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银行分行经营管理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2192753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72.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银行分行经营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某银行分行经营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某银行分行经营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资源描述:

《某银行分行经营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银行分行经营管理(7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要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银行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分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精心经营,该行在业务拓展、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丰厚积累,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道路,成功地在卢森堡乃至欧洲金融界确立了它的信誉、知名度和竞争力。在过去的20多年里,该行已经上缴利润和各种费用8648万欧元,累计交纳的各类税款4517万欧元,不仅为中国银行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回报,还为当地金融市场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2001年以来,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也与当地同业一样遭遇了种种困难。具体表现是:当地金融政策的调整和利息税的即将开征、世界范围内持续的经济低

2、迷、欧元和美元的利率连续下调以及美元的持续贬值。卢森堡银行业面临整体创利下滑的不利形势,数十家银行因为经营效益不佳而选择了退出。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的经营与发展战略,不断在观念和产品上推陈出新,成为保证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本文以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经营战略为研究对象,从外部环境的变化着手,重新审视该分行的竞争力和竞争对手,运用相关理论为其选择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战略,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保证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对研究中国的银行业在跨国经营中如何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研究该行的历史和经营概况,对其设立的目的和当时的

3、条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从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大势和金融业经营环境入手,试图把该行放置在一个立体而充满变化的空间中去,明确了环境因素在企业战略选择中的重要性以及卢森堡分行应对环境变化而进行经营战略选择的必要性,特别地还对国际反洗钱的背景和措施进行了介绍;接着利用翔实的数据采用SWOT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该行和它的竞争对手,确定它在竞争中所拥有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随后在分析战略选择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基于资源的战略观和基于动态能力的战略观等理论,从业务发展、营销和风险控制三方面为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差异化战略;最后,重点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设

4、计及企业文化建设等软件条件方面阐述为了保证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关键词跨国银行 卢森堡 经营战略ABSTRACK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is the first branch that BANK OF CHINA set up abroad after 1949,it is also the first branch that BANK OF CHINA set up in Europe after 1978.Owing to his more than 20 years painstaking effort, it not only get

5、s rich accumulations in field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qualified personnel development, but also finds a suitable way for hi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Now it has been famous for his prestige, celebration and competitive abilities. Till the end of 2002,BANK OF CHINA Luxemb

6、ourg had contributed 86.5 million Euro to BANK OF CHINA Head Office and had been levied 45.2 million Euro by the relative tax authorities.But since 2001,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had to face to many difficulties as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Luxembourg. For example, it is always puzzled b

7、y the possible adjustment of policy or law, the coming levy of withholding tax on non-resident interest income, the constant downcast global economy, the incessant decline of interest rates of Euro and USD and the devalue of USD against Euro. Actually since 1997, there are more than 50 financial ins

8、titutions in Luxembourg have quitted from this market, especially in the recent three years, the average speed of quitting almost reach 10 banks per year. Undoubtedly, it is a burning issue of the moment to find a suitable business strategy for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on the basis of the fas

9、t-changing situation, its also a crucial factor for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s continued development. The writer takes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as the object of study, puts his emphasis on analysing the changes of global and loc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of financial industries, on an

10、alysing the powers and abilities of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in his competing with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n the present article aims to work out a suitable strategy of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and a set of operabl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The research of this articl

11、e, in a certain sense, finds a way for the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 when they have to react against the varied environment in their multi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per, the writ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 of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in summ

12、ary. Then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global and local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global and loc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development are give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writer tries to put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into a three-dimensional and varied space to analyze it

13、so that we can know clear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the necessaries of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choosing a strategy for the varied environment. In this chapter, the writer also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imp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anti-money laundering. In the third

14、part of this paper, the writer tries to fi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during comparison with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ocated in Luxembourg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in process of competition. When doing anal

15、ysis, the method of SWOT was used. How to choose a business strategy for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is stated in the fourth part of the paper. After research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y choosing, the writer gives the business strategy of BANK OF CHINA Luxembourg Branch from three respects

16、 i.e. business development, marketing and risk control draw support from the relative theories concerned with strategy choosing such as Resource-Based View, Dramatic Abilities-Based View and Competition Advantage theory etc.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 writer sets forth th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17、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ers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shortening the chain of organization and establishing a more creative enterprise culture.Key wordsmultinational bank Luxembourg development strategy目录引言1第一章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历史与发展现状2第一节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历史沿革2第二节 中国银行卢森堡

