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动PPT课件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02122272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142.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流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流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流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社会流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流动PPT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社会流动概述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社会流动的涵义 对社会流动的研究始于1919世纪末期,它是与社会分层的研究同时进行的。在早期的社会流动研究中,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Pitirin,A. Sorokin,1889-1968)的研究成果是奠基性的。 19271927年,索罗金著的社会流动一书出版,这是研究社会流动的第一本专著,他的研究奠定了社会流动在社会学中的重要地位。索罗金强调对社会流动的定量研究,他侧重研究了社会流动的数量、方向和地区分布等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变迁的速度加快,社会流动率提高,更引起许多社会学家的兴趣。在西方社会学界,尤其是在美国,社会流动已经

2、成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一)社会流动的定义(一)社会流动的定义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它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为他社会位置的移动,它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社会流动的实质:个人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流动的实质:个人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1页/共12页 (二)社会流动与人口变动(二)社会流动与人口变动 1 1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

3、自然变动 人口自然变动指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人口的性别年龄变人口自然变动指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人口的性别年龄变化的过程,反映的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流动反映的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反映的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流动反映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属性。 2 2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 人口的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人口的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或地域)位置上的一切移动,社会流动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或地域)位置上的一切移动,社会流动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上的移动。间上的移动。 3 3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 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动

4、即人口的阶级构成、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动即人口的阶级构成、民族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和宗教构成等方面的变动。人口民族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和宗教构成等方面的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会导致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一定会导致人口的社会变的社会变动会导致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一定会导致人口的社会变动。动。 (三)社会流动与人才流动(三)社会流动与人才流动 1、流动的主体不同、流动的主体不同 社会流动的主体是所有的社会成员,而人才流动的主体只是社会流动的主体是所有的社会成员,而人才流动的主体只是部分社会成员即能够称为人才的社会成员。部分社会成员即能够称为人才的社会成员。 2、流动的向度不同、流动

5、的向度不同社会流动的方向可能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是水平流动;而人社会流动的方向可能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是水平流动;而人才流动的方向至少是水平流动,更多的是向上流动。才流动的方向至少是水平流动,更多的是向上流动。第2页/共12页二、社会流动的类型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一)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向度)(一)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向度)1 1水平流动(horizontal mobility)。水平流动也称为横向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一个社会位置上移到另一个同等或同一水平的社会位置。2垂直流动(vertical mobility)。垂直流动也称为纵向流动或上下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到另一个高低不

6、同的社会位置上。 (二)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二)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参照系)(参照系) 1代内流动(Career mobility)。代内流动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社会地位的变动。通过研究代内流动,不仅可以考察一个人一生中的升降沉浮,而且能够发现整个社会流动的规律。2代际流动(Generational mobility)。代际流动是指上下两代人之间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动。代际流动率越低,说明该社会的等级结构封闭性越强;代际流动率越高,说明该社会的等级结构开放性越强。 (三)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三)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原因)(原因)1结构性流动(structural mobility)。结构性

7、流动是指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引起的社会流动。2非结构性流动(non-structural mobility)。非结构性流动又称为自由流动,是指由非结构性原因所导致的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第3页/共12页三、社会流动的模式三、社会流动的模式(一)开放模式(一)开放模式 开放模式是指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都比较频繁的社会流动模式。开开放模式是指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都比较频繁的社会流动模式。开放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社会。放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社会。 第4页/共12页(二)封闭模式(二)封闭模式 封闭模式指仅有部分水平流动基本上没有垂直流动的社会流动模封闭模式指仅有部分水平流动基本上没有

8、垂直流动的社会流动模式。式。 1 1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 两千五百多年以来,种姓等级制度一直是印度人生活的基本特征。虽然这种制度在1949年已经被印度政府废除,但它仍然是影响印度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受现代化影响较小的农村尤其如此。 传统的印度社会共有四个等级,最高层的等级是婆罗门,即牧师和学者;其次是刹帝利,即贵族和武士;第三等级是吠舍,即商人和技术高的工匠;最后是首陀罗,即普通劳动者。在这四个等级之外的属于流浪者或曰贱民,他们常常被称为“不能触摸的人”。 2 2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 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一直延续到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一直延续到2020世纪世纪

