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含解析)(必修3)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201550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含解析)(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含解析)(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含解析)(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含解析)(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含解析)(必修3)(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2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1(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期末)2019年1月1日,由中央宣传部着力打造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正式上线。这是一个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的融媒体平台,共有“学习新思想”“环球视野”学习慕课”等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内容极为丰富,很快在全国干部、党员和群众中掀起了学习热潮。这说明( )壮大主流舆论需要促进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文化传播提供重要支撑网络传媒是信息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A.B.C.D.【答案】A【解析】 “学习强国”是一个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的

2、融媒体平台,共有“学习新思想”“环球视野”学习慕课”等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内容极为丰富,很快在全国干部、党员和群众中掀起了学习热潮说明壮大主流舆论需要促进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文化传播提供重要支撑,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信息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观点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观点错误。故本题选A。2(江苏省天一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主要手段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文

3、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A.B.C.D.【答案】B【解析】 “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是因为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手段,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故选B。3(河南省郑州市八校2018-2019学年联考)2019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社会就充满活力,国家就繁荣兴旺。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4、能力,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有利于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渗透中国的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能够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社会充满活力,国家繁荣兴旺,必须承袭中华各民族的多样的传统文化ABCD【答案】A【解析】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社会就充满活力,国家就繁荣兴旺。”说明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能够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本题正确;中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渗透中国的价值观说法错误,排除;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5、,中承袭中华各民族的多样的传统文化说法错误,排除;本题选A。4(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指代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这从侧面说明了(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BCD【答案】A【解析】 “先生一词指代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入选;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不选;“两岸领

6、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说明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入选;文化影响(不是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5(山西省平遥中学2018-2019学年期中)2018年9月23日农历秋分,亿万农民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虽然是首次设立,但其历史根基、民意基础、文化底蕴深厚。丰收节既要塑形,活动多样、形式丰富;更要铸魂,赋予其文化内涵,凝聚精神力量。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之一,中国农民丰收节” ( )能够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旨在推动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弘扬中华文化特色

7、有利于凝练生成尊农重农支农的文化氛围,传承中华农耕文化ABCD【答案】D【解析】 “中国农民丰收节” 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利于凝练生成尊农重农支农的文化氛围,传承中华农耕文化,符合题意。“中国农民丰收节”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观点错误。推动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弘扬中华文化特色不是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目的,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6(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18-2019学年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话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 )继承

8、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B.C.D.【答案】A【解析】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说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发展,与题意不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观点错误。故选A。7(辽宁省鞍山市2018-2019学年期中)清明节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清明节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和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的节俗主题在中国传承千年,至今不辍。随着时代变化,出现了鲜花祭扫、网上缅怀等寄托思念的多种方式。对清明节习俗作适应性的

9、调整与更新给我们的启示有(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产生持久影响要善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传统清明文化创造性转化清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互联网等科技的融合A.B.C.D.【答案】B【解析】对清明节习俗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更新说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要善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传统清明文化创造性转化,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传统习俗对人们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清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互联网等科技的融合的观点把互联网科技的作用夸大,观点错误。故本题选B。8(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

10、-2019学年期末)“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A.B.C.D.【答案】D【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观点错误。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为基础,与题意不符。 “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说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

11、着持久影响,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2018-2019学年期中)我们现在处于“微时代”:微信、微博、微商、微电影.“微电影”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说明(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只要不断推陈出新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新的传媒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A.B.C.D.【答案】B【解析】 “微电影”等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说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和繁

12、荣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正确。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否推陈出新与能否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无关,同时,该选项的说法也太绝对,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错误。故本题选B。10(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期末)在2019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重振师道尊严”他认为师道神圣不可背,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强调尊师重道是因为( )只有教育才是人类自觉传播文化的活动教育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教育通过

13、对受教育者答疑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BCD【答案】B【解析】人类自觉传播文化的活动有很多,“只有教育才是”说法太绝对,排除。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并不是教育具有此功能,错误。强调尊师重道是因为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答疑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1(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2019年的网会,人工智能被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提出“智能+”。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两会期间,新华社启用了AI主播,主持

14、人白岩松有了分身机器人,人民网推AI机器人助力两会报道.这些新变化( )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彰显了科技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独特作用证明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城的世界领先地位激发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的活力ABCD【答案】C【解析】两会报道启用了AI主播等举措,促进新闻传播与人工智能结合,实现智能+,彰显了科技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独特作用,“智能+”激发了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的活力,正确,所以正确选项是C。两会报道启用了AI主播,展示了新闻传播方式的活力,所以不合题意,予以排除。启用AI主播,不能证明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领先地位,所以不对,予以排除。选C。12(湖南省郴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

15、次质量检测)“文明是多样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由此可见,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 )要求同存异,反对“封闭主义”要批判继承,做到推陈出新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防止文明冲突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ABCD【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文明是多样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这表明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求同存异,反对“封闭主义”,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强调的是正确对等传统文化的要求

16、,不符合题意,排除;在文化交流中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同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并且“防止文明冲突”的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13(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9届联合模拟)2018年12月13日、大英博物馆宣布和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平台建立更深入的商业伙伴关系、欲借力天猫推广博物馆新的IP衍生品。此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颐和园、V&A(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等均已入驻天猫。博物馆纷纷合作互联网是因为( )网络平台对文化传播具有无可替代的助力作用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经济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科技创新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ABCD

