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5课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2023667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上册第5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第5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第5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5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5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对学生综合能力不太了解的情况下设计的,我依照教学经验,首先得出一般初一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特点: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由浅入深的引导可以推动部分学生在理性认识上有所升华,但是公开课上学生可能出现胆怯心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特别考虑到这一点,各教学环节都应为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留有一定的变化空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通过本课学习和思考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

2、括历史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与夏商周奴隶制文明高度发达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的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方法与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组织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并对之加以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乃中华民族之骄傲,今天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与之一脉相承;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炎黄子孙更要保护好宝贵的文化遗产。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解决策略

3、:以形象的说明将抽象的描述具体化,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令学生从中自行总结出工艺高超的表现,既实现了认知目标,又进行了能力训练。难点:正确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解决策略:通过介绍夏、商、西周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商业的进步表现,引导学生得出青铜文明不仅仅表现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铸造业的兴盛上,还表现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进步上。这为后来介绍青铜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铺陈。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想设计思路引入新课回顾:1简要回顾原始社会以来,人类使曾用的工具,如:木器、石器、玉器等,各有什么弊端?2引入青铜器的出现:原始社会末期以铜混合少量锡、铅熔

4、铸的青铜器出现了。人类使用的第一种金属便是青铜,它更坚固、更轻便,开始出现在生产生活中。人类由此跨入青铜时代。进行自由发言和讨论。(要点:不够坚硬、不够轻便、不易成型等)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青铜器新课教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制造业1)提问:片中介绍了什么青铜器,它有什么用处,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如?影片展示“司母戊鼎”的发掘过程和鼎的介绍,补充说明司母戊鼎重约832公斤,是两百多个奴隶在奴隶主的指挥下,各司其职合作完成的。2)展示四羊方尊图片,提问:此器与刚才的鼎,同属商朝遗物,在造型风格上有何不同?补充说明四羊方尊暗喻“普天之下,莫为王土”,象征帝王的权力。小结:这两件青铜

5、器珍品均出自商朝,是商代青铜器制造的代表器物。青铜器制造业发展至商朝,工艺高超、造型多变,充分说明商朝是青铜器制造业最灿烂的时期。3)除以上两件青铜器外,人们还发现了众多青铜珍品。多媒体展示众多青铜器图片,学生看图推测这些青铜器均有何用处?小结:这些青铜器涉及了古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青铜器种类多、且使用较为普遍。4)刚才我们看到的青铜期多发掘于商朝统治区内,是不是青铜制作技术只掌握在中原地区的工匠手中呢?根据地图提问:80年代考古学者发掘的广汉三星堆文化在今天什么地区?学生回答后,简介神树、立人像及面具,并观看影片提问三星堆文化青铜器制作的水平。影片展示三星堆文化的发掘过程及简介。小结:

6、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告诉我们发达的青铜器制造业同样存在于古代中国的西南地区,青铜制造业广泛的存在。回顾前面的影片、图片和地图,归纳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的四个表现,总结:正是由于青铜器制造业高度发达,青铜器理所当然的成为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观看影片,思考问题:(要点:商朝的司母戊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重八百多公斤,高1.33米,长1.1米。)看图片后回答:(要点:商朝的青铜器不仅能制作得体积庞大,粗犷雄壮,还可以造型奇特,巧夺天工。)看图讨论“猜一猜”:(要点:有乐器、礼器、酒器、食器、兵器、农具等,由此得出青铜器品种繁多、使用普遍的特点)广汉三星堆发掘于今四川成都平原一带,商朝疆域未

7、达此处。观看影片后回答:(要点:制作水平高,出土青铜器具有强烈的地方特点,以人像、面具为代表)归纳:工艺高超、品种繁多、使用普遍、分布广泛。通过带着问题看影片,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把握重点与关键。通过欣赏和比较两个青铜器皿的不同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对青铜器用途的猜测中,让学生领略青铜器制造工艺的精湛,增强民族自豪感。2瓷器和玉器制造业1)夏商西周决不是仅有青铜器这一种手工业,中国古老的手工业还有那些?2)提示学生河姆渡文化时期便出现的制陶技术和玉器制作技术到这时有何发展,或者先看图片再展示玉器、瓷器图片,提问:这些物件是什么材质所制?制作水平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补充说明:玉器制作开始于原

