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上的正当防卫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2218915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民法上的正当防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民法上的正当防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民法上的正当防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论民法上的正当防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民法上的正当防卫(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法律上中的正当防卫摘要:本文对法律中的正当防卫的性质、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阐述。 基于民法和刑法的比较分析, 本文对消极的不作为侵害, 不主张民法上正当防卫 的成立,同时,民法上的正当防卫须在 “不得已” 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对于名誉、 互殴、受害人同意、自损行为等能否主张正当防卫,须个案分析,而不能一概而 论。正当防卫本身也是一种权利行为,正当防卫在整个犯罪构成评价中的地位, 应当在犯罪构成要件体系外得到解决。关键词:正当防卫、性质、构成要件、犯罪 引言: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 , 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 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 ,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

2、益 , 威慑犯 罪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 , 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学界对正当防卫的讨 论已告一段落,特别是立法上对如何完善及优化受害人的正当防卫权投入了较多 的注意力,而对于侵害者合法权益在不当防卫 ( 即防卫过当及防卫不适时 ) 威胁下 可能受到的侵犯,各方的关注较少。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条件(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属于正当行为中之一种, 指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他人的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 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 我国刑法学界将这类形

3、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 但实质 上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称作“排除危害性行为”、 “排除违法性行为”或者“排除犯罪性行为”。 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 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二 )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为避免正当防卫被利用作为免除刑事责任的借口, 对正当防卫的成立做了 严格的限定条件。其中包括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及限度 条件。1 起因条件: 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 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1) 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 (2) 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 害的范围,应该该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3) 不法

4、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 至于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4) 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所实施的。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 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 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 对于假想防卫, 应视行为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 的处理2 时间条件: 正当防卫只能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 所谓正在 进行,是指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二、正当防卫的性质我国刑法第 20 条第 1 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 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

5、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同时第三款规定: “对正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 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的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 任。”可见,该条中确立的防卫权, 是一种针对我国目前复杂的治安状况的, 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型的“特殊防卫权”。(一)、“特殊防卫权”外观特征具有加害性。我国新刑法中确立的“特殊防卫权”是防卫人根据法律的规定所允许的合 法性行为。 正当防卫的行使诉诸于不法暴力侵害者时, 通常防卫人要与不法暴力 侵害者进行正面的、 直接的激烈对抗, 因而必然会损害侵害者的利益, 包括损害 其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两个方面。所以正当防

6、卫的行使,当其诉诸暴力方式时, 从外观上看它貌似具有加害性的犯罪行为, 但实质上,正当防卫行为的加害性是 针对侵害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侵害行为的, 所以它 具有制止不法侵害, 巩固和维护社会利益与秩序的性质。 因而正当防卫是排除社 会危害性的行为,具有正当性,属于合法的权利行为。(二)、“特殊防卫权”具有目的正当与行为防卫的内在统一性。正当防卫的防卫目的占有首要地位, 正当防卫首先是防卫目的的正当性, 即 防卫意图的合法性,它是指行为人行使防卫权利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公共利益、 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益免遭正在进行的特定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 反击不法侵害, 保护合

7、法权益的一种心理状态。 目的的正当性是正当防卫的核心 与最本质特征。正当防卫权规定防卫者的行为必须具有防卫性, 即以“防卫”为宗旨。 正当 防卫是一种救济性权利, 它是由公民本人或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等原权 利所派生出来的,从而决定此权利必然是基于防卫者本人在因国家、社会利益, 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财产权这些原权利受到不法侵害的威胁时产生的, 因此我认 为防卫权的防卫性能是一种潜在的,处于激活态的权能,因此行为的防卫性是 “特殊防卫权”的重要内容。三、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一) 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行为,理所当然以存 在现实的不法侵害为前提。因而,现实的

8、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即违法侵害,包括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因为犯罪 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都是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而合法权益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没有理由禁止公民对其他违法行为进行正当防卫。公民在面临其他违法行为时, 事实上也可能需要进行正当防卫。 有些行为是犯罪行为还是其他违法行为也往往 难以区分, 如果将不法侵害限定为犯罪行为, 则不利于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 刑 法使用“不法”一词, 而没有使用“犯罪”一词, 表明对其他违法行为可以进行 正当防卫。 但是,也并非对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防卫, 只是对那些具有 攻击性、破坏性、 紧迫性的不法侵害, 在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轻或者

