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2268692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摘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的研究贯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导下,积极吸收与借鉴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根据本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初步构建了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步骤,本文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流程出发,重点阐述了计算课,解决问题课,统计课,概率课和探究课基本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自主,更为科学。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与成长。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出更多地思考和探讨。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导言

2、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背景面对新一轮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我县教师师资队伍的现实状况,博兴县数学教研室于2007年8月开始进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

3、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我县部分教师尤其是乡镇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融入到学习新课改的氛围中,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成了新课改的旁观者。主要表现在:穿新鞋,走老路。他们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学习而忽视了理念上的更新,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是新课改的一层外衣。为了全县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实施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

4、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标)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

5、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实践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预期突破(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习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习,高效完成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2.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

6、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但是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二)预期的突破我们研究的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充实、细化同类研究中的争议和遗憾,尤其是在新授课的教学流程中所存在的疑惑,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师生共同提高、和谐发展。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美)格拉斯菲尔德(Von Glasersfeld)。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7、:(1)认识是由主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地吸收的。(2)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经验世界,重新组合,且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认识具有建构性。2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观是20世纪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美

8、)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原则:(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的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开展。如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澄清问题、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2)情调情感因素,具有真诚、理解、接受的气氛。不掩饰,坦诚公开。(3)学生是以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心理来学习的,因此注意以同化”来影响学习过程。(4)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决定怎样学。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一、研究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点:1.通过实践与研究创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

9、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2.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专家的理论为指导,逐步的探索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的完善。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4.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加大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促进全县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管理制度。二、研究内容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包括计算课教学、解决问题课教学、统计课教学、概率课教学、探究课教学等教学模式。三、研究方法、过程与途径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反思研究法。研究过程:日:分析教学背景

10、,研究选题方向,搜集研究信息,确定研究课题。日:准备阶段,制定实验的总体方案,申报课题,定好实验学校,实验老师,筹集实验经费等。日:实验阶段,课题实验,阶段总结,研讨培训,形成有效教学策略。日:实验总结阶段,整理实验材料,总结和汇编研究成果。研究途径:1广泛收集资料,利用各种参观访问等机会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资料总述,提出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2走进课堂,广泛听课,搜集教学案例;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找出改正措施;征求教师意见,搞好落实衔接。3理论学习与培训。遵循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特征。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汲取先进理念。4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仔细的研究,包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5调查问卷

11、。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心理方面、态度方面、学情方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的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高效课堂教学(新授课)的基本流程1创设教学情境2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3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4解决数学问题5随堂练习(巩固新知)6精选作业(二)高效课堂教学(新授课)的基本流程解析1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洁、易懂,背景丰富,但又不则直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那些常识性的,不则严格的数学见解有关,学生已经习得的正规知识能派上用场,能引起思考,能提出问题,容易导向一段发现和活动的过程。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以下

12、是我们课题组的几点总结:(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使学生乐于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一开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中三个小猴子吵着要猴爸爸买甘蔗给他们吃:最小的猴子嚷着要根数多,老大自认为很懂事说:我只要一根,但要最长的。精明的老二说:我不要最长的,也不要根数最少的,但根数要比大哥多,比弟弟的长一些。猴爸爸思考了一下,买来三根同样长的甘蔗,将第一根分了一半给老大,将第二根平均分成6段,取了3段给老三,将剩下的一根平均分成4段,给老二2段。三个猴子高兴极了,都认为爸爸对他最好

13、。同学们,猴爸爸分得公平吗?公平不公平,学了新课自分明”,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了新课。(2)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从事理中明确算理。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一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在教室的一角开设”超市,货架上陈列着文体类商品,其中篮球标价96元/只,排球42元/只,一位同学跑上去,营业员连忙说:欢迎光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同学说:我想买一只篮球。”(我校是省体育传统学校,小篮球是体育传统特色)营业员:96元。”学生拿出100元,营业员找给

14、学生4元,学生说:谢谢。”营业员:欢迎再次光临。”通过买篮球”,让学生感悟:96元靠近100元,多付就要找零(蕴含多减要加)。这样为学习新知扫除障碍,让学生从生活事理中明白为什么多减要加”,同时让学生通过这一情境,学习社会交往,体验生活数学。(3)把问题情境操作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执教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并把操作后获取的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再观察每排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小正方体木块的个数

