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一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2232281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一(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新课标中考专题复习系列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撰稿人:魏国福责编:张立 知识网络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基本知识网络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知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能判断形成的阴、阳离子。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知道元素符号及物质的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离子或物质的符号或化学式。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2)知识网络图

2、 典例剖析例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B钢铁生锈;由熟石灰制烧碱C蜡烛燃烧;干冰升华 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解析: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熟石灰Ca(OH)2制取烧碱NaOH、钢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均为化学变化。其他为物理变化。答案:C例2、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是( )AC3H6O2 BC2H6OCC2H4ODCH4O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

3、子,7个氧原子,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因此X中有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答案:B例3、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各取10克,混合后使其反应,则C、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0克解析:本题可以用反证法处理。A选项可以举例进行反驳,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2NaOHCO2Na2CO3H2O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但也生成盐和水,因此A不正确。Cu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和C

4、u(OH)2两种沉淀,C选项可能。答案:AD例4、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2CSi+2CO 上述反应属置换反应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碳的非金属活泼性比硅强A仅 B仅 C仅 D解析: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物质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碳得氧,体现还原性。此题还考查了与高中相联系的知识,即活泼置换不活泼。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泼置换不活泼的原理,很容易想到非金属也存在这样的规律。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变通。答案:D例5

5、、下列现象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人在花园中能嗅到花的香气 B湿衣服经晾晒变干C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解析:闻到花香是香味分子运动到鼻腔中的缘故。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造成的。固体碘受热后,碘分子运动加快,向四周运动,同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表现为碘由固态变成气态。空气受压后分子之间距离变小,因此体积缩小。答案:C例6、比较 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X、Y属于同一种元素BX、Y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CX、Y的核外电子数相等DX、Y两种粒子都具有稳定结构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X、Y具有相

6、同的核电荷数,属于同一种元素。X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Y,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Y粒子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A例7、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_。盐酸和硫酸都是酸,但前者不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而后者却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_。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_。解析: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两者碳原子的排列不同。盐酸与硫酸都是酸但两者的酸根离子不同,盐酸中为氯离子,硫酸中为硫酸根离子,SO42与Ba2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所以均能使酚酞变

7、红色。例8、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A115 B49 C66 D164解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及核电荷数相等,因此此题电子数为49。请注意不要与相对原子质量混为一谈。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与本题要求无关。答案:B名题热身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 B用生铁制铁锅C用1

8、6%的食盐溶液选种 D用氦气填充气球3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颜色了。此则报道说明氯气(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无毒 C无味 D无色4双球洗气管常用于气体除杂、干燥、吸收(可防倒吸)等实验。为吸收某气体并检验其性质进行图中实验,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左方进入的气体可能是( )ANH3 BHCl CCO2 DO2 O2HClNH3CO2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吸收的气体的体积数0.03150070015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

9、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谷氨酸钠受热不分解 B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C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 D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6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事故中,喷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中主要含有可燃性的硫化氢(H2S)气体,当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2H2S+O2S+2H2O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10、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20202020反应后质量/g20301614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可能为(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8甲醛是室内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用下面化学反应可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4KMnO4+5R+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其中R代表甲醛的化学式,试确定R为( )ACH2O BC2H4O2 CC2H4 DCHO29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营养成分钙磷铁锌含量(mg100g)60052061137A金属 B非金属 C元素 D

11、分子10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单质1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的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12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

12、子数为( )A1 B2C3 D613新制的蒸馏水不宜用于养金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含有较少的是(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14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 A B C D15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火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为(CH3)2N2H2+N2O4X+CO2+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氧 D氮16据新闻媒体报道,在香港、广东等地发生了多起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和猪内脏而引起的中毒事件。“瘦肉精”的分子式为C6H19OCl3N2。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B. “瘦肉精”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1.5C. “瘦肉精”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9.8%D. “瘦肉精”由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组成17现有一种物质分子的模型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不是有机物B该物质的化学式是C2H6OC该物质不是可燃物D大量饮用该物质对人体有益18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依次是C2H4O2、CH2O,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无法确定 B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是定值C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