18、分行的经营状况4第二章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经营环境分析6第一节 全球经济环境的现状和预测6第二节 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8第三节 卢森堡的政治经济环境分析15第四节 卢森堡的金融市场分析17第三章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竞争力分析27第一节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业务结构分析27第二节 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分析32第三节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优势34第四节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劣势39第五节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机遇与挑战43第四章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经营战略的选择47第一节 战略选择的背景47第二节 经营战略的相关理论48第三节 经营战略的选择54第五章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战略实施62第一

19、节 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实施的根本保障62第二节 实行扁平化结构使银行具有快速应变能力66第三节 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66参考文献69IV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5页 共79页引言当今所发生的历史大变革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开端,并对经济、社会乃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各个产业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历史正在书写产业史的新篇章。我们已经深切感到当今时代已经不能以“实业界”、“金融界”这样传统划分的视野来观察和考虑问题。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倾向于把跨国银行看成是以从事金融活动为主,经营活动范围超越国界的企业。银行的管理有其特殊的内容和手段,但从本质来看

20、,却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管理有更多的共同、共通之处。由于体制和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我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与西方银行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全方位的差距。中国银行作为我国较早实现跨国经营的银行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国际金融业占据了一席之地。笔者作为中国银行海外机构的一名员工,试图运用第一手的材料和数据建立一个框架,把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视做一个企业,研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围绕其战略和管理功能构建竞争能力。 以往关于企业战略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一个行业,或是一个企业集团的全部,而从一个具体而微的角度剖析一个分支机构则比较少见,因此,可资借鉴的资料和研究方法不多。笔者选择

21、的是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入手,进而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逐渐使研究对象丰满起来,再去寻找适合它发展的战略。由于笔者工作于所研究的对象之中,所获得的都是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正因为如此,这种研究对于解决金融企业在竞争中的实际问题时更有借鉴意义。当然,事实上笔者作为分行中间层次的管理者,更多的时候是在进行作业管理,比如说,如何更好地落实管理层制定的战略目标,关心怎样让工作更有效率,关心对某一客户群哪种营销方式更为有效,如何进行业务品种的创新,怎样控制具体业务的风险,等等。而对于分行经营战略的制定,有思考和建议的责任,但并没有决策的权利。所以,本文的结论实际上是分行管理层的决策和笔者个人看法的融合。第

22、一章 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中国银行连续14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连续12年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银行”;在银行家杂志按一级资本的排名中,中国银行列第11位;在欧洲货币杂志按所有者权益排名的全球新兴市场250大银行中, 中国银行名列榜首;2002年被资产评为“ 中国最佳银行” 和“ 中国最佳国内商业银行”;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2002年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及“2002年中国最佳外汇银行”;拥有境内机构12,090个,在2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境外机构共计581个; 员工总数为192,468人。2002年7月25日

23、,重组后的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境外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第一节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历史沿革一、建行1978年应卢森堡政府访华代表团的邀请,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以下简称为“卢中行”)于1979年6月7日正式成立。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银行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分行,她的发展过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始终保持同步。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经营,卢中行在竞争实力、人才队伍、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有了丰厚的积累,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并在卢森堡乃至欧洲金融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二、发展分行成立之初,主要以吸引华侨存款,办理兑换和华侨汇款等私人业务为主,凭借银行保密法和免征利息税

24、的政策和法律优势,以及优良的服务,在欧洲的华人华侨中形成了极好的口碑,广泛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华人前来存款,保证了作为立行之本的稳定的资金来源。随着存款的扩大,私人按揭贷款、存款抵押贷款、公司的流动资金贷款和贸易融资、同业拆借等资金的运用也得到充分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从而使利差收入得以实现。另外在欧元出现以前,兑换收益一直占有一定的比重,汇款、贸易结算、外汇资金交易等中间业务也稳步上升。当然在对公司的授信融资中也出现了呆坏帐,由于卢中行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赢利,家底丰厚,所以呆坏帐能够按一定的步骤核销。也正是因为对直接客户授信的风险较大,2000年决策层决定成立资本市场部,全力发展欧洲本地市场的银团