15、(即长方体体积),逐步推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引导他们观察抽象概括表述,架起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桥梁。(4)把问题情境多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创设争辩情境,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使他们在风口浪尖”上磨练,在实战”中提高。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3/10米,第二根用去3/10,哪一根用去的多一些?”问题给出后,学生讨论比较热烈,有的说第二根用去的长,(假设钢管10米,103/10=3米),有的立即反驳:当钢管

16、长一米时,13/10=3/10米,两根用去的一样长,通过争论、举例验证得出,这道题答案有三种可能性,分三种情况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在一定*围内,数学问题的不确定性。(5) 把问题情境具备可延性,使学生乐于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能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5%”,进行联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想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5%,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女生比男生少20%有的从分数角度考虑得出,女生人数是全班的4/9,全班人数是男生的9/5。有的与比”联系起来得出:男生与

17、女生人数的比为5:4,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5:9,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为1:9,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此处应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简单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创新、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思考,既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 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只有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让学生能够准确、全面的找出数学信息,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1)识图能力的培养*版数学实验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图变多了。许多题目的呈现都以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代替了单纯的文字。特别是越往低年级越

18、明显,这样的改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的识图能力就成了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目意思的关键,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课题组针对教材中的图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再现生活情景画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相应内容的学习策略,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作为学习素材,以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画面呈现出来。例如:*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第一个例题,教材呈现了学生玩跷跷板的画面。学生叙述图意时,可能抓不住重点,会像讲故事一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全说

19、出来,教师要注意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可以在学生充分看图、交流之后,引导学生看图上主要画的是什么画得比较大的这个物体或人有几个?一组有几人在玩?有几组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引领学生走进画面。再逐步要求学生将数”和物”连起来说。这样处理,不仅告诉学生看图要看什么,还帮助学生感受如何运用数学语言把看到的说出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方向。依据图中文字提示,寻找所需数学素材书上很多图都配有文字提示,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对这些图的理解能力要比前面谈到的一些主题图更高。例如:*版一年级(下册)第40页第3题、第46页的例题等,这类图配有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文字提示,到图中

20、寻找所需要的数学素材。例如,第46页例题的汽车座位”图,虽然图中告诉我们大客车有45座、中巴车有30座,小汽车有3座,但第一个问题问的只是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如果学生不能根据文字的提示去寻找图中素材,就可能求出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多少个座位”或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没有让学生充分看图,就直接从文字提示出发,根据要求问题让学生去寻找图中所需素材。这种走过场式的看图,不利于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结合画面反思答案,不断提高识图能力*版教材在插图的设计上不仅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

21、内容,还注意艺术的加工和生活的真实有机结合。我们在指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不仅要在解题之前先看,更要注意解题之后再看。例如,一年级(下册)第50页第3题: 盘子里有12个苹果,明明已经吃了4个苹果,问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盘子里的12个苹果其实是明明吃了4个后剩下的,但由于学生顺向思维占主导,有的学生在审题后,受到吃了”两个字的影响,认为吃了”就要减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经用减法解题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看图并思考:盘子里现在还剩多少个苹果?”妈妈买8个苹果,会吃了4个后还剩12个吗?”学生恍然大悟。这里不仅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培养了检验和反思的意识。教材中

22、还有一些图,旨在提示学生学习、思考或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题目的难度。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的时候,要注意看、说、想、做的有机结合,并且要视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灵活安排。(2)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现在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信息窗,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信息窗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比较繁多,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是有限的。往往不能找出有用、有关联的数学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情景图,找出有用、有关联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3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渠道,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重点之一。爱

23、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想象。”课题组采用板块式结构,昭示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情境图 合作探索 自主练习我学会了吗 丰收园 回顾整理(1)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学展开时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思路是:经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或有待于形成的运算技能,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

24、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版三年级下册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信息窗2合作探索”红点问题:厨房的面积有多大?”其实质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在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来研究,然后在计算纸片个数的过程中,发现沿着长和宽摆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个数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厘米数的关系,从而推测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的过程。(2)有价值问题的呈现形式有价值的问题该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我