9、避免危害结 果的情况下,才宜进行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应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在野生动物侵害合法权益时, 理当可以进行反击, 不存在正当防卫的问题; 在饲养人唆使其饲养的动物侵害他 人的情况下, 动物是饲养人进行不法侵害的工具, 将该动物打死打伤的, 事实上 属于使用给不法侵害人的财产造成损害的方法进行正当防卫。对于没有达到责任年龄、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的侵害,能否实施 正当防卫,是颇有争议的问题。 应当认为, 作为正当防卫对象的“不法侵害”与 作为犯罪成立条件的“违法性”不是等同含义, 即对于成立犯罪与违法行为所要 求的“不法”与作为正当防卫对象的“不法”应当作出不同理解。 正当防卫并非 对不法侵害

10、行为的制裁, 而是针对不法侵害所采取的保护法益的手段, 故不能像 制裁犯罪与违法行为那样,要求正当防卫所针对的不法侵害也具有主客观统一 性。所以,对于没有达到责任年龄、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的侵害行为,可以实施 正当防卫。不过,为了尽可能全面地保护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对防卫的必 要性应当更严格地限制, 虽然不要求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才进行防卫, 但应尽量 限制在必要的场合。不法侵害不限于作为的不法侵害。对于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如果 只能由不作为人履行义务,需要进行正当防卫的,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如果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 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 因而进行所谓防卫的, 属

11、于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不是正当 防卫,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 且刑法规定为过失犯罪的, 就按过失犯罪处理;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则按意外事件处理。至于故意针对合法行为进行 “反击”的行为 (如以暴力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 ,则不是假想防 卫,而是故意违法犯罪行为。( 二)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使合法权益处于紧迫的被侵害或者威胁 之中,才使防卫行为成为保护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是指不 法侵害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关于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以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时为其开始。 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 紧迫,待其

12、着手 实行后来不及减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时, 也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应予注意 的是,有些犯罪的预备行为, 相对于其他犯罪而言属于已经着手的实行行为, 在 这种情况下应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例如, 为了杀人而侵入他人住宅的, 在不 法侵害人开始侵入他人住宅时, 就可以针对已经开始的不法侵入住宅的行为进行 正当防卫。关于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从实质上而言是指合法权益不再处于 紧迫、现实的侵害、 威胁之中, 或者说不法侵害已经不可能 ( 继续) 侵害或者威胁 合法权益,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 不法侵害人已经丧 失了侵害能力;不法侵害人已经自动中止了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人

13、已经逃离现场; 不法侵害行为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并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结果。 应当 指出的是, 在财产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下, 行为虽然已经既遂, 但在现场还来得及 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例如,抢劫犯使 用暴力劫得财物,抢劫罪虽已既遂,但当场对抢劫犯予以暴力反击夺回财物的, 应认为是正当防卫。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时,进行所谓“防卫”的,称 为防卫不适时。 防卫不适时有两种情况: 一是事前加害或事前防卫; 二是事后加 害或事后防卫。防卫不适时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 ) 具有防卫意识正当防卫也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 具有防包意识的行为斗才可

14、能成立正当 防卫。防卫意识包括防卫认识与防卫意志。防卫认识 , 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 害正在进行;防卫意志,是指导防卫人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 , 本人或者他人 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目的。 正当防卫之所以不具有 社会危害性 , 关键是正当防卫是为使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而实施 的。这就说明实行正当防卫的行为人具有明确的防卫意图。 如果行为人不是为了 合法权益而是非法权益不具备防卫意图而实行“防卫”行为 , 则不构成正当防 卫。为某种目的 ,故意进行不法侵害 ,引起对方防卫 , 借口自己受到“不法”侵害 而加害对方的行为是防卫挑拨。如某甲为泄私愤骑自行车撞到某

15、乙身上, 引起某 乙不满,打某甲两拳 ,某甲以自己被打为由 ,将某乙打成轻伤。某甲的行为是防卫 挑拨。殴斗双方的相到侵害行为因不具有正当防卫的意图 , 故双方的行为都是不 法侵害, 均不构成正当防卫。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 防卫, 因不具有正义性 , 不构成正当防卫。( 四 ) 必须是出于保护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 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意图 .防卫行为的的正当性 , 就在于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 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因此实行正当防卫, 就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这是正当防 卫成立的主观条件。所谓防卫意