25、贷款业务,同时也在欧洲债券市场、欧洲股票市场上日益表现活跃,在本地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三、与中国银行卢森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A.)的关系1992年在欧盟统一大市场即将形成的背景下,中国银行总行决定在卢森堡注册成立中国银行卢森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相当于2400万欧元,实收资本1200万欧元,根据卢森堡当地法律要求,中国银行总行占99.99%的股份,中银投占0.001%的股份。设立卢森堡有限公司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为今后顺利地在欧盟区内以有限公司的名义设立机构做准备,防止进入壁垒;根据有关法律,如果以在欧盟内注册的有限公司的名义申请设立分支机构,无须得到金融监管当局的批准,这

26、是欧盟单一市场带来的好处,因此总行从在欧洲进一步发展出发,做出了设立中国银行卢森堡有限公司的决策。其次,合理避税;根据中卢两国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中的规定,卢森堡的企业、居民在华投资或贷款的利息或分红所得需要在中国缴纳所得税,该所得税可用来抵扣该卢森堡注册公司或个人在卢的所得税。事实上,S.A.的对华贷款利息所得税一般都在贷款协议中规定由借款人承担,因此,对S.A.来说它既不用对中国缴税又可以抵扣在卢的所得税,所以,至今S.A.不但不必向卢森堡当局缴纳所得税,甚至还可以帮助分行把一部分利润表现在S.A.名下从而减少税负。第三,有利于拓展银团贷款等业务在银团贷款业务中,分行的重点营销方向是欧洲当地

27、客户,但是欧盟中很多国家未与中国签署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因此不愿接受中国银行的分行作为贷款行,这时在当地注册的S.A.开始发挥作用,一般先由S.A.与欧洲的借款人签署贷款协议,然后通过债权转让协议(分为正式的ASSIGNMENT 和ASSIGNMENT IN SILENCE两种)再转让给分行,确保了业务的拓展,在卢中行的银团贷款余额中有大约70%以上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当然设立S.A.也要接受更严格的监管,而且华侨客户在存款时觉得分行更能给他们安全感,所以,两者均有存在的必要。S.A.成立之初,与分行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93年开始分开办公,主营业务为组织安排对国内企业的银团贷款,

28、资金来源为资本金和从欧洲各分行拆借的资金。当时的贷款余额曾达到3000余万欧元。2000年为了全力拓展银团贷款以形成规模效益,分行和S.A.重新合并,原S.A.的办公房产对外出租。目前,S.A.和分行合作非常默契,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和政策的互补,以事实证明了总行当时决策的正确。第二节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经营状况一、经营概况卢中行以经营普通银行业务为主,包括存款、按揭和存款质押贷款、组织欧洲和其他货币的银团贷款、外汇交易、贸易融资与服务、保函、代理债券买卖、代理股票买卖、出租保管箱等。卢中行财务状况一直保持赢余,历年利润均列欧洲各分行前茅,人均利润更是高居榜首。20多年来累计上缴总行利润8648万

29、欧元。2000年以来卢中行的税前利润每年均以6%以上的增幅增长,不但超额完成总行的利润指标,而且增幅也名列海外行第一。卢中行共有员工40人,其中外派干部20人,其余均为当地招聘。计算机系统以AS-400上的会计系统为核心,其他业务系统通过局域网与其连接。目前正面临总行信息系统集中化的转轨期,今后后台处理将移至伦敦电脑中心,分行以前台的操作与简单维护为主。分行一直鼓励员工参加当地的语言学习,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希望员工学以致用,为分行的事业做更大的贡献。分行也一直支持员工参加当地金融同业的培训,如CLEAR STREAM的清算和债券托管业务培训、BLOOM BERG 的信息终端操作培训、ABBL

30、(卢森堡银行协会)的一些培训等,员工得以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借鉴同业的经验,使分行的发展更有生机。卢森堡中行的经营特点可以简单概括成四句话:华侨存款是灵魂,银团贷款是支柱,资金交易很活跃,中间业务有潜力。二、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总体赢利情况2001年末,分行和卢森堡公司实现税前赢利1210.69万欧元,比上年增长9.44%,总收入为7474.81万欧元,同比下降6.41%,总支出6264.12万欧元,同比下降8.95%。2002年末,分行和卢森堡公司实现税前赢利1307.56万欧元,同比增长8%,总收入为5339.9万欧元,同比下降33.84%,总支出为4032.33万欧元,同比下降41.23%。

