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题答题格式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2285177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阅读题答题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阅读题答题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阅读题答题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中考阅读题答题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阅读题答题格式(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格式1.概括全文(某段)内容答:撷取型:提取中心(词)句,主旨句,特别注意记叙文类文章里,有议论、抒情的句子,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总结性的(词)语句,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重组型: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中心(词)句、主旨句、总结句等,用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表达以求完整。自写型: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要突出重点、突出主题。2.概括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情感答:记叙了(事)描绘了(景)通过(人)介绍了(物)表现/赞美/歌颂/揭示/鞭挞/反映了;抒发了(情感)等。3.理解加点字的含义及作用答:词原来指这里指生动细致刻画/表现了表达了情感。4.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答:本句指生动

2、细致刻画/表现了表达了情感。5.分析某个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本段(句)结构上(见下表);内容上描绘出事物/表现人物特点/心情;深化了主题。重要句(段)作用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过渡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6.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答:从题目是否有象征含义,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是否揭示文章的中心,是否

3、新颖,吸引读者,这几个角度来看。7.记叙文的线索是什么?答: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人物线索、物品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时间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思想感情等。8.品析加点词妙处。答:动词: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生动准确描绘出特点,表现了心情。形容词:生动准确第描绘出的情态,表现了心情。叠词:生动准确描绘出特点,表现了心情,具有音韵美。成语:生动准确描绘出特点,表现了心情,富有文采,有意蕴。9.赏析画线句子。答:句运用了修辞方法,(各种修辞方法的具体作用),写出特点,表达情。修辞手法作用比喻生

4、动形象拟人具有人的情态和动作排比节奏鲜明,句式整齐,增强气势夸张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增强感染力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兴趣对比强烈的反差,情感鲜明10辨析某段应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谈谈其作用。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描写:从不同的感觉来区分,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从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分为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细节描写,其作用是为了细致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环境描写有自然描写与社会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故事情节

5、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等。答题时,先写明属于描写,再依据以上作用写。议论:答:属于议论,在内容上,点明了的意义,起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结构上点题/照应/启示下文等。抒情:答:属于抒情,抒发了作者的真挚感情,引发读者共鸣,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结构上,呼应/照应。11.针对描写对象谈感受、启示。12.针对文章某些内容或者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答:观点阐述理由(结合文本)事例(文本/生活)小结议论文阅读答题格式1.你认为本文的论点(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提示:大多能在文中找到原句,最容易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论述中(过渡句)2.分析论据的类型并说说其作用提示:论据的类型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答:事

6、实/道理,有力阐述/证明观点/论点3.为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答:人物事件短评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实论据答:人物事件5.判断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答:举例论证,这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列举了(事例),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答:这一段运用了道理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这一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论证了观点。比喻论证,这一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将比作,论证了观点,从而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使人接受。6.本段是如何论证的?分析论证过程(或论证思路)。答:本文(段)先阐述了事实(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观点

7、,最后得出(结合语境)7.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证中心的或怎样来论证中心的?答:从并列的(结合语境),或逐层递进(结合语境)来展开的。8.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说说作用。答:本文运用了层层递进/并列结构方式,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深入/从不同的方面论证了中心,论证严密有力。9.某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答:开头一般为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过渡;结尾一般是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等。10.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答:词语含义结合语境分析作用表达效果11.分析加点的词能否删去。答:不能删去,因为这个词在文中指起了,删掉后,影响了论证的严密性。12.分析词与能否颠倒答:不能颠倒,因为词,

8、与相对应;词,与相对应,如果颠倒影响了文章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或者因为先词后才嫩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逻辑性强。13.分析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答:这句话阐明了内容,证明了论点,在结构上起了总领/过渡/照应14.根据文段谈看法、感受和启示、感悟。答:观点(联系文本论点)阐述事实(生活)小结15.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对选文谈自己的理解(评价)答:观点阐述事实(生活/文本)小结说明文阅读格式1.指出全文或者某段的运用的说明顺序?答:本文(本段)使用了说明顺序(空间、时间、逻辑),清晰明了写出事物特征,或者事理;使文章(本段)更加有条理。2.能否换掉某段(某句)的顺序。 答:不能换掉,因为本文是按照

9、到顺序(具体逻辑关系、总分、因果、主次)来介绍对象/说明事物/事理。换掉后文章就显得逻辑混乱。3.找出文章(某段)中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答:本段(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结合说明方法的具体作用写)地说明了(具体指文段中的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读者清楚明了。说明方法作用举例子列举事例,具体说明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分类别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地打比方把比做,生动形象地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的本质特征进行说明,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概念有确切的理解。4.说说文章(某段)的语言特点5.试举例来说明文章(某段)特点答:文章(文段)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平实简明的特点

10、,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平实简明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注意一定要列举文段中的例子说)6.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并体会。答:用了词,含义是准确地说明了(结合语境)特征,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7.某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答:词,含义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8.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答:不可以。词,含义是准确地说明了(结合语境)特征,符合实际情况。如果换了另一个词,含义是意思,就变成了(结合语境)与实际不符,不能体现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10.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答:词,含义是准确地说明了(结合语境)特征

11、,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删去,就变成(结合语境),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情况。11.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答:本段(句)在结构上(同记叙文部分),在内容上(概括段义),使说明清晰明了。12.能否删去某段(句)答:不能删去,本段(句)起了作用,如果删去,就会使文章条理混乱,影响文章的层次感和严谨性。13.文章(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答: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二抓概括句和中心句。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答:本文介绍了的特征。15.说说文章的思路答:先说了再说了最后16.对文段中某种想象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根据文段提炼自己的观点,其次结合原文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最后小结自己的观点。17.针对文章,结合实际,提出自己合理化建议或者拟写标语/广告词等。首先读懂文章,抓住中心;其次合理化建议,要注意表述要明了、简洁。18.结合文章,针对现实生活对某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提出看法,其次是结合文本阐述看法,最后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