8、始社会后期,发展至夏商周雕刻工艺已经相当高。瓷器源自中国的,china一词正说明了这一点。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引入:能不能说发达的手工业就是夏商周社会经济的全部?如果不是,还包括哪些内容?提问:何为“五谷”何为“六畜”?商朝人已经认识了今天主要的粮食作物“五谷”和主要牲畜“六畜”,农业、畜牧业进步可见一斑。1农业阐述:农作物种类繁多是农业发达的表现之一。除此以外,回顾刚才看的多幅青铜器图画,其中有没有与促进农业发展有关的器物呢?强调一定量的运用于农业。补充:随着农业的进步,人们还开始育种、施肥和除虫,这些都是农业发展的表现。在奴隶大规模集体劳动之下,奴隶社会的农业大幅进步。显示农业发展的表现

9、河姆渡、半坡和大汶口文化都出现了陶器制作,且技术不断提高,是瓷器制作的先祖。观看图片,得出结论:这些是玉器和瓷器。瓷器光亮细致,玉器雕刻精美,光洁圆润,栩栩如生。说明:玉器雕刻工艺高超、瓷器已经出现。显然不能,夏商西周乃农业社会,农业、畜牧业也很重要。“五谷”:稻、黍、粟、麦、豆。“六畜”:马、牛、羊、鸡、犬、猪。青铜刀,青铜农具出现,一定程度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回顾旧知,帮助加强知识间的联系。2.畜牧业看动物形态的器物图片,注意观察:各种器物均以动物作为造型的对象说明了什么?得出结论,畜牧业发达。总结显示:夏商西周畜牧业特点3.商业引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概念:农业、

10、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共同繁荣构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人们对这些动物非常熟悉,还学会驾驭、使用并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圈养它们,如:猪、羊、牛等大型牲畜甚至是大象。生产的能力提高了,产品增多,可以用于交换的物品也大量出现。通过观察图片,归纳共同点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图片资料的能力,学会获取有用的历史信息。三、奴隶的悲惨生活引入:了解了灿烂的文明成就,接着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文明的缔造者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提问:上面所学习的各种手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的任务都由什么人承担?看“戴枷奴隶俑”图,思考“商王大墓图”中奴隶殉葬于哪一层,结合其他图片谈一谈你眼中夏商西周时代奴隶的生活境况。阐述:奴隶完全没有人生权力

11、和自由,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异常痛苦。可见,奴隶制度是残酷的。但是,奴隶在这个时代承担着几乎所有的劳动,任何成就的构建都离不开奴隶。灿烂的青铜文明就是建筑在奴隶集体劳动的基础之上的,是奴隶创造了青铜文明,是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奴隶完成一切体力劳动,奴隶主负责指挥和监视。奴隶俑说明白天要拼命干活,晚上要戴上枷锁,说明奴隶主既要压榨奴隶,又要防止其反抗。商王墓中奴隶殉葬放在远离君王的最上层,既要毕生为奴隶主辛勤劳动,又要随时做好为奴隶主殉葬的准备,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为之当牛做马。可知,地位非常低下,命运相当悲惨。引导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残酷,但是其较原始社会是进步的,没有奴隶大规模劳动就没有灿

12、烂的奴隶制文明,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小结与活动小结全文,开展活动小结:回顾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认识到灿烂的青铜文明包含了发达的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等,这一切主要由奴隶的大规模集体劳动来创造。活动:“青铜文明”我导游要求:向游客介绍青铜文明的历史、代表器物同时还要宣传文物保护思想等。学生活动:分四组,分别介绍青铜文明、奴隶制度及文物保护。通过向游人介绍青铜文明等知识,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民族情感和文物保护意识。探究课后探究想一想,奴隶生活悲惨与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否矛盾?提示学生:奴隶大规模集体劳动解放了一部分人,令其专门从事脑力劳动,集体劳动创造了

13、大批社会财富等。教学小结: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课,鉴于初一学生初学历史,对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还比较陌生,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让学生首先接触大批的感性材料,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进行归纳和小结,并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课堂活动来回顾和评价本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参与意识。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完成比较圆满,课堂气氛比较活跃,部分学生在课后提出了各种问题,或者针对课堂讨论的话题又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基本实现了教学设计的初衷,但是在课后听课老师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首先,在课前展示的青铜器物,在用来引入新课后,没有给学生明确的交代,如:此为何种器物,有什么用处;各别地方,在语言表述上还不够严谨等。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努力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力争教学设计进一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