31、总收支均大幅下降的原因是2002年欧美经济增长乏力,美元欧元利率持续下调,利差大幅度收窄;另外由于我行的负债业务一私人客户存款为主,取消保密法带来的心理恐慌使我行私人客户存款持续下滑,导致占我行总收支80%以上的利息收支均大幅下降,进而导致总收支下降,但由于收入降幅低于支出的降幅,所以总赢利仍然保持上升势头。第二章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的经营环境分析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经营环境而孤立运行。对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来说,其未来的发展战略不仅与其本身的经营决策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其经营环境,不仅是驻在国的金融环境会影响其战略选择,由于国际金融的行业特点,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以及国际金融

32、的发展趋势,都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节全球经济环境的现状和预测相对于2002年早期的比较快速的经济增长步伐,全球的经济复苏节奏在4季度时开始趋缓,特别是美国私人消费额和日本的净出口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第四季度有所下降,另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局部地区的政治紧张局势更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尽管如此,专家仍然预测2003年全球的经济增长率会逐渐上升并超过2002年。我们具体来看欧元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一、欧元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预测在欧元区,2001年季度GDP的增长率基本呈现停滞状态,2002年上半年尽管欧元区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几乎为零,但由于外部需求的改善,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欧元系统宏观

33、经济顾问小组、欧盟委员会、IMF、OECD、欧洲央行的专家等基于不同的假设和不同的数据来源均预测,2002年下半年的季度GDP增长率不会有明显提高,但私人消费的适度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拉动内需的作用。总的来说,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景气虽然给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带来阴影,但他们的影响预计不会超过预测的水平。所以,预计2002年全年平均的GDP增长率将从2001年的1.5%下降到0.6%到1.0%,而2003年的增长率预计为1.1%到2.1%,2004年则可达到1.9%到2.9%之间(具体预测数据见表2.1)。其中,EUROSYSTEM STAFF MACROECONOMIC PROJECTIONS 还

34、进一步预测作为外部环境变化的反映,内需的复苏会逐渐对2003年和2004年的经济增长发挥正面的作用,投资也会对GDP的增长率的提高做出较小的贡献,而由于对进出口额增长速度的预测基本相等,所以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在未来两年里几乎为零。2002年的就业需求持续低迷,根据经济运转的周期性,预计2003年将会适度复苏,而到2004年将会大幅提高;劳动力供给将有所上升,虽然上升的幅度大大低于最近几年;因此,失业率将在2003年略微上升后在2004年开始下降。在价格指数方面,各机构的预测虽然因对石油价格的估计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为2003年通货膨胀率将有所下降,2004年基本保持不变。具体数据见

35、表2.2。表2.1欧元区GDP增长率预测比较DATE OF RELEASE200220032004EUROPEAN COMMISSIONNOV.20020.81.82.6IMFSEP.20020.92.3N.A.OECDNOV.20020.81.82.8CONSENSUS ECONOMICS FORECASTSNOV.20020.81.7N.A.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NOV.20020.81.82.5表2.2 欧元区通货膨胀率预测比较DATE OF RELEASE200220032004EUROPEAN COMMISSIONNOV.20022.32

36、.01.8IMFSEP.20022.11.6N.A.OECDNOV.20022.42.22.0CONSENSUS ECONOMICS FORECASTSNOV.20022.11.9N.A.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NOV.20022.21.81.9二、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预测在2001年的低速增长之后,全球经济在2002年初表现出较强的上升势头,而且在当年的其余时间里季度增长率也保持稳定。当然,起初预测的更快的复苏幅度并没有出现,而且,经济增长的幅度在世界的不同区域也有所不同。2002年世界非欧元区GDP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超过了2001年的

37、2.3%,预计2003年和2004年可分别达3.5%和4.5%。其中,美国GDP的增长率将在今后两年逐渐走强,除了日本经济复苏有减弱的趋势,其他如英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也将会走强;在新兴市场,拉美国家2003年将保持相对的弱势,但2004年将会出现反弹,亚洲新兴市场由于该地区旺盛的内需,将继续保持快速的经济扩张;欧盟外围国家和其他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如果外部环境比较有利,内需得以恢复的话,也会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预计世界贸易的增长率基本与GDP的增长保持同步;石油价格将适度下调,非能源产品的价格将在未来两年内有所增长。2002年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都有所下降,这主要归因于世界经济的

