,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当多组分混合物随流动相流动时,由于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而以不同的速率移动,使之别离。特点别离效率高;检测能力强;样品用量少;适用围广。2.色谱别离过程:两种组分的理化性质原本存在着微小的差异,经过反复屡次地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过程使微小差异累积起来,结果使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从而使各个组分得到了别离。3. 检测器UV-Vis、荧光、电化学、蒸发光散射、示差折光、质谱等检测器。4. 色谱时间死时间Dead time: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惰性组分,从进样到出

34、峰的峰顶点之间测得的时间,用tM表示。保存时间Retention time:从进样到组分峰顶点之间测得的时间,用tR表示。调整保存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调整保存时间指组分的保存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时间,5.气相色谱法主要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与吸附性质的差异,以气体为流动相,以液体或固体为固定相从而到达别离混合物的色谱方法。6.液相色谱:首先高压泵将贮液器中流动相溶剂经过进样器送入色谱柱,然后从控制器的出口流出。当注入欲别离的样品时,流经进样器贮液器的流动相将样品同时带入色谱柱进展别离,然后依先后顺序进入检测器,记录仪将检测器送出的信号记录下来,由此得到液相色谱图

35、。4. 凝胶色谱介质常用的有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分类吸附色谱别离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吸附剂时,由于固定相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别离的方法。分配色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别离。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与非极性的差异,分配色谱可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一样电荷的溶质离子进展可逆交换,由于混合物中不同溶质对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合力而将它们别离。凝胶色谱以凝胶为固定相,是一种根据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而进展别离的色谱技术,又称为分子筛色谱Molecular Sieve Chromatog

36、raphy,MSC、空间排阻色谱或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第十九章蒸发、蒸馏和结晶1、真空蒸发:冷凝器和蒸发器溶液侧的操作压力低于大气压、此时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必须用真空泵抽出。目的:降低溶液的沸点。优点:(1)溶液沸点低,可用温度较低的低压蒸汽或废蒸汽作加热蒸汽。(2)溶液沸点低,同样蒸汽所需的传热面小。(3)沸点低,有利于处理高温下易分解和变质的热敏性物料。(4)蒸发器的操作温度低,系统的热损失小。2、多效蒸发:第一个蒸发器(称为第一效)中蒸出的二次蒸汽用作第二个蒸发器(第二效)的加热蒸汽,第二个蒸发器蒸出的二次蒸汽用作第三个蒸发器

37、(第三效)的加热蒸汽,依此类推。3、蒸发器的分类:分为膜式蒸发器和非膜式蒸发器两大类。膜式蒸发器又分为升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旋转刮板蒸发器、板式蒸发器。4、酒精发酵醪液蒸馏的理论根底是拉乌尔定律。拉乌尔定律:混合液中,蒸气压高的组分,在气相中的含量总是比液相中的高;反之,蒸气压低的组分,在液相中的含量总是比气相中的高。5、饱和曲线和过饱和曲线饱和溶液:溶液恰好饱和,溶质既无溶解也无结晶,即溶质与溶液处于平衡状态,此溶液称为饱和溶液;未饱和溶液:假设添加固体那么固体溶解;过饱和溶液:超过饱和点的溶质迟早要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要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须首先使溶液成为过饱和状态,也即必须设法产生一

38、定的过饱和度作为推动力。6、溶液的过饱和度与结晶的关系: AB为饱和曲线;CD为过饱和曲线。 AB和CD将图分为:稳定区、介稳区和不稳区。稳定区:溶液尚未饱和,没有结晶的可能。介稳区:也不会自发产生晶核,但如已有晶核,那么晶核长大而吸收溶质直至浓度回落到饱和线上。不稳区:能自发产生晶核。如E点是溶液的原始末饱和状态, E H是冷却结晶线,F点是饱和点,不能结晶,到达G点时,自发产生晶核。7、结晶包括三个过程:形成过饱和溶液;晶核形成;晶体生长。8、接触成核(碰撞成核):新生的晶核是晶浆(有晶体存在的结晶溶液)中已有的晶体颗粒,在结晶器中与其他固体接触碰撞时产生的晶体表层的碎粒。其中较大的就是新

39、的晶核。优点:动力学级数较低,即溶液过饱和度对成核影响较小。在低过饱和度下进展,能得到优质结晶产品。产生晶核所需要的能量非常低,被碰撞的晶体不会造成宏观上的磨损。在工业生产中,接触成核有以下4种方式: (1)晶体与搅拌螺旋桨间的碰撞;(2)湍流下晶体与结晶器壁间的碰撞;(3)湍流下晶体与晶体的碰撞;(4)沉降速度不同,晶体与晶体的碰撞。其中以第1种方式为主。第二十章典型发酵产品介绍1、酿造酒包括黄酒、啤酒、葡萄酒,酒精含量比拟低。蒸馏酒主要指白酒、白兰地等。蒸馏酒的酒精含量高。2、红葡萄酒:用果皮带色的葡萄带皮发酵制成,酒色呈深红、鲜红、紫红或宝石红。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红皮白肉葡萄的果汁制成,

