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调查研究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2269105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调查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调查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调查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调查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调查研究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调查研究报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题组【摘要】本研究结合文献分析,对当前儿童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本研究围绕家长安全教育意识、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安全教育行为、家庭环境安全、亲子互动和家庭安全教育方式等六个方面,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广东省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城乡差异、隔代教育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所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加强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建议。【关键词】家长,儿童安全,家庭保护,安全教育一、 问题提出确保儿童安全是各项教育工作的基本,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受到儿童自身发展的年龄特点所限制,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还相对薄弱,因此,

2、儿童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1991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6年修订通过,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在2013年,全国人大又颁布了该法案的2012年修正本。该法案明确指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了家庭保护、学习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个主要方面。在家庭保护中,法案明确指出,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因此,从法律的层面看,家庭保护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道屏障,而儿童的家庭安全教育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确保儿童健康、安全成长最基本的保障。除了家庭保护之外,学校保护也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组成部

3、分。我国的各级学校在制度上对儿童安全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从1996年开始,每年三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虽然对儿童的安全有了相应的法律保障,家长也同样关心儿童安全问题,但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安全却依然抱有侥幸心理,他们过分依赖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社会的安全保护,却不知道很多时候不幸就发生在自己家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熊丙奇说,家庭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延伸,然而不少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尤其在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在家中接受到的安全教育几乎为零 新华网, 家庭安全教育缺失:谁来给儿童安全惨剧“踩刹车”? h。即便是一些家长采取了措施以加强对孩子的保护,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

4、的影响及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许多家长对子女采取的保护措施却采用了全程接送看护的方式,对于子女的过度溺爱在客观上剥夺了子女锻炼的机会,结果反而导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与应变能力日渐退化。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修正本)在第十二条中明确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基于这些实际问题,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等七个部委于2010年2月联合颁发了全国家庭教

5、育指导大纲,并明确指出要“抓好安全教育,减少儿童意外伤害。”此外,大纲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例如,要“指导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尽可能消除居室和周边环境中的伤害性因素;以良好的榜样影响、教育、启迪儿童;结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对儿童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生命意识;重视儿童的体能素质,通过活动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教育部关工委在随后编订的大纲解读中,对大纲中的精神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例如“家长须掌握诸如食物中毒、烫伤、溺水等突发事件的急救措施;提高监护意识,尽可能消除环境中一切伤害性因素,结合生活实际事例,随时对幼儿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对7-12岁的儿童,要“指导家长带领儿童

6、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帮助儿童建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抓住日常生活事件增长儿童居家出行的自我保护知识及基本的生命自救技能”。此外,家长要“掌握一定的性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身体上的变化,并形成健康的性别文化;鼓励孩子与异性正常的交往;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远离性伤害;改变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结构,给孩子合理的饮食,一定程度可以避免孩子过早性成熟”。中国教育学会为了加强家庭安全教育宣传,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组织全国一流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安全教育专家,精心打造了“家庭安全教育中心” ,开设了中国安全教育网 ,旨在针对孩子在不同成长

7、阶段最常遇到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安全问题,为家长提供全套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即便有了这些法律法规、具体指导意见和基本的宣传,但由于对家长的宣传、指导的具体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及社会安全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安全的态势却不容乐观。高处坠落、车祸、溺水、烧烫伤、气管异物、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事故及被拐骗、绑架和遭受性侵等涉及未成年人受害者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据统计,全国每年有超过5万名1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指南EB/OL.。例如,2013年4月29日,南宁连续发生两起儿童在家中的坠楼事件:一名5岁男童独自在家无大人看管,爬上阳台不幸从

8、18楼坠落身亡,同一天,在某居民区,一名12岁女孩半夜起床开窗,也不幸从26楼坠亡;2013年5月11日,广东博罗县罗阳一中8名初二学生在江边烧烤时,一名男同学疑误踩江边沙石滑入江中,他的4位同学发现后手牵手展开施救,结果却不幸一齐落入江中失踪 严初.广东4名初中生手牵手营救溺水同学全部身亡EB/OL.中国新闻网. h 。如此案例,不胜枚举。在应试教育这一教育雾霾的笼罩下,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实际重视还不够,也缺少相关知识和教育技能。以至于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也发出了“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姜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学生生命不保,何谈教育EB/OL. 央视网.的感叹。而2011年

9、10月13日,2岁幼童小悦悦在佛山市南海区十分悲惨地遭受多辆汽车碾压,这一轰动一时的“小悦悦事件”,除了让全社会疾呼“请停止冷漠”之外,是否也应更多地反思父母的监护职责呢?儿童安全固然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塑“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社会风尚,但不可否认,家庭保护、家庭安全及家庭安全教育才是确保儿童安全的基石。而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则彰显了儿童家庭安全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加强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紧迫性。本调查研究一方面希望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我省目前城乡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总结国内外家庭安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提炼实施家庭安全教育的

