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实验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2218407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十五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十五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十五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五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五实验(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六 实验 重难点讲解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对实验的重视和复习是高考复习中重要的一环。从近几年上海、广东生物高考试题分析看,对实验能力进行考查是重点,它的导向功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知识内容看,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解剖和生理知识、实验目的、材料、操作方法和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的预测等多方面;从认识水平看,包括了解、理解、综合运用等层次。本专题考点章、节、册综合分为五个层次,列表如下分类层次实验名称实验要求离子分子水平实验1.植物根对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3.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 的鉴定4.酶的高效性和专

2、一性5.影响酶活性实验(选做)6.ATP的生理作用(选做)7.植物激素与向性(实习)8.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实习、选 做)9.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0.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探究)11.模拟通过分子杂交人猿间的亲缘关系学会学会初步学会初步学会初步学会初步学会初步学会初步学会学会初步学会初步学会细胞水平实验12.观察果蝇、唾液腺巨大染色体装片13.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探究)14.观察细胞质流动15.高倍镜使用和观察叶绿体的装片16.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7.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8.观察蝗虫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的装片学会初步学会初步学会学会学会学会初步学会个体水平实验19.观察玉米杂种

3、后代粒色的分离现象20.植物的向性和感性现象的实验设计和观察21.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实习、选做)初步学会初步学会初步学会种群水平实验22.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探究)2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选做)2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实习)初步学会初步学会初步学会生态系统水平实验25.设计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 稳定性(实习)26.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习)初步学会实步学会说明:标号是1997年颁布的大纲增加的实验、实习、探究内容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实验能力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4、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归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

5、(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1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1.1 实验名称 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1.2 实验目的 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1.3 实验原理 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1

6、.4 实验对象 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1.5 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1.6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1.7 实验测量与记录 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1.9 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2 理科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2.1 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包括3类: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具备可重复

7、性。2.2 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2.3 单因子变量的原则。3 理科实验设计的4性3.1 科学性:这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原理、操作、程序、方法正确)。3.2 安全性: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如果必须使用,要注明,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3.3 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取药品、仪器、设备在中学现有实验室内能够完成。3.4 简约性:实验方案尽可能简易方便(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总之,a.原理正确,b.效果明显,c.装置简单,d.操作安全(其它正确步骤多一步要扣分)。4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4.1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的基本条件;4.2 精心策划实验方法、严

8、格设计实验过程、合理设置对照或变量,并引入科学的测量方法;4.3 能够做到有效预测实验结果、科学描述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5 实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5.1 在掌握实验目的、原理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方法。5.2 严格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准确设置对照或变量。5.3 注意实验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5.4 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测量、记录。5.5 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其导致原因,并能够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5.6 多分析实验设计的实例。6 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6.1 “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实验设计实例:实验名称:观察马铃薯条的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现象。实验目的: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

9、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反之则吸水。实验对象:新鲜马铃薯条。实验条件:0.8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大试管、有刻度的小烧杯、刀片、镊子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等量。实验方法与步骤:(1)制备3条长度、宽度、体积都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2)将其中的2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的烧杯中,另1条放入加塞的空试管中。(3)2h以后,通过比较的方法观察薯条的长度变化及蒸馏水、蔗糖溶液体积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1)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明显大于蒸馏水体

10、积。(2)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不变,且蒸馏水的体积小于蔗糖溶液体积。(3)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不变,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大于蒸馏水体积。(4)薯条的长度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实验测量与记录:将放入溶液中的薯条与试管中的薯条比较观察,并比较烧杯中溶液的体积: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变长、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变短,且烧杯中蔗糖溶液的体积比蒸馏水的体积大。实验结论: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渗透失水,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渗透吸水。6.2 (广东、河南高考题)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1)实验目

11、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取一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中,用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误解 对该实验方案的分析片面或缺乏必要的实验分析能力而误答。诊断 错因:忽视了平时的生物实验操作和训练。正确思路:实验中无对照实验