38、低迷和非能源产品的低价格,预计2003年通胀率基本不变,2004年则由于预期的世界经济复苏而有所增长。综上所述,世界经济的增长在未来五年内并不是均衡的,主要表现为欧元区增长缓慢甚至停滞,扩容后一方面各国经济不均衡的问题加大,一方面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有可能表现为快速增长,美国逐渐复苏,日本经济复苏乏力,亚洲新兴市场呈现较强的活力。所以金融业不能固守原有的市场,而应该把一部分注意力适时地转移到更有生命力的市场上去。第二节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不仅使全球经济资源的配置以更为有效的方式突破了国家和地区间的人为藩蓠,而且把一体化的全新概念和现代化的生产

39、经营方式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金融全球化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同时,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实现货币可完全兑换,使资金可以在全球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资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配置。金融全球化是以跨国金融机构为主体,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为主战场,以信息网络为技术支撑的全球金融活动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的过程。这一过程呈现出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规则统一化、金融业务网络化、金融风险全球化等主要特征。金融全球化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经济现象,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统一体。它起源于市场机制,又依赖于政府

40、调节;它提倡竞争,又鼓励合作;它信奉优胜劣汰,又强调国际协调;它宣扬多元价值观念,又实施统一的游戏规则;它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又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风险与危机正是这种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属性,把金融全球化锻造成为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成长带来机遇和挑战。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财富缩水严重的形势,人们对国际市场的关注点集中于汇市、股市等资金流动领域,而对投资和资金流动具有重要影响的银行业谈论较少。全球经济金融的资金基础在银行,银行业发展战略与经营水平的变化,对全球生产、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与资金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

41、美国近年复苏迟滞,大公司丑闻迭出,证券市场遭受重创,直接加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与压力。全球银行业走向再次引起人们的忧虑。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金融业的稳定态势对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交易起到一定的保障与支持作用,促进了世界经济下降与减速中的相对稳定。但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近年全球银行业经营步履艰难,全球银行利润受到不利经济环境与信心弱化氛围的影响,已超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程度。(一)国际大银行主导大势稳定总体来看,全球银行业尚属稳定,国际大银行实力依然突出。2002年全球银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动荡的金融市场相比,处于平缓状态,受制于经济环境变化,谨慎操作与策略调整成为重要选择

42、。全球银行业的核心部分是国际大银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大银行的资产总额持续上升,税前利润和资本则随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变化有所起伏。国际大银行整个90年代一级资本平均水平为4.51,而20002002年分别为4.86、4.67和4.62,均高于90年代平均水平,保持了趋强的态势。从资产上升中地区结构倾斜也可以看出,全球银行业依然为发达国际大银行所主导。而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比例分配表明,金融资源向少数大银行集中突出。2001年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资产总额中,欧盟占44,日本占18;美国占16;三大主要板块占国际大银行整体比例为78,与上年79相比基本持平。同时全

43、球银行业一级资本2001年达到18341亿美元,其中欧盟占36,美国占24,日本占14%,三大经济体合计占总额的74,与2000年基本持平。如果三大经济体再加上亚洲(除日本外),则全球四大区域国际大银行的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总额占同一指标全球总额的比例为84、88和82。一般认为,银行体系的稳定和业务开拓对实际经济影响颇大;而近几年的情况发展表明,银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经营效益,对经济信心的巩固更为重要,即对消费投资的实质与心理的支持十分重要。当然在经济不景气时,银行业的不当经营策略也有铺垫风险的可能。因此,无论在经济繁荣或是在经济危机或低速增长时期,金融市场乃至经济体系不致崩溃的信心基石

44、始终在银行。另一方面,一个金融体系的运作有赖于经济行为的整体表现,而金融机构则会受到宏观经济变化的强烈影响。2002年以美国经济为主线的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不确定,也同样直接影响国际银行业的发展,但银行改革创新的效应与经营战略的调整,使得银行对经济的支持度和应对性都有所提升。因此,尽管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尚属稳定。(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国际大银行业绩近年来国际大银行资本资产上升,业绩有所收缩。其一,银行资产增加,规模效益依然是银行实力的重要体现。据2002年英国银行家7月份的统计,2001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资产总额为39.63万亿美元,比上年37.9万亿美

45、元上升4.6,而前两年的资产总额仅上升3。其二,巴塞尔协议作用强化,资本充足率上升。2001年前25家银行的一级资本为6276亿美元,占世界1000家银行18314亿美元资本总额的34.3,相比较上年为30.4,两年前为33.1,这说明各大银行愈加重视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比例。其三,银行业绩萎缩,银行越大亏损越多。2001年1000家大银行的税前利润总额为2228亿美元,比2000年利润总额3170亿美元下降29.7,降幅超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银行利润14.9的降幅,并成为近十年来的最大降幅。2002年由于美国多家上市公司发生财务丑闻以及阿根廷危机的冲击,欧洲三大国