10、有效途径和方法,希冀能为广大儿童家长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提供有所启迪的参考意见。 二、 文献综述(一)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安全即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商务印书馆,2005.。自古以来,“安全”就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易经)、“善于治家者,尚其防患于未然哉”(此中人语),这些名言警句,一方面说明了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阐明了预防与安全的密切关系。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概而言之,就是为了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安全意

11、识,提高防范伤害的能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性质就是立足于预防,着眼于消除潜在危险和危害而进行的家庭教育。然而,在现有的研究中,虽然对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现象和内容已经有许多零散的描述,但对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还缺乏完整的定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认为,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定义涉及到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和方式几个基本方面。在教育对象方面,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家庭安全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因为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赵忠心

12、.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然而,我们认为,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儿童固然是家庭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对象,但父母才是家庭安全教育的主角。换言之,以家长为教育对象的亲职教育,是家庭安全教育的重点。家长的安全意识、行为榜样和教育能力,才是儿童家庭安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时颖,焦淑芳,谢瑾(2005)等对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长对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的情况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1.89%;未处理的为18.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时 颖,焦淑芳,谢 瑾,等.

13、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684-686.。该研究表明,家长的安全意识对预防儿童在家庭中的意外伤害具有显著的作用。林艳,王虹,刘筱娴等(2009)通过对深圳市某镇的儿童和家长进行一年的教育干预,发现干预后家长对意外伤害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且各类伤害发生率均有下降。该研究结论说明,对家长进行意外伤害教育干预能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林 艳,王 虹,刘筱娴,等.深圳市社区儿童意外伤害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4804-4805.。刘齐(2010)的类似研究也表明,对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

14、识水平进行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而在干预后有显著差异;但干预组在3个月后的相关知识水平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这说明对父母的安全教育应该是长期进行、不断强化的 刘齐.教育干预对父母预防学龄前儿童家中意外伤害的效果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在教育内容方面,我们认为,儿童家庭安全教育包括物质安全、环境安全、心理安全和生命安全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物质安全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所直接接触到的与衣食住行等有关的各类物品本身及使用的安全。例如,儿童饮用奶的质量、保质期、储存和饮用的安全;环境安全是指与儿童的生活间接相关的周围物理设施的安全。例如,居住场所与生活场所日常维护,水、

15、电、煤气安装与使用,社区安保、监控设施、安全标识,污染防控,家庭信息的隐秘性等;心理安全是指在与家人和他人交往过程中体验到安全感,具有较强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理体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心理安全包括在家庭成员尤其是亲子互动过程中采取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防止家庭暴力、儿童忽视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3000万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自闭、自卑、多动、逆反、厌学等心理问题。这与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和父母期望升高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生命安全是指在发生可能危及生命的情景下,防范或降低直接或间接危及儿童人身安全的风险。生命安全包括自救的逃生技能及救助他人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等,例如火灾或地震

16、逃生、防范遭受意外伤害、绑架或性侵等。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包括意识、知识和技能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包括家庭中的家居安全和户外安全两个方面。例如,物质安全包括了家长和儿童在使用食品时,要具有查看食品保质期的意识,了解国内外食品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的标注方法和区别,学会正确判断食品质量、掌握健康的食品烹饪方法等。全国妇联2007年对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从关于家长家教知识需求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家长所需家教知识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孩子的心理健康(60%)、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的学习辅导、道德引导、人生理想、人身安全(35.1%)、待人接物、生活自理、食物营养、应急自救(30

17、.1%)、专长培养、体育锻炼、异性交往、游戏娱乐(6.4%)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全国家庭教育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这项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说明已有较多的家长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有65%的家长对于人身安全方面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偏低。王林清(2006)就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认知和行为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98%以上的学生家长认为意外伤害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大,严重的还会导致终身残疾,有必要经常对孩子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并主张学校应开展预防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另有33.6%的家长认为意外伤害无法预知,因此是无法预防的 王林清.儿童青少年对意外伤害

18、认知和行为的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787-789.。虽然家庭中的各种安全隐患无法预估,但家长仍然应从各个方面努力排查家居安全隐患。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资深顾问王琳,崔民彦(2012)通过照片故事对儿童家具用品进行了一次安全隐患调查,他们结合国外儿童家居伤害干预案例参考,总结出5条检查原则:SEE(看,从儿童的视角审视物品),SIZE(尺寸,越小的孩子给越大的物品),STRING(绳,拉伸后的绳长度不超过22CM),SURFACE(表面,表面本身和表面相关无隐患),STANDARD(标识,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辅以图示和工具,指导家长对家中环境隐患排查,提升其识险、排险能力

