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2043640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4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5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回声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产生的条件与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难点: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1:诗歌导入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垂钓的小儿不敢应答,因为他懂得,声音可能会吓跑要上钩的小鱼,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方案2:故事导入一边

2、播放音乐第五交响曲,一边讲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第五交响曲体现了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搏斗的精神。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失聪以后,仍不放弃对音乐的创作,于是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声音,凭着对音乐的痴迷和对生命的热爱继续创作出了令世人称赞的乐章。你知道贝多芬是怎样感知钢琴声的吗骨传导。由此我们看出伟大的创作、创造蕴含着坎坷和艰辛,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不息。(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自强不息)推进新课一、声音的产生1探索性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音叉、橡皮筋、桌子、钢尺、声带、小鼓、小锣等)。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

3、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思考: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学生列举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课件)课件播放:蝉是怎

4、么发声的?青蛙的发声方法。蚊子和苍蝇发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有了上面这些知识,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分析方案,提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提出设想,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探究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上来,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假设。假设一:固体不能传播声音。假设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假设三:气体不能传播声音。假设四: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分组实验,验证假设教师提问: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一定正确呢?不是,那么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动手实验。现在我们就分成三组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一组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二组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三组验证气体能否传

5、播声音。教师分组发放实验器材,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相互协作,搞好配合。教师提示:不管我们研究的是哪一个问题,都要尽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在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免液体、气体影响到我们的实验;同样,在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免固体、气体对我们实验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上叫做控制变量法。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请各小组推荐12名代表,从三个方面交流实验感受。(1)你的假设是什么?对不对?(2)你是如何验证的?(3)你的结论是什么?同学们在说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创造性地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或者想出其他

6、办法,只要能验证自己的假设就可以了。学生代表交流验证过程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课件)课件播放:土电话;渔民在水中播放鱼喜欢听的音乐,把鱼诱入网中;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学生观看课件后,判断并分别说明什么能够传声。(课件)课件播放:月球上的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流。5“真空铃”演示:我们现在来一起探究:宇航员在宇宙中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呢?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原来真空中是不能传声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可见传播

7、声音是需要介质的。6几种物质的声速:认识理解,记住: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三、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演示音叉振动后在水中溅起水波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声波,学生结合生理知识阅读课文,理解人耳接收声波、产生听觉的过程。四、回声现象1雷雨天,我们总是看见闪电一闪即逝,而后却听到隆隆不绝的雷声,你知道为什么吗?2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话要响亮得多?小结: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听到回声。如果相差不到0.1 s,回声就会和原声混在一声,使原声加强。展示回声现象示意图,帮助同学理解认识回声。根据上面提供的听到回声的条件,请同学们算一算,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最短距离是多少?引导学生利用上一章有关速度、距离的知识计算,结合回声示意图理解声音走的路程是一个来回。本课小结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传播的特点。板书设计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