9、9090年代初(年代初(19941994年)。年)。在种族隔离制度下,不同肤色的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白人、在种族隔离制度下,不同肤色的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白人、混血人、黄种人和黑人。混血人、黄种人和黑人。 白人位于最高层,享有最多的社会特权;而黑人则处于最下层,白人位于最高层,享有最多的社会特权;而黑人则处于最下层,享受最低的社会报酬。种族之间实行隔离,每一种族都有自己的享受最低的社会报酬。种族之间实行隔离,每一种族都有自己的住宅区域、医院、中小学、大学和其他设施。经济收入与肤色有住宅区域、医院、中小学、大学和其他设施。经济收入与肤色有着直接的联系。着直接的联系。第5页/共12页四、四、

10、社会流动的因素社会流动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一、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一个原因,由此引起的社会流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一个原因,由此引起的社会流动多半是在自然空间上的流动,它调节着人口和资源的重新分配。动多半是在自然空间上的流动,它调节着人口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社会因素二、社会因素 1 1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2 2社会政治的发展程度社会政治的发展程度 3 3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 4 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 5 5国家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国家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6 6社会价值观念(职业声望观念)社会价值观念(职业声望观念) 三、个人

11、因素三、个人因素 1 1先赋因素。指个人与生俱来的条件,如籍贯、家庭出身、排先赋因素。指个人与生俱来的条件,如籍贯、家庭出身、排行、亲属关系、性别、肤色、种族、民族、年龄、体质、容貌等。行、亲属关系、性别、肤色、种族、民族、年龄、体质、容貌等。 2 2自致因素。如技术、知识和个人成就等。自致因素。如技术、知识和个人成就等。 第6页/共12页五、社会流动的途径五、社会流动的途径 社会流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人们最关心的是向上流动,这里主要介绍向上流动的基本途径: 1职业的改变。许多社会学家都认为,在现代社会,职业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准,因为财富、权力和声望都直接与职业相关,因此,选择一个好的职

12、业能够改变或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 2经济成就。财富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准,经济成就直接体现为财富的多少,成就越大,财富越多,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越大机会越多。 3权力的控制。一般认为,权力的取得与增加,会扩大个人操纵环境的能力,因此能够提高其社会地位。 4宗教信仰。在全民信教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首先必须是一个宗教徒,否则就谈不上社会地位的改变和提高。 5婚姻状况。婚姻本身可能是向上流动或向下流动的一个重要根源,主要依赖于配偶的社会地位。因此,通过“攀高亲”的方式可以较快地改变或提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6教育程度。在现代社会里,教育越来越成为决定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前面5项中

13、4项实际上都与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第7页/共12页六、社会流动的功能六、社会流动的功能 (一)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一)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1 1机会平等原则 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社会流动的机会,而非仅仅有部分成员有机会流动,有的成员没有机会流动。2 2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用来衡量社会地位开放性质是否合理的标准。一是社会地位开放范围的普遍性;二是筛选标准的普遍适用性;三是实现标准的普遍可能性。普遍性原则针对“特殊主义原则”。3 3自致性原则 自致性原则用来衡量个人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是否合理的标准。首先,应该缩小或排除个人的社会先赋条件对其流动的影响。其次,不承认个人分层归属的固定性与僵化性。

14、再次,强调个人通过后天努力提高社会地位。 (二)合理社会流动的基本功能(二)合理社会流动的基本功能 1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的分层结构,有助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的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 2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次之间的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程度。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程度。 3 3有效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有效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入活力,推