12、;实验中不能用红色安全灯,因为色素能够吸收红光,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等特有的颜色反应,而不是葡萄糖的颜色反应。鉴定还原糖(葡萄糖)的存在应用的试剂是班氏试剂。正确答案是:(1)实验步骤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此项不改,仅在对照中提到也给分);(2)实验步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改为淀粉;(3)未设对照。对照的作法是:a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b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c重复题干中的步骤、。d重复改正后

13、的题干中的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实验分析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性和严谨性。主要指实验设计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在某些实验中要有对照实验。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在实验中除要设计的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一致,并且一个实验不能只看一次的结果,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中材料用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联系命题者所提供的器材,准确判断和筛选实验所需的用具及材料。准确表达实验结果和进行数据处理。6.3 (上海高考题)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

14、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1)实验目的 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2)实验原理 还原性糖可用 试剂,淀粉可用 试剂来检测。(3)实验器材 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4)实验步骤:鉴定还原性糖: 。鉴定淀粉: 。(5)实验现象 。(6)结果分析 。(7)在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 。误解 对该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实验原理和鉴定糖类物质的方法不熟而造成误答。诊断 错因:本题考查实验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完成研究某种保健饮料是否适合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有些同学实验能力

15、欠缺,实验设计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正确思路:从实验目的可以看出,该实验实际上是鉴定茅草根内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联系教材中的有关实验,有无还原性糖可以用班氏试剂鉴定,有无淀粉可用革兰氏碘液鉴定。根据教材中鉴定梨中还原性糖的实验步骤,写出鉴定茅草根中还原性糖的实验操作步骤,注意在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为防止载玻片因加热不匀而爆裂,应在火焰上来回移动;根据鉴定淀粉的实验步骤,写出鉴定茅草根中淀粉的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若有还原性糖、淀粉的存在,回答应出现什么颜色变化。若没有还原性糖、淀粉的存在,将出现什么颜色,从而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完成实验报告。正确答案是:(2

16、)班氏试剂;革兰氏碘液。(4)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班氏试剂。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革兰氏碘液,观察颜色变化。(5)、(6)学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回答,但一定要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相一致(如:观察到的有红黄色,说明有还原性糖存在;如没有红黄色,说明没有还原性糖存在。如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有淀粉存在;如没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没有淀粉存在) 。(7)载玻片在火焰上加热时要来回移动,以免加热不匀而爆裂。6.4 现有如下材料:3支试管(编号分别是A、B、C)、淀粉、碘液以及将温

17、度控制在37、O和100的3个水浴锅。(1)请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及条件,写出实验的步骤3及其以后的实验步骤,以证明温度对酶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 步骤1:制备5ml淀粉溶液并冷却至常温。 步骤2:收取唾液若干。 步骤3:(2)写出实验的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 。误解 对实验的无关变量的控制考虑不足,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而出错。诊断 错因:本题同样涉及实验设计,但给出了具体的材料及条件,要求设计实验操作的步骤,并预期结果,分析原因。有些同学对实验步骤的严密性和合理性把握不够,从而导致步骤不全或叙述不确切。正确思路:首先明确本实验的原理是“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实验条件分别给出了3组不同

18、的温度,所给的试管也是3支,因此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显然该设计为3组实验,利用温度分别为37、O和100的环境条件。正确答案是:(1)步骤3:取3支试管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步骤4:将A、B、C3支试管分别放置于37、O和100的水浴锅中,维持lOmin;步骤5:各加入1mL新鲜唾液,摇匀后,保持各自温度lOmin;步骤6:各加1滴碘液检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2)A试管不变蓝。B、C试管均变蓝。(3)A试管所处温度条件适于酶的活性发挥,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后者遇碘液不变蓝。B、C试管所处温度过低或过高,酶无催化活性或丧失活性,淀粉不被分解,遇碘液变蓝。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应具备适宜的温度

19、。7 【练习1】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步骤(1)、(2)、(3)中各有一处错误或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步骤:(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上号,分别装上等量的蒸馏水、河水、自来水。(2)取发育状况不同的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1、2、3号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的适宜外界条件下培养。(3)每天同时向1、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用60温水处理1小时的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4)过几天比较蝌蚪的发育状况。改正: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参考答案 改正:(1)