46、际银行德国德意志商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相继出现大量坏账,导致盈利水平下降明显。日本121家大银行损失惨重,达501亿美元,占到整体税前利润净额的25.5。2002年9月份虽然日本7大银行已实现盈利2万多亿日元,但因打呆拨备估计将有3万亿日元,到2002年末日本7大银行预计亏损约1万亿日元,约合近100亿美元。未来亏损趋势将会继续。日本银行业连续多年的亏损,不仅对自身金融体系稳定与信誉具有冲击,而且也导致国际银行业的盈利下降。(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地位依然薄弱发展中国家银行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金融资源趋向集中。世界1000家大银行按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中排列,拉美、

47、中东和其余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合起来也仅占9、7和11,不过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也在发展。在2002年7月份的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中出现79家新银行,均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银行,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还有41家银行跃进排名100位之列。2002年俄罗斯银行业的发展比较突出。俄罗斯入围1000家大银行的共计12家,有7家银行是第一次入围;东欧有21家银行上榜;拉美有所下降,从43家减少到41家;亚洲从155家减少到151家;而中东地区则从84家增加到86家;东欧地区从95家减少到90家。从入围数量看略有变动,基本持平,说明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兼并重组并未成势,而且国家间不均衡差异

48、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非洲地区的银行比经济更加边缘化,难以与国际银行业接轨。(四)跨境融资萎缩当前全球银行业的另一个特点是,跨境融资转向萎缩,融资结构有所调整。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年报显示,1995年底,国际银行跨境银行债权总计为79258亿美元,到1999年底,该数额则增长到98235亿美元,四年间上升24,其间,银团贷款总额由3202亿美元,增长到9571亿美元,四年间增长了两倍左右。国际银行跨境债权占全部国际资本流动累计额的54.82,比199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到2000年底,国际银行跨境银行债权总计为107644亿美元,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到了2001年国际银行业跨境融资降为

49、7290亿美元,2002年第一季度跨境融资总额仅为310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银行发放的商业贷款2002年接近零增长。随着利率下降和利息支出的减少,商业银行贷款的净偿还额预计将可能从2001年的260亿美元下降到2002年不到110亿美元,并会在2003年进一步下降。这主要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增加了各国境外商业银行贷款流入的汇率风险,而各国银行和企业纷纷转向用本币在国内融资,形成外汇贷款和为经常账户融资的需求不旺;加之引入新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国际大商业银行纷纷用收费业务代替贷款业务,导致商业银行在本币业务方面发挥作用增大,而在对外融资方面的作用有所下降。(五)金融全球化为洗钱犯罪

50、提供了便利渠道“洗钱行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在事件以后,任何一个想要开展国际业务的银行都应该有充分的准备。” 英国反洗钱专家奈杰尔莫里斯科特里尔在今年4月的中国银行反洗钱及合规工作会议上说。把毒品黑钱存入银行或非传统金融机构(汇兑处、证券经纪人、艺术品销售部、珠宝商、娱乐场、期货经纪人),是洗钱的初期阶段的做法,也是一种较为幼稚的方式。以后的阶段是销赃匿迹,通过一系列的交易,隐蔽非法利润的去向。三十年以前,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主要建立在产品交易上。而今天,国际商品交易和服务越来越依赖于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交易。离岸金融中心的增多,不仅被多国集团广泛地应用于业务代理和偷税,就是

51、大金融市场如伦敦、纽约或东京也都采用这种手法,这就很容易把毒品利润投放到合法经济中最具有投机性的领域,而对非法资本来说,金融、不动产、旅游、赌博和艺术品等行业最有利可图。洗钱的行为,在贸易全球化时代有明显的发展趋势。金融全球化通过银行的中介作用,增加了合法活动与非法活动之间的复杂的连通关系。现代金融体系在为合法商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罪犯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和卫星天线在即刻之间指挥巨额资金周转。由于洗钱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现有金融系统和金融运作,罪犯选择何种洗钱方式完全取决于其头脑的灵活性。货币兑换所、股票交易所、黄金交易商、赌场、车行、保险公司和贸易公司等都被当作洗钱渠道。另外,私营银行设施、境外