25、们认为问题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新教材在问题的呈现形式上可谓生动活泼,也给我们提供了*例,就几种主要形式简单列举如下。 表格式。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计算时,可选取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生活素材设计表格式应用题:品名日记本钢笔圆珠笔三角板单位(元)250500200150把12元全买完,怎样买更合算?这类是教师自行设计的,另一类表格式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票据,把这类表格式的票据呈现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得紧密性。 文字式。并非传统上的纯文本形式,而是带有一定的应用文格式,如通知、借条、广告等。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后,可设计

26、这样的题目:新华书店门口贴了一则广告:今天新到以下书籍,欢迎购买。谈谈新的学习方式5.35元,童话大王3.85元,脑筋急转弯11.1元,新十万个为什么10.9元,我们爱科学8.00元,趣味数学6.9元。请问: 看到这则广告,你首先想到什么? 你最喜欢的两本书是什么?需要多少钱? 哪种书最贵?哪种书最便宜?比一比相差多少。 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漫画和对话式。新教材中的问题,大多是以漫画和对话的形式呈现的,非常生动,小学生很喜欢。图形式。这也是新教材中呈现较多的一种形式。图形,既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真实的图片。在教学万以内的减法中,教材就借助于*之游的情境,一方面,为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

27、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如,*的标志性旅游景点石林,*的三塔,*的玉龙雪山。 4解决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能够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从五种课型分别介绍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这一环节的研究和探索:(1)探究课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探究性的数学学习,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中凝聚的数学智慧,并形成初步的研

28、究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心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探究课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和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专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尝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即让学生依据自己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经验、方法,对未知量及其关系等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方法,合理论证,得出结论。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数学本质时

29、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事实和经验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设,是一种合理推理。数学方法理论的创造者波利亚曾说,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人的态度。高斯也曾说如无*种大胆果断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进展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我们认为数学教学应该组织学生主动参与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数学事实的同时,也增长数学活动经验。如我县第一小学的成玉丽老师在执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大胆运用了猜测-验证-结论”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是这

30、节课的探究环节的课堂实录:积极动脑,提出猜想师:同学们,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个计算公式,如果老师直接告诉你,你就会觉得它非常简单。大家是想让老师直接告诉你呢,还是自己去探究发现呢?生:我们自己去探究发现!师:那就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并且说一下为什么这么猜?生1:我猜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底邻边”。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也就是两个邻边相乘,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能是两个邻边相乘,所以我猜底邻边”。师:有道理。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底邻边)生2:我猜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底邻边)2”。师:你能说一下理由吗?同学们对他的猜想有意见吗?生3:这是

31、求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而不是求它的面积。师:刚才那位同学还坚持你的猜想吗?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4:我猜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底高”。我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剪下来,再移到右边,正好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我就猜底高”。师:有头脑。咱们把它记录下来。(板书:底高)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这些猜想一定正确吗?下一步该怎么办呢?生:验证。师:我们先来验证第一个:底邻边。 大家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并且想一想验证的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为了研究方便,老师制作了几个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卡片来代替虾池,卡片就在桌面上。(学生讨论)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师:经过大

32、家的动手验证,相信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1、证伪。生1:我们小组是用长方形框架来验证的。我们一拉长方形的框架,发现面积变小,而两邻边的长度不变,即乘积不变。所以我们排除底邻边”。师:小伙子,你真不简单,虽然这个猜想公式是错误的,但是你们的验证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很有价值的。生2:我们小组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卡片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而用猜想公式算出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所以我们的猜想底邻边”是错误的。师:你们组的同学真棒,敢于否定自我,这种精神值得表扬。虽然你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但是你们的验证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却是正确的。2、证真。师:现在

33、同学们都认为底邻边”是错误的。现在就剩下底高”,看来它一定正确啦!还需要我们验证吗?生:不一定!还需要验证。(学生活动)师:经过再次动手验证,同学们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提出来,当然也可以补充他们小组的说法。生1:我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把它拼成长方形,求出面积是28平方厘米。师:你不但做得好,说得也挺棒的。生2:我也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把它拼成长方形,我还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有疑问吗?生:没有。师:不过老师还真有几个问题不明白师:第一问题:为什么要沿着