14、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229D任意比混合二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无法确定19纯碱(Na2CO3)是厨房中常用的物质,以下是有关纯碱性质的描述:是白色粉末状物质,易溶于水,不小心掉入食醋中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均填序号)20下列是碳及其化合物若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O2C+2CuO2Cu+CO2CaCO3CaO+CO2 2HCl+Na2CO3 = 2NaCl+H2O+CO2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均填序号)21初中化学教材“绪言”中,描述了有关

15、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铁矿石冶炼成钢铁钢铁可能变成铁锈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一种有机物的燃烧_;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_;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22维生素(686)又叫抗坏血酸。1907年挪威化学家霍尔斯特在柠檬汁中发现,现已人工合成。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化学性质较活泼,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人体

16、长期缺少维生素会得坏血病。据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研究,服用维生素对预防感冒和抗癌有一定作用。试回答:每个维生分子共有_个原子;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各元素的质量比_。写出维生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物理性质:_; 化学性质_。232003年12月,重庆某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本次事故喷发出大量硫化氢(H2S)气体,造成了上百人死亡。在通常状况下,H2S是一种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请回答:H2S由_种元素组成,1个H2S分子中有_个原子;H2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事故发生后,抢险人员在发生事故的井口通过点火燃烧的方式消除H2S毒气。已知H2S燃烧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写出

17、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安全生产要求含硫地区钻井液的pH控制在9.5以上,以达到吸收H2S、控制H2S浓度的目的。由此推断H2S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_色;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故,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填写序号)。用纯碱溶液浸泡的毛巾捂住口鼻,及时转移到上风口用食醋浸泡的毛巾捂住口鼻,原地趴下24用化学的视角看生活中的现象: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25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微粒具有什么性质?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_;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_。26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

18、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名称。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构成的。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_构成的。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构成的。27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_;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_;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混合:_。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上述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而Cl-、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

19、上述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上述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请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产物的示意图。28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该反应中的生成物_(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29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30小明见邻居的5岁小孩在西红柿上挖了个洞,用勺子搅了半天,突然哭了起来,小明问:“怎

20、么了,为什么哭了?”,小孩回答说:“你们说西红柿里有维生素,可我怎么就找不着呢?”小明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请你用所学知识给小明一个合理解释:_。参考答案:12345678910BAAABDCBACA1112131415161718ABCDDABBC19、,。20、,。21、,C+O2CO2 CH4+2O2CO2+2H2O H2+CuOCu+H2O HCl+NaOH=NaCl+H2O (其他正确答案均可)22、(1)20 (2)176 9112(3)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水溶液呈酸性,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23、(1)两 3 (2)34 (3)2H2S+3O22SO2+2H2O (4)红 (

21、5)24、水蒸气 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自行车的铁件易生锈,说明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5、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空隙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6、汞原子 二氧化碳分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27、(1)BaCl2Na2SO4BaSO42NaCl K2CO32HCl2KClCO2H2O Ba(OH)22HNO3Ba(NO3)22H2O(2)CO32、H ;OH、H (3)28、212 化合反应 可能2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

22、不可能变成黄金的。30、由于维生素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水中或结合于植物组织中,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直击考点1、本专题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变化时出现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2、联系生活中的小常识,在燃烧等现象中最常体现。能够熟练判断化学反应类型也是考试的关键。3、新课标重在实验的探究,针对本专题出现的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实验。4、弄清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在宏观和微观上变与不变的因素。宏观上一定变的:物质种类,热量,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

23、量;一定不变的:总质量,元素种类;不一定变的:状态、体积、密度等。微观上一定变的:分子种类,原子组合方式;一定不变的: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一定变的:分子数目等。5、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推断化学式、配平等),以及判断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及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6、认清一些易混淆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如元素与原子,原子与分子、离子等。7、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8、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晶体硅等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也是由原子构成的物