40、酒色呈浅黄、禾秆黄、金黄色或近似无色。3、白兰地商标上的英文缩写:X.OExtra Old酒龄即贮期规定不低于10年。4、啤酒生产中麦汁煮沸的目的:蒸发水分,浓缩麦汁;钝化全部酶和麦汁杀菌;蛋白质变性和絮凝;酒花有效组分的浸出;排除麦汁中特异的异杂臭气。5、白酒的四大香型:米香型:三花酒;发酵完成后经过反复二至三次蒸馏,酒精度数较高,民间过去叫“三蒸酒、“三熬酒。酿酒师们总结出了“观花论酒的经历。当酒度在55至 60时,由于液体外表力,酒面晃动便泛起数层酒花,经久不散。酿酒师们说“起花了,三花!就接酒。酱香型茅型酒茅台酒;原料为高粱,曲为纯小麦制高温曲,八次蒸料,八次下曲,八次发酵,八次蒸馏但

41、仅取酒7次,因为第一次蒸馏出的不作正品,泼回酒窖重新发酵。浓香型庐型酒:庐州老窖产于市。千年窖,万年糟,传统的老五甑生产工艺,混蒸,主体香为己酸乙酯。纯小麦制大曲,以糯玉米为原料。根据酒的质量可分特曲、头曲、二曲和三曲。五粮液采用五种粮食高梁、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为原料。清香型汾型酒:汾酒产于汾阳县杏花村,二次发酵二次勾兑。前次发酵21天,蒸馏,加酒糟,再发酵21天,再蒸馏。清蒸二次清工艺,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的结合为主体香。6、青霉素生产工艺青霉素簇和头孢菌素簇是临床上最为重要的抗生素,属于-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是指分子中含有

42、青霉烷酸,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青霉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在青霉素发酵中,产黄青霉利用葡萄糖和氨,经由a氨基己二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在三肽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三肽,异青霉素N合成酶催化发生环化生成异青霉素N,再与苯乙酸、苯乙胺、苯乙酰胺、苯乙酰甘氨酸等在异青霉素N酰基转移酶催化进展转酰基反响,产生青霉素G 。1常用菌种为产黄青霉。2青霉素G的合成途径2发酵工艺3发酵控制加糖控制一般在残糖将至0.6左右,pH上升时开场加糖。补氮与加前体加硫酸铵、氨水或尿素,使发酵液氮源控制在0.010.05。补前体以使发酵液中剩余苯乙酰胺浓度为0.050.08。pH控制加酸或碱

43、自动控制pH,一般为6.46.6。温度控制一般前期2526,后期23,以减少后期发酵液中青霉素的降解破坏。通气和搅拌抗生素深层培养需要通气与搅拌。泡沫和消泡可用天然油脂如豆油、玉米油或用化学合成消泡剂“泡敌环氧丙稀环氧乙烯聚醚类来消泡。应当控制其用量并少量屡次参加。过滤宜采用鼓式真空过滤器。过滤前加去乳化剂降温。提炼采用溶媒萃取法,醋酸丁酯BA作溶媒。脱色采用活性炭进展脱色。过滤。共沸蒸馏或直接结晶7. 酶制剂的生产方法:固态发酵法和深层液体培养法7.1利用微生物产酶的优点1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易提取酶,特别是胞外酶。3微生物培养基来源广泛、价格

44、廉价。4可控制酶发酵生产过程,生产可连续化、自动化。5可以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菌种、增加酶产率和开发新酶种枯草杆菌BF-7658液体深层发酵生产-淀粉酶的发酵控制:工艺流程:A种子制备:孢子培养一般采用马铃薯培养基,于37下培养72 h,使菌体全部形成孢子即为成熟。种子培养维持罐温37,罐压0.50.8 atm,10h后加大通风,当菌体处于对数生长期后期,立刻接种至大罐,种子培养一般14h左右。发酵控制:通常采用低浓度发酵和高浓度补料的方法,优点:低浓度可以防止原料中淀粉降解生成的糖过量堆积而引起分解代阻遏,有利于pH值控制,延长产酶期。温度37,罐压0.5 atm,通气量012 h控

45、制0.50.6 VVM,12 h后控制在0.81.0 VVM,发酵后期控制在0.9 VVM。补料体积和根底培养基体积一般为1:3左右。从10 h左右开场补加,一般前期、后期少,中期大,根据菌体的生长情况来调整。当pH低于6.5,细胞生长粗壮时可酌减;当pH高于6.5,细胞出现衰老并有空胞时可酌增。停止补料后6-8h,温度不再上升,菌体衰老80%菌体形成空胞,酶活不再提高,发酵即可完毕。发酵周期一般为40 h。提取:工业上回收-淀粉酶一般采用硫酸铵盐析法。8. 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工艺有酸转化工艺和碱转化工艺两种。维生素C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莱氏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合成法两种。酸转化设备简单、流程短,但制得的维生素C破坏严重、质量差,设备腐蚀严重,三废多,因此逐渐淘汰。碱转化虽然流程较长、投资大,但产品质量好,故目前绝大局部工厂均采用碱转化工艺。1985年转让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工艺给世界上生产维生素最大企业瑞士霍夫曼罗氏制药公司。我国医药工业史上首次出口技术。二步发酵法反响步骤:D-山梨醇L-山梨糖2-酮基-L-古龙酸2-酮基-L-古龙酸甲酯维生素C钠维生素C生物氧化黑醋菌混合菌生物氧化甲酯化H2SO4, CH3OH内酯化NaHCO3, CH3OH酸化H2SO4, CH3OH二步发酵法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发酵、提取、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