15、动社会的良性运行。第8页/共12页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流动中国的社会流动 一、传统中国的社会流动一、传统中国的社会流动 中国的社会结构,5000多年来宽严不一,有些朝代封闭,有些朝代开放。其中最严格的是周朝。当时的社会成员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以及奴隶等等级。贵族(包括天子、诸侯以及卿大夫)享有统治权和土地所有权,垄断学术与教育,并且操作经济运动规律;以达到个人目的。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学术、生计及政治因素的影响,社会的流动性增加。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学术、生计及政治因素的影响,社会的流动性增加。秦汉之际,除了奴隶之外,一切臣民皆立于法律调节的原则下,使社会秦汉之际,除了奴隶之外,

16、一切臣民皆立于法律调节的原则下,使社会流动率增高。流动率增高。汉朝末年,门阀制度兴起(所谓门阀制度,是指强调一个汉朝末年,门阀制度兴起(所谓门阀制度,是指强调一个人的家世的制度。社会阶级有世族与寒门之分,彼此不通婚、不相礼节,人的家世的制度。社会阶级有世族与寒门之分,彼此不通婚、不相礼节,在政治上贵族享有特殊地位),盛行于六朝,一直到唐朝中叶,才开始在政治上贵族享有特殊地位),盛行于六朝,一直到唐朝中叶,才开始衰微。衰微。 在唐代,阶级大致分为皇族、官吏、武士、良人(士、农、工、商)、在唐代,阶级大致分为皇族、官吏、武士、良人(士、农、工、商)、以及贱民(包括奴卑、番户、杂户等三级)等。并且立

17、有以及贱民(包括奴卑、番户、杂户等三级)等。并且立有“工商之家不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杂户与奴卑不准与良人通婚得预于士,杂户与奴卑不准与良人通婚”的规定。的规定。到了五代,阶级的限到了五代,阶级的限制有趋于宽松,如制有趋于宽松,如“取士兵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门阀取士兵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门阀”。 元朝由于实行种族统治,将国民分为四等,所享受的权利高低顺序为:元朝由于实行种族统治,将国民分为四等,所享受的权利高低顺序为:蒙古人、色目人(平定西域所收的少数民族)、汉人(灭金所辖区域的蒙古人、色目人(平定西域所收的少数民族)、汉人(灭金所辖区域的汉族人)和南人(灭宋所辖区域的汉族人)。汉族人)和南人(灭宋

18、所辖区域的汉族人)。 明清两代,社会流动的倾向趋于宽松。第9页/共12页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陆学艺主编陆学艺主编,2004,2004,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一)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五次转变(一)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五次转变 1 1、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1949-19561949-1956) 2 2、多维二元身份体系的建构(、多维二元身份体系的建构(1957-19651957-1965) 3 3、社会流动的失序(、社会流动的失序(1966-19771966-1977) 4 4、

19、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1978-19911978-1991) 5 5、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19911991年以来)年以来) (二)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基本特点(二)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基本特点 1 1、中国的社会流动模式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流动模式不同、中国的社会流动模式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流动模式不同 2 2、19781978年是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模式和流动机制转化的分水岭年是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模式和流动机制转化的分水岭 3 3、中国的职业结构正在逐渐趋向高级化(非农业就业比重上升)、中国的职业结构正在逐渐趋向高级化(非农业就业比重上

20、升) 4 4、中国的社会中间阶层将有一个跳跃式的扩大、中国的社会中间阶层将有一个跳跃式的扩大 5 5、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开放的社会 6 6、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流动模式尚未最终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流动模式尚未最终形成第10页/共12页 一、复习思考题1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 垂直流动垂直流动2 2举例分析社会流动的类型。举例分析社会流动的类型。3 3简述合理社会流动的功能。简述合理社会流动的功能。4 4简要分析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简要分析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5 5简要分析向上流动的途径简要分析向上流动的途径二、进一步阅读书目二、进一步阅读书目1 1李强,李强,19931993,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2 2李强,李强,20002000,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鹭江出版社。,鹭江出版社。3 3许嘉猷,许嘉猷,19861986,社会阶层化与社会流动社会阶层化与社会流动,台北三民书局。,台北三民书局。4 4陆学艺主编,陆学艺主编,20042004,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社。第11页/共1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2页/共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