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二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1997181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京二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京二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京二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南京二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二中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南京二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 2020.09 本试卷总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

2、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

3、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

4、一项是()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

5、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二、(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程氏

6、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

7、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

8、始知自振。(选自王灼碧鸡漫志)注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C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监狱D弄笔者始知自振 振:振作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政绩”的一组是( )(3分)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

9、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4分)答:(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6分)答:三、(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10、。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8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答:9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答:10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分)答:四、(6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2)星垂平野阔, 。名岂文章著, 。(杜甫旅夜书怀)(3)抬望眼、仰天长啸, 。三

11、十功名尘与土, 。(岳飞满江红写怀)(4)恨相见得迟, 。柳丝长玉骢难系,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五、(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湖草被人关注的季节,就是湖草成熟的季节。就像鄱阳湖畔的黄毛丫头,忽然长成红唇鲜艳的妮子,吸引了一双双后生的眼睛。湖草一片一片地铺开来,无边无际的样子,就像鄱阳湖绿波荡漾的湖面。一阵风儿吹过来,湖草连绵起伏。一种青悠悠的湖草的味道,从草根下散发开来,弥漫在湖畔的空气里。其实,湖草刚刚从沙土里钻出来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了她们。或许是在冬末的雪后,或许是在初春的细雨中。在潮湿的沙土上,忽然就冒出一丛丛鲜嫩的湖草。湖草挺立着矮小细弱的身子,隐藏在远离人迹的沙

12、洲上。可是人们还是发现了她们,并且把她们加以分类,将其中可以食用的一种称之为蒌蒿。蒌蒿的生命很短,过不了十天半月,蒌蒿就不再脆嫩了。这个时候的蒌蒿,又变回了普通的湖草。经过漫长的梅雨季节,湖水涨起来了,把沙洲上的湖草淹没。细小的湖草们,在水中轻盈地摆动。有些不甘寂寞的湖草,把修长的手臂伸出湖面,仿佛在波涛中起舞。这个时候的湖草,沉浸在梦一般澄澈的境界里。她的颜色是青翠的,她的身材是柔软的。她将她青春的美,全部展示给水中的鱼儿,天空中的白云。夏季过后,湖水渐渐退却。湖草从水中露了出来,由于失去了湖水的滋润,她渐渐干枯。平常寂静的沙洲,忽然就热闹起来,妮子跟随着娘来收割湖草。娘割草的时候,手握磨得

13、白晃晃的镰刀,身子弓下去。空气里一片镰刀的声音湖草断裂的声音。妮子不喜欢这个声音,尽管她手里也拿着镰刀。当看到娘毫无表情地割草时,她的心就有一种被撕裂的感觉。娘曾经说过,妮子的命就像这沙洲上的湖草。湖草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耕耘,更不需要呵护。风里雨里,沙里泥里,她们挣扎着生存。到了秋天,她们等待着人们收割。把湖草编成草帽、草筐、草绳、草鞋,或者把湖草变成一把火,用来取暖或烧饭。一年一年又一年,伴随着湖水的涨落,湖草一茬一茬地接着生长。妮子想着湖草,心里就有一种委屈。于是她远离了娘,自己找了一块湖草地。她弯下身割草的时候,镰刀下得快,湖草却放得轻。她手里握着割下来的湖草,心里就

14、涌起怜惜之情。仿佛是为了安慰湖草,她把湖草放下的时候,不仅动作轻柔,而且还像绣花一样,把湖草码成菱形,或者是五星形,或者像荷花形的图案。娘抬起身子,用手臂揩掉额头的汗水时,就发现了妮子割倒的湖草。娘心里有些着恼,又有些伤感。着恼的是妮子在耽误时间,因为割湖草不是绣花。伤感的是妮子的举动,让她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她本来想责怪妮子,可是责备的话到了嘴边,最后又咽了回去。当男人们撑着船儿,要把湖草收回家时,娘暗示男人把妮子割的湖草留到最后。可是妮子割的湖草还是被打成了捆,堆上了船。娘发现妮子的眼角,隐隐有了泪痕。12请按生长过程概括湖草的特点。(5分)答:(1)刚出生时: 、(2)梅雨季后: 、(

15、3)夏季过后:13第节中“娘曾经说过,妮子的命就像这沙洲上的湖草”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答:14第一节中,娘对妮子是什么态度?从娘和妮子身上能看出鄱阳湖女子什么样的命运? (8分)答:15请从手法、情感等角度,任选一段画线文字加以赏析。(6分)答:六、(20分)请从1618三大题中选定两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以浓墨来刻画人,表现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那种百折不挠的意志,是史记的最大特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求东山再起;韩信忍胯下之辱,发愤追求;陈涉身为佣耕者,却有鸿鸪之志这些人物,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身受磨难而刻意进取。他

