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3新人教A版必修1通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2327484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3新人教A版必修1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3新人教A版必修1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3新人教A版必修1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3新人教A版必修1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3新人教A版必修1通用(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3)从容说课本课是在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换底公式,利用换底公式统一对数底数,即“化异为同”是解决有关对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利用它将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来计算;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能正用换底公式,还要能熟练地逆用换底公式.另外还安排了两个对数的应用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教材通过实例研究引出换底公式,既明确学习换底公式的必要性,同时也在公式推导中应用对数的概念和对数的运算性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适当地增加具体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换底公式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公式的能力.

2、本课的重点是换底公式的应用及对数的应用问题;难点是换底公式的灵活运用.利用换底公式“化异为同”是解决有关对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它在求值或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1)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底数;(2)注意换底公式与对数运算性质结合使用;(3)换底公式的正用与逆用.同时要注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题设元、建模解模、检验还原.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换底公式,会用换底公式将一般的对数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化简和证明.2.能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数问题并加以解答.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换底公式,并通过换底公式的应用,使学生体会

3、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2.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学会共同学习的能力.3.通过应用对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换底公式的概念,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换底公式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倾听并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1.换底公式及其应用.2.对数的应用问题.教学难点换底公式的灵活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教学过程一

4、、引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对数运算法则,可以看到对数的运算法则仅适用于对数的底数相同的情形,若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对数的底数不相同时怎么办?(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对数的定义可以知道,任何不等于1的正数都可以作为对数的底.数学史上,人们经过大量的努力,制作了常用对数、自然对数表,只要通过查表就能求出任意正数的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这样,如果能将其他底的对数转换为以10或e为底的对数,就能方便地求出任意不为1的正数为底的对数.二、讲解新课(一)探求换底公式,明确换底公式的意义和作用师:你能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出下面的换底公式吗?logaN=(a0,且a1;c0,且c1;N0).(师生讨论并

5、完成)当a0,且a1时,若ab=N,则logaN=b.在的两边取以c(c0,且c1)为底的对数,则logcab=logcN,即blogca=logcN.b=.由得logaN=(c0,且c1).一般地,logaN=(a0,且a1;c0,且c1;N0),这个公式称为换底公式.合作探究1:logablogbc=? logablogba=?合作探究2:证明logbN=(a0,b0,a1,b1,N0).方法引导:关于对数换底公式的证明方法有很多,证明的基本思路就是借助指数式.合作探究:换底公式有什么重大作用?(生探究,得出如下结论)结论:是把一个对数式的底数改变,可将不同底问题化为同底问题,为使用运算法

6、则创设条件,如换底公式可以解决如下问题:1.(1)logablogba=1;(2)logambn=logab(a、b0且均不为1).2.例如,求我国人口达到18亿的年份,就是计算x=log1.01的值,利用换底公式与对数的运算性质,可得x=log1.01=32.883733(年).由此可得,如果人口年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从2000年初开始,大约经过33年,即到2032年底我国的人口总数可达到18亿.(二)换底公式的应用(多媒体显示如下例题,生板演,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例1】 求log89log332的值.【例2】 计算:(1)log34log48log8m=log416,求m的值.(2

7、)log89log2732.(3)(log25+log4125).(1)解:原方程等价于=2,即log3m=2,m=9.(2)解法一:原式=.解法二:原式=.(3)解:原式=(log25+log25)=log225log52=log25log52=log25log52=.方法引导:在利用换底公式进行化简求值时,一般情况是根据题中所给的对数式的具体特点选择恰当的底数进行换底,如果所给的对数式中的底数和真数互不相同,我们可以选择以10为底数进行换底.知识拓展:(1)不同底的对数要尽量化为同底的对数来计算;(2)在第(3)小题的计算过程中,用到了性质logMn=logaM及换底公式logaN=.利用

8、换底公式可以证明:logab=,即logablogba=1.(三)对数的应用问题合作探究:现在我们来用已学过的对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3】 20世纪30年代,里克特(C.F.Richter)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M=lgAlgA0,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A0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的距离造成的偏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计

9、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2)5级地震给人的震感已比较明显,计算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确到1).解:(1)M=lg20lg0.001=lg=lg20000=lg2+lg1044.3.因此,这是一次约为里氏4.3级的地震.(2)由M=lgAlgA0可得M=lg=10MA=A010M.当M=7.6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1=A0107.6;当M=5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2=A0105.所以,两次地震的最大振幅之比是=107.65=102.6398.答: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大约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398倍.合作探究:可以看到,虽然7.6级地震和5级地震仅相

10、差2.6级,但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却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398倍.所以,7.6级地震的破坏性远远大于5级地震的破坏性.【例4】 科学研究表明,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放射性碳14.碳14的衰变极有规律,其精确性可以称为自然界的“标准时钟”.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衰变的碳14,可以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得到补充,所以活着的动植物每克组织中的碳14含量保持不变.死亡后的动植物,停止了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机体中原有的碳14按确定的规律衰减,我们已经知道其“半衰期”为5730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残余量约占原始含量的76.7%,试推算马王堆古墓的年代.解:我们先推算生物死亡t年后每克组

11、织中的碳14含量.设生物体死亡时,体内每克组织中的碳14的含量为1,1年后的残留量为x,由于死亡机体中原有的碳14按确定的规律衰减,所以生物体的死亡年数t与其体内每克组织的碳14含量P有如下关系:死亡年数t123t碳14含量Pxx2x3xt因此,生物死亡t年后体内碳14的含量P=xt.由于大约每过5730年,死亡生物体的碳14含量衰减为原来的一半,所以=x5730,于是x=(),这样生物死亡t年后体内碳14的含量P=().由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指数式P=()可写成对数式t=logP.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残余量约占原始含量的76.7%,即P=0.767,那么t=log0.767,由

12、计算器可得t2193.所以,马王堆古墓是近2200年前的遗址.(四)目标检测1.课本P79练习第4题.答案:(1)1;(2)1;(3).2.在,log,logan,(a0,a1,b0,b1,ab1,nN)中和logab相等的有A.2个 B.3个 C.4个 D.1个答案:A3.若log34log48log8m=log42,求m.答案:.4.(1)已知log53=a,log54=b,试用a、b表示log2512;答案:.(2)已知log1227=a,求log616.答案:.三、课堂小结1.换底公式及其应用条件(注意字母的范围).2.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四、布置作业(一)课本P86习题2.2A组第6、9、11、12题.(二)1.已知log189=a,18b=5,求log3645.(用a、b表示)2.计算:(log43+log83)(log32+log92)log.3.设3x=4y=6z,求证:=.板书设计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3)一、换底公式1.换底公式2.换底公式的推导过程3.使用换底公式应注意的地方二、对数的应用问题例1例2例3解析过程例4解析过程三、目标检测评析四、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