24、质。多数碱类、盐类,如氢氧化钠、氯化钠等都是由离子构成的。9、元素的种类取决于核内质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10、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如酒精的挥发、电解水实验等。11、能够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及物质的化学式,通过化学式判断物质元素的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本专题中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但试题难度不大。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考试侧重对概念的理解,应注意。考点前瞻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

25、质、实验现象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气体的制备、收集方法以及贮存相结合综合考查。2、反应类型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该考点涉及到判别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反应的基本规律。试题往往通过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化学变化的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规律判断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给定材料或原料,按反应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从能力考查的角度,往往会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寻求规律性的结论。3、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中考的热点,要求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上

26、,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原子质量不变,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围绕理解这一考点,中考试题往往给定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判定产物或确定其中某一物质的化学式;或依据化学反应实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揭批“伪科学”的荒谬言论。4、氧化反应的几种形式(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及相互联系是中考必考试题,把握概念间联系和区别尤为重要。中考试题会出现以下几种考查方式:从反应现象、实质、发生原因等对比,区别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并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从燃烧的条件出发考查选择灭火的方法;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相关概念。5、“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

27、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并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是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中考命题往往以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为背景材料,运用分子、原子、离子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去探求物质的构成、去探究粒子的性质、去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等。6、中考命题时,往往要求:抓住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判断元素原子种类;识记在不同环境下元素的含量,依题意书写化学式;给定生产、生活中的材料,描述物质的组成、构成以及化学式所体现的量的含义。在未来的考试中更强调运用元素的概念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灵活考查这一知识。7、粒子结构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相

28、对原子质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中考考试的热点,就这一热点问题,中考命题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由粒子的结构,判断粒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等;通过信息给定粒子的构成,推测粒子具有的化学性质,或与相对应的粒子结构比较,指出化学性质的异同;由给定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判断粒子的种类;或给出一组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数据,从中去发现规律。认识粒子结构,掌握粒子间的相互转化,也是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掌握探究物质构成的内容。解题技法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不只局限于知道化学方程式求算物质的质量上,还可以通过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推知该反应的类型。2、结合图形,从图形改变中得到信息并加

29、以应用是中考的热门。学生需要从微观粒子的变化中既看到其微观分子原子间的关系,同时还应该看到宏观物质及元素的相关知识。3、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比较热门的是信息方程式,但有时信息并不明显,需要学生将隐藏信息挖掘出来。学生必须善于发现知识中的有用部分。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求算,即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并与离子所带电荷联系起来。5、化合价的求解是中考的必考题,求算时注意考虑前后化合价是否改变这一易被忽视的条件。拓展创新对于118号元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除此以外还能总结出的规律是(至少说两条):(1) ;(2) ;(3) 。参考答案(

30、本题有多种答案):(1)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2)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3)原子的第一层电子不超过2;(4)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按核电荷数递增顺序排列,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增加到8;(5)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从上至下,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层数递增;( )新题预测1、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燃料燃烧产物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均为化学变化B、(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C、均为物理变化D、(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2、2004年初,来自俄罗斯和美

31、国的合作研究组声明他们造出了两种新元素:他们用钙48原子(每个钙48原子含有20个质子)撞击镅243原子(每个镅原子243含有95个质子),在生成的无数个原子中有一种新原子A是一个钙48原子和一个镅243原子直接合成(无其它粒子放出),A原子可以在瞬间衰变(释放出其它粒子)为113号元素(质子数为113),则新原子A的质子数是( )A、111B、291 C、115D、1143、2004年9月,美国天文学家透露在银河系中心附近发现一片冰冻的“糖云”,这个发现增加了早期生物物种起源于星际空间的可能性。这片“糖云”包含着一种单糖分子代谢成乙二醇醛,化学式为C2H4O2,这种结构的分子可以经过反应,生成一种核糖分子是DNA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代谢成乙二醇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B、1个代谢成乙二醇醛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C、代谢成乙二醇醛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D、代谢成乙二醇醛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参考答案:1、A 2、C 3、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