19、王琳,崔民彦.儿童家居用品安全隐患调查通过照片故事进行回顾性调查家居环境危险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 2012,28(4), 290.。他们认为家中的伤害应该列入优先干预的项目。2012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强生制药在北京联合发布儿童伤害预防倡导。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显示,在全球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故意伤害,有数以千计的受伤儿童因此就医,而且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如果在世界各地采用已证明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每天至少可以挽救1000名儿童的生命。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跌倒/跌落和道路交通伤害;假期(7-8月)是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发期;而家中伤害的发生占到一半 潘

20、波.儿童伤害报告发布,伤害成我国儿童死亡首因EB/OL.。 教育方式对教育成效显然具有重要影响,儿童家庭安全教育也不例外。美国西密西根大学珀慈等人(Poche, C. et al., 1988)曾以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不同安全教育方式的效果。研究发现,观看录像加上角色演练的方式(videotape+rehearsal)的效果最好,只是观看录像的效果次之,而仅有讲授的方式效果相当较差,但即便如此,也优于没有任何安全教育措施的效果 Poche, C., Yoder, P. & Miltenberger,R. Teaching self-protection to chil

21、dren using television techniqu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988, 21(3): 253-261.。该研究表明,对于年幼的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增强直观形象性和情景性的体验,对于提高教育效果具有显著作用。综上所述,儿童家庭安全教育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宣传与培训,增强父母的安全意识,丰富父母的安全知识,提高父母的安全防范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降低或避免家庭成员遭受安全危害的教育。(二) 我国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儿童家庭安全教育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包括中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疾

22、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安全教育中心等许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对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也反映出了我国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目前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家庭安全教育的缺位孩子意外的引起,是因为家庭或者更确切地说家长没有履行好维护孩子人身安全的功能。许多家长为了生计,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别人照顾,像一些外来工或者经营小本生意的家庭,父母就更加奔波,而对孩子的照顾和看管就有所减少,基本上采取“放养”的方式 广佛都市网从“孩子受伤 ”看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然而,就算是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也并没有很好地对孩子进行恰当的安全教育。在全国家庭教育调查报

23、告(2011)里针对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需求的调查数据报告显示,60.6%的4-6岁儿童家长认为“经常害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是其遇到的主要困难,并且有24.6%的家长认为“经常害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最为棘手。有74.3%的4-6岁儿童的家长表示关注“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是4-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位列各项内容首位;但却仅有33.2%的家长认为应该对这一时期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全国家庭教育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0)明确提出家庭应“抓好安全教育,减少儿童意外伤害”,但现实却事与愿违,许多家长

24、都在安全教育方面缺位。“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儿童安全的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家庭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延伸,然而不少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尤其在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在家中接受到的安全教育几乎为零。另外,不少家长抱有侥幸心理,对孩子在校安全教育过分依赖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进行安全教育时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现象,比如儿童经过学校教育得知红灯亮时不能过马路,但是偶尔会出现父母执意带着孩子闯红灯。 2父母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 熊丙奇说,父母知道路上不安全,但他们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安全问题,反而采取全程接送看护的方式,这种做法不但没有提高孩

25、子的安全程度,反而给孩子日后的单独出行留下安全隐患。换言之,即父母没有掌握科学的安全教育知识,不能从传递给孩子传递安全知识这条途径上,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使孩子无法从源头防范于未然。 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认知有多少了解?刘可(2004)等人的研究应证了父母缺乏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主要缺乏的安全知识有:意外伤害属于一类疾病(54.5%);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44.6%) 刘可,冯启璋,张惠洁广州市儿童发生意外伤害与其父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11,第39卷第11期。陈忠(2013)等人发现由于家长自己接受防治意外伤害知识教育

26、少、对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办法不知道的比例较大,甚至有 “意外伤害不可能预防”、“孩子受伤时难免的,不必小题大做”、 “孩子意外伤害主要是不听话造成”、 “孩子受点伤可长见识”等消极、被动的态度,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对周围潜在的危险认识不足,或缺乏意外伤害预防干预意识 陈忠,张斌,覃凌智,张雅琪,邱琳儿童意外伤害家长认知水平、意识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第28卷。 刘荣海(2012)等人对盐城市城区幼儿家长幼儿家居用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与培训,发现盐城市幼儿家长对幼儿家居用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较差。其中,虽然盐城市城区幼儿家长对儿童安全用药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培训后仍