34、高剪呢?生:这样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就能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有道理。第二个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不是长宽”,而是底高”呢?生:因为我们求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没有长”和宽”。这样设计,其一,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遵循了他们的认知规律迁移,借助猜测这个环节,将学生原始的思维状态暴露,引导他们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了推理能力。其二,通过证伪、证真这两个活动,以体验为主线,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有意义的做数学”过程,对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构建数学模型、知识动态

35、生成的思维过程中,把数学方法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操作和思维的碰撞,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了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获得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2)计算课计算是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一般来说,儿童认识数学也是由认数和计算开始的。由此可见,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同时,计算教学对于训练学生思

36、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计算教学却得不到师生的青睐:老师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探索了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具体流程为:列算式-说意义-试做-汇报交流-算法优化。这里要做到四要:一、算式要学生独立列出,并要讲清列式理由。二、算法的探究要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由小组合作完成。三、交流要提倡算法多样化,要让学生讲清算理、算法。四、哪种算法更好,要通过评价进行优化。下面是我县第一小学的孙秋生老师在执教*

37、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课的教学片断:在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参加比赛?”这一问题后,积极动脑 自主探究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生:9+6师:说说你怎么想的?生:跑步的9人,拍球的6人,合起来就是一共多少人。师:还有不同的列法吗?生:6+9师:我们先来看9+6=?呢?请小学具来帮忙,用蓝色的学具代表赛跑的9人,红色的代表拍球的6人,摆一摆,看看一共是多少。学生动手操作师:算出来的先同桌相互说说,看看谁说得清楚、明白。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共同研讨师:现在谁来说说你怎么算的生1:我是先摆上9个,再摆上6个,然后一个个数出来是15。师:同学们看,(板书卡片)他是先摆上9个,再摆

38、上6个,然后数出来是15个。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样?生:这样很慢,如果数比较大了,像10+90就不好数了。师:你们觉得呢?生都点头表示同意师:对呀,我也觉得如果数比较多时,就有些麻烦了。谁有简单的好方法?生2我从6里面拿出1个给9,这里就变成10了,再加上5个就是15。师:你们看,他想得多巧妙呀!从6里面拿1个给9,就凑成10了,10再加上5就是15。对这种方法,谁有问题要问他?生:为什么拿1个给9?师:你可真会问!平时肯定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生:因为拿1个给9,就凑成10了。这样好算。师:说得真好!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其实这种方法成老师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板书)谁还有不一样的算法?生

39、3:我先想如果是10+6=16,那9+6就等于15。师:这个想法很独特!成老师先记下来:10+6=16,16-1=15。你们有问题要问他吗?生:为什么要减去1?生:因为我们要算9+6,比10+6少了1个,所以要减去1。师:刚才你问得真好,回答得也很好。成老师想问问:为什么想到先算10+6呢?生:因为10+6=16,16-1=15,很好算。师:奥,原来他借用好算的10+6帮助计算9+6,是个好方法!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我们开动脑筋,想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6=15。在这些方法里面,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生1:我喜欢第三种,因为先想10加几好算。生2:我喜欢第二种,因为先凑成10,

40、10再加几很好算。生3:我喜欢第3种,因为我觉得一个个数很好数。师:刚才大家都说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了,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一种吗?生:想师:我最喜欢第2种。像这样把它们先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还有一个名称呢,叫凑十法。老师觉得用凑十法计算很简便。刚才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以后计算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比比看谁的方法能算的又对又快,好不好?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列式的理由,加深体会加法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借助学具自己想办法摆一摆、算一算,并把自己的做法同桌交流,在此基础上全班反馈交流。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生活经验都存在个体差异,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所以产

41、生了多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此时,教师首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并不简单的追求算法多样化,而是在多样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为什么”的问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又把学习的探究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引导学生在交流协商中优化问题解决策略,从而帮助学生逐步优化算法。这一算法探究活动,实质是一种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算法探究,让学生把学习数学看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记忆程序和按程序操作,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沿着更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获得对数学良好的体验和认识。(3)解决问题课(两步以上应用题)数学知识

42、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从广义理解是指综合的、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从狭义理解是指综合的、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应用性。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43、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与以往应用题的教学是有区别的,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而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教学内容的编排则采用分散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问题多样,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性,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具有开放性,主要有纯图片、半文字半图片、纯文字的,信息内容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的现实,信息趋于多样化和开