16、图 , 是指推动和支配防卫人实行正当防卫的心理 态度。具体包括两个方内容 :1、防卫的认识。这是指防卫人对不法侵害的诸事实情况和对自己行为及 其意义的思想反映 , 即防卫人认识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存在 , 法律保护的合 法权益已处于于被侵害的危急状况,自己的行 , 对不法侵害者所造成的损害是为 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 , 促使防卫人产生防卫的动机 , 进而 推动或者引起其实行正当防卫。2、防卫的目的。这是指防卫人基于防卫的认识 , 希望通过 防卫行为达到保护国家、 公共、 本人或者不法侵害的心里态度。 其内容是通 过防卫行为制止不法侵害者 , 使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被迫

17、停止或者归于失败 从而达到制止不法侵害和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目的。(五) 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在具备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 也具有防卫意识时 ,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进行防卫。这是正当防卫的本质决定的。 正当防卫是制止不法侵害人直接实施的 , 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 , 便不法侵害不再继续实施不法侵害行为 , 才可能制止 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违法犯罪的情况下 , 也只能对正在进行不法 侵害的人进行防卫 , 不能针对没有汪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当防卫是制 止不法侵害 实施不法侵害 , 因此, 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而不能针 对他人。如果防卫行为给第三人造成

18、损害结果 , 又不构成紧急避免的条件 , 应根据 实际情况 , 认定行为人承担相应责任。四、正当防卫在犯罪构成评价中的地位刑法理论认为,正当防卫问题只能在犯罪成立条件体系之外解决, 把正当防 卫视为权利行为,这说明正当防卫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具有更积极的意义。我国刑法之所以在犯罪成立要件的体系之外解决正当防卫问题,是因为,犯罪构成由四个方面的要件一一犯罪客体、 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构成。具备了 四个构成要件的行为也就具有犯罪属性成立犯罪, 缺少其中一个要件,即不构成 犯罪。正当防卫属于犯罪构成体系之外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缺少其中一个要件,即不构成犯罪。正当防卫属于犯罪构成体系之外的排除社会危

19、害性的行为, 即“外表上似乎符合某种犯罪构成, 实质上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且对国家 和人民有益的行为。”把正当防卫规定为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因为我国刑法理论认为,正当防卫行为根本不具备犯罪构成条件。 即实施正当防卫的行为 人,主观上不仅没有恶性,不存在危害社会的故意和过失,相反,其主观上是为 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客观上正当防卫行为不仅没有社会危害性, 相反,它是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 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合法行为。这样的行为,不 仅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相反,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支持和鼓励。不仅如此, 我这刑法

20、理论对正当防卫还主张权利侵害说, 认为正当防卫不仅不是犯罪行为而 且是一种权利行为,如“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这些不同的表述实际上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将正当防卫当成一种权利,认为法律不容许对权利 侵犯,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对受到侵害的权利予以保护。保护权利通常情况 下应由国家进行,但在事态紧急时,则容许个人以自己的力量保护权利。 总体说 来,正当防卫之所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法律制度,原因就在于正当防卫具有坚实 的法学根据和道义根据。现实中,正当防卫不但赋予公民以合法的防卫权, 而且 可以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起到警告、 震慑作用,给不法侵害者带来一种恐惧;可以 警告社会上那些企图实施不法

21、侵害的行为人;可以使公民认识到正当防卫的意 义,鼓励公民以此为武器与一切不法侵害行为做斗争, 从而有效地保护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作用。公民在遇到暴力犯罪时可以充分地运用刑法的规定, 勇敢地积极地实施正当防卫。司法机关应当运用刑法的立法规定, 对于暴力犯罪 作斗争,实行正当防卫的公民,给予法律保护。因此,正当防卫对于维护国家安 合,保护公共利益,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鼓励见义勇为行为,击各种违法犯 罪,弘扬社会正气,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段正坤中国律师资格考试大纲及必读法律法规汇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 杨春洗刑法基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 彭卫东正当防卫,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4. 高铭暄,马克昌 刑法学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5. 王岩论正当防卫山东法扬律师事务所2002年6. 李翔简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德州弘正律师事务所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