27、有6.30%(25/379)的家长同意将药物随意放在餐桌上,10.28%的家长认为孩子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可以先自行处理 刘荣海,孙晓凯,李峰,张秀菊,王仕巧盐城市城区幼儿家长幼儿家居用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与培训效果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2.09第18卷第9期。2013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郑州 312 岁年龄段儿童的 4551 名家长的调查显示,广大家长对童装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对有关童装安全各项知识的知晓率仅为 10%18%,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童装给孩子带来的后果缺乏了解的比例竟高达40% 陈海波选购童装要有安全意识N。上述现象表明,我们的家长急需学

28、习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这是实施家庭安全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 3. 父母的安全防范意识不高刘可等人(2004)的研究显示,发生意外伤害时成人在场的情况约占半数,说明成人还未起到很好的看护作用,尤其是父母的防范意识不够 刘可,冯启璋,张惠洁广州市儿童发生意外伤害与其父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11,第39卷第11期。时颖( 2005)等人对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长对室内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家长对电源进行保护性处理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1.89%,未处理的为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时 颖,焦淑芳,谢 瑾等北

29、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12,第26卷 第6期。梁友芳(2008)等人调查研究发现母亲接受过意外伤害的宣传教育、母亲对有危险行为孩子采取耐心说服教育的正确管教方式、定期检查孩子的玩具、给孩子洗澡时采取正确措施预防烫伤。这些均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保护因素 。李云(2005)等人调查发现将近 20% 的家长没有提醒孩子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意外伤害发生时不会采取简单的院前急救等 。近几年,幼儿性侵犯事件时有发生,家长或监护人出于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对此类事件缺乏警惕,不注意受害儿童的身心变化,放松了对儿童的性保护教育 孔露苗

30、家庭、学校、社会:架起儿童性保护的屏障J,家教指南,2002.09,家庭和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教育的缺失,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针对父母出现防范意识不高的现象,专家们呼吁父母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庞书勤(2010)利用幼儿家庭意外伤害教育视觉教材对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干预后,6种家庭意外伤害状态的认识得分显著提高,在6种家庭意外伤害有关的危险物中,有5种显著减少 庞书勤幼儿家庭意外伤害教育视觉教材用于家长教育的干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12第45卷第12期。肖华志(2013)对工业幼儿园 189 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为期 1 年的“家长及儿童防范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

31、,然后与未接受干预的蓝天幼儿园 167 名家长进行意外伤害认知行为访谈及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调查。结果发现健康教育后家长在如何防范意外伤害的知识要点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未受干预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肖华志健康教育对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作用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8.第11卷第24期。这些研究都表明了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提高父母的安全防范意识水平,而这也透露出当前父母安全防范意识比较弱,需要外界干预。 4. 家庭环境存在不安全隐患陈忠(2012)等人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意外伤害的有影响,他们将家庭环境氛围内环境和外环境。家庭内环境是指家庭内部的居住环境

32、,家庭外环境是指家庭外的,如家庭的周围环境、周围人群情况、外部活动场所等。提出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们通过比较伤害组儿童与未伤害组儿童家庭内外环境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显示,内环境中儿童家中地面类型、儿童床有无护栏、家中主要热源类型、儿童常用玩具安全性均与儿童意外伤害有关;外环境中家周围500米内有湖泊、江河、水塘,儿童经常活动地方有无障碍物、水源、危险品,游戏场所地面类型、游戏场所设备类型及种类多少也与儿童意外伤害有关 。张晓静和刘娟(2012)研究也指出家庭生活场所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有关,建筑设施和室内装修不合理;在室内外及住房周围存在危险因素,如:地面光滑、室内光

33、线不足、室外周围有水塘、深坑、公路等;一些家庭设备或具有安全隐患的物品摆放不当;食品、药品、物品及其他化学品保管不当;玩具、家电等产品的设计缺乏安全性,如玩具噪声过大会损伤儿童听力,难以清洗的毛绒玩具会传播疾病,颜色鲜艳的玩具含铅量相对较高,由于儿童吸吮、啃咬将漆皮吃入体内,造成慢性铅中毒;再加上对儿童照顾不周,均易导致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张晓静,刘娟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2.第16卷第6期。2009年9月3日,幼教网刊登了一篇家里存在的10个不安全隐患,指出洗碗机、橡胶气球、燃气灶、床上用品、旧的婴儿用品、洗澡椅、婴儿浴液、家里的小狗、电动车窗和各

