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2042494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散步 【学习目标】1、了解莫怀戚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2、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3、学习本文 “以小见大”的写法,把握作者的情感。4、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珍惜亲情、珍惜生命的传统美德。【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学习难点】学习本文 “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音、形、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语调及感情。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一家人浓浓的深情。二、预习内容(一)认知前提等级检查人1、积累两句你

2、小学阶段知道的尊老爱幼的名言警句。2、给同学或同桌讲讲在这方面你是怎么做的?(二)新知认知一、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分歧( ) 一sh( )间 chi( )散 水波ln ln( ) ( ) 二、熟读课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散步的时间散步的地点散步的人物散步的原因散步的经过散步的结果三、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道德情感?【预习检测】1、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A度 无奈 生长 B拖 高兴 覆盖 C熬 信服 铺 D活 犹豫 滋

3、生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霎时: 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1)散步中这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2)请你写出一两句你所熟悉的描写初春景象的古诗句。【预习质疑】【课中实施】【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品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人物形象,感悟文中浓浓的亲情。一一家人“散步”,发生分歧,解决办法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二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一家四口人表现各不一样,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人物的?文章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三、写作手法探究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

4、说你的理解。拓展延伸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等级批改人【限时作业】(10分)1、选出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嫩芽(nn)调皮(tio) B霎时(s)依偎(wi)C蹲下(dn)背起(bi) D粼粼(ln ln)拆散(chi)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和另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B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C风,总想掀开斗笠,看下面遮着什么。 D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A“桂林山水甲天下”,游人置身其中,顿有栩栩如生之感。B中国成功申办2020年奥运会,世界体育

5、运动、国际奥委会、北京,真可谓各得其所。C我们要变本加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取得优良的成绩。D进入初中后,我无时不处在兴奋之中,同学们热情友好,老师的关怀更是无所不至4、仿写句子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以“父爱”为开头写) 【收获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总(3-4)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史铁生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2、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3、理解文章将浓烈的感情浸透于叙事之中,并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4、引导

6、学生理解母亲深沉伟大、毫不张扬的母爱,并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学习重点】理解文章将浓烈的感情浸透于叙事之中,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描写人物。【学习难点】了解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等级检查人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音、形、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语调及感情。二、预习内容(一)认知前提 以爱为话题,写出你喜欢的名言警句,熟记背诵。(二)新知认知一、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瘫痪( ) 憔悴( ) 絮絮 do do ( ) je( ) 别 二、熟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作者为什么怀念

7、母亲,怀念母亲的什么,你感觉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预习检测】一、将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及成语的意思。1喜出( )外: 2翻来( )去:3恍然大( ): 4名( )其实:二、按课文内容,然后背诵。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三、给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1 当“我”摔东西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因为( )(1) 母亲怕东西砸到自己身上。(2) 母亲理解“我”的心情,但又关心“我”,怕“我”做傻事。(3) “我”的脾气已经无法控制,母亲想等“我”能控制自己时再出来。2 母亲推“我”去看花,

8、是因为( )(1) 她想让“我”通过看花来散心。(3) 北海的菊花很漂亮,不看可惜。(2) 她爱花,可她身体不好,想让“我”陪她一起去。【预习质疑】【课中实施】【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细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几件事,并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体会母亲的形象。 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理解深沉伟大、毫不张扬的母爱,并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三、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要好好儿活”?( 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拓展延伸这篇课文朴实无华,感人至深,因为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感情。同学们,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母爱的作

9、品、故事?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了吗?请说一说。系统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等级批改人【限时作业】(10分)一、1、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描写,选择正确的答案A、神态的 B语言的 C、动作他憔悴的脸显出央求般的神色。(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意思是( )A 母亲很难过我的双腿瘫痪了 B 母亲怕我心里难过C 我的双腿瘫痪后,母亲变得神经质 D 母亲怕刺痛我的心3、“她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意思是( )A 她离开家了 B 她死了 C 她生气了 D