44、放性,让学生主动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热情;解决问题教学没有现成的类型和解法套用,需要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解决问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与以往应用题的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表现在:1、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探究是最能体现人的本性和人的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必须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敏锐的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

45、种形式去解决问题,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的探究过程。2、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时,才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才能够体现出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每个人都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内容,促进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主动发展。3、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46、,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基于以上理论支持、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我们构建了三环七步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索(整理有效信息-列式-理由-试做)、合作交流(交流-汇报)、总结提升(优化)。三个环节七个步骤自主探索整理有效信息列式理由试做合作交流交流汇报总结提升优化自主探索: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有关的信息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整理有效信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从多个信息中选择必需的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信息选择不准确必然导致算式的

47、错误。选择有效信息的过程可体现出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真正理解和明晰。列式: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各个有效信息的内在关系,列出算式。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理由:让学生解释自己所列的算式,每一步的意义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信息,算式的前后有哪些联系。解释理由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所解决问题的理解,并有效的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试做: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并进行检验。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分享他人的想法,彼此交流、讨论、补充、提示。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

48、力。交流:通过小组内交流,彼此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汇报: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的成果,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提升(优化):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和优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成共识并确定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案。下面是我县白宏颖老师在执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3-34页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教学片段:在学生提出了6*票需要多少钱?”这一问题后,(一)自主探索1.整理有效信息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可以用画图、列表或者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条件和问题列出来,让

49、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学生出现的情况:2*票30元 30元6*票?元 ?元*数2*6*价钱30元?元 2*元6* ?元2.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信息的分析列出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和根据,然后进行解答。(二)合作交流1.组内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明理由。2.全班汇报师: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整理的?是怎么想的?(本组同学进行补充,其他小组质疑、评价),学生出现的情况有:302=15(元)156=90(元)3026=156=90(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求6*票需要多少钱,应该先求出一*票多少钱。也就是先求1份是多少。62=3 303=90(元)30(62)

50、=303=90(元)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第一步求的是*票里面有几个*?”,第二步求的是买*票需要多少钱?”。师:同学们,你感觉别的小组的方法怎么样?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提出来?(三)总结提升(优化)师:同学们,通过解决这一问题,你感觉哪种方法更简捷、更明白。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列表”和摘录条件问题”这两种整理信息的方法比较简捷清晰,对于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特别是在信息比较多的题目中,更容易帮我们理清信息,解决问题。*数2*6*价钱30元?元2* 元6* ?元引导学生在体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要求几份的,先求一份的”这一思路是利于理解并比较实用的。在运用

51、三环七步式”教学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A、在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其中重要一点是使学生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更简便实用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学生来说,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建空中楼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策略的认识,在以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已经初步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并不一定关注到了解决问题时隐藏在背后”支撑解决问题的策略,即学生对策略的认识处于潜意识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关注具体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处于朦朦胧胧、似有所悟

52、的状况,缺乏应有的思考。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可先呈现问题,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的经验;再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回顾性陈述交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隐为显”。在回顾性陈述时,学生可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提出不同的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炼。学生对*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初步的感受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策略明朗化,把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出来,由隐形”变为显性”。B、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

53、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方法和策略的形成。C、关注学生的评价、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恰当的评价学生的想法、激励学生外,还要组织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明确见解。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

54、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活动有正确的分析。在遇到困难时,能正视困难,不轻易放弃;在顺利的情况下,能保持谨慎的态度,善于发现被自己忽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束之后,还应完整的回顾、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自己的结果是否合理,还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内化为成熟的解题方法和策略。(4)统计课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内容分为四大领域,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而有意义的,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社会的方方面面也都离不开统计。而从统计本身的发展来看,由统计而形

55、成的许多边缘学科:统计质量管理、生物统计、医学统计、心理统计、教育统计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统计方法在许多科学领域的应用。在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重在观念,重在激发孩子们对数据的兴趣,加强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意识。标准(2001)指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不难看出,统计意识、统计过程、统计分析是统计观念的三个方面。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将统计课的流程定为:产生统计欲望(为什么统计)-探索统计方法(怎样统计)-分