20、蒸馏水/河水/自来水改为河水,(2)不同改为相同,(3)投入后加等量。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若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A、C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失活。若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C玻璃缸内次之,A玻璃缸最慢,说明高温使甲状腺制剂活性降低。若B、C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而A玻璃缸内较慢,说明高温未影响甲状腺制剂活性。)【练习2】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

21、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方法步骤: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参考答案 方法步骤: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有光级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诊断测试1.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

22、现视野的右上方有一典型的分裂中期的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推向(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参考答案:A。根据显微镜所成物像为倒像的原理,实物移动方向与视野内物像的移动方向恰好相反,该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要移至正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为左下方,因此,装片应推向其相反方向。2.显微镜镜头盒中有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长3cm,乙长5cm,丙长3cm,丁长6cm。问:调好焦距以后,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 参考答案:乙;乙和丙。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

23、目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3.设计一个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的范围的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水分的 作用(2)材料用具(略去不写)(3)方法步骤:配制蔗糖溶液:配制 的蔗糖溶液;制作装片: 制成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观察装片: ;结论:该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是 。参考答案:(1)渗透。洋葱表皮细胞具有大的中央液泡,发生渗透吸水。(2)各种浓度(或一系列梯度浓度);分别用上述浓度的蔗糖溶液;用显微镜按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逐个观察装片;介于能引起与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两种相

24、邻浓度溶液的浓度之间。4.将动物的肝细胞研磨并除去ATP后,分别放人3只标号为、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和处理如下图a所示。将实验用的3只锥形瓶的瓶口密封后,放人200C水浴锅中,1h后的结果如图b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1)实验中可以看到的明显变化是 。由此可以推断 号锥形瓶中发生了 作用。(2)该实验的全部结果说明 。参考答案:(1)号锥形瓶的酒精液滴在玻璃管中向左移动;呼吸(有氧呼吸)。(2)肝细胞的呼吸作用需要葡萄糖和ATP。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的条件有:葡萄糖(主要的能源物质)、酶系(肝细胞中已存在)、ATP等,尽管呼吸作用的结果是产生ATP,但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首先需要ATP的参

25、与,才能完成呼吸作用,最终产生ATP。5.现有面包、生鸡蛋、花生油等实验材料和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角架、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等实验仪器和药品。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胃液在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1)胃液的采集:将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反射的狗,在其胃底部做一个人工胃瘘(胃液可由胃瘘流到体外)利用 的方法,可获得纯净的胃液。(2)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将 并各取2mL,分装在甲、乙两个试管中。(3)验证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在甲试管中加入 ,乙试管(对照)中加入 ,然后将甲、乙试管同时放人 中约2030分钟。(4)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实验结果是 。此结果说明 。(5)如果要进一步验证

26、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C,试管C内应加入: 。参考答案:(1)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引起它产生分泌胃液的条件反射。(2)蛋清加水煮沸,制成蛋花液。 (3)胃液2mL;蒸馏水2mL;37C的温水。(4)甲试管中蛋花消失,乙试管中蛋花不消失,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胃液对蛋白质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5)蛋花液2mL和盐酸2mL。6.为了证实“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抑制剂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设计方案:a.取2个玻璃缸分别编号,1号、2号。b.在2个玻璃缸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和新鲜水草,然后在每个玻璃缸中分别放人10条发育状态不同的蝌蚪

27、。c.向1号缸投放含甲状腺激素试剂的饲料,2号缸投放含甲状腺抑制剂的饲料。d.每天分别向各缸中投放一些饲料。e.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时用小网将蝌蚪捞出放在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在坐标纸上(1mmlmm),观察并且测量蝌蚪的体长变化(前肢和后肢的生长情况,尾的变化等)。上述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一些明显的设计缺陷或不妥,请你修改完善该设计方案。(1)该设计方案的明显缺陷是 ,因此,a过程应改为(只须陈述修改内容,下同) ;c过程应改为 。(2)方案中存在着引起实验误差的不妥之处,b过程的不妥之处应改为 ,d过程的不妥之处应改为 。参考答案:(1)缺少空白对照组(或对照组);增加一个缸,编号为3