34、种书包都对幼儿造成安全隐患 幼教网:家里存在的十个不安全隐患。针对儿童家庭安全用药情况,倪韶青等人的研究指出:89. 9% 的家长反映,他们在给孩子用药过程中遇到过困难或者麻烦,最突出的问题是孩子不配合(71. 1%)和不知如何给孩子用药(25. 3%),其他的如忘记用药注意点、少用、多用或者错用药品、对说明书不理解等问题都有存在,进一步说明,如何正确有效指导家长对于儿童安全用药极有必要 倪韶青,王珏,寿洪初,郭梦云,刘美玲儿童家庭安全用药调查及干预方法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13.08,第48卷第16期。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家庭环境的安全系数有待提高,家长需要通过学习相关安全知识,为幼

35、儿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三、 研究设计(一)数据收集方法本调查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访谈获得文字资料,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资料。结合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研究者设计了访谈提纲,对家长的访谈内容部包括“您是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您觉得家里有哪些物品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您觉得家庭安全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不受身体伤害?”等12个问题;对儿童的访谈内容包括“如果爸爸妈妈不同意你做一件事,会不会告诉你为什么?”、“爸爸、妈妈经常带你参加体育活动吗?”等6个问题。 结合首次访谈的结果和文献材料,研究者编订了儿童家庭安全教育调查问卷(参见附录)。该问卷为匿名问卷。问卷

36、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部分:(1)问卷说明;(2)答题说明;(3)人口信息资料包括被访者及其子女的个人资料共6项;(4)题项、选项与测量尺度。其中,问卷中共54条题项涉及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家长安全教育行为、家庭环境、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亲子互动方式、家庭安全教育方式等。其中第153项采用5点李克尺度(Likert-scale)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该题项陈述的内容越符合被调查人或其子女与家庭的实际状况或感受;第54项有关家庭安全教育方式采用多选排序题方式。在完成问卷的数据分析之后,针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者在广州市一所私立幼儿园中抽取了10对亲子进行开放式访谈,以求深入了解家长对

37、家庭安全教育的看法。(二)研究对象本问卷的调查对象为3-6岁幼儿的家长。研究者通过联系广州市、中山市和肇庆市的幼儿园,在三个市的公私立幼儿园进行抽样,其中广州市三所幼儿园中两所为公立幼儿园,一所为私立幼儿园;中山市和肇庆市各有一所公立幼儿园和一所私立幼儿园参与调查。中山市一所私立幼儿园和肇庆市两所幼儿园均属于当地农村幼儿园。总样本中,城市家长样本727人,农村家长样本367人。研究者从上述幼儿园家长中,抽取了广州市20对亲子和中山市10对亲子(含父子、母子、父女、母女)进行了开放式访谈。考虑到被访谈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所选择的父母都是大班幼儿的父母。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之上,研究者设计了有针

38、对性的访谈提纲。在访谈过程中,针对被访谈对象对访谈提纲所涉及问题的回答,进行了必要的深入访谈。在征得被访者同意的前提下,对访谈过程进行了录音,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录音资料转化为文字,并进行文字资料分析。访谈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个人资料。本次调查共发放匿名问卷1220份,收回问卷1121分,回收率91.8%,有效问卷1094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7.5%。在27份无效问卷中,6份未完成总题数的一半,另有21份问卷在反向测谎题上的数据结构与正向题相同而被剔除。问卷发放与回收基本信息表3.1所示:表3.1 问卷调查发放与回收概括广州中山肇庆小计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发

39、放300300120220802001220回收286275106202741781121回收率95.33%91.67%88.33%91.82%92.50%89.00%91.89%有效281268106198721691094有效率98.25%97.45%100.00%98.02%97.30%94.94%97.59%(三)测量工具研究者在回收问卷后,采用SPSS 16.0软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本问卷设计了53条题项用于测量五个与家庭安全教育有关的潜变量(latent variable)或多维概念(multi-dimensional concepts):其中第15题及第4145共

40、10条题项用于测量“家长安全教育观念”;第615条共10条题项用于测量“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第1628条共13条题项用于测量“家长安全教育行为”,第2940条共12条题项用于测量“家庭环境”,第4653条共8条题项用于测量“亲子互动关系”。对这53条题项所涉及的五个多维概念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采用方差最大旋转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第5题和第30题因在所拟测量的构想上的负荷值(loading value)低于0.4而被剔除之外,其余各题项在所在因子上的负荷值的绝对值均高于0.40,表明各题项用于测量所拟测量的多维概念