10、她住在医院里了4、母亲昏迷前说的话,说明( )A 母亲最爱自己的两个孩子 B 母亲最想自己的两个孩子C 母亲最不放心自己的两个孩子 D 母亲这时已经不清醒了二、简答题1、“她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这是汉语的一种委婉表达。在你的母语里如何用委婉的方法来表达“死”的?先写出你的母语,然后再翻译成汉语。2、写出两句描写秋天的诗句并背下来。【收获平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导学案总( 5、6 )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2、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细读课文,了解描写、插叙等写作知识。4、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学会

11、生活。 【学习重点】1、分角色朗读,从整体上感悟课文。 2、揣摩体会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习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等级检查人【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音、形、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语调及感情。二、预习内容(一)认知前提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二)新知认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抹泪( ) 攥着( ) 逮着玩( ) 寒颤( )

12、 2、根据意思写成语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完全不放在心上。( )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3、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知识。本文作者是 ,194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 、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等。【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词注音。怦怦( ) 树杈( ) 犄 角( )脸颊(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月亮出来了,_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_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妈妈的目光_地盯着我。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

13、经过,他_地点燃一支烟。A冷冷 轻轻 紧紧 静静 B凉凉 轻轻 紧紧 慢慢C白白 缓缓 冷冷 悄悄 D白白 轻轻 紧紧 缓缓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A写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B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表现了少年朋友珍惜友情的心灵世界。C写“我”送羚羊木雕后,被迫反悔,表现了父母虽爱儿女,但不了解少年心理,重财轻义的狭隘思想。D写“我”将羚羊木雕送给朋友及被迫反悔的经过,赞美少年朋友忠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们之间的友谊。【预习质疑】【课中实施】【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默读质疑: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出记号,然后提出疑难问题。二、合作

14、研讨:以小组为单位,质疑问难。三、问题研究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a.妈妈是一个 的人。 b.爸爸是一个 的人。c.万芳妈是一个 的人。 d.奶奶是一个 的人。e.万芳是一个 的人。 f.“我”是一个 的人。拓展迁移读,我最喜欢的一处是 ,因为。(友情点拨:可从人物描写、用词、环境描写、修辞等方面入手赏析)系统总结等级批改人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限时作业】(10分)一、完成下面配伍题。他静静地点燃了一支烟,慢慢对我说:( ) 屋子里静极了。( )妈妈坚定地说。( ) 我冒着雨飞

15、快地跑出门去。( )A写出了“我”与爸爸和妈妈僵持的家中 情景。 B. 表现妈妈的固执、生硬。C表现爸爸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处理事情。 D写出了我极为难受的心情。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羚羊木雕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2羚羊木雕一文中把“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使全文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情节紧凑。( )三、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却把它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四、写出两句有关友情的名言或诗句。【收获平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花导学案总(7)课时 【教师寄语】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 做笔记能使

16、知识精确培根【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背诵全文。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审美能力。【学习重点】体味抒发的感情,学习托物言情的写法。【学习难点】品味诗句所含的感情。【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音、形、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语调及感情。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背诵全文。二、预习内容(一)认知前提 【知识链接】1、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美丽。2、散文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

17、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等级检查人(二)新知认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匿( )笑 沐( )浴 祈( )祷( )2、了解文学常识泰戈尔是 (国籍)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 、 等,长篇小说有 、沉船等。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 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3、文中金色花三次和母亲嬉戏时: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去牛棚时

18、,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4、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体味抒发的感情,学习托物言情的写法)【预习检测】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bn( )儿,看着你工作。 .走到做do( )告的庭院时,你会嗅( )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二.填空:金色花这首诗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挚爱,孩子幻想自己变成一朵 把 袭向母亲,又幻想自己的_ _投在妈妈的书页上,同妈妈 。三、阅读,回答问题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x( )( )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 )笑,却一声

19、儿不响。1根据拼音写出填空中的汉字,并辨析这两个词的作用。2“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两个疑问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预习质疑】【课中实施】【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文章写了几个优美的画面?用简洁语言概括。2、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旨及感情。3、语言品析: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进行反复朗读,并品析。小组内交流拓展迁移:仿照开头两句句式,通过联想,续写下面这首诗例句:妈妈的头发白了,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等级批改人仿写: 系统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限时作