52、银行业务、空壳财团、自由贸易区、电汇系统以及贸易融资也都能够掩护非法活动。犯罪分子甚至能通过这些非法活动操纵金融系统。银行或非银行机构以“职业秘密”和“不干预”为由,在犯罪集团和合法经济之间竖起了一道挡风板。非法资本与偷税一样,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资本再循环。金融系统变成了一个熔炉,使腐败的“灰色区”和毒品走私的“黑色区”难以划分:腐败保护洗钱,洗钱滋养腐败,形成了一个金融螺旋体,从而助长了经济犯罪。一位法国研究洗钱问题的专家说,法国和外国银行的许多高层人物私下承认,他们的银行洗了大量来路不明的钱,从中提取了高达10至15的利润。而且,每进行一次“重大洗钱”,还要提取25的中介佣金。毒品洗钱每年达

53、1000亿美元,而被专门机构查获的还不足1,犯罪集团宁愿牺牲40的利润,再将剩余部分投入到合法经济中进行再循环。相比之下,被查获的数额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在某些情况下,犯罪集团为了便于洗钱,更倾向于直接或间接控制国际金融机构。但这种做法容易被发现,而最新最有“成效”的做法则是利用中间人,或是购买国际银行的股票。行家估计,全世界银行和金融机构利用毒品利润洗钱的赢利达130亿170亿美元。这样一来,合法经济的“白色区”、受贿和偷税的“灰色区”及犯罪经济的“黑色区”之间的界限消失了,融合于黑社会团伙与某些金融界和政界人士的共同利益之中。离岸金融中心与金融非规范化同时并存,发展迅速,大大地加速了这一

54、进程。二、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看,经营战略的综合化与专业化并存,产品服务的高级化与网络化并存,发展空间的集团化与区域化并存,从而推进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因此,全球银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收缩与扩张策略并举、组织结构更为扁平、功能更为丰富、监管更为科学规范的发展趋势。(一)收缩与扩张策略并举一方面银行规模超强化,强强合并、以大购小、跨境购并,将继续是未来国际大银行追求的目标。剧烈的竞争导致国际银行业赢利能力下降,从而使跨国银行纷纷走上合纵连横之路。上世纪90年代起,银行业并购活动风起云涌,其数目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令人瞠目。就连一向以改革僵化著称的欧洲银行也不甘寂寞,在机构

55、重组,扩大规模;业务分拆,专业经营;跨区域并购,海外发展方面实现显著进展。2002年11月14日,英国汇丰集团收购美国家庭国际银行,交易规模为153亿美元,目的在于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此项收购是继花旗集团2000年9月收购联合第一资本公司之后,全球第二大购并专业金融公司案。2002年12月16日,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收购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交易规模为201亿美元,令欧元区内沉寂多时的银行并购活动再次活跃。其次是德国德累斯顿银行重组全球银行资本市场业务,合并债券与股票业务于一个部门;同时合并衍生工具营销等。最后是英国巴克莱、莱斯、汇丰与Unisy技术服务公司合作建立机构处理支票业务。并购的结果使是

56、银行规模的越来越大型化。大型化的背后却是更高程度的资本集中化和业务的多元化以及可观的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些银行则审时度势,决定:1、收缩新兴市场和高风险业务。例如法国里昂信贷关闭了其在伦敦的东欧债券部;宝源(Schroders)和西班牙的Banco Santander 业已大体上放弃了证券业务, Santander银行并削减其在亚洲、纽约和伦敦的300名投资银行雇员,成为欧资银行最大的裁员行动;美林、荷兰国际巴林、瑞联华宝德威、BearStearns等投资银行也因新兴市场动荡造成盈利下降而大幅裁员。这些均说明国际投资银行业正处于大改组、大整合时期,市场预期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数目将比19

57、97年底减少15左右。2、出售非核心业务。瑞士联合银行在新兴市场和衍生交易亏损6.25亿瑞士法郎及为对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的投资发行9.5亿瑞士法郎后,其稳定而丰厚的私人银行及资产管理业务利润被严重蚕食,导致其检讨投资银行的作用和协同效应问题。在检讨旗下华宝德威的投资银行业务之后,认为其现有55亿美元帐面值、600名员工的全球贸易融资业务既非核心业务,又非战略性业务,加上该类业务1998年受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例如其购买出口商贸易债务再转售给其他银行的福费廷(Forfeiting)业务,在上半年亏损257万英镑,因此计划将全球贸易融资业务出售,或与另一银行合资从事出口信贷和银团贷款业务