41、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基于结构效度分析的结果,采用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中的alpha系数(Cronbachs alpha)对上述5个多维概念(潜变量)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2所示: 表 3.2 问卷信度分析结果潜变量题项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家长安全教育观念90.73儿童自我保护意识100.82家长安全教育行为130.71家庭环境110.67亲子互动关系80.84 基于上述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对上述各潜变量的题项进行了线性合成。在线性合成之前,对于类似第27题“我很少带孩子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等反向题均进行了反向编码(reverse coding),使之与正

42、向题项的分数值含义相同。线性合成之后,各测量相应潜变量的题项原始分构成了潜变量的合成统计值(aggregated score)。例如,家长安全教育观念的统计值由9条题项组成,各题项采用5点里克尺度测量,因此,该潜变量的合成统计值最低为9分,最高为45分。 (四)研究问题 结合本研究的目的,本次调查研究结合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的手段,侧重从量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及家长安全教育行为之间的关系; (2)家庭安全环境的状况及城乡比较; (3)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对亲子互动关系的影响; (4)儿童家长采取的家庭安全教育方式。 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本研

43、究力求结合访谈资料,剖析当前家庭安全教育问题的成因。四、分析结果(一)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及家长安全教育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探讨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及家长安全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三个变量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并计算其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统计分析结果参见表4.1.表4.1 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及家长安全教育行为相关系数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安全教育行为家长安全教育观念1儿童自我保护意识0.67*1家长安全教育行为0.76*0.81*1注:* p.01, * p.001, n=1

44、094.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虽然这种相关关系并未能表明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分析结果说明,一方面,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家长安全教育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家长安全教育行为也对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具有显著影响(r=0.81, p.001)。换言之,父母的安全教育观念越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也越强,与此同时,父母也越重视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例如“带孩子外出时,始终保持孩子在成人的视线之内”。研究者将样本中对“父母为孩子做的事情越多,孩子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一题项持“同意”和“非常同意”的86个子样本抽取出来进行分析,发现这

45、些样本中78.8%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毫无戒备心理”,这一比率显著高于其他样本。此外,提取在“只要少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就能减少幼儿的安全隐患”这一题项上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的样本进行分析,也发现这些子样本中,只有48.67%的家长认同自己的孩子“喜欢打球、跑步、游泳等户外活动,身体运动能力较强”,显著低于另一组样本,X2=16.41,p.01.为了分析城乡地区家长安全教育观念等变量的差异情况,研究者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了城乡比较分析,结果如表4.2所示:表4.2 城乡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安全教育行为比较分析变量城市(n=655)农村

46、(n=439)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t 家长安全教育观念41.346.5735.2811.4110.05*儿童自我保护意识46.210.1242.3512.35.43*家长安全教育行为59.7816.3255.4615.364.44*注:*p.01, *p.001 上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家长安全教育行为均显著高于农村家长的水平。除了以上三个变量城市地区均值较高之外,可以发现,农村地区家长之间在安全教育观念、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家长安全教育行为方面的内部差异性也较大。通过分析城乡家长的学历结构和被调查人与子女的关系等个人信息,发现参与本次调查的城市样本中,4

47、5.5%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n=298);77.56%的家长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n=508),22.44%的孩子由祖父母照管(n=147)。相对而言,在农村样本中,只有12.3%具有大学或以上文凭(n=54),43.8%的家长表明自己是孩子的祖父母(n=19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长的教育水平对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教育行为也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学及以上三种学历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结果显示F(2,1091)=4.56,p.001,表明三种不同学历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跟踪分析(post-hoc tes

48、t)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受过大学以下教育(包括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两组与受过大学(含大专)教育的家长在安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极其显著,而初中及以下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家长在安全教育观念上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城市和农村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隔代教育状况,隔代教育对家庭安全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所调查的农村样本中,43.8%的孩子主要是由祖父母照管,城市样本中22.44%的孩子由祖父母照管。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父母与祖父母的安全教育观念和安全教育行为进行比较时,发现两组样本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统计量分别为t=4.65, p.01和t=8.81, p.05)和安全教育行为(t=0.87, p.05

49、)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家庭安全环境的状况及城乡比较家庭安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本次调查的家庭安全环境变量主要指家庭互动过程中的物质环境,例如“阳台装有防盗网或有其他防高空坠落的设计”、“乘车外出时,抱着孩子或让孩子单独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注:反向题)等。家庭心理环境主要通过“亲子互动关系”体现。本调查的家庭安全环境包括11条题目(第2940题,其中第30题被剔除)。被调查样本在该变量上的平均分为44.33分,标准差为8.65。每一题项上的平均得分为4.03,表明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关注家庭安全环境,例如“阳台装有防盗网或有其他防高空坠落的设计”、“细小物件 (如纽扣)被存放在