28、号;3号缸投放常规饲料(或不含任何激素的饲料)。只是甲状腺试剂和甲状腺抑制剂的比较,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这里明确缺乏空白对照组是关键,为回答下面的问题打开了突破口。(2)发育状态相同的蝌蚪;等量的饲料。 对照实验条件相同是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7.假如在你的前面有A、B、C三个水样,它们是经过如下处理获得的:第一步,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再加清水,静置4小时,再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最后加水至900mL。第二步,将900mL藻液搅拌均匀,分别倒人3只300mL烧杯中继续培养。A烧杯中加入0.3克洗衣粉和0.3克尿素;B烧杯中加入0.3克尿素;C烧杯

29、中不加任何物质。第三步,在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得到水样A、B、C。根据上述前处理过程回答如下问题:(1)如何通过实验大致计算出3个水样中绿藻的密度大小?(2)前处理过程中第一步处理的目的是什么?(3)如果已知洗衣粉中含有一定量的磷,你的检测结果可以说明什么问题?(4)上述实验不能证实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的重要元素,如何修改上述实验过程来证实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所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5)池塘中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称为“水质富营养化”。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天然池塘,施人一定的氮肥,常常不能引起池塘水质富营养化;而施入一定的磷肥后,很快就能引起池塘营养化。上述实验的合理解释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参

30、考答案:(1)镜检后求其平均值,再比较或用计数板计数后比较。(2)使水质贫营养化,消除原池塘水中的矿质元素对实验的影响便于以后的实验比较。(3)P是藻类的必需元素,也是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4)加设一烧杯,其中的藻液中只加洗衣粉,而不加尿素。(5)天然池塘中可能富含固氮的菌和蓝藻等,或因农田中使用氮肥后被雨水冲刷而流人池塘水体中使水体中化合态氮的量较为丰富,因而P就成为制约因素。本实验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水质营养化问题,弄清了N、P的来源及对水生植物的不同作用就能较准确地做出答案。加人物质试管号12341%淀粉溶液/滴442%蔗糖溶液/滴44稀释的唾液/滴1蒸馏水/滴11恒温处理15m

31、in370C370C370C370C本迪森试剂/滴1111沸水浴/min3333现象不变黄不变黄变黄不变黄 8.下表是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已知(1)滴加本迪森试剂如出现黄色,证明还原性糖的存在。(2)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不能水解蔗糖成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淀粉和蔗糖不具有还原性。(1)表中3号试管和4号试管各留下了一处空白,你认为3号试管空白处的操作应是 ,4号试管的空白处的处理应是 ,其理由是 。(2)实验中1号和2号试管起 作用的。(3)实验结果说明 试管内有还原性糖存在。(4)本实验中保持试管温度为37的理由是 。(5)本实验为什么可证明

32、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试分析其理由: 。参考答案:(1)加入一滴唾液;不加蒸馏水;保证试管具有等量的物质,从而证明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引起的。(2)对照b。(3)3号。(4)唾液淀粉酶在37左右时催化效率最高。(5)3号试管变黄,说明唾液淀粉酶使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而4号试管未变黄,说明淀粉酶没有将蔗糖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从而证明了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本实验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对比分析实验,特别要注意3、4号试管的比较。1、2号起对照作用。9.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

33、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方案一方案二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实验步骤(1)实验步骤(1)(2)(2)实验预期现象实验预期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参考答案:方案一: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实验预期现象为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11。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粳稻(含M)和糯稻(含m,且为mm纯

34、合),则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即M和m。由此可见,F1中必然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l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二:运用F1花粉鉴定法。(1)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的现象为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实验现象说明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呈红褐色)。由此说明,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本实验要求用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学生容易想到上述的第二个实验方案,而对孟德尔的测交实验方法不会应用于实际。可能认为是课本上讲的,没有与生产、实验相联系。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