17、【答案】B【解析】 “欲借力天猫推广博物馆新的IP衍生品”表明博物馆纷纷合作互联网,是因为网络平台对文化传播具有无可替代的助力作用,经济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说法错误,科技创新会影响文化的发展,但不具有引领作用。所以本题选B。14(浙江省余姚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告诉我们,传承传统文化( )应认识到继承是发展的基础,要先继承后发展要不断推动文化传播手段与形式的创

18、新要充分发挥百家讲坛等文化传播途径的作用要尊重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ABCD【答案】D【解析】材料告诉我们,传承传统文化要尊重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动文化传播手段与形式的创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项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项说法错误;百家讲坛等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15(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调研)2019年2月,上海虹桥火车站采用当前业界唯一可商用的华为产品启动5G网络建设,随着5G室内数字系统应用场景多样化,未来的5G车站可以满足大量人群的高速上网

19、需求,旅客下载一部2GB的高清电影只需不到20秒,还可以支持4K高清视频通话、超高清多路视频回传等业务。由此可见( )科技改变生活,5G建设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科技引领文化,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收集、储存、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增强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选项观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通过5G技术满足大量人群高速上网的需求,表明科技改变生活,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入选。选项观点表述正确符合题干,通过5G技术的运用,使得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得到改进完善,说明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收集、

20、储存和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入选。选项观点表述错误,现代网络技术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不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排除。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并不是基础作用,排除。故本题选B。16(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一模)“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也是“礼制”的内容,主要供祭祀之用。在坛上举行的重大仪式有取得天地作证的意思。北京有天坛、地坛、社稷坛、祈谷坛、先农坛、太岁坛、天神坛、日坛、月坛、先蚕坛等,明清皇家在这些地方举行祭祀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坛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坛文化中渗透着人定胜天的朴素自然观念坛文化在本质上是服务于农

21、业社会生产方式的坛文化通过消解自然的神秘性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传统建筑的相关知识。“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反映了“坛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合题意;人定胜天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属于朴素自然观念,错误,排除;明清皇家在这些地方举行祭祀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坛文化在本质上是服务于农业社会生产方式的”,符合题意;“在坛上举行的重大仪式有取得天地作证的意思。”不是在消解自然的神秘性而是增加了自然的神秘性,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17(山西省运城市2019届高三模拟)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组带。“百善孝为先,孝乃

22、德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对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封建社会的“愚孝”,长期以来也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在当代社会,传承孝文化(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求同存异,吸收借鉴”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文化的要求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符合题意;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8(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

23、医药浴法”成功申遗。藏医药浴法,是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疗保健方法。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 )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有利于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保留中国基因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互鉴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ABCD【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交流互鉴,正确;藏医药浴法成功申遗不能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夸大了藏医药浴法申遗的作用,排除;各民族文化都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性,中的“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保留中国

24、基因”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19(河南省开封市2019届高三模拟)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将人工智能专业列人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35所高校首批建设资格。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文化生活意义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重视科技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文化硬实力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重视发展科技,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国梦文化影响人,重视科技创新,

25、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符合题意;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错误;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说明重视发展科技,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国梦,符合题意;题干未

26、涉及思想道德素质,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0(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2019届模拟)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晟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手机理财、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并且已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体现了( )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ABCD【答案】D【解析】表述错误,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手机产生的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已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错误。手机影响人们的生活,表现在交流、游戏、办

27、公、理财等,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正确。故本题选D。1.(2019浙江4月)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文化具有传承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具有民族性ABCD【答案】A【解析】我国传统的诚信文化在当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了文化具有传承性,说法正确;“和气”“诚信”等商业伦理文化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说明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说法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排除;材料没有强

28、调文化的民族性,排除。本题选择A。2.(2019江苏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科技进步对文化的影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使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说明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符合题意

29、;材料强调在书籍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进步都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发生的,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3. (2018全国卷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BCD【答案】C【解析】对:经典咏流传形式新颖,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文化传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推陈出新。对:经典咏流传获得

30、网民广泛点赞表明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错: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和归宿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错: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以文化继承为前提,而不是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4.(2018高考全国卷,T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ABC D【答案】D【解析】不符合题意,该市建立现代中

31、医药产业体系,并没有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夸大了该市做法的影响,排除;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对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该市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过程中,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传播中医药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正确。5.(2018江苏卷22)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 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

32、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答案】D【解析】笙乐器的独特音色和美学精神等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只指向笙乐器自身的特色,而没有体现出其对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民族生存等的影响,故A、B、C不符合题意。6. (2017高考全国卷,T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凸显了科学素养

33、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可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也不能人为缩小文化的差异性,说法错误。7.(2017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

34、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性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BCD【答案】B【解析】对:“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祍、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也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性而不是区域性;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8.(2017全国卷

35、20) 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 BC D【答案】B【解析】传统文化不一定赢得市场才有价值,故错误;引入流行元素不一定就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故错误;民族歌剧在当前的演出成功,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故正确;融

36、入时尚元素、受到观众欢迎等体现出,故入选。9.(2019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

37、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答案】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8、,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文化生活知识,题目类型评析类,问题指向评析“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首先从知识层面,本题主要围绕的知识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从题型层面,本题的基本答题思路首先要肯定其合理之处,即文化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然后要否定其不合理之处,而这个否定并不是一味否定,而是辩证否定,即传统村落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而面临困难,但因时而变的进行创造性保护和利用,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不会走向消亡。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