58、,以使华宝德威集中力量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扭转其1998年前9个月亏损12亿瑞士法郎(8.6亿美元)的颓势。3、收缩低回报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等传统业务受到威胁,许多银行试图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例如英国的国民西敏寺和巴克莱银行前几年曾合并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以加强竞争,提高盈利能力。但是当发现其投资银行业务只有单位数的回报,而零售银行业务则有双位数的回报时,就毅然出售了投资银行业务。(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银行管理,也带来了银行组织结构的新变化。传统的银行组织结构层次大多是官僚制结构,阻碍了信息在组织内的迅速传递,也给银行的经营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59、目前国际大银行普遍采用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不仅使组织内信息流动速度加快,对市场变化的反映速度加快,而且组织之间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组织内成员之间和组织之间的学习机会增多,组织运转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效益明显上升。很多国际大银行还通过加强新技术的运用,把交易处理集中化,把销售和服务分开,削减员工和成本。(三)业务越来越全能化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结合参与资本市场业务倾向愈加明显;分业经营、混业监管与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共存;信贷融资全球化,跨国组合、工具多样、产品优化,将加大全球银行资金结构与业务的重组。如美国金融现代服务法案实施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金融业的制度体系,允许金融机构向欧洲的“全能银行”看

60、齐,美国银行以证券、保险和银行混业经营的格局在法律上已经建立,实际运行中,银行早已明显向证券业倾斜。普通存贷业务、股票发行和承销、基金管理、并购重组顾问、各类金融衍生产品业务都可能在一家全能银行中实现。(四)监管日益科学规范1、监管体制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日益科学合理。以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变化过程为例,1929-1933年所爆发的经济危机,一度使美国人因为认识到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弊端而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综合银行体制下,实现金融稳定性比专业银行更有可能,因为综合银行可以更好地实现分散化,并能更

61、好地承受经济突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而且专门化在获得规模经济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各国的监管当局正视现实的变化,日本、德国、英国先后进行金融改革,美国也终于在1999年11月4日使分业经营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可能。2、部分领域监管从严以反洗钱监管为例。2001年“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已形成共识:切断恐怖主义分子的财源,才能彻底打击恐怖主义活动。西方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制定了打击资助恐怖主义活动的行动计划,内容包括以下个方面:第一、更积极地实施国际制裁以切断恐怖主义的财源。第二,设在巴黎的反洗钱金融行动小组在打击恐怖主义财源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增强各国金融情报机构之

62、间的信息共享。第四,全球各地的金融监管者应加倍努力确保金融部门不被恐怖分子所利用。 因此,各国监管当局均加大了反洗钱的力度。由于洗钱犯罪已经国际化,但是预防和控制洗钱的活动往往是各自为政。这就是对洗钱犯罪打击不力的原因所在。因此,为共同实现反洗钱的目的,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协调与合作。第一,完善打击洗钱犯罪的法制体系,其中包括通过立法明确把洗钱规定为犯罪,并没收犯罪所得;第二,强化金融机构的职责;第三,加强国际合作。2000年10月,全球有名的11家银行共同讨论和制定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银行行为新准则“沃夫斯堡准则”。该准则规定,参加本准则的银行有义务验明开设私人账户的顾客的真实身份,不再接受顾客开设

63、匿名账户;即使是颇有名气的顾客,也应严格查明其大额资金的来源,只接待“其财富和资金来源被合理地证明为合法”的顾客;对大笔资金,尤其是来自前任或现任政府和党派官员的资金进行“更严格的核查”;更加谨慎地对待来自反洗钱措施不力的国家的客户。 2002年2月8日,欧盟成员国议会反洗钱会议通过“巴黎宣言”,该宣言主张提高资金流动的透明度,对在反洗钱问题上拒绝合作的国家实行制裁,通过加强情报部门的信息交流加强各国司法、警察和行政部门的合作。“巴黎宣言”还建议采取限制现金付款等措施预防洗钱活动。法国总理若斯潘在会议上呼吁欧洲各国行动起来打击洗钱活动。他说,法国政府将对那些违反国际规则、又不听劝告的国家停止提供发展援助。他还呼吁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并深化国际合作。以上我们对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环境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到卢森堡的政治经济和金融环境上来,以期更好地分析卢森堡中行的经营战略。第三节卢森堡的政治经济环境分析卢森堡大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