56、析统计结果(统计的作用)。即教学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统计方法,最后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决策、分析,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统计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是我县实验小学的高春霞老师在执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我换牙了一课的教学片断:在进行简单的谈话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知道换牙的每种情况有几人呢?同学们,你们快来帮老师想想办法,如果让你来调查你打算怎么调查?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反馈:生1:可以让换1颗牙的小朋友围成一圈,换2颗牙的围成一圈,师:就是按照种类分一分,是吗?生2:可以问问小朋友,用举手的方法。生3:可以让小朋友排成队

57、。生4:还可以让小朋友用手势表示自己换了几颗牙。师:同学们刚才想到了这么多好的方法。到底哪一种方法能又快、又准、又清楚地表示出每种情况的人数呢?生:记一记,记在黑板上。师:好,就用你们说的这种方法。你们每人手里都有一*笑脸,它就代表你,你们用它到黑板上来排排队,好不好?生:好。师:那我先问问你,如果你掉了5颗牙,你知道把笑脸贴在哪里吗?生:贴到5颗的上方。师:下面请大家排好队,把你的笑脸贴到黑板上来吧!学生有序活动师:小笑脸贴得可真整齐!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清楚地看出每种换牙情况的人数了吗?生:能。师:我们回想一下:开始我们对换牙的情况不了解,后来大家想到了调查的办法,又按照你们想到的办法把全班

58、同学的换牙情况清楚的表示出来,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个过程,在数学上就叫做统计。(板书:统计)我们把统计的情况用图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统计图(板书:统计图) 教会学生看图师:看这个统计图,现在你能知道换4颗牙的有几人吗?生:3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个笑脸代表一个人,3个笑脸就代表3个人。师:说得真棒!看图,你们还能知道什么?生:换6颗牙的有5人, 体会统计图的作用师:刚才大家用数的方法知道了每种情况的人数,现在不许数,能不能一眼就看出换几颗牙的人数最多?生:换2颗牙的人最多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2颗牙这一行最高,所以它就是最多的。师:噢!哪一行最高,就表示最多。你们同意吗?生:同意

59、。师:多聪明的孩子!不用数,就能看出哪种情况的人数最多。那你们能一眼看出哪种情况的人数最少吗?生:换1颗牙的最少,因为它最低。师:你们的发现可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统计图的特征:最高的一列就表示最多的,最低的一列就表示最少的。这可是统计图最大的优点!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师:知道了每种情况的人数,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换2颗牙的和换1颗牙的一共有几人?师:谁能解答?这一设计,从换了几颗牙”的谈话自然引入,通过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呢?怎样让人清楚地看到每种情况的人数呢?”,激发起学生的统计欲望,也体现了统计的必要性。接下来无论是统计方法的得出,还是选择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

60、理,都是学生亲历亲为,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统计的全过程有了亲身的体验,感受到了统计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学生不仅从中知道了各种情况的人数,而且体会到了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加深了对统计的理解,体现了统计的意义。可以看出,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培养。(5)概率课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现象,认识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做出决策,生活已经先于数学课程将概率推到了学生的面前。概率与统计的初步知识做为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引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进行概率方面的教学和探索,具有以下意义:A、概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认

61、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到处都有无法确定甚至不可预测的随机现象存在,它是多彩的现实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概率就是处理这种随机现象的一门科学。学会从这些随机现象中寻找出*些规律,就能更科学的认识、描述与分析客观世界。同时,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许多现象是以不同的状态存在的,从什么样的角度、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述现状,从而获得客观的认识,就需要采用统计科学中的知识。B、概率的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概率的过程中,常会涉及到许多计算、推理以及整数、分数、比值等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和运用旧知识,提高他们解题的综合能力。C、概率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

62、积极情感体验。概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其设计充满了趣味性。做概率游戏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挑战,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D、概率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场足球赛,巴西队赢的可能性比较大”、今天*地区的降水概率为60”、这一期福利彩票卖出多少注,中奖多少注”等语言,这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些现象的一种描述,其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学生在学习概率的过程中,不仅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得到增强,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

63、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作出描述;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从而逐步形成随机观念”,养成尊重事实的态度。基于以上理论支持、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我们构建了三步式”教学模式:猜测验证结论。猜测:在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概率,哪些是一定的、哪些是不可能的、哪些是可能的。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哪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大、哪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小。同时让学生说明自己猜测的理由和根据。验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有关概率的结论,并逐步建立概率模型。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实验结果和通过概率模型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这将促进他们修正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