20、业】(10分)1.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项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朗诵时应读出“妈妈”的 语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 朗诵时应读出“孩子”的 语气。 3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老师的话像4、学习了这首散文诗,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主题,模仿这首散文诗的语言风格,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

21、诗。【收获平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荷叶母亲导学案总第(8)课时 【教师寄语】亲情是人间最伟大的情感。感受亲情,有如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学习目标】1、有表情朗读诗文,了解冰心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诗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3、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4、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学会感恩。【学习重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等级检查人【学习难点】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音、形、义)。2、有感情的朗读

22、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语调及感情。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学会感恩。二、预习内容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菡( ) 萏( ) 欹( )斜 徘徊( )( ) 并蒂( ) 荫( )蔽 梗( ) 花瑞( )2、走进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 ,福建长乐人,现代 家、 、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 、 等,散文集 ,儿童文学集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 、 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 ,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3、熟读课文,感知内容及作者的感情,与同学交流你的感受。【预习检测】1、解释词语(1)并蒂 (2)徘徊 (3)欹 (4)荫蔽 (5)花瑞 (6)

23、适意 2、按原文填空(1)那一朵红莲,_,今晨却开满了,_。(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 , 3、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预习质疑】【课中实施】【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环 境红 莲我的心情一写红莲二写红莲三写红莲品读赏析语言品析: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进行反复朗读,并品析。小组内交流【拓展迁移】搜集并诵读歌颂母爱的诗文、名言,写在下面等级批改人系统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情感)?【限时作业】(10分)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金色花作者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B荷叶母亲作者冰心

24、,选自繁星。C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著有往事春水等。D泰戈尔,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2、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2诗中用_ _、_ _、_ _ 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C“芽儿”“花儿”“果

25、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收获平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导学案总第(9)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3、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4、深入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学习难点】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等级检查人【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等,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二、预习内容(一)认

26、知前提【知识链接】 1.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二)新知认知1.给加点字注音: 俄而( ) 雪骤( ) 差(

27、 )可拟 ( ) 无奕( )女 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 儿女 俄而 雪骤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咏雪选自 ,作者 , 朝 家。该书是 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文章大意。5、本文写人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试举一例说明。【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太傅( ) 雪zhu( ) 欣然( ) 柳 x( ) 凝( ) 韫( ) 2.根据课文补充句子?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3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撒盐空中差可拟。(3)即公大兄无奕

28、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用斜线划分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5、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咏雪的诗句,你能写出几句?【预习质疑】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下来。【课中实施】【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2文中将雪比喻为“ ”和“ ”(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3.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4.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拓展迁移】自己试写一句描写白雪的比喻句。 白雪纷纷,好像 【系统总结】等级批改人【限时作

29、业】(10分)一、解释词语:1.内集: 2.儿女: 3.俄而: 4. 未若: 二、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加点字 尝( ) 人问之( ) 必(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收获平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总 第(10)课时 【教师寄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学习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

30、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学习重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感知课文内容,评价人物形象等级检查人【学习难点】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体会人物语气、表情,感知文意。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二、预习内容1、给加点字注音 尊君在不( ) 非人哉( ) 友人惭( ) 笺疏( )( )2、走进作家作品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是由 (朝代)的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1、这部书的题材是 ,是六朝 小说的代表作。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友期行 去后乃至 门外戏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4、翻译句子(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 5、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元方是怎样一个孩子?【预习检测】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3、翻译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32、)元方入门不顾 【预习质疑】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下来。【课中实施】【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表情、动作,组合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2、讨论人物性格:三个人中你觉得谁最有意思?3、品读探究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等级批改人【拓展迁移】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系统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限时作业】(10分)1、 翻译划线的词语(1)期日中 (2)太丘舍去 (3)元方入门不顾 (4)尊君在否 2、【中考链接】比较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

33、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3)、文段理解。(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收获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