16、们的经历,将永远启迪那些在困境中挣扎、拼搏者的精神世界。(1)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汉字注音。(3分)卧薪尝胆: 胯下之辱: 鸿鹄之志:(2)请写出上面文段中病句的序号,并加以改正。(3分)序号: 。改正:(3)请仿照文中画线句的句式,另写两个切合文段语境的例子。(4分)答: ,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古人读书数十年,以全力而凝神于千秋;今人生平未尝从事,以枵(空虚)腹而求肖于一旦,又何怪诗之不古也。唐人诗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夜静江水白,路迥山月斜”,此似常境常谈,究其所以非腹有万卷胸无一尘者不能办奈何轻议诗哉(选自屠隆高以

17、达少参选唐诗序)(1)请给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分)(2)请比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夜静江水白,路迥山月斜”两联各是怎样描写月亮的皎洁的。(3分)答:(3)请展开联想想像,用50字左右的篇幅,描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画面。(4分)答: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驾马十驾 欣欣向荣 任重道远游目骋怀 高山仰止 洋洋得意破釜沉舟 孜孜以求 生机盎然(1)填空。(3分)“驽马十驾”出自儒家 的劝学,“游目骋怀”出自王羲之的 ,“破釜沉舟”是描写名将 击破秦军的故事。(2)请从所给成语中任选三个,连缀成个50字左右的语段,要求中心明确、相对完整。(4分

18、)答:(3)请从所给成语中找出结构相同的一类,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特点。(3分)答:七、(70分)19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参考答案1 D 2 D 3 B 4 C 5 A 6 B7(1)河水将要毁坏城墙,情势危急了,即使是禁军也暂且替我竭尽全力(抗洪)。(2)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礼数吗?8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9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10 “点”或“破”(2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11(1)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

19、有专攻(2) 月涌大江流 官应老病休(3) 壮怀激烈 八千里路云和月 。(4) 怨归去得疾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12 (1)刚出生时: 鲜嫩(或脆嫩) 、 矮小细弱(2)梅雨季后: 青翠 、 柔软(3)夏季过后: 干枯13内容:用比喻生动形象地(1分)揭示了鄱阳湖女子的不幸(3分)。结构:由物到人(2分)。14表面上:不关注、着恼;实际上:伤感、安慰(理解,呵护)(要求从两个层面作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美丽短暂,缺少呵护,挣扎生存,心灵变得粗糙但不失对美的理解。15第节:手法拟人;(特征轻盈摆动,姿态优美);情感寂寞(忧伤)第节:手法比喻、动作(或细节)描写;(特征轻柔);情感怜惜16(

20、1) xn ku h(2)序号: 。改正:将永远启迪那些在困境中挣扎、拼搏的人(或“将永远启迪那些困境中的挣扎、拼搏者”等)(3)晋文公流亡十九年,而复国之志未衰;屈原被放逐,仍有兴国之心17(1)究其所以,非腹有万卷、胸无一尘者不能办,奈何轻议诗哉!(2) “明月”句直接(正面)和间接(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月亮洁白(2分);“夜静”句间接(侧面)描写(或衬托)月色皎洁(1分)。(3)略(4分,只翻译诗句得2分)18(1)填空。荀子(荀况) 兰亭集序 项羽(项籍)(2)略(3)成语“驽马十驾、高山仰止、生机盎然”都是主谓结构,成语“欣欣向荣、洋洋得意、孜孜以求”都是偏正结构,成语“任重道远、

21、游目骋怀、破釜沉舟”都是并列结构。19写作切入分为52分。(1)关于审题与立意:本次作文考查采用的题型为命题作文,题目是“你听,多美”。文体不限。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故事、教诲、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

22、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2)关于评分:构思新颖,立意深刻,内容丰富,富有审美情趣或进入较高的审美境界,可从65分切入。语言精彩的,最高可判70分。要落实“发展等级”中的12条细则,准确赋予“发展等级”分;要发现好文章,敢于打高分。立意准确,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若结构、语言任一方面有鲜明特色的,可从58分切入。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可从52分切入。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体现题旨的某一方面(只写“听”或只写“美”)只是贴了标签,没有表现出美在何处,缺乏真情实感,可从46分切入。若曲解题意,立意偏颇,或全文与“听”、与“美”毫无关系的,最高不超过42分。一篇文章中,有部分文字偏离题意的,可从42分切入。立意不准,且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最低分可判20分。如写成“他”听、“我”听的,最高不超过58分。胡编乱造、抄袭套作的,在20分以下判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