50、孩子接触不到的位置”等。因此,总体而言,被调查对象家庭安全环境的状况较为理想。然而,通过对涉及家庭安全环境的11条题目进行个别题项分析,我们发现,不同题项及不同个体之间的得分差异较为明显。其中,“使用防触电插座或带有防触电设施的插座”以及“乘车外出时,抱着孩子或让孩子单独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的得分最不理想。有76.5%的被调查者表明在家中没有使用防触电插座或带有防触电设施的插座。由于受到好奇心这一儿童天性的驱使,部分儿童在家中将插电板当作玩具而进行鼓捣,从而导致触电,家中触电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此外,有46.8%的家长在“乘车外出时,抱着孩子或让孩子单独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这一问题上

51、表明“符合”或“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我们在访谈中发现,虽然许多驾驶者十分注重驾车安全,但对于车内安全的意识则相对淡薄。例如,有自驾外出经验的家长中,往往时母亲在行车过程中将孩子抱在手里,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在对30位家长的访谈中发现,只有6位(20%)家长表示知道在急刹车或发生碰撞时,如果幼儿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在颈部没有有效固定的情况下,颈椎很容易受到损伤,只有11位(36.66%)家长意识到安全气囊在突然张开时对儿童的危害。由此可见,在家庭安全环境创设中,家中用电安全和外出驾车安全是目前家庭环境安全迫切需要关注的两个重点。尤其是随着家庭中家用电器的增加和私家车的逐渐普及,这两大因素对儿童

52、安全的影响预期会日益加大。社会有必要加大家庭安全插座的推广,普及车内安全的措施,包括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加强对儿童在行车过程中坐在副驾驶位置的监管。除了对家庭安全环境各题项的细化分析之外,研究者还对家庭安全环境的城乡差异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未发现家长在家庭安全环境的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1092)=1.45,p.05。该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城乡家长都较为关注营造家庭安全环境。但在具体条目的卡方检验分析中,发现在“我很注意食品、药品的保质期或有效期”及“危险化学品(如药物、杀虫剂)被存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位置”这两条题项上,城市家长选择“符合”与“完全符合”的认同率显著高于农村家长,X2=

53、12.65,p.05,其中城市家长的认同率为92.8%,农村家长为65.4%。对城市家长的访谈结果显示,城市家长目前对食品、药品的质量较为关注,在所访谈的20位城市家长中,每一位家长都提及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在城乡家长样本中,“我们经常带幼儿到小区中和其他小朋友游玩”的认同率也普遍偏低。城市样本中,有67.12%的家长表示自己很少带孩子到小区和其他小朋友游玩,农村样本中,70.29%的家长表示自己很少带孩子到户外与其他小朋友游玩。在所访谈的30位家长中,有24位家长为此给出的理由是“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及“外面不安全”。有一位家长在访谈中明确表示“孩子在家里最安全,到外面玩车较多

54、,人很杂,不放心。”研究人员就“你想不想爸爸妈妈带你到外面玩?”这一问题,访谈了30位儿童,只有4位儿童表示“不想”,在陈述原因时,表示“外面不好玩”或“没人和我玩”,另外26位儿童都表示希望父母多陪伴他们到小区和其他小朋友游玩。这体现了父母对安全的认识和担忧与儿童社会交往需要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三) 家长安全教育观念对亲子互动关系的影响家庭安全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儿童的安全感,不仅包括对生理安全的体验,也包括心理安全的体验。家庭心理环境是指影响家庭成员对家庭生活质量和家庭人际关系心理感受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就儿童家庭心理环境而言,其主要构件包括父母教育期望、父母教养方式和

55、父母教育能力、监护人(包括父母、祖父母等)之间的关系等。虽然家庭的物质环境也会影响到心理环境,但对于儿童而言,家庭心理环境主要受亲子互动质量的制约。父母具有良好的素质,特别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本调查通过8条体现家庭心理环境不同要素的题项测量亲子互动质量,例如“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时,主动询问孩子心情不好的原因”及“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不允许孩子说不”(注:反向题)。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安全教育观念与亲子互动质量之间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82, p.001。表明父母的安全教育观念越积极,亲子互动的质量就越高。例如,在具体题项分析时,越是认同“要为孩子创设安全

56、的生活环境,鼓励孩子积极探索”的安全教育理念,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在孩子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指责或冷落他/她”的情形就越小,而“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时,主动询问孩子心情不好的原因”的比例则越高。然而,在具体的题项分析上,我们发现虽然93.65%的家长认同“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但却只有56.49%的家长表示自己“每天会抽空和孩子交流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分析表明,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城乡家长在“对孩子采取全方位保护,不让孩子独自处理自己的事务”的比例依然偏高。对于该陈述,城市样本35.2%的家长表示认同,农村样本中表示认同的比例为39.5%。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家长还存

57、在消极保护心理。研究者将“不同意”或“很不同意”这一陈述的602位家长抽取出来作为子样本进行分析,发现(1)家长教育水平影响本科或以上学历家长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学历家长的比例,访谈结果表明,学历越高的家长,越倾向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2)对该子样本进行儿童性别比较分析发现,家长较为倾向让男孩(n=592)“独自处理自己的事务”,这一比例为72.12%,显著高于女孩(n=502)的57.28%。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家长对女孩的安全担忧高于对男孩安全的担忧。访谈结果显示,家长对前一段时间大量的有关女孩遭受性侵的事件心有余悸,对女孩更倾向于全方位保护。(四) 儿童家长采取的家庭安全教育方式本次问

58、卷调查要求被调查对象就“您最常用的家庭安全教育方式”这一题目,从所列出的10种常见教育方式中,选出自己最常用的前四种,并按从主要方式到相当次要的方式进行排序。表4.3反映了城市家长和农村家长在该题目的统计结果(n=1094)。在问卷列出了10种常用方式,家长最常用的家庭安全教育方式依次为:安全提醒;培养规则意识;通过实例说明危险后果;口头禁令。表4.3 家长最常用的家庭安全教育方式前四位的选项安全提醒培养规则意识通过实例说明危险后果口头禁令城市87.05%86.80%82.76%61.23%农村91.20%70.50%60.21%72.54%表中数据显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家长对子女的安全

59、提醒是最常见的安全教育方式,这与家庭安全融合与家庭日常生活过程中有密切关系。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安全提醒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我们也发现,城市家长选择的第二种最常用教育方式为“培养规则意识”,而农村家长则较多采用“口头禁令”的方式。在对选择“培养规则意识”的家长进行访谈时,发现选择这一选项的家长中,有78.76%的家长表示自己参与过至少一次学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有关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培养“规则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较为重视。在对选择这一选项的农村家长进行访谈时,发现这些家长中,参与过家庭教育讲座的比例只有48.5%。其中一位农村家长在访谈中指出:“农村的周边环境较为杂乱,也不知道怎

60、样和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不准做什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该家长的心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家长在儿童家庭安全教育方面无奈的心态。五、 讨论与建议(一) 转变家长的安全教育观念是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基础尽管绝大多数家长都十分关注儿童安全和儿童保护问题,但在具体家庭安全教育观念和行为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其中较为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将对儿童的家庭保护片面理解为“全方位的照顾”,形成了“被动保护”的状况。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隔代教育情景下,较为容易出现被动保护的状况。在由祖父母照顾的家庭中,祖父母偏向于认为“只要少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就能减少幼儿的安全隐患”。这一安全教育观念具有

61、十分明显的被动保护和溺爱的色彩,忽视了儿童自主能力的提升和自我意识的培养。统计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家长越是认同“对孩子约束越多,孩子就越安全”这一观念,儿童“能分辨周围环境中可能会危及他/她人身安全的因素”的比率就越低。这一调查结果,与杨雄、陈建军(2005)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对子女的过度保护易于导致儿童产生不易接受挫折、孤独感强、缺乏独立性等心理特征杨雄,陈建军. 关于中国儿童安全现状的若干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05,11:1-8.。因此,“被动保护”并不能给儿童带来内心的安全感,相反,从长远来看,这种保护方式反而会导致儿童的无助感(helpless)和失能感(pow

62、erless),使得儿童在遇到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等危险情景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因此,要向家长传递“被动保护意味着隐性伤害”的理念;(2)对儿童权利意识认识不足。在被访谈的30位家长中,有28位家长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有6位家长“听说过”儿童权利公约。但只有两位家长能说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儿童权利公约中的部分具体内容。本调查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测量亲子互动关系的题项“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不允许孩子说不”上,72.5%的家长选择了“同意”和“非常同意”。 在对30名儿童进行访谈时,我们询问“如果爸爸妈妈不同意你做一件事,会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只有4名儿童表示“爸爸妈妈会告诉我为什么不能做”。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调查样本中的家长较为倾向于采用专制式的家庭教养方式,注重培养儿童的服从意识,忽视了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判断的培养。当儿童的想法经常性地被身边的重要他人否定而又得不到合理解释时,儿童容易逐渐丧失自我判断力并形成严重的心理依赖,导致缺乏自信心。极度缺乏自信甚至可能导致儿童丧失自我保护的本能,致使